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有感
读《史记》有感
读《史记》有感1
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开启智慧的宝库。每个时代的人都会
用写作来抒发自己的幻想或为这个时代做些记录,他们写出了无数本
值得后人去阅读的名着。其中,要是提到记录历史的名着,就不得不
提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了《史记》是一部很有名的史书,但一
直没兴趣去了解、阅读它,直到不久前上过了一场关于了解《史记》
的课,我才产生了阅读《史记》的兴趣。
因为我对古文的了解甚少,所以只能买经过现代文翻译后的青少
年版《史记》来阅读。去书店把这本书买回家后,我刚看完开头,就
深深的被它吸引住了。
《史记》是从通过“三皇五帝”的描写而开头的。此书记载了从
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有12本
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计526515字。“究天人之
际,通古今之变”乃是司马迁写《史记》时编写的宗旨,就是要探求
上天和人世之间的关系,揭示历史古今变化的轨迹与规律。
《史记》并不像我开始读时想象的那样枯燥,反倒是很生动有趣。
书中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经常寥寥数语就令历史人物在读者眼前生
活起来,对于那些历史事件的描述,更是有条不紊、娓娓道来。“史
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乃是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体现出鲁
迅先生对《史记》的极高赞赏。
《史记》里不仅记载了很多真实的历史故事,供后人了解历史,
还有许多的名句值得学习。例如“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
一飞冲天”、“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良
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等。另外许多有名的成语也来自
于史记:卧薪尝胆、四面楚歌、毛遂自荐、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
这些成语无不是由一个个有名的历史事件形成的。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鸡鸣狗盗”这一历史事件。这个故事
说的是,在战国时期,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以广招
门客著名于天下。孟尝君家里最热闹的时候,号称有门客三千人。当
时,天下很多能力出众的人士都投奔于他。但孟尝君的门客也并不是
全都能力过人,也有一些好吃懒做的人来孟尝君这里混吃混住。有一
次,孟尝君家里又收了二位门客,但他们都没有真才实学,一位偷窃
本领很强,经常披上狗皮装成狗去偷东西。另一位的才能更是奇葩,
他会学鸡叫。
当时,孟尝君并没有重视他们二位,但还是没有赶他们走,把他
们收留下来。之后,有一次孟尝君因为一些事件惹得秦王不高兴,要
杀了他,当时他们去求秦王的宠妃去求情,但宠妃却说想要献给秦王
的那件白色狐裘。可那件狐裘世上只有一件,那件已送给秦王,不好
再要回来,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那位会披狗皮偷东西的门客帮孟
尝君从仓库里把白色狐裘偷了出来,献给秦王宠妃,宠妃去秦王面前
说好话,孟尝君才得以逃生。经过这件事,门客们无不对那位偷东西
的门客刮目相看。
被放走后,孟尝君一行人不敢耽误,生怕秦王后悔,派兵追赶,
于是凌晨赶到了函谷关。可函谷关只有天明鸡叫时才会放人通行,孟
尝君现在可等不到天亮,于是那位会学鸡叫的门客极其逼真的学了几
声鸡叫,还睡眼朦胧的卫兵听到了鸡叫,不得已,只能放他们走。
通过这个故事,我学到了很多:只有广交朋友、平时友善待人,
在关键时刻才会有人帮忙。同时,不要小瞧任何人,任何人都有他的
一技之长,这些技能虽然可能不显眼,但总会派上大用处。孔子也说
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诫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要去学习别人的优点,任何人都有比你擅长的地方。
正是有《史记》这种记录着历史的史书,我们才得以了解我们所
不知道的过去的历史。读了《史记》后,不仅能增强自己对中国历史
的了解,还能学习到很多好词好句,体会到过去世界和我们现代的不
同,了解过去的风俗,通过那一个个历史事件,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
方法。
《史记》这本书真不愧是一部史学巨着,它所蕴含的内容,完全
值得我们去深度的学习。只有多多阅读像《史记》这样的书,而不是
那些杂志、故事、小说,我们的人生才能充实,内涵才能饱满,才能
真正的精通我国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
读《史记》有感2
翻看《史记》,不知怎么,心中有一种感动,仿若穿越时空的界
限,将那些在历史上投下或多或少身影的人,投到了我的心中,依稀
看见那个时代的残血夕阳……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后,忍辱负重,以
心灵和血肉之躯,完成了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此后的几千年里,这
部伟大的著作,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又如一座高耸的丰碑,屹立在
中国文学和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个文人就是司马迁,而这部无与伦比
的史学著作就是《史记》。
司马迁原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史官,和其他人一样,读过
万卷书,行过万里路。然而命运的捉弄,使得他饱受了身心上的折磨,
备受屈辱。但值得赞叹的是,在那般恶劣的境况下,司马迁为了完成
《史记》,忍辱奋进,付出了超出常人的数倍心血,终于出色的完成
了作为一个史学家最顶尖的杰作——《史记》。单凭这一点,我就由
衷地敬佩司马迁先生,他的执着,他的毅力,他的韧性,也和他的作
品同样受人景仰。
而最让我感慨的是,《史记》中有其他史学家想都不敢想,写都
不敢写的内容——对开国皇帝刘邦和当朝皇帝汉武帝的揭露及批判。
记录当朝皇帝的历史已经是一些史学家不敢恭维的事了,更何况是去
揭露他的一些负面的事迹,这很容易就会招致杀身之祸。然而《史记》
却完完整整的将他们一一收入书中,犀利,深刻地把他们内心的隐秘
剖析得十分清楚,让我看到了最最真实的朝代,绝不带半点阿谀奉承
之味。这可是史无前例的啊。这也许正是《史记》为何如此珍贵的原
因所在。
安息至永生,是经历了时间所遗留的,那些人,那些事,似乎在
千年之前便已沉睡,在历史长河的边缘,无论这里曾多么汹涌,多么
绚烂,我都无法涉足,去改变命运的轮迹,但他们的灵魂在时间中得
到永恒,他们将化为炎黄子孙心中亘古的传说。一切皆已过,英雄也
有江水这归处,在历史的长河留下自己的影子,也许这也是一种荣耀
吧。是否亦是多少人的感言?只因那乱世不灭的光华。
读《史记》有感3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画卷,在这部画卷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历
史悠久的文明史。
这是一部说不尽的“史家之绝唱”。
在司马迁笔下的每个人都栩栩如生,他也将自己的看法融入这本
书中,他饱含热情地歌颂了贤君敬畏上天,修行德政,为民谋利的历
史业绩;又无情地贬抑了昏君的刚愎自用,拒谏饰非,荒淫无度,迫
害忠良,残害百姓的暴行,情节跌宕起伏,让人回味无穷。
读《史记》使我认识了为国驻守边疆,上战场多次的卫青,霍去
病;生灵涂炭中,起兵反秦的陈胜吴广;紧急危难中,无所畏惧的蔺
相如;流亡在外却终登皇位的重耳……历史风云,世间百态一次又一次
的震撼着我。
读《史记》有感4
读《史记》,缘于对庄周梦蝶的心心向往,起于对西楚项籍近乎
盲目的崇拜。彼时少年意气,总觉得男子此生立于天地间,若不能如
项霸王一般横绝宇内而绚烂璀璨,就应当像庄逍遥那般独立世外而持
竿不顾。
当年尚在井底,以为天下不过方寸;当年划地自封,以为一步便能
上了青天。
当年年少,尚未读史。
那时候的高中啊,几乎满校园都是琅琅书声,晨起读诗词,傍晚
背英文,间或不过五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也都大抵被拿来推演数理
方程,几乎每个人都显得忙碌而充实,唯独我,度过一节又一节令人
呼呼欲睡的数学语文课之后,总会于课间坐在教室门口高居五楼的连
廊扶栏之上,晃荡的双脚下是离我十多米的花砖广场,背后是不敢随
意靠近的甚或偶尔会惊呼出声的同学和远远赶过来喝令我下来的班主
任,可是班主任办公室去多了便也和一次都不去的并没有区别,我依
旧会在课间坐在扶栏上,嘲笑着教室里埋头苦读的好好学生,以此来
彰显我行我素的桀骜不羁的青春,读后感《读史记有感》。
当时看书不爱看正文爱看附录,偶然间便看到了庄周梦蝶那一段,
至今想来,仍然神往之至,我是梦中有蝴蝶还是蝴蝶梦中有了我,恍
恍惚惚之间,我如梦如醒,朦胧中抓到一丝明悟,却悄然而逝。
那一次,我开始想探究一人一蝶之史。
那之后一次考试,我从全班倒数变成了前十,其间辛苦并不为其
他,只是少年认为,如此一来,日后若有人为我著书立传,当有"读
‘庄周梦蝶’而顿悟"这一段"佳话".
那以后,逐渐开始读语文课本正文的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史记
——项羽本纪》,当我一气将并不完整的文字读完之后,心中的震撼
久不能平息,让我始终无法稍稍忘却的并非霸王面对气势滔天的秦皇
车仗所言"彼可取而代之"的豪情,亦非巨鹿之地背水一战而使诸将"无
不膝行至辕门"的威霸,更非垓下死境突围而出"所杀数十百人"的神勇,
而是必死无奈下与虞姬的铁血柔情,更是乌江有渡而不渡的小小固执。
千古独此一霸王。
荒荒坤轴,悠悠天枢。江海桑田,明月千古。君莫语,君不见,
长河滚滚,古今兴亡皆尘土。
那个时代的战场,你方唱罢我登场,将军士卒沙场生而沙场死,
多少枯骨?唯有西楚霸王项羽,骑乌骓,携虞姬,一枪刺出,便把天下
捅了个通透。
那一次,我开始想探究一朝一代之史。
那之后的每一次模拟高考,我若不是全班第一那定就是第二,可
我依旧每个课间都会坐在高高的扶栏上,做着那些所有人都认为危险
的动作,我依旧三天两头跑班主任办公室,只是,这一回,班主任不
再只是批评我,而是淡然笑着对我说:这学校,也许真需要你这种理
想主义者。
我也是报之一笑,那时候我为考试所付出的一切辛苦啊,其实也
不为其他,只是想着,日后当有颜面去面对鬓角渐白的父母,只是想
着,让这个死气沉沉而美其名曰为将来奋斗的学校有一些生机。
我若有一枪,定要把那些刻板与过分现实的青春捅个通透。
我正式开始读《史记》全书的时候,已经进了大学。
刚进大学那时候,只觉得天垂地阔在我眼前,峥嵘风华洋溢世界,
我一时间竟然有些迷惘,世界之大已然超出我的想象,我不过是须弥
芥子,又该何去何从?
世界太大,《史记》却很小,于是我选择先读一读《史记》吧,
看一看庄子是怎样的持竿不顾,看一看霸王是如何的千古无二,看一
看那群翻云覆雨的人物,看一看那些兴亡成土的岁月,看一看我,应
该怎样走出我的"史记".
那一晚,刚入夏,我捧书坐在阳台窗前,檐外细雨蒙蒙,檐下灯
光泱泱,暑热之后,可沁人心脾的清凉阵阵扑面而来,宿舍内的兄弟
谈笑声渐行渐远,我观史,入史,青山沧海、冰河蜃景尽皆入梦而来。
我看到尧舜祁天为万民求恩泽,我看到夏桀商纣酒池肉林中;我听
到大韶之乐上九霄,我听到万马齐喑金戈鸣;有李耳骑着青牛悠然出关,
有周家天下分崩离析,有秦皇横扫六合,有汉王创业维艰;更有吕氏奇
货可居为储君,陶朱公千金散尽还复来;更有匹夫一怒刺帝王,有天子
一怒血漂橹。
洋洋乎世间百态,滚滚去青史东流。
我脑中轰鸣,瞬间山海退散,史书上零零散散的史事横陈于眼前,
恍然如一排坐标点,每一点代表一个时代,代表一个典故,连点成线,
则描述了多少人的一生?坐标点连成的坐标轴无穷无尽地延伸向远方,
我极目远眺而不见边际。
于是,我回头:
身后竟亦是一条无穷无尽的坐标轴——却空无一物,不见哪怕只
是一个坐标点,我幡然大悟——走过才能成历史,茫然无措的就只能
在原点徘徊。
我轻轻合上《史记》,长舒出一口气,历史长河无穷尽,能付诸
笔端不过两三事,我辈观史,又何尝不是在观己?我返身一步踏出,往
着无限空白之轴独行而去。
这世上本没有史,人走过,才留下了《史记》啊。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
萝。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歌。
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读《史记》有感5
在今年寒假里,我读了《史记故事》。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
《史记》的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我觉得司马迁非常了不起,他告诉
我们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比如“卧薪尝胆”、“鸿门宴”、“晏子
使楚”、“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商鞅南门立木”……这些故事不
仅精彩有趣,而且还为我打开了了解历史的一扇大门。
在这些故事中,最让我喜欢的是“卧薪尝胆”,越勾践王不忘亡
国之痛。在吴王夫差面前经受了十五年的磨难,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
最终打败了吴国。
我最佩服的是齐国的国君―不计前嫌的公子小白,史称齐桓公。他
不记被射中带钩(古代的一种箭)之仇,亲自出城迎接管仲,任命他
为齐相,主持国政。在管仲的鼎力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使齐国越来
越强大。
我最敬佩的是楚国的伍参。楚庄王每天不务正业,沉迷女色,大
臣纷纷劝谏,楚庄王听烦了,下令进谏者死。大夫伍参冒死进谏说:
“大王,据我所知,南方有种鸟,三年不飞也不鸣,后来一飞冲天,
一鸣惊人。”楚庄王顿时醒悟,最后终于带领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中的
强国。
通过这本书我还结识了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如:除了聪明的`晏子、
文武双全的伍子胥、善用兵计的孙武,韩信、还有第一个统一中国的
皇帝秦始皇。
《史记故事》里还有许多这样精彩的故事,这本书真是一本既生
动有趣又能增长知识的值得一看的好书。还没看过的同学,快去看看
吧,相信你读过之后,一定会和我一样有许多收获!
读《史记》有感6
《史记》是史学史上的一部鸿篇巨着,世界大文豪鲁迅称它是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而它的作者正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
读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文章,司马迁的精神令我感慨
万分,他没有被命运击垮,抱着自己坚定的信念,用了整整13年时间,
写成了这52万余字的辉煌史书。这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如果
将司马迁换成我们,受了酷刑后在监狱呆了6年,这种痛苦我们能体
会吗?想想吧,司马迁是多么的伟大,顽强!
当然,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这样的事例,如:谈迁二写《国榷》,
左丘明双目失明写《国语》,孙膑割骨写《兵法》……他们跟司马迁一
样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
我们虽然没有他们的经历,但一旦经历了,就一定要像他们一样,
勇敢地去面对,从困境中走出,不被任何曲折击败,坚持到底就是最
终的胜利!困境中的千锤百炼,才能雕琢出最璀璨的玉石。这重重磨
难,能使一个平凡的人变得不平凡,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变得更不平凡!
读《史记》有感7
读《高三史记》有感作文“我是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在这生命
的最后时刻,让我用声音留下这即将灭绝种族的痕迹吧?前几天,妈妈
和我一起在花鸟市场买回了一只小鹦鹉,卖鹦鹉的叔叔告诉我,只要
每天对着鹦鹉说话,二年左右,它就会跟你说同样的话了。人民网娱
乐讯日前,有细心的网友在网上发帖曝光春晚现场最忠实的粉丝,这
位观众连续6年亮相在春晚观众席上。
高三,从进入高中那一刻起,就如同一片抹不去的黑压压的云笼
罩在我的上。如今,我离这个一直被渲染得昏天黑日的时刻只有一步
之遥。如果把短短的高中三年看成一生的话,我就处在更年期了吧~~
会敏感,会烦躁,会反叛,会去关心:高三,老了会是个什么样子?
今天,在虹图书架上搜索,我的视线扫到这本《高三史记》时眼睛一
亮。对我这种几乎注定高三选文科的人来说,读史书总是多多益善的
吧。
《高三史记》,戏说高中三年史事。从化学、物理到政治、历史;
从高考、作弊到补课、翘课;从情书、留言书到直升加分书、志愿书;
还有此列传彼列传等等林林总总共计35篇文章,再加一序一前言一后
记两自述,全书总计40篇大作。其中39篇由刘嘉俊和夜Χ两位大侠
泼墨挥毫;序则是“哄动”一时的焦点人物的韩式寒文。
我绕有兴致地逐篇而阅,时不时地嘴角露出坏坏的一笑。笑是由
于其中所言有时因太恰如其分而显示出此二生平凡中的一点不平凡。
前人即已如此,那么后生必然可畏啊!至于说到那个“坏坏”嘛,实
则其中某些篇章段落正中鄙人下怀。一向就觉得那些敢言人之不言者
和敢为人之不为者为有胆识之人,其中尤以韩寒为经典人物。如今看
来,此类人物似乎是新概念之宠儿,自韩大师兄后继又有刘、陶二辈
(夜Χ实名陶磊),其作品似乎也有一脉相承之势。有多少人能把对
老师的“不恭不敬”搬入正史,一笔一划一字一句落于纸;又有几何
人能把诸如作弊此等如同古代禁毁小说一般被老师三令五申禁止的行
为如此堂而皇之地剖析;还有把翘课这类似乎一贯不登“大雅之堂”
的内容堆字成文。言其实,不论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或者后劲生(无
论老师的评判标准为何),总有那么几次或者十几次,多则无以记数
次的“思想越轨”。看到此类拍案叫绝的文章自然不禁窃喜:同是天
涯读书人,做文何必曾相识!
这本书,我认为,可以作为学子之间的交流、老师了解我们学生
的一个小窗口。轻松的文字,风趣的言语,直率的笔触,真实的情感,
让人阅读的时候没有一点疲劳乏味的感觉。它或许不足以视为一值得
深究的文学含量高的作品集,却可成为让师生彼此沟通的以座桥梁。
读《史记》有感8
他博览群书、知书达理,有长远的目光;他有满腔热血去报国,
辅佐两代君王,可最终官场失意,落得令人惋惜的下场;他从不与乱
臣贼子同流合污,总是品性清高;他更有一颗爱兰之心,幽兰花香绕
梁不息;他文采极好,诗歌造诣极高,我国的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
便是他所创……他就是芈性屈氏,名平,字原、灵均,楚国人,生于公
元前340年,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
自古以来,忠臣或是有民族气节的人,都是满腔抱负,激扬文字,
忧国忧民之人。有的人留下佳话,如:班超、班昭、魏征、上官婉儿
等等。也有未能有一展抱负,遗憾丹青。如:班固、屈原、司马迁等
等。美名流传,爱国赤子,令人感叹!可屈原又何尝不是呢?
屈原的一生,唯爱兰。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爱梅兰菊竹。兰
乃花中君子,它不与世争俗,长在幽芳的山涧之中。世人赞美兰,用
诗歌颂兰,如:王肃的“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等。屈原
品性清高,立志为国打下一番事业,他不断的磨练自己,他的爱国之
心令人为之动容。他踏入了水火两热的朝堂,辅助君王左右,治国理
国。他吸取前朝的经验,提出“选贤任能”的新政。因为立新政,才
使楚国强大。他之所以在官场上有如此大的成就,离不开他的自我磨
练与自我提升和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屈原为人正直,是一位谏臣。直言相劝于君王,必定会困难重重,
他追随于君王身后,指出君王之过错,他不能容忍君王的错而不改。
他看不惯那些大臣们阿谀奉承,祸国殃民。可是,谁又明白他的一番
苦心呢?即使,他知道前方道路之艰辛,但他依然义无反顾地向前走
去。他的忠贞,同样令人敬佩。
因为他的刚正不阿,导致楚怀王对他渐生不满,禁不住受一些流
言蜚语离间,疏远了忠臣,最终流放了屈原。
官场失意的他,明明可以游山玩水,好不快乐!但,他没有。被
贬之后,屈原仍然心系庙堂,感叹民生多艰。难道这不代表了他爱国,
忠贞不渝吗?如不入朝堂,种兰、爱兰、写兰,这样他不至于后来被
流放;仅凭诗,他也可以令后人赞赏。但他,还是选择了朝堂,因为
他有雄伟壮志!
“虽九死其犹未悔”,为了楚国,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他都会勇
往直前,付出一切!他的一生可悲可惜可叹!他的一生绚丽多彩,也
充满了坎坷!可他的抱负,却空遗憾!楚怀王,又何曾真正赏识过他
呢?屈原在听闻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之时,怀抱大石,跳入汨罗江!
屈子屈子,千古一人!屈原一生,感人肺腑,爱国之心和远大志
向,让后人赏识敬佩!屈原,美名长流后世!
屈原一生令人悲叹和惋惜,端午时节,更让我们追忆古人。虽然
不求每人都像屈原那样雄才伟略,但自强自立,爱家爱国之心,更应
从我做起。回首昨天,我们应问心无愧;面对今天,我们更应脚踏实地;
展望未来,我们必将斗志高昂!
读《史记》有感9
在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学生版的《史记故事》,书中所选的都是
《史记》中的精华,它从远古的五帝一直写到西汉武帝时期。这些故
事不仅精彩有趣,而且还为我们打开了了解历史的一扇大门。通过这
本书我结识了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如卧薪尝胆的勾践、负荆请罪的
廉颇、飞将军李广、还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
所有故事中让我受益最多的应该是《毛遂自荐》。故事讲的是战
国时期的毛遂,在赵国平原君需求人才时,不顾别人的白眼,勇于自
我推荐。到楚国后的关键时候,他软硬兼施,向楚王陈述利害,说服
了楚王共同抗秦。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是非常佩服毛遂的。可也有人认为毛遂的行
为违反了中国人谦逊的美德。对此我实在不敢苟同。不错,谦逊确实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我们也应该知道物极必反。谦虚得过火,
便成了自卑。二十一世纪强烈地呼唤着"毛遂自荐"的精神。中国有句
俗话叫做"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酒香,自会香飘万里。其实并不是
完全正确的,酒再香,又能传出多远?茅台酒,够有名了吧,但我们
为什么会知道这个大名,是闻到了酒香吗?相信路远的都闻不到,是
广告让我们认识了它。像“统一鲜橙多”“旺旺碎冰冰”“康师傅方
便面”等等等等,在广告里谁不把自己说得美味无穷,让人垂涎三尺
呀!其实这发扬的就是毛遂自荐的精神,正因为这样,他们的产品才
卖得那么火。如果他们在广告里说“旺旺碎冰冰,吃了牙会冷”试想
会是什么结果呢?
想要实现理想就要勇于自荐!只要觉得自己某个方面还行,就要
勇敢地去做,哪怕失败了,也是一次生活的体验,就当为下次的成功
积累经验,失败是成功之母嘛。本学期开学第一天,老师在班上问:
谁愿意当语文组长?语文组长在我班可是个高官,不仅有收发本子的
权力,还有协助老师管理班级的特权呢。是老师最得力的小助手,想
当的人肯定不少,可环视教室一周,我发现举手的可没几个?为什么?
没自信呗!我也有些胆怯,生怕举了手老师又不选我,那还不糗大了。
此时我想到了毛遂,他当时挺身而出的时候也还只是一名普通的门客
呀。再说了,我在班上人缘、成绩都还能说得过去,干嘛不试试呢?
于是我勇敢地举起了右手,当我看到老师向我点点头露出欣慰的笑容
时,我仿佛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似的,心里甭提多骄傲自
豪了。因为在克服胆怯的同时我的自信又增加了几分。
人们常常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既然如此,为什么
非要等伯乐呢?千里马为什么不抓住机遇,展现自己呢?但愿我们每
个人都能像毛遂那样,抓住机会,勇于自荐,决不退让!
读《史记》有感10
此情此景,山河在呜咽、松涛在哀泣。我知道爸爸在外面很辛苦,
他们每盖一座大楼或厂房要负出很多很多。三年二班叶凌雨!静谧的
黑夜里,孤灯伴你批改作业而你去觉得眼前闪耀着有几十双天真的眼
睛。他是遥控的,虽然你在地球上,也可以控制飞到宇宙尽头的他。
司马迁评屈原之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在过去的封建社会,
特别是在统治者以过分的“孝悌忠信”来钳制人的思想,以达到巩固
其统治地位的社会中,这种“忠诚”无疑是极受推崇的。但屈原之志
在现今社会中还是否适合呢?还是否有其现实之价值呢?在我看来,值
得商榷。
首先,虽说“哀莫大于心死”。屈原“忠而被谤,信而见疑”,
满腔悲愤成了他自寻短见的动力,但他死了,楚国能免亡国之祸吗?显
然不能。但我觉得,屈原既然有寻死的勇气,为何没有化悲愤为力量,
重新面对人生的勇气呢?其实,只要屈原能开阔一点,大可放开怀抱,
别投他国,觅得贤君,以展抱负。即使此生长留楚地,亦大可隐逸山
林著书立说。一来不用“爱物之汶汶”,二来使自己的才华得以保存。
何乐而不为?须知道,即使当世没有明君,难道以后就没有明君吗?即
使自己有生之年不能振兴楚国,但只要他的精神与才华能流传后世,
那么楚国还有一丝中兴之望。可见,投江自尽实属不智之举!
屈原之所以“不智”,究其原因,全是“愚忠”作崇故。俗话说: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这是这样的道理。我觉得“愚忠”二字不但
害已,还会误人。正如当年忠孝两全的岳飞,他明知自己遭十二道金
牌调回京师定是凶多吉少,而且又知道自己一死,金国铁蹄势必重踏
中原,蹂躏苍生。若他不是执着于“忠”之一字,我想历史也会改写,
南宋百姓也能享得太平之乐了。
虽然说忠于国家是每一个公民的天职,但忠于的是国,而不是那
施政不善、导致人民生活不稳定的当权者。所以我们可说,屈原的忠
诚无疑皓如日月之辉,但他并不算是忠于国家而是忠于那个易受小人
之间的昏君楚怀王,由此可知“愚忠”是不智的,在当今社会就更不
合时宜。理智的忠诚是“愚忠”的蜕变与升华,这才是人们值得仿效
与推崇的美德,这才是为国家民族谋福祉的刚贞品格!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00:22: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601376874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读史记有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读史记有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