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
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
说新语》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世说新语》读后感1
我看了一本世说新语,这本书中摘写了许多的小故事,都是一些
说道德,说道理的故事。但是我还是看得津津有味,就像故事书一样。
我看到一篇什么管宁和华韵的故事,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
园里翻土种菜,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了一块金子,管宁没有捡起金子,
而是将金子像泥土一般,继续翻土。华歆却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
才丢回地上。还有一次,两人一齐在读书。一位做官的人乘车而过,
大家都去看热闹了。华韵把书丢到一边,去看热闹了。于是管宁拿刀
割断草席,分开去坐,向他说:“你并不是我的朋友啊!”华韵因为
一时的搞笑,为了一时的富有,而失去了一个好朋友。我觉得华韵没
有高尚的品德,而管宁就有高尚的品德。他看到金子不动心,因为这
不是他的,他不会做对不起良心的事。华韵从捡黄金的事看出他想把
黄金占为己有,只是怕管宁看到。我觉得我要像管宁一样,不为金钱
失去良心。不为名和利失去良心。
孔融被别人抓了,可他一向哀求别人不要把自我的两个儿子也捉
了。但孔融的两个儿子却说:“父亲难道见过打反了的鸟巢下方还有
完整的蛋,这两个儿子也立马被抓了。”虽然这两个孩子被抓了,但
他们小小年纪懂得整体既然保全不了,那么个体也不可能独存。孔融
的两个孩子虽小,但懂得这个道理,应此不做没有用的哀求,从容镇
定的理解厄运。我要学这两个小孩,眼望未来,明白结果以定,就不
做无谓的事了。
邓艾口吃,总是称自我“艾艾”。有一次,皇帝和他开开玩笑说:
“你说艾艾,到底有几个艾。”邓艾回答凤兮凤兮,本来就是一只凤。
邓艾即显得子己博学多才,会用论语。又让皇帝无地自容,无话可说。
婉转的挽回了自我的面子。我遇到困难时,我也要学邓艾用婉转的语
言跟别人说,不会和别人大吵大闹。
还有许多,我就不一个一个说过去了。反正我受益匪浅。
《世说新语》读后感2
读完《世说新语》后,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德行第一》的一四和
四五篇。这两篇都是讲“孝”,但完全是两种风格。
一四讲的是王祥的继母很恨他,他却爱继母,当王祥得知继母恨
他时,他竟然求继母处死自己。我认为这种孝,太过头了,一个孩子
未来的路还很长,只是因为继母恨自己,仅仅为了一个人放弃自己的
未来,这还算是“孝”吗?王祥的继母如果没有醒悟过来呢?这世界
上又会少一个智者吗?要是天下所有的人都变成这样,得有多少人不
明不白地死去啊。而且,继母已经暗中派人去砍他了,这么一个恶人,
敢在她面前请求处死自己,是很有可能被处死的。那时,这个所谓有
孝心的人,岂不是成为一个很做作的、会被后人笑话的人了吗?
相反,我认为四五才是真正的“孝”,不过头的“孝”。
故事讲的是陈遗的母亲喜欢吃锅底焦饭,他任职州郡主簿时,常
带一只口袋,把焦饭放在里面,回家送给母亲。后来,他被迫去打仗,
那几斗焦饭来不及送回家,就带到军队里去了。但是,好多兵在战败
时饿死了,只有陈遗靠着焦饭活了下来。陈遗把送给母亲的焦饭在战
败时吃了,这是对的,不然他怎么活下去。但有些人会认为这样是
“不孝”,我很不理解。我认为,如果陈遗硬是要把饭给母亲,就很
做作,像王祥一样。吃了那些饭,既能让别人知道他很孝顺,又能使
自己活下来,这不是很好吗?何必像王祥一样做作?这才是“孝”。
我很赞赏陈遗的“孝”,不喜欢王祥过头的“孝”。这就是我对
“孝”的看法。
《世说新语》读后感3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是适时的自嘲,是一种语言的
艺术,同样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这句话出自《世说新语》简傲三,讲得是钟会请众名士拜访嵇康
却被无视,当他准备离去时,嵇康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
去?”钟会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意思是:我听到我所
听到的而来,我看到我所看到的而去。这实际就是句车轱辘话,但在
钟会这里却有了不一样的效果。在良久的等待后,钟会面对嵇康率性
的问话,以问为答,在自我解嘲的同时,展现了与嵇康相同的旷达的
生活态度,留下了这段佳话。
这就是自嘲的妙处。自嘲要用,要会用。首先得判定是否需要,
钟会面对尊敬之人,自然不能也不会为等待生气。嵇康发问何尝不是
钟会展示自己的机会?
其次看场合、气氛等。大家都是不羁之人,钟会适时适事的侃上
几句,不仅能让自己体面脱身,打破尴尬的局面,又能展示自己豁达
大度的胸怀,何乐不为呢?而如果不分场合自嘲,恐怕就是自己不自
信的心理作怪了。
自嘲是幽默的最高境界,能合适地运用自嘲的人绝对是一个自信
的人。因为自嘲是拿自身的失误、不足甚至生理缺陷来“开涮”。不
羞不耻不遮掩,反而将它们放大、夸张、剖析,最后还要会引申发挥、
自圆其说,所以会自嘲的人同时是一个聪明的人。抗战胜利后,张大
千的好友为张大千践行,特邀梅兰芳作陪,宴会伊始,大家请张大千
坐首座。他说:“梅先生是君子,应坐首座,我是小人,应坐末座。”
众人不解其意,张解释道:“俗话说’君子动口,小人动手’梅先生
唱戏动口,我作画动手,我理该请梅先生首坐。”张大千自嘲为小人,
看似自贬,却在幽默中将尊敬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也正是张大千
的谦逊和豁达的人格魅力。
当然,我们必须清楚,自嘲不是自我辱骂,不是出自己的丑,一
定要把握分寸。
学会自嘲,巧用自嘲,不仅体现你的语言艺术,更是你豁达的人
生态度。
《世说新语》读后感4
《世说新语》作者是刘伶,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留下的诗
篇流传了千古,为人生性放达任情,与阮籍关系颇密,是为挚友。身
为刘伶挚友的阮籍作为竹林七贤之一,想必拥有着世人都知晓的高尚
品行和节操。但恰恰相反,他有着与刘伶相近的性格,阮籍作为西汉
时期豪放不羁的代表人物,与他一同出现的往往是不行于礼,品行不
端。这种性格除了表现在了阮籍的日常生活之中,更是表现在了他的
为人处事中。
按照古人的习俗,亲近之人去世之后是需要进行服丧,以表达自
己作为子女的孝心和悲伤,通常服丧期是三年,且在此期间不可以喝
酒吃肉,否则便是不敬。但阮籍的母亲去世后,阮籍并没有按照这个
规矩进行,仍然参加宴席,并喝酒吃肉。有一次在晋文王宴请众宾客
时,阮籍一如往常的参与,何曾觉得这样不得体,是不孝,并告知晋
文王让其罢免阮籍的官职。晋文王没有这么做,反而维护了阮籍。阮
籍是真的不怀念母亲吗,并不是,他只是不善于表达,没有把自己的
悲伤表现出来,在《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是写阮籍知道母亲去
时候的表现,“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哀嚎一声,并因此
吐血,萎靡不振了很长时间,这种悲伤并不假,是当时大多数人都无
法比及的,那种流于形式的孝子行为,真的要大力推崇吗?那种悲伤
可能就不会是悲伤了,只是向世人证明的一种形式,形式上的悲伤远
比实际的悲伤更为不耻。
阮籍的内心是悲伤的,却也是庆幸的,他可以在母亲在世的时候
尽孝,而不需要再母亲去世的时候做一些没有必要的悲伤,他无疑是
豪放的,更是洒脱的。只是他的行为在当时并不被认可,只能在后世
被我们称赞,着实可悲可叹!
《世说新语》读后感5
古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而《世说新语》就像无数宝藏中的一
颗璀璨的明珠。《世说新语》叙事简明,精炼生动,为小品文之典范,
词汇之丰富,远远超过其他笔记小说,对后代的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影
响。
刚开始读《世说新语》,总是囫囵吞枣着看,有些字词的意思也
不是很了解。后来,作为“小书虫”的我被《世说新语》中的一个个
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所吸引,看得越发仔细起来,遇到不懂的词句也会
耐心的查《古汉语词典》。大部分文言文不仅有趣,而且也带着许多
道理呢。
其中,“德行”篇中有一篇文章让我记忆犹新:华歆、王朗俱乘
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以纳其
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这
篇文章的意思是: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
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
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
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
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
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王朗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
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极端自私、背信弃义的真面
孔。而华歆则一诺千金,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一定要遵守。我们
应该向华歆学习,守信用、讲道义,像王朗那样的德行,是应该被人
们所鄙弃的。
《世说新语》读后感6
最近,继龙应台的“人生三书”后,我们班又读完了《世说新
语》。它是中国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
记小说。它主要记叙了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
魏晋文人的思想言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如果我们从诗的角度对
这部中国最早的志人小说重新进行解读,则不难发现,这部以记写帝
王将相、名士风流遗闻轶事为主要内容的的古典作品呈现着鲜明的诗
性品质,放射着夺目的诗性光辉。
它由36个主题作为一章的标题,分别是:德行、言语、政治……,
每篇里都有数量不定的小故事。每个小故事虽然大多都只有寥寥数语,
但却也引人深思。我读的时候,有许多故事都没读懂。故事中有许多
人,他们说的很多话看的我云里雾里,可能这就是它的高深之处吧。
书中经常会用到许多巧妙的比喻,和一些巧妙地回答,这些很多
都是在《言语》篇中,其它篇也有不少,因此很容易读到这些小故事,
印象最深的就是: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
‘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在这个故事中,邓艾听到文王的问题后,邓艾有一点不满的情绪,
但是很镇定,他没有直接回答,直接回答的结果不是得罪人就是自己
变成一条摇头摆尾的狗。偏偏邓艾读过一点书。他说:“凤兮凤兮,
也就只有一个凤。”这个回答利用了巧妙的比喻成功的化解了那份尴
尬,真是了不起。
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
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世笔记影响尤其大。《世
说新语》的影响、魏晋风度的风范已深深地扎根于知识分子心中,它
所体现的理想的、审美的人生境界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永远的追求。
《世说新语》读后感7
看到《世说新语》的书名,就莫名其妙的有一种“高大上”的感
觉,甚至认为这是一本现代书。但事实并非如此,据说《世说新语》
编于南北朝时期,是一本收录历史故事的书。
终于拿到这本书,我翻了翻,却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啊?
这本书不是收录故事吗?怎么全是文言文!我对文言文并不感兴趣,
觉得没意思,便把它放下了。可再回头看时,却被它深深吸引了。
原来《世说新语》分为三十六章,每个章节都记叙了一种思想或
行为,收录了一定篇数的历史小故事。而每篇故事下面,都标有注释
与译文。这下我就能阅读了。
那么,《世说新语》都讲了些什么?它里面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
人轶事,比如管宁割席、广陵散绝等,还有许多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
故事。通读下来,真是收获多多。
读了这本前无古人,也许会后无来者的好书,我心中真是感慨万
千。
首先,这本书编得非常好,它把历史浓缩成短小精悍的小故事,
让人读起来就好像在看一本故事书,而不是单调的历史记载。而且它
把诸多故事进行了分类,分成三十六章,让人查阅起来很方便,一目
了然。
其次,它通过故事传播着道理,看着一个个形象生动的人物,我
们就会明白,哪些人是学习的典范,哪些人是“负面教材”。
最后,这本书让我收获了许多知识,不仅让我认识了历史,还让
我学到了古文。古文读多了,就会慢慢发现其中有的规律,进而了解
了古文的规格与韵律。知道了古文的字代表什么意思。这样一本好书,
谁会不喜爱它呢?
《世说新语》让我眼界大开,没有想到历史遇见古文竟然能碰出
知识的火花。真心希望大家一起来读这本好书,感悟我们中华民族悠
久的文明历史!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42: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584539849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世说新语读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世说新语读后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