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主角1900是一个被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一个好心的黑人烧炉工老丹
尼收留了。可惜好景不长,在一次意料之外中,老丹尼不幸死亡,七岁大的1900
再度成为孤儿。当美国警察上船搜查欲将他带往州立孤儿院时,他躲了起来。直
到几天后的深夜中,大家才发现,1900满身煤灰地在钢琴上弹奏着不知名的美
妙音乐!原来,从小被钢琴所吸引的1900凭着过人的天分无师自通练就了一身高
超技艺。他的天才琴技令当时最负盛名的爵士钢琴家都甘拜下风。但因为对红尘
世俗的戒备和对陆地的恐惧,1900坚持不下船,就算是遇见了自己一见钟情的
女生。一次次地放弃机会与犹豫致使他对陆地、对城市越发恐慌、畏惧,乃至终
生没下过船,直至船被炸毁的那一刻。
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是1900的一生。不敢下船,只由于害怕陆地与
城市;不愿被人刻碟发行世界,只由于不想让我们的音乐离开自己。作为音乐天
才的1900的种种举动令大家十分不理解。
但这所有又是有迹可循的。1900从小让人教育,除去那艘船上的人,别的
人都是坏人,因此,1900对陆地充满好奇的同时又不能不对陆地心存戒意,以
不大友好的目光去审视船上的游客;美国警察上船搜寻幼年的他时的跋扈,杰瑞
钢琴师的自傲粗鲁及对他的不屑,三等舱美洲人偷人衣服、伪装成一等舱欧洲移
民寻求艳遇的行径等,都令他对世俗越发恐惧。同时,1900想尽所有去知道陆
地、世俗的本质意义。他对“将来”太过重视,想要因果,要尽头的执着,使他
想不开也放不开。其实死,对于1900来讲,未必是件坏事,可能也算是某种程
度上的解脱吧。
感慨天才钢琴师的选择。不过,假如1900能下船,有勇气去追求,或许,
又是另一番光景,甚至收获一段不一样的生活。大家该做的,是珍惜当下,把握
机会,不惧将来。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1900的出生,似乎已注定他孤单悲凄的命运,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一个囿
于自己世界的天才钢琴师。成长的环境,让这名没有身份、无师便能自通的天才
钢琴师与孤独相伴。88个键盘是他唯一的快乐,也是他的全部,是他演驿生命
存在的形式。
因为他的出生和成长环境,他情不自禁地囿于自己的钢琴音乐世界里,拒绝
陆地常人的生活。他短暂的一生永远没能有勇气走出弗吉尼亚号,因为来自内心
对未来无法掌控的恐惧,让他选择现状。最终,他安心了现状,为每次旅行的人
次带去快乐,消除他们旅途的乏味与不安,他认为这样的生活是有意义的,他也
以此籍慰自己的生活和人生。他认同并坚定他选择的生活方式,连他唯一的朋友
通过尽力也没能改变他。
怜悯他的身世,同情他的处境。有三次为他落泪第一次是他的暗恋,那样青
涩又那样的真诚,观后感《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一个囿于自己世界的天才钢琴
师》。看着他在爱面前表现出的懦弱,为他同情。他心爱的姑娘甚至没有感知到
他的爱怜!只差那么一小步,他丧失了成功追求人生美好恋爱的机会。只因他不
能走出弗吉尼亚号,他永远地失去了他的恋人,成为孤苦的人儿,那段爱情成为
一生的怀念和伤痛。第二次为他落泪,是感动的泪水,是因为他决定要走出这个
禁固他的大船,开始有了追求自己心中梦想的勇气。当他与每位看着他长大的弗
吉尼亚成员分手时,泪水夺眶而出。他站在舷梯中央,未来就会从他的脚下将要
开始延伸,然而他却步了。再次为他的懦弱伤感。第三次流泪,是他选择与弗吉
尼亚号同归于尽。他临死前的表白,让人心碎,没人疼没人关爱,又那样有才情。
那伸在半空中空弹钢琴的双手,让人呜咽。可怜的人儿,选择了让人意想到又意
想不到的悲惨结局。
宿命,其实是性格所至,是成长环境在心底无形留下的轨迹,让他情不自禁
的只能选择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为1900哀伤!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1998年,吉赛贝·托纳多雷执导了他的第一部英语片——《海上钢琴师》,
获得金球奖最好作曲和欧洲电影奖最好摄影奖。而真的的让吉赛贝·托纳多雷名
震江湖的是1988年的《天堂电影院》,影片不但获得奥斯卡和金球奖最好外语
片,同样在欧洲各大电影节上也屡获殊荣。而为这部《海上钢琴师》操刀配乐更
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意大利最具风格,著名的资深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这位
大师参与制作的各国电影配乐已不下400部,故被音乐界冠以最多产的作曲家美
誉。
现时已经是70多岁高龄的他,仍拥有丰富的创作想法和素材,在《海上钢
琴师》里,大师以钢琴为主配适合当的管弦乐和室内乐创作出音色醉人、旋律优
美和风格隽永的迷人乐章。
就像这部影片的中文译名与”钢琴师”有关的电影一样,钢琴演奏是电影的
一大重心,何况这部电影刚开始正名就是”海上钢琴师的传奇”,它所描写的钢
琴家1900是一个飘迫于大洋间的传奇爵士乐手,自然,在影片中是必不可少精
彩的钢琴演奏,而且是爵士乐的钢琴演出来,莫里克奈的爵士音乐作品,向来就
有鲜明出色的个人风格影片中主人公1900所弹出基本上都是轻快俏皮,演奏精
彩又富有娱乐性的作品,而《Danny’sBlue》是一首慵懒闲散,情调迷人的蓝调
作品,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影片除去莫里克奈本人的创作外,也特别邀请
AmedeoTommasi,GildaButta等钢琴演奏家,演出JellyRollMorton及Scott
Joplin等当代名家的爵士音乐作品,打造出浓浓的年代环境,当然,莫里克奈
捕捉早期爵士音乐神韵的方法之传神,当然也不言而喻了。
莫里克奈的大师级地位早已无庸置疑,《海上钢琴师》再一次印证其宝刀不
老的实力,音乐风格随便贴切的悠游于各种范围间,让古典的音乐方法变得平易
近人,直探人心,而且完美的将各种音乐素材重新结合再造,一次又一次为人带
来新的音乐创意与音乐感受,不愧是一代大师。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
之前看过这部片子,但是当时没有看进去,今天完整的看完,感觉还是引发
了些思考的。整部片子都是在托尼的讲述中娓娓道来,这让人接受起来十分舒服。
隐隐地感觉到影片传达出的主人公的孤独感,那种深陷其中的孤独,在孤独
中出生,习惯孤独,再到无法离开这份孤独。这份孤独里面有艺术,也有一种心
病。
整部影片,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就是1900跟爵士的创始人斗琴,1900最后
一曲仿佛是四只手在弹琴,甚至夸张到可以用钢琴的琴弦发烫到可以点燃一支
烟。
1900最美的曲子是写给他一见钟情的女孩的,他透过船窗户看到女孩的美
丽,把自己的爱慕隐藏在音乐之中,刻录成长篇并想找机会送给她。对于一个艺
术家来说,他会选择自己擅长的一种艺术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他一遍
一遍对着镜子练习送礼物给她的台词,而每次他每次带着羞怯的谈吐,都被对方
无视,知道最后一次他向她说明自己的心意,但是船靠岸了,他们分别在熙熙攘
攘的人群中。
让人庆幸的是,托尼还记得他,或者也是导演或者编剧在传达这样的一种想
法,他们在说:这个世界只有一些少数派能够理解那些大师级别的艺术。
这部影片里,1900成了艺术的化身,他会没有户口的出现在底层社会中,
也会出现在有尽头的世界里,但是他离不开有尽头的世界,他也会消失其中,毫
无功利地把自己炸掉。当然编剧也安慰着自己说:“只要你还有个好故事,和一
个能够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我有的时候觉得,即便我们写不出好的
故事,也至少要成为一个能够倾听的人,不然我们好像真的一无是处。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
而整部影片对于一九零零的刻画则大多深入内心,导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自
我封闭的纯洁世界。彷佛是对这种心灵的美好希冀,但末了一九零零的与船共沉,
又使人觉得这彷佛更像是导演对于这个时代之中纯洁与美好的消逝,所表现出的
深深的无奈。
要是说《海上钢琴师》是朱佩赛·多纳托雷导演对与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
认知。那么在影片中,美国便是这种充满利益与诱惑的混沌社会的具体反应。彷
佛所有的乘客从欧洲远到而来,直至为映入他们眼中的自由女神而惊呼,摘下礼
帽,大肆的摇臂,只为迎接那充满大概性的美好未来。影片中的美国承载了大多
人的梦想,诸如片中出现的小偷,一九零零说他总是会第一个发明美国,越是崎
岖潦倒的人越是充满期待。而一九零零背道而驰。
正如一九零零的名字,他所处的时代是这个消灭时期的开始。他将自己拘束
在这艘船上,实在是对广阔世界的恐惧。正如他自己所说“使我害怕的,不是我
所看到的,而是我所看不到的!”如许的几句台词,发人怜悯。
这部片子本身也许并不想表达什么意义,就象一九零零那样漫不全心的弹奏
和忧郁,他很单纯,地道,迷茫,却不需要任何支撑力,就象在风暴中他也能优
雅如常的弹奏着只属于他的华尔兹乐章,一九零零不停想听听海的呐喊,却最终
没有上岸。爱便爱了,忘便忘了,想往便想往了,退却便退却了,生便生了,死
便死了。如许举重若轻的一生,象是从未放弃过梦想与寻求,又象是从未有过梦
想与寻求。就象海一样。
我觉得毛孔象通过了微电流,如许宿命的哲学的无法可想的对话,我们的生
命也象一幅挂在墙上的画。有什么样的色彩、怎样在尘土和光影中慢慢陈腐、怎
样在某一天某一时刻悄无声息的失下来,或许都有过如许一次对话。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
有人说,这是一个杯具。而我却以为,没比这更好的结局了。
假如1900下了船,不外乎两种结局。一是彻底地被这个肮脏的世界同化;
二是迷失了挚爱的方面、郁郁而终。而无论是哪一种,远没死去幸福。
惟有海洋这般广大的胸怀方可容得下他惊世绝艳的才华。即便陆地上有大把
大量的资金,有形形色色的美人,有灯红酒绿的生活,1900却不是那里。不是
一个地方的人硬是待在那里,这才是个杯具。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无人可以说
水里和地上哪个比较好,鱼是水,人是地,只不过合适不合适的问题。
与MAX道别的时候,1900说:“原谅我,我的朋友,我不下船了”,不是
不想下,而是他不知下了船该怎么样活下去。记得他决定下船的那一幕:1900
在舷梯上站了很长时间,最后把帽子扔进大海,人却非常坚定地走回了船。他不
是没尝试过,终不可以战胜他的内心,只因那里太纯净。他说他看到无数条街道,
却不知道路该往哪儿走。
看到那里,应无人再指责他的懦弱了。所谓“不懦弱”的大家会在这个肮脏
的世界上非常圆滑地活着,他们或是有钱,或是有权,或是两者兼而有之。然而
他们终究没办法纯粹地活,由于爱而活。1900的“懦弱”令他保全了一颗完整
而干净的心,令他的音乐永远流淌着纯净的气息。
影片的末尾,1900对MAX说:“两条右臂能弹出什么音乐,期望天堂有钢
琴。”我想,1900终是不是人间,即便在那里,他获得过无数掌声。然而,他
需要的不是这部分。假如可以的话,他宁可一个人,一架钢琴,就如此一向弹下
去。
天使不应在人间。正如1900最后选择与船一齐炸毁,这样,海上会流传着
如此一个传闻:以往有个天才的钢琴师,他的音乐令所有人为之折服,他一直没
离开过大海,然而他的心却已到达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7
近日心有所感,却码不出字来,发旧文一篇,抒怀解郁。
能玩转88个琴键的无限音乐世界,却无法面对纷繁的.现实生活。是对桃花
源的坚守还是困顿于楚门世界,是纯粹不染尘埃不妥协的抗争还是脆弱玻璃心扛
不起应负的重担?是跟从我心还是逃避认怂?不要说这是个不切实际的童话,分
明看到每个人心中的那艘船,没有绝世天才,没有英姿神采,还是想远离凡尘俗
世、一地鸡毛,诗和远方似乎近在眼前。然而大多数人还是会下船,也应该下船。
下船是这个世界赋予我们的宿命,无法推却的重担。
彩云易散琉璃脆,困守在自我小世界,在现实中只会一地破碎。钢琴师这样
的人格很难成就爵士大师的世俗成功,大概率会成为落魄的小号手,即使他是天
才。所以不下船是对的,不下船成就一世传奇,下船就是世俗悲喜剧。
如果不是在现实中遇到同样灵魂的人,我对影片的理解将会是不同的。也是
用键盘构筑世界,有才华有颜值,无担当无胆气,一手好牌困于心魔堕入凡尘。
什么是真正的勇气?人们终于学会接受外界事、物、人的不完美,归根结底
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是消极承受,改变能改变的,适应能适应的,放手无法
忍耐的,学会与不完美和谐共存而且不放弃成长。太多的人在离开学校之后就已
经不再成长,让人喟叹的是某些人原本资质不错让人艳羡,但在随后的岁月里把
一手好牌打的稀烂。他还能搬出各种有理有据的借口,让人无法反驳,成功的搬
起石头堵住了最后一丝成长的空间,不敢选择,不敢承担,不敢面对真实的内心
需求,不敢追求,只因为惧怕失败,究其心理,始终无法接受并面对自己的不完
美,只能像驼鸟样拒绝世界,也拒绝了自我改善的可能性。
现实中没有钢琴师,你只会看到一个怨天尤人,精神崩塌,甚至无法自立的
真正的lor。
奉劝在影院泪水涟涟的妹子,在现实生活中碰见钢琴师这样的人最好远离,
否则你的整个人生将充满泪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
主角1900是一个被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一个好心的黑人烧炉工老丹
尼收养了。可惜好景不长,在一次意外中,老丹尼不幸死亡,七岁大的1900再
度成为孤儿。当美国警察上船搜查欲将他带往州立孤儿院时,他躲了起来。直到
几天后的深夜中,人们才发现,1900满身煤灰地在钢琴上弹奏着不知名的美妙
音乐!原来,从小被钢琴所吸引的1900凭借过人的天赋无师自通练就了一身高
超技艺。他的天才琴技令当时最负盛名的爵士钢琴家都甘拜下风。但由于对红尘
世俗的戒备和对陆地的恐惧,1900坚持不下船,哪怕是遇到了自己一见钟情的
女孩。一次次地放弃机会与犹豫导致他对陆地、对城市越发恐慌、畏惧,乃至终
生没下过船,直至船被炸毁的那一刻。
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是1900的一生。不敢下船,只因为害怕陆地与
城市;不肯让人刻碟发行世界,只因为不想让自己的音乐离开自己。作为音乐天
才的1900的种种举动令我们十分不理解。
但这一切又是有迹可循的。1900从小被人教育,除了那艘船上的人,其他
人都是坏人,因此,1900对陆地充满好奇的同时又不得不对陆地心存戒意,以
不大友好的目光去审视船上的游客;美国警察上船搜寻幼年的他时的跋扈,杰瑞
钢琴师的自傲粗鲁及对他的不屑,三等舱美洲人偷人衣服、伪装成一等舱欧洲移
民寻求艳遇的行径等,都令他对世俗越发恐惧。同时,1900想尽一切去了解陆
地、世俗的本质意义。他对“未来”太过注重,想要因果,要尽头的执着,使他
想不开也放不开。其实死,对于1900来说,未必是件坏事,或许也算是某种程
度上的解脱吧。
感慨天才钢琴师的选择。不过,如果1900能下船,有勇气去追求,也许,
又是另一番光景,甚至成就一段不同的人生。我们该做的,是珍惜当下,把握机
遇,不惧未来。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9
看完之后,我稍作百度想看一下别人对这个电影的评价,又怕被引导了思维
而得不出自己的想法,所有我先停止了。
可是我有些并不十分理解。
1900,是对世界陌生感的恐惧,而不愿意踏上陆地,无尽的世界没有尽头,
琴键太多所以他不知道如何去演绎音乐?
他在对马克斯阐述他在看懂了陆地之后,又回到了邮轮上,他是开心的,这
是看破看透,对吧。
其实我也不甚懂得,鱼般的7秒记忆,总是让我难以回播记住整个过程,但
是想记录这种感觉。
那种眼神,看到女孩,似情窦初开的眼神。夜里下到船舱,找寻着并亲吻了
女孩,这是一见钟情吗?那份没送出的乐盘,是他对触摸不到而又渴望爱的体现,
这么形容对吧?可是这种爱,为什么又不能让他真的步下邮轮。
他只学会了在那片空间大小的环境下演绎他的人生,甚至随着邮轮炸毁而结
束自己的一生,为什么不能尝试去改变呢?
马克斯跟我一样,但是他最后是理解了1900吗?他哭了,而且也离开了邮
轮,也觉得自己很没用。
有些疑惑,又似能理解1900一样,无尽的尽头,在清楚了解的情况下,这
算是退缩的行为吧。
为什么不能去尝试一下呢?共同奔赴毁灭却留下了自己内心最原始的追求。
看完了,有些感慨文字的力量,也很佩服别人驾驭文字的能力,以及对“思考”
所做的反馈。而我还需要在点滴中慢慢积累,才能有一天可以自由随意地把看过
的感悟描述出来。
写完这个,内心的恐慌感,空虚,还是没能散去。借着看电影消磨时间,也
借着记录观影感觉来锻炼文字能力,也消除内心一直惦念着的东西。
顺道的,不明白为什么,不能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可能就恰恰是需要
1900对内心真实地追崇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
电影结束了,黑白字幕缓缓划过,我却不忍关掉视频窗口。凄婉的小号声,
声声切入心中,悠扬,却沉甸甸地压在胸上。心中的忧伤像是浓茶,久久不散。
我不愿失掉这珍贵的悲哀,把时间条拉回他在虚空中演奏的一刻。
他,被遗弃在船上,被锅炉工养大,他叫“丹尼·布德曼·TD·莱蒙·1900”。
他是天生的钢琴才子,在船的舞厅里,他在风暴中与钢琴起舞,他在音乐会上用
音乐描述人心,他是钢琴的灵魂。然而,他被环境束缚在船上,尽管世界从他身
边经过,他却不敢走进这个世界。
他一生都没离开他所生活的“弗吉尼亚号”。他也曾爱慕那位平凡但出尘的
女孩,却因自卑和怯懦失之交臂;他也曾想下船找她,却在舷梯上看着无边的世
界迟疑回返;他也有一位真的走进他内心的朋友,却拒绝与他下船而选择死亡。
如他所说:“世界是一架拥有百万琴键的钢琴,那是上帝的钢琴。只是街道,
就有上千条,你如何选择其中的一条?如何选择一个女性,一栋房屋,一块地,
一个生活?我无所适从,只能选择一种办法死去。”于是,战争结束后,他留在
船上,在无声的演奏中和破旧残废的船——他的世界一块爆炸殆尽。
一架钢琴,琴键是始,琴键是终。幸福是他心中的远方,生活的梦想一直存
在,可他一生畏缩至死。究其缘由,是由于他所缺失的与运势抗争的尊严和信心,
使他习惯了孤独,他的“不做”使他的幸福成为了一个永远存于心中的悲剧。
看罢,我不由得想到远方,想到自己。我也像1900,默默问自己:“活着
到底为了什么?”但内心还未告诉我答案。尽管我也像别的人一样学习着,努力
着,可我是不是只不过容易地为活着而活着,心中却没那样一个自由与诗意的远
方呢?还是,尽管我心中有如此的一个远方,却因理想与懒惰的矛盾而踌躇不可
以呢?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1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现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思绪纷飞却不知从何
整理的。《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令人欲罢不能却欲言又止的电影。也许多
年之后,人们会忘记那场惊艳的钢琴决斗,会忘记他心爱的女孩就住在莫特街
27号,会忘记……但在维吉尼亚号残骸中他与麦克斯最后的对白,眼神中所流
露出的孤独、决绝而温柔,始终会出没在心底,带来生息。
这个故事的开头到结尾,始终是以倒叙的手法由迈克斯陈述而来的。所以,
有人说,迈克斯和1900其实就是“一个人”,因为除了迈克斯,没有人能作证,
我们并不知道1900的故事是否真的存在。所以,1900代表的是某种境界,是和
外界纷扰不一样的存在状态。
对于这样的结尾,我一开始感到的是惋惜和同情:为什么不能试着上岸迎接
新的人生呢?为什么不能在喧嚣繁闹的世界中找到另外的一面美好呢?为什么非
要以死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捍卫一生的梦想呢?
对于这部电影,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和主题。当然,如果一部电影只能从单一
的角度去分析,就不算一部经典之作。
从追求梦想的角度来看,当时的人们都朝着美国梦不断努力,世界充满了欲
望、利益和关系的纷争,甚至很多人拼搏多年依然没有获得想要的成功,最终走
向穷途末路。迈克斯为了生计可以把陪伴多年的小号卖掉,为了生存他放弃了自
己的梦想;而1900一生都留在了船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了梦想他可以放弃一
切,甚至于面对死亡,他依然无所畏惧。
不完美才是生命的常态,如果结尾没有这么悲剧性的一幕,这部影片就没有
了升华的价值,在我看来,它反映了很多现实世界与理想主义的东西。如果1900
走出了大船,拥有了和平常人一样的家庭和财富,也许他就无法弹奏出在大船上
那种纯净、自然的音乐了。所以,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也歌颂了一种远离世俗
喧嚣的纯洁梦想。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2
电影结束后,黑白字幕慢慢闪现,我却不忍关闭视频窗口。可怜兮兮的号角
声,声音划破心田,悠扬,却沉重地压在胸口。心里的难过就像浓茶,久久不散。
我拒绝失去这份珍贵的悲伤,把时间条拉回到他在虚空中玩耍的那一刻。
他被遗弃在一艘船上,由一名锅炉工人抚养。他叫丹尼布德曼TD莱蒙1900。
他是一个天生的天才钢琴家。在船的舞厅里,他在暴风雨中与钢琴共舞。他在音
乐会上用音乐描绘人心。他是钢琴的灵魂。但是,他被船上的环境所束缚,虽然
世界从他身边经过,他却不敢进入这个世界。
他从未离开过他生活过的弗吉尼亚。他也爱过那个平凡却风尘仆仆的女孩,
却因为自卑和懦弱而错过了;他也想下船去找她,但他看着舷梯上无边无际的世
界,犹豫着要不要回去;他也有一个真正走进他内心的朋友,却拒绝和他下船,
选择了死亡。
正如他所说:世界是一架有百万个琴键的钢琴,这是上帝创作的钢琴。光是
街道就有几千条。你如何选择其中一个?如何选择一个女人,一栋房子,一片土
地,一段人生?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选择一种死法。于是,战争结束后,他
留在了船上,在无声的表演中,他的世界和老弱病残的船一起爆炸了。
在钢琴中,键是开始和结束。幸福是他心中的距离,人生的梦想永远存在,
但他却畏缩至死。究其原因,是他缺乏尊严和对抗命运的信心,让他习惯了孤独,
而他的不作为,让他的快乐成为一场永远存在于他心中的悲剧。
看着看着,我不禁想到了距离和自己。像1900年一样,我默默问自己:你
活着是为了什么?但是我的心还没有告诉我答案。虽然我和其他人一样努力学
习,努力工作,我是不是单纯的为了活着而活着,但我的内心却没有这样自由而
诗意的距离?或者说,虽然心里有这样的距离,但是因为理想和懒惰的矛盾而犹
豫。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3
《海上钢琴师》它没有恢弘磅礴的气势,没有曲折迷离的情节,没有撕心裂
肺的呐喊,但它却是一部关于内心深处最微妙弦动的灵歌。
影片的主人公1900说过这样几句话:“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在哪里?
我能看到吗?就连街道都已经数不清了,找一个女人,盖一间房子,买一块土地,
开辟一道风景,然后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选择,太复杂的判断,难道你不怕精
神崩溃吗?陆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个女人,一条长长的航线,我宁可
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反正,这个世界现在
也没有人知道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能
见。”
很多观片人认为1900是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交织的受害者,他接受了自我
毁灭的结局,从而也就没有以严肃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反而从中产生了荒诞感、
孤独感、恐惧感和绝望感,缺乏了与命运抗争的尊严和信心。这种观点我不予否
认,但我却不赞同。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这个世界唯一一成不变的就是它不停的在改变。”
我们的世界时刻在改变,科技、文化正飞速发展,我们的步伐也在喧嚣浮躁中驱
驰,渐渐地我们的灵魂跟不上脚步,只是一身肉体匆匆来往。在这个大多数人都
疯狂追逐“钱和权”的时代,亲情、友情、爱情渐渐变了质,甚至对某件物品、
事物的喜欢,也是基于某些目的。而1900他就像一个孩子,一张白纸,它执着
而单纯的喜爱着钢琴,美妙的旋律只取悦自己或是献给心爱的人,他知道他能拥
有什么,不去渴望那些不能,或者根本没有必要拥有的东西;它知道它不了解什
么,也不去让自己陷入无尽的迷惘。若是他走下船,他或许可以在陆地收获名利,
却只能以遗失本真来作为代价。
最终,他选择与巨轮一同消失在天际,不是懦弱,而是遵从自己罢了,因为
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是如此平静。1900,一位驻守在我心中的美丽。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4
在众多影评中觅得这么一句话:凡人只能望其项背而兴叹,过后走向万家灯
火,各自喧闹。
在影片带来强烈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之后读到这句话,心底蓦地一暖。
眼前回放着一幅画面。当船头人高喊America时,原本徜徉于音乐的人群蜂
拥而出,只余1900(主人公名)一人留于室内,伴着他的钢琴。
对比如此,暗自心酸。
如此人物,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只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荷花一擎。他注
定是孤独的。他的所有的音乐才能,凝成一颗无法触碰的含泪明珠,化为不可揽
怀的清冷月光。音乐奏响时,众人为他燃起的灯火,仅是过眼烟云。
万家灯火捧出一世辉煌,与他无关。
人都是趋向利己性的,那些不为他驻足流连,赶着追逐自家灯火的人,我们
无法归咎于他们。他们只是甘于平庸,只是将海上钢琴师这样的境遇视为日常,
无法体察其中的诗意与远方。
常人只是惊羡于烟花绽放时的夺目,却少有人为落幕时悄然的灰埃感慨。
城市格子间里讲述着的庸常繁琐,兀自生动与凋谢。
许许多多执拗的天才,以常人难以理解的追寻,以远离万家灯火为代价,去
装饰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对此种人而言,把酒言欢者难寻,棋逢对手者难逢,高
山流水的知音比万家赞誉更为珍贵。
他一生未曾离海,以身殉船。陆地上的人浪费太多时间在为什么上,冬天害
怕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将至,永远在追寻着哪里永远是夏天。凝望万家灯
火,他看到的只有茫然。
他说:我不会让我的音乐离我而去。
他说:我已经和这个世界擦身而过了。
他曾受陆地上所谓大师的挑战,第三曲慷慨昂扬,热汗淋漓。现在想来,那
是他在弹奏自己生命的华章。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
电影是我休闲时光不可缺少的伙伴,一部好的电影不仅可以陪伴你打发时
间,更能给你以启迪。曾经朋友给我推荐了《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但因无暇
一直未看,昨天晚上终于有空闲,坐下来好好欣赏了这部电影。
影片全部内容是在一艘弗吉尼亚号的海船上一一展开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
特别的角色,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在高等舱的餐厅里发现,被取了个长长的
名字,因为当时是新世纪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铲煤工顺理成章地加在了
他的名字里,于是人们就叫他1900。从此后,他留在弗吉尼亚号,一辈子都没
有离开过。不是他不愿意去追寻梦想,而是这艘轮船是他人生的起锚地,是他生
命的载体,也是他的安全港,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舍弃所有登陆的机缘。
在他八岁时,船上的人们无意间听到一段奇妙的音乐,那就是1900弹奏出
来的。他的曲子从来没有章法,就如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
标准之类的东西,但是他有惊人的音乐天赋,那是一种超忽常规的能量,以超强
的观察力去审视这个世界,用自己的内心去感悟人生百态,可惜的是他最终无法
脱离自我圈定的人生枷锁。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海上钢琴师就是我们身边那些生存在自我空间里的人们
的缩影。他们熟识于一如既往的生活圈,热衷于弹奏属于自己的音乐,一旦环境
有变,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与周遭的一切格格不入,他们需要时间、精力来重新
适应,或者无法适应。他们在自我封闭中要么颓废无功,要么创造奇迹,用自己
的方式来排遣内心的孤寂落寞,展现心灵深处一直向往的世界。
试想,如果1900放弃所谓的坚持,那他的人生是否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呢?
当然,一个真正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一定会选择与命运抗争,走向更广阔
的天地,而不是选择逃避,放弃生命,走向绝望。
人生的旅途很短,短暂到有如那一段段跳跃的音符,转瞬即逝,我们只有敞
开心扉,包容一切,去努力适应一切,才能演绎出精彩乐章。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8:24: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579885841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海上钢琴师观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海上钢琴师观后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