首页 > 作文

轻与重

更新时间:2023-03-01 14:50:58 阅读: 评论:0

福建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旅游景点-怎么赚钱白手起家

轻与重
2023年3月1日发(作者:茄汁青鱼)

1

轻与重

上海师范专科学校附属小学张叶清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二年级第四册P36轻与重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

2、学习简单的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游戏、实物的操作,学习比较的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游戏的过程,激发儿童对轻重比较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或体验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难点】

通过亲身体验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海绵、吸铁石、夹子、玩具车等;另学生自己带一些小玩具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猜物体的轻与重:

1、师:小朋友,今天你们都带来了好多好玩的玩具,都让老师看看有哪些

啊?

2、生:小汽车、变形金刚等。

3、师:那现在老师手里的这两样玩具哪个重?哪个轻呢?(随机拿取学生

手中的两样玩具)

4、生:略。

2

5、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轻与重的关系。

板书:轻与重

【说明:《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

物出发,通过让学生自己带好玩具,然后随意的抽取比较重量,能够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引起学习的兴趣和共鸣。】

二、探究新知:

(一)用观察(眼睛)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1、师:现在让我看一下,小巧和小胖在干什么?

2、生:玩跷跷板。

3、师:你们看一下,谁重谁轻呢?为什么?

4、生: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轻。小胖的一边已经跷下去了,而小巧跷到上

面去了,肯定是小胖比小巧重。

5、师:你们这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得出的?

6、生:看。

7、师:你们真聪明,有些物体的比较可以仔细观察,用眼睛就可以观察得

出物体的轻与重。

【说明:通过小巧和小胖跷跷板的游戏,让学生初步了解有些物体的轻重

可以用眼睛观察得出。】

(二)用手掂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1、出示小亚手拿气球和苹果的图片。

2、师:你现在能告诉我们小亚手中的物体,哪个重,哪个轻吗?

3、生:气球轻,苹果重。

4、师:好,现在老师拿来了这两样玩具,你们能告诉我哪个重,哪个轻吗?

(从学生带的玩具中拿两样差不多大小的)

5、生:右手重,左手的轻。

6、师:到底是不是呢?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出呢?

7、生:可以用手掂一掂的方法。

8、师:好,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试一试。

3

9、师:拿出两样不同大小的玩具,请学生猜一猜,试一试,哪个重,哪个

轻?(注意老师拿的时候,大的轻,小的重)。

10、师:你们的答案和上面的小朋友答案一样吗?

11、师:现在,你想告诉我们一些有关比较轻重的知识了吗?

12、小结。

小结:比较物体的轻与重,有些物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眼睛)直接就可以

得出,有些物体可以通过用手掂一掂的方法得出,不能光看大小就来判断谁

重谁轻。

【说明:通过情景的创设,很快就能得出比较物体的轻与重,最直接的办法

就是用手掂一掂。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

索,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精彩而不在枯燥无味。】

三、巩固练习:

(一)比一比:

1、请学生看物体,告诉同桌的好朋友,谁重谁轻?

2、老师出示一些比较容易看的出轻与重的物体,例如一本书和一个骰子等。

(二)猜一猜:

1、请学生相互之间拿出自己的小玩具,交叉进行比较轻与重。

2、教师巡视,指导。

【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还是要回到解决问题和生

活实际中去,通过比一比、猜一猜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四、拓展新知:

(一)用橡皮筋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1、出示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

2、师:你们看一看,那样物体的最重最轻?

3、生:略。

4、师:你们知道小丁丁是怎么比较的吗?出示课件。

5、小丁丁用同样的橡皮筋将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等挂起来。

6、师:你们说这个方法怎样啊?你们现在看着这幅图,能告诉我们谁最重

4

谁最轻了吗?为什么?

7、学生讨论,小组合作。

8、生:吸铁石最重,夹子最轻。因为物体越重,橡皮筋就会拉的越长,所

以吸铁石最重。

9、师;请你们根据这幅图,把这些物体从最轻到最重排一下,填写表格:

谁轻谁重

1、(最轻)

2、

3、

4、

5、(最重)

10、小结:

生活中,我们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可以借助一些物体,达到比较物体轻与重的目

的。

(二)小练习:

1、师:请你们现在也学一学小丁丁的方法,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带的玩具

进行比较,看看这个方法怎样?

2、学生小组为单位,把自己的玩具也挂在橡皮筋上,进行比较。

【说明:通过拓展部分,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比较物体的重量有时可以借助

一定的物体,为下节课作铺垫的作用,并且通过亲身操作,让学生体验知识

的发生、发展。】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说明:二期课改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能够通过自我的评价,相互的评

价和教师的评价有机结合,能够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状态。】

轻与重

5

上海市民办童园实验小学褚晓蓉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二年级第二学期P36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能用一些常用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能力目标

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物体轻重的比较

情感目标

和生活中的事物相结合,激发儿童对轻重比较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一些常用比较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和生活相结合,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比较轻重

【教学准备】

天平、橡筋、木条、玩具等

【教学设计】

一引入课题

1请学生带来各自喜爱的玩具

师:①今天你们都带来了一些好玩的玩具,有些什么呢?向大家介绍一下。

②那么哪个玩具比较重,哪个玩具比较轻呢?

学生在玩具中任挑2个,比较轻重。

③生活中我们也有了一些经验来判断物体的轻与重(再挑选2个重量相差

较小的玩具),那么这两个玩具哪个重,哪个又轻呢?

你们想知道它们谁轻谁重吗?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出示课题:轻与重)

二实践操作,比较轻重

1多媒体演示P36(1)

1)师:小朋友,你知道这个苹果和这个气球比,哪个重呢?

2)师:你为什么能一下子判断出来呢?

小结:平时生活中,我们都拿过它们,所以可以直接凭经验来判断。

2掂一掂,比轻重

(1)让学生观察讲台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谁能说一说数学书和文具盒

谁轻谁重?

生①:文具盒轻,数学书重。

生②:数学书轻,文具盒重。

生③:文具盒和数学书一样重。

(2)师: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的判断都不一样呢?有什么方法可以证

6

实一下谁说的对?

(3)请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再把你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

(4)生通过用手掂一掂,得出讲台上的文具盒比数学书重。

(5)师拿出文具盒中的文具,再请2~3名同学掂一下轻重,文具盒比数学书轻。

(6)小结:用手掂一掂也是我们常用的比较轻与重的一种方法。

(7)小组活动:挑选桌上的玩具,用手来掂一掂,比一比它们的轻重。

3称一称

1)师:这是一个苹果和一个梨,谁来掂一掂,谁轻谁重?小朋友上来用手掂一掂。

2)师: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3)师:刚才小朋友提到用天平秤称一称的方法,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①介绍天平秤上比较轻重的方法。老师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让学

生观察,现在你知道苹果和梨谁轻谁重吗?

师:当两个物体的重量接近,我们用手也掂不出重量的时候,称一称就是一种很

好的的办法。

4多媒体演示②

师:他们在干什么?从跷跷板上可以看出小亚和小胖哪个重?

5小组讨论为什么?篮球和铅球谁重?棉花和铁块呢?

6小结:比较物体轻重,不能只看大小,有时物体的重量和材质有关,大的不一

定重。

三观察实验,比较轻与重

1师:(出示橡筋)这是什么?谁来说说平时我们用它来做什么?

2我们可以用橡筋来吊住物体,并比较它们的轻重。

3媒体演示:小丁丁用同样的橡皮筋将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汽车等

挂起来的过程。

师:这些物品谁轻谁重呢?你们是怎样想的?

师小结:同样的橡皮筋上所吊的物体越重,橡皮筋拉的越长。

四拓展练习,比较轻重

小木箱一箱可装4瓶饮料,大木箱一箱可装8瓶饮料,那么12箱小木箱装

的饮料重量和6箱大木箱的饮料重量哪个重?哪个轻?

12×4=48瓶

6×8=48瓶

生:一样重

师:有时候,比较物体的重量我们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来判断。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介绍了几种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与重,在生活中,常常需

要我们来比一比物体轻重,这些方法你学会了吗?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比较

物体轻重的方法。

说课: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用手掂物体的重量,玩跷跷板,在橡皮筋上吊挂物体

橡皮筋被拉长,两手提重物的平衡等活动有了一定的经验。本节课让学生了解一

7

些常用的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使他们能把课堂所学和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

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了学生日常生活熟悉

的物品进行比较轻重,分几个层次介绍了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如掂一掂、称一

称、用橡筋、算一算等等。让学生在这些方法的实际运用中,充分感受物体的轻

与重,通过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的联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还

可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资源信息表

标题:轻与重(教学设计)

关键词:轻与重

描述:

知识目标:

1.通过实践比较物体轻与重;

2.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轻与重并进行比较。

能力目标:

通过生活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

2.对学生进行尊敬老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学科: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

四册

语种:汉语

媒体格式:

.doc

学习者:学生

资源类型:文本类素材教育类型:小学教育>二年级

作者:豆晓莲单位:新区南码头小学

8

地址:

轻与重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小学豆晓莲

教学内容:新教材二年级第二学期P3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实践比较物体轻与重;

(2)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轻与重并进行比较。

2、能力目标:

通过生活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

(2)对学生进行尊敬老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策略

一、情景引入

1、动画:重阳节,米老鼠和唐老鸭

去看望老兵Jerry。瞧,他买了许多

过重阳节的物品,他们俩争着要帮

Jerry拿重的盒子,小朋友们你们能

猜出哪个盒子重,哪个盒子轻吗?

2、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谁愿意用自己的方法试一试?刚才

是那个小朋友猜对啦?

3、汇报:

4、出示课题:轻与重

学生猜测。

掂、拎、称等方法。

小组内各自尝试。

大盒重、小盒轻

通过动画,让

学生了解中

国传统节日,

并从实际生

活中发现数

学问题。

9

二、探究新知:

1、Jerry还买了气球、苹果、矿泉水、

生梨,每个小组可以任选其中的两个

比一比轻重。

汇报:

2、

小组合作,人人参与

苹果和生梨比

苹果比生梨轻

生梨比苹果重

语言训练

„„

(个人说、互相说)

通过开放式

的活动,让每

个学生都动

手体验。并通

过体验训练

用自己的语

言描述轻与

3、用同样的橡皮筋比较轻重。

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一下子比较出五

件物体的轻重。

小组活动

出示跷跷板比轻重

生动手操作,实验用橡皮

筋比较物体的轻重,并将

结果展示出来。

根据实验情况,记录四件

物品的轻重结果。

通过学生实验的记录,培

养学生小组合作和概括

归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数学能力。

生汇报

通过生活经

验,来展示物

体的轻重,真

正体现了数

学源自生活,

又运用于生

活的思想。

结合汇报结

果,适时引

导。

10

三、知识拓展

2个苹果=4个香蕉

要使翘翘板两边的重量不一样,你有

什么好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再追问。

一:(如果情况一)如何使右边重?

二:(如果情况三)

如何使左边重?

一:加一个以上的苹果。

二:减去一个(至三个)

香蕉。

三:减一个苹果,并减三

个香蕉。

A、加一个香蕉。

B、减去一个苹果。

c、减一个苹果,并减一

个香蕉。

小结

体验是一种

直接经验的

获取,但间接

经验的获取

也是相当重

要的。

学生在通过

自我实践的

过程后,再通

过一定的思

维训练,将知

识从理解到

运用。

四、小结

轻与重教学设计说明

1、教学目标:

11

学生在生活中有许多比较轻重的实际生活体验,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放手让

学生实际操作,通过小组合作、个体参与的形式寻找方法比较物体的轻与重。语

言是思维的窗口,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低年级重要的教学任务,在操作之后根

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结果进行语言训练,通过独立说、同桌说、集体说的形式,使

学生能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轻与重。

现在,除了书本学生获得信息的方式有很多,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对

于这些想法我及时予以了肯定,凡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

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当遇到

严谨的科学问题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选择科学、更便捷的方法来解决。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阳敬老的情景一直贯穿其中,低年级学生对卡通人物

十分感兴趣,情景的引入可以让低年级活泼好动的孩子更积极地投入各项活动,

从中还可以让学生体会传统美德——尊敬老人,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感受到民族精

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整节课的教学就是围绕这三个目标开展的。

2、教学环节

整节课分成三个部分:

课的引入部分是:创设情境,从生活经验中寻找方法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课的探究新知阶段:实践判断,从动手操作中选择方法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课的拓展部分:观察比较,从已有知识中运用方法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在引入部分中,学生看到自己熟悉的卡通人物,十分感兴趣注意力马上集中

在如何为他们解决问题上了。学生想到了生活中使用的工具,如天平称等等。当

没有这些工具时马上想到了用手掂。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大胆地猜测、充分表达自

己的意见。学习兴趣提高了、主动地进行思维。还体验了传统节日——重阳节,

民族精神的教育也是我们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层层推进:在没有仪器的情况下用手掂;当重量比较

接近无法用手感觉时,用手边的工具——橡皮筋吊一吊;当物体比较大比较重,

无法掂一掂、吊一吊时,用手拎;最后再到生活场景中,用跷跷板比轻重。这是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通过猜测、尝试,把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

通过语言的叙述和不断的补充完善,整个知识框架就逐步形成了。

12

3、选择四样物品比较

在第一层“掂”的设计中,我选择了四样物品:苹果、梨、水、气球。在教

材中有苹果和气球两样物品,我结合教材又增加了两样,这样在比较时,学生就

有6种不同的选择,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小组活动更丰富,还可以让学生有较多的

语言训练。用数学语言描述是教学目标之一,在这里还要强调1个苹果和1个梨

比,这样更严谨。在猜测中学生大多数认为大盒子重,可见学生常常会有“大的

就是重的”这样的误解,“气球”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说“气球中间是

空的,所以它轻”从而体验到物体的轻重与它的大小无关。

梨和水的加入是为了下一层次的孕伏,当用手感觉不出,又没有仪器的时候再想

什么办法呢?引出用橡皮筋吊。

4、如果学生想不出用橡皮筋怎么办?

在教学设计时,我已考虑到这一问题。虽然橡皮筋是学生常见的物品,但是

在这里有可能想不到,所以我借助课件演示:小丁丁用了这样的办法,引出是用

橡皮筋,在今天的课上,学生想起了橡皮筋,我就说:小丁丁和你们想的一样,

也使用了橡皮筋。并且反复让学生指出看哪一段的长度,有的孩子会误解,谁最

低谁就最重。在这里我又结合课件形象的显示出橡皮筋拉长的长度。

5、五样物体比轻重你教学意图是什么?

在五样物体比较轻重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掂、吊、拎的方法,并进行了充

分的体验,例如,在掂一掂中,学生自己选择两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在个别

学生尝试了“拎”后,让所有的学生拎一拎自己的书包和同桌的书包,比一比轻

重。在这些体验活动之后,要比较五样物体的轻重怎么办呢?学生通过小组合作

讨论、选择、判断,有目测、有用生活经验估测、有两个两个掂,最后选择了用

橡皮筋吊的方法,这是对所学本领判断后的灵活运用。每组人人参与,学生有选

择地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即提升了学生的研究判断能力,又充分发挥了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活动的组织也更有序了。应该说这个活动让学生的思维

更深入了,对如何运用方法来比轻重也比较清晰了。

6、在整节课中我还比较注重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来源于生活,为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了许多情景:唐老鸭和米老鼠的争论:到底谁轻谁重让孩子

13

们进行猜测并想办法验证。米老鼠手上的物品太多了掂不了掉了下来,让学生感

悟到掂不行要找其他的办法,而生活中的办法就是拎。最后出现学生爱玩的跷跷

板,让学生感受在游戏中也有比轻重,在跷跷板停止晃动时,哪边在下面就是谁

重。当两边的重量相等的时候,跷跷板就平衡了。学生在课上可以看到生活中常

见的情景,游戏中常见的玩具,自然而然就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了。

7、最后我还设计了拓展部分?

拓展部分的主要目的学生对方法的运用和思维的深度。学生通过看图可以说

清图意并能从中发现1个苹果的质量等于2个香蕉的质量,从而通过等量代换的

方法比较出左右两边物体总质量的轻与重。在这里我充分运用了集体的力量,学

生讨论得很积极,想到了许多方法,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合作精神体现出来了。

专家评课

听了这节课,我个人认为豆老师在这些方面体现得比较好

一、注重学生的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

本节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从事操作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操

作实践中,比较两个物体的轻与重,让学生不断体验、感受物体的轻与重。通过

让学生“掂一掂、拎一拎和吊一吊”等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轻与重

和掌握判断物体轻与重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物体体积大不

一定重的道理,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可采用不同的判断方法。如:两个物体重量差

不多,用手掂不出,可以用橡皮筋吊一吊,又如,比较两堆物体的轻与重时,用

拎的方法较为合适等。

应该说这样的教学过程是符合新的数学课程观,数学的学习应该是从学生的

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

会,让学生去自主参与、互动、体验、感悟,帮助学生在一系列的有效数学活动

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和协

作精神,同时让学生积累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二、注重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本节课教师不断创设情境和设置悬念,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去猜想、实践、

体验、论证。如两个物体掂不出(重量差不多时)如何来判断,实践中又产生新

14

的问题:两堆物品又如何比较轻与重,五件物品选用什么方法比较好等等。

通过一系列的设置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掌握了判断方法,培养学生估

测能力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允许学生选择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较好的体现了自主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学习老红军把五件物品按轻到重

的顺序整理。教学中,教师布置直接的让学生其吊一吊比较,而是让学生说一说

自己用什么方法来判断,并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合作完成,通过学生的实

践与交流,发现用掂太烦,根据从材料的特点之能判断出最重的和最轻的,最终

通过合作交流统一认识,选用吊的方法来判断较好,从而自己解决了这一问题,

较好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体现了教师的正确教学观,体现重视过程教学。

整堂课体现了思维性、兴趣性、活动性和自主性,教师营造了一种民主、宽

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尊重学生,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学生学得愉

快、有趣、活泼,学得扎实。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14:50: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653458963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轻与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轻与重.pdf

标签:轻与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