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汽车驾驶紧急事态处置
内容提要:汽车驾驶过程中,如果在遇紧急情况时处理得当,可以起到
减轻或排除事故的发生;反之,则会加重事故的损失。交通事故与战争、疾病、
自然灾害一样,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本人在总结了自己12年来的汽车
驾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今汽车驾驶界相关的先进理论,同时查阅汽车驾驶方
面的资料和书籍,从具体情况入手,畅述了汽车驾驶中遇紧急事态时的处置原则
以及遇到车辆相撞、制动失灵、转向失控、车胎爆破等具体紧急事态的处置策略。
关键词:汽车驾驶紧急事态处置原则处置策略
汽车工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汽车的数量尤
其是私家车的数量正在飞速增长,从而使得汽车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各个领
域及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从汽车诞生的那天起,
在人们享受汽车带来的速度感和便利的同时,也就不得不面对随之而来的“副作
用”-—交通事故。交通事故与战争、疾病、自然灾害一样,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财产安全.严重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引起人们对交通安全状况的高度重视,据报道,
全世界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已超过3200万。于是,安全性就成为汽车设计的重
中之重,安全带、安全气囊、ABS等先进的安全设施层出不穷。但是,汽车所造
成的意外和伤害仍居高不下,这是为什么呢?据资料显示,许多意外是由于驾驶
者人为的失误造成的,再先进的安全设施也无法有效地防止人为的错误,特别是
在一些紧急情况下,驾驶员的瞬间反应决定了整车人以及与之相关的所有人的命
运。因此,在交通安全诸多要素中,人即驾驶者是核心因素.为了能够降低汽车驾
驶在遇紧急事态时的交通事故发生率,减少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的方方面面的损
失,本人在总结了自己十八年来的汽车驾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今汽车驾驶界
相关的先进理论,同时查阅汽车驾驶方面的资料和书籍,从具体情况入手,就汽
车驾驶中常见的一些紧急事态,谈谈相关的处置原则和处置策略。
一、汽车驾驶遇紧急事态的处置原则
在分析交通事故原因时,有相当数量事故都是由于驾驶员在遇紧急情况
时,处理不当。下面就驾驶员在处理紧急事态时应遵循的原则进行详细的阐述:
2
1、沉着冷静
遇紧急事态时,驾驶员必须要保持头脑冷静,不惊慌,这是采取正确避险措
施的先决条件.这需要驾驶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驾驶员只有冷静沉着,视觉系
统才能及时收集反映事态有关的各种信息,大脑中枢才能正常运转辨明各种信息,
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发出正确的指令,使操作及时准确,从而达到避险的目
的。
2、先方向后制动
任何紧急事态的发生都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的时间虽然很短,但驾驶
员应充分利用这短暂的时间,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采取避险措施.一般,应按照
先考虑避险方向后实施制动的原则.因为在事故前改变汽车行驶方向,有时可以
使车辆避开事故的中心位置,甚至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但是,如果制动先于方
向,车辆就会因驾驶过程中的惯性,失去避让中心的机会。当然,在具体过程中
方向和制动的先后秩序有时并不是非常明显,往往是在转向的同时采取紧急制动
措施。所以,先方向后制动原则只是要求驾驶员在遇到具体紧急事态时应当具备
的一种意识原则。
3、先人后物
汽车驾驶在遇紧急情况时,驾驶员首先应当考虑人的安全,这也是避
险时最基本的处置原则。因为除了人身安全之外,一切的财产物资都是身外之物,
只要确保人身安全,其它的一切都是可以通过人的努力去创造的.而人身安全尤
其是生命安全,却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在避险时,车辆应当向有物的一方避让,
不应为了确保物资安全而向有人员的一方避让,宁可再多的物资受损,也要确保
人员的安全。
4、先人后己
当遇紧急事态并且预见到事故即将发生而且要危及人员生命时,驾驶
者应本着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他人人身安全的原则,合理采取紧急措施。这就
象水手遇到海难、飞行员遇到空难时必须先人后己一样,是一个驾驶员最起码的
职业道德.
5、避重就轻
避重就轻也是汽车驾驶在遇紧急事态时的基本处置原则。所谓避重就
轻,就是在遇紧急事态时尽量避开损失较重或危害较大的一方,而向着损失较轻
或危害较小的一方避让.在这种非常情况下,可以打破各种条例规章和各项管制
3
措施的约束,采取一切可行的非常手段,牢记一个宗旨:为了将损失减少到最低
程度.例如,在遇紧急情况一般应将方向右打避险,但如果右侧是人群,而左侧
人员较少,采取常规向右打方向避险必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则应遵循避重就轻
的原则,向左打方向避险,以期减少事故损失。
当然,上述各项汽车驾驶遇紧急事态的处理原则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一个辨证统一的整体,每一项原则的宗旨都是一致的,就是要将事故的损失
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在具体环境下,驾驶员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充分领悟
各项原则之间的辨证关系,综合分析,统筹运用,合理安排,采取灵活的处置措
施,力争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二、汽车驾驶遇紧急事态的处置策略
虽然汽车驾驶遇紧急事态时的具体情况是千变万化的,但并不是说就
没有规律可循,事实证明,汽车驾驶在遇紧急事态时都有其相对的处置策略.在
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有驾驶员朋友谈论自己某次驾车遇到危险情况因处置得当
而幸免于难的话题,我们在为朋友感到庆幸的同时,也感到有些后怕,设身处地
的想一想,如果朋友当时处置稍有不慎,会发生什么样的危险后果?其实,汽车
驾驶遇紧急事态时,除了掌握必备的处置原则之外,掌握一定的处置策略是必不
可少的。下面,就日常驾车时常见的几种紧急事态,谈谈具体的处置策略.
(一)车辆相撞
车辆相撞是日常驾车时非常常见的一种紧急事态,可分为正面相撞、侧
面受撞和追尾相撞。当两车正面相撞时,驾驶员应在相撞前的一瞬间迅速判断将
受到撞击的部位和力量.如果撞击的部位靠近驾驶员一侧且撞击力量较大时,驾
驶员应迅速躲开方向盘,同时迅速抬起双腿,以免身体被方向盘挤压受伤。若撞
击的力量较小时,应运用方向盘进行躲避,切不可放弃对方向的控制,否则可能
会使本可安全避免的事故发生。如果撞击的部位不在驾驶员一侧,驾驶员应用手
臂支撑住方向盘,两腿向前蹬直,身体往后靠,以防止头部撞击挡风玻璃或身体
撞击方向盘,引起不必要的伤亡。侧面受撞要比正面撞击更加危险,因为汽车的
侧面防撞设施设计标准低于正面,而且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侧面受力没有正面
受力那样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力。当驾驶员判断出要发生侧撞时,应及时控制方向
盘改变行驶方向,这样既能避免让驾驶室两侧受正撞,同时也可以利用打方向这
一动作稳定自己的身体.追尾相撞则是相对比较无奈和被动的,危害往往也较小,
4
处置时在不要随意改变行驶方向的前提下,尽量运用手撑方向盘稳住自己的身体,
同时尽量采取制动措施,防止与前车相撞而产生连锁反应。
(二)制动失灵
液压制动车辆若连踩几脚制动踏板而没有制动效果,气压制动车辆若
踏下踏板后无效果,抬起时又没有排气声,则属于制动失灵,这是行车中相当危
险的情况之一。一旦发生这种情况,驾驶员应把稳方向盘,迅速拉紧手制动,而
后及时脱开高速挡抢挂低速挡,利用发动机的牵引作用强行降低车速。若在公路
上正常行驶时发现制动失灵而前方无障碍物,除了采取上述措施外,应迅速打开
警告灯或大灯,并持续鸣笛,车上如除驾驶员外有其他人员,可让其他人员向外界
呼喊,以引起他人注意避让。若无法控制车速,应果断采取紧急避险措施,将车辆
擦靠、斜撞路边的护拦、土坎、树木等。若在开阔地段,可将车辆驶向田地等场
所,使车辆产生滑胎等情况而达到停车的目的。
造成刹车失灵的原因很多,一是对刹车系统缺乏必要的保养,刹车总
泵里杂质太多、密封不严、真空助力泵失效、刹车油过脏或几种刹车油混合使用
受热后出现气阻、刹车总泵或分泵漏油、储气罐或管路接口漏气;二是由于操作
不当导致机件失灵,如长时间下坡会使刹车片摩擦生热、刹车毂炭化、刹车功能
完全失效;三是由于严重超载,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加大了车辆运动惯性,
直接导致刹车失灵。
如果车辆在行驶中发生刹车失灵,新手应该怎么办呢?
1、根据路况和车速控制好方向,脱开高速挡,同时迅速轰一脚空油,将高
速挡换入低速挡。这样,发动机会有很大的牵引阻力使车速迅速降低.另外,在
换低速挡的同时,应结合使用手刹,但要注意手刹不能拉紧不放,也不能拉得太
慢。如果拉得太紧,容易使制动盘“抱死”,很可能损坏传动机件而丧失制动能
力;如果拉得太慢,会使制动盘磨损烧蚀而失去制动作用。
2。利用车的保险杠、车厢等钢性部位与路边的天然障碍物(岩石、大树或
土坡)摩擦、碰撞,达到强行停车脱险的目的,尽可能地减少事故损失。
3。上坡时出现刹车失灵,应适时减入中低挡,保持足够的动力驶上坡顶停
车。如需半坡停车,应保持前进低挡位,拉紧手制动,随车人员及时用石块、垫
木等物卡住车轮。如有后滑现象,车尾应朝向山坡或安全一面,并打开大灯和紧
急信号灯,引起前后车辆的注意。
4。下坡刹车失灵,不能利用车辆本身的机构控制车速时,驾驶员应果断地
5
利用天然障碍物,如路旁的岩石、大树等,给汽车造成阻力.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
的地形、物体可以利用,紧急情况下可将车身的一侧向山边靠拢,以摩擦来增加
阻力,逐渐地降低车速.
5.车辆在下长坡、陡坡时不管有无情况都应该踩一下刹车。既可以检验刹车性能,
也可以在发现刹车失灵时赢得控制车速的时间,也称为预见性刹车。
(三)转向失控
转向机构突然失去控制,致使驾驶员无法掌握方向,这是及其危险的。
此时,驾驶员要沉着冷静判明险情程度,采取应急措施,切不可惊慌失措,贻误战
机,使险情加剧。转向失控,不可紧急使用行车制动器,因为当车辆处于高速行
驶时,在方向失控的情况下使用紧急制动,很容易造成翻车事故。正确的策略,
应当立即松抬油门,将变速器操纵杆置于低速挡,均匀而有力地拉起手动制动器,
当车速明显减弱时,踏下制动踏板,使汽车逐渐停止。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
对道路上其它通行的车辆及行人发出警示信号,如打开紧急闪烁等、开大灯、鸣
喇叭、打手势等。
(四)车胎爆破
车胎爆破是一种突发事故,在夏季高温或车辆长期行驶的情况下容易
出现车胎爆破现象.如果是前胎爆破,会造成车辆的急剧偏斜,从而引起掉沟、撞
车、翻车等事故,车速越高,危险也越大.此时,驾驶员应双手用力控制住方向
盘,松开油门踏板,使车辆按照原来的行驶方向平稳减速滑行,利用滚动阻力使
车辆自行减速,到车速不太高时,轻踩制动踏板使车辆停止。如果是后胎爆破,
会造成车辆尾部摇摆,但方向不会失控,这时可反复缓踩制动踏板,使车辆负荷
向前偏移,并使车辆停止。
三、结束语
在对汽车驾驶遇紧急事态的处置原则和处置策略分别进行了阐述后,我
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汽车驾驶所遇紧急事态是千变万化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
相同的树叶,更不可能有两次完全相同的交通紧急事态.因此,在汽车安全驾驶遇
紧急事态时,没有一成不变的具体处置方法可以模仿,只能是从众多成功的处置
方法中去探索一种规律。在认识了汽车驾驶中遇紧急事态时沉着冷静、先方向后
制动、先人后物、先人后己、避重就轻的处置原则以及遇到车辆相撞、制动失灵、
转向失控、车胎爆破等具体紧急事态的处置策略后,应当充分领悟各项处置原则
6
之间的辨证关系以及各项处置策略之间的共同内涵,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以原
则为指导,以策略为依托,合理运用,统筹掌握,采取灵活的处置措施,力求降低
汽车驾驶在遇紧急事态时的交通事故发生率,减少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的方方面
面的损失,使我们在享受汽车带来的便利和舒适的同时,远离事故,一路平安。
7
浅析驾驶员夜间行车安全策略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驾驶员在夜间行车的特点,根据作者驾驶的实践经
验和在夜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共性,得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提出了一些在夜间行
车的安全对策。
作为一名驾驶员,难免要做一个黑夜行者——开夜车,尤其当你是一位
夜间营运的驾驶员时,夜间行车对你来说就是家常便饭了,根据国内外统计资料
表明,夜间的交通事故率比白天大1倍—1.5倍.从开化县来看,今年1—10月份
共发生大小交通事故426起,其中夜间发生223起,占总数的52%.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夜间的光线差、照明不良及行驶不当等因素使驾驶员的视觉机能特性
发生变化造成行车不当,引发交通事故。为了做到夜间安全行车,驾驶员必须了
解人的视觉机能特性和交通事故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夜间行
车安全。
一、影响夜间行车安全的因素分析
1、人的视觉机能特性在夜间的反应。人的眼睛在夜间对各色光的视认性.
试验表明,在夜间无路灯照明的情况下,驾驶员必须依靠汽车前照灯来辨认道路
上不同颜色的对象。在夜间驾驶员最容易认知的是白色和灰色物体.另外,驾驶员
在夜间对各色光的视认性还与气候条件有关。若是夜间下雪或下雾,则驾驶员更
不容易看清对象的颜色了。人的眼睛在夜间的暗适应与亮适应。当一个人白天刚
走进已经开演的电影院内时,什么也看不见,过一会儿之后才能看清电影院内的
座位等物体,这就叫人眼睛的暗适应。反之,当看完电影离开电影院走到阳光底
下也有一个适应过程,这叫亮适应.在暗适应中对紫色的适应最快,依次是绿、白、
黄三色,橙色和红色最难适应。对于驾驶员来说,掌握眼睛的暗适应与亮适应的
特性十分重要。在夜间行车时常常遇到照明不均匀的情况.比如从市内开车到市
郊,由有照明的路段到无照明的路段中间就有一个暗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驾驶员不易发现交通标志或某些障碍物,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同时人的眼睛在夜
间有眩光感。所谓眩光感是一种光在眼球内角膜之间的媒质中产生的散射现象。
这种光的散射现象使人感到晃眼,视力下降。视力下降多少与影响光的强度成正
比,与视线和影响光的强度成正比,与视线和影响光之间的角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因此,当驾驶员行车遇到对向车开头灯时,要使自己的视线与影响光的角距离加
大,从而减少眩光感。
2、驾驶员行车不当引发交通事故。驾驶员在夜间行车,稍有不当,就会
引发交通事故。如2001年5月3日,一辆安徽货车从开化行驶衢州方向时,夜
间行驶在左侧超车道上时,由于前方出口处有一手扶拖拉机从左向右驶出,安徽
驾驶员采取向右打方向避让时,忘记打方向灯,恰遇一辆同方向行使的出租车从
右边超车,由于出租车速度过快避让不及,导致车辆相撞的交通事故。2002年2
月5日晚10时许,一辆从杭州至江西的卧铺客车,行经开化路段与一辆从开化
至金华方向行驶的小轿车交会时,占道行驶,并不按规定使用近光灯,致使对方
看不清前面情况,撞倒右边一辆自行车,造成人员受伤、车辆受损的交通事故。
今年五月份发生在芹江三桥的出租车撞人事故,就是因为驾驶员没有注意到减速
标志,没有减速,导致来不及刹车,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的特大交通事故。
8
二、驾驶员夜间行车注意事项
如何做好在夜间行车安全,笔者根据自己的驾车经验,认为在夜间行车
应该注意以下事项和驾驶技巧。
(一)做好出车准备工作。出车前要认真做好各项安全检查工作.灯光是
夜间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决不能有半点马虎,前照灯、尾灯、转向灯和制动灯
出了任何一点故障,上路行车都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夜间上路行驶之前务必要对
灯光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工作正常后方可上路.还要对刹车、转向等系统作常规
检查,发现故障及时排除。
(二)驾驶员需要充分休息,养足精神,决不能在精神不佳的状态下驾车。
夜间开车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一个“困”字,疲劳驾驶是驾车的一项大忌,技术
再好也会因一时困倦而铸成大错,因此决不许强打精神,勉强上路。为了避免疲
劳行车,可以两位驾车司机换着开。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饮食方面进行调理.除
了不要饮酒之外,驾车人多吃些防止疲倦的食品也是防止发困的有效方法。维生
素是很好的清醒剂,它能将人体疲劳时所积存的代谢产物尽快处理掉,所以驾驶
员不妨多吃些胡萝卜、白菜、柑桔等含有大量维生素的食品。
(三)要带齐维修、应急用品。上路之前除了带上备胎、千斤顶、轮胎
扳手等维修用品外,还应该带上一些应急物品,如故障紧急停车警告标牌、应急
灯等,有可能的话还应该带上水和清洁用品。因为在夜间行车除扎胎或其它机械
故障外,也还会因昆虫趋光而导致前大灯照度下降或散热器效果下降.
(四)在夜间行车的技巧。一是夜间会车时要慎用远光灯。距对面来车
150米以内,不准使用远光灯。尽量避免直视明亮光线。会车时如遭对向车使用
远光灯,尽量使自己的视线远离对向车远光灯的明亮光线.二是要严格控制车速。
严格控制车速是保证夜间行车安全的根本性措施。夜间行车由亮处到暗处时,为
了适应眼睛的暗适应性必须降低车速;在驶经弯道、坡路、桥梁、窄路和不易看
清的地方必须降低车速;夜间行车遇下雨、下雾等恶劣天气时更须降低车速.要注
意加大行车距离。夜间行车视线不良,突发情况较多,为此驾驶员必须准备随时
停车,为避免危险要尽量增大车距,以防追尾随事故发生。要尽量避免超车。三
是要注意夜间行车时的驾驶疲劳.如稍有苗头应立即停车休息片刻再行车。要注
意夏季夜间行车.夏季天气炎热,在街道或公路两旁常有人乘凉或露宿,因此,要
特别注意,以防造成交通事故。四是要注意交通道德修养。有些驾驶员趁夜间交
通民警少,遇车时开远光灯高速行驶,不顾别人行车困难,只图自己方便.有时驾
驶员在深夜通过住宅区或胡同口时不用变光示意而大鸣喇叭,这些都是交通道德
不良的表现。五是行车路线也是需要精心考虑的,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应该尽量
避免走那些不熟悉的道路,也许有的道路看上去近一些,可能为你节省一些时间,
但路上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往往会耽误你更多的时间。而且要密切注意路面变
化.夜晚驾车能见度较差,尤其是在郊区或山区的无路灯公路下行驶,更需要注意
观察道路的变化。要学会利用路面明暗和不同的反光来判断路形、路况,凡在前
照灯能够涉及范围内的任何状况都应及时注意。此外还应学会利用颜色判断路
形、路况,凡是前方路面颜色变化都要注意.如:成片的亮处可能是积冰或积水,
暗处可能是坑。六要注意经常变换远、近灯光。经常变换远近灯光对夜间安全驾
驶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有利于观察环境和路况,更利于及时发现隐患;有利于
减轻视神经疲劳,提高驾驶者的兴奋度;有利于及早引起其它车辆,特别是弯道
的另一侧来车的注意.
9
夜间行车如遇有对向车,不要一会儿踩制动踏板,一会儿向右打转,要切
实注意行人和自行车。因为在遇到对向车时,由于害怕心理会使驾驶员一边转向
一边踩制动踏板,从而与右边的行人或自行车相碰,因而发生交通事故。夜间行
车要注意从左侧横过马路的行人。常常有行人从车队的车缝中间跑出来自左向右
穿越马路,在白天驾驶员还能看清楚,而在夜晚驾驶员则很难发现,特别是我国
城市道路上的路灯几乎都设在道路两侧,道路中心线附近光线很暗的情况下更是
如此。
综上所述,根据驾驶员在夜间行车的规律和总结发生的事故经验,作为一
名驾驶员,应该提高对夜间安全行车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夜间行车的技
术,做到夜间行车安全,这不仅是对自己更是对社会、对他人的生命财产负责。
山区道路预防性驾驶浅析
山区道路复杂多变,地势起伏,路面狭小,坡陡弯刀,云雾遮天,视距
差。它给汽车驾驶带来诸多不便,安全行车得不到保障。针对山区道路的特点,
很有必要采取一些有效的防御性措施来保证行车安全。
一、认真做好出车前的检查维护工作是在山区道路预防性驾驶的前
提。
山区道路上下坡多,弯道多,路况差,也就是说换档多、制动多、转向
多.发动机功况不好,跑不动;制动不好,刹不住;转向系统不好,会失探.固定部
位如有点松动,在路面不平、坑坑洼洼地段,轩辆跳动多,易造成固定部位的松
动和脱落。所以要在出车前对车辆操纵性、稳定性的技术状况做全面检查和维护。
1、严格检查制动系统、方向系统是否可靠有效,发动机运转工作情况是否正
常。
2、做好机件的各部分的仔细检查、调整、坚固工作。
3、检查风扇皮带、空调皮带的松紧度;冷却水、机油量、电瓶液、制动液、燃
料、灯亮、雨括器、轮胎与气压等是否符合规定和齐全,工作可靠。备带三角木、
必要的配件和应用随车工具。
4、装截货物要重心分配均匀,捆绑结实、牢靠,避免超宽、超高、超长。
这样做到心中有数,增强执行任务的信心,所以说检查准备工作是前提.
二、必须克服紧张的心理状态是山区道路预防性驾驶的关键。
“人是决定的因素”。在山区道路驾驶往往看到的是大山,有的路在半
山腰,一边是悬崖峭壁,“万丈深渊”,使人望而生畏,这种道路环境对人的心
理产生紧张因素。再就是在城市生活,习惯平坦地区的行车而对山区情况不熟悉,
听到的是山区发生交通事故,掉进几百米深的山沟,造成驾驶员恐惧的心理,形
成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安全行车是极不利的。
我们知道,在正常的情况下,驾驶员的适度紧张是一种安全责任感,
这种紧张是对人民生活财产负责的表现.但如果过度的紧张或者产生恐惧的心
理,它会引起感知的失调,判断不准确,手忙脚乱,引起操纵行为的失误,可能
会二档当三档挂,油门当刹车踩。所以针对以上情况驾驶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克
10
服紧张心理:
1、首先要自我调整、平衡心理情绪。树立信心,坚定意志或自我安慰:
“别人能去我为什么不能去,有什么了不起。”在思想上克服紧张。
2、驾驶员在驾驶中要主动将视线集中指于车头前方,控制视线的偏移,
或略向山坡一侧,就会增强轻松感觉。
这样想这样做,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使判断、操纵不受紧张的心理状
态影响。而做到这些主要还是驾驶员自己。所以说,克服紧张的心理状态是山区
道路防御性驾驶的关键.
三、严格控制车速,是山区道路预防性驾驶的基础。
常言道:“十资助肇事,九次快”,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要根据
路况、车况严格控制车速,是保证在山区道路安全行车最重要的一环。一般在平
坦的路况下行驶的车速比在平原地区要降低30%左右,特殊路段必须按交通限速
标志规定的车速行驶,不准超速.如果车速过快,会使车辆的操纵性、稳定性变
差,甚至会失控,安全系数就小,容易发生行车事故。如南京军区汽车训团在开
化境内介元岭路训练时,该路段弯道多,路面狭窄,是沙子路,载重车下坡以50
公里的速度行驶,该驾驶员对路况不熟悉,与对面方面上坡的开化县林业局解放
版汽车会车时,因判断不准确,结果翻入离公路300米深的山沟,后果可想而知,
当场死亡2人,伤6人,车辆报废,直接经济损失50多万元,所以正确地掌握
和控制车速是安全的保证。
在山区道路行驶要特别注意下面情况,要严格控制车速:
1、汽车上坡时,汽车的轴荷后移,前轴负荷减小,附着系数小,使方向
操纵性变差,所以车速不易过快。
2、汽车下坡时,汽车的轴荷前移,后轴负荷减小,前冲的惯性大,如果
车速过高,车辆纵向稳定性越差,要使车速控制在驾驶员个人的意志范围内就要
用制动来阻碍车速,但制动使用过长,会使制动摩擦产生高温,使蹄片与制动之
间摩擦力下降,导致制动力不足,严重时制动效能完全丧失,所以下坡时要控制
车速。控制的方法,先应换入低速档,放松加速踏板利用发动机的阻力控制车速,
并适当踏下制动踏板.控制车速,可以减小车辆的冲击力,使制动效果保持良好。
3、转弯时,因驾驶员的视距较短,前方情况不明,再加上车辆通过弯道
时离心力增大,容易增加一边负荷,使操纵性、稳定性变差,会引起汽车侧滑造
成横向翻车的事故。所以在弯道行驶一定要减速,将车速控制在自己能掌握的范
围。
4、在沙石路面地段,汽车的车轮与地面磨擦会产生滚动、移动现象,附
着系数小,操纵、稳定差,容易方向跑偏,后轮侧滑。所以在沙石路面要减速行
驶。
5、雨天气候,视线障碍较大,路面结构情况复杂,造成滑的程度不同,
附着系数也不同,容易麻痹,造成车辆跑偏侧滑。所以要减速或保持中速行驶。
6、冰雪路面,路面特别滑,附着系数少,车辆易空转和打滑,行驶困难,
极易发生失控.所以要严格控制车速,以低速档行驶,所以在山区道路驾驶,根
据环境、路况、车况来严格控制车速,是在山区道路安全行车的防御性措施之一。
四、加强转弯抹角(包括急弯)路段的预防意识,是防御性驾驶的重要保
证。
“车到山前疑无路”,说明了山区道路弯多弯急路窄,必然使驾驶视距受
11
到局限,摸不清前方的情况.为防止转弯抹角时出现意外事故,做到安全通过,
就要有预防性的思想准备和措施来保证。驾驶员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定,头脑保
持冷静,行驶路线要正确,车速要适当,操作要规范平稳,估计判断要准确。
要严格遵守以下原则来保证安全通过:
1、要严格按照减速、鸣号、靠右行、观察、聆听的原则通过,并在思想
上做好随时停车的准备。
2、绝对不要把车开到逆行车道上,以防在弯道会发生车辆碰撞,特别在
通过急弯时要严格做到这点.
3、不要紧随前车之后,也不要猛踏制动踏板,以防追撞事故。
发现前方有弯道时(一般有警告标志或前方看不到路面时一一说明有急
转弯)应立即降低车速,将车速控制在自己能掌握车轮的范围,同时鸣号靠右行
驶,注意观察、仔细听前方有无异样和异响,判断前方有否来车,路面情况等。
特别是听前方有否喇叭声、机械轰鸣声、喧哗声、牲畜发出叫声等。
在距离弯道50米远应将车速逐渐减慢,再次鸣号以示警告,要尽量避免
在急弯道上交会。如遵守以上原则就可以避免发生交通事故。如有次我在丽水地
区山道上行驶,看到急转弯标志(左转弯),即减速靠右行驶,突然听到车辆的
轰鸣声、车厢的共振声,感到对方车速很快,我就马上靠右边停下来,并按了几
声喇叭示警。这时离弯角大约不到30米。就在这时听到制动的滚拖声,看到转弯
角冲出东风大货车,后面的挂车在制动和转向的作用下向左前方冲击,霸占了我
的车道的大半,如果不是果断停车而继续行驶正好在弯角交会,肯定会被撞下山
沟。
车辆通过弯道时应该掌握如下方法来保证安全通过:
1、方向的操纵:
汽车通过弯道时,要根据车的性能,环境路况来操纵,方面盘要随着曲
线途徐徐转动,掌握好转弯的时机,不要猛打方向而使车辆离心力加重,失去平
衡,特别是汽车右转弯时,由于车辆内轮差,右侧的行人和障碍物容易卷入碰到,
后轮易滑进路沟,.所以要待车辆已驶入弯道再把车完全驶向右边,不宜过早靠
右.
2、线路的选择:
通过弯逗要按“外——内-—外”的线路行驶。当进入弯道时车辆靠弯道
外侧行驶,到弯道中段时靠弯道内侧行驶,出弯道时车辆又靠弯道外侧行驶。按
这种方法驾驶,车辆实际驶过的轨迹比弯道平缓,可以减少离心力,防止侧翻事
故,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3、速度的掌握:
在接近弯道50米远处,要降低车速,在15米左右时挂低档行驶,在安
全前提下低速通过弯道,将要离开弯道时可以加速行驶.这是“慢进快出”的行
驶车速.
五、增强安全意识是在山区道路安全行车防御性的保障。
安全意识是保证安全最起码的条件,是驾驶员的素质的具体表现。所以
12
驾驶员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行车安全,然后付诸行动。在行车中根据道路、车辆等
情况,驾驶好车辆,不开快车、英雄车;做到应快则快,应慢则慢,应让就让,
应停则停,把安全放在首位。只要思想上有安全意识,就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在
山区道路行驶,除遵守交通规则外,还必须注意以下情况:
1、要尽量避免在急弯道、狭道上交会。在交会时严格按照会车的基本原则交会。
2、在向右避让时,不要太靠近道边行驶,以免压塌路面,滑下山沟。
3、在狭窄坡道行驶,要做到下坡车让上坡车先行,但下坡车已行驶在转弯角时,
上坡车要减速缓行,或者找稍宽处靠右停车让下坡车先行。
4、不要在弯道上急打方向和紧急制动。
5、不要争道抢行,要做到礼让三先。
6、不要在弯道上、狭路上停车.
总之,山区道路防御性驾驶是保证行车安全最好的保护。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01:04: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603890878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刹车失灵的原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刹车失灵的原因.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