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故事》的读后感(通用5篇)
《钱学森故事》的读后感(通用5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就
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
收集整理的《钱学森故事》的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钱学森故事》的读后感1
曾经有这样一位英雄,在那个艰难的年代、在那个特殊的战场上,
用自己的武器,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打下一个又一个漂亮的胜仗。他
用那份固执和可贵的纯净,向世人展现了一位举世闻名科学家的高大。
他,就是钱学森。
他拳拳爱国之情,令我感动。当年仅35岁的他已成为加州理工学
院的终身教授,在美国有房有车,有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幸福
的家庭,在美国的军界、科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钱学森的报国情怀
是多么的真挚,他回国的决心是多么的坚决,哪怕是忍痛割爱离开了
他挚爱的科技事业,被美国移民局软禁了五年之后,都没有动摇回国
的信念。最终,钱学森几经辗转回到了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
他辉煌的一生,促我进步。他拥有奋斗与创新的一生,拥有不断
学习与进步的一生。他是幸运的,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曾给他提
供了汲取知识和展示智慧的舞台;他是伟大的,他的一切成就来源于
他对真理与国家的无限热爱。按他自己的话说,他的一切成就归于人
民。
读《钱学森故事》一书,给我许多启示,他用史实告诉我们,只
要有坚定的意志和执着的.信念,没有什么事情是干不好的,没有知识
是不能学的,没有零件是不能造的,没有粮食是不能种的,我们要坚
信共产党的领导,不断的付出和努力,时时刻刻心系祖国,为人民服
务,听从党的号召,报效祖国,真正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变成世界第一
大强国而奋斗终生!
《钱学森故事》的读后感2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钱学森知道了这个
好消息,就要立刻回国,他情愿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也要回归祖国。
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希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低得上5个师
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让他离开。”读到这里,我想
大家气得心里咚咚跳,牙齿咬得咯咯响,太可恶了!
“我是中国人,我要报效祖国。”最后,钱学森终于克服了重重
困难,投入了祖国的怀抱中,和人民共同呼吸,共同患难,有福同享
有难同当,一心只想着报效自己最挚爱的祖国。
然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飞上了天空,第一枚州际导弹发射
成功。”钱学森倾注大量的心血。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
原子弹的发射里至少向前推进20年。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导
弹之王”。
“我是中国人,我要报效祖国。”我想:钱学森爷爷一句简单而
普通的话,却让我们大家读完这故事后从心底涌出天大的自豪感,对
祖国的热爱和对钱学森爷爷的敬佩之情。当然,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中
国少年更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向钱学森爷爷一样报效祖国,把祖国的
明天建设更好!
无论你是怎样的人,心里都要眷恋着祖国,心里首先要想着报效
祖国,热爱祖国。
《钱学森故事》的读后感3
最近,一直被一个人的故事感动着。他,是我国导弹、火箭以及
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人们心目中的“科学圣人”,他就是
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的伟大科学家——钱学森。他的一生充
满神秘和传奇,虽然历史已经尘封了一些记忆,但阅读了《钱学森故
事》这本书后,钱学森的爱国之心、坚定信念和创新精神,使我心潮
澎湃、无法忘怀。
钱学森的身上有着丰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奉献精神,
他的民族气节,他的坚强毅力,他的艰苦朴素,他对父母师长的缱绻
情怀,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有力地显示了他的品格、情操,无不令
人景仰。但其中给我最突出印象和强烈感动,是其爱国主义者的情怀。
作为爱国主义典范的钱学森,爱国主义是贯穿他整个生命的主旋律,
当他身在异国、羁縻难归时,在美国法庭上以黄钟大吕般的恢宏声音
宣告:“我是大唐的后代,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我的根在中国。”
他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囚禁,终于踏上了祖国的热土后,他顾不上洗
去一路的风尘就投身到了新中国的科技建设中,这位享有国际威望的
大科学家,以一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的姿态,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
荒漠,成功研发了“两弹一星”,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
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钱学森的业绩对于我——一个普通的国家
公务员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但从他身上使我对“爱国”这两个字的
理解由模糊变得逐渐清晰,爱国,就是要把祖国放在心间,以祖国利
益至上;爱国,就是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奋发向上,为我们的祖国
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爱国不仅是一种心情,在落实为实际行动的过程中更需要一种坚
定的信念。钱学森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几十年来,他始终
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对祖国和人
民无限忠诚,始终把爱祖国、爱人民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自觉把个
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不论遇到多少艰难困苦,都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在研发
“两弹一星”的过程中,条件非常艰苦,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国家又
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的天灾人祸,但他始终卧薪尝胆、励精图
治,为新中国军事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我也从一次次的尝试中明白了坚定就是一种信念,在动摇时鼓励
自己坚持下去。现在,从钱学森的故事里我更体会出坚定这个词语的
新解:执着地做事、为民族做事、为祖国做事!
《钱学森故事》的读后感4
钱学森于1936年转入加州理工学院继续学习,并拜著名的航空科
学家冯·卡门为师。不久,经冯·卡门的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
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从1935年到1950年的15年间,钱学森在学术
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活上享有丰厚的待遇,但是他始终想念着自
己的祖国。然而,钱学森回国却充满了波折。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
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一个美国上校说;
“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一个师,绝不能让他回去。”
1950年9月中旬,钱学森办理了回国手续。他买好了从加拿大飞
往香港的飞机票,把行李也交给了搬运公司装运。然而,就在他打算
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忽然收到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的通知——不准回
国!移民局威胁道,如果私自离境,抓住了就要罚款,甚至要坐牢!
移民及归化局迫害钱学森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不少美国友好人
士出面营救钱学森,为他找辩护律师。他们募集了15000元美金作为
保金,才算把钱学森从看守所里保释出来。1955年6月,终于在周关
怀下,钱学森一家人回到阔别20年的祖国。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电视节目,许多人为了得到一张绿卡,为了
能够留在国外,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倾家荡产。我不知道国外有多好,
但我知道一个像钱学森这样的人,是每一个国家都会敞开大门迎接的
人。我希望我成为这样一个人。
《钱学森故事》的读后感5
1947年,刚刚36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聘为终身教授。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它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
远大前程。美国为什么如此器重钱学森呢?因为他是美国研究航空科
学最高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是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
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的5个成员之一。由他和冯·卡门的“卡门—钱公
式”至今仍在航空技术研究中广泛使用。
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顿时沉浸在极大的
喜悦之中。他在美国生活了10多年,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可他
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
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
量!钱学森准备返回中国的决定,引起了美国有关方面的恐慌。钱学
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了阻挠。没收了他的书籍和笔记本。还被逮捕,关
押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何止的折磨。
在加州理工学校中,坚持正义和学生的强烈抗—议下,美国特务
机关被—迫释放了他,在争取回国的日子里,钱学森更加关心祖国建
设事业,经常从《华侨日报》等报刊上了解新中国的情况,5年过去了,
钱学森争取回国的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得到了
中国的极大关怀。
1955年8月,这场外交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美国政府被—迫同
意钱学森返回中国。冲破重生阻挠而回国的钱学森,一头扎在了军事
科学的研究中。不断推出科研成果,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
为“导弹之父”,国务院授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在
美国定居,能聘为终身教授,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可为了祖
国的繁荣富强,钱学森放弃了一切,在今天,有许多人因为金钱,而
失去了理想,迷失了方向。钱学森的爱国言行,无疑是鼓舞我们要好
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06:22: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622946909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钱学森读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钱学森读后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