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后感
《乌合之众》读后感1
大众心理学,是我自从接触教育心理学以来读的第一本这么宏大的心理学内
容。不同于小群体,这本书是以人类为基点的,故它宏大。尽管已经过去一百多
年,但是作者在书中所指出的问题依然存在,观点依然有效,我们不得不佩服他
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伟大的智慧。不知道若干年后,作者提出的这些尖锐的问题还
会不会存在于人类中呢?
群体的观念是要经过加工的,高深的观念不会被群体接受,而群体一旦接受
了,必将无视该观念是否是真理,因为群体是没有推理能力的,只有强大的想象
力。首先,群体让独立的个体变得没有主见,也没有责任感。勒庞说“群体总是
被无意识因素左右,大脑活动消失,而脊髓活动占上风”。不管一个单独的人有
多聪明,有多有主见,一旦进入人群里,他就失去了自我。在失去自我的同时,
会有一种集体趋同感,一起去做某件事情,把责任分担起来,一旦有了这个想法,
自身就毫无负担,做事情也就不考虑后果,毕竟不是与个人利益挂钩。
一个平时冷静的人也会因为群体的作用变得狂暴起来,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群
体中变成了“墙头草”,失去了自己判断的能力,这就是群体心理的强大作用。
其次,群体让聪明的个体变得平庸。一件有创意的作品,一件伟大的发明,从来
不是由一个群体创造出来的,而是出于个人的智慧。为什么会这样呢?可能是在
群体中让自己无法深入思考,也可能是自己的想法很快就被左右,更可能是没有
突破自我的动力吧!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会看到如果是一位科学家或者学霸的角
色,那么他的人设是呆板的、没有什么朋友的、没有什么共同活动的,喜欢安静
待在一个角落忙自己的事情。从群体心理学出发,这个刻板印象也有一定的道理。
所以从另外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想让自己取得进步,不必要往人堆里扎,不必要
人云亦云,也不必要因为别人的只言片语改变自己的想法。我们需要思考的空间,
懂得给自己留白的人,才有机会让自己在这个独立的空间里进行反思,促使自己
全神贯注完成手头上的事情,从而获得进步。
那么,群体心理如此强大,要带动群体的情绪,就要怎么做呢?答案是就要
夸大自己的感情,夸张地表演。也许我们会听说由于扮演的角色让人喜爱的演员
十分受人追捧,由于扮演的角色让人咬牙切齿的演员需要自带保镖,这就是他们
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把群体带入想象当中。在很多演说现场,演说家们激情四射,
即使事实并没有那么夸张。这些观念经过群体的无推理能力的散播,就成功了。
这让人不禁想到了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的热搜、头条们,只要有群体的存在,只要
键盘侠们在家毫无心理负担、毫无责任地、无需付出代价地敲一敲键盘,群体效
应就出现了。
《乌合之众》读后感2
《乌合之众》的作者古斯塔夫·勒庞是法国人,说到法国是绕不过去革命的,
全书的观察基点就建立在大革命之后的过渡时代,群体的意志逐渐进入国家政治
生活,慢慢成为统治阶层,这个背景也让群体心理学变得更值得被研究。
心理学定义中的群体,最显著的特征是个体的消失,群体中个体的思想何感
情会全部朝着一个方面迈进,这使群体具有无人可挡的巨大力量。由于受到更为
强大的无意识因素影响,群体存在几种基本特征:一是冲动、易变和急躁,原因
在于群体中个体缺少了对刺激反应的加工能力,社会对个体的约束在群体的庇护
下消失了;二是易受暗示和轻信,从这个角度看,历史也变得不可信了;三是感
情的夸大和简单化;四是偏狭、装横和保守,自大但有渴望被奴役;五是群体的
道德水平无论是低下还是高尚,都十分极端。此外,群体没有理性的推理能力,
只是把表面上相似的事物搅在一起,但有丰富的想象力,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
群体的基本特征让他们的一切信念都具有宗教形式,被某个群体拥戴的领
袖,在这个群体看来就是真正的神。因此,成为群体的领袖,首先要通过个人魅
力或者社会地位、财富获取声望,用坚信的意志不断成功保住声望,再通过断言、
重复、传染三类手段驱动群体。但这种驱动往往不会长久,因为群体观念虽然呈
现了表面的多变性,但内核顽固,产生漫长,改变困难,领袖一旦与群体的普遍
信念和情感背道而驰,便不会持久。
群体观念主要受到积蓄因素和即时因素的决定,前者是深层次因素。积蓄因
素有种族、传统、时间、政治和社会制度、制度和教育,其中种族是最强大的因
素;即时因素包括形象、词语和套话,幻觉,经验的无用和理性的缺位。
全书最后对犯罪群体、陪审团群体、选民群体、议会群体四个涵盖来自各种
特点、职业、智力水平的个体的异质性群体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就文明进化的共
同阶段进行了总结:文明诞生之初,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个体聚集在一起,自然
形成的法律结成整体的唯一纽带,漫长的时间和一致的环境造就了一个种族,种
族获得某种理想般的基本观念,一种包含制度、信念和艺术的文明围绕这个理想
开始诞生,但当文明达到一定程度后就是不可避免的破坏,作为民族支持的理想
开始衰弱,宗教、政治和社会结构开始动摇,人群最终变成了缺乏团结一致的个
体,文明只徒有其表,国家开始发挥引人注目的影响,等到所有文明的积累消耗
殆尽,乌合之众开始执行历史使命,革命开始,摧毁文明,终结信念。这是民族
的生命循环过程,因此,书中说,没有传统,文明是不可能的,没有对传统的破
坏,进步是不可能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以群体为支点,看社会和文明的历程,这无疑是一个有趣
的角度,但书中的观点毫无疑问和社会主义是不一致的。全书总结下来,虽然也
承认群体或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但一个是毁灭一个是创造。这点值得商榷。另
外,书中流露出的对女性心理和智力的歧视,让人无法苟同。
《乌合之众》读后感3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这本书写于1902年,是勒庞基于当时发生的
一系列社会现象所作的`针对群体心理学的思考。
在这一书中,勒庞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
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
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
异议·低智商等特征。
而勒庞提出所有群居生物,不管是动物还是人,都会处于一个头领的统治之
下。这便是群体的领袖。勒庞认为很多领袖更像是鼓动家。群体的领袖通过不断
地断言·重复和传染进行普及的手段来建立自己的名望,使群体愿意服从于他。
《乌合之众》中领袖的这种特征与韦伯提出的个人魅力型权力接近。然而个人魅
力型的权力产生于动乱和危机之中,崩溃与稳定秩序条件下的日常事务管理以及
使这种权力制度化的尝试中,并不适用于对现代公司的管理活动。
假若一个公司由一群失去自主个性的乌合之众和一个领袖组成。在平时的工
作中,领袖通过不断地断言·重复和传染进行普及的手段来使自己获得名望,忽
略群体中的个体特点,那么公司必定会失去人心,组织的工作效率日渐低下,最
终走向倒闭的结局。
距勒庞写下《乌合之众》已过去了一百多年,社会性质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
现代管理学认为,人是理性人,人的个性不可被完全忽略。在管理组织的过程中
首要的原理即是人本原理,一方面强调组织被管理者参与管理,参与组织活动方
向·目标以及内容的选择·实施和控制。这些组织活动都需要根据人的特点和态
度来进行领导和激励,群体去个性化在现代社会变得更加困难。
然而虽然《乌合之众》中对于群体和领袖的定义有失偏颇,但它仍旧有值得
我们学习和反思的地方。不管在哪个时代,不管在哪个地区,乌合之众都是存在
的乌合之众的存在很容易导致搭便车效应。倘若在一个组织中,管理者与决策者
只注重集体效益,忽视个体。在这个组织中有的人看似工作其实毫无投入,有的
人认真工作,却与没有认真工作的人得到一样的报酬,那么他们就会丧失工作积
极性。乌合之众这个群体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蔓延整个组织,使组织
失去秩序。《乌合之众》详细描述了这些乌合之众的典型心理特征,通过读这本
书,管理者在管理公司时,可以对乌合之众的心理进行分析,提前避免管理问题
和叛变行为的发生。
由于社会历史的进步,群体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个体意识越来越明显,《乌
合之众》的现实价值意义已经大幅度减弱,但是它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还是具有着
借鉴意义。
《乌合之众》读后感4
“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各种古往今来的词
句对“群体”的态度无外乎赞颂,很少见到另类的声音,可是仔细想想,为什么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恣意妄为,一旦融入群体中反而觉
得不自在的紧,是个人志趣的选择,还是一直被束之高阁的群体同样有其不合理
之处呢?
对《乌合之众》早就有所耳闻,仅从其书名,便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群体的态
度。作为社会心理学领域影响力深远的著作,深入阅读后,便对作者关于群体一
针见血的定义不禁赞叹。现实的描写,淋漓尽致的批判,结合人们耳熟能详的历
史史实,更加论证了作者的观点,其对个人心理的描写,与个体由于群体的影响
而产生的可怕的转变,令人感同身受的同时,也打破了长时间以来人们主动形成
或是被灌输的固定观念。
没有任何人是单独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或者可以说,人无法脱离其他的事物
而存在,每一个个体之间,彼此相互牵连,无外乎时间空间,贫穷富有,身份高
低,每一个个体都是构成群体的一部分。或许这也是个体无法摆脱群体带来的消
极影响的本质原因。
书中从群体的特征、观念等来说明人们由单独的个体成为群体的一员后是如
何模糊了自我意识,丧失了主观思考、逻辑与判断能力,渐渐同化于群体智慧,
进而做出无法想象、骇人听闻的举动。群体可以奋起推翻专制的统治阶级,呼唤
自由与平等,却也同样可以汇集成乌合之众,失去自我,失去基本的道德判断能
力,进行屠杀与清洗。
现如今的社会新闻与主要的舆论阵地,评论下到处都充斥着网络暴力、键盘
侠,无论是“围观者因一时新奇便怂恿轻生者跳楼身亡,直播间的观众纷纷留言
想要观看主播自杀”,还是“快乐源泉—沙雕网友们的一句抖机灵便让不快的心
瞬间轻松起来”这就是所谓的群体可以滋养人们生存,也可以促进大众死亡,这,
就是群体舆论的力量。
书中列举了群体的冲动、异变和暴躁,群体的易受暗示和轻信等。集体暗示
会瞬间形成这个群体感情的一致倾向。因此,群体便在毫无目的的状态下听从于
所有外界的暗示,缺乏自己的主见与判断、没有批判精神。若是将书中的概念放
置于当下,也是贴合现实的紧,甚至是泱泱华夏,这个爱观望的民族,却也是具
有乌合之众的气质。
本书作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正值法国大革命时期,其中的某些观点固然有些
偏颇,但是作者的思想却并不过时,勒庞说,群体只会干两件事——锦上添花与
落井下石。个体的思想与情绪过于弱小,无论其利弊,产生的影响力并不大,并
很难转化为外部行为,若是其升华为群体思想,便可以对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乌合之众》可以很好的为我们提供警醒,警
惕群体潜移默化的同化。
《乌合之众》读后感5
这是一本关于群体心理学的书,看此书,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和他人,愿
做个明白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群体,有时候夜深人静,独自一人时,
有时候会疑惑,我为什么说那样的话,做那样的事,我又为什么被群体那样对待。
也许是受“乌合之众”的影响,无意识的按照群体的意识去行为。
第1章中说,作为群体一员后,智力会被拉低,情绪会被群体左右。举两个
例子:第1次爬山时,在驴友的暗示传染下,我穿着长靴长羽绒服,翻过一个又
一个山头,竟然走完全程。培训现场,前后左右都在刷手机,我也会刷手机。
中篇第一章中说,“在间接因素之中,有些因素普遍存在于群体所有信仰和
观念的底层深处,这其中包括种族、传统、时代、制度和教育。”
前四个因素,在长久的历史中,基本已经根深蒂固,我体会不了。最后一个
教育,则深有体会啊。
“一个国家为年轻人提供的教育,昭示着这个国家以后的面貌。”
我看不出国家怎样,但经历几十年的教育,可以看出我现在是啥面貌。
如书中所批判的,“它让接受教育的人强烈地厌恶自己的生活状态,并极力
想从中逃离出去。工人不想再当工人,农民不想再做农民,下层资产阶级除让子
女从事政府公职外从不考虑其他可能的职业。”
学生生涯,“一天之中,坐在一把椅子上,面对一张黑板,连续两小时学习
各种科目,他们俨然已经成为知识的活体容器。”
毕业后,“他们安顿下来,结婚生子,落入生活的俗套,兜着同一个圈子,
囿于狭隘的个人职场;他们认真完成本职工作,仅此而已。”
这就是我现在的面貌。
虽然国家在教育改革,但群体的观点早已深入骨髓,我看我家娃,同样深陷
教育泥坑而无能为力啊。
我们怎样免于群体的裹挟呢?
我觉得,有时候就算自认为是一个人,一个人散步、一个人刷手机,若没有
自己的判断和思考,不知道“我是谁?从哪儿来?到哪里去?”也不是一个独立
的个体,我们的想法行为都是身处群体的反应,即时刻被群体裹挟着,如何保持
清醒、独立判断么?
在群体的专有特征当中,比如冲动、急躁、毫无推理能力、缺乏判断和批判
精神、情感夸张等,听上去都不是好词儿,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绪。
我觉得看书,可以帮助提高我们的认知,知道的多了,总会有点批判精神吧,
所以生活中要抽时间多看书。看书一定要注重思考,很多时候我们懒得思考,看
书也需要动脑,所以执行看书这个动作有时候就挺难的,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思绪
去看书,我之前看一本书中说练习冥想可以帮助我们驯服胡乱奔腾的思绪,但冥
想对我来说太难了,我不会,书中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感受自己的呼吸,吸
气、屏气、呼气、屏气,一直循环,不知道有没有用啊,因为我也没实践几天,
书里说有用,哈哈。
愿我们都是明白人,不随便跟着群体随波逐流。
《乌合之众》读后感6
《乌合之众》这本书首次出版于1895年,国内翻译的出版年份主要集中在-,
目前豆瓣上书评基本上都在8分以上。我读的国内翻译版本是1月出版本的,翻
译人员是:董强,这个人曾在法国游学12年,是傅雷翻译出版奖组委会主席,
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董强翻译的这版书,从出版后,到现在凭借着口碑,获得不少网友的一致好
评,由于我本人在阅读此版本之前,并未阅读过其他译者出版的版本,所以,不
好对其它版本的书进行评论,但是,从豆瓣的评分上还是可以看得出来实力如何
的。这个版本的《乌合之众》从出版到现在在豆瓣中的评分为8.5分,可以想像
书友们对这个版本的肯定。
看完这本书后,我第一反应是,不得不佩服国外专家的学术研究精神,他们
能对于某些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地研究,逻辑推测下去,最后,再给你得出个结
论。这就像是,中国古人所提出的观点: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本书中的经典语
录也不少,网上也有很多整理的__,这里本人就不一一列举了,有需要的可以自
己去搜索了解一下。
首先,作者对“群体”的研究、思考可谓是相当深厚。群体,是毫无逻辑可
言的,群体,又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一旦被群体的思绪所左右,群体会产生巨
大的破坏力。
其次,作者在书中也阐述了,个人一旦入了群体之中,他就会丧失他自己原
有的个性以及逻辑判断力,接管他个人思维的就是群体的思想。
再者,群体又需要引领者,引领者需要个人威望,而威望又________于成功。
所以,你会发现凡是比较牛的成功者,TA所说的很多话,都会有N多人相信,
会有N多人愿意追随TA。这就让我联想到现今社会的粉丝经济,粉丝可以为偶
像做出N多非理性的事情,这就是群体思维的体现。所以,对于互联网上的各种
刷屏的营销案例,背后能够火的本质原因,就是能聚集到某个“群体”的人群,
而这个“群体”就会按着“设计者”之初的剧本走下去。
最后,作者也在书中表达了对于西方社会普选的观点,这里引用一下书中的
一小段文字:“全民普选的缺陷自然是太明显了,所以不可能不看到。我们不能
不承认,人类文明就是由一小批高级精英构建起来的,他们构成了一个金字塔的
顶尖。金字塔随着价值的递减而向下扩展,每一层都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深层阶层。
一种文明的伟大,自然不能取决于低级成员的普选,因为他们代表的只是数量。
而且,群体的普选可能还是危险的。他们已经给我们招来了好几次入侵”
这段文字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同时,自己也有感而发,做了一次读书笔记:
“本书首版是1895年,这段话,在百年后的今天,就在西欧国家慢慢得到验证
了,看看现在的西欧国家被所谓的“政治正确”的“难民”移民搞成什么样了?
巴黎圣母院就这么一把火给烧了。同样的,美国的民粹主义正在吹起,后面的路,
可想而知。”
这本书,可以给自己时刻地提醒,不要被“群体”思想所左右,要时刻地保
持“批判性思考”,时刻反思,多问自己为什么?
《乌合之众》读后感7
《乌合之众》是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最为著名的社会心理
学著作。这本并不是很厚的书却精致、深刻又犀利的描述了当人们形成一个群体
时别样的心态。读完关于群体的一般特征,我恍然大悟,原来人、聚集在一起的
人、心理群体,三者是如此的不同。
个人是最简单的构成,一个人思考,一个人采取行动,这些个性并不一定在
个人聚集成群后依旧保持下来。聚集在一起的人,如果只是单纯的很多人站在一
起,这只能称之为拥挤,也不是心理学所研究的群体。只有当聚集成群的人进入
一种状态,形成一种独特的存在,受群体精神统一支配时,才构成心理群体。
自觉个性的消失,以及感情和思想转向一个相同的方向,是即将变成组织化
群体的人所表现出的首要特征。听起来很晦涩难懂,但现实确实如此,人作为社
会的基本组成部分,人性必然是复杂多变的,俗话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当个人融入群体时也是如此。一个人不敢做的事,周围的一群人都做了,于是自
己也心安理得地做了,好事或者坏事都不例外。
心理群体最惊人的特点在于,一旦构成群体的这些个人获得了集体心理,不
论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人时有着怎样的生活方式、职业、性格或者智力,不论他们
之间相同与否,他们那些固有的思想感情都将发生变化,组成一个群体的个人不
同于孤立的个人。正如书中所说:“若不是形成了一个群体,有些念头或感情在
个人身上根本就不会发生,或不会变成行动。”就像疫情期间抢双黄连的事件一
样。
书中在分析心理群体的特点的形成原因时指出:群体更容易让人丧失责任
感,宣泄本能的欲望。群体间有着传染的现象,就好像无形中的催眠,足以使人
随时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受传染的影响,群体更易于接受暗示。在作者的
细致分析后,群体在我心里突然间变成了一个诡异甚至有魔力的力量,由于群体
的存在,有时可以引发最血腥的暴行,有时却又只需要一句悦耳的言辞就可以将
其唤醒。
诚然,中国作为一个强调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国家,心理群体的特征
表现的更为明显。但是,公众情绪的高涨与泛滥并非是“中国特色”,任何一个
社会在转型时期,都会面临这样的过程,这可以说是一个社会从富足走向文明的
必由之路。历史已经让我们看到了1890年—1920年间,美国如何在两代人的努
力下,变成了一个相对幸福、公正的社会,抑或是1976-间,西班牙如何从佛朗
哥年代的压抑、封闭,变成了开放、自由、富有创造力新国家。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逐渐纳入世界,对于民意狂热的现状,我们
应做冷静理性的认识,不应消极悲观,更不应盲目乐观。但是我们需要警惕的是:
不能让一种模糊的情绪成为一种真正的信仰。如果当这种夸张和单纯的情绪成为
一种真正能够主宰群体的力量,它对社会的伤害将难以估量。我们有理由相信中
国社会现在的处境只是个过渡阶段。虽然前面的道路布满荆棘,但我们终能走过
去。
《乌合之众》读后感8
《乌合之众》是由法国古斯塔夫—勒庞的经典著作,也是一部影响世界的群
体心理学奠基之作。书中讲述了群体的心理所受到哪里因素的影响,群体与个体
的差别,群体与领袖的关系等;本书有很多例子讲述了群体心理学的特征,并对
社会产生的影响。
庞勒说“一个群体中的个人,也不过就是沙漠中的一粒细沙,可以被风吹到
任何地方。”我觉得这个比喻非常的恰当,生动形象的体现了个人被群体化后的
表现。这也是为何如今随波逐流现象愈发强烈的原因。在之前所说的网络暴力的
例子中,体现的不仅仅是群体易冲动,易急躁、易变的特征,还有的是他们易受
暗示、易轻信他人以及具有非常偏执,且强烈的道德感的特征,在网络上便会形
成所谓的道德。群体往往不善于思考,他们只会单纯认定一种真理或缪误。
因为他们具有太多的“脑子”了,而这么多脑子中只有一种思维,便是群体的思
维。这是庞勒口中的群体积累在一起,只有愚蠢,而不是聪明。这是个人意识在
群体中不断缺失的体现,这样一种有意识人格的消失,无意识人格的得势,会让
人完全完全服从于使之有意识人格消失的人,甚至在暗示下做出一些有违常理或
者与他性格矛盾的事情。
人们会因为自己强烈而偏执的道德感去迫使他人做一些满足他们道德感的
事情,例如在一场灾害中强迫富豪捐款、公交车上不考虑他人身体原因便强迫其
让座等等,倘若你选择了拒绝,便会有一群人蜂拥而至对你加以指责。这些举动
在群体看来是替天行道。然而现实是人们在不明真相下的指指点点,或许对于当
事人而言才是最为痛苦的,那些顶着道德光环的人或许才是真正的施暴者。
所以在社会进步层面上而言,对于个人,有意识人格的保留就会显得非常重
要了。不盲目轻信他人言论,不盲目选择被迫社交。作为个人我们能做到的,只
有让自己的思想不成为他人的跑马场。要做到保留自我意识最重要的便是对于自
我的认可,唯有自信于自己的观点、对于是非的判断,才会做到坚守。
而在群体方面,一个积极的暗示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群体根本没有预先
策划。他们可以被最矛盾的情感所激励,但是又经常受当前刺激因素的影响,他
们就像被狂风卷起的树叶,朝着各个方向飞舞,接着又落在地上。”这样的一种
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群体的“可塑性”。他们并非都是负能量的集合,某种程
度上而言,刚刚形成的群体就像是一张白纸,最后成为怎样的一张画取决于沾有
色彩的画笔。一个积极向上的暗示可以使得群体向一个好的方面发展。暗示会在
群体中形成一种信念,而信念正是一种文明的基础。群体会为了某一种信念的成
功而舍身取义,所以古往今来,在乱世之时会有各种理念的革命去推翻原有依然
衰败的制度,去创造新的制度。而在盛世安稳的时代,群体理应是一种稳定剂,
是真善美的践行者。唯有群体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了,社会才会愈发向上,一个国
家名族才会稳定进步吧。
《乌合之众》读后感9
《乌合之众》是一本研究大众心理学的著作,在书中,作者勒庞阐述了群体
及群体心理的特征,分析了人们在群聚状态下的道德和行为特征。
群体无意识,群体不需要真理,是《乌合之众》中的最基本观点。我们常常
以为感情都是源于内心,一举一动都极其有道理,其实不然。一个人的绝大多数
行动,都是跟着感觉走的,都受到情感、本能、欲望这些“无意识因素”的支配。
正如“网络暴力”在这个信息庞杂的时代如不褪的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无情席卷过你我的生活,压出一片碎纸废墟。
犹记当初,一当红流量艺人受邀成为某篮球运动的贺岁形象大使,此后很长
一段时间,网络上的每个角落几乎都充斥着这个艺人的“黑粉”,躲到哪里都逃
不开关于他演唱歌曲的恶意调侃,逃不开以他为主角的恶意视频。
这场浩浩荡荡的网暴狂欢,最初或许只是热爱篮球的人群对于一个技术不受
认可的流量小生的排斥,可到了最后,那些言论化作乱剑,乱剑迷作烟尘,烟尘
蒙住理智,太多人都不知不觉地随波逐流。
别说是明星,普通人也逃不开被网络暴力的命运。
日光本该明亮,我却看见被无良家长污蔑说把孩子打到吐血的小学女老师遭
人肉到不敢出门;河水本该清澈,我却看见被服装店主造谣是小偷的女孩绝望跳
楼自杀;发声的权利人人本该都有,我却看见因为发表了不同观点的普通网友收
到成千上万条的私信辱骂。
网民们怕被时代汹涌的浪潮远远甩至后面,便争先恐后把“异类”踩进尘埃,
却不知以这般方式进入群体,就是一群理性丧失、智力全无的“乌合之众”。
而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无意识做了“乌合之众”。
我们常常无意识地不渴求真理,只需要符合我们设想的真理,否则,便拂袖
而去。假如谬论更有诱惑力,我们就会无意识地再从那些流言蜚语中挑选我们愿
意相信的,同时不忘倒上五彩斑斓的染料,晕染假象,酿成谣言,满天乱飞。
所以你看,有时重要的从来都不是事实,而是人们想象中的事实。
书有瑕疵,但瑕不掩瑜,读这本书,至少能让你在这每个人都被群情汹涌的
洪流裹挟着向前的时代拨云见月,更能窥清多数世事的本质,更加提醒你应该时
刻清醒,保持冷静,理性思考,坚守自我,不盲从外界声音,与随波逐流挥手告
别,永做自己的摆渡人。
保持独立思考吧,少年!当全国人民都说某当红影片好看时,你还要记得去
思考它是否真的好看,即使得出结果还是与全国人民一样,你也已经是不一样的
了。
群情汹涌时,更应存理智!希望大家都能掌握好自己的那一叶小小扁舟,攥
紧手中那支木桨,纵使滔天浪潮席卷,也不轻易做乌合之众。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11: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586306851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乌合之众读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乌合之众读后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