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篇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
用了快半个月的零星时间读完了《傅雷家书》。大概五六年前吧,彼时我还
在读本科,那时候我曾经想要读一读这本书,但是翻了几页就觉得甚是无趣,认
为不过是老父亲对儿子的家常惦念,何以成为几代人教育的典范。
近日我再读之时,却觉得越读越投入,字字珠玑,做人,做学问,过日子,
甚至交朋友的道理都深感认同,也会想起我的父母,想起他们曾经给我的箴言与
劝导似乎也是如出一辙,只是彼时的自己年少轻狂,只有在经过时间的打磨,遇
到了挫折和失败之后,才会回过头来觉得是至理名言。大抵人都是这样,不谙世
事的时候,觉得自己想的都是对的,对长辈的教育总是不屑一顾,只有自己撞了
南墙,才会明白个中道理。
附上几段印象最深刻的节选,跟朋友们分享:
关于做学问
“天下事样样都要用痛苦去换来,都要从实践中学习”
“我屡次要你生活生活正规化,学习正规化。不正规如何能持久?不持久如
何能有成绩?如何能巩固已有的成绩?以后一定要安排好,控制得牢,万万不能
空与忙调配得不匀,免得临时着急,日夜加工的赶任务。”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
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
“在心理上多做准备,多多锻炼意志,预备忍受四五年中的寂寞和感情的波
动、这才是你目前应做的事”
傅雷的儿子傅聪是国际钢琴大师,这本书收录的便是傅聪在波兰及英国学习
期间父子之间的通信。傅雷在音乐,艺术上均有很深的积累和底蕴,再加上历尽
半个世纪的沧桑,对儿子的各方面均有非常有价值的指导。在学问方面,傅雷一
直坚持要儿子从实践中学习,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克制自己的感情和寂寞,磨练
自己的意志,在自己音乐专业的基础上,不能停止对文学,美术等其他方面艺术
的修养与提高,因为文化和艺术是互通的。
2.关于做人
“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爱的友情,有时也会
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孩子,你在这方面需要拿出勇气来”
“一个热情的人,尤其是青年,过火是免不了的;只要心地善良,正直,胸
襟宽,能及时改正自己的判断,不固执己见,那就很好。”
“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
反倒容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
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不会把你怎么的。我的经验,和一个爱弄手段的人打交
道,永远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对付,他也不会用手段对付你,倒反看重你的。你不
要害怕,不要羞怯,不要不好意思,但是话一定要说的真诚老实”
傅雷在教育孩子做人上核心的观点就是真诚老实,正直善良,同时也要少说
话多做事,保持谨言慎行的态度,傅雷在信中不止一次地提到要傅聪注意自己的
言行,说话不能太主观,待人千万要和气。
3.关于感情
“对终身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刻。事情总有正
反两面:追得你太迫切了,你觉得负担重;追的不紧了,又觉得不够热烈。温柔
的人有时会显得懦弱,刚强了又近乎专制。幻想多了未免不切实际,能干的官家
太太又觉得俗气。只有长处没有短处的人在哪儿呢?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十全十美
的人或事物呢?抚躬自问,自己又完美到什么程度呢?这一类的问题想必你不止
考虑过一次。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问候和开阔的胸襟。”
“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
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跟你提到
过感情的创伤。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
千,但是不要刻骨铭心地上海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感情问题,务必要自己把握住,要坚定,要从大处远处着眼,要顾全局,
不要单纯的逞一时之情,要及其冷静,要顾到几个人的幸福,短视的软心往往会
对人对己造成长时期的不必要的痛苦。“
”只有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才有
快活的可能,才觉得活得有意义。未经世事的少女往往会存一个荒诞的梦想,以
为恋爱时期的感情的高潮也能在婚后维持下去。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想”
“对方的优点,要认清是不是真实可靠的,是不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或者
是夸大的。对方的缺点,不能因为其他次要优点而加以忽视。次要的缺点也要辨
别是否能改,是否发展下去会影响品性或日常生活”
傅雷早年在感情上并不能算上从一而终,给自己的太太和家人也造成了不小
的伤害。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自己的儿子在婚姻和爱情中应该承担的责任,
并告诫对初恋念念不忘的儿子切勿把爱情当做生活的重心,艺术第一,真理第一,
事业第一,爱情第二。一个有情饮水饱的人注定不会在其他方面取得成功。傅雷
还在择偶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一一跟儿子加以说明。从信中可以看到,傅雷是一个
非常开明并且有阅历的父亲,他知道人无完人,不能事事求全的道理,在择偶方
面更是如此,最初的热情是不能长久维持的,真正能把日子过下去需要的是二人
的相互包容与磨合,这就需要在择偶时一定要认清对方的优点缺点,观察对方是
否有开过的胸襟和纯良的人品,再做出决定。
除了学问,做人和爱情之外,傅雷在信中时时叮嘱儿子不要忘记党和国家的
培养,不要忘记父母亲人在时刻挂念,要常怀感恩之心,对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
表达感谢,这种感谢不是简单地藏在心里就可以,而是要真切地表达出来。书中
所表现出来的傅雷夫妇拳拳爱国之心,对孩子无所保留的爱与帮助,还有经历半
生苦难与历练的字字珠玑,都让人无比动容。
我深深有感于这样有价值的文字,又想起自己的父母,或许他们没有傅雷这
样的文采,但是他们在生活中的言传身教,也都让我获益匪浅。曾经我也盲目地
自以为是,认为他们与自己有代沟,认为他们的想法已经跟不上时代,但是经历
了生活,学习,感情的各种历练后,我发现有些东西是人生的真理,是不会随着
时代的改变而变化的,而父母带给我的就是这样朴实无华却又让人受益终生的道
理。他们就像骄阳一般,不灭的阳光洒在我前进的路上,指引我的未来的方向,
他们又如星光一样,温润明亮,带给我心灵的慰藉与滋养。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2
这个暑假,语文老师向我们极力推荐《傅雷家书》。带着一份好奇,我开始
进入傅聪与他的父母之间的书信交流。
《傅雷家书》读起来并不沉重,反而很亲切,是一位父亲在对异地的儿子的
谆谆善诱。字里行间有着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也有着作为父亲的严厉。同时,书
中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以深刻的开导。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艺术评论家,他写的书信以其真挚的情感、深邃
的哲理、独到的艺术见解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作为父亲的傅雷,在信中
常常从小事出发给儿子以深刻的教育。我认为《傅雷家书》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
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书中除了教儿子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令人感动。我不禁想到我
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
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傅雷
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我们父
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
在其他信中,傅雷还提出了关于让儿子去博物馆、去森林等建议,便是希望
通过这些方式提高儿子的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提
高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于某某学科。因为,
人生绝不像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侧
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
除此之外,傅雷还教育儿子如何处理感情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
情;告诉儿子要常以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
这些无不闪耀着理性之光!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
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子之情。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
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
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读《傅雷家书》,感受的是一颗纯洁、正直、真诚、
高尚的灵魂。父子之间的感情因为艺术的崇高而得以升华,成为一份取之不尽的
人类精神的养料。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3
《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理论家傅雷及家人写给儿子傅聪的
138封饱含拳拳爱子之心的书信。出版以来,深受大小读者喜爱。
一九六六年九月二日深夜,傅雷夫妇坦荡地选择了死亡,离开了他们的孩子,
离开了他们曾认真生活过的世界。但是,傅雷并没有消失,他的爱子之心与独特
的人格魅力都蕴含在了名著《傅雷家书》里,借助一封封信,一个个方正有形的
汉字流传了下来。他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他对艺术的独特看法也深深地镌刻在我
们这些读者心里,成为了我们认识自己、了解中国文化的一块厚重的基石。
阅读《傅雷家书》,“爱国之心”、“赤子之心”屡屡出现,这是作者傅雷
对儿子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自己行事的一贯准则。
阅读《傅雷家书》,可以看到作者傅雷在文学、绘画、音乐等领域有着自己
独特的真知灼见。在给儿子的信件中,他用自己高瞻远瞩的眼光对傅聪音乐艺术
和做人方面给予完善的指导,时时阐发着自己对艺术、文学、音乐、生活的评论,
也让我们感受到他真诚、高尚的爱国精神和呕心沥血的教子形象。
《傅雷家书》不仅可让我们看到作者对儿子的教诲,傅雷言传身教的教育方
法,也让我们惊叹。“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
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信中,傅
雷多次让傅聪写信来梳理自己的学习经验与演奏心得。并且他也是如此,不管看
了一本书,翻译了一篇__等,一旦有所感悟,便会和妻子聊上一会,或把这些写
在家信里和孩子分享。
“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莫过于欣赏艺术”,就让我们走进《傅雷家书》,
将傅雷的人格品质精神教育融入我们心灵和行动中吧。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4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古以来家书就是传达亲人间的情感的工具,
我有幸读了我国早期教育家傅雷先生写给在波兰六月的儿子傅聪的家书——《傅
雷家书》,颇有感触。
一九五四年,傅聪赴波兰学习钢琴,出国后他与父亲傅雷就有过许多通信。
一个文学艺术翻译家竟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造诣,还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凭这
些,傅雷万里之外殷切地注视着傅聪,设身处地预想着聪在要走去的道路上会遇
到的各种可能的情景,设计着如何对待。
儿子出国后不久,傅雷陷入了沉思,便回忆起小时侯对傅聪十分严格的施教
有些太狠了,信中傅雷向儿子道歉:“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
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看了这三封信想必儿子更激起了对过去的恶魔如今的
天使的他的复杂的感情,有恨却早已被爱所掩盖。从此就一定会刻苦学琴,别辜
负了父母的爱和自己的梦。
到波兰后,儿子勤奋练琴,水平有大幅地提高。各地的乐团和交响乐队纷纷
邀请他参加音乐会。儿子的演奏,老爸聆听得透彻又全面,全面又真实。每次听
完儿子的演奏,千言万语就全涌到了笔上。
艺术外,傅雷信中还谈及文学、礼仪、人生观等各方面。他也写道:“人一
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
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
使你颓废,就好了”。谈文学,能看穿诗韵和琴的联系;说礼仪,能教好基本的
规矩;论道理,能说出起伏的实质,讲什么傅雷都最透最明。虽是远得很,教育
始终不改变。傅雷不愧是当棒了老爸的!
现实中,有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
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盲目模仿傅雷
“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
品质吗?
《傅雷家书》,谁都说它是关于教育,父子情的著作,果然名不虚传。傅雷,
傅聪虽身隔万里,但父亲却通过儿子的信,深入地了解儿子,写下感人的信。信
中有对儿子学业的指导,更多的是对儿子人生的指引。信中的话充满着父爱,蕴
涵着真理。《傅雷家书》用词十分朴素,平平的语言何以使人读出这么多东西?
我想,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每个人都时时感受着父辈的爱,也付出自己的爱,对
傅雷的家书自然有同感。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5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与儿子傅聪的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实录,它并不是
为了出版而创作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用不经意的笔墨,贯穿了一九五四至一
九六六年傅雷夫妇最后的生命历程,并且记录了儿子傅聪成为世界级钢琴家的过
程。
在这一篇篇的家书中,我能够深切地体会到傅雷夫妇作为父母对儿子的关爱
与担心。在傅聪出国留学波兰的第一天,傅雷是这样写的:妈妈随时随地都想哭
——眼睛已经肿的不像样了,干的发痛了,还是忍不住要哭。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在母亲朱梅馥的身上体现了,它也在天下每一位母
亲的身上体现着。有的时候我很不明白为什么家长会担心我们自己出去,甚至还
会不耐烦,跟他们吵。但其实我们并没有了解到他们的苦心,没有了解到他们作
为父母对孩子的牵挂。
我从这些家书中感受到的不只是语重心长的教诲,而只是父母的关切和叮
咛。那一封封的家书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6
《傅雷家书》是傅雷和朱梅馥写给儿子傅聪及傅敏的186篇家信。
家信中汲及到的方面极广,有艺术、思想、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
乃至全方面的教育。傅雷作为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及照顾是他人不可比拟人
的。这从信中可见一斑。
每一封家书都体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傅聪的教育及引导,都值得我去细细体
会那丝捉摸不透的父爱以及傅雷那其中的文学感悟。“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
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在傅聪走后的第二天,傅雷就对自己以前对自
己儿子所做的行为而感到忏悔了。傅雷从小就受到严苛教育,长大后也同样地用
他以前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傅聪。儿子走后,傅雷才深感自己教育的不足,虐待了
儿子。他在信中诚恳地对儿子诚挚的道歉,这对于一个受中国文化熏陶下的父亲
是很难得的。
傅雷曾告诫傅聪,“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他告诉儿子,人生是充满曲折的,有成功也会有失败,在成功时,我们不能太过
得意;在失败时,我们也不能太过失落,要把持好一个度。以达观的心态坦然地
面对人生中的起起伏伏,不被成功所迷惑,不被失败所打倒。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他也如同傅雷一般,总是扮
演着严厉的角色,甚至有些不近人情。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才发现父亲并
不是我想象中,对我动不动就是非打即骂,父亲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自有他的道理。
他的爱不像是母亲那般汹涌,而是如同小溪般涓涓细流。在这一刻,我读懂了父
亲。
父亲的爱是世上最伟大的爱,只有我们认真体会才能知晓其中的浓厚。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7
傅雷先生一生自律、严谨,极其珍惜时间。他认为:正规工作是祛除烦恼最
有效的良药。一个人的思想,不动笔就不大会有系统;日子久了,也就放过去了,
甚至于忘了,岂不可惜!生活正规化,学习正规化,不正规如何能持久?不持久
如何能有成绩?如何能巩固已有的成绩?以后一定要安排好,控制得牢,万万不
能“空”与“忙”调配得不匀,免得临时着急日夜加工的赶任务。可能有很多
人不太喜欢这段鸡汤式说教的话,但人是要对自己狠一点,严苛一点,没有自律,
便没有自由。与大家共勉。
只有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工作学习中,休息起来才会畅快。不要认为
傅雷先生只会工作,是个不懂休息的工作狂。其实他只是擅于高效地利用时间。
他说:别老说时间不够;首先要从日常生活的琐碎事情上---特别是梳洗穿衣等
等,那是我几年来常嘱咐你---节约时间,挤出时间来!要不工作,就痛快休息,
切勿拖拖拉拉在日常猥琐之事上浪费光阴。不妨多到郊外森林中去散步或者上博
物馆欣赏名画,从造型艺术中去求恬静闲适。可能有些人会说:真是站着说话
不腰疼。现在工作这么忙,再加上如果有家庭小孩,有时间刷刷手机就不错了,
还顾得上其他的吗?我同意现在这个社会每个人压力都很大,尤其是女人,要同
时兼顾工作和家庭是多么不容易。但越是这样,就越要有自己的精神内核,要有
真正属于你的无论谁都拿不走的东西。这些都是刷手机看娱乐八卦等学不到的。
一个人一定要有自己真正乐在其中的兴趣爱好,它会让你不空虚,会让你自信。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8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子女的信件。可它并不
仅仅是一些信件,而是一部真正的教子之书。
整部书中充满父爱,思想与艺术。傅雷的教子有方是出了名的,他的教育方
法与传统的中国式教育方法有所不同,或许这就是这本书的特别之处了。
傅雷从多种身份,角度与立场同儿子对话,可谓“一人多角”。他与儿子的
关系并不是单纯的父子,他们互相学习,关系平等。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9
读书就应该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书是逆境中的慰藉。阅读一本好书是一
个人吸取人生养料的重要一步。
《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的著作。他
的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用色彩变化。
书中所学的《傅雷家书》两则让我们记忆犹新。傅雷和傅聪父子,不但是生
活上的朋友,而且还是艺术研究上的知音。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
倾听着万里之外的儿子的每一次心跳。预想着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
传送着自己惦念和祖国的声音。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
播种、施肥、垦殖。”这是傅雷在启发他的孩子,报效国家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
务,即便自己是普通人,也可以为国家、社会作贡献。每个人都是社会前进的车
轮,我们的所作所为、点点滴滴,都与国家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为
祖国作贡献,创造美好的明天。
当傅聪忙于演出、练习而时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惫,傅雷劝告傅聪劳逸结合,
多到郊外或博物馆。“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
好。”傅雷用形象的比喻,劝诫傅聪爱惜自己的生命。
傅雷还告诫傅聪,“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
下的赤子之心相,相契相抱”。只要我们心系祖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就一定
能为自己和国家造福。
傅雷还常劝诫傅聪不要放弃,多虚心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成功时保持虚心,
这些都造就了傅聪的成功。文革之后,傅聪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千里赶来,这
是赤子之心的最好体现。一个人一生要面对许许多多难题。傅聪身上具备的优良
品质,是在傅雷的教导中获得的。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要在生活中时时刻刻警
醒自己,为创造美好的将来而努力。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0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
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
关怀备至。
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
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本站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
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
养。
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
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
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1
题。傅雷讲劳逸结合,跟我们平时谈的角度不太一样。他特别强调的是,仅
仅依靠音乐来培养音乐是行不通的。如果太偏重以音乐本身去领会音乐,时间长
了就会减少艺术的新鲜气息,走向抽象、封闭,缺少生命的活跃。所以,他建议
傅聪在刻苦的钢琴训练之余,要多去公园,多去博物馆、美术馆,通过造型艺术
和大自然来放松精神。傅雷认为,劳逸合理安排,最重要的是维持心理的平衡和
健康。融入大自然,经常跳出自己的牢笼,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找到新的感觉
和看法,可以启发对艺术的理解和感受。同样的,定期欣赏造型艺术,可以调剂
自己的状态,也会让音乐表达更丰富、更有生命力。
如何理财的问题。艺术家往往轻视钱财,傅聪也不例外。傅雷说,我们当然
不要做吝啬鬼、守财奴,过分无度地追求物质,被金钱奴役。但是艺术家如果不
懂得善待钱财,也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因为一个艺术家要想保持人格上的
独立,只有建立切实的经济保障才有可能,所以傅雷对于傅聪的物质生活特别关
心。傅雷认为,瞧不起金钱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因为不重视金钱而不会处理,
最终吃了金钱的亏,成为物质的奴隶。生活中物质的一面并不比精神的一面要低
级乏味,重视理财,做好计划,总结一套预算决算的方法,跟重视物质不是一回
事。这是为了不吃物质的亏而采取的预防措施,就好比我们保持日常生活的规律,
不是为了过上刻板枯燥的生活,而是为了节省更多的时间,来做更多有用的事。
简单的说,就是要有钱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不能被金钱所奴役了,陷入
到拼命赚钱花钱里面出不来。归根结底,处理好生活上的细节,是为了更完美的
享受人生。
总之,这本书三观正、道理明、想得清,对于懵懂不谙世事的年轻人来说,
这本书值得一读。对于迷茫的中年人老年人来说,这本书也值得一读。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2
翻开《傅雷家书》,一封封深情的家信映入眼帘。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的
感恩之情,不觉已流入心间。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书信,还是傅雷和傅聪交流艺术的平台,处处可见深
厚的艺术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即使相隔万里,依然不减。
家书中最常见到的还是关于音乐的内容。父子俩时常在家书中畅谈自己对音
乐的见解,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对艺术家的评论。傅聪曾获得第五届肖邦钢琴比
赛第三名,是有名的钢琴家,受过国内外知名音乐家的赞誉。这些功劳与他严厉
的父亲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对小时候的傅聪严加管教。那时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
略者包围的上海孤城,连大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罪恶的毒氛。傅雷先生不让孩子去
街头游玩,他把孩子关在家里,培养他的音乐和文化。他还十分注重孩子的言行
举止和生活习惯,他要求孩子生活俭朴,学习认真。每天都要监督傅聪不停地练
好几个小时的琴。
傅聪长大后远出家门,出国留学、演出,傅雷的家书也一直陪伴着他。1966
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妇带着沉重的精神镣铐离开了这个世界。
人爱其子,胜于一切。傅雷对孩子所灌注的心血,全部融入到这一封封的家
信中。
读了《傅雷家书》,我懂得了很多,我也更加了解我的父母了。也使我更加
深刻的理解了那份父爱如山的意义。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3
这本《傅雷家书》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以及文化修养起到了深远的作
用。不但被誉为“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还被称为“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在以往的生活中,傅聪从小就不爱吃蔬菜,只吃肉食,并置若罔闻傅雷的警
告。傅雷便惩罚傅聪只吃白饭,不许吃菜。这样以几乎苛刻的爱,是以严厉为衬
托的`,这是不同于寻常的方式,可见傅雷对儿子的爱很深沉。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对儿子给予了无穷的期望和无尽的教导。把自己心
中所想和口中所念都写于信中——将自己对儿子的爱毫不保留地呈现在儿子面
前。这种肉麻的爱是被苛刻所衬托出来的,与傅雷之前对儿子的爱相比,在家书
中显得亲切、伟大。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远没有黑暗的,只是永远没有被黑暗所遮蔽罢了!”
这是傅雷先生对我们人格上的支持,字里行间显现出他人格的力量。他对傅聪的
要求:“先做人,其次是做艺术家,再是做音乐家。成绩不是第一,人品最重要。”
我认为傅雷的做法非常值得赞扬和推广,父母应该首先关心孩子的心里健康
和身体健康,其次再是学习。现在有部分家庭只关注孩子的成绩,不关心孩子的
心理健康,导致一桩桩惨案发生,比如前段时间报道的大二学生弑母案就是典型
的心理健康问题酿成的悲剧。
希望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亦师亦友——当孩子困惑时能帮助解答,指引方
向;有问题时,能一起说说心里话等。希望父母对我们的爱是呈现在一起相处的
生活中,不要像傅雷对傅聪的爱是呈现在相隔千里之外的书信交流中。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4
读罢《傅雷家书》,我对坚持的感悟颇多,我认为,坚持是真,只有坚持才
能敲开成功之门。
曾有人告诉我:“要知难而退,这是对你自己最正确的评估,该放弃时就不
应该坚持。”我读完《傅雷家书》,仔细推敲,我想我要反驳他。《荀子》中有
这么一句话:“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可见,坚持努力
是成功的根本。傅雷也曾教育傅聪:“要坚持,成功了也还要夜以继日地努力,
对艺术坚持。”所以,我想,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坚持就能滴水穿石,坚持就能
涓涓细流汇集成海,……因此,我们为什么不大胆坚持努力,开出永不凋零的成
功之花呢?
傅雷在儿子获取成功时,鼓励儿子——要坚强。坚强不就是坚持吗?成就的
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持,
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
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我们就可以孤军奋战了。姚明也说过:“努力不一
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做任何事情,坚持是一个最重要的元素,没有坚持
这门元素,一切的努力都将烟消云散。所以我坚信,坚持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坚持才是真!我曾经如果没有坚持弹钢琴,今天也不能考取顶级。所以我永远秉
承坚持是真的理念。
“没有伟大的意志力,便没有雄才大略。”我相信巴尔扎克讲这句话时也是
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吧。坚持使张海迪译出名著;坚持使袁隆平研制成功杂交水
稻;坚持使邓稼先创造两弹……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坚持是真呢?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
《傅雷家书》给了我很多影响傅雷的谨严风格和深遂的思维耳濡目染地教导
了我;我爱好这本书敬仰傅雷为人与学识爱慕他跟一家的相亲相爱激动于文字间
的蜜意又为傅雷和其夫人和自残觉得难过。。
一位纯粹、正派、真挚和灵魂有时会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危害、陷
入到仿佛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终实在的光辉不能永远淹灭仍是要为大家所意
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世间得到它应当得到的尊重和爱。
一个人孤单了思惟集中了所发的情感都是真心实意。你所赏识的李太白、白
居易、苏东坡、辛稼轩等各大诗人了是我们爱好的所有都有同感亦是一乐也等到
你有什么苦闷、寂寞的时候多多接触我们祖国的巨大诗人可认为你遣兴解忧给你
暖和。
把自我的思想写下来比着光在脑中幻想是大不一样的。写下来需要准确精细
的思想所以与在纸上的自我检查分外深入对自我也印象深刻。这也证实你的感触
力极快。但天下事有利有弊有长必有短往往感受快的不能沉迷得深不能坚持得
久。但你至少得否认你的不容易“牢执拗著”是事实。我当初特殊提示你盼望你
时时警戒对你新感想的东西不要让它浮在感觉的名义而要细心分析毕竟新感触
的东西和你本来的观点情感表白方法有何不一样。这是须要沉着而强有力的智力
才干剖析明白的。
缓缓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境凑合从前的事后是能够想到而不是触目惊心
可能从容客观的态度分析来龙去脉做未来的鉴戒免得重蹈覆辙。一个人难有敢于
正视事实、正视过错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想侵蚀…我以前在信中和
你提过感情就是要你把这件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不免感想万端但不要
刻骨铭心肠损害自我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个别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理论与实际相对不可分别学习必须与现实生死结合马列主义不是形象的哲
学而是极现实详细的哲学它不然而社会革命的领导理论同时亦是人生哲学的基
本。就是普通人的学习完整是为学习而掌心。所以谈起实践来有条有理什么唯物
主义什么辩证法什么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等能长篇大论施展一大套一碰到实际事
件一坐到办公桌前或是到了工厂室乡村里就把一切理论忘得干清洁净……既既
然一切都在变不变就是停顿就是逝世亡那将来为什么是怀念过去自伤不已把好
好的面前的阳光也毒害了呢。
如果心烦而坐不下来写信可不能够想到为抚慰爸爸妈妈起而委曲写开头是
为了我们勉强写但写到三、四页以上我信任你的心怀必定敷衍静下来而变得很天
然很愉快的主动的想写下去了告知你这个方式岂但可逗你多写信同时也能够打
消一时的沉闷。人总得经常强迫本人不逼迫就解决不了问题。
一个人的思想不动笔就不在会有体系日子久了也就放过去了甚至于忘了岂
不惋惜就为这个缘故我常常逼你多写信这也是很主要的:感性认识的练习。我多
次要你生涯正规化学习标准化不正规如何能速决不长久如何能有成就如何能坚
固已有的成绩并且作品的了解与控制就需要长期的渐渐消化、咀嚼、接收。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14:05: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650757958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傅雷家书摘抄笔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傅雷家书摘抄笔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