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读书笔记(集锦15篇)
《边城》读书笔记1
炊烟袅袅,青山绿水,浪漫古城,闲适小屋。晚,伴着虫鸣窸窣
声入睡;早,和着鸟儿的歌唱声起漱。揉揉惺忪的睡眼,走出门外,
面朝大山,伸伸懒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叫一声甜蜜的爷爷,应一
声怜爱的翠翠。拉着缆绳,度过小河。生活是如此惬意,如此幸福。
其实有时候还真的挺羡慕翠翠的,虽然无父无母,但是生活还是很安
静,无忧无虑。但那终究只是一种幻想。
这座边城,就像是一座世外桃源,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吵闹,远离
官场的尔虞我诈,远离人世的悲凉冷漠。边城里,有的是人们的淳朴
的性情,有的是人们热心善良的美好品德,有的是现世不可多得的单
纯。生活过的平平凡凡,日子过得简简单单,却不乏快乐。而在现世
里,要想过一个简简单单的`生活,有时候还真不那么容易。
年轻的翠翠,安安静静的陪着爷爷,安安静静的享受着这一切宁
静。但是那一份宁静似乎在某个时候就被开始打破了。
爷爷自知自己年岁已高,或许不能再照顾好翠翠多长时间了,而
翠翠也渐渐的长大,也是时候给翠翠找一个好人家了。
听着远处传来喜悦的锣鼓声,爷爷告诉翠翠城里的一个姑娘要出
嫁了。渡船的时候,翠翠一直不停的盯着那个与自己差不多大的新娘,
或许心里也在幻想着自己出嫁时的情景。爷爷顺势跟翠翠提了自己的
想法,可翠翠只是羞涩的拒绝了。表面上翠翠没有任何打算,但其实
心里有丝丝联想,或许这是每个长大了的女孩都会幻想的事情吧--
--希望得到自己的幸福。
其实也是在无形中,也许翠翠自己心里也不清楚,她在慢慢的喜
欢上了二佬傩送,而二佬也很明显的喜欢翠翠。但是这一对本该喜结
良缘的情侣,中间却多了许多的插曲。
边城里多人都很内敛,很含蓄,没有现在人的奔放。我想这点是
不容置疑的。这很明显的体现在翠翠与傩送的感情上。如果他们够奔
放,如果他们够勇敢,就不会迟迟不敢向对方表白,就不会白白错过
许多的机会。也许结局也就会因此而改写。看了结局的人都知道,这
是一个悲剧:大佬意外的死了,爷爷也在愧疚中走了,二佬也在自责
中离开,只留下翠翠一人,孤守渡船。而酿成这一个悲剧的,无疑大
佬和爷爷的错误撮合也有一定的关联。大佬和二佬一样,对翠翠情有
独钟,他们同时在夜里山上为翠翠唱歌,而阴差阳错的是,爷爷以为
是大佬的一番苦心。他在极力的撮合大佬和翠翠,但结果不尽人意。
后来在大佬出海意外身亡后他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可这一切挽救措施
似乎不见生效。最终也间接的害了翠翠的幸福。翠翠的幸福就断送在
这复杂的人事中。
我觉得爷爷太过于自作主张了,他没有认真的去征求翠翠的意思,
没有弄明白翠翠究竟喜欢的是谁,而乱牵红绳,不过也这也是因为爷
爷对翠翠的爱,只是爱的方式不恰当。
而二佬,则是不够勇敢,太懦弱了。他有追求幸福的对象但却不
敢于去追求,他敢于放弃棉纺而选择渡船可是他却没有勇气去撑起那
座渡船。他既然钟情于翠翠,可又为何在翠翠爷爷去世后,在她举目
无亲,孤身一人的时候选择离开她呢?这是因为他对爱不够坚定!
边城里,安静祥和,单纯善良,可是却缺少了那种刚烈和勇敢,
一种对爱的执着追求。不然,或许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结局:翠翠和
二佬终成眷属,爷爷在安详中到达天国!
《边城》读书笔记2
读边城有感曹洁它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它是一曲真挚、
热烈的爱情赞歌,它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
之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氛围,更没有波澜曲折的
情节,给我们的只有真实环境中的真实的人物,这就是边城。翠翠,
一个一直生活在一种梦幻中,只能在梦中品尝到爱的甘露的一个女孩,
她只能凄凉地守候,孤独地等待。从翠翠身上,我看到了苗族青春少
女的那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祖父,一个阅尽人事、饱经风霜的老人,他称得上是苗族古老历
史的象征。在他的身上,同样流淌着炽烈的爱,也存在着难以排遣的
矛盾与孤寂。他对翠翠的爱寄托着对不幸的女儿的哀思,他的后半生
是为翠翠而活,他的惟一的生活目标就是要使翠翠快乐。
但他并不真正了解孙女儿内心的情感躁动,他只能用一些不切实
际的空洞的话语来安慰孙女儿:“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
事情都不许哭泣。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
直到最后他还是带着满心的不舍与无奈离开了她的孙女,那种无尽的
忧虑与担心,还有那汹涌的爱,都随着那一夜的大雨哗啦啦的下着,
下在了那小孙女的心里,会永远的甜着的吧!
天宝,一个爱翠翠,但无法让翠翠同样爱上自己的老实男孩,当
得知弟弟也爱着翠翠,便怀着十分复杂的感情退出了角逐,浓重的手
足之情,失败的落寞在那一刻主宰了他。他对老船夫的冷冷的'神情和
生硬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是多么的矛盾和痛苦。为了爱,他
孤独地外出闯滩;又为着爱,孤独地客死他乡。多好的一个小伙子啊!
傩送,一个翠翠深爱着的男人,他英俊他潇洒他能干,他也是那
样的爱着翠翠,甚至为了翠翠愿意独自守空船而不要一座磨坊,坚贞
的爱情的力量就在这里。可是外界的一切还是不能让他们彼此维持着
这份深深的爱,最终带着对哥哥的歉意,他离开了翠翠离开了这个他
所爱的人他所爱的地方。
每次读到那段文字“那个人也许永远都不回来,也许明天就回
来!”眼前又出现了那样凄凉的画面,她_翠翠,默默地守在船头,心
仍在被那晚的歌声牵绊着,她守着那承诺,那爱的信念在湘西水畔永
远地守侯着他的回来。可怜一个好孩子,真的好心疼她呀!没有了爷
爷,没有了疼爱,独自守着那份朦胧的爱情,却不曾知道是否会有结
果,黑夜里如果再打雷,她害怕该怎么办?
寂寞了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说话,没有人替她的船,也许再也不能
在端午节去看赛龙舟。那是多么的凄凉的画面,常常一闭眼就能看见
那船上的人影,独独一个人,注视着远方,肩上的白缎在风中飘拂着。
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美丽善良的人最终却不能得到他们的幸福?
若是大难不死,要是没有以碾米房招亲的事,要是翠翠能在最后一次
二老渡河的时候为他撑一次船……那结果又是怎样呢?美丽的湘西畔啊!
绿树丛阴的你,民风质朴的你,青山绿水的你,在这段唯美爱情的渲
染下,似乎又平添了几分浪漫的气息。
我相信,在这个美丽的地方,翠翠和二老的邂逅,总有一天,二
老会回来的,因为情未断,爱不会灭,二老忘不了翠翠,爱会让他们
在一起的,不是吗?美丽的地方终会迎来美丽的结局,朴素的人们中
会找到属于他们的幸福的,在这里我衷心的为他们祈祷,明天就回来
吧!
《边城》读书笔记3
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向人们展现了
湘西小城的风土人情,凸显了人性中的善良与淳朴。
“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
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
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
不朗然入目。”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依山傍水,风光秀丽,仿佛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河流、山、渡头、渡船、竹林、茅屋一切融于
自然,读之似身临其境,宁静幽远,使人不知不觉中心平气和。
处于最好又最坏的这个时代,简直不能相信世间存在美好如斯的
人。淳朴厚道,仗义疏财,不以金钱论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
真诚相待。摆渡不收钱的老船夫,“出力气不受酬谁好意思的过渡
人”,慷慨的猪肉贩子。最富有的顺顺家的儿子抛却门当户对的碾坊
姑娘,要娶穷渡船人的孙女,人人不以功利为念。
“呆在小公司有什么用?像那些创业公司,就那些人。在大企业的
人,圈子不同,档次都不一样。”“月入几万和几千的人,格局不同,
眼界不一样,没法成为朋友。”听着是否很有道理?别逗了。古有管宁、
华歆割席绝交的故事,是因志趣不相投。相比古人风姿,现代人相去
甚远。不过是以金钱论人的陈词滥调,加上几句格局,眼界就获得诸
多人的赞同。不过是物欲纵横的社会,拜金主义的新瓶装旧酒,众人
居然纷纷表示是真理,浅薄而庸俗,是人性堕落价值观扭曲的悲哀更
是社会的悲哀。
古语云尽信书不如无书,何况那些称不上真知灼见的谬论。若无
清醒的脑子可以自由思考与判断,只会人云亦云地把谬论当真理宣传,
还是少看那些言论为妙。
目睹近年来各大影视剧,兄弟反目,姐妹成仇,小时候所观看影
视中的江湖侠气荡然无存,简直无背叛不成剧。莫非真是古人用心在
“愛”,现代人缺少了心用嘴皮子说着爱。故事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
背叛与伤害在社会各个角落时时上演着。许多人除了自己找不出一个
可以毫无保留去信任的人,这可真是悲剧。
天保与傩送同时爱上了老船夫的女儿翠翠,没有你死我活的.互相
伤害,哥哥唱情歌比不过弟弟做出了退让。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
两兄弟间诚挚的手足情,这样的人性之美在这个日益冷漠的社会更应
该得到宣扬,而不该对背叛与伤害习以为常。
爷爷死了,翠翠像爷爷那样守住摆渡的岗位,苦恋并等待着远走
他乡的傩送的归来。傩送是会回来的吧?这样的悲剧结尾让人唏嘘不已。
若翠翠向傩送大胆表明自己的心迹,结局将会不同。并不能怪翠翠,
在那个年代,女子是羞涩的,羞于吐露自己的爱情。到底觉得遗憾。
在这个开明的时代,若有所爱,请大胆说出你的爱。
《边城》读书笔记4
初读《边城》已经是初中时候的事情了,虽然过去了很久,但是
翠翠那个单纯善良、不谙世事的形象已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刚开始
看时,我主要就是围绕着翠翠与傩送兄弟俩的纠缠不清的暧昧的爱情
故事来看的。
一、这个人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也回不来了
这句话是我对这部小说印象最深的。在第一次看小说的时候,我
的情感几乎就是倾向于傩送的,从最初的翠翠和傩送的邂逅,主人公
翠翠是一个柔美纯朴的少女,与二佬傩送第一次的见面两人便已一见
钟情。情窦初开的翠翠把心中情愫一直小心翼翼地收藏着,不对任何
人提起,甚至是她至亲的爷爷。日子如翠翠家门前的`溪水一样静静地
向前流淌着,少女的羞涩使翠翠在面对二老时更多的是出奇的冷漠。
而此时,大佬天宝也爱上了翠翠并请人做媒。翠翠惶恐之中从未向任
何人表明她的心思,但她已经有了自己内心的选择。
但是或许也正是因为翠翠的腼腆羞涩,把心事藏在心里,才导致
了大老的意外死去,二老也因大哥的死去而将爱意深深埋在心里,选
择了远行,留下了翠翠一个人。
翠翠和二老之间的爱是美丽的,也是单纯的,单纯得就像纸那么
薄,一不小心就会碎了。
二、翠翠和爷爷的相依为命
《边城》读书笔记5
小说主人公是摆渡船的老船夫及其孙女翠翠。故事围绕翠翠的.爱
情纠葛展开。茶峒掌水码头的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大老和滩送老
二同时爱上翠翠,翠翠只钟情於老二,祖父只知大老曾来求亲,不知
孙女心事。兄弟两相约以唱歌争得翠翠的心,哥哥自知非弟弟敌手而
自动退出后淹水而死。顺顺和老二由此对翠翠祖父产生误会,顺顺要
老二另结一门富家亲事,老二的心却仍在翠翠,遂赌气沿河下行,祖
父已察觉此事,心中郁闷旋於某夜雷雨中去世了,而翠翠则一直等著
老二。
《边城》读书笔记6
“有一小溪,溪边有做白色的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里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很是纯朴,很是简
单啊。
在这样一个纯朴的人家、乡村小镇中,充满了“美”与“爱”。
这,便是沈从文的《边城》给我最大的感想。
一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女孩和一位保有着中国传统美德的老
人,祖孙俩相依为命。他们以摆渡为生,不管晴朗炎热还是大雨磅礴,
爷爷总是为别人摆渡,女孩翠翠也总是陪着爷爷。祖孙俩的情感令我
羡慕,但他们的家境也令我很是心寒。
平凡纯朴的生活,怎么也抵挡不住爱情的闯入。
每个人的爱情都会有萌生、觉悟、执着三个阶段。已是亭亭玉立
的少女的翠翠在小镇看龙舟时,她的爱情种子萌芽了,因为她见到了
傩迭。第二年,在小镇看龙舟,他们再次相遇,但这时傩迭的.哥哥天
保也爱上了翠翠。就这样,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开始了。
天保与傩迭俩兄弟知道了对方的心思之后,公平地展开了对决,
但哥哥天保知道自己会输,也为了祝弟弟幸福,选择了去闯滩,却不
幸遇难。故事到这本以为会有一段美好故事开始,却不是这么如人意。
傩迭独自离去了。
在那以后得雷雨天气里,爷爷去世了。这使原本还沉浸在悲伤中
的翠翠,不得不转瞬成为一个大人。最终,她像爷爷一样,以摆渡为
生,一直守在小溪边。
每个守护在一个地方的人也许是单纯的尽职,但,也许是等待。
等待一个重要的人,这样的等待也许会有效,但,也许只是徒劳罢了。
边城,茶峒,同是一个自然风光秀丽,民族风俗纯朴的地方。这
里,没有利和益、权和势,这里有的,只是真诚相待、友爱、纯朴、
善良和天真。面对如今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
的现实而言,那里,是人们向往的天堂吧。
《边城》读书笔记7
我过去不喜欢《边城》,现在依旧不喜欢。
忘记最早知道这本书的确切年纪,大概总不会晚于高中。
生平买的第一本书是冰心的《繁星春水》,是在小学。抱着宝贝
书,好像收藏家抱着珍贵古玩,贴心窝儿放着,格外珍惜。后来就迷
上了看书,初中算是主动有意识像猛禽出击狩猎似的寻找各种可以阅
读的纸质读物,杂志也好,小说也好,一点也不挑食。
听闻沈从文的大名也大抵是在那个阶段。据说他给张兆和写过许
多情书,却被张兆和告到了校长胡适那边。小道消息似乎比沈的文字
更有魅力。
再来就是应试教育规定必须背的那些玩意,课本还节选了《边城》
的一部分。那是我第一次读《边城》,节选的部分如果记忆不刻意作
怪的话,我记得是翠翠去镇上看船,被傩送送回家,还有傩送和天保
在崖上给翠翠唱情歌,翠翠说好像在梦里采了一把虎耳草的部分。
很多人告诉我喜欢《边城》,我也每每郑重其事地说我不喜欢
《边城》。原因呢,那时也说不太清,仅仅看了几章节选,就堂而皇
之地告诉人家我不喜欢《边城》是不是有点草率呢?现在我看完了
《边城》,我依旧还是那个态度,我不喜欢《边城》。
我承认这部小说相当完美,像手工艺匠人经久打磨出来的艺术品,
细节丰满,人物立体,情节也完整,可是因为所用的材质我并不钟意
的缘故,所以到底是不爱的。我讨厌那些人物弯弯曲曲的性格,缺少
些北方人的直爽。你若说那是边城人民特有的地方性格,我也不好辩
驳什么。倘若遇见这样的人呢,我肯定会刻意保持距离,不愿多么交
心。
要我说,整个《边城》的悲剧完全是人物性格引起的。翠翠喜欢
傩送偏偏不说,羞答答的;老头子也是怪,非对天保说,车路马路任
你选;傩送喜欢翠翠却不去问翠翠的心意,而和自家兄弟一起去崖上
唱歌,最后闹成了一场天大误会,葬送了天保,也在翠翠和自己之间
划了一道天堑。
除了天保明言自己喜欢翠翠以外还有什么人是干脆的?老头子虽
然爱翠翠,但他在这一悲剧上要负一半责任,在和傩送发生误会前后
几乎没有一次明确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每次都七拐八绕,让人摸不清
究竟。
我尤其不喜欢翠翠小女人的作态,喜欢就是喜欢,你不好意思告
诉意中人,哪怕告诉亲近的爷爷,也不至于让老头子去和天保说走什
么车路马路。老头子之所以对天保说这句话,也是因为对翠翠的心意
那时还不了然。倘若翠翠一早就让爷爷清楚,可能老头子就会果断地
拒绝天保,也不会有后来两兄弟斗歌发生,天保也不至于下茨滩丧命。
你说翠翠这样是因为中国传统女子都是这样,一定要含蓄委婉,
即使喜欢也不能说出来,一定要让男人来先对自己表达,这样才算矜
持,才算得体合乎礼节,我也就呵呵。那我倒让你去算算中国古典戏
剧和生活中多少女子为爱私奔呢?我就欣赏卓文君,为了爱和司马相
如私奔,敢当垆卖酒,在司马相如移情别恋时,也敢以一首《白头吟》
申饬。不管男人女人都是人,你为什么不敢主动表达你的`情感呢?爱
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何必让别人去揣度你的心意呢?如果说翠翠
的个性是时代使然,是环境使然,那我也因为唾弃这时代和环境的畸
形,而一并不喜欢这部小说。
我喜欢童话,童话中的世界全是纯粹的善和纯粹的恶,善与恶对
比分明,善永远会打败恶,所以王子和公主一定白头偕老。可《边城》
算什么呢?沈从文将他纯粹的美的幻想都熔铸在这部小说里了——一
个没有恶人的纯粹的乌托邦的世界。小说中的人全是守望相助,全是
舍己为人,老头撑渡船不肯要船钱,为渡客提供烟丝;顺顺对老头子
也好,送东西;傩送和天保也是好人,人格上简直完美无缺。可《边
城》能当作童话来看吗?《边城》并不是童话啊,这是一部乌托邦的
小说。哪怕是乌托邦中刻画的人也总得是个复杂的人性吧,有善的同
时也应该有人之所以为人的自私、狭隘等等脾性吧。这在《边城》中
一概没有。
但我承认除了我不喜欢的部分以外,《边城》在艺术性上几乎无
可指摘,里面的风俗人情,乃至一些生活环境的描写都很真实,读的
时候,就好像这个四川和湖南交界的临水边城真的存在于眼前似的。
《边城》读书笔记8
人向往的是什么?
一片树林、一片大地、一个蓝天,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当
人类生存在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变化:一座
小屋、一个村庄、一个城镇一个步伐、一辆自行车、一辆轿车。不知
道这个世界是在进步还是在退化?人手所创造的不知道得否满足于他
们的心意?人心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当你贫乏的时候,追求的是财
富;当你动荡的时候,追求的是安定。而如今这个时代,繁华的城镇
里高楼拔地而起、街道上车水马龙、行色匆匆的人们在忙碌中建设着
社会的发展。这景象本应符合人类的追求,但经历过农村生活的城镇
人们却开始向往农村的环境。这似乎有点矛盾,从落后的农村到发展
的城镇,从发展的城镇又到落后的农村。
《边城》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样一副画面:“有一小溪,
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
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
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一只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
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
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
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在如今,城镇的物质建设虽然显得腾飞
发达,但是在建设的背后又显露出另一方面的破坏。就像自然环境,
是那样的污染不堪:树木被伐、空气干躁、噪声不断、垃圾成堆。这
样的环境,使人的身心受了严重的压抑。所以,人又是那么向往农村
那种清静、舒畅的生活空间。
或许这也是《边城》作者的思路。
在现今的时代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是那样的陌生和功利。
为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卷入你争我夺的潮流当中。在建筑物空
间越来越狭小的同时,人与人的心灵同样显得狭窄;在交通便利的今
天,人与人来往的途径是那样的便捷,但人的沟通却是那样的艰难。
一道墙,不单是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居住场所,也同时隔绝了人心灵
的来往;一扇防盗门,似乎避免了外人的闯入,但同时也囚牢了自己
与外界的联络。
而在《边城》里面让我们看到的是人的淳朴、勤俭、友善、和平
的景象。“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
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多少年。年纪
虽那么老了,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不能够同这
一分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
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在写到主人公翠翠的时候是:“自然既长
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
如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
渡船上遇陌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人,作成随
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
在水边玩耍了。”文章在写到掌管水码头顺顺时说:“这个大方洒脱
的人,事业虽十分顺手,却因欢喜交朋结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
明白出门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为人却那么公正无私;既正直
和平,又不爱财”。在说到两位年青人的时候,又写得是那样受人欢
迎:“结实如小公牛;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和气亲人,不骄惰,不
浮华。”而更让人称奇的那只小狗也格外显得乖巧、懂事:“有时又
与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与祖父一同动手,船将岸边,祖父正
向客人招呼:‘慢点,慢点’时,那
只黄狗便口衔绳子,最先一跃而上,且俨然懂得如何方为尽职似
的,把船绳紧衔着拖船拢岸。”
“美丽总是令人忧愁”。《边城》作者在给我们展现这一幅人与
自然相得相融,优美和谐图画的同时,却又流露出一副面对人生悲凉
命运的无奈与困惑的面孔。本应该是圆满美好的家庭,在母亲与父亲
相聚不得志而前后离世下,翠翠从小就过着与爷爷相依为命的生活,
他们的孤单与悲凉时不时的涌流心头。“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
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烧成桃花色的薄云”、“听着渡口飘来那生
意人杂乱的声音,心中有些几薄薄凄凉。”、“他在日头升起时,感
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
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为一只渡船与一只黄狗,唯一
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其中,还让我们看到不幸的是,作为“水
鸭子”的大老却在水中淹死;以歌声让翠翠的心飞翔的二老却离家出
走;与翠翠朝暮相处、形影不离的爷爷,又在雷鸣夜晚中悄悄离世;
这一切的发生,犹如一个个巨石压抑着翠翠幼小的心灵。在《边城》
结尾,作者想通过二老“也许明天回来”来点燃翠翠心灵的一时希望。
但“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又岂不是给她一种无限的困惑、迷茫。
一个从小就遭受人生悲惨命运的心灵,本想寻得一处关爱、拯救的归
宿,却一直得不到实现。这也岂不成了许多人的写照?
《边城》读书笔记9
水是极有灵气的,它一路流来,总能带来一些故事。当水流过这
个静谧、悠然的湘西小镇时,就带来了翠翠的故事,故事平淡得似乎
让人觉得拖沓,只是这故事发生在茶峒的山光水色之中,周围景色既
是那么恬淡自然,故事也似乎融入到这景色之中。有一刻它似乎那么
清晰,仿佛就要浮出水面,很快它又沉入水中,随着潺潺流水一同流
走,只在读者心中留下一抹遐想。平凡的故事、平凡的感情,单纯到
似乎只可能发生在这样一个有水流过的地方,也好像只有这样透彻的
水才能承载这样的故事。当然,也只有沈从文先生这样一个从小就懂
得拥抱水,热爱水的人,才会写出这样美的故事来,正如他自己所说:
“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边城》就是沈从文先生理想中的梦境,他把对山水的热爱化为
了这部饱含深情的作品,茶峒的自然风景清新隽秀,江水清丽绵延,
江上渡船每日在这山水之间运行,也俨然成了这如诗如梦的景色中的
重要点缀,渡船上的老船夫、小姑娘和老黄狗便是这景中永远不变的
主角。作者构筑了诗画般的边城美景,把所有故事融合到这景中,景
物便处处蕴含着纯朴的人情味,弥漫着“桃源”般神秘的色彩。景色
因人物感情的朦胧而朦胧,因人物的忧愁而忧愁,也因故事凄凉的结
局而定格在一片凄凉之中,却因为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定格的美景
又在无穷无尽的等候中慢慢地绽放,任人思绪飘飞到更广阔的空间。
沈从文先生常说“美丽总使人忧愁”。《边城》里的'翠翠是美丽的,
她单纯善良、不谙世事,对老船夫的感情真挚而感人,对傩送二老的
感情朦胧却执着,可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少女却始终不知道也没人告
诉她,她应该要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幸福,最终只能在一片凄苦
之中,孤独的守着祖父的渡船,等着不知归期的爱人。
老船夫是也善良的,他五十年如一日的守着一条渡船,不知把多
少来来往往的人渡过了小溪,“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
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他深爱着翠翠,他唯一的亲人
便只是那个女孩,他总是
在为孙女将来的生活而担忧,最后却还是在失望和遗憾中死去,
就连撑了一辈子的渡船也被涨起的大水冲走了,这是何等的悲凉啊。
读《边城》除了对美丽的乡村风光和纯朴的风土人情留有回味之
外,还留下一份感动,感动的是翠翠为所爱的人执着的无怨无悔的等
待,这种等待可能明天就能收获幸福,可能一辈子都毫无结果,惟其
如此,才更是感人。我也为翠翠的执着而震撼,也许不到生命的最后
一刻,很多人都不会知道自己的真正价值,既然有幸活在这个世界上
为什么不为所爱的人勇敢的等待一次呢?可是翠翠毕竟是生活在一个诗
般世界中浪漫式的理想人物。现代社会太浮躁,有多少人还能有那么
一种执着的浪漫的情愫呢?
不说为了不可知的未来而等待,就算是为了已有的幸福而付出真
诚的努力,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呢?我们渴望得到真爱,却又总是担
心害怕,总想一切确定无疑之后才付出感情,不然就马上抽身离去。
《边城》读书笔记10
早在高一的时候,就接触过沈从文先生的《边城》。那时的我只
是觉得书中对环境的描写挺不错的,但还读不出其中的韵味,更没有
对它产生什么自己的想法,仅仅是把它当成是一个发生在凤凰古城的
故事。现在借这次读书活动,我又重拾这本书,把它再读了一遍。
《边城》写得真的很美,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沈从文先生对湘西风情的
钟爱,以及当地百姓的淳朴,还有这个故事中表现出来的淡淡的忧伤。
这本书的故事是发生在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这个美丽
的依山傍水的小山城中。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化着茶峒白塔下两个相依
为命的摆渡人翠翠和她的祖父。每天给进城的人渡船是他们唯一的工
作,有时祖父进城打酒,翠翠就和她的小黄狗为客人渡船,而小黄狗
也听话地为主人拉绳引船,动作娴熟敏捷。这样,生活过得平淡而又
快乐。谁又能想到,在这古朴而绚丽的湘西画卷中,铺衍的竟是一个
美丽而凄凉的爱情故事。不知不觉翠翠到了要嫁人的年龄,平淡的生
活也因此慢慢走到了尽头。翠翠与外公失散,幸得美少年傩送相助,
从此翠翠平添了一件不能明言也无法明言的心事。谁知傩送的哥哥天
保也爱上了翠翠。为了成全傩送与翠翠,天保外出闯滩,不幸遇难,
傩送也因此离开翠翠驾舟出走。疼爱着翠翠并
为她的未来担忧的外公终于经不住如此打击,在一个暴风雨之夜
溘然长逝。翠翠守着渡船深情地等待着那个用歌声把她的灵魂载浮起
来的年轻人,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翠翠也知道“这个人也
许永远不回来了,”她也希冀,“也许明天回来!”,令人无限感慨。
都说《边城》寄托着沈从文先生“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
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小说中刻画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人
性美,都有淳良的心灵。翠翠的爷爷老船夫是个淳朴厚道但倔强的老
人,首先他撑船从不收人钱,反而经常请人喝酒,买东西时互相推钱,
可见他是个多么豪爽的老人呀!从文中人们对老人的熟悉和态度可以
看出,人们对他性格的尊敬,甚至他去买东西,“一定有许多铺子上
商人送他粽子与其他东西,作为对这个忠于职守的划船人一点敬意”。
然后,他很疼自己的孙女,一心想要她能找到一个好归宿,也许是性
格因素以及对顺顺的愧疚,在天保溺水身亡这一令人心碎的时刻,他
在吃了掌水码头顺顺“一闷拳”的怨恨后,那个暴雨雷鸣的夜晚,碧
溪岨的白塔终于倒塌,翠翠唯一的亲人,辛劳一生的老船夫在睡梦中
带着忧虑和期待撒手西去。书中塑造的主人公渡船少女“翠翠”,她
则是纯洁美丽的化身,是《边城》美好的灵魂。在这个依山傍水的自
然的氛围中,孕育出了优美健康自然的“翠翠”。她还是一个懵懂的
少女,可能由于从未有过母爱以及从小听父母之间的故事的缘故,心
里孤独的翠翠面对痴心爱情不知所措。在此处,沈从文先生细腻的再
现了一个少女纯情朦胧的心理变化,生动的刻画了少女羞涩的恍惚。
对于和傩送的一见钟情,翠翠她一次次含蓄埋没,躲避推脱,忧郁等
待,这是最后导致悲剧的一个原因吧。再说说书中其他的人物吧,比
如说作为前清解甲流落军官“顺顺”凭着一些积蓄经营木船,事业兴
旺发达,又因大方洒脱,仗义慷慨,诚信公道,被众举为“掌水码头”
一方豪杰绅士。他的两个儿子“大老”和“二老”受父亲江湖风范教
育熏陶,在浪里行船摔打锤炼,皆成为江湖“岳云”式聪明英俊少年。
两兄弟在对翠翠一见钟情后,都决不放弃对美的追求,执着地毅然站
在月夜山崖上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在他们的身上少了都市人的
自私和狭隘,少了商人聚敛钱财的贪婪与世故,少了奸侫小人的阴险
奸诈多了一副两里人的宽阔豪爽的胸怀,多了一颗仗义疏财的仁义之
心,多了一种乡民的光明磊落和正道直行的品德。正是这种美德影响
着乡邻,从而在这块不显山不露水的偏僻小地保留了一份大都市里想
都不曾想到的民俗淳风,而且这种“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的淳朴
民情在这古老的大地上哺育着一代又一代。船总顺顺更是不计前嫌,
收留祖父去世、渡船冲走的翠翠。还有热诚质朴的杨马兵等等,他们
都是美好道德品性的象征,都体现了理想人生的内涵。这里的人们无
不轻利重义、守信自约;酒家屠户,来往渡客,人人均有君子之风,
比起物欲横流、纷繁复杂的社会,这里俨然是一派桃源仙境,茶峒的
美德在这些茶峒人中无不体现的淋漓尽致,无不发扬的光大,无不令
人神往。沈从文先生正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
湘西边地的风土人情,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沈先生笔下描绘的这一副诗情画意,又怎么
会不孕育出一辈辈纯朴、诚实、勤劳的茶峒人呢?翠翠就是这样一个
典型的人。但是,沈从文先生却偏偏给这样一个无邪的女孩一个悲惨
的结局:天保大老这样一只“水鸭子”竟就那样的淹死在了河里,白
塔坍塌、田地冲毁、祖父去世;就连翠翠最心爱的傩送二老也离她而
去。然而她无助,她不知所措,她只能等待等待“那人也许永远不会
回来,也许明天就会回来。”作者在这看似美好中设置了这样的悲剧,
从另一方面看来,也是一种遗憾的美。翠翠如此纯真善良的孩子,却
失去了自己所珍惜的东西,这不能不成为遗憾,但这遗憾丝毫没有损
害她人性的完美,反而,失去的遗憾正好给人们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维纳斯正是失去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
梦幻曲。”的确,生活往往就是这样。就如《边城》这个故事,因为
有遗憾才显得丰富多彩,耐人寻味。平凡中往往因为遗憾才会唤醒珍
惜;而人往往由于挫折的遗憾才会变得更理智成熟。正如一位伟人讲:
遗憾不仅仅是一种缺陷,也是一种美!因为一份遗憾的存在,便多了
份悬而未决的门,也许门开了的同时,遗憾的美就不存在了。因此对
待生活,对待自己,我们也不要做急功近利的选择,面对眼前的
迷,保留一份遗憾,就拥有着遗憾美,何尝不好呢?
《边城》是一本短篇小说,像是在叙述一处被世界所遗忘的世外
桃源,在那片与世隔绝的土地上很平凡的生活正在上演,亲情、爱情
及乡民之间互相帮忙、互相关怀的情感,平凡到几乎快令人遗忘这就
是生活。故事的细腻感动超出我们的想像。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向来氤
氲著一种与世隔绝的氛围,像长长的诗篇,吸引人的不是华丽的外表,
而是淳朴的灵魂。看多了现代都市小说,总是觉得少了些什么、遗忘
了些什么,就在周遭很近很近的地方。在《边城》一书中,我看见了
乡下人的质朴、勤奋、正直,还有他们的宽容,这使我倏然的心酸,
这让我不禁思考著:在这个纷纷扰扰的'社会里,人情变得淡薄如水。
太多人戴着伪善的面具,太多人为了追求利益不惜出卖自己的真心。
人性该是世间最最甘美的东西。然而在物欲横流的森林里,我们还保
留着多少真正纯净的人性呢?它太剔透,剔透到染不得一丝纤尘。可
是,在大城市中终日奔波劳碌的人却无力去呵护,只任由尘埃将它逐
渐掩埋。太多的真性情被封锁在心灵的一角。社会的进步一定会伴随
着人性的缺失吗?难道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会取代精神生
活吗?我认为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反思的问题。就像以前出现
的老人摔倒扶不扶和小悦悦等等的问题,都是一些让人心寒的事。难
道现在的社会都是世态炎凉,现在的人们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以
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个社会上发生的事吗?我不愿相信这是真的。
我们拥有了追求的自由,却不再拥有那片盛放心灵的净土,我们也有
一座城,却是把自己内心封闭起来的围城。打破坚冰拥抱阳光吧,为
心灵寻一片净土,或许我们都可以活的更加轻松,触碰到属于自己的
那份幸福。其实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都有一座“边城”,有一片净土。
那座悲天悯人的城以随历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留给我们更多
的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所以我还是愿意相信,即使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也改变不了人内心最美好感情和最朴实的感动。
再读《边城》,带给我的是感动和心灵的触动,让我产生对人生
的思考,更让我放下物质世界的喧嚣,感受着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
《边城》读书笔记11
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青山绿水,美不胜收。秀丽的
自然风光散化着茶峒白塔上两个相依为命的摆渡人。爷爷年逾古稀,
却精神矍铄。翠翠情窦初开,善良而清纯。他们依着绿水,傍着黄狗,
守着渡船,向来外船客展示着边城乡民的古道热肠。谁又能想到,在
这古朴而绚丽的湘西画卷中,铺衍的竟是一个美丽而凄凉的爱情故事。
翠翠与爷爷失散,幸得有美少年傩送相助,从此翠翠平添了一件不能
明言也无法明言的心事。正是“以我心换你心,始知相忆深,而愿二
两心永相依”的美好爱情的萌芽。谁知傩送的哥哥天保哥哥也爱上了
翠翠,为了傩送和翠翠,天保外出闯滩,不幸遇难,傩送也因此离开
翠翠驾舟出走。疼爱着翠翠的爷爷终于经不住如此打击,在一个暴风
雨之夜溘然长逝。翠翠守着渡船深情的等待着那个用歌声把她灵魂载
浮起来的年轻人。雁来音信全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翠翠也知道“这
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她也希望“也许明天就回来”!沈从文以
他独到的文笔为我们描绘了已付明澈纯净的湘西边城人事图景。当我
慢慢走进这宛如世外桃源的边城时。一群善良淳朴的人将我深深吸引,
他们的命运开始牵动我的心弦。他们演绎了一段亲情,爱情,乡情交
织的篇章。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没有撕心裂肺的呐喊,只有夹杂着
淡淡忧伤的美丽。
善良美丽的.翠翠,淳朴厚道的老船工,豁达大度的天保,豪爽慷
慨的顺顺,热诚质朴的杨马兵……这里的人们无不轻利重义,守信自
约;酒家屠夫,来往渡客,人人均有君子之风。比起物欲横流,纷繁
复杂的社会,这里俨然是一派桃源仙境,令人无限向往。然而即使是
这样淳朴的人,这样美好的世外桃源,却也躲不过命运的安排。
亲情,一个强大而温暖的力量,当爷爷意识到自己不能永远陪着
翠翠时,他便便开始操心翠翠的婚事。面对青涩害羞的翠翠,他只是
远远观望,小心翼翼地探问。爷爷所做的一切似乎那么不经意,却又
那样刻意。为了翠翠不重蹈母亲的覆辙,他处处探听。他内心所呈现
出的渴望、焦虑、自尊、自卑、掩饰、吞吞吐吐、欲说还休——是那
样令人痛心和无奈。这一切却是为了一个单纯的愿望——让孙女幸福。
也许就是亲情的力量吧!爷爷对翠翠的爱让我想起了天下父母。每位
父母都如文中的爷爷呵护翠翠般呵护自己的儿女。曾经的我叛逆过,
感觉那关爱是一种束缚。然而等我上了大学,离开了父母,却发现自
己会想念他们的叨唠和小小的严厉。
爱情,美丽而又凄凉,当翠翠对傩送一见钟情。当天保不由地爱
上翠翠就注定这是一场没有结局的爱情。在这场爱情剧中,两兄弟没
有反目成仇,没有勾心斗角,而是互相包容,鼓励谦让。也许这就是
淳朴的湘西文化养育出来的儿女所具有的品质吧。文中的爱情如此单
纯,而如今的爱情似乎掺杂着太多的目的和功利,原本纯洁美好的爱
情已经变了味。
乡里情,永远是那么质朴。他们不计较钱财,不会为了名利争斗,
有的只是相互的扶持。在爷爷死后,杨马兵和其他乡里帮着翠翠料理
后事。他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却有一种乡里情。而如今社会,“邻
里情”已濒临灭绝,人们习惯于出门戴着面具!
《边城》一个充满爱的故事,一个骨子里充满着悲凉与怀念的故
事。作者是在怀念古老的文化,亦或是怀念一种质朴的感情我们都不
得而知。但我们在这个美丽而又悲凉的故事中至少可以感受到各种质
朴的情感。
《边城》读书笔记12
我记得,书中的二老岳云曾问过老船夫这么一句话:“伯伯,你
到这里见过两万个日头,别人家全说我们这个地方风水好,出大人,
不知为什么原因,如今还不出大人?”老船夫的回答中有这么一句话:
“我们有聪明、正直、勇敢、耐劳的年轻人,就够了。”每每看到这
段对白,眼前的铅印黑字,便仿佛忽然化散,凝成几道流畅线条,闲
闲散散中勾勒出一位佝背,衫褂素朴的老船夫,身骨硬朗地背手立在
岩坎儿上。看不见的目光中隐藏着,历经沧桑的深邃。就如二老所说
那般,“同棵楠木树一样,稳稳当当的活到这块地面,又正经,又大
方。”
故事的背景应是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
却又让茶峒这个小乡城的人,忙里偷闲似的悠逸在这个夹缝中。茶峒
人的世界是单纯的。
老的,如翠翠的祖父,与唯一的孙女相依为命,生活贫苦却几十
年如一日,一刻不敢懈怠地守着渡船。少的,如大老、二老,在最恣
意张扬的青春中,不轻浮,不浮躁,习得一身泅水的本事,会驾船,
能赶长路,挥洒着他们应有的活力;或如翠翠,单纯懵懂,不谙世事。
可烧炉,做饭,拉船样样不差。再者,老的少的,逢上个端午节,要
么捉水鸭,看龙舟;要么约个老友,摆一方几案,置一双小凳儿,再
打上一葫芦酒,叙叙旧事,拉拉家常。他们都一样,简简单单地过着
生活,老老实实地守着自个儿的位置,不像话地忠诚着,没多大报酬,
不多么富贵的小日子。
凡读过《边城》的人,多被翠翠凄惨的命运所感,我眼里看见的
还有那个孤苦的老祖父。二十岁开始便守着渡口。有了女儿,长大了
竟跟一个军官殉情了。经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船夫,照顾起了上嗷嗷
待哺的孙女儿——翠翠。女孩子,大了,总是要嫁人的。清致的孙女
儿吸引了一对兄弟俩。可是,他又何必横隔期间,反害了条人命,也
伤了孙女儿呢?
我不好这样粗糙的定论的'。他又必得思虑这些的啊,他到底只是
个普通的老头子,他和天下千千万万的长者一样,放心不下尚未成熟
懂事的孙女儿,毕竟他七十多了啊。人到七十古来稀,孙女儿是和他
那条渡船同等的,都是他割舍不下的责任啊。然再怎么割舍不下,他
还是走了,走在了那个雷雨将息的夜晚。
祖父走了,翠翠真成了一个孤女,倚着众人的帮忙,老船夫走的
妥妥贴贴,我想,这必是他忠诚了一生,善良了一生,可也劳苦了一
生的回报吧。又或者,可以说是茶峒人的单纯明朗使然?最终,翠翠
接替了爷爷,撑起了渡船——而没有向母亲那般,选择了逃避。这是
翠翠书写爱情的方式,一如湖水的清澈、明净。至于二老何时,我们
不知道,翠翠也不知道。但是那也不重要了。她已负了大老的爱情,
又怎能再负了祖父的亲情?
《边城》,与其说是一个茶峒女子悲惨爱情的叙述,我更愿将其
定义为世外桃源中纯真人性的风情画。
《边城》读书笔记13
今年暑假,我阅读了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小说中,
大师用他生动的描述给大家展现了湘西小镇上淳朴的风土人情和美丽
如画的山水景色。
《边城》描述了在湘西边境,一座名为“茶峒”小山城。茶峒风
景秀丽,有一条小小的溪流,溪水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
小小的差异。由于少数民族居多,河沿岸边高高低低的立着吊脚楼。
吊脚楼是苗族、土家族等最具特色的建筑。那里虽然景色美丽,但在
那个时代的人们却并不能自主地把握命运,有着悲凉的人生命运。
小说中的几位主要人物都很热情朴实。文中的翠翠天真善良,温
柔清纯,和外公相依为命,对爱情无比执着。而外公则代表着中国传
统的.美德,对孙女翠翠满满的亲情与爱护,可是他对现实的生活仍是
无能为力,只能在孤独和无奈中死去。
文中天保与傩送两兄弟同时都爱上了美丽的翠翠,可因为兄弟间
的深厚的情谊,都无法面对兄弟的感情,以至于哥哥意外身亡后,弟
弟因伤心而远走他乡。
《边城》读书笔记14
读了一遍《边城》,首先是疑惑,翠翠——一个渔家女孩,喜欢
上了当地的大户,而因害羞不曾理解对方的亲事,而对方家的老大老
二都喜欢她,老大之后死了,老二就对她不怀好感,所以一向等到翠
翠的爷爷死去都未曾结婚,而处于一向的等待中……
这是什么杯具喜剧就当是杯具,那《红楼梦》还有揭示封建统治
的罪恶的主旨呢,而这《边城》写得太单调了,也就是农村中发生的
一些平凡事,天天都能看得见,有什么写头呢
想不出来,又不高兴再去另选书目写读后感了,仅有认真琢磨,
幸好我读过沈从文先生的书,书面上就写着:“对我自我作品,我比
价喜欢的还是那些描述我家乡水边人的哀乐故事。所以我被称为乡土
作家。”——作者自述。对了,就是它,“乡土作家”,再联系其书,
果觉有一股乡土气息流出。
“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
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
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一只里路就到了
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
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
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能够计数。”如弓背的溪流,如弓
弦的山路,这就是纯粹的乡村景象。
然而,在物质礼貌飞速发展的今日,还谈什么自然的乡村景象,
谈什么美丽的绿水青山,恐怕仅有在什么景区才能看到这一派景象吧,
然而不能体会出,景区是自然吗怕是沾了不少人的手的肮脏的修改。
如今,还到哪里去体会这书中所描绘的美景呢仅有再回到书中来
体会。这或许便是沈从文先生的明智之处,或许他在他所生活的年代
就已经预测到今日的环境危机,的确,当今的环境危机十分严重。
先不要提城市中的被污染得称为“黑龙江”的河了,也不必提那
些被游人扔得满面垃圾的湖了,就连农村里的原先极为清澈美丽的而
今被人们倒垃圾而导致河边的庄稼没法长,小时候,我与伙伴们还能
在河边打水瓢、钓鱼、折芦苇,而今,遍地的垃圾遮盖了芦苇,污水
侵入了小河,我们仅有远远站着观看,回忆童年的游戏,而长辈们说
他们小时候还能在河里游泳,这可与当今所谓的游泳池大不一样,原
先的河流是天然的、毫无杂物的,小河清澈见底,甚至能下水摸鱼,
而今的游泳池是死水一潭,毫无生机,人们只能在水里扎扎猛子,来
个仰游,哪如先前的自然、默契、清爽,那水里沾满了人们手里污浊
的科技气息,那水的蓝与海的蓝完全不一样,那说不准就是夺取人们
性命的东西。教师也以往跟我们说过,住在黄果树瀑布上游的人们经
常伐木造林,导致黄果树瀑布断流,游人来时没有水,而当国家的大
人物来时就会发水,是水库流出的,那由人们控制的黄果树瀑布还会
和先前一样让人感到一片和谐吗科技的发展也使自然受到破坏。
撇下河流污染问题不谈,植物破坏也同样严重,城市中土生土长
的'植物被破坏,就到外地搬运树苗,而搬运来的花草就放在街上,人
们随心所欲地将它摆放,什么国庆,什么春节,它放在街上,如同笼
里的鸟儿,早已与大自然隔离了,更如一个卖艺的。而那些路边的树
苗也被人们修改得整整齐齐,一点都不自然,人们利用他们的智慧,
遏制了植物的本性,扼杀了自然的自然。如今人们甚至想征服自然,
人本是由自然产生,而今竟忘本。
环境污染还不止这些,还有大气污染,漫天尽是黑烟,农村中的
炊烟能和自然和谐相处,而城市中的汽车尾气不能。更另人费解的是,
尽管相关工作人员认识到了这一现象,那书里所揭示的污染现象还少
吗恐怕这些书都能堆起一座小山了,而他们视若无睹,河流污染何时
停过,仅在河边做了些花样;植物破坏何时停过,仅在路边弄了些如同
路灯一样的玩意儿;大气污染何时停过,仅在路边植下了一些工具罢了,
治标不治本。
而今,我们仅有到沈从文先生的书中去泛舟河上,漫步林中,闻
闻那古老的气息。
《边城》读书笔记15
假期有幸阅读了著名作家沈从文老师所写的《边城·湘行散记》,
初读时,就被沈老的文字所吸引。那种美,美自内心,像一泓清泉缓
缓流出,无痕却又刻骨铭心。
隽永语言美如画
沈老年少时就投身行伍,随军队辗转川黔湘边境。他没读过什么
书,却凭着对文学的爱好,对社会人事的切肤体验和深刻观察,写出
了美如画一般的语言。例如《边城》一书中写道:“月光如银子,无
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
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
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
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呈现出一种温柔淡远的牧
歌情调。
沈老也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等修辞,但大都来自现实生活,
就地取材,以物比物,使其更有艺术魅力,扣人心弦。例如描绘湘西
边城茶峒的自然景色时,他写道:“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
近有了小小差异。”以当地人所熟悉的事物比喻,更加贴切形象。
哲理语言美如茶
沈老的语言也蕴含哲理,引人深思。例如《小草与浮萍》中,诗
人把小草和浮萍人格化,赋予他们人的思想和情思,讲述了浮萍被风
吹在了一个岸旁,他以为自己到了一个虹的国度,可是并没有,从而
他觉得自己很孤单,但这是出现了一个小草,两者说话投机,交了朋
友。于是小草给浮萍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自己可以呆在温室中,却因
为种种原因放弃了……表面上写了小草与浮萍的经历,实际上写了自己
独自在外,没有亲人的感情。表达了作者的寂寞感情以及对当时社会
的无可奈何。
从沈老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知道,一些十分常见的事物,被细心的
沈老所发现,接着对他们进行了描写。语言并没有多么的华丽,完全
是一些平易近人的词语,句子等。但却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哲理也
呼之欲出。
通俗语言淡如水
沈老常说:“我实在是个乡下人——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
是乡巴佬的'性情……”所以他的语言始终离不开湘西,那片生他养他
的故土,以湘西地方话为母体,加工提炼,予以书面话,带有浓郁的
地方色彩。
例如:“下棋有下棋的规矩,车是车路,马是马路,各有走法。
大老若走的是车路,应当由大老爹爹作主,请了媒人来正正经经同我
说。若走的是马路,应当自己作主,站在渡口对溪的高崖上,为翠翠
唱三年六个月的歌。”使《边城》呈现出恬静、和谐、优美的乡村风
情。
读沈老的书,仿佛流连于湘西的优美画卷中,美无处不在,但有
时有感到一丝悲伤,公鸡,小草,浮萍这些东西在童话中都会象征着
美好,但是在这本书中,作者描写了将要被宰杀而沉溺于忧惧中的公
鸡,在温室外的孤零零且渺小的小草以及被大风吹走希望到达虹的国
度却希望落空的浮萍……
其中会有什么原因吗?
我们不要忘记写作时间——正值军阀混战的年代,而作者经历了
新文化运动以及五四运动,存在了千年的封建文化,遇上了刚刚进入
中国的西方文化,人民备受折磨。所以作者必然对于国家的前途和命
运充满了担心,作自己的语言,将民族的悲哀写在书中。
《边城》——我想不仅仅指的是农村古镇,更是作者内心中希望
远离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社会,而代之的是和平宁静的乡村。
只愿人民安居乐业,无忧无虑的生活,让“美”常驻心间!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51: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592307860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边城读书笔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边城读书笔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