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更新时间:2023-03-01 05:41:48 阅读: 评论:0

牛奶过敏症状-表情包游戏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3年3月1日发(作者:动车高铁)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绿色蝈蝈》是一篇自读课文,它妙趣横生,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

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一起看看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查阅!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简洁的语言梳理信息,概述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

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感知内容.品味佳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培养阅读能力及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教学设想:

《绿色蝈蝈》是一篇自读课文,它妙趣横生,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因而在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说,要把语

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既学习了语文,又了解了自然知识.教学中将采

用〝朗读法〞和〝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学习法布尔的探

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课前准备:

1.了解法布尔及作品《昆虫记》.

2.布置学生课下认真进行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一种自己最熟悉的小动物.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的情景吧?也许你还记得夏夜捉萤火

虫吧?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勤劳的蜜蜂,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也许是伴随你

成长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再跟随昆虫学家法布尔去认识一位新的昆虫朋友——绿

色蝈蝈.(板书课题,并明确学习目标)

2.简介法布尔及《昆虫记》(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_23—__年,_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_80年开始搬

进荒石园,写了一卷又一卷《昆虫记》,度过35年余生.鲁迅把《昆虫记》称作〝讲

昆虫的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你从文中获得了关于绿色蝈蝈哪些方面的信息?(用简洁语言归纳)

讨论并归纳:声.形.斗.食.居

2.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学生讨论.交流并归纳.

明确:

蝈蝈的外形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

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最让你感兴趣的地方或你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原因.

形式: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补充评价,教师总结指导.

(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

这些拟人的写法,因为它能给人以形象生动的感受;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

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

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2.小结写作特点:语言传神,生动,拟人形象,突出特征.

四.拓展延伸,应用反馈

1.学生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

如何看待动物中的同类相食这种现象?

学生讨论.交流,言之有理即可.

2.请同学们灵活运用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

欢的一种小动物.

学生发言,教师夸赞有所体验的同学,调节说出具体细节和规律,避免泛泛而

谈.

五.课堂小结

(1)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来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

性.(2)我们应该去读读《昆虫记》,因为它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世界,也让我们更

加富有爱心.昆虫学家法布尔为我们打开了昆虫世界的大门,只要同学们专心探索,

还有很多个世界等待我们去打开.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探究解读课文意蕴.

2.过程与方法:以作者情感变化为主线,扣点引导.探究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

2.难点:文章深层的思想情感体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3分钟)

1.课前播放儿童歌曲《放风筝》,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语:

放过风筝吗?喜欢放风筝吗?听到这首儿歌,是不是有童年重现的感觉?

风筝这个可爱的玩具,曾是许多人快乐童年的天使,给年幼的我们带来数不清

的欢乐.可是也有一些小朋友,会因为一些看似正当的理由,无端地被剥夺了这专

属于童年的纯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散文《风筝》,和作者一同来追忆一

段关于风筝的,伤心往事.

2.出示课题.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3.简介作者.屏显鲁迅有关材料,师生一同阅读.

鲁迅的文章,向来是寓意丰富.思想深刻的,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完成《风筝》的

教学,对于老师是一个挑战,对于同学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老师已经作好挑战的

准备了,同学们作好准备没有?那就让我们来接受挑战第一关--听读课文,整体感

知.

二.教学环节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出示听读要求:

1.听清字音,划出生字词.

2.边听边想:文章围绕风筝,回忆了一件什么事情?

3.听的过程中,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标出你认为写得特别精彩的或者不太明白

的词句.

反馈:

1.生字词教学

2.概括课文内容:围绕风筝,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弟弟喜欢放风筝,我不许他放,他偷偷地自己做风筝,快要做好时被我发现并

毁坏,二十年后我意识到自己错了,想要讨得弟弟的宽恕,而弟弟却完全不记得

了.(文字提示学生回答)

同学在听读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疑问,发现问题的能力非常出色,这些疑问

能不能自己来解答呢?接下来要考验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进入第二个学习

环节:

三.教学环节二:研读课文,探究意蕴.(20-25分钟)

出示学习步骤和要求:(学生自读与合作探究用时5分钟,交流.梳理小能不能

理解的问题2分钟,完成预设的两个问题_分钟)

1.快速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课文意蕴,自我质疑.释疑.

2.小组内交流.探讨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师生共同探讨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问题预设:

1.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如何理解〝精

神的虐杀〞?

2.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

反而觉得〝沉重〞?

由问题1〝精神虐杀〞引导进入第三.四段学习:

1.〝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如何理解〝精神的虐

杀〞?(对心灵造成巨大伤害)

2.我是如何〝精神虐杀〞弟弟的?(找相关的动作描写,并朗读.概括我的形象

--粗暴)

弟弟的心灵有没有受到伤害?(找相关的神态描写.概括弟弟的形象--可怜)

3.我踏扁的仅仅是一只风筝吗?(童心.快乐.创造力等.从第三段里找相关的神

态描写,并诵读)

4.我为什么要〝精神虐杀〞弟弟?(领悟到,出发点是关爱,是亲情)

5.我为什么要把自己写得那么粗暴,弟弟那么可怜?反映了鲁迅什么样的感

情?(悔恨.自责--同样体现对弟弟的亲情)

问题2:为什么弟弟不记得了,我不觉得宽松,而是〝沉重着〞?(我无法原谅自

己对自己造成的伤害,想弥补而无从弥补,心里更加歉疚.自责)

小结:二十年的时光,变了的是对风筝和游戏的看法,不变的是哥哥对弟弟的手

足情深,浓浓的亲情.

四.教学环节三:感悟主题,体会亲情,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3-5分钟)

1.从风筝的故事里,你看到了鲁迅先生身上哪些可贵的品质?

(自省精神知错就改勇于承担;关爱弟弟,手足情深)

2.你从本文中领悟到了哪些道理?

五.教学环节四:说说写写,拓展延伸.(5分钟)

说一说:

在跟家人和同学的相处中,你有没有被他人〝精神虐杀〞或〝精神虐杀〞他人

的经历,至今想起有什么感受?

写一写:

给曾经〝精神虐杀〞过你或你〝精神虐杀〞过的人写一封信,真诚地与对方交

流你的感受和想法.(课后完成)

六.课堂小结(1分钟)

二十年前,年少的鲁迅毁坏了弟弟的一只风筝;二十年后,带着深深的自责和浓

浓的亲情,鲁迅又还给了弟弟一只风筝.而这只风筝同时也送给了我们.从这只风

筝里,我们懂得了在误解和冲突中也蕴藏着亲情;也是从这只风筝里,我们懂得了

人要敢于自省,要知错就改,要勇于承担责任.

一边是严于律己,一边是宽以待人,拥有这样的一双翅膀,我们一定可以在爱的

天空中翩翩起舞,爱的天空,将充满自由和温馨.

七.教学反思

1.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侧重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挖掘了,但对学情的把握还

很有欠缺.导致的结果是课堂上给予学生熟悉文本的时间不够充分.学生听一遍再

快速地读一遍,对课文的深层次的理解和探究是很难达到的,所以后面的质疑和释

疑环节学生很难做到自主发现.探究,原定的〝生成性教学〞体现得不明显,学生

提问往往问不到点子上,释疑更难以把握课文意蕴.

2.整堂课的教学,事实上仍是教师讲得多,学生自主学习.展示得少.一是时间

的限制导致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深,致使很多问题最后变成了老师的讲解;二是老

师心太急,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讨的时间,而是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环节

匆匆抛出答案.事实上是理念上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表现.

综上两点,的问题仍是传统的教学理念未转变,仍是教师操控课堂.学生被动接

受的问题.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上,应尽力的改变自己惯用的教学模式,应以学生的

学为基点,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不急,不躁,让学生一步步

扎扎实实地学习和领悟.教学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切的教学行为都应为了学

生终身的发展而努力.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_个生字.能读写〝精心.

希望.依然〞等_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

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

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B案

课前准备:

学生:放一次风筝

第一课时

回忆趣事,__导入

1.打开话题:放风筝是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有很多人都喜爱.同学们,你们放

过风筝吗?愿不愿意来介绍一下是怎么放的,放上去了没有,玩得开心吗?

2.读题引入:有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这是的快乐,

让我们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好吗?(出示课题,读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

风筝

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是否读出高兴的语

气,听后仿读,读好课文.

2.充分朗读,体会感情.

a.读通第2自然段,创造比读的氛围,在读.听.仿读.赛读中读通课文.

b.移情悟情: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些什么?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

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并相机理解憧憬.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向往等)读好课文.

3.想象入境: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干什么?

4.朗读展示:谁想放的,请他来读读课文.鼓励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给大家听,

听后可仿读,可评点.(多人次读)

5.说读结合,入境入情.

a.大家是怎么放风筝的?出示填空

b.再读,注意填进去的字,把怎么放的告诉同桌.

c.风筝越飞越高,你们在快活地喊叫着什么,叫给大家听听.

6.感情朗读:带着高兴.喜悦的心情读课文.

当堂作业.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b.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

提醒大家或经验介绍给大家?

2.书写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以读为凭,读中悟情

1.自读课文第4节,把喜欢读的语句多读几遍(可以采用赛读.评读的方式鼓励

学生多读).

2.仔细品读,体味心情.

a.反复诵读第1.2句,在读.评中体会〝我们〞高兴的心情,指导学生带着这种

感情读好.

b.引读过渡,设置情境:(师引)忽然吹来一阵风,线(生读)正当大家玩得高兴,

风筝却被风吹走了,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呀?做些什么呀?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相机

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体验到的着急.担心.期望的心情读好感情变化部分.

3.抓住情感积淀,学好〝找风筝〞.

a.设置情景:自己心爱的风筝飞走了,赶紧去找一找吧,你想到什么地方去找?

b.细读体味:请学生朗读课文,问问:〝你〞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吗?心情怎样?

并指导读好课文,在读文体会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些词来评点促读,如〝四处寻找.

半个下午.垂头丧气……〞等读出失望的心情,〝说不定.继续寻找〞等读出希望

找到的心情,在此中间,还可用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垂头丧气〞.

朗读启发,拓展活动

1.在玩风筝的过程中,真是有欢喜也有担忧.有希望也有失望.有欢笑也有眼泪,

同学们能把这些不同心情的句子好好地读给同桌听听吗?

2.同学们,你们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有没有像这一群小朋友一样的体会,

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

课堂练习

1.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可以是几句话)(上面两个作

业可以任选其一).

3.有时间把同学写的交流一下.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05:41: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620508905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