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极拳⼊门功法——⽆极桩、太极桩
关注我
陈⽒太极拳⼊门功法
⼀、⽆极桩
⽆极者,⼀物未有也,⼼静如⽔,⽆物所著,⽆念所思。内固精神,外⽰安逸。
⾝桩端然恭⽴,思想松静⽆为,头颅正直,顶劲虚领,肩井⽳下沉,双肩松脱,膻中⽳内含,⼼⽓下降,横膈膜下沉,
束肋合腹,腰部向后撑平⽽下塌,松胯圆裆,开膝合膑,双脚内旋,涌泉⽳虚⽽含吸地⽓之感,双脚外侧与肩同宽站
⽴,周⾝放松合住劲,清浊之⽓共同浑合⾄⼩腹之内,等待阴聚阳震之机。功积⼒久,渐悟⽆极桩。待⽆极桩锻炼纯熟
后,内⽓已较充盈,并有阳震之机,即可进⾏太极桩的训练。
⼆、太极桩
太极桩⼜名混元桩,是指在⽆极桩站⽴的基础上,腹部内⽓较前段时期充盈,配合束肋合腹,⼩腹的关元、中极⼆⽳共
同内敛纳⽓,冲震命门⽳。与此同时,利⽤肩部和肘部的松垂动作,催动两臂⾃下⽽上画弧缓缓抬起,⾼与胸平。由于
双肩松脱、内卷⾥合,锁⾻下沉相合,⼼⽓与横膈膜向⼩腹中极⽳沉降,以助内部⽓息团聚,向命门⽳冲震,使两臂内
侧(阴经)微微内缠向⾝体外侧撑住劲,构成内撑外掤、内圆外⽅、负阴抱阳的太极状态。两⼿指松直向内,⼗指尖左右
相对相照,指甲缝的⽓机含互相渗透和相吸相合之意,同时注意⿐准头的吐纳⽓与印堂⽳(上丹⽥)、膻中⽳(中丹⽥)、中
极⽳(下丹⽥)及三⼼(头⼼百会⽳、⼿⼼劳宫⽳、⾜⼼涌泉⽳)的吐纳⽓⼀致,并将⽓纳⼊中脉(上通百合⽳,下达会阴⽳
⼀线串之)之轨道,以助中⽓潜转。同时下闭⾕道,⽓⽅不向下泄,构成呼⽓时使⽓由内达外,劲贯梢节,⽓贯指(趾)
肚;吸⽓时退藏隐密,⽓结中宫,循环⽆端。久⽽久之,体内会出现⼀种轻灵景象,⽓机运聚之意象,皆由⼼发,中⽓
之潜转,上下不停。如能将此意象融会于拳架之中,与动作、劲路结合起来,⾝体内外就会化⽣出⼀种浑厚灵敏、韧性
极佳、弹性极强的混元⽓布满周⾝。正如拳谚所云:“学者若会混元⽓,哪怕他⼈有全功。”
桩功是拳术中必练的功法之⼀,不同的拳种有其不同练法,但⽬的是相同的,都是求它的根基功夫。要想使桩功练好,
必须有内功功法的辅助,不可分割。内功在过去都是不对外传授的,必须得⾝传⼝授。所以太极拳协会的提⾼,桩功、
内功是必修课。古语讲“练习拳不练功,到⽼⼀场空”,这时原功就是指桩功、内功⽽⾔,同时也说明了练习功的重要
性。
站桩时⾸先从头部领起,头部是全⾝的主宰,应保持中正,不左右倾斜,不前俯后仰。应该是头顶向上虚悬或上顶,头
顶百会处似有⼀根绳⼦把⼈吊起来,或百会处如轻轻地顶着⼀个球,不使球掉下来。头顶虚悬时不能梗着脖⼦,脖⼦处
不能⽤意念,意念应在百会处。头顶虚悬要从始⾄终,站多长时间头顶就悬吊多长时间。
在头顶向上虚悬的同时,要拉着下颊往回收,往上提,同时⿐⼦尖往下⼀转找会阴,从会阴那⾥往后⼀转,往上提,顺
着脊⾻上来到头顶。会阴在上提时,要顺势把膝盖和脚⼼带起来,脚⼼也往会阴处并。做好三⼼并,先得从会阴那⾥
并,会阴往上提,带着脚⼼来,三⼼才能并好,这样往上⼀提整个⼈就拉起来了,就象兜⼦兜起来似的,⼈悬起来了,
站桩时就会觉得轻松⼀点,如果头不注意往上顶,脖⼦随随便便往下⼀缩,都压到腿上,腿沉不舒服,所以站桩不注意
头部姿势会影响全⾝。
两⼿的位置不论放在丹⽥处或前平举到与肩等⾼处,肩都不能绷劲,不能端肩膀,肩要放松,肩膀很⾃然地耷拉着往下
松,这时锁⾻、胸部有点沉,所以肩下松时还要在两侧外撑,带着夹肢窝出去,有的⼈站桩时间⼀长就⾝上流汗,两⼿
冰凉,原因就是肩肘没有放松,⽓过不来,要把肩膀抖搂抖搂,放松地前后转⼀转,往下边⼀放,再把胳膊松动⼀下,
胳臂不要成个死⾓,⼤、⼩臂肩肘腕应是⼀个圆弧,胳膊抬⾼时⼿不能太前伸或后缩,应是个圆,⽤意念把它撑起来,
象抱着⼀个球。⼿的位置开始时可以放低⼀点,以后再慢慢上升,但也不能过⾼,肩不能耸(松肩),肘要下垂(坠
肘),腕要张开成坐腕状,⼿如抱球,要特别注意⼿中要有意念,不能空,两⼿中间仿佛真有⼀个⾮常薄的⽓球,⼿指
的劲不匀会捅破,稍不经⼼会掉落,对这样⼀个娇⽓的东西,两⼿要⼩⼼翼翼地捧着它,抱着它,胸部不能挺,也不能
⽔蛇腰,驼着背,后⾯出个⼩罗锅,象背着个东西,应该是两肩外展,头顶向上虚悬,胸部微含,把背拉直。
腹部要放松,但不能把肚⼦腆出来,要把腹部收住,腰部后松。办法是把会阴往⼩腹回缩,胯⾻前边尖部的⾻头向后
腹部要放松,但不能把肚⼦腆出来,要把腹部收住,腰部后松。办法是把会阴往⼩腹回缩,胯⾻前边尖部的⾻头向后
缩,缩向腰部,把腰向后突出去,同时两个胯⾻尖把两肋往上推,往后收,使两肋撑开,胸部放开,这时⽓就从下边提
起来了,往上升向中丹⽥。这样做,往后松腰就容易了,因为这样松腰不完全是形体⽤劲,⽽是⽤⽓带过去的,把⽓缩
回来往腰上收,⾝体两侧⽤胯⾻催起来,会阴往上提,这样顶着催起来,⽓就不往下降了,⽓往上升,配合着百会上
领,上下就连成⼀个整体了,上下⽓机连成了整体,内蕴充⾜,才能显现出“站如松”的挺拔英俊、内⽓浑厚的姿态。百
会往上提要配合尾闾下垂,上下两头拉。⾝体微下蹲,尾闾下垂象⽴到地底下⼀样,⽀撑着⾝体,意念要使尾闾和地接
在⼀起,臂部“似坐⾮坐”。这时,头往上⼀拉,加上会阴上缩,胯往上挤,腰就松过来了。
⾝体下蹲后容易犯的⽑病,是两膝盖死往⾥扣,往⾥挤,把裆夹住了。应该是膝盖往⾥拧着往上提,再往外挤,往外
翻,从⼤腿根后边往外撑,把胯给撑开。两脚站得不能太宽,脚跟⽐肩稍宽⼀些,脚尖和肩宽度差不多,也可以窄⼀
些,太宽腰不易往后放松。宽度适当,站桩时⾝体会慢慢往下坐,越来越矮,⾝体不松,腰不松,蹲低了就⾮常费劲。
不过刚开始时,不论怎样站都要费⼒⽓,膝盖、⼤腿酸痛,这时就要坚持,爱怎么酸就怎么酸,就是耗着不动,可以⽤
意念去体会哪⾥酸、怎么酸,把⽓注进去。还可以⽤百会、会阴、⿐⼦往上提膝盖。这时的酸也是长⼒⽓、换⼒⽓的时
候,等到⽓⾜了,把“拙⼒”换掉了,以后就不会酸了,⾝体也会蹲得更低了,⾝体重⼼也不会都压在后跟上了。
站桩时有⼈⾝体会微晃,但不能晃得太⼤。有的⼈会哆嗦,这是累的表现,没有关系,哆嗦劲过去慢慢就好了。
⼀般来讲,站桩时上肢这⼀关容易过,胳膊抬着,酸痛,抬不动了,咬⽛坚持,坚持到最后,觉得胳膊变轻了,没有
了,这⼀关就过去了。这时给个意念,胳膊不⾃觉地就随着动。想“起”,胳膊“忽”地⾃⼰起来了,根本没⽤劲,想“外
开”⾃⼰就开出去了。腿这⼀关就不太好过,因为上边有重⼒压着,所以⾝体下蹲时不要勉强往下坐,低到⼀定程度就
⾏了。⾝体好的应该要求⽩⼰严格⼀些,因为站桩是给⾃⼰站,站直了是省劲,可是越直越不出功夫,作⽤和往下
坐⼀坐差不多。
站桩时要注意体察⾝体的三个⽓球,两只⼿中间抱着⼀个⼩球(⼿⾥总要有抱着球的概念),两臂围着⼀个⼤球,这个
球也⾮常娇⽓,⼀松就掉,⼀挤就破。此外胳膊和下丹⽥之间还有⼀个球,这个球是和躯⼲连在⼀起的,如果站得很
矮,这两个球就合到⼀起了。对于这⼏个球,站桩时要随时注意,不时往球⾥加点⽓,慢慢拉拉⽓,越慢、动作越⼩越
好(别⼈看不出更好)。拉⽓时不光是局部动,应该是⼿和腕和肘和肩,整个胳膊整体⼀起动,体会⼀下⼿⾥的⽓,胳
膊⾥的⽓,两⼿还可以对着⾝体前后拉⼀拉,体会⾝体⾥的⽓。经常这样去体会,⽓感越来越强,慢慢感触功¦能得到强
化,查病、感知、⼿感等功能都会出来。
从“三⼼”往丹⽥并,⽓应该是随时并。⼿拉⼀拉有⽓了,再往丹⽥⾥⼀想就⾏了。以后拉⽓把丹⽥带上了,把混元窍带
上了,站⼀个钟头桩,拉⼀个钟头⽓,收⼀个钟头⽓,光站着不动就没有这么好的效果。
桩站时间长了,有的⼈容易⼼烦,站不下去,想睁眼,虽然⾃⼰也不想看什么,却总也抑制不往想睁眼的欲望。什么道
理?因为站桩以后,⾥边⽓多了,能量多了,按平时的习惯,⼀有能量就要把它消耗出去。眼为“使⽓神”,睁⼀睁,⽓
跑了,能量也消耗了,所以练功要“收视返听”。闭上眼想⾝体⾥边,⾥边⽓多了,要把能量消耗出去,这时要下决⼼不
睁眼,把能量聚在⾝体⾥边,在⾥边体会,在⾝体深处想,⽓就深⼊进去了。为什么能量多了,要往外散不往⾥边⾛
呢?因为外边是习惯的通路,⾥边没有现成的通路,所以要主动运⽤意识开辟⾥边的通路,慢慢形成习惯,注意⾥边
了,⽓就从往外⾛变成转向⾥边,⾥边⽓⾜了,能量聚到⼀定程度,⾥边⼀通,⼀下⼦对⾥边就能感觉清楚了,能看见
了。有的⼈练功总想出功能,可是到快要出功能的关键时刻,⾃⼰退步,不好好练了,不是“内向”⽽⾛“外向”了。当然,
⼀站⼀、两个⼩时是觉得累,可是累过去就感到轻松了不想收功了。06年8⽉份我在陈沟的⼤东沟⾥⼀站就是三个⼩
时。
站桩时,轻微晃动可以体会⽓感,晃动⼤了,腰就不好松了,所以能不晃动最好。遭到不⾃觉晃动的情况,就把百会上
顶,尾闾下垂,全⾝放松,慢慢动得就⼩了。
练功中,⾆尖要把上腭顶住,⽽意念要使之顶到百会,百会上顶,⾆顶上腭,会阴上提,脚⼼上提,同时尾闾下
垂,“四上⼀下”,整体同时进⾏,上下⽓机平衡,⾝体会很轻松。不注意尾闾下垂,光上不下,⽓机上涌,失去平衡,
会带来⾎压升⾼。姿式对了,意念对了,⾝体松了,慢慢体内⽓机充⾜畅通。⽓⼀通,⾝形⾃⼰会往下矮,⾝形矮,注
意膝盖不能过脚尖,这样站桩既出功夫⼜长⼒⽓。
桩法的基本要求:
调⾝:⼝诀极简单,⼀共⼗四个字:“两会⼀点⼀垂线,全⾝体重到涌泉。”“两会”指⼈⾝⽳位“百会”和“会阴”,“⼀点”指两
脚“涌泉”⽳连线的中点。操作上使这三点位于⼀条与地⾯垂直的假想直线上,久⽽⾃然能全⾝贯通。“全⾝体重到涌泉”基
本上属于假想的,或者称感觉上的。因为根据⼈体的⼏何外型,重⼼⽆论如何不会在⾝体的最下部。但是长期在这种意
识引导下,很快可以进⼊上轻下沉的稳定感觉,进⽽达到脚下双轻。此后即有⼀阳发动,排除“妄动”的可能。
操作时,姿势略同于太极拳的预备式,因⽽⽼辈拳谱中,预备式⼜称为⽆极式。两脚放平,略窄于肩,全⾝各⼤关节⾃
上⽽下放松,不可使⼀处僵硬,且要注意,各⾻节间须是松张状态,不宜软塌。唯初学很难辨识,因此这⼀阶段必须经
上⽽下放松,不可使⼀处僵硬,且要注意,各⾻节间须是松张状态,不宜软塌。唯初学很难辨识,因此这⼀阶段必须经
明师校正,否则难得其形。百会、会阴、两脚涌泉⽳连线的中点要在⼀直线上,⾃然松垂落地。感觉全⾝体重落⼊两脚
涌泉处。全⾝⽆⼀处挂⼒为最佳。如果桩式正确,⾝体不⾃觉地出现⽆⽅向的摆动是很正常的现象,⽆须刻意保持不
动。要牢记“道法⾃然”的道理。
调⼼:这个环节⼗分重要,⼝诀有⼋个字:“⽆念⽆欲,⽏妄⽏助。”这对很多⼈来说显得很不可思议,怎么可能什么也
不想呢?其实每个⼈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会在某⼀时间头脑中出现⽚刻空⽩。也许站桩⼗五分钟只有⼀秒是这样的,
也许连⼀秒也没有,但随着⽇积⽉累这样的时候越来越多,渐渐连在⼀起,站桩的质量也就提⾼了。有⼈主张“⼀念代
万念”,但我师曾教我,这⼀念最终也必须除掉。习惯了⼀念代万念以后,要除这⼀念反⽽难上加难。这也是要注意
的。“妄”与“助”是更难戒除的。从师学习⽆极桩时切不可追问下⼀阶段感受会是如何。⽼师今天说了,也许你明天就找到
了这样的感觉。但这是你⾃⼰根据⽼师的说法想出来的,就是“妄”的。排除“妄”字就是要踏踏实实练功,加上⽼师的指
点,进步会很快的。“助”也是练功者常会遇见的。某⼀天站得很舒服,觉得⾝上很满,不免会想时间更长⼀点,⾝上更
满⼀些,更⼤⼀些,这就是助。练功不要⼼急,最要稳步求进,渐次循升,否则得来不是真货矣。
调息:呼吸纯任⾃然。就是不必去在意呼吸,有⼈讲“忘息”,也是这个意思。任⽆极桩的太极内功来塑造你,⽽不是刻
意去制造某种模式。功夫久了,呼吸上⾃然就有变化,⼈为去追求往往适得其反。
桩功的评价也⽤⼋个字:“⽆形⽆相,⽆根⽆极。”
所谓⽆形⽆相者,两腿不屈蹲,两⼿不作势,外不带⼀丝张狂,秀若处⼥,内敛⼀团精神,不怒⽽威。平和中正,泰然
⾃若,有佛祖拈花之妙,妙处全在“⽆中⽣有”。
⽆根⽆极者,指⽆所思,⽆所住,真⽓弥漫,⾃然发动,随动⽽动,⾃然顺遂,⽆⼀丝勉强,⽆⼀丝滞病。故⽽有⽆所
不在,⽆所不是之妙。
能循此操作,渐⾄评价之境,太极之门可⼊。真⽓发动,⾃然明晓⽆极⽣太极的妙理。⾄此桩功始有⼩成。然终不可
废。须知太极拳“松则益松,轻⽽愈轻”,并⽆⽌境,此不可不辨。
逆腹式呼吸:的锻炼⽅法:两脚与双乳同宽,暝母,⾆接上颌,⾝体配合呼吸,吸⽓时候,⼩腹内收,呼⽓的时候,⼩腹放松,呼吸
要尽量做到深吸⽓深呼⽓,要细,长,柔,绵,缓,均匀.吸⽓和⼩腹的内收配合协调,吸多少就收多少,呼⽓时候,呼多少⼩腹
就放多少,配合⾃然.缓慢均匀流畅,双⼿随着呼吸做太极拳的起势动作,吸⽓时,双⼿漫漫上抬,⼿上抬不过肩膀,呼⽓时候漫
漫放下,双腿配合,吸⽓时候双腿漫漫直⽴,呼⽓时候漫漫曲腿坐胯,膝盖不能过脚尖,全⾝⼏个动作协调配合,以呼吸带动⾝
体动作,要⾃然柔和,协调⼀致,⼀遍⼜⼀遍的从复,⾝体就在这个简单的从复中得到了锻炼,体会其中的舒服,漫漫享受其
中。
这只是个⼈练功的体会,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师批评指正!
注:本公众号部分⽂章、图⽚和视频,来源转载于互联⽹,版权归原作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相关⽂章。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2:28: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594521864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太极拳入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太极拳入门.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