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大全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一)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轻松
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
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
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形成了二十七万
余字的教育类著作。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
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面对现实的琐碎与繁
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
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建议,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创设宽松
的和谐环境,调节形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
获大进”,能够努力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
教师不断寻求的!
辞职以后的我何去何从,我思来想去,我觉得我还是做幼儿教师最合适。因为我本来
就是幼师毕业的,更何况我也是喜欢孩子的,可是由于当时的家庭、环境等因素让我与幼
儿教师无缘。于是我应聘来到了开心幼儿园。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
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
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
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可以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
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
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
书籍作为生活的一个载体已经成为我们生存、发展、进步的必需品。有了书籍才使我
们的话语有了意义,让我们的存在有了价值。好的书当然是要精心细读,细心品味。读好
书有如品尝美味食品,只有细细咀嚼,其味才能充分享受,其养才能充分吸收。
作为一位专业的幼儿园教师,要真切地热爱幼儿教育这份光荣的职业。既然当初选择
了这份阳光下神圣的职业,我们就要努力认真地去践行自己最初的选择。幼儿园的孩子只
有3-6岁,他们纯洁、可爱、天真、活泼,他们小脑袋里有着诸多的“为什么”,他们的
习惯各不相同,他们的能力高高低低,他们的发展有快有慢。当他们第一次踏入幼儿园的
大门,他们会害怕、茫然、哭闹、又对你似乎有一份依恋。因此,我们要以关怀、接纳、
尊重的态度,耐心倾听、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把爱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
的环节,用我们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去呵护我们孩子、教育我们的孩子,把最美好的东西
奉献给我们孩子。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很多时候,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但是当他们一旦意识到就会自己反省,他
们有自我反省的潜质,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耐心的等待幼儿改正错误,这是每个孩子在
成长中的必经过程。老师的耐心教导,家长的支持配合,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透
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可以愉悦身心、提升自己。
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传承与引领者,读书不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职业的要求。
一位教师只要愿意与书为伴,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就能寻觅到心中的
清风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让每一点感动在心中融化,让每一点感触在心中发芽,并将思考记录笔端。陈震老师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工作与生活姿态的良好范本。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二)
对于成长于文化断层年代的我们,胡适先生似乎只是历史的一个符号,他曾经走在文
字改革的先端,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等,由于种种原因,难得看到胡先生的文字,对于
他的了解多来自片段性的轶事或宏大感受。近日于南图觅得一本《胡适的声音》,虽然只
是一册不同时期的演讲集,但也足以窥见胡先生博大精深学养的沧海一粟。
“宁鸣而生、不默而死”,是《胡适的声音》一书的卷首语,这是胡先生一生主张并
奉行的人生格言,由此看来,不论在什么语境下先生都会是一个“大右派”。作为一个
有深厚旧学背景,在完善的西学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学者,胡先生在文学、哲学、史学、考
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是真正学贯中西的大家。他的文字晓畅明白,
朴实自然,没有精英意识,即使现在阅读也有极强亲近感,很符合他倡导的白话文应该是
“活”的文字。
书中涉猎的领域和年代跨度很大,从“五四”时期到五十年代,几乎收录了胡先生一
生中不同时期的各种演讲内容,让我们看到胡先生历经学者到官员(驻美大使)直至“中央
研究院”院长等不同角色转化中为人,治学的态度,可以充分体现他毕生倡言的“大胆的
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以及"认真的作事,严肃的作人"的为人之
道。
对书中感触颇深的是一篇对“五四”事件的回顾演讲稿,具体而详尽的过程描述让我
们身临其境。一方面,他承认“经过了这次轰动全国青年的大解放,方才有中山先生所赞
叹的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另一方面,他坚持说,五四运动“实是这整个文化运动中的
一项历史性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他明确表达了:对
抗争政府的同情和对运动方式的拒斥。胡先生作为独立知识分子,一贯坚持以自己的方式
“宁鸣而生”。
另一篇极具特色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禅宗的发展史,从中国哲学史的角度系统讲述了
佛教在中国成长发展的过程。胡先生关于禅宗发展史的研究考证翔实,表述客观风趣。胡
先生本人没有宗教信仰,他的佛教研究完全从学问的视野进入。胡先生的禅宗研究源于他
编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到他离世只完成《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禅宗史是研究的
不足之处,他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弥补。胡先生对禅宗史下过很多功夫,颇有心得,在研
究的基础上专门为影响很大,成为一代宗师却不识字的六祖慧能的弟子,作了一部《神会
和尚传》;晚年,又花很多时间去考证《虚云和尚年谱》。虽然禅宗史只是胡先生治学一
隅,但严谨的态度足以描述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他的研究甚至曾引发日本禅宗学者铃木
大拙与他的一翻论战。胡先生对于禅宗史的研究体现了他在治学中的“不默而死”。
多看看胡先生的研究,会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感受到他作为独立
知识分子,用独立、理性、责任、正见、负责的言论来发表个人思考的行为特点。
如何深入的探寻与认同自己的文化,如何以独立知识分子的思维来“宁鸣而生、不默
而死”,是我们需要一生探寻的问题。
分享更多教师读书笔记:
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每一个教师,个性是我们幼儿教师,重在研究学校教育的同时,
还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视家教指导工作。因此,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
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联,才能共同
把儿童教育工作做好。对我们来说,在双方沟通中怎样善于抓住时机,在随意交谈中如何
自然的捕捉到家长的心声。怎样有艺术的向家长宣传、指导保教知识,还存在着必须的难
度。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做不抱怨的教师》读书笔记
物理教师《高效课堂》读书笔记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三)
童年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美好的岁月,也许长大以后他不会记得童年发生的事情,
哪怕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件都可能不会记得,但是童年的生活、生长经历都会影响他未来的
认知、情感、思维方式。在现代一个高负荷的信息时代,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是孩子们所
渴望的,是家长、社会应当给与的,是一名合格的老师应当配合的。
读了虞老师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并结合工作这几个月以来的实践,主要有以
下几点想法:
一、关于幼儿园的表演区
一位学者说过,幼儿的童年是成人生活的演练。对于这句话我并不赞同,但是我认为
幼儿需要通过表演来感受、认知、理解这个他尚且不太熟悉的社会以及其中的各种行为规
范和准则。因此,幼儿园有为幼儿创设表演的机会和条件的必要性。我所在的幼儿园比较
注重幼儿的表演,在此过程中,我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将表演真正有效的融入到小
班活动中?小班幼儿年龄尚小,语言、动作、表情等发展尚属于初始阶段,我认为该阶段
幼儿的表演更多的是情感的投入。其中,表演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
进行表演。教师可以通过准备充分的表演材料以及好的剧本,让幼儿去感受,从而将自己
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在这类表演中,角色的选择应当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并且随着活
动的进程可以进行转换、改变。一个剧本是否好,应该观察幼儿的表现。如:我们班有一
个剧本大约一个月没有进行表演了,一个幼儿问我,“老师,我们怎么不表演XXX啦?好
久没有表演了。”我问:“你还想表演那个吗?”幼儿很用劲的点头,说,“恩!”因此,
我认为,一个经典的剧本应该让大多的幼儿想要去表演。
二、关于课程设计
书中提到“在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设计符合班级和幼儿园实际的课程,应该是
未来课程发展的基本方向。”因此,课程是“活”的,是因地制宜的。除此之外,我认为
课程设计的关键是关注幼儿的反馈。一个好的课程设计的基本范畴应该是幼儿喜爱的、乐
于参与的课程。然而,对于课程设计中,有效反馈和无效反馈是教师应当去思考的。作为
一名新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仍有许多需要思考的地方。
三、关于幼儿教师知识
虞老师认为,幼儿园教师知识具有广博性,但并不是浅显的。幼儿园课程所涉及的领
域很多,音乐、美术、体育、语言、数学、自然、科技、社会、健康等方面的内容都是幼
儿老师的必备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教师的知识就是浅显的。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
必须对这些内容进行深究,才能够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复杂的语言明了化。我刚入园的
时候,在与幼儿交流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卡壳”的现象,和幼儿说着说着就不知道该如何
去表达,怎样的表达方式才能够让幼儿明白我的想法。这些看似“浅显”的语言其实是需
要老师去思考、锤炼的。
学前课程的主体是幼儿,关注幼儿才是学前课程的重中之重。学前课程应以游戏化的
方式融入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其中感受快乐。但并不是说就放任幼儿,任何的活动都应
该有相应的常规需要幼儿去遵守,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够更好的参与活动。并且,幼儿园的
所有活动都需要家长、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只有三者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够给幼儿一
个幸福的童年。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四)
这段时间阅读了《儿童如何学数学》这本书,这本书给所有的新、老教师及时提供了
迫切需要也本该得到的帮助和培训:为“教”和“学”提供即时而有效的指导;为新教师
提供各种实用的教学技巧;促进新教师和教师指导者之间更多的探讨和互动;为老教师提供
有益的指导方法和案例;为任何有意于自身提高的教师提供了素材。这本书,对于当前的
数学教育者来说,确实有一定的帮助。数学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小学甚至幼儿
园开始,直到大学毕业,都离不开数学,数学几乎成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在数学教
学过程中,又有多少教师真正思考过:我们的数学教学到底应该追求什么?以下就自己理
解和感受谈谈自己的看法:
早在上学的时候就读过《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觉得自己理解得不够深入,于是
到图书馆借阅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解读》,从别人的领悟总结中丰富自己的感悟。
从这本书中,我不仅读到了一种精神、一种理念,同时还学到了一些我正疑惑着的具体方
法。
有人说,《新纲要》是用上帝的眼光看天使。是的,这句话听上去是如此的贴切。在
《新纲要解读》中,我读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读到了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的
思想,“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让每一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这
要求我们在各领域的目标、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中,“既符合幼儿的现
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以
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要注
重培养“浓厚且丰富多样的兴趣、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与环境互动的能力、与他人合作
的意识和能力”;要求“愉快情绪贯穿活动始终”等。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有着独立的个性品质和特点,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孩子,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
树叶一样,因此,我们在对待孩子时要注重个体差异,关注集体的同时不忘个别。教育的
真正意义在于让每个幼儿得到“与他人有所不同的”、“适合他独特发展需求的”权利,
这句话定位了幼儿教育价值的另一个方面:是以幼儿个性化发展为本的教育。
《新纲要》在为幼儿更好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很好的帮助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新纲要》对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以新的教育理念来审视和反思自己
的工作,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理性地建构自己的教育观念,需要教师创造与儿童生命
特性相适应的教育,这源于教师对生命的热爱、珍惜与敬畏,对生命规律和生命潜力的认
识、理解与尊重,对生命早期智慧的敏感、惊喜与理解;也源自于教师深刻懂得生命的整
体性,懂得愉快的童年生活对于生命发展的独特价值,懂得这一阶段教育对每个幼儿个体
生命的重要影响。《新纲要》还要求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成为有专业素养的专业型教师。
分享更多教师读书笔记: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做不抱怨的教师》读书笔记
物理教师《高效课堂》读书笔记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五)
翻开首页映入眼帘的就是卡森的一句话:如果一个幼儿要维持他内在的好奇心,那么
他至少需要一个成人与他分享,和他一起快乐地、兴奋地探究这个神秘的世界!
作为守护在孩子身边的幼儿老师,我们都有这样的机会去分享、感受、把握这个和孩
子共同快乐的机会!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帮助孩子了解所处的这个世界,而好奇心正是
自然科学家的基本心态,当孩子正用尽办法去探索事物时,自然科学家的精神便已悄悄萌
芽了。有位科学教育工作者曾说:“当孩子问‘为什么?’时,最好的回答便是‘那你觉
得为什么呢?’”这本书便是希望唤起成人去观察、发现孩子原有的好奇心,依从孩子的
好奇心,提供适当的探索环境和引导,培养孩子像自然科学家的精神和态度一样,去学习
如何发现和找寻答案。这本书也是老师最佳实用指南,清楚的提供老师在自然探究前的准
备,并在不同阶段的探究(开放式探究、主题探究)中,详列出探究的核心概念、教学计划、
引导方法和延伸活动,以及讨论时的引导话语。也让老师能在符合个e孩子的发展、兴趣
和能力之下,如何从孩子自身的经验,引发他们主动观察环境;如何提供孩子好奇、发问、
探索、调查、讨论、反思自己观点的机会,进而了解孩子如何在相互学习中建构概念,发
展出科学探究的技巧和态度。此外,书末附有相关资源、表格,可供老师记录孩子的发现
和观点,再透过这些档案检讨和发展课程。
《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拓展了教师在教育中所扮演的传统角色。这本综合课程
能指导教师开展以探究为基础的课程,该课程是以探究为基础的课程,该课程是以幼儿对
周围生物世界的自然好奇心为基础的。从在室内养育生物和种植植物,到去室外搜寻动物
和他们的栖息环境,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讨论活动,教师们能学到如何为教学活
动做好准备,学到如何知道幼儿通过开放式或主体式的科学活动进行学习、学会观察。
“如果一个幼儿要维持他内在的好奇心,那么他至少需要一个成人与他分享,和他一起快
乐地、兴奋地探究这个神秘的世界。”这应该是《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所秉承的理
念,同时也符合《纲要》中“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
思想。幼儿对于自然有着一种天生的探索欲望:看到花草,他们总试图触摸;看到小动物,
他们又会满怀好奇地观察;下雨了,他们会穿着雨具,在雨中嬉戏,找寻雨水的奥秘……
我们要保护幼儿的这种好奇心,我们应该让幼儿在好奇中触摸自然,亲近自然。
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而两者并不是对立的,
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成为了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年
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思想,他们有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作为与学
生有一定年龄差距的老师,则必须要拥有一颗学生一样的童心才能与学生走得更近,才能
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使教育活动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在幼儿共同探究和互动的过程中,他们总会试图搞清楚所见和所做的事情。他们开始
建构有关事物的概念。这时,“小小科学家系列”让教师担当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确保幼
儿有关科学的游戏和想法可以受到关注、深化和挑战。在幼儿探究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
任务之一,是在教室中创设一种支持和鼓励幼儿成为小小自然学家的环境与文化,而这种
环境和文化的特点是:尊重生命;强调调查;分享观察的内容和观点;档案与记录;关注真实
的生物。其中首要的“尊重生命”,让我特有感悟。回想到,自己在平时的自然角管理或
是科学探索活动中,常常就会忽视,甚至回避这一问题。小蝌蚪死了,老师也不向幼儿说
什么就把它处理掉,当他们发现小蝌蚪不见了时,来问老师,老师就会用一些非常理的话
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将会使幼儿形成了无视周围生物的意识。通过这次的阅读学习,我
会更新自己的认识,反省自己教育中的不良问题,用全新的“自己”去带动幼儿、带动周
围的成人,把尊重生命放在首位,为与我一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小生命负责。
另外,我还充分体会到“家庭参与”的重要性,《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所展示
的教学案例都将家长纳入到活动的参与者中,这也能进步激发幼儿触摸自然的兴趣.我们
不要总以为幼儿年龄小,不懂事,其实有时候他们脑中能闪现出成人都没有的灵感,尊重
幼儿,让他们充分触摸自然,或许未来的自然学家就会在他们之中产生。这不仅仅是《与
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所给予我的认识,更是应在今后的幼儿教育中贯穿始终的一种理
念。
分享更多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五)
1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
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作为一位专业的幼儿园教师,要真切地热爱幼儿教育这份光荣的职业。既然当初选择
了这份阳光下神圣的职业,我们就要努力认真地去践行自己最初的选择。幼儿园的孩子只
有3-6岁,他们纯洁、可爱、天真、活泼,他们小脑袋里有着诸多的“为什么”,他们的
习惯各不相同,他们的能力高高低低,他们的发展有快有慢。当他们第一次踏入幼儿园的
大门,他们会害怕、茫然、哭闹、又对你似乎有一份依恋。因此,我们要以关怀、接纳、
尊重的态度,耐心倾听、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把爱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
的环节,用我们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去呵护我们孩子、教育我们的孩子,把最美好的东西
奉献给我们孩子。
《做不抱怨的教师》读书笔记
物理教师《高效课堂》读书笔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11:57: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643032944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幼师读书笔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幼师读书笔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