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篇)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
暑假里,我读了著名女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
小说表达作者对祖父的情结,用充满童真的文笔描绘了人物和事
件,有讽刺有赞赏,有热闹也有寂寞。
打开书的第一页,我仿佛置身于二十世纪20年代的小城镇
——呼兰河。呼兰河并不繁华,但在单调中却蕴含着生机,夹杂
着悲凉。这里有东二道街十字街上拔牙的洋医生,有被当地愚昧
和无知的人折磨而死的小团圆媳妇,有胡同里卖麻花、粉房里挂
粉条的生意人,有性情古怪的二伯,有勤恳老实的冯歪嘴子,有
洁癖的祖母,更有“我”跟着祖父学唐诗、学下地。
这一幕幕、一件件,作者都用诙谐幽默充满童趣、童真的语
言描绘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作者和祖父的故事深深地留在了我的
脑海,不自觉地我拿自己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去比。童年在作者
的笔下是快乐的,也是寂寞的。在作者萧红看来,这些故事并不
美。可在我们看来,读了《呼兰河传》,更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童
年的快乐与幸运,从而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从《呼兰河传》,我们又看到了萧红的幼年是何等的寂寞!
读一下这部书的寥寥数语的尾声,就想得见萧红在回忆她那寂寞
的幼年时,她的心境是怎样寂寞。
《呼兰河传》给我看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一位解事很早的
小女孩子每天的生活多么单调啊!年年种着小黄瓜、大倭瓜,年
年春秋佳日有些蝴蝶、蚂蚱、蜻蜓的后花园,堆满了破旧的东西,
黑暗而尘封的后房,是她消遣的地方;慈祥而又有童心的老祖父
是她唯一的伴侣;清早在床上学舌似的念老祖你口授的唐诗,白
天缠着老祖父进那些实在已经听厌了的故事,或者看看那左邻右
舍的千年如一日的刻板生活,如果这样死水似的生活中有什么突
然冒出来的浪花,那也无非是老胡家的团圆小媳妇病了,老胡家
又在跳神了,小团圆媳妇终于死了;那也无非是磨倌冯歪嘴子忽
然有了老婆,有了孩子,而后来,老婆又忽然死了,剩下刚出世
的第二个孩子。
作者在__中一直写着,“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
里面的人物悲剧埋下了伏笔。读完了《呼兰河传》,我觉得作者
的童年太悲哀了。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2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3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唯有书籍,能把辽阔的时间浇灌,能
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
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我也一样喜欢读书,书带给了我许多
乐趣,也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最近我找到了一本我爱的书《呼
兰河传》。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茅盾称这本
书是“一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惋的歌谣,展示
了作者独特的艺术个性,为世界开出一株美而艳的奇葩。”此书
带我走进了二十世纪初那个离我很遥远的世界,让我领略到了那
时的东北小城呼兰的风土人情,真实又生动地将老百姓落后、平
凡的生活状况呈现在我面前,让我感受到一种平庸又愚昧的精神
状态。不过,在那里有着充满生机的园子,有和蔼可亲的祖父,
也有着作者度过的那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十字街上拔牙的洋医生,胡同里卖麻花的小贩,粉坊里挂粉
条的工人,这一幕幕都被作者用诙谐幽默但又不乏童趣文字,描
绘的淋漓精致。每个人物都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也有不同的故事,
时而让人发笑,时而引人深思。这些个文字让人读着读着,就不
由得让我回忆起更稚嫩年岁时自由玩耍的往事。
在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写于小团圆媳妇的那一章节,
那是一个12岁的小姑娘,正直天正烂漫的年龄,本应该在父母
面前撒娇的她,却被千里迢迢送来这里童养媳。我不太喜欢这段
文字,可能我还不够了解那时候的风土人情。因为活泼,她常常
遭到婆婆的打骂,不管白天黑夜,一天八回,有几回,被吊在大
梁上,被鞭子抽打,被烙铁烫坏脚心……。就这样,美丽的姑娘
永远停止了她的活泼。多么愚昧、可悲的故事啊!
平凡的生活里有许多平凡的事情,但每件事对于某个人来说
都是不平凡的,我也正是因为享受着平凡的生活,才会对这本书
如此的喜爱。安稳、平淡却那么深入人心,偶尔一页读完了仍会
被这里的文字“拴”住,它们是如此的有魅力。书的字里行间有
一种朴素的流畅,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空,听着作者将小时候的
童年故事娓娓道来,尽管凄婉,但依旧动人。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4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一本著作,她利用七篇故事加上尾声
来体现自己欢乐的童年以及自己思念童年的心情。
__一开头就把那个叫做"呼兰河"的东北小城给描述出来了,
以卖馒头的、豆腐的;卖豆芽菜的、凉粉的、麻花的;行路的、
车夫等一些人来体现呼兰河不同群体的形象。
我最喜欢的还是有子二伯的故事。有二伯说我们家的长工,
性格十分古怪:给他东西吃,他不吃;不给,他就骂。有二伯有
许多外号:"有二爷"、"有子"、"二掌柜的"。当他被比他小很多
的"我"的父亲打时,没有反抗,后来却用偷来实施报复。
这本书表达了两种思想感情,一时作者思念童年;二是作者
不希望社会埋没在黑暗之中。本书受到了鲁迅先生的高度评价。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5
那深深文字,让我细细投入;那淡淡的文述,让我终有感触,
那就是萧红用一特别手法写出的名著——《呼兰河传》。
这本《呼兰河传》是一本充满童趣、诗趣、灵感的"回忆式"
长篇小说,它里面的事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影响。它讲说了萧红
小时候一件件真实的故事。我最爱看第三章,它里面讲的是萧红
五岁时,和祖父度过的快乐时光,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和祖父
去后院时,萧红把韭菜当野草挖了,把狗尾巴草当谷穗留在田里,
那时她是多么傻呀,可是祖父还是笑嘻嘻的,还耐性地给萧红细
细讲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说明,萧红儿时过的还是非常
开心的快乐的,因为她觉得有了祖父就行了。
萧红写的这些故事表达了许多感情,如:她觉得呼兰河这边
的人都很可怜;她很怀念小时候的快乐;对有二伯的看法;对小
团圆媳妇的同情和可怜……我觉得萧红最主要讲他们呼兰河那
边各种各样的事物,和自己对他们的想法、意见,她主要想抒发
她对她的家乡——呼兰河的思念。她的'文字让我也投入进她的
文字里去了,感受那儿的事、景、物,我只觉得除了萧红童年时,
那儿的人都很可怜,使人一看,心感到酸酸的,为那儿的一些人
感到难过。
最奇特算萧红的写作手法了,萧红的写法不像一些高手,用
一些美文妙句写一长篇大论,而是用深深淡淡细细的文笔写得另
有一番风味,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读起来别有味道。
我读了呼兰河传后深有感触,既感受到了以前年代的人是多
么可怜,还学到了萧红写作手法,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受益匪浅,
什么叫一举两得!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6
我总是想到一个梳着辫子穿着棉袄的小女孩,潇潇地站在田
畔高地上,形态里面透着一丝轻灵,神态里面透着一丝落寞。
我总是想到萧红的童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待在小镇子
里。可是她只能面对这样单调的生活,面对着呼兰河这小城人们
对愚昧与良善,寻找着世界上的音响与色彩。
她爱这个小城,所以她以含泪的微笑回忆着寂寞的小城,怀
着寂寞的心情,在悲壮的斗争的大时代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和社
会的共鸣。一直到她的墓碑静静地独立在香港的浅水湾,陪伴着
一拨又一拨来来往往的红男绿女,讴歌着她内心浅浅的悲哀和孤
独。
祖父应该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牵挂。她年年岁岁的与祖父的
生活在她心里生根发芽,变得枝繁叶茂。然后呼兰河从住着她的
祖父,到埋着她的祖父,祖父一过八十,就成了她回忆里的人。
我说这些__是悲哀的,在萧红的心里,她的童年被禁锢在这
个充满迷信和封建的小城里,她见不到一丝光明。她只好在后花
园和破旧尘封的后房里消遣。她爱她的祖父,她在祖父的身上才
看得到童心与自由。
但是小城里的人,大多又是良善的。他们的良善对萧红日后
的性格起了重大的影响,他们的朴实忠厚也在文中得以肯定。
当萧红用孩子一般的笔触写这座小城的时候,她的内心却是
悲悯孤寂的。当她再次立在小城田畔高地上的时候,天明了,路
也阔了。可是她越来越看不清楚这个世界,这个社会不再善良。
世界上不再有她的祖父,她的有二伯,老厨子和曾经的东邻西舍。
她悲伤地看着这个世界。曾经厌恶的单调与愚昧,也渐渐随着一
次次雨水的冲刷洗涤干净。可是小城不在了,她曾经生活的地方
和深爱的地方不在了。相比较起童年时的孤寂,成年后的孤寂程
度更加深沉。
她终于看透彻了这个世界以后,静静的离开了。
只留下一曲哀歌。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7
喃喃自语般的安静叙述把我们带进了东北,一个近80年前
的没落村庄。全村到处都是小沙,灰色背景,灰色人物。整个村
子就像雨后的天空,乌云遮住了太阳,没有阳光。有这么多交替
的角色,我甚至没有时间去确定我应该同情哪个,鄙视哪个.呼
兰河人遵循着“屏息凝神,一动不动,望黄望天,目中无人,望
死人脸,说话放肆”的生活规律(鲁迅语)。偏偏小团圆的媳妇就
是这种极其卑微的生活方式的背叛者。她天性天真善良活泼,无
论走到哪里都面带微笑,打破了呼兰人的坏习惯。因为她“第一
天来婆家,晚饭吃了三碗”,因为她“太大方”,“一点也不丢
人”,被认为是“团圆妻不像团圆妻”。
小团圆媳妇的这些行为只是一个正常人的正常欲望和需求,
但在这个扭曲的人性世界里,这些行为是不允许的。在这种非人
的环境下,她的天性一直被压抑着。她希望尽情展现自己的本性,
不愿意像其他人一样屈服,过着卑微的生活,所以感到压抑。她
的抑郁和沉默被认为是一种疾病。婆婆按照习俗请大神,按照大
神的指示把她扔进了开水缸。这个“壮观的事件”吸引了许多观
众。这些人也帮了太多厨子,直到小团圆媳妇去世。"
其实小团圆媳妇的悲剧是必然的。首先,在这种变态的环境
下,她善良活泼的天性让她成为一个离经叛道的人。如果她不想
屈服于这种环境,她必然会被掐死。其次,这个环境产生了——
个杀了小团圆媳妇的呼兰河人。呼兰河人,他们也是穷人。他们
愚昧无知,保守颓废。虽然他们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愚蠢的善良
比纯粹的恶意更可怕,后者是令人讨厌的,但愚蠢的善良是不同
的。其实是恶意的一个分支,只是挂在“善良”的头街,因为无
知,所以总是被人理解。正是因为人们对它的纵容,它才会一次
次变相“杀人”。他们变态的心理无法发泄,小团圆媳妇的越轨
行为恰恰成为他们排遣无聊的工具。人的健康成长受阻,人心残
缺,心理扭曲,使得小团圆的媳妇悲剧。小团圆媳妇的悲剧本质
上是社会悲剧。
作品整体风格阴郁悲凉,就像末世的挽歌,低声吟唱着无尽
的苍凉与孤独。一段已经逝去的遥远记忆,却在萧红的心里留下
了永远无法抹去的痕迹。过去和现在达成了一定的一致,反映了
人类的脆弱和难以承受的命运。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8
在这个寒假,我读了萧红写的《呼兰河传》。这是一本回忆
式的长篇小说,作者萧红细腻的写了旧时代的呼兰河城。
在她的描述下,我好像走进了20世纪初的东北,一个衰落
的小镇,村子里只有灰色的大街、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会......
到处都是灰色的凄凉,如同一副暗灰色的纱布,笼罩这这个小镇,
笼罩这那些愚昧得人。呼兰河传的生活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
作者刻画除了一个寂寞的世界。那里的小市民往往为了鸡毛蒜皮
的小事而喋喋不休,人民的生活除了迷信还是迷信,怪不得有些
人说活着还不如早死之类的话。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不能相信迷信,还不能为了一点小事
就大吵大闹,而要和睦相处。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9
之前没有读过萧红的__。在图书馆踌蹰时,看到很多她的书。
便选了一本呼兰河传来看。
看起来,才发现她的文风干净利落,且轻快幽默,当然其中
也少不了苍凉。既然是一个城的传记,__中大街小巷都写的透彻,
大到十字街,小到卖豆腐的串的小巷。细细的描写却不觉着琐碎,
比如五个小孩子买麻花,在筐子里挑来拣去,形象憨态可爱。
本来以为作者会主要些十字街道,文中也提到东二街道和西
二街道店铺很少,且“灰秃秃的”,然而她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
了东二街道上的大泥坑,一个普普通通的泥坑也变得趣味横生。
比如雨后在泥坑沿上走过时情景,如临大敌,却又幽默风趣。
对于民生的描写,写实的笔触不带半分煽情。想想人生不就
是如此吗?“天黑了睡觉,天亮了就起来工作。一年四季,春暖
花开,秋雨,冬雪,也不过是随着季节穿起棉衣来,脱下单衣去
的过着。生老病死也都是一声不响的默默的办理着”。我们又何
尝不是如此,天亮了去上班,天黑了下班回家,虽说日子每天有
些不同,昨天和前天具体有何不同又说不清楚。生老病死,正常
人还是正常的生活,就算为此拖累,世界好像也没什么变化,照
样太阳升起天亮,太阳落下天黑。照样是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的人
们,别人过的怎么样,又有谁在乎,自己过的也是麻麻木木,一
天一天。不知我们这一天天都奔着去做什么,但时间却不停息,
我们是跑不到它的前面的,只能被拉扯着向前。似乎某天会有个
停歇,然而没有。
看到唱大戏这段,不禁想起小时候,纵使是小村落的大戏也
感觉比过年还热闹。我们幸运一些,不用远远的看。我们可以幸
运的坐在小板凳上,仔仔细细的听,虽然小村子的戏台简陋,道
具简到不能再简,小孩子的兴致一点不减。唱到好时,也有不少
人喝彩。小孩子就觉着戏里的故事也是惟妙惟肖,记得看了还魂
的戏,我回家还会做噩梦。那片段也是在我幼小的心灵久久没有
离散。
后园的生活大概是萧红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了。五岁的时光
描写的的那么清楚,五岁的光辉事迹记录的如此细致。这都是五
岁的小朋友真真正正会做出的事情,比如”拿起水瓢,拼尽了力
气,把水往天上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比如“把玫
瑰花插到祖父的草帽上;还有在储藏室里探寻。那么多时光,
那么多欢乐都是和她的祖父一起。童年的时光在作者的描写下跃
然纸上,这里的文字不带一点悲伤,全是嘻嘻哈哈,整天乐呵着。
这样的快乐怎么能不记一辈子,往后的人生苦短,若是没有这些
快乐怎么坚持。正是因为有了那么多快乐无忧无虑的时光,就算
作者在那么苦的日子里,写出__虽然底子是悲凉,文字确是轻快
的。作者没有把笔墨分给父亲,母亲,似乎是忽略了,似乎是不
存在。童年虽然欢快,但是也写到自己玩累了在屋檐下睡觉,在
蒿草里睡觉,若是父母手里的宝贝,怎么会让孩子这么做。
团圆媳妇的章节,实在不忍看,从这里开始作者的笔触开始
悲凉了。虽文字里不易察觉。
有二伯也是可爱,可怜,可悲,可叹。不尽想起孔乙己,虽
然完全是相反的人物性格,孔乙己带着鲁迅刻意刻画的迂腐作
态,有二伯却更贴近生活,更加立体有血有肉,可爱,可怜,可
悲,可叹。
萧红说,她最大的悲哀是她是一个女人。然而是女人本没有
错,只是她生错了时代。她的离家出走走出了文坛的洛神,不知
她那与她矛盾重重的父亲又作何感想。虽听到她的死讯没有任何
表情,但是否背后也有流过几滴眼泪。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0
逛书店,在书架推荐的书目中,看见了一本我熟悉的书,那
是萧红的《呼兰河传》,书的封面是土黄色的,加了很多精美的
画片。而我家中藏有的这本书的封面是黑色的,只有一张作者的
小照,忧郁的眼晴看着前方。
初次看这本书的时候,年龄还小,对于书中表达的深层次的
悲哀无所体会,只觉得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涯是格外的生动搞笑。
慢慢长大,再次阅读萧红的时候,却从她那字里行间读出了淡然
的忧伤。《呼河兰传》由几节故事组成,看似这些故事是零
是零落的,形不成完整的线索,但__始终带着细腻的抒情。
她用一种很散淡的语言来描述荒凉,“我家是荒凉的。我家的院
子是很荒凉的”,这种笔调就像有人给她写的传记中说到的那样:
这个人的手臂里有内伤,伤到了骨骼,那骨骼就是给扁鹊看,也
已经变色。但是她倒背着双手。她到门外面去,她说天凉,说风
大,说橡树的红色叶子落了满地。
萧红的一生是很不幸的,虽然她被鲁迅认为是“当今中国最
有前途的女作家”,但她柔弱多病的身躯几乎承受了那个动荡时
代的全部屈辱和苦难:社会的、民族的和性别的;精神的和肉体
的。她在临终时的留言:“我一生最大的痛苦与不幸,都正因我
是个女生。”令人心酸。印像中萧红总是在路上漂泊,在战火纷
飞中从中国最北方的城市到中国最南方的城市,她总是在行走,
而在行走的路上,过往的、留下的,皆又是最寂寞的风景。
《呼兰河传》写作的时刻跨度很大,在“七七”抗战爆发时
开始酝酿,“八?6?1一三”上海抗战失败后开始动笔写作,直
到1940年12月才在香港完成。而这个时期几乎是萧红一生不幸
的缩影,她在疾病中还因战乱颠沛流离;在感情是中深泥淖。她
虽被开除出“祖籍”,故乡也早沦于敌手,但人总是会有一种思
返的心理,尤其在对前路深感茫然的时候,这样的想法愈发的强
烈。
从《呼兰河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深深地感觉到当时的萧
红是孤独、寂寞的。她曾对老朋友白朗这样说:“未来的远景已
摆在我的面前,我将孤寂、忧郁以终生!”她渴望着从现实的重
负中解脱,而这种解脱恰恰是难以做到的,于是,她便想留守着
一方童稚年代的美丽的土地,幻想着远离喧嚣的宁静。
但是,作者小时候对于荒凉的记忆像是深深的烙印,存于她
的思想中。因此整部小说的基调是深沉的、哀婉的。印像最深的
那一段是她写的跳大神:“跳到了夜静时分,又是送神回山。送
神回山的鼓,个个都打得漂亮。若赶上一个下雨的夜,就个性凄
凉,寡妇能够落泪,鳏夫就起来彷徨。那鼓声就好像故意招惹那
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个迷途的人在夜里拆说着他
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着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
像慈爱的母亲送着她的儿子远行。又好像是在生离死别,万分地
难舍。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人世间,再多的繁
花胜景,终了也难以逃脱最后的凄凉。很平淡的一些句子,却有
一种难以形容的悲哀。
那里的人们似乎都过着卑琐平凡的生活:“天黑了就睡觉,
天亮了就起来工作。一年四季,春雨冬雪,也但是是随着季节,
穿起棉衣来,脱下单衣地过着。”“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联。
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吞;走不动了,
就瘫着。”“病,人吃五粮,谁不生病呢?”死了,哭一场,埋
了之后,活着的仍旧过日子。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
小说描绘的日子何尝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缩影,过去是怎样来的,
未来又会怎样样,生或死,都是自然的规律,该发生的事就那么
平静而自然地发生了,有什么是不该发生的事呢?人们麻木地生
活着,一天又是一天。
我不知道,作者笔下后园的小倭瓜是不是还在年复一年地开
着小黄花,但我却知道,岁月能够流逝,人会变老,而有些记忆
却永远都不会走远。于是我开始向往,向往着去那片黑土地上走
一走,去看一看,去感受一下时空的流转,也许,在此刻与未来
的道路上,我们永远都知道,风景向远方。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1
作者萧红细腻地表写了旧时代的呼兰河。在她的表述下,我
渐渐地走进了80多年前的东北,一个衰落的村庄。村子里面,
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会……整个村落就像暴
风雨前的天空一样,乌云蔽日,没有半点色彩。这里的村民,活
着的目的仅仅因为活着,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让人觉
得呼兰河的人们,缺少了些什么。
灰色的色彩,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
纪初的小城呼兰河,这个小城并不繁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
回循环地走。在故事发生的小村庄里,到处都显得那么萧条:灰
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整个村庄就像是笼罩在一
片黑暗的天地中,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在这里,到处可
见由于人们的无知、愚昧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人们只是
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
个悲剧地出现,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哪
个更值得我痛恨……
在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无论是在
晴天,还是在下雨天都会遭受到灾难,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
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里边。人们说拆墙的有,
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这是在__
的第一章所出现的一个镜头,它让我感慨:多么愚昧的人民呀!
在他们的脑海里就要顺应社会,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
这不能不是他们的悲哀!
作者在__中一直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里
面人物的悲剧埋下了伏笔。__中的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
姑娘,她才十二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
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刚来时是那样的健康、
活泼,一个人孤单地生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尽心尽力地做事,
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在人们眼里,婆婆打她是为了
让她更听话、更懂事。没多久她就匆匆地离开了人世,让她的家
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为了她用了那么多的钱,使了那
么大的劲,这是一个赔本的买卖。与其说团圆媳妇的死是被吓的,
还不如说她的死是被封建社会害的。我不知道在这个村庄里,在
这座城市里,在旧中国这片土地上,还有多少像团圆媳妇这样受
到迫害的人,一个团圆媳妇死去了,还有更多的像团圆媳妇这样
的女人在受着迫害!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妇的死……在那个年
代里,她们的遭遇在人们看来是司空见惯的,是自作自受的,是
没有人可以挽救的。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新社会,人们在
知识中变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
没有男女的不平等。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2
《呼兰河传》是萧红最重要的代表作。因为《生死场》,人
们知道了萧红;因为《呼兰河传》,人们记住了萧红,也记住了
东北边陲那个偏远却动人的小镇。
故事中,萧红以自己写了一件件的事,有美好的,也有残酷
的。故事的第三章,就讲了祖父,花园和她的故事。萧红的父母
对她不是特别好的,祖母对她,也是很凶的,只有祖父对她好。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祖父做什么,萧红也做什么。“花开了,
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
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
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
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
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
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我特别喜欢
这一段,童话般的意境,诗一般的语言,又简单活泼,写的多么
好!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团圆媳妇那一章了。一个小女孩,
才12岁,不过也就12岁,一个天真活泼的年纪啊!和我们差不
多大吧!我们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下茁壮成长,而她呢?世界对她
来说太不公平了!
她本该和我们一样,却被卖到呼兰河这小城里当童养媳!她
才12岁啊!她的年纪虽然小,却会做许多事,可以说是人人都
想要啊!可因为她太活泼,不像媳妇,所以经常受婆婆的毒打!
叫她变得更懂事更听话!“一天打8顿,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
大梁上,叫她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我也用烧过的烙
铁烙她的脚心……”她婆婆这样说。
后来,这个团圆媳妇生了一种怪病,怎么治也治不好。婆婆
请来了大神跳大神,想要治好她,大神说要用烫水烫她三遍,再
用被子从上到下裹紧了,一直到天亮,出一身汗。不过要坚持,
直到病好。就这样,团圆媳妇天天被这样折磨,婆婆却说,这是
为她好。最后,这个笑呵呵,可爱又活泼的小姑娘,被她们就这
样折磨死了,婆婆很伤心,不过不是因为她死了,而是因为她是
花钱买来的,就这么死了,还供她吃供她穿,花了不少钱在她身
上,婆婆心疼的是钱啊!
看完这本书,我在想,每个人的童年原来相差这么大!作者
萧红小时候的童年也是悲凉的,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将来再回味这属于自己的美好童年!作者:闵诗怡
1、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
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
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
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
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
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地
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
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
祖父也进屋来了。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
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
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
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
在他的头上。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
一想起来,又笑了。
2、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3、雨滴就像千万个伞兵,从空中跳下来,安全地降落在地
面上。
4、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准
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儿等着我似的。其实我是
什么目的也没有。只觉得这园子里边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活的,好
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若不是把全身的力量跳尽了,祖父怕我
累了想招呼住我,那是不可能的,反而他越招呼,我越不听话。
等到自己实在跑不动了,才坐下来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
不过随便在秧子上摘下一个黄瓜来,吃了也就好了。
5、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儿上天了
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
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6、雨如万条银丝从天上飘下来,屋檐落下一排排水滴,像
美丽的珠帘。
7、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
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
恐惧,一种是怕蜂子的勾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
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
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8、老胡家跳大神了,这次是为团圆媳妇。我都学会歌词了,
祖父母听到我唱时,就说要让老胡家二月搬走。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3
因为遇着了《我家有个大花园》,遇着了《三月的原野》,
便生出了想去读读萧红作品的愿望。《我家有个大花园》多美呀!
作者用清新干净的笔触写尽了记忆中园子的模样。也深深地表达
了自己对园子的热爱,对祖父的思念。《三月的原野》像个婴儿,
嫩嫩的。这里,那里都透着绿,甚至就连牛粪也是嫩嫩的,新鲜
的,冒着热气。河冰偶尔的莽撞了些,苦闷又奔放的流着,但不
妨碍原野的柔和与生机。由此,我喜欢上了萧红,喜欢她笔下的
世界。
在午后闲置的时光里,《呼兰河传》在我眼前徐徐展露出她
的容颜。
我惊讶呀!呼兰河冬天的寒冷。小说一开笔就说“严冬封锁
了大地的时候,大地则满地裂着口。”早就听说北方的冬天寒冷
无比,但哪里晓得是这般模样:严冬到了,老人的胡子结了冰。
豆腐盘子翻了,豆腐就被冻在地上,捡不起来,这是多么奇妙呀。
缸会被冻裂,门会被雪封住,推不开。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并
不因为寒冷而减淡了他们的快乐呀。也许在冬天到来的时候,他
们早做了防犯。也许他们就是一群简单而快乐的人。
又也许这些人本来不是这样,是因为作者深深的热爱而把这
一群人塑造得这样开朗幽默。
呼兰河人在严寒面前,会撒娇的说:“好厉害的天啊!小刀
子一样。”这娇嗔可比《红楼梦》里“风霜刀剑严相逼”温柔得
多。面对大雪封地,馒头散了一地,此时此刻,如果是你,看到
装着馒头的箱子翻了,馒头滚了一地,还有路人拣到了吃着走了。
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也许会怨天尤人,雷庭大作吧。而卖馒
头的向着那走不太远的吃他馒头的人说:“好冷的天,地皮冻裂
了,吞了我的馒头。”行路的人听了这话都笑了,我也笑了。穷
困艰难的日子里竟有这样的乐观与幽默。我真的很佩服这群呼兰
河人。
当然,我还特别喜欢作者的祖父。那个笑口常开的老人就那
样自然而然的从作者的笔下走进了我的记忆里。当作者把谷子和
狗尾草混为一谈的时候,“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
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是的。’我看着
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我想不论生活是什么样子,会笑的人理应获得上苍的眷顾。祖父
活了八十岁。古语云:“耋耄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八十岁的高龄难道不是福吗?
祖父不仅爱笑,也极富耐心。他会把我叫去,慢慢给我分析
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祖父会容忍我把韭菜当作野草
一起割掉。会任由我拿着水瓢把水向空中扬去,而不往菜上浇。
会糊里糊涂地让我把玫瑰花插满他的帽子。那满头红通通的花
朵,惹得祖母和父母亲大笑起来。而我也笑得最厉害,在炕上打
着滚的笑。
此时祖父也才明白,并不是雨水多,花开得香,是因为我这
个捣蛋鬼在作怪恶。
祖父真是能文能武,不仅会侍弄园子里的花草,还会讲诗。
“小少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重重叠叠上阳台,几
度呼童扫不开”,“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迎红”,“两
个黄鹂鸣翠柳”,“春眠不觉晓”。原来,唐诗汉赋在时间的每
个缝隙里都有它们的身影。而作者的调皮也是愈演愈烈,不仅一
念起诗来,五间房都可以听见。还把“几度呼童扫不开”念成“西
沥忽通扫不开”。
祖父还是个手艺高超的厨子,祖父会烧全猪,掉到井里的小
猪,鸭子被祖父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炕里烧,烧好
了就把那小猪撕开,立刻就冒了油,香气扑鼻,馋了作者也馋了
我。
在呼兰河还有一个令我敬佩的卑微的小人物,冯歪嘴子。他
自食其力,又当爹又当妈养活了二个孩子。
呼兰河里那个性情古怪的有二伯让我想起了学校里以前的
电工师傅。有二伯寄养在作者的家里,别人若不给他吃的,他就
骂,给了他吃的,他又客气地推辞。他常和麻雀说话,和黄狗聊
天。在院子里乘凉,一大堆人讲闲话,只有有二伯一声不响的坐
着。他若和人说话,使听的人半天不得要领。这和电工师傅是多
么相像呀,就像亲弟兄。
在呼兰河我最讨厌的是团圆媳妇的婆婆。这个恶毒的老太
婆,是她把年仅十二三岁的团圆媳妇给活活整死的。阿米徒佛,
她是愚昧的,就为了要给团圆媳妇一个下马威,而一步一步走向
杀人的境地。团圆很刚烈,不肯屈服在婆婆的淫威之下,婆婆打
了她一个月,吊她,用皮鞭子抽她,团圆想跑,婆婆就用烙铁烙
她的脚心,用锁链子锁她。凡是那恶毒的婆娘能想到的治人的办
法,全用上了。不过,她最后也没得到好下场,开始是被云游真
人骗走了五十吊钱。后来,团圆媳妇死了不久,她的大孙子媳妇
就跟人跑了,她自己也死掉了。两个儿媳妇,一个为着那团圆媳
妇瞎了一只眼睛。另外一个因为她的儿媳妇跟着人家跑了,令她
羞辱不堪,疯了。
老胡家从此就不大被人记得。这就是因果报应呀。种什么样
的因,结什么样的果。
火烧云的变幻多姿并没有养育灵秀纯朴的呼兰河人。这里的
人们愚钝、麻木、安于现状。作者也说,她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
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了纪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
记地这里了。而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
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我还读到的是艰难,是荒凉,没有沈从文先生笔下湘西的温
情和热烈。这一切也许都源自作者那颗受伤的心灵。在读的过程
中,我总是忘不了她那句“半世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
甘,不甘。”那年,萧红32岁。时间在那一刻停止了呼息。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4
童年,在我们眼中,它充满了快乐,充满了幸福,所以人们
常说,童年是一生中最令人难忘的日子,我想作家萧红也是这么
觉得的吧!
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时代,单纯的人们,落后的生活现状,
愚昧的精神状态?这一个个惨淡的景象就是整个呼兰河小镇。
寒假里,一本《呼兰河传》给我的感受颇多!
作品中描写了单纯的"我"经过几次大变故后,回想起了童年
时代的一桩桩往事:伴"我"成长的大泥坑子,有着许多有趣的故
事;"我"家的大后园,留下了快乐的童年印记;迷信鬼神的人们,
给生了重病的小团圆媳妇举办各种驱鬼活动,最终白忙一场;性
格古怪的有二伯忠实勤恳,对主子从不怀二心?
书中的故事情节生动感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个性分明!在
众多鲜活的人物当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小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是她后来的婆婆花了好多钱买回来的。可是,婆
婆待她很不好:骂她、打她??之后,她就生了一场大病,奄奄
一息,怪可怜的。可是,做婆婆的毕竟不能袖手旁观,请来镇上
的人们帮忙。呼兰河镇的人们太纯朴善良,这个出了个偏方,那
个请了个神医;但镇里的人们更迷信鬼神:跳大神、吃神药、热
水汤驱鬼、扎彩人附魂??活生生的一个人,被她们折磨来,折
磨去,最后无人问津直到死去。
多么令人痛心,多么令人悲愤呀!那时的人们真的是太愚昧!
生活的平凡并不可怕,但知识的平庸有可能葬送的不仅仅是一条
鲜活的生命呀!我庆幸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远离迂腐迷信的
文明世界,是一个摆脱落后愚昧的知识时代!
故事的结局是凄惨的:"我"的祖父去世了,有二伯去世了,
老厨子也去世了,父亲母亲也不知去哪里了。灰色的世界,平凡
的时代,单纯的人们,落后的生活现状,愚昧的精神状态??这
一个个惨淡的景象就是整个呼兰河小镇?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
与其说《呼兰河传》是一部小说,不如说它是一篇自传。书
中那零零碎碎,并无干系的一则则故事,我仿佛看见了那个自由
与痛苦并存的女孩;看见了那块喧嚣热闹却又贫瘠愚昧的土地。
萧红文字的魅力正在于此,没有大肆的铺张渲染,但却一点一滴
在读者心中勾勒水土、描绘人情。
萧红的命运注定是自由不羁却又坎坷多舛的。她的孩童时代
是孤独的也是自由的。祖父是她唯一的“玩伴”,是唯一一个爱
萧红,带给她温暖的人!他一手建造的小后园,成了萧红童年时
的游乐场。那里没有纠纷,没有争吵,乐趣却藏在每颗草,每朵
花中。那儿的春天,萧红拔白菜,摘黄瓜,采倭瓜花心,追蜻蜓,
溜蚱蜢,赏蝴蝶,好不快活;夏天的傍晚时分,五六岁孩童的脸
上全然不见了白白净净,唯见“关公上身”,满脸通红,年逾古
稀的老人也成了“金须老者”,这全是晚霞,哦不,是“火烧云”
变的戏法;秋天,那充满乐趣的后园,就要封闭一阵子了,园中
的花草,黄的黄,败的败,他们都倦了,园子也倦了,显得异常
凄凉;冬天,大雪冰封了呼兰河,储藏室成了萧红那时唯一的乐
趣,一冬天下来已经被翻了个“底朝天”,在这白茫茫的世界中,
这似乎显得弥足珍贵。
走出这片自由自在的乐土,《呼兰河传》展现更多的则是贫
瘠的土地,愚昧的人性。
他们情愿为一个云游道士的破戏法,拿出200吊钱,也不愿
花个一二十吊钱请个大夫。小团圆媳妇,便是在那封建社会中的
受害者。她婆婆为使她“听话”便对她施暴,手段残忍至极,更
使用各种迷信手段,将小团圆媳妇折磨致死。在那种社会中被迫
害的人数不胜数,或许他们都和小团圆媳妇一样,成了封建,封
建的牺牲品。
那里的人是孤寂的。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看热闹的机会,
绝对抓住呆板枯燥的生活中任何一个精彩瞬间,即使很少。就连
大泥坑淹死了一头牲畜,也必然会引起一群人的围观,
生活中的繁琐小事也会引起一场唇齿间的战争。人们似乎永
远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一切都是如此的平静安宁。
萧红以记叙文的清晰条理,抒情文的浓厚意境,以及娴熟的
写作技巧,稳重而轻盈的文笔,铸成了其巅峰之作。萧红的一生
很短暂,也被很多人诟病。但是我觉得“文品即人品”,通过文
字,从书中我看到了一个纯粹的、善良的却又很可怜的姑娘。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03:51: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613876892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呼兰河传读书笔记摘抄.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呼兰河传读书笔记摘抄.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