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教育笔记

更新时间:2023-03-01 07:41:28 阅读: 评论:0

宝宝故事大全-跳绳减肥吗

教育笔记
2023年3月1日发(作者:万能检讨)

教育学笔记整理

LT

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

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内部各个

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教育学任务:

孔子的教育思想收录于《论语》、柏拉图的《理

想国》。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育理论的

专著是我国战国末期的《学记》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6年)《论演说家

的培养,西方第一部教育论著。

《师说》(韩愈)是中外教育史上出色的一篇

教师专论。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仅依附于其他思想而存在,理论水平较低。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中国教育起

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

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

关于教师如何教的问题:

1.[启发诱导];

2.[因材施教];

3.[诲人不倦]。

关于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他认为学生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

三”、“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结合思考“学而不

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学“三人行必有我

师”、“虚心笃实,不耻下问”;学习态度要端正“学

行结合,学行并重”。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被认为是启发式教学法在

西方的渊源。

【产婆术】又叫苏格拉底法,古希腊唯心主义哲

学家苏格拉底的用语,指帮助他人获得知识的方

法。这种方法是通过问答揭露对方的矛盾,使之

逐步达到所谓普遍性的认识。它主要分为三步:

第一步为讽刺,使人自知其无知;第二步为定义,

即通过反复诘难与归纳,得出明确的定义与概

念;第三步为助产术,即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得

出结论,如同产婆一样能催生出新生命。

亚理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是古希腊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办了“吕克昂”哲学

学校。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是古希腊

杨贤江的《教育史abc》他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分析教育现象,提出了教育既受生产方式、政治

制度的制约,又对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变革起促

进作用,同时,还批判了“教育万能论”,“教育

救国论”等。

❖《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

乐也”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

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

生物起源论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形

式没有本质差异

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早期和个体幼

年时的模仿行为,像孩童出于好奇模仿成年人的

行为和活动就是教育。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等

劳动起源论主要观点:第一,人类教育起源于劳

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第二,教育是人

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第三,教育产生于劳动

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第四,教

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

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第五,教育范

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代表人物:马克思等

➢广义: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

(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

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

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教育中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时

所依赖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与教育组织形式

➢教育手段

➢教育环境等等

教育的形态

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

化教育

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原始社会的教育

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机会

均等)

✓2.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功融合

在一起(内容贫乏)

3.言传身教和模仿是主要的教育手段

(形式简单)

➢古代社会的教育

“六艺”一一礼、乐、射、御、书、数;

奴隶、封建社会的教育的特征

第一,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在西方还具有鲜明的宗教性;

第二,教育(主要指古代学校教育)与生

产劳动相分离;

第三,教育是面向少数有特权阶层子弟

的,以培养统治阶级的接班人为目的;

第四,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军事知识、宗

教教义和道德经典;

第五,教育的主要方法是严酷的纪律和

强迫下的反省;

第六,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为主,

没有形成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

第七,教育实践以教育经验为基础,教

育理论研究不独立、不系统、不科学。

近代教育的特征

(一)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二)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

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三)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越

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师生关系也

由农业社会的不平等关系转变为工业社

会的民主关系,由绝对的教师中心走向

教师指导和帮助下的学生自治。

(四)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

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

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现代社会的教育

现代教育的特征

第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理想和理论从理想

走向实践;

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范围、程度和

意义日益扩大,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和加强;

第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从分离走向统一;

第四,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教育的公共性

日益突出,教育公正和教育机会均等成为教育

决策和教育行为的基本准则;

第五,教育的技术手段日益更新,教育的时空

空前地拓展,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育制度的弹

性和开放性不断提高;

第六,教育地位不断提升,教育功能不断增强,

教育事业成为兴国之本;

第七,教育不断变革,现代教育从目标到课程、

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结构体系等,

都是不断革新的;

第八,教育的理论自觉性不断提高,经验主义、

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日益被克服;

第九,教育科学事业不断发展,为现代教育的

改革提供知识和理论的基础;

第十,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化,为

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

第十一,教育的终身化,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

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

个体发展是指个体在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性

结构与特征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

个体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两个

方面。

顺序性与阶段性个体发展的特征现代心理

学将人的发展的顺序与阶段概括为:婴儿期(出

生至3岁),幼儿期(3岁—6岁),儿童期(6

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

岁),青年期(14、15岁—17、18岁),成年期

(18岁以后),成年期又可分为青年期、壮年期

和老年期。

个体发展总体上经历的顺序与阶段是相对稳

定的。这是因为,形成年龄特征的客观条件具有

一定的稳定性,促使人成熟的生理基础的发展有

着一定的规律性和顺序性。然而,个体的身心发

展又表现为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和

不同的发展重点。这对于把握个体的发展机会是

很重要的。

相似性与差异性个体发展的差异性表现在

身体(生理)、智力、人格等方面。

个体的人格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

现实性与潜在性个体的发展是历史地、现实

地展开的。在这种意义上,个体发展具有鲜明的

现实性特征。然而,个体发展就其可能指向的水

平与达到的高度而言,乃具有极大的潜在性。现

代科学研究表明,个体发展已实现的水平与其可

能达到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个体发展是一种动

态的历史过程,历史的无限性与人的发展的无限

性相统一,如何不断挖掘、开发人的潜能,乃是

当代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与教育(简称为“三因素论”)在

这三因素中,遗传素质是个体的发展的物质前

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环境(自然

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发展起一定的制约作

用。教育虽然也是一种环境,但它有特别的意义,

教育对个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这归因于:

第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

引导着个体的发展方向;

第二,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

全面、系统、科学和深刻;

第三,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第四,个体的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因素部分也

是受到教育影响的结果。

1.定向2.强化3.加速

外铄论和内发论: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两者关系: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

基础,经济决定和制约着教育,教育对经济

有着重要的反作用。

一、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作用

1.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

动力

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

速度和内部结构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的目的

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与教育内

容的选择

5.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教育形式和手段

的更新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潜在的劳动力——现实的劳动力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形式

❖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

基地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高校的两大职

“经济要发展,教育须先行”

百年大计、教育先行--1987年,党的十三大

教育目标是指人们对受教育的期望,即人们期

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

积极变化或结果。

教育目标的特点

预设性

观念性

超前性

可能性

根据教育目标的抽象程度来划分:

国家教育宗旨

学校教育目标

课程教育目标

单元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的功能和地位:

功能:

控制功能;导向功能;评价功能;激励功能;

地位:指引教育工作

1.个人本位论(个人价值论)

基本主张:

教育要满足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促进

个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完善,主张教育应以促成

人的发展为目标。

代表人物:卢梭、孟子、斯宾塞等

2、社会本位论(社会价值论)

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

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

基本主张:强调教育首先要满足社会的需

要,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

老师的基本职业特征:

1、运用专门的知识与技能;

2、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

3、强调服务的理念和职业道德

4、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

5、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组织;

6、需要不断的学习进修。

学生的本质特点:

(一)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二)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三)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教师专业训练的内容(了解)

专业意识—从业、敬业、乐业的动机

专业态度—对待教育:鞠躬尽瘁、甘为

人梯;对待学生:倾心相爱、诲人不倦;对

待同事:精诚合作,协同发展;对待自己:

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专业知识—文化知识、专业知识、教育

心理科学知识

专业技能—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

的基本技能

专业品质—热爱学生、热爱教育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

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

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

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

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从哲学认识论角度看,师生之间存在主体与客

体关系;

从教育学角度看,师生之间是教育

和被教育关系;

从心理学角度看,师生之间存在认

知、情感、个性相互作用关系;

从文化学角度看,师生之间存在文

化交流、共享和创新关系;从社会学角度看,师

生之间存在角色关系、互动关系;

从管理学角度看,师生之间存在管

理与自我管理关系,等等。

(一)师生在教育内容上是授受关系

(二)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

(三)师生在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

教学: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

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

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

品德的过程。

教学的特征。

1、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

2、教学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

3、教学是一种情感活动。

4、教学是一种系统活动。

《尚书兑命》:教学二字最早见于此。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1.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发展能力的两个方

2.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并不是彼此孤

立,互相对立,而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条件

教学在学校中的地位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其表现为:

从教育途径看,学校教育绝大部分为教

学所占据,这是教学所具有的中心地位的客

观体现。

从工作类型看,各项工作都是为教学工

作服务的,这就从活动范围上保证了教学工

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

从活动目的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与教育目的直接同一。

从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经验看,凡是以教

学为中心的学校,教育就不断发展,教学质

量就会得到提高。相反,学校教育就会遭受

挫折,教学质量就会严重下滑。

教学的任务

❖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

识与基本技能

❖发展认识能力为核心的多种能力

❖奠定科学的世界观、道德观、审美观和

劳动观

❖培养健康的体魄

近现代社会的教学理论。

1、夸美纽斯的教学理论。1632年,夸美纽斯的

《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系统化的教学理论研

究的开端。

提出的教育的自然适应原则。

2、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1806年,赫尔巴特

出版了他的世界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普通教育

学》。

认为:教学要按照真正理解事物的顺序来组

织;教师在传授新知识时,要能够在学生的心灵

里唤起一系列已有的观念,以此去掌握新知识,

他将这个过程称之为“统觉”。

赫尔巴特将这种统觉的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

阶段: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联想

——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作出

概括和结论;方法——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习

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力图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

3、杜威的教学理论。

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杜威是实用

主义教学理论。

杜威依据他的四个教育哲学命题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社

会”,“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提出

了他的教学理论。

杜威主张“儿童中心”。他认为“儿童

是中心,教育的措施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主张“做”中“学”,强调儿童“从经验中

学习‘。

这种教学理论片面强调从个人实践

中去获得直接经验,从而导致轻视系统科学知识

的教学,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结果

使学生只能获得一些零碎的片面的知识,从而影

响了教学质量

当代社会的教学理论

1、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赞科夫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分

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学生

已经达到的,能够独立解问题的水平;另一

个是最近发展区、即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

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它介于学生潜在

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之间。

他主张教学应推动发展前进。指出:“只

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

教学”。

他认为教学应为学生发展创造“最近发

展区”,然后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

他的现有发展水平。

他认为“教学结构是学生一般发展的一

定过程发生的原因”,“教学的结构是‘因’,

学生的发展进程是‘果’。这种因果联系很重

要,因为它能决定学生的发展进程。”

2、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

(,1915—)为结构主义教学心理学

家。所著的《教育过程》一书,体现了美国60

年代进行的一次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他关心的是教育质量与智育目标。智力

发展是中心概念。

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重视科学知

识、重视教师的作用,主张在发现与讲述中

取得恰当的平衡。

教学过程应依据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

学习应分为获得、转化、评价三个阶段。

3、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运用辨证系统的方法,把教学过程置

于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从整体与部分、部分

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中综合

地研究对象,以期达到最优的处理教学过程问

题,即在规定时间内以较少精力达到当时条件下

尽可能大的效果。

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

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

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

得最好的发展。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

学生是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可使学生在相对较短时间内掌握大量

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

➢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达到系统化;

➢有助于提高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能力。

间接经验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

基础

✓加强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

✓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培养学生运用知

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作用的规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学校教学中的主要任

务。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各派教

学理论争论的一个焦点。也是当前教学理论与实

践应该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

(三)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规律

教学中师生关系和地位:

❖教与学互相依存

❖教与学互相影响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

四)知识传授与品德发展相互作用的规律

❖掌握知识是形成思想品德的基础

❖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有助于更好地

掌握知识(缺课、逃课)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

段)

1、引起求知欲

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4、巩固知识

5、应用知识

6、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思想重视

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

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手段,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自觉能力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注入式教学思想是从教师的主管愿望

出发进行教学,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把学生

看作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采

取“填鸭式或满堂灌。照本宣科,死记硬背。

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

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

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

在这两个转化上。(已知知识→学生具体知识→

能力)。这里引导是转化的关键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定义:指导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

班级,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

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固定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

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二)个别教学

(三)分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道尔顿制,又称“契约式教育”,全称道尔顿实验

室计划(Daltonlaboratoryplan)。由美国H.H.帕

克赫斯特于1920年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所

创行﹐因此得名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自主动地在实验室(作业

室)内﹐根据拟定的学习计划﹐以不同的教材﹐

不同的速度和时间进行学习﹐用以适应其能力

﹑兴趣和需要﹐从而发展其个性。

主要措施

要布置各科作业室用以代替传统的教室。

将学习内容分月安排﹐各科教师与学生按

月订立“学习工约”。

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地掌握学习的

速度和时间。

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这是20世纪

后半叶在美国一些学校进行实验的一种教学组

织形式,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

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

形式结合起来。

大班上课,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

上课,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最优秀的教师任

教;

小班讨论研究,每个小班20个人左右,由教师

或优秀学生负责,研究和讨论大班上课的材料;

个别作业,其中部分作业由教师指定,部分作业

由学生自选,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时间分配:大班上课占40%,小班研究讨论占

20%,个别作业占40%。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检查与

评定等都是上课的补充、促进与保证。

(1)三备

备教学内容(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

参考书)

备学生(了解学生的整体水平和个别学生的特

点)

备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选用恰

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2)三写

b教师要在完成上述三项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出三

种计划,即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

(或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上课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

与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一节好课的要求有如

下几点:

1.教学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结构合理

4.方法恰当

5.掌握语言艺术

6.板书有序

7.态度从容自如

8.按时上下课

三、作业布置

课外作业的形式四种:

a.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

b.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问

c.各种书面作业

d.其它

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形式解答疑难,给因事因病的同学补课

(非这类情况不补课),课外读物辅导等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学业成绩检查的方式

a.平时考查: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和单

元测验。

b.考试:口试、笔试和实践考核。

2.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

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中国古代课程大多指“学程”而非“教程”,即

学业及其进程。

施良方先生对课程定义的概括:

课程即教学科目。(静态)知

识的维度

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动态)

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学生的维

课程即学习经验。

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课程即社会改造。社会的维

课程必需考虑的三个因素知识、学生、社

会。

将课程定义为:课程是指学校的学生所应学习

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

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

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

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

一门学科。

具体的讲就是指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所规定和表述的那些内容。

课程的基本类型

1.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4.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学科课程:亦称“科目课程”,是根据各级各

类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水平,从各学科中

选择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

组成各种不同的科目;各科目都有特定的内

容、一定的学习时数、学习期限和各自的逻辑

系统。

分科课程即学科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

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综合课程是指“综合有关联的几门学科,成为

跨越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

我国课程一般由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

准)与教材三部分组成。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

体规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乃课程内容的具体形

式。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07:41: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627688915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教育笔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教育笔记.pdf

标签:教育笔记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