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说新语读后感15篇
世说新语读后感1
这只几天我在看一本古书——《世说新语》这本书,资料精彩搞笑,用漫画
的形式将书里的资料表达的活灵活现,很好理解。你也和我一齐在这本书里畅游
一番吧!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是一本记录自汉末到南朝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
轶事的笔记小说。成书时光为我国南朝宋时期,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
织编写的。《世说新语》按资料分为德行、言语、政治、文学等三十六类,共有
一千二百余故事。
故事一:
其中德行类的一个“荀巨伯探友”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天、荀巨伯去探望
生病的朋友,没想到外族敌寇正在攻打朋友住的城,朋友说:“我快病死了,你
来干什么?快走吧!”荀巨伯坚持还要照顾病友,敌军攻进城了,他对敌军说情
愿用自我的性命换病友的命,敌军被他们的友情感动了,最后撤出了城,全城的
生命和财产都给保住了。这个故事让我感到荀巨伯是一个重友情的人,把朋友的
生命看得比自我生命还重要的人,让我看出来荀巨伯与朋友的深厚友谊,这个故
事让我深受感动。让人赞叹和羡慕……
故事二:
从前有一个叫杨修的人,曹操任丞相时,命杨修为主簿,他聪慧过人,善于
揣测他人的内心。一次他带人修好了相国的大门,曹操见了不说话,让人拿笔在
门上写了一个“活”字,甩袖离开。众人都很担心,怕活不成了。杨修让人把门
拆了,说道:“门中写一个‘活’字,合起来看“不就是一个‘阔’字吗?丞相
嫌门太大了啊!”众人这才恍然大悟。杨修用自我的智慧很多次猜测出曹操的心
思,还有许多关于他思维敏捷的小故事。从这些故事中让我明白了,杨修是那么
的聪明,真是一位人才啊!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古代时的经典故事,还让我明白
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你也来看看《世说新语》这本书吧!
世说新语读后感2
“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
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
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译文:孔文举十岁时,随他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隶
校尉;登让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通报。孔文举来到他家,
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通报后,入门就坐。元礼问道:“您和
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
伯阳为师,这佯看来,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下赞赏他的聪
明过人。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晚一些,别人就把孔文举的应对告诉他,陈韪说:“小
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文举应声说:“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
了。”陈韪听了,感到很难为情。
读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我认同,亦对此感慨良多。
我想到了古时方仲永早慧的故事。方仲永的父母教孩子学会了耍小聪明:“邑
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
使学。”其父母不知道自己让孩子把聪明用在了不恰当的地方,这是一种短见的
聪明,父母无视这点,就极易会让孩子把小聪明的习惯内化为他们的人生观,这
也直接导致了方仲永的悲剧命运。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凡是有大成者,皆认为耍
小聪明终究会让自己栽跟头。那是因为耍小聪明的人会在成长中离大智慧愈来愈
远。因为爱耍小聪明的孩子,他们会习惯性地不愿意付出、不踏实履行自己应有
的责任、不认真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事情。芥川龙之介说,天才的悲剧在于被小
而舒适的名望所束缚。门捷列夫说,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
才。德怀特说,所谓天才,就是努力的力量。一句话:天才来自勤奋。
天才未必早慧,大器多半晚成。
世说新语读后感3
在《世说新语·方正第五》中,讲到了丞相王导刚到江南想结交攀附吴地人
士,就向太尉陆玩提出结成儿女亲家,陆玩回复说“培塿无松柏,薰莸不同器。”
我们先从它的释义入手:培塿是土丘;薰为香草;莸为臭草。小土丘是长不了大
树的,香草和臭草是不可能装在同一个器皿中的。这句话也就是告诉我们正决不
与邪同流合污,前句意味着环境与事物成长的关系,后句则言“物以类聚,人以
群分”的道理。那我们是否可以在生活中也运用这种思考?
设想两个不同的学习环境,一个乌烟瘴气、嘈杂、每个人自私相处,另一个
则是书声朗朗,遵守纪律,每个人之间充满了友爱,大家互相包容,互相帮助。
那么哪一个更适合学习呢?我想应该是后者。环境对一个人很重要,特别是自控
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的,我们如果还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中学习,不但不可能进步,
反而很可能会断送自己的前途。我们应寻找适合学习又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去学
习。想想“孟母三迁”,为什么孟子的母亲要一次又一次的搬家,不就是为了给
孟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吗?在生活中,环境造就人才。
同类的物品常常聚放在一起,只有兴趣相投,志同道合的人才常在一起,我
认为后句更深的意思应该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是在告诉我们交友时
择友的重要性。吕德胜说“要成好人,须寻好友。”如果你有一位品性不怎么样
的朋友,那么你应该远离他,因为你们朝夕相处,他的恶习很容易就会“传染”
给你,但如果你有一位善良且品德良好的同学、朋友,你会被他优良的作为所影
响,久而久之你也会踏上一条通往优秀的路。我们交朋友时要有自主的判断力,
不能因为两人爱好相同就不看别的方面,这是“管中窥豹”。
瞧啊,《世说新语》的句子,短短十几个字却耐人寻味,还可以从不同的方
面去解读。《世说新语》告诉我:环境造就人才,交友须择友。
世说新语读后感4
读完了《世说新语》,我不禁对书中的人物充满了敬意,他们的品质,是常
人所不可及的;他们的言行,是世人所不可表达的,是世人应歌颂赞美的。
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短短的几句却足以表达千言万语,这也是中国语言
文化的魅力所在。而《世说新语》中的第二门,言语门,更是让我感受深刻,受
到许多启发。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钟
毓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
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这则文言文说的是钟毓和钟会
兄弟两小时候,一次正赶上睡觉,一起偷药酒喝。他们的父亲已经睡醒,但暂且
装作睡觉看看他们想干什么。钟毓先行礼,然后在喝酒;钟会只喝不行礼。父亲
问他们这样做是为什么?钟毓说:“就是用来完成礼仪的,我不敢不行礼。”而
钟会则说:“偷酒本来就不合乎礼仪,所以我不用行礼。”
看完之后,我觉得二人的回答精彩绝伦。钟毓的回答很妙,钟会的回答更妙。
就是用来完成礼仪的,喝酒却不行礼,就是一种不礼的表现。不过,偷酒本身不
合乎礼仪,怎还称得上上有礼或无礼呢?他们兄弟两虽然还只是小孩,可是他们
说出的话却如此深奥,正是体现了他们两个的思维敏捷。短短两句话,却可引发
人们深刻的思考,这难道不让人赞叹吗?
可这点也引发了我的思考,为什么古代人能说出如此有哲理的话语,而我们
却不可以?我觉得,归根到底,还是在于我们学的不够多。“学无止境”,学习
是没有到底的境地,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拥有的知识量是多么的渺小。我们这
短短几年的学习时间,才相当于在知识的大道上迈了一小步。“活到老,学到老”,
后面学习的漫漫长路,还需要我们一点一点地去征服。
世说新语读后感5
学习了《世说新语自新第十五》的篇章,我心起伏。先看原文:
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
渊使少年掠劫。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渊既神姿锋颖,虽处
鄙事,神气犹异。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渊便泣涕,
投剑归机。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过江,仕至征西将军。
如《世说新语》的__分类,今天讲的是一个有关改正错误、重新做人的故事。
戴渊年少投靠陆机之前乃一游侠,善攻掠商旅,然而“虽处鄙事”,却“神
气犹异”。看到“神气犹异”我首先想到了诗仙李白,那是一个自信心爆表的人。
不是有那样一句话吗,臭美之人,因为他有“美”可臭!而眼前的这位,是怎样
一个少年?攻掠商旅,说破大天也拿不上台面。尽管如此,他指挥掠劫却如大将
军般“运筹帷幄”,自是“皆得其宜”。本是将才,又如此年少,无奈自毁前程,
令人唏嘘。呵呵,但那只是普通人的“唏嘘”和“短见”。少年戴渊有幸,幸在
他遇到了陆机。陆机不仅看重戴渊才华,还能出言规劝,比普通人有慧眼,比老
百姓有远见。特别是在戴渊泣涕投剑、陆机规劝成功之后,陆机不计前嫌还写信
推荐这样的“人才”,容人之心,容人之过,令人动容。我又想到了“缇萦救父”,
想到了先秦以来折磨人身心的酷刑。戴渊确实比缇萦幸运,因为汉文帝以来已废
除肉刑。然而比刑法更加宽容的永远是人心,能唤醒他人、多看人之所长、笃信
人之本性,比起最严厉的刑法更能救人。
一个曾放弃自己、甘做强盗的少年尚且能悔过自新,我们的孩子还远远没有
这样或那样的“违逆”啊!做父母的为什么那么容易灰心,那么容易给孩子定下
一个“不是那块料”的标签呢?是家长的修行不够。人的一生,就是来修行的。
孩子,就是来修行我们自己的。然后,人生圆满。
世说新语读后感6
本想以一句“无甚意思,不读也罢”作为对这部书的评价,但细想之既然费
了些气力去读,不妨多花点笔墨来谈一谈这部名气不小的《世说新语》到底讲了
什么。
《世说新语》为南朝人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小说,按内容分类分为德行、
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等三十六篇,共一千一百三十则小故事,主要记述了
东汉末年至南朝宋时二百多年间士族阶层的言谈风尚和琐闻轶事,内容涵盖政
治、思想、道德、文学、哲学、美学等诸多方面,简言之,这是一部记录魏晋清
流名士的小小说,其中很多故事我们要么在中小学学过,如“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要么早有耳闻,如“阿堵物”等。
那么,读此书的意义何在?私以为更倾向于研究魏晋历史文化的学术资料,
或作为了解该时期文人精神的佐据,而名士思想非我等后人学习的榜样,至少大
部分不是。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动荡的社会和政治背景,名士的很多思想和行
为为避世之举,如过度饮酒、纵欲享乐、清谈、服药、隐逸等,看起来接近于道
家的出世精神,其实与道家之内核远矣。名之为名士风度,实则是消极人生,与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相悖。又其中人物太过繁琐,关系复杂,很多篇让人摸
不到头脑,不知所云。
以下择些篇目列之并简论之:
德行第一、规箴第十、贤媛第十九:可读,包含慈、俭、谦、孝、义、礼,
直接读译文即可。
雅量第六、识鉴第七:可读译文概览。
言语第二、品藻第九、捷悟第十一:除却抖机灵之语,便是拍马屁之言,巧
言令色,鲜矣仁,鲜矣仁,诸君岂不知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乎?此中名士修为已差
矣,草览即可。
政事第三、赏誉第八:机巧偏多,实义偏少,况且过时,实无趣味,不读也
罢。
文学第四、方正第五、夙惠第十二:无甚意思,不读也罢。
钱穆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这样评价魏晋名士:“他们的人生陷入虚幻玄
想,最多是一种“艺术人生”,没有“道德人生”积极向前奋斗努力的一种坚强
精神”,余深以为然。
世说新语读后感7
滕梓帆《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刘义庆等文人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
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里面的小故事有一千多则,每一篇小故事都让我受益匪浅。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或获得财富,应该通过自己的诚实、努力。而华歆呢却
总想着不劳而获,对于有着华丽车马的贵人非常羡慕,而把自己应该做的,努力
读书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人生目标忘到了脑后。这样的人喜欢投机取巧,为达
到目的,什么坏事都能做得出来。所以,管宁看不起他,选择了和他断交。其实
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爱贪小便宜,爱慕虚荣,总想不劳而获。
这篇__告诉我们做事要专注,不能三心二意。“一寸光阴一寸金”,作为学
生,我们上课时一定要提高效率,珍惜课堂的每一分钟,认真听讲,及时消化吸
收所学的知识。学习之余,还能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而我们身边有些人,却不懂得之个道里,课堂上尽管一声不吭,但始终处于游离
状态,什么也没听进去,还不得不靠课后很辛苦地花大量时间低效率地补课。
就拿“管宁割席”一文来说,这篇__讲述了两件事,其一是,三国时期的管
宁和华歆在一起锄地种菜。他们看见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把金子当作瓦片一般,
视而不见,依旧挥锄种地,而华歆却想要拿起来,据为己有。其二是,两人在一
张凉席上读书,有华丽的马车经过,管宁不予理睬继续读书,但是华歆却丢下书
本跑出门外凑热闹。管宁于是割席和他绝交。
“学弈”这篇__也同样令我印象深刻。弈秋是全国最会下围棋的人之一。他
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虽然看似在听,心里却
想着有天鹅飞来,要拿弓箭去射它。即便两个在一起学习,效果却天差地别。其
实这并不是他们的资质有差异,而是因为做事的专心程度不同。
《世说新语》中尽管都是一个个小故事,但是都蕴含着很深的哲理,让我们
感悟很多,真是一本好书。
世说新语读后感8
本学期学校为了鼓励大家读书,统一发了一本刘墉的《世说新语》之教育秘
笈,我在闲暇之余读了一部分,让我回味无穷。娓娓道来的教育秘笈就像与读者
对话,许多的困惑也随之渐渐明朗。书中对“新新人类”的理解,我有同感:“他
们可能动作不快,起床也不快,但他们的观念灵活、转变得快、适应得快。”是
的,就拿我外甥来说,看似动作较慢,但是对社会的进步事物说起来让人用另一
种眼光看他。
他小时候喜欢看课外书,特别是历史和地理之类的,积累了好多知识,高中
时学习再紧张,也要挤出时间(如周六晚)上上网浏览一下著名,上一下qq,
关心一下国内外大事,就餐时,便侃侃道来;去了几个地方,就会告诉你那里人
的生活方式,没有一点点的不适应;有时还时不时地评论一下某些社会现象,有
时模唱几首流行歌曲还真是有点模样,这就是“新新人类”。
读了这本书,对我颇有启发,我国的家长对孩子太多的企望、设想和规矩,
于是束缚了孩子想象的空间和发展的平台,使家长没有办法选择,只有听之任之。
想想现在青春期孩子的叛逆,网络问题少年,做家长的真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
育思想和方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需要我们家庭的帮助和协调,是非常
需要与学校老师经常的沟通。有的家长常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却不问自己的
责任尽到了没有,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书中谈到的“年轻人要有探索的权利”“子弹准备好”,我很赞赏。孩子在
成长过程中,实际上就是累积的过程,为自己储存一种能量,为自己积淀一些知
识,为自己储备一定的能力,到机遇降临时,你便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大显身
手,而非有了合适的机会,只能望此兴叹。我记得教育自己女儿时,她出生才八
个月就教她自己学会吃饭,读小学时要求她一定要遵守纪律,要多为他人着想,
回家要学会做家务……如今,走向社会了,较快地适应了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一点点事,就是储备生命的价值。
掩书沉思,我们的家庭需要太多地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要为他们创造一种
宽松、和谐的环境,要鼓励他们把知识变成技能,要让他们体味与珍惜成长中的
困难,明确自己的目标,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世说新语读后感9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
记小说。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
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
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后世之人对次书评价颇高,因其历史意义独特,文笔极佳,不仅是一本笔记
小说,还是
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单、品题,种
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
写,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世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
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几个典型的故事,第一个小故事,讲述的是顾悦和简文
帝。顾悦和简文帝同岁,但顾悦头发早已白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你的头发
比我先白了呢?”顾悦回答说:“蒲柳的资质,临近秋天就凋零了,松柏的资质
经过秋霜反而更加茂盛。”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人的资质是有差异
的,由此也导致了人生的许多不同;第二个小故事,讲述的是身在庐山的远公,
虽然年老,但仍然不停地给弟子们讲论佛经,他时常告诫弟子,说:“我如黄昏
时的落日余辉,自然不会照得久远了,只愿你们像早晨的阳光,越来越明亮!”
这生动形象的将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刻在了弟子们的头脑中。晋文帝的一个玩
笑,一个调侃,却引出了顾悦如此富有哲理的回答:资质禀赋的不同应活出不一
样的精彩人生。远公用桑榆之光来比喻自己,用朝阳之辉来比喻年轻的弟子,告
诫我们学习是一刻也不该放松的。在书中,作者以其独特的叙述道理的手法,为
我们生动形象地展开了一副知识的画卷,又善用比喻,能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把
一个个深奥的道理说到透彻,又恰到好处;能把人们熟知的平凡事说得不平凡,
说得有趣。
读罢《世说新语》,遂感觉到了古人的种种精神品质,处事原则,更令我对
魏晋古风瞻仰不已,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
世说新语读后感10
见微知著乎?以偏概全也!三国之管宁,避乱世于草莽,身布衣以终老;华歆,
登高堂至宰辅,为高官传清誉。
“割席断交”这个故事,世人耳熟能详,讲得即为管宁与华歆的故事。现常
被用来表示,不可以与志向不相同的人结交为朋友。
故事中,管宁见了金子“挥锄与瓦石不异”,世人褒赞有佳。而华歆拾起来,
知道是一块金子后也随手抛弃,不也体现了他不在乎钱财吗?世人又何为贬损?
何来“志不同道不合”之说?又两人同席温书,见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
如故,歆废书出看”,华歆之所以出去看热闹,也只能说明他读书注意力不集中,
大概也并不能够确切地评判他的人生志趣吧。
管宁、华歆、炳原皆为三国名士,有“一龙”之称。华歆是龙头,炳原是龙
腹,管宁是龙尾。管宁与华歆又为同窗交好,既是朋友,管宁又怎会只因为好朋
友出去看了一下热闹就闹绝交,这难免让人在看__时引起怀疑。是管宁的“小题
大作”?抑或是世人的“以偏概全”之说?
的确,文中金块象征着财富,轩冕象征权利尊贵。由于社会时代的因素,魏
晋时期文人普遍崇尚清谈,一部分文人尤显得特立独行,守着“世人皆浊我独清”
的傲世姿态,远离世俗,归隐山林。如此,管宁成就了超逸之名,华歆畅达仕途
反而流俗。管宁成为了正面的道德品行典范,华歆注定要遭受士人的不屑。
然而,管宁饱读诗书后明白了世情,从而选择全身远祸,还乡做了隐士,与
华歆的满腹经纶用于经天纬地,施民以惠政,究竟孰浊孰清?据记载,华歆不仅
为官清廉,而且为政清明,颇有治国安邦的高策良谋。且功就之时,他不计前嫌,
不萦私怀,屡荐昔日故友管宁出仕,大有让位以贤之高态,实在让人感佩。华歆
如此德才兼备之人,后世的声誉却一直因“割席”而受累,着实令人扼腕!
两件很小的事情,足见士大夫品评他人与约束自己的尺度之严。见微知著,
确有可取一面,但仅因小事就武断绝交,认定华歆对财富、官禄心向往之,未免
以偏概全。管宁因朋友一二细节不符合自己做人标准,便断然与其绝交,未免苛
求于人。须知:
守一身之清固然可嘉,然忍浊染身,辟世之清,更堪一表!
世说新语读后感11
这本书是初二时老师发给我们的,班里人人一本,起初,捧着她我并不开心,
我不喜欢文言文,因为每每语文考试时,最令我头疼的不是繁琐的阅读,不是麻
烦的作文,恰恰就是那简短的文言文。就是这一小段文字,我却几乎看不大懂,
半猜半会的勉强去写题目。
《世说新语》这本书是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
言谈轶事的书,一个个剪短的篇章都是一篇篇有趣的故事。这__言文体现了中文
的博大精深,几个字却能表达出丰富的内容。叙事简明,精炼生动。对于这本好
书,我也有在摘抄,摘抄《世说新语》的过程中,我常常能悟出古人美好的品德。
每读一个故事我就能有心得体会。这样摘抄久了,借助每篇文言文下的翻译和导
读,我能了解很多故事,先自己揣测全文的意思,再看看翻译,查漏补缺,在文
言文阅读方面也有了不少提升。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我领悟最深的是《德行》。《舍
生取义》中的荀巨伯面对胡贼攻郡,“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虽然我不太相信最
后的结局“遂班军而还,一军并获全”。但我想已经是对荀巨伯很大的赞美了,
危难之中不弃朋友,可谓是充分展示了舍生取义的意思。胡贼的撤军也展现了东
汉以德为上的人物评价标准。宋刘辰翁云:“巨伯固高,此贼亦当入德行之选矣。”
这种品德是珍贵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看过《国宝之忠》的正文后才知道,这个忠理应打上双引号,奸邪的王国
宝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王徇,就阻挠孝武帝见王徇之事可见他的阴暗心理和卑劣
行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是我们应该警醒自己不能犯的错误。对待比自己能
力强的人,应该尊之敬之,向他学习,凭借自己的努力超越他,而不是阻碍他为
国家作贡献,用一些卑劣的手段防止他威胁到自己,这是自私愚昧的行为,孝武
帝亲近他,是一种可贵的信任,而他的做法是对这一信任的践踏。
《世说新语》是一本好书,对人的道德思想以及文言文功底都有着或多或少
的好处,读过它后,真心的希望大家一起。
世说新语读后感12
我看了一本世说新语,这本书中摘写了许多的小故事,都是一些说道德,说
道理的故事。但是我还是看得津津有味,就像故事书一样。
我看到一篇什么管宁和华韵的故事,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园里翻土种
菜,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了一块金子,管宁没有捡起金子,而是将金子像泥土一般,
继续翻土。华歆却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丢回地上。还有一次,两人一齐
在读书。一位做官的人乘车而过,大家都去看热闹了。华韵把书丢到一边,去看
热闹了。于是管宁拿刀割断草席,分开去坐,向他说:“你并不是我的朋友啊!”
华韵因为一时的搞笑,为了一时的富有,而失去了一个好朋友。我觉得华韵没有
高尚的品德,而管宁就有高尚的品德。他看到金子不动心,因为这不是他的,他
不会做对不起良心的事。华韵从捡黄金的事看出他想把黄金占为己有,只是怕管
宁看到。我觉得我要像管宁一样,不为金钱失去良心。不为名和利失去良心。
孔融被别人抓了,可他一向哀求别人不要把自我的两个儿子也捉了。但孔融
的两个儿子却说:“父亲难道见过打反了的鸟巢下方还有完整的蛋,这两个儿子
也立马被抓了。”虽然这两个孩子被抓了,但他们小小年纪懂得整体既然保全不
了,那么个体也不可能独存。孔融的两个孩子虽小,但懂得这个道理,应此不做
没有用的哀求,从容镇定的理解厄运。我要学这两个小孩,眼望未来,明白结果
以定,就不做无谓的事了。
邓艾口吃,总是称自我“艾艾”。有一次,皇帝和他开开玩笑说:“你说艾
艾,到底有几个艾。”邓艾回答凤兮凤兮,本来就是一只凤。邓艾即显得子己博
学多才,会用论语。又让皇帝无地自容,无话可说。婉转的挽回了自我的面子。
我遇到困难时,我也要学邓艾用婉转的语言跟别人说,不会和别人大吵大闹。
还有许多,我就不一个一个说过去了。反正我受益匪浅。
世说新语读后感13
近日,教学之余,在翻阅《世说新语》时,读得其中一个故事,觉得挺有味
道,但细细品位之余,对其观点我却不敢苟同:
郭洗马入洛,听伎人歌,言佳。石季伦问其曲,郭曰:“不知。”季伦笑曰:
“卿不识曲,哪得言佳?”郭笑曰:“譬如见西施,何必知姓名,然后知美?”
在郭洗马看来,一个人完全可以凭感觉去认识美,“不识曲”照样能言其“佳”,
--就像见了西施姑娘,不必“知其姓名”,也照样可以“知美”一样。
我感觉这是浅尝辄止的看法。美的`事物一般都具有具体可感性,或赏心悦
目,或动听悦耳。审美欣赏活动首先是凭感觉和直觉来把握事物,或者说,感觉
和直觉是审美欣赏活动的起点。因而,美育是通过对美的事物的欣赏,陶冶人的
思想感情,提高人生艺术化的程度。但是,审美欣赏活动仅有这个起点是远远不
够的,它起码还需要知识、趣味、心境三个条件。
知识条件指的是丰富的知识修养。郭洗马“不识曲”也能“言佳”,这里的
“佳”,只是一般人说的“好听”的意思。若进一步问“佳在哪里?”“为什么
佳?”他是断然回答不出所以然的。中国有句俗话:“不会看的看热闹,会看的
看门道。”郭洗马所说的“佳”,充其量不过是听着热闹而已。若是要听出门道,
即能讲出“佳在哪里”“为什么佳”,则不仅需要“知其曲”,而且要具有一定
的音乐修养。有人把音乐欣赏分为三个层次:一为“知觉的欣赏”,指听音乐而
产生悦耳的感觉;二是“情感的欣赏”,指听音乐而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三为
“理智的欣赏”,指听音乐而能对其结构、主题、技巧加以剖析。一个人要真正
领略音乐之美,就应该努力达到“理智的欣赏”的层次。因此,感觉到东西不一
定能很好地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
大音乐家贝多芬的名曲《田园交响曲》,一个音乐修养高的人会听得如痴如
醉,赞叹不已;而一个不懂音乐的人却会听得莫名其妙,甚至酣然入睡。正如马
克思所说的:“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如果经过一段
时间学习,你已经懂得了乐理常识,又对贝多芬的时代和生平有所了解,再听《田
园交响曲》,那时的情形就会完全不一样。
世说新语读后感14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时刘义庆编纂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全书共36篇1130
则,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至刘宋初年名士大家的玄妙言谈和人物逸事。“管宁割
席断交”和“韩康伯复裨”这两则故事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让我获得了深刻的
人生感悟。
管宁与华歆“割席断交”的故事记载在《德行》篇中。他们两人曾坐在一张
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跑出去观望。
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对于这则故事,作者虽未加一词评判,但
对二人的褒贬已在其中了。
在《夙惠》篇中有一则韩康伯复裨的故事。大寒时节,年少的韩康伯运用类
比的方法解释火在熨斗中熨柄是会热的,那么穿上了短袄下身就自然会热起来,
所以不需要再做夹裤了。韩康伯深深地体会到母亲持家的艰辛,通过自己的智慧
说服母亲不要为自己做夹裤,表现他的聪明和孝顺。
读完这两则故事,我掩卷深思,思绪万千。“割席断交”的故事告诉我们学
习时要做到心外无物。华就读书时为外界环境所困扰,以至于管宁认为与他相交
为耻,最后割席而坐。管宁读书时却能做到专心致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所以
我们在学习中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学习专注,才能成才。
韩康伯复裨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玉汝于成”的道理。“至大寒,止得福”,
韩康伯是多么需要一条夹裤啊!可是当母亲要为他做夹裤时,他却拒绝了。穿了
短袄就真的不冷了吗?或许是因为“家酷贫”吧!韩康伯是聪慧的,因为他能把
不冷的理由说得让人信服;韩康伯也是懂事的,因为他明白家境的贫困不能让他
在生活上有过多的要求;韩康伯更是坚强的,因为他能忍受这样的寒冷。韩康伯
心智成熟和对生活艰辛的理解,着实令人感动。就连他的母亲都夸赞他长大后必
成治国之才。
《世说新语》的文学成就极高,它以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著称于世,
历来被视为我国古典名著之一。这部笔记小说集以独特的魅力奏出了生命的强
音,穿越时空,回荡在古今天地之间。它更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智慧典籍,每一篇
故事都会让我眼前一亮,给我一些独特的启示。相信一定也会让你获益匪浅!
世说新语读后感15
我看罢《世说新语》的“文学第四”,心中有一种很不爽的感觉。这种不爽
产生的原因就是太多魏晋的古文人实在是太令人失望了:每天除了辩论就是辩
论,用华丽的辞藻去攻击别人,自己辩过他人就沾沾自喜、贬低别人;辩不过他
人便讥讽他人,不愿面对自己的失败。实在令人作呕。
让我最不理解、最讨厌的两个人就是支道林和殷浩。虽然支道林被称为是东
晋的大学者、高僧,但我是一点也不想承认这个名号。支道林在自己辩不过他人
时,理屈词穷之时就大声呵斥对方;在别人辩不过他时,他就嘲笑他人;在别人不
愿同他辩论时还逼着别人辩论。这些行径一直令我不愿相信他是一位高僧,有学
识的学者。听说他对《庄子·逍遥游》有着自己很独到的见解,但他的言行举止
让我怀疑他是否对于这种留芳千古的__有着真正的理解,连尊重他人,不怒不嗔
都不会的人,怎能叫做高僧?则能写出真正自己的见解?
殷浩也好不到哪里去,他经常滔滔不绝地和别人辩论、清谈玄理,自己水平
不够高深,还依旧大言不惭的和别人辩论着,所以经常遭到同代人的鄙视,还依
旧和支道林这样的”伪高僧“辩论,让人看着和狗咬狗没什么区别。
可能说得有点重了些,但这些所谓魏晋名士确实令人失望,辩论来辩论去,
争名来争名去,又有何用?问了很多同学,连支道林,殷浩等人的名字都没有听
说过。这些古人是多么悲哀呀!自己活着的时候争到一点名声就沾沾自喜,以为
自己能够留芳千古,哪想到后人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可笑,可悲!和同时代的陶
潜相比,实在是太过于肤浅了。陶潜也没有争名也没有辩论,就是过着自己的田
园生活,表达出自己对于生命的思考,反而为后世所称赞,所景仰。
这其实也能说明只有那些真正不求名利,能够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思想的人,
才能叫做文人,能够被世人所铭记。而那些装模作样,做学问只求名利的人,虽
然表面叫做文人,其实也就是打着文人的幌子来捞名利、捞虚荣心的牛鬼蛇神罢
了。
仅是个人见解,持不同意见者可以反驳,我虚心接收。我觉得我并不像支道
林等人一样不允许别人有不同意见。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02:46: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610011886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世说新语方正.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世说新语方正.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