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情绪

更新时间:2023-03-01 00:43:02 阅读: 评论:0

豆腐制作方法-处世之道经典语录

幼儿情绪
2023年3月1日发(作者:打印机喷墨)

婴幼儿的基本情绪及表现

人类婴儿从种族进化中获得的情绪大约为8-10种,称为基本情

绪,如愉快、兴趣、惊奇、厌恶、痛苦、愤怒、惧怕、悲伤等。所有

这些不同的情绪,在婴儿出生到半岁左右陆续发生。基本情绪在个体

生活中的显现不是同时的,它们随着个体的成长、成熟而出现。它们

的发生有一个时间顺序,这一顺序服从于婴儿的生理成熟和适应的需

要;而且它们的发生既有一般规律,又有个体差异。

父母应该根据宝宝的情绪特点,培养宝宝积极愉快的情绪,它是

宝宝从事探索、发展认识能力的保证。宝宝在积极愉快的情绪中易于

接受父母的教育和诱导,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消极、不良的情

绪是不利于宝宝的身心发展,也不易于使宝宝接受教育。

培养积极愉快的情绪要从满足宝宝的生理需要开始,安静、整洁

的环境,营养丰富的食物、适合发展水平的玩具,都能使宝宝在生理

上得到满足,产生愉快的情绪。此外,父母要与宝宝建立亲密的情感

和关系,以帮助宝宝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

情绪是人类的生物—社会现象,人类的基本情绪是先天的。例如

刚出生1~2天的新生儿就会有痛苦、厌恶和微笑反应,这些反应是生

物性的。但是新生儿从出生一刻起,就需要依靠成人的抚育维持生命,

这是人际互动的社会化开端,婴儿的情绪在人际互动的社会环境中分

化发展,因而情绪又是社会的产物。个体情绪产生源于先天,发展决

定于后天,是生物—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类基本情绪的出现和发展,也同其他领域的发展一样,是有一

定顺序遵循一定规律的,情绪产生的顺序和规律,服从于婴儿的生理

成熟和社会适应的需要。在这里我们从正面和负面两类情绪中分别选

择出现最早的两种基本情绪加以介绍。

一正面情绪及表现

(一)兴趣

1、什么是兴趣

兴趣是先天的情绪,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之一。它最早出现于新

生儿出生后的4~7天。兴趣也是一种情感状态,是人类动机的最深

水平。我们常说兴趣是原动力,它可以驱动人去行动。早期婴儿对外

界刺激的反应,就是由兴趣这种内在动机驱动引起身体运动而发生

的。例如婴儿看见了一个红球,对这个红色的东西产生了兴趣,引起

了注意。因为有兴趣才可能维持对它的注意,而对物体的集中注意是

认知发展的基础。兴趣使然,当红球移动时,婴儿才会用目光追视,

而视觉追视是视觉—运动协调的基础。再如:当婴儿刚刚会发音的时

候,他对自己能发出音感到好奇和兴趣,于是不断地反复地发音并乐

此不疲。如果成人对婴儿的发音给予应答,就可以加深婴儿对发音的

兴趣,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可以说兴趣是激励智力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兴趣的发展

兴趣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1~3个月是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

由于外界的刺激,引起了婴儿的运动反应,运动反应的发生使婴儿参

与到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②4~9个月是相似性物体再认知阶段,

外界声、光等刺激的重复出现引起婴儿的兴趣,使得婴儿对这些刺激

做出反应。兴趣和反应使得有趣的景象得以保持,有趣的景象又使得

婴儿对自己的活动产生了快乐的感觉。兴趣和快乐使婴儿不断地对刺

激做出反应,于是活动重复不断地进行,婴儿从兴趣、反应和快乐中

得到探索的满足。例如:带响的彩色玩具引起了婴儿的注意,成人移

动玩具,引起婴儿视觉追视,每次玩具的移动都是再现的过程,再现

引起婴儿的兴趣和探索。③9个月以后是新异性探索阶段,到了这个

阶段,儿童对新异性物体感兴趣。一个熟悉了的物体不再引起儿童的

注意,这是习惯化反应。

(二)快乐

1、快乐的意义

快乐和兴趣是两种最基本的正性情绪,快乐情绪最早出现于生后

3~6周。获得成就可以使人快乐,完成有意义的活动可以使人快乐。

快乐有助于心理健康,快乐可以为智力活动提供最好的背景,获得最

有效的智力活动。当婴儿用积木搭起一个“塔”,当他捏起桌子上的

小颗粒,当他因为把纸撕成碎片而开心地大笑,他在这些活动中都体

验到了快乐。成人为他的“作品”鼓掌,他为自己的“能干”而高兴。

这就是快乐,是真正的快乐。

快乐是一种松弛状态,处于松弛状态的儿童易于与人接近或愿意

承担义务去做点什么,于是不知不觉当中发展了社会性。快乐的天性

给别人带来快乐,同时也从别人那里获得快乐。快乐的人际交往使婴

儿从小相信成人而不怀疑,这对健康个性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2、快乐的获得

①快乐是与生俱来的:快乐是有生物学基础的,是与生俱来的。

研究发现婴儿的激动或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同一个家庭里长大的兄

弟姐妹,乃至双胞胎兄弟快乐的频率和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情绪激动

较高的婴儿更快乐、更活跃、很少紧张反应,这就是所谓快乐的天性。

②快乐是在体验中获得的:我们希望每一个人快乐,但是我们不知道

该如何教给别人学会快乐,因为快乐不是学来的,而是从体验中获得

的。成功可以使人体验快乐,友谊可以使人体验快乐,被理解可以使

人体验快乐,信任别人和自信可以使人体验快乐。快乐有益于健康,

有益于发展。从婴儿时起,就要让他们体验快乐。让婴儿自己动手搭

积木,获得成功感,让婴儿参加游戏,同别人玩耍,可以使他们体验

参与、交往和自己具有的能力。这些活动都能引起婴儿的快乐,即使

是短时的快乐,对婴儿也是有益的。成人要学会分享婴儿的快乐,分

享不仅仅给成人带来快乐,更重要的是使婴儿体验到快乐的情绪。

快乐是信心、快乐是自信、宽容和能力的表现。

(三)笑

1、笑的意义

笑是婴儿出生之时就具有的一种能力,也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

行为,笑本身不是情绪,而是积极、愉快等正性情绪的表现。也是与

成人交往、沟通的基本手段。婴儿的笑会给父母带来无比的欢乐,通

过笑,增进了与父母的情感,使父母感到骄傲自豪。婴儿笑的行为,

母婴交往中微笑的结果,都能促进婴儿身心健康的发展。笑可以促进

交往,有助于活泼开朗、友善性格的发展。如果母亲缺少笑意,在与

婴儿接触中经常生气、发怒、“横眉竖目”,久而久之,孩子不会笑,

也不可能笑。在这样的种环境中生活,孩子会变得冷漠、孤僻、执拗、

烦躁、不合群等不良个性。

2、婴儿笑发展的阶段

笑的发展大体经过三个阶段:①自发性微笑;出生后5周的婴儿

就能微笑。这种微笑,没有针对性,不是对刺激的反应。婴儿在睡着

时微笑发生最为普遍,女婴微笑的次数多于男婴。这种微笑通常是低

强度的,表现为卷口角,即嘴边周围的肌肉活动,用嘴来作怪相,眼

睛周围的肌肉并没有收缩,脸的其余部分仍保持松弛状态。②社会性

微笑;出生5周后,婴儿受到视觉刺激,包括看到成人的面孔,就会

发生微笑反应。父母看着婴儿,婴儿也会微笑。再以后,面孔的移动,

也能引起婴儿的微笑。3~4个月的婴儿,对陌生面孔、假面具都会

微笑,人的声音也会引发婴儿的笑。这种情况维持到第五个月左右。

这就是社会性微笑。③选择性微笑(也称分化性微笑);婴儿出生6

个月后,认识刺激内容的能力增加,能分辨熟悉与陌生的面孔,对熟

悉的面孔发出频繁的、无拘无束的微笑。对陌生人则带有一种警惕的

注意。这时的微笑才是真正的、有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这种笑增加

了婴儿与父母、照顾者之间的依恋关系。

3、使婴儿笑口常开

第2/5页

培养婴儿乐观开朗笑口常开的性格,家长需要采取以下办法:①

使婴幼儿有个好身体。身体虚弱、营养不良,会影响孩子的情绪,难

以有好的心情。②营造家庭愉快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保持欢

乐气氛,对孩子也要和颜悦色。③父母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学会

幽默,让婴儿从小体验幽默。④对于婴儿的笑,父母应及时给予回应,

回应越及时、越多,婴儿会笑得越好、越愿意用笑的方式与成人沟通。

⑤父母要成为孩子的伙伴,关心孩子的游戏、关心孩子的成果,对孩

子的任何进步与好的表现都及时进行表扬鼓励。⑥对大一些的孩子要

鼓励多交朋友,多参加集体活动。

二、负面情绪及表现

(一)痛苦

1、痛苦的实质

痛苦是最普遍的负面情绪,是持续的超水平刺激的结果。新生儿

出生后1~2天便可以发生。失望、疼痛、饥饿、噪声、冷、热、光

等刺激都能引起痛苦。痛苦本身也能成为痛苦的激活剂。

痛苦与悲伤的情绪很难区分开,因为痛苦与悲伤往往同时存在。

如果说痛苦是内心深处的感受,悲伤就是痛苦的表现形式。比如一个

2岁的孩子哭得很悲伤,可能是因为被小朋友拒绝、与母亲分离、或

者得不到同情等原因,这些原因使得他内心感到孤立、孤独、感到自

己是无助的,这是一种梦想得到依靠和帮助而得不到的痛苦的感觉。

2、如何对待婴儿的痛苦

痛苦是一种负面情绪,要减少它的发生,发生后要采取积极的应

对措施。①成人一定要减少使婴幼儿体验痛苦的机会,不要让婴幼儿

长时间体验、忍受痛苦的折磨,比如婴幼儿不停地哭泣成人不可以置

之不理。婴儿可以为了避免体验痛苦而自动停止哭泣,但是如果这种

情况经常发生,孩子会把痛苦埋在心里,逐渐变为情感冷漠的人,而

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因此对于父母和家人来说,要敏感地觉察

儿童痛苦的情绪,采取适当的措施慎重对待。②与母亲分离是引起婴

儿痛苦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原因之一。建议在孩子两岁半以前,父母

尽量避免与孩子分离,以避免婴儿经常处于负性情绪之中。③以同理

之心对待孩子遭受的挫折和经历的痛苦,积极地帮助孩子学会应付环

境中的不利因素,找到克服痛苦的方法,这将有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

发展。

(二)愤怒

1、愤怒的产生

愤怒是一种爆发式的负性情绪,最早出现与生后4~8周。一般以

下几种情况容易使婴幼儿愤怒:①强烈的愿望受到了抑制时。②婴儿

的身体运动受到了限制时。③愿望的实现和自我表现受到阻碍时。

④受到了挫折或者被迫去做违反个人意愿的事情时,都可以引发愤怒

情绪。

2、愤怒对婴幼儿的影响

愤怒虽然是一种负面情绪,但是不一定每次都产生负面的效果。

它可以导致攻击性行为,儿童越是愤怒,冲动就越强烈,动手的欲望

也就越强烈,于是产生攻击性行为。可以说冲动是儿童产生攻击性行

为的基础,愤怒是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之一。愤怒对人最大的负面

影响是:它可以破坏人的认知和智慧活动,我们常说发怒使人失去理

智就是就是这个道理。

发怒也有它的正面效果。人越是愤怒的时候,越有自信。因此可

以说愤怒具有一定的自我肯定和自信性质。

(三)哭

1、对哭的解释

婴儿从一出生就会哭。哭既是生理现象,又是心理现象。啼哭是

新生婴儿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方式,因此新生儿经常啼哭。啼哭表示他

在交流在述说。有人认为,出生第1周新生儿啼哭的原因,主要是饥

饿、寒冷、裸体、疼痛、想睡眠等;出生第3~4周新生儿啼哭的原

因还增加了中断喂奶、烦躁、食品的变换等;以后又会有因为成人离

开、玩具被拿走而啼哭。研究还表明,0~1岁的婴儿,啼哭的原因

不同、模式不同,所以采取的护理措施也就应该有所区别。1周岁以

后,婴儿逐渐发展了语言和思维能力,随之由生理现象引起的哭减少,

而由心理现象引起的哭增加。此时,消极情绪的冲动和伤心的情感体

验,期望有人去照顾

第3/5页

他的愿望和要求没有得到满足,都可能导致哭。可见哭本身不是

情绪,而是一种行为表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示不同的含义,随着

儿童年龄的增长,当哭主要作为情绪表达方式的时候,它更多表达的

是负面情绪。

2、0~1岁婴儿啼哭的意义

①饥饿的啼哭:这类啼哭多半是有节奏的,可伴随着闭眼,号叫,

双脚紧蹬等。出生第一个月时,婴儿的啼哭多半是由于饥饿或口渴引

起的,父母需要注意及时喂食。到第六个月,这类啼哭下降为30%。

②发怒的啼哭:这类啼哭的声音往往有点失真。这是因为婴儿发怒时

用力吸气,迫使大量空气从声带通过,使声带震动而引起哭声。刚生

下来的婴儿,因为被包裹得太紧使活动受到限制,也会发出这样的啼

哭。③疼痛的啼哭;例如打针时的啼哭。这种啼哭,事先没有呜咽,

也没有缓慢的哭泣,而是突然高声大哭。先是拉直了嗓门连哭数秒,

接着是平静地呼气,再吸气,然后再呼气。由此引起一连串的叫声。

疼痛性啼哭可分为偶发性疼痛型啼哭、一般性疼痛或慢性疼痛型啼

哭。前者因创伤引起的突然剧痛或腹痛,或因瘙痒、灼热、不适、发

烧引起的偶发性疼痛型啼哭。这种哭声突然激烈、声音很响、不停地

号叫、极度不安,脸上有痛苦的表情。后者是因没有吃饱或营养不良

等原因造成的疼痛型啼哭。这种疼痛经常反复发生。④恐惧和惊吓的

啼哭:这种啼哭,婴儿初生时就开始有了。其特点是突然发作,强烈

而刺耳,伴有间隔时间较短的号叫,让人一听就知道是婴儿被吓着了。

需要赶紧采取措施加以解决。⑤不称心的啼哭:这种啼哭是在无声中

开始的,起初两三声是缓慢而拖长的,持续不断,悲悲切切。这时父

母需要在行动上给婴儿予关心。⑥招引别人的哭:婴儿从第3周开始

出现这种啼哭。这种哭先是长时间的吭吭叽叽。哭声低沉单调,断断

续续。如果没有别人去理他,就会大哭起来。在听到这种声音时,父

母应该注意到自己已经忽略婴儿了,他在要人呢。

对待婴儿的哭声,父母应该正确答理。千万不要婴儿一哭就抱起

来,就哄;也不要对于婴儿的哭不理不睬,认为婴儿哭够了,自己

就会停止的。婴儿在1岁前,还不会爬行、站立、行走,哭是每天不

可缺少的活动,哭对于婴儿的身心发育是有好处的。也是婴儿与周围

环境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婴儿此时的哭,不必大惊小怪,更不

必马上禁止。但最好能控制在1分钟左右,不能让婴儿哭的时间过长。

同时,对于婴儿的哭,要善于观察,先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摸摸头、

贴贴脸、看看眼泪、鼻涕、大小便等,判断是否生病了,如果怀疑孩

子有病,赶快治疗千万不能耽误了。对于其他原因的啼哭,要区别不

同情况,给予适当关照。尽量满足婴儿的需要,使婴儿哭的次数减少

或时间缩短。在良好的护理条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的啼哭现

象会逐渐减少。特别是在会说话以后,婴儿逐渐学会用语言、动作来

表示自己的需求和不愉快情绪时,用哭来反映自己情绪的现象逐渐减

少。

3、2~3岁婴儿哭的意义

对于2~3岁的婴儿,经常啼哭,会影响身心发展。这时的啼哭多

与生活经验不足,生活能力低下,或遇到力不从心的事情有关。如走

路时不小心摔一跤会哭、积木老是搭不好会哭、自己的需要未能得到

满足时也会哭等等。这类哭是不可避免的。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尽量减

少孩子哭的次数、缩短每次哭的时间、降低伤心程度。对这个年龄阶

段婴儿的哭父母需要重视,因为它往往是不良情绪的反应。父母要尽

量做到哭前积极预防、哭时正确对待、哭后加强教育。①哭前积极预

防。注意观察婴儿哭之前的征兆,自然而不勉强地转移婴儿的注意,

改变原来所处的情境,把婴儿从“想哭”、“准备哭”的体验中引导

出来。例如:送孩子去托儿所,婴儿往往会在快要到达时因不愿意离

开父母而哭啼。父母在孩子啼哭前就对孩子说:“老师、家长都不喜

欢爱哭的孩子,好孩子不哭”,孩子入托儿所后,父母应迅速离开,

让孩子尽快进入小伙伴的集体里,淡化对父母的依恋。避免啼哭发生,

当婴儿在走路时摔跤后,父母应该马上说:“宝宝是个勇敢的孩子,

有点痛也没有关系。”对于婴儿的过高需要、不适当需要得不到满足

时,孩子可能会发生哭闹,如看到新颖的玩具非要买时,父母可以使

第4/5页

用一些办法,把孩子的兴奋点从当前的事物转移到其他事物上。

其实防止孩子哭啼的根本方法还是在于对孩子早期进行良好行为和

品德的培养与教育,不溺爱、不娇惯、不迁就,对于孩子的自控表现

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孩子的任性、撒泼等不能自控的行为,坚决

制止和否定。对孩子的需要,应该满足的、能够满足的,就满足,不

能满足的、不该满足的就坚决不满足,千万不要以是否哭闹,或哭闹

的程度的大小作为满足的标准,这样可能会造成孩子以哭闹为要挟手

段向父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②哭时正确对待:孩子的哭闹,同任何

事情一样,都有发生、发展和消失的过程。如果预防性措施不见效果,

孩子仍然哭闹了起来,越哭越伤心,那么要采取多种方法对待。第一

种是,父母采用严肃的态度,厉声训斥制止,不让其继续哭闹下去。

这种方法往往是会有效的。但要注意场合,尽量避免在众人面前严厉

批评,否则会伤孩子的自尊心,反而哭闹得更厉害。第二种是,父母

耐心等待,让其“哭够”、“哭完”、“不想哭了”。在此期间,父

母对孩子不加理睬,对孩子无任何表示。三、五分钟后,孩子自觉没

趣,哭闹状态有所变化,或者哭声变小、或者强度减弱、或者断断续

续,出现了“转机”,父母立即采用巧妙方法,转移孩子的注意,把

孩子引进新的情境,从而有效地使婴儿停止啼哭。巧妙的方法很多,

如说:“哭多了,眼睛会坏的,看不见电视了”、“这么多眼泪,用

瓶子装起来多好呀”、“给宝宝照个哭相多好看啊”等等,会把孩子

逗笑的。③哭后加强教育。当婴儿长到二、三岁时,每次哭后。引导

婴儿回忆哭的过程,找找产生哭的原因,分析一下该不该哭,哭有什

么坏处,以后遇到这种事应该如何办等等。通过这样的教育,哭的次

数会逐渐减少。

三婴儿情绪表现特点

婴幼儿的情绪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①情境、外部性。即随外部

情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或者减弱甚至消失。②激动、冲动性。即

高兴时马上会手舞足蹈、笑逐颜开;愤怒时马上会咬牙切齿,暴跳如

雷。③暂时性。即指某种情绪的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就是大人不管他,

到一定时间后,这种情绪也会变化的。④与生理需要有关。特别是在

婴儿时期更为明显,饥饿与身体不舒适时就会哭,吃奶时就会笑。2~

3岁的幼儿也会常常因为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情绪表现不好。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00:43: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602582876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幼儿情绪.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幼儿情绪.pdf

上一篇:生茶和熟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幼儿情绪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幼儿情绪
    豆腐制作方法-处世之道经典语录2023年3月1日发(作者:打印机喷墨)婴幼儿的基本情绪及表现人类婴儿从种族进化中获得的情绪大约为8-10种,称为基本情绪,如愉快、兴趣、惊奇、厌恶、痛苦、愤怒、惧怕、悲伤等。所有这些不同的情绪,在婴儿出生到半岁左右陆续发生。基本情绪在个体生活中的显现不是同时的,它们随着个体的成长、成熟而出现。它们的发生有一个时间顺序,这一顺序服从于婴儿的生理成熟和适应的需要;而且它
  • 0℃生茶和熟茶
  • 0℃财务实习
  • 0℃孩子培养
  • 0℃遥怜故园菊
  • 0℃阅读好处
  • 0℃文明就餐
  • 0℃ps去双下巴
  • 0℃熊猫主题
  • 0℃工作方案的格式及范文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