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
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
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
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
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
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
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
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
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
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
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
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
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
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
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
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
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
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
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
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
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维度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技
术
素
养
1.理解信息技术对改进课堂教学的作用,具有主
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意识。
1.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具有主动
探索和运用信息技术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意识。
2.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能,熟练操作
常用设备。
2.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
作,了解其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
3.了解与教学相关的通用软件及学科软件的功能
及特点,并能熟练应用。
3.探索使用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网
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
4.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掌握加工、
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工具与方法。
4.利用技术手段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学校、家庭、
社会相连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5.具备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能够以身示范。5.帮助学生树立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培养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计
划
与
准
备
6.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生特征和技术条
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找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
学问题的契合点。
6.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生特征和技术条
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确定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
生综合能力的契合点。
7.设计有效实现学习目标的信息化教学过程。7.设计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
信息化教学过程与学习活动。
8.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择与使用技术资源。8.合理选择与使用技术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
学习机会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9.加工制作有效支持课堂教学的数字教育资源。9.设计学习指导策略与方法,促进学生的合作、
交流、探索、反思与创造。
10.确保相关设备与技术资源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正
常使用。
10.确保学生便捷、安全地访问网络和利用资源。
11.预见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
订应对方案。
11.预见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自主、合作、探
究学习可能遇到的问题,制订应对方案。
组
织
与
12.利用技术支持,改进教学方式,有效实施课堂
教学。
12.利用技术支持,转变学习方式,有效开展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3.让每个学生平等地接触技术资源,激发学生学13.让学生在集体、小组和个别学习中平等获得技
管
理
习兴趣,保持学生学习注意力。术资源和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
14.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观察和收集学生的课堂
反馈,对教学行为进行有效调整。
14.有效使用技术工具收集学生学习反馈,对学习
活动进行及时指导和适当干预。
15.灵活处置课堂教学中因技术故障引发的意外状
况。
15.灵活处置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发
生的意外状况。
16.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提升技术素
养并发挥其技术优势。
16.支持学生积极探索使用新的技术资源,创造性
地开展学习活动。
评
估
与
诊
断
17.根据学习目标科学设计并实施信息化教学评价
方案。
17.根据学习目标科学设计并实施信息化教学评价
方案,并合理选取或加工利用评价工具。
18.尝试利用技术工具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信息,并
能整理与分析,发现教学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
施。
18.综合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学情分析,为促进学生
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依据。
19.尝试利用技术工具开展测验、练习等工作,提
高评价工作效率。
19.引导学生利用评价工具开展自评与互评,做好
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
20.尝试建立学生学习电子档案,为学生综合素质
评价提供支持。
20.利用技术手段持续收集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
关键信息,建立学生学习电子档案,为学生综合素质
评价提供支持。
学
习
与
发
展
21.理解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具备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自我反思与发展的意识。
22.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积极参与技术支持的专业发展活动,养成网络学习的习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
能力。
23.利用信息技术与专家和同行建立并保持业务联系,依托学习共同体,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24.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提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
25.有效参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实现学用结合。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
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
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
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
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
变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个性
化发展。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成长路径,
实现专业自主发展,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附录:
术语表
1.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
境与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
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
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
视等构成,在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还能
实现人机交互。
2.通用软件:是指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中的通用性软件,例如办公软件、即时交流软件、
音视频编辑软件等。
3.学科软件:是指特别适用于某些学科的软
件,如几何画板、在线地图、听力训练软件、虚
拟实验室等。
4.数字教育资源:是对教学素材、多媒体课
件、主题学习资源包、电子书、专题网站等各类
与教育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字资源的统称。
5.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泛指
以信息技术支持为显著特征的教学形态。
6.技术资源:是对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
字教育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等资源的统称。
7.网络教学平台:是对能够为教育教学活动
开展提供支持的网络平台的统称,如网络资源平
台、网络互动平台、课程管理平台、在线测评系
统、在线教学与学习空间等。
8.移动设备:是对便携式计算通讯设备的统
称,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
9.评价工具:是指开展评价所使用的各种支
持工具,如试卷、调查问卷、测试量表、评价量
规、观察记录表、成长记录或电子档案袋等。
10.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是指支持教师进行
学习、交流、研讨等活动的网络平台,一般具备
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等功能,能够建立不同类
型的学习共同体,汇聚与生成研修资源,支持教
师进行常态化研修。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3:57: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599821873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小学信息技术.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小学信息技术.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