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兵已略地

更新时间:2023-03-01 08:32:53 阅读: 评论:0

蚵仔煎怎么做-吸吮奶头

汉兵已略地
2023年3月1日发(作者:生日感谢语)

《史记选读》教案

屈原列传

教学目标:

1、重点文言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2、感受屈原的洁身自好和同邪恶势力抗争而绝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3、理解作者在屈原身上寄寓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第三段、第九段、第十一段。

2、体会本文记叙议论抒情三者结合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介屈原

屈原(约前340~前27幻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我国文

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

屈原出身于和楚王同宗的没落贵族家庭,因其“博闻强志,明于治治乱,娴于辞令”,

应对诸侯,后又任三闾大夫,对内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坚持联齐抗秦,以楚为中

心统一中国,受到腐朽贵族集团子兰、靳尚等人的攻击,遭谗而去职。约在楚怀王二十五年

左右,被放逐到汉北(今湖北省西北部)。从此,楚国国势日益衰微,怀王宠姬郑袖和大臣

靳尚等旧贵族集团的人物,包围了怀王,后怀王又受到秦国使臣张仪的欺骗,与齐绝交,使

楚陷于孤立,两次派兵攻秦,结果损兵折将,失去汉中六百里国土。怀王晚年,不听屈原劝

阻,在子兰等人怂恿下,去秦讲和,被秦扣留,客死于秦。顷襄王继位后,继续对秦执行投

降政策,屈原又因此批评旧贵族集团误国,继续受到子兰等人的迫害。约在顷襄王十三年左

右,再次被放逐到江南一带。他对国家前途忧心如焚,痛恨奸佞误国,但又不肯同恶势力同

流合污,继续坚持自己的高尚理想。就在他两次被放逐的前后,写了不少忧国忧民的诗篇。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泰将白起攻破郢都,他觉得无力挽救楚国危亡,政治理想无法

实现,极端悲愤绝望,写了《哀郢》、《怀沙》两首诗后,相传在旧历五月五日这一天,自沉

于湘水附近的泪罗江。从此这一天就被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名曰端午节。

屈原的作品,《史记·屈原列传》做中提到有《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怀

沙》五篇。《汉书·艺文志》载“屈原赋二十五篇”,但未指出具体篇目,东汉王逸作《楚辞

章句》,以(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远游》、《卜居》、《渔父》

等二十五篇为屈原作品。所列篇数与《汉书·艺文志》相合,但未列入《招魂》。现代学者

认为,《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招魂》等二十三篇,基本上

可以肯定为屈原所作。但对《招魂》一篇尚有异说。《卜剧》、《渔父》是根据屈原传说敷衍

而成,非屈原所自作。《离骚》是中国诗歌史上仅见的长篇抒情诗,是屈原的代表作,通篇

洋溢着爱国热情和为坚持真理、理想而斗争的精神。《九歌》原为古代乐曲名,屈原用作这

一组诗的名称,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她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

《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是屈原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

成的。前九篇是祭神的歌曲,各祭一自然神,并以神名为乐章的篇名。《国殇》所祭是为国

捐躯的战士。末篇《礼魂》是祭把结束时的送神曲。

(2)司马迁谈屈原。“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惆代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构

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止失明,厥有帼剧;孙子

胶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

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司马迁《报任安书》

二、探究文本

疏通文本:

重点字词句

字音

宪令谗谗邪曲惨怛怨诽帝喾皦然

随属令尹渔父瑾瑜汶汶汨罗垂涕

通假

博闻强志离忧人穷反本靡不毕见

其指极大濯淖污泥屈平既绌详去秦

委质事楚赵不内被发行吟泥而不滓

重点实词

心害其能邪曲害公

可谓穷矣国风好色

举类迩如秦受地

竟怒不救楚圣君治国

短屈原是以见放

景差之徒适长沙

重点文句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皆好词而赋见称

分析文本

文本内容

1、任

楚之同姓

图议国事,出号令;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博闻强识

2、疏

原因:争宠害能,进谗言

结果:疏

怨生

作《离骚》

思想内容:称、道、述、明、见

艺术特点:文约、辞微、文小、指大、类迩、义远

评价人品:志洁、行廉、与日月争光可也

3、黜

政治:

怀王听郑袖、怀王悔

一系列失败说明排斥贤臣的恶果

外交:

与齐绝、怀王竟死于秦

军事:

楚师败于丹淅、蓝田败归、

4、迁

5、沉

渔父与屈原的对话

渔父:

随流扬波、餔糟啜醴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

屈原:

清、醒、怀瑾握瑜

三、课后作业:

1、《成才之路》

2、文言知识:被动句

3、《屈原列传》

摹形传神、千载如生

——《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项羽本纪

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特点与风格,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3、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难点

1、巨鹿之战、东城快战、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项羽简介

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通常被称作项羽,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及著名政

治人物。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秦末起义军领袖。汉族,下相(今江苏宿迁)

人。秦末随项梁发动会稽起义,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秦亡后

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王刘邦所败,在

乌江(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项羽的武勇古今无双(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的评价),他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武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

2、后人对项羽的评价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简析:为项羽不能忍羞而遗憾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简析:成事要讲求天时地利人和。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简析:赞扬项羽是一位宁死不屈的英雄,批评北宋统治者逃跑、南宋统治者偏安的丑恶行径。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简析:成事不能优柔寡断、沽名钓誉

二、分析文本:

基本内容

第一部分:项羽家世(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少年言志(第2自然段)

重点文言知识:

1、活用词:

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

2、重点实虚词:

①又不肯竟学。

②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③以是知其能。

3、古今异义词。

以故事得已。

4、重点句:

为秦王翦所戮者也。(判断句)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倒装句)

与籍避仇于吴中(状语后置)

5、有一个成语出自这两段,请找出来。

力能扛鼎(举起)

分析:

第一部分

世代为楚将将门虎子资本、基业

祖父为秦所杀深仇大恨反秦激情

第二部分

少时学情

学书不成

学剑不成

学习兵法未肯竟学粗疏刚愎失败

观始皇游不俗言语不凡大志

第三部分:巨鹿之战(第3自然段)

重点词句。

1、活用词:①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②无不膝行而前

2、重点实虚词:①九战,绝其甬道②楚兵冠诸侯③诸侯皆属焉

3、古今异义: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4、重点句:

①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②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分析

精短句式

侧面烘托:诸侯军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

诸侯将

第四部分:霸王别姬(第4自然段)

重点词句。

明确:

1、重点词:

项王军壁垓下(名作动)

项王则夜起(名作状)

时不利兮骓不逝

2、重点句:

是何楚人之多也

饮于帐中

虞姬歌:

汉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已尽

贱妾何聊生

分析:写英雄失路之悲。英雄气短、慷慨悲歌。

第五部分:东城之战(第5自然段)

重点词句。

1、通假字

①辟易数里

②骑皆伏曰

2、重点实虚词

①汉军乃觉之

②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③田父绐之曰

④期山东为三处

⑤汉军皆披靡

3、古今异义

愿为诸君快战

4、重点句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分析:

钱钟书:心死而意未平,认输而不服气

正面描写:

语言描写:“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何如”

动作描写:大呼驰下

侧面描写:赤泉侯辟易数里

骑皆伏

第六部分:乌江自刎与尾声(第6——8自然段)

重点词句。

<一>基础知识梳理:

1、古今异义

①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②地方千里

2、活用词

①亦足王也

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③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④马童面之

3、实虚词

①无以渡

②项王亦被十余创

4、重点句

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②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③吾为若德

第七部分:项羽本纪赞(第9自然段)

重点词句

1、通假字

乃持项王头视鲁

2、活用词

①豪杰蜂起

②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3、古今异义

①然羽非有尺寸

②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4、重点句

①乘势起陇亩之中

②何兴之暴也

5、实虚词

①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

②乃引“天亡我”

③鲁父兄乃降

④自矜功伐

⑤何兴之暴也

⑥岂不谬哉

分析:

有耻、知愧

荣誉、尊严

项羽人物形象

项羽是农民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力拔山、气盖世,声名显

赫一时,但也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暴虎冯河的匹夫,特别是秦王朝被灭后,他目光

短浅,策略失误,加之烧杀抢掠,逐渐丧失民心。他既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又有儿女情

长(项王别姬);既仁爱恻隐(思民苦),又残暴无情(坑杀战俘,火烧咸阳);既义重如山

(与部下同甘苦,财共享),又吝啬小气(官印迟迟不分给功臣);有时果毅决断(杀宋义自

立),有时又优柔寡断(鸿门宴)。总之,司马迁巧妙运用多种手法把项羽性格中的各个侧面,

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中,不虚美,不隐恶,既有深刻的挞伐,又有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艺术手法

1、抓住主要事件,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活动,以突出人物特点,塑造人物形象。(霸王别姬、

东城快战)

2、语言特色

①善于运用符合人物身分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神态和性格。(观始皇少年言志之语)

②叙述语口语化。(“太史公曰”新体例)

3、描写特色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通过不同句式(长句断短句、排比句)的运用,营造战斗的紧张氛围,刻画人物英雄形象。

课后练习:

1、《成才之路》

2、运用想象扩写“霸王别姬”片段。

滑稽列传

教学目标:

1、读清句读,读准字音。提高通畅地朗读比较浅易的文言文的能力。

2、根据注释,自行翻译文章,在老师的点拨下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虚词,注意学习文章中出

现的重要的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

3、了解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的丰富多彩的手法,以及各种不同手法对刻画人物形象的

作用。

教学重难点:

1、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和重要的文言特殊句式,学会根据已有的文言知识翻译文字。

2、学习司马迁在刻画人物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以及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的重要作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滑稽列传》是专记滑稽人物的类传。《太史公自序》中说:“不流世俗,不争势利,上下

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作《滑稽列传》。”此篇的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优孟、优旃

等人的“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及其“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的讽谏

才能。他们出身虽然微贱,但却机智聪敏,能言多辩,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借事托讽,

司马迁满怀感慨地歌颂了他们:“岂不亦伟哉!

二、分析文本

文言现象梳理

1、文言实词

六艺于治一也。一:相同。

天道恢恢,岂不大哉!恢恢:广大无边的样子。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淫:过度。

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旦暮:很短时间。

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止:停息。

操一豚蹄,酒一盂。操:拿。

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曹:同辈。

日暮酒阑,合尊促坐。阑:尽。

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赇:贿赂。

于是庄王谢优孟。谢:道歉,认错。

优旃见而哀之。哀:同情,怜悯。

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疾:急速,赶紧。

优旃临槛大呼曰。槛:栏杆。

始皇以故辍止。辍:停止。

2、文言虚词

《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以:用来。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之:到。

若亲有严客。若:如果。

马者王这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前

“以”,凭;后两“以”,用。

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一:乃,竟。

病且死,属其子曰。且:将要。

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若:你。

妇言慎无为。慎:千万。

我即呼汝。即:马上。

汝虽长,何益。虽:虽然。

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虽:即使。

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即:如果。顾:只是。

3、词类活用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朝:作动词,召见。

王曰:“先生少之乎?”少:意动用法,以为少。

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张开翅膀一样。

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贱,贵:意动词,即以为贱,以马为贵。

秦始皇时置酒而天雨。雨:动词,下雨。

难句翻译

1、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

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2、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

内容分析:

1、国中大鸟

比喻释惫

2、操蹄禳田

类比振危

3、长夜之饮

赋止乱

4、大夫葬马

归谬抑昏

5、叔敖衣冠

表演抑昏

6、陛楯解忧

对比止暴

7、辍止苑囿

归谬止暴

8、谏止漆城

归谬抑昏

讽谏艺术:

1、投其所好

2、巧妙设疑

3、欲擒故纵

4、自我戏谑

刻画人物形象的多种手法:

1、通过几件事以刻画一个人物形象

2、通过一个故事展现两个或更多人物形象

3、罗列逸事以展示个性

疑难追踪探究

1、本文写了一个赘婿,两个倡优。司马迁将这类被统治者视为开心工具的小人物列入传记,

寄托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探究:

这里了几个小人物,地位虽然低微,但他们都有好品质,他们能够为了国家与黎民的利

益,勇敢地仗义执言,能够灵活巧妙地批评残暴荒淫的统治者,能把他们的那些荒谬绝伦的

想法顶回去,从而给国家和黎民百姓带来说不尽的好处。司马迁对他们给予了热情的歌颂,

“岂不亦伟哉!”同时也有对汉武帝时代满朝唯唯诺诺保官保命苟合取容的不满。

2、《滑稽列传》是《史记》中较为精彩的篇章之一。和其他人物传记相比,这篇文章刻画人

物形象的手法有什么特点?

探究:

有别于其他传记的最大特点,就是轻松幽默,寓庄于谐。作者似乎不是在写严肃的史实,

而是在写小说,在写故事。但深刻的思想就寄寓其中。

课后作业:

《成才之路》

刺客列传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爱”“报”“蹊”“却”“造”“厌”“顾”“坐”“诣”等重要实词的意义。

2、学习掌握“虽”“之”“以”“因”等虚词的用法。

3、了解古代有关乐律等方面的文化常识。

教学重难点

1、翻译时能依据句式特点并能落实句中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表现人物的

形象的艺术。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沬、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人,而其中单

是荆轲一个人就用了三千多字,可见荆轲是司马迁这篇作品要表现的核心人物。节选部分主

要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叙述了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从准备、实施、到最后失败,

事件过程完整。情节围绕一个“刺”字展开,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

节的发展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二、文言现象梳理

1、一词多义:

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先:祖先。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前一“之”字,是动词,到。

使使往之主人。之:用作动词,到。

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去:离开。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爱:喜欢。

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结:结交。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报:报复。

擅巴汉之饶。擅:拥有,据有。

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蹊:小路。

乃造焉。造:拜访。

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却:退。跪:两膝着地。蔽:拂拭。

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报:告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矣。逮:及,到。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厌:满足。

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擅:独揽,掌握。

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其意。恣:听任,听凭。

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略:侵占。

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信:信物。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对待。

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把:握。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顾:回头。

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顾:回头。谢:谢罪。

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打开。穷:尽。见:同“现”。

2、古字通假

1.说—悦2.陵—凌

3.淬—焠4.以—已

5.反—返6.决—诀

7.振—震8.奉—捧

9.见—现10.还—环

11.陈—阵12.卒—猝

3、古今异义

1.微2.谒

3.购4.诚

5.穷6.遇

7.祖8.币

9.遗(wèi)10.假借

11.发12.兵

13.提(dǐ)

4、一词多义

1.兵2.私3.穷4.为5.发6.就7.引8.见9.意10.使11.还12.陈13.顾14.提

5、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2.名词作状语3.意动用法4.使动用法

6、句式变换

1.定语后置2.状语后置3.状语后置4.被动句5.省略句

三、文本分析:

1~5段概述荆轲

祖籍卫

好读书有勇有谋有志,大丈夫能屈能伸

去、逃

交贤豪

6~9段

太子丹怨恨遇己不善

国且灭亡

鞫武无计畏惧强秦

见效缓慢

田光年老不慕荣利陈力就列铺垫

不能者止

以死明志

荆轲领命亡国之痛

知己之情

人生之志

10~14段

荆轲刺秦

准备备信物

备武器

备助手(有缺陷)

出发易水送别

悲:白衣冠——变徵之声——垂泪涕泣

壮:羽声——瞋目、发上指冠——就车不顾

场面描写:

地点:易水边

时间:秋天

人物:主要人物

次要人物

环境: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氛围:悲壮

刺秦: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荆轲:捧函、顾笑、前谢、取图、把袖、揕胸、逐王、掷王、被创、笑骂、被杀

舞阳:色变、振恐

秦王:大喜、王惊、惶急、环柱、拔剑、废軻、不怡

群臣:怪之、皆愕、失度、赏坐

刀光剑影、惊心动魄

人物形象:

荆轲:

思想: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他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

“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行刺失败,他仍宣称欲生劫秦王,“必得约太子也。”

性格:深沉,刚毅,慷慨。准备信物,深谋远虑。迟发见疑,他怒叱太子。取道易水,

慷慨悲歌。

才能:工于心计,善于言辞。事前胸有成竹,周密策划,义激樊於期。临危从容不迫,

遮掩搪塞,机智过人。

精神: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明知“一去不复还”,

仍然一往无前,“终已不顾”,行刺不就,身受重伤,仍拼死一搏,英雄气概,值得称道。

秦王:

贪婪,专横,凶暴,但又外强中干。秦是崇尚暴力的国家,长平之战,坑赵降卒四十

万人。秦王在东方诸国人民的眼中是一个极大的暴君。樊将军的“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还以“金千斤,邑万家”悬赏捉拿樊於期。何等刻毒。一旦得樊於期首和燕督亢地图,立即

“大喜”,多么贪婪。当荆轲逐时,秦王狼狈不堪,威严扫地。斩了荆轲,还“目眩良久”。

太子丹:

不以燕国弱小无力抵御秦国的侵略而坐待灭亡,急起奋发,图谋保卫国家。孤注一掷,

诚不得已也。但急于求成,“始速祸焉”。欲速则不达。

樊於期:

身为秦将,但因得罪秦王,“父母宗族,皆为戮没”,逃亡燕国。他对秦国之恨,是刻骨

铭心的。但是为了报仇,能不能献出自己的头,这确是一个考验。樊将军为解燕国之患,为

报自己之仇,毅然决然自刎。不失为一个反抗强暴的英雄。

高渐离:

是荆轲的朋友。易水送别时,他只是“击筑”。从他击筑的情调,可以看出他是相当激

奋的。荆轲刺秦王失败,五年后,前222年,燕国为秦所灭。秦兼併天下之后,下令捉拿太

子丹和荆轲的客人。高渐离逃到宋子(今河北赵县东北)给人家做傭工。一天听到堂上客人

击筑,他在旁批评,主人命他击筑,才露出本相。秦始皇知道后,命人用马粪燻瞎他的眼睛,

教他击筑给秦始皇听。高渐离把铅放在筑里,举筑击秦始皇,替燕国报仇,没有打中,被杀。

这都反映了六国人民反抗强暴的要求。

秦武阳:

“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但毕竟是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所以“至陛下”,“色

变振恐”。这是一个少年的性格特点。

课后作业:

《成才之路》

善叙事理、其文疏荡

——《史记》的叙事艺术

魏公子列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

2、积累文中一些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

3、了解本文中一些词的多义现象。

4、体会《史记》的叙事艺术。

教学重难点设计

围绕七个问题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一)全文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怎样?第1、2自然段怎样介绍信陵君的?在全文起什么作

用?

(二)作者怎样具体描写陵君与侯生的交往从而体现他“仁而下士”的?

(三)作者在记叙上述两件事中如何去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特征的?

(四)平原君在怎样的情况下,向魏国求救?

(五)对于赵国的求救,魏王及信陵君各抱什么态度?

(六)如何评价侯生献窃符的奇谋及“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七)对侯生“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到,以送公子”如何看待?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养士的情况及战国四君子

“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贾谊语)。

二、研读文本

1、文言重点

①注音释义

士无贤不肖(xiào才能低的)

侯生摄敝衣冠(bì破旧的)

公子往,数请之(shuò多次地)

公子姊为赵惠文王……(zǐ姐姐)

冠盖相属(zhǔ连续)

宾客辩士说王万端(shu劝说)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duó揣测,估计)

约车骑百余乘(shèng量词)

今有难(nàn危难)

侯生乃屏人间语(bǐng使人退避。jiàn秘密地,悄悄地)

椎杀晋鄙(chuí动词用铁椎打)

矫杀晋鄙(jiǎo动词假托……命令)

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jiàng统帅。lē文中作“检阅”讲)

嚄唶宿将(sùjiàng有经验,有威势的老将。)

北乡自刭(jǐng用刀割脖子)

②通假字

直上载公子上坐(“坐”能“座”)

俾倪(通“睥睨”,斜着眼睛看。)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乡”通“向”)

公子与侯生决(“决”通“诀”)

③词性活用

A、名词作动词

仁而下士(谦逊地对待)

留军壁邺(营垒──驻扎)

如姬资之三年(资财──出资悬赏)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衣袖──袖里藏着)

B、形容词作动词

不敢以其高贵骄士(骄傲──傲慢地对待)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清洁──使……高洁,使动用法)

公子从车骑,虚左(使……空着,使动用法)

为能急人之困(着急──能急救患,为……着急为动用法)

公子怪之(奇怪──感到奇怪意动用法)

C、动词的使动用法

公子从车骑(让……跟从着)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使……站立着)

侯生乃屏人间语(让……退避)

D、名词作状语

北救赵而西却秦(向北,向西)

皆谦而礼交之(礼貌──以礼)

④一词多义

故: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缘故)

故久立与其客语(故意)

今公子故过之(特意)

朱亥故不复谢(有意)

世莫能知,故隐屠问耳(所以)

引:

公子引车入市(带领)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延请)

复引车追问侯生(退回)

为公子先引(引路)

就:

乃谢客就车(上,登上)

赢欲就公子之名(成就)

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劝学》)

使归就戮于秦(接受《殽之战》)

下:

礼贤下士(谦逊地对待)

旦暮且下(攻下,打下)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低等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每薄暮,下管键(使用《狱中杂记》)

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少于《赤壁之战》)

辞:

辞决而行(辞别)

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推辞)

近日奉辞伐罪(命令《赤壁之战》)

臣等不肖,请辞去(辞退《廉颇蔺相如列传》)

存:

公子亲数存之(问候)

却秦存赵(保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存在)

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生存《出师表》)

⑤古今异义

以公子为长者(古:有德行的人。今:年长的人)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古:姻亲今: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句式解析

A、省略句

欲以(之)观公子

遍赞(于)宾客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之)俱

可使(之)击之

B、倒装句

请救于魏

何功之有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C、判断句

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王异母弟也

D、被动句

赢闻如姬你为人所杀

3、难句解析

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②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③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④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⑤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⑥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向刭,以送公子。

2、理清内容主旨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和“仁而下士”的品德。

富贵

贤能仁而下士统领全篇

第二部分(2~3),详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行动。

其一为信陵君与侯赢的交往过程。

厚遗

置酒

自迎

虚左

愈恭公子:仁而下士,名不虚传正面描写

枉车

逾和

色终不变

引上座

遍赞宾客

为寿

径上

不让侯生:侧面烘托

见客

久立

观公子市人

窃骂从骑侧面烘托

皆惊宾客

其二为信陵君与朱亥的交往过程。

第三部分(4~8段),具体叙写“窃符救赵”的故事。

1、故事发生(4段)秦兵围邯郸,魏王畏秦不敢求赵。赵请救于魏,公子欲助而不能。

2、故事发展(5~6段)信陵君四见侯生

①信陵君私约车骑,欲死秦军,行过夷门,见侯生。

侯生:无一言半辞

②信陵君见侯见生无一言半辞送他,心中疑惑,退回复见侯生。

侯生:何功之有,献计

侯生:足智多谋、举重若轻

③信陵君得虎符后,出发之前再见侯生。

侯生:荐亥

④侯生推荐朱亥随信陵君同行,信陵君再次出发,过谢侯生。

侯生:约期自刭

3、故事高潮(7段)破秦救赵

4、故事结局(7段)信陵君得胜归来,侯生北乡自刭。

侯生:一诺千金、激励、保全名节

5、故事尾声(8段)信陵君留赵不归。

信陵君:谦恭自抑

3、围绕教学重难点提出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一)第一部分怎样介绍信陵君的?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全文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怎样?

第一部分对信陵君的概括介绍突出的是他“仁而下士”的品质,按传记的一般体例,概

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异母弟”、“封公子为信陵君”,然后介绍他

的品德特点:“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最后介绍信陵君的威望:“士以此方数千

里争往归之”,“(诸侯)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具体描写他如何“仁而下士”,在结构上是后面“窃符救赵”故事的铺垫。

正因为信陵君“仁而下士”才得到了侯生与朱亥的帮助,使他得以却秦救赵,建功立业。

第三部分是他“仁而下士”所获得的成果。

(二)作者怎样具体描写陵君与侯生的交往从而体现他“仁而下士”的?

分析:作者选用了典型的事例:第一件是身为魏国公子的信陵君,听说侯生是个隐士,

并不顾及他是一个看管城门的老头,家境贫寒,地位低下,而“往请,欲厚遗之”。当侯生

不肯受,说:“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因故而受公子财”时,信陵君反而更优厚地

以礼相待。第二件事是“乃置酒大会宾客,……自迎夷门侯生并遍赞宾客”。

(三)作者在记叙上述两件事中如何去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特征的?

分析:作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去写信陵君,写他“置酒大会宾客”,等宾客坐定,他才“从

车骑”“自迎夷门侯生”且“虚左”以待。而侯生毫不谦让直上公子上座,“侯生摄敝衣冠,

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又写侯生“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而信陵

君竟还为侯生“执辔愈恭”“颜色愈和”;还写“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者窃骂侯生”,信

陵君则“色终不变”。至家,“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通过这些不同人物的不同反映,

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把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同时所选的这几个细节,都安排在“大

庭广众”的特定的典型环境中,更使得信陵君求贤若渴,仁而下士的鲜明形象,得到充分而

具体的展现。

(四)平原君在怎样的情况下,向魏国求救?

分析:当时,“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邯郸”(长平之战,赵国重用只会“纸上谈

兵”的赵括,而使40万士兵被活埋,因而兵力空竭,只有依赖外国的援兵)。赵国局势非常

紧张。信陵君的救赵就成为赵国生死存亡的关键。

(五)对于赵国的求救,魏王及信陵君各抱什么态度?

分析: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

持两端以观望”,由此可看出他自私、怯懦,屈从于秦国的压力,而取观望态度。信陵君则

明确救赵即自救,见义勇为,“数请魏王”,“计不独生命令赵亡”,“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

俱死”。

(六)如何评价侯生献窃符的奇谋及“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分析:

(1)面对侯生的冷淡态度,信陵君“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从而“复引车”

向侯生求救,说明信陵君知人善任、虚心谦恭。侯生所说:“尚安事客?”反映了封建社会

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伦理道德。侯生在信陵君走投无路时,想到的窃符之计是

救赵的万全之策。他对计策的每一环节都作了周密的分析和妥善的安排,以至想用朱亥推杀

晋鄙,解救一时之急。他对当时的国事、人事了如指掌,“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

未有路耳”,表现他料事如神,是一个出众超凡的人才。

(2)侯生献策,“公子从其计,请如姬”,说明信陵君善纳人言、大勇大义。他置个人安危

于不顾,不畏秦的暴力,扶持弱小。值得强调指出,秦的野心是要并吞六国,一旦秦灭赵,

魏则势孤,也会被秦所灭。所以窃符救赵,也是自救,表现了信陵君的爱国精神。

(七)对侯生“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到,以送公子”如何看待?

分析:

(1)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考虑:战国时代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士为知己者死”“臣事

君以忠”,信陵君“仁而下士”,就会有“为知己者死”之士。作者写侯生的自到及朱亥“今

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都反映了当时“士为知己者死”的道德观念。

(2)侯生自刭,是在信陵君窃到兵符,又得到朱亥,正向侯生辞别出发时。前面说到要椎

杀晋鄙,信陵君马上就“泣”,侯生用这样的举动来激励信陵君,坚定公子夺晋鄙军的意志,

并表明事必成功的信心。

(3)侯生为信陵君出谋窃符救赵,虽使信陵君救赵成功,但对魏王是采取了欺骗的行为,

是不忠的。作为洁身自好的侯生,为保住自己的声誉,也会自刭。

4、分析人物形象和人物传记的写法

一、文中三个主要人物性格特点都很鲜明。

信陵君:仁而下士,有义勇精神。

侯赢:穷而志坚,有超人的才智与忠心。

朱亥:有骨气,有义勇精神。

二、史传中常见的写作特点。

(1)典型材料的选择。

此传是写信陵君的,要突出他的历史功勋,这功勋是在侯生帮助下取得的;而信陵君结

交侯生、问计于侯生又最能体现他“下士”的作风。

所有的材料都是为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而设的。为突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特点,详

细地记叙了他礼遇侯生的种种表现,特别是自迎侯生一节,尤为详细。这里写得越详细,我

们就越能理解后面侯生甘冒死罪为信陵君献上“窃符”“矫杀晋鄙”的计策。与朱亥的交往

写得略,身为公子的信陵君“数清”一个屠夫,本身就是“能下士”的表现,和“自迎侯生”

的表现具有相同的作用,所以作略写处理,仅仅留下一个“公子怪之”的小悬念。

在“窃符救赵”这一主要事件中,侯生献策是详写,因为这不仅是救赵成功的关键,而

且能表现人物的特点,又能反映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效果。而领兵进击秦军的军事行动则

一笔带过,因为与主题关系不大。

附带提一下,信陵君的另一个重大历史功勋是败秦军于河外,这是十年之后的事。当时

信陵君在赵,许多人劝他归魏,他不听,甚至下令说:“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后来毛公、

薛公对他说:“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立公子不恤,

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信陵君立即归救魏。

(2)烘托手法的运用。

一是以人物烘托人物,二是以事件烘托人物。

前者的例子有:以侯生之故作傲慢烘托信陵君的谦恭;以侯生北乡自到、朱亥效命烘托

信陵君之“能得士”;以魏王“持两端以观望”烘托信陵君“急人之用”。

后者的例子有:以信陵君虚左自迎生和“宾客皆惊”烘托侯生的不同寻常;以平原君之

急切望救、魏王之观望、信陵君之欲赴秦军死烘托侯生巧设奇谋。

课后作业:

《成才之路》

淮阴侯列传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08:32: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630773920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汉兵已略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汉兵已略地.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汉兵已略地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汉兵已略地
    蚵仔煎怎么做-吸吮奶头2023年3月1日发(作者:生日感谢语)《史记选读》教案屈原列传教学目标:1、重点文言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2、感受屈原的洁身自好和同邪恶势力抗争而绝不妥协的斗争精神。3、理解作者在屈原身上寄寓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1、第三段、第九段、第十一段。2、体会本文记叙议论抒情三者结合的写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屈原屈原(约前340~前27幻名平,字原
  • 0℃大男子主义的表现
  • 0℃半坡起步
  • 0℃结婚用的歌
  • 0℃克服自卑
  • 0℃小学教师年度考核
  • 0℃街舞歌
  • 0℃过年祝福语
  • 0℃纹理烫
  • 0℃纯棉织物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