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读后感
《大秦帝国》读后感1
秦国,从中华大地的西部边缘小国、险些被六国瓜分的战败国,成为一统华
夏的大秦帝国,靠的是什么,原因可能要写几部书。我看完《大秦帝国》后,感
受最深的是——法治成就了秦国。
从秦孝公赢渠梁任用卫鞅开始变法,到秦王嬴政一统天下,期间经历六王七
次权利的移交,不同时期采取的政策不同,但坚持依法治秦的主张始终贯穿其中。
最值得敬佩的是舍身护法的宣太后,以一国摄政太后之尊,用自己的鲜血维护法
治。秦国八万铁骑命丧赵国名将赵奢之手,依秦法:无端败军者斩刑不赦,八万
将士全部阵亡,此时定要有人为阏于之败担责,宣太后毅然站出说道:阏于惨败,
罪在本太后错断大势……秦法昭昭,不究大败之罪,不足以养朝野正气。遂在宫
中自裁,以自刑谢国。看到这时耳边响起那句老秦人心中的呐喊“赳赳老秦,共
赴国难”!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无不在坚守着秦法,正是这种力量促成了秦国
的强大。
我们的首个宪法日刚过去不久,祖国各地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希望
我们的法治能够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形成中华的强大力量。作为基层的法律工
作者,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发挥联系群众的优势,将所学所知运用到服务法治中去。
《大秦帝国》读后感2
终于看完孙皓晖老师所著的《大秦帝国》小说,全书共分为六部,《黑色裂
变》、《国命纵横》、《金戈铁马》、《阳谋春秋》、《铁血文明》、《帝国烽
烟》。描述了在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春秋末年,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在列强环
伺之下,从秦孝公开始,筚路蓝缕,变法图强,经过几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终
扫六合而一统天下的艰辛悲壮历程。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各种原因,秦帝国被形成了“暴秦”口碑。而出生于陕
西三原的孙皓晖,从文明史的高度,来肯定秦帝国价值。作品扉页的题记是:献
给中国原生文明的光荣和梦想。在《大秦帝国》自序中,作者以敢为天下先的艺
术勇气和人文学者的历史眼光,充满激情地说:“大秦帝国是中华文明的正源”,
“我对大秦帝国有着一种神圣的崇拜”。这是《大秦帝国》的根本立意,是作者
的创作目的。作者在序言中强调的“原生文明”、“强势生存”以及秦文明对多
年来中国历史进程和中国民族精神的影响,时时可见前人所不敢发之言。对于如
今美帝对我国的打压,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有着现实的参考意义。
作者孙皓晖老师,一个老秦人的后代,用16年时间,以雄健的笔力,将老
秦人的辉煌,老秦人的无奈,老秦人的奋斗,写进了这部500多万字的《大秦帝
国》之中,值得一读。
《大秦帝国》读后感3
昨天看了《大秦帝国》1——七集,对秦献公的继位选人独到的眼光及方法
所叹服。秦献公被魏军狼毒箭所伤,他知道自已所剩日子不多,不得不考虑传位
的问题,但让他头痛的是传位给那一个孩子。
两个孩子各有所长,长公子更是深得上大夫及世族的拥戴,为了使王位传给
真正能带领秦国走向富强的君王,秦献公可谓用心良苦,采取了冒雪前往老乒营
地,听取老乒对传位人选的意见,最后秦献公听取了与他出生入死,驰骋沙场老
乒的建议,传位给了二公子渠梁,即历史上有名的秦孝公,历史同样也证明了秦
献公选人之正确。秦献公选取接班人的思路及方法值得借鉴和参考。
通过秦献公选继位人剧情,也给我们在工作中如何晋升一个管理干部或观察
一个人是否值得培养带来启发,具有以下特征的人值得晋升和培养:
1、遇事临危不惧,头脑清晰,应变能力强;
2、具有大局观,团队、组织及公司利益大于私利;
3、具有独立思考及分析辩别能力;
4、做事能够抓住重点,抓住问题的本质,能够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大秦帝国》读后感4
历经六个月,终于读完了《大秦帝国》这部长卷历史小说,它描述了秦帝国
兴亡生灭的过程。在那个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面临亡国之危的秦国
于山东六国的环伺之下,从秦孝公开始,断指立碑,变法图强,彻底变革,努力
建设,统一政令,经过秦六代君臣一百六十余年坚定不移地努力追求,终于扫六
合而一统天下,完成了一场最伟大的帝国革命。
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时代,使中国农业文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型。
这虽然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历史,但是在今天看来,也能带给我很多启迪。
变革者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和长远宏大的志向。强国有强人,强人之所以强,
是因为强人皆有强大的意志。秦孝公以六国卑秦为国耻,断指立碑,树立变法强
国的决心和志向,然后才有了商鞅变法一系列的行动措施,为秦帝国的建立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要组织变革是极不容易的,需要付出极大的
代价,要改变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更是难上加难。这就要组织领导人有强烈的变
革之心,能自始至终、矢志不渝,以铁腕手段推动,全力以赴;
当然还要有好的变革方略,如何变?变向何方?分几步走?谁来出谋划策,
谁来推动变革,担当重任?此两者是连在一起的,选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没
有好的谋才,不会有因地制宜的变革之法,没有强有力推动者,光是纸上谈兵,
夸夸其谈,不能执行到位,也不会有好的成效。
《大秦帝国》读后感5
起初看大秦帝国只是源于自己对历史由来已久的兴趣,并不是有什么特别的
意图,只是觉得这不过是对于一个盛世的全景式展现罢了。但是,当我把《大秦
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看完之后,我被深深震撼了。我认识到雅斯贝尔斯的
轴心代理论很有意义。
一个文明的创生期往往是最有活力的,最富创造力的。大秦帝国,有着与后
世很多同样强盛帝国所全然不同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才是大秦帝国得以强盛的
依靠,也是被后人所忽视的,在后来历史中所缺失的。因此,这些东西,才是需
要我们重新开掘出来的。因为,正是缺失的这些,使得华夏的原生文明在创造奇
迹的同时,又蕴含了衰落和失败的可能。《大秦帝国》正是通过将这些开掘出来,
从而使得我们重新思考我们所熟悉的那部分历史,让我们更加看清现在要走的
路。
这种与众不同的东西,在我看来至少有两个方面:法治与商业精深。这两点
在《大秦帝国》中都有表现。商鞅是秦国的名将,他实施变法是秦国强大的第一
块基石,更是华夏文明史中第一次将法治的理念变为现实,所有的这一切,对于
中华民族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大秦帝国》读后感6
《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这本书描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因为落后被魏
国连年进攻,丢失河西等地,加之六国列强环伺而面临亡国之祸。21岁的秦孝
公临危受命继任国君,任用卫国人士卫鞅实行变法,徙木立信、刑及公室.......
秦国变法震惊天下。经过几代君臣不懈努力最终扫平六国而一统天下。这是目前
唯一一部全面、正面描写秦国时代的长篇历史小说。
那是一个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时代,因为弱小、因为落后就会被分割掠夺。
燕国内乱作为邻邦的齐国出兵平定内乱,内乱平定后齐国趁机掠夺统治燕国,苏
秦因为得到燕文公赏识,为了报答知遇之恩替燕国复仇而从事反间活动,在齐国
任客卿耗时16年终于使齐国国力衰败,被燕国大将乐毅打败几乎亡国,苏秦也
完成了自己死间的使命,最后被齐王处以车裂。
小说最让我感动的是,卫鞅在魏国因为身份低微一直做中庶子没被重用,又
辗转来到齐国,结果齐王傲慢对其根本不屑,后秦孝公发招贤榜,榜文深刻诉说
自秦穆公以来国力如何衰退,希望天下士子共同治秦,共享秦国,秦公的胸怀气
魄吸引了卫鞅,卫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走遍秦国,在后来的20多年里,秦国在
卫鞅带领下依法治国使得秦法深入人心,旧制度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
有功必赏使军队战斗力增强有罪必法办,国家也因此不再穷不再弱,走上了强大
之路。因为变法伤害到秦国贵族利益,在秦孝公死后不久卫鞅被秦国贵族杀害。
《大秦帝国》读后感7
从秦孝公到秦始皇,除了有明君,更有像商鞅、范睢、张仪、吕不韦、李斯、
郑国、白起、王翦、章邯、蒙恬等能臣武将的辅佐。而在秦孝公即位初,是秦国
处于非常困难时期,秦孝公为图秦国能够像秦穆公时期一样与其它诸侯国并列争
雄,向天下发布了秦国的“求贤令”,吸引了不少山东士子前往秦国“面试”。
他对士子们说“依六国惯例,士达则任职。
然秦国与列国素来少往,山东士子对秦国知之不详,难确职掌,请各位持国
府令牌,遍访秦国三月,后出治秦之策,后确认职掌”,他让士子们下基层,然
后根据自己所见所闻再制定自己的策略,然后再确定岗位。
这是筛选优秀人才的好办法,第一,可以测试人才的态度;第二,可以筛掉
急功近利和无学慵才;第三,让员工适应人文环境,让未来的优秀骨干更加了解
基层。在许多入秦士子们眼里,来到这穷乡僻壤已经自感降尊纡贵,内心期盼着
来到秦国便能立即做个高官,没想到这位国君非但不立即任官授爵,竟然还要他
们在这穷乡僻壤呆上三个月,因此,许多士子都纷纷离去。
但秦孝公对这些士子们并无半点指责,还给每人送了黄金资助前往他国。此
举不但使留下来的士子们更加敬佩这位国君,还让离去的士子们给秦国散布好口
碑,以使秦国更加凝聚人才。
《大秦帝国》读后感8
《大秦帝国》是我读过的小说中最长的。当初买这套书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
因为不敢保证自己能坚持读完。
结果,没有刻意去“坚持”,自然而然地就读完了。
读这套书之前,才读完《明朝那些事儿》,不免在心里比较一下。给我感觉,
《明朝那些事儿》好像是把历史当小说写,嘻嘻哈哈中讲述历史故事。而《大秦
帝国》好像是把小说当史书写,一个故事呈现出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帝国史。读《大
秦帝国》之前,很喜欢《明朝》,但是读后,更欣赏《大秦帝国》的大气。
不过,这样长的著作,要从头到尾都引人入胜也很难。书一共六部,我感觉
最精彩的还是前两部,第一部有商鞅,第二部有苏秦和张仪,而到了后面,就不
再有这种偶像式的人物了,接下来的白起、吕不韦、李斯,塑造得也很鲜明,但
已经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我想,作者把商鞅写得太完美了,成了秦国的神,也成
了整部小说的神,以至于后面无法再超越。最不喜欢的是第三部,感觉结构有点
乱。
整部小说褒扬秦人的色彩非常浓厚,有时近乎偏执,不过在作者营造的环境
下,觉得褒扬得还是挺有道理的。书中描述的那个由商鞅在秦国一手缔造的“法
治社会”,虽说有虚构成分,但也让人不得不改变对一些历史事件的看法。
《大秦帝国》读后感9
每观秦史,总会被其波澜壮阔所震撼,万里长城、九原驰道、都江堰、郑国
渠、阿房宫、兵马俑……人们无法想象这个仅仅存在十余年的短命王朝竟能兴建
诸多气势磅礴的超级工程。
行者千里,跬步积之,缔造这些奇迹的是老秦人六百年的披荆斩棘,而将老
秦人缔造成奇迹的则是一个卫国士子——商鞅。商鞅以其宏大的胆魄和卓绝的才
具在积贫积弱的秦国力行变法,短短二十年的时间,斗转星移,原来六国不齿会
盟的秦国蜕变成六国谈而色变的虎狼之国。
我们惊叹于商鞅变法之化腐朽为神奇的同时是否也在思考这股神奇的力量
到底源自何处?如果说商鞅变法将地处西陲蛮荒落后的秦国引入东方文明社会
的发展轨道最终促成秦国崛起,那是浪漫主义者的情怀;如果说商鞅变法规整了
社会秩序、团结了老秦部族的战斗力量,那是形式主义的见识。
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力量之源是彻底的社会变革,是从根本上变革了奴隶社会
的生产关系,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在最大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为社会
生产力的大发展大繁荣创造了条件。
《大秦帝国》读后感10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名字叫作《大秦帝国》。通过阅读,
让我知道了很多我所不知道的一些秦国故事,更让我感受到了秦国的崛起到一统
六国的霸气历程。
本书主要讲了春秋战国时期一个不起眼的削国家,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改朝换
代,在许多能文能武之士的帮助下,慢慢强大起来,使得其他国家不敢轻易招惹。
而其中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呢?这谁也不敢乱下结论,这个国家便是后世幼
童都能知晓一二的——秦国!
即使拥有再耀眼的光芒,总有暗淡的时候。而哪怕只是一个渺小的星星也无
惧黑夜,在这漫天的星辰中散发着自己的光芒。春秋战国时期许许多多的国家就
是这漫天的'星辰,而秦国就是其中一个不起眼的小星星。这样一个在当时被其
他所有国家都看不起小国,却用它的智慧和手段完成了惊世之举:统一了当时的
中国!在那时它是多么的耀眼,多么的辉煌。然而后来却因为奸人从中使诈,使
得秦国快速走向衰弱,甚至万劫不复的地步,让人唏嘘不已……
秦国,一个奇迹般的存在。但奇迹不可复制,它有当时年代的局限性。我们
只要学习它积极向上的一面:不要小看自己,因为你能做的,永远比你想象的多
的多…….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01:11: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604285879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大秦帝国读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大秦帝国读后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