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1/8
鉴别古玉真伪沁色的诀窍
人们以受沁的古玉为美,以受沁多、色美者为贵,却很难知道鉴
别真伪沁色的诀窍。历来制造假古玉者更不会公开作伪沁的方法,这
就需要从历史的资料中和当代的手段上分析辨伪的依据。沁色的识别
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沁的深浅变化;玉的土蚀现象;沁色透光情况。
如下:沁色分布很难匀净,其中往往有呈色深浓的斑点状或丝缕状的
形貌。识别沁色时要仔细审视沁色最外缘部位的颜色,如果明显较深,
往里明显变浅,这种沁色就是真沁色;而利用皮色仿制的赝品古玉,
其细薄的边缘处最浅,呈某某况与沁色正好相反。沁色的产生过程是
玉质蜕变的发生,受沁古玉外表往往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多能找到一些
土蚀的现象,只是大小深浅与表现方式不同,它可以是烂斑、土隔、
蛀孔,也可以说与其它天然缺陷一起表现出的绺裂,因为天然的绺裂
正是沁色渗入的良好通道。出土的古玉沁色大多数都可以透过一点光
线,即便密不透光者往往也会在边缘处稍有透光现象,沁色不透光其
word
2/8
玉质必定很粗砺或者石性很重,识别沁色少不了此三者作为确定证
据。想靠杂色、边皮、色玉来伪乱古制并不容易,不说沁色的表深里
浅、内中不匀无法伪造,即使显眼的土蚀形貌也不是能轻易伪造的,
何况玉沁的透光现象更加难以把握,故文献上记载的伪沁名目可观,
而实际上难以见到真正的实物来佐证。掌握较为易懂的三种现象是对
沁色的总结,是认识沁色行之有效的方法。沁色作伪由来已久,历代
文献中记载制作伪沁的方法,今天看来都缺乏科学的依据,大都出自
道听途说,甚至出自个别文人的主观臆想,大有以讹传讹、混淆视听
的嫌疑,也成了作伪者故弄玄虚的资本;但识别沁色的真伪又不能不
知道这些名目,就应知其名并从中找出规律,这是古玉爱好者的根本
功课之一。人工染色作沁在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卷一》
中就有记载,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时期玉器上就
有玉色之外沁色的存在;宋元明清之际,仿古作沁的玉器大量出现,
但与之前玉器染色的方法有别,出土的玉器也不像古籍中描述的那样
变化广泛,由于历代人们对沁色的追捧,染色之风盛行,出现了众多
的仿沁色玉器。伪沁人工仿沁主要是用火烧、油炸、酸浸、染色
等方法来改变玉器颜色,以达到与古玉的沁色相混淆的目的。1.
叩锈:也称“阿叩法〞即“醋屑法〞。《古玉辨》中:“相传某某有‘叩锈’
之称,因阿叩善作毛坯玉器,用铁屑拌之,热醋淬之,置湿地十余日,
再埋于通衢数日,然后取出,如此玉为铁屑所蚀,浑身‘橘皮纹’。纹
中铁锈作深红色,煮之即变黑,且有土斑,不易盘出,宛如古玉,审
视之方能辨。凡玉有土锈,以灰提之而不出者,皆赝品也。〞此法据
word
3/8
说出自清乾隆年间。伪造沁色留有土斑,开水煮后颜色发黑,然真正
受氧化铁所沁古玉,玉质有老熟的特征,要么绺裂严重要么侵蚀厉害,
沁色往往是由表与里,浓淡深浅变化,层次感极强。古玉上的铁锈与
玉表粘连十分密,有甚者侵入玉质内不易去除。此法作沁红沁色较浮,
散漫不合,日久土斑和红沁色均会消退。2.提油:人们习惯将清
末以前的作色称为“老提油〞,而对近现代仿古玉的染色做旧称之为
“新提油〞,不过清代也有老新之分。《玉纪》中:“虹光草出某某大
山中,其汁能染玉,用草汁入硇砂少许,抹于玉质纹理间,用新鲜竹
板燃火逼之,如此深入玉之肤里,红光自面透背,时人谓之得古法,
赏鉴家偶失于辨,或因之获重价焉,此等今世颇少识家,呼‘老提油’
者是也。〞据说此法甚古,产生于北宋时期。老提油法制的颜色鲜明
夺目但沁色大多成片,不会出现牛毛纹、贝壳纹等类古玉具有的沁色
特征。《玉纪》中:“比来玉工,每以极坏夹石之玉染作,欲红,如此
入红木屑中煨之,其石性处即红;欲黑,如此入乌木屑中煨之,此石
性处即黑,谓之‘新提油’。初仅某某为之,近如此偏处皆是矣〞。木
屑烧燃,皆为灰炭,红木煨红,乌木煨黑,实为存疑。新提油,《玉
纪补》中:“先用色染再放于滚油锅内炸透,然其色外浮,纵有血丝
亦系浮于外面,甚有红白相间,即所谓‘猪油炖酱’者,细察中发空色,
不似真旧,光由内吐,俗谓‘油炸鬼’即此。〞据说油炸时间长短不同
会出现深浅不一的枣皮红、橘皮红等色。有些清代以前的老提油
皮壳处的颜色经常还会出现褪色、脱落、成为斑块,反而不与绺裂纹
中的颜色深重,这种现象刚好与出土古玉的沁完全相反。经过油炸作
word
4/8
色的仿古玉,其外表颇显油腻,摸上去有些粘腻,很难清洗干净,在
真品上是不能出现的。通常提作出的沁色难以持久,阳光下暴晒就会
变色发枯,并会随天气阴晴发生变化,晴天晦暗,阴天鲜亮,由于经
过高温炸煮,玉质酥软,浮光外露,越盘越暗,日久就会精光全消,
黯为枯槁的腊肉颜色。提油法有三个破绽:一是玉质生嫩;二是色彩
晦暗,而且非深即浅;三是因是以骤热骤冷作出,有火烧之像,纹理
粗而硬,甚至可以摸到裂纹,毫无古玉内有的鱼鳞片相和粗细渐变相。
3.火烧:有“煨头〞之称,方法是用火烧烤玉器,使玉器受热变为白
色,又称为伪石灰古、仿鸡骨白。《古玉辨》中:“世之造鸡骨白、象
牙白者,以炭火煨之,趁灰未冷时,用水泼于其上,取出宛如古玉之
受地火矣。但体有火劫纹而不能去,真者无之,盖一出自然,一出强
迫,最易辨也。况伪造之器,全身已经火烧,玻璃光不能露出,皆顽
而不灵,直同朽烂之石。〞火烧一般是用氧化钙把涂上氢氧化钠的玉
器裹好,放到锯末里闷烧两天,烧出的白色似鸡骨白;如想作出牛毛
纹,闷烧后拿出用冷水激一下就会产生。如是高锰酸钾的冷水浸泡就
会产生血色牛毛纹。玉器着色时温度控制较严,要在三百度时浸入染
料中。做黑色地方加上硫化汞裹烧再用砂纸加上猪油进展打磨除光。
还有直接放在火上烧或放在氢氟酸内浸泡后打磨的,但磨光硬,全无
玻璃光的美感。火烧玉因加热玉器外表有火烧的细裂纹,真鸡骨白如
此无,加热过度会有较深的粗裂,质地变的疏松,白色发灰、发黄,
有的会有未烧透的点点瑕疵。清乾隆以后,留皮盛行,未曾留皮的古
玉往往用火炙烤,作出一层类似沁色的斑片称为“烤皮子〞。烤色的
word
5/8
色泽一般过于桔黄或过于乌黑,往往着色于玉器的个别侧面和雕刻突
出的部位,雕刻的深凹部位如此难以上色,烤色遇绺缝就会沁入其中,
表现为内外部都有黄和黑,与皮子有别。烤色技术多用于仿制古玉土
沁和掩盖瑕绺。、4.造斑:不同方法可以伪造不同沁色。造黄土
锈是将玉器涂上胶水埋入黄泥中,黄泥贴在玉器上似黄土锈,产生的
黄土锈随时间的延长而越来越像古玉的土锈;造黑斑一是将玉器用水
煮热,置于铁网上用火慢烤,并不时地涂上蜡油,不久就会出现黑斑,
二是用旧棉花泡湿将玉包好,用小火烧烤,待棉花干红后再用水浇,
一直到黑色入骨,黑斑往往深浅不一,往往尽力防止通体发黑方才罢
休;造红斑是将玉置火中烧,趁热抹上红色颜料和蜡,再热再涂,至
玉质呈现枣红色为止,此法仿沁料必浮在外表,经不起用现代仪器放
大仔细观察。5.风梅玉:风玉仿牛毛纹,梅玉仿水坑古,《古玉
辨》中“质松之玉,作成古物,用重乌梅水煮一昼夜,其松处被滚水
搜空,宛如水激之痕,再用提油法上色,俨然‘水坑古’矣,但玉质太
松,其水激之痕终究不如真者之出于自然,不着形迹耳。〞风玉方法
是用浓灰水和乌梅水将玉长时间熬炼,用急火乘热取出放在风雪之中
或冰窖中,时间约一个昼夜,如此玉致冻裂,玉质坚硬者裂缝细假如
毫发,用其冒充古玉中的牛毛纹,真古玉牛毛纹曲折,粗细不匀,伪
者如此不然。6.羊狗玉:《古玉辨》中:“玉器小者,用刀割生羊
腿皮,置于其中,再用红线缝之,不使出血,经三年后取出,玉带红
绿,宛如旧物。但盘热时嗅之,微有腥味。〞《玉纪补》中:“据云
用夹石之玉,先染以色,次放于油内炸透,再将猫犬杀毙,破开肚腹,
word
6/8
趁热将玉置于内,埋在土中数年,然后取出,血□成团成块,亦有水
银光亮隐在玉内,不似真旧之变化百出。〞据说羊玉可以冒充古玉中
的红丝沁但枯涩不温静,常用作传世古;狗玉可以出现土花斑,常用
作伪造土古,但有新玉的颜色和雕琢的痕迹。7.琥珀玉:《玉谱
类编》中:“有名琥珀烫,如此用车轮旋转之法,使玉与琥珀相揉擦,
如炎热,琥珀之液如此流入玉理。〞琥珀玉主要用来伪造松香沁,以
琥珀为染色颜料将其涂入玉质原有绺缝中,或用金刚钻在玉上刻划出
斑点,在斑坑填入琥珀质染料,再用文火烧烤使之变色,虽然色泽呈
现斑片状但颜色会深浅不一。此法清代盛行,宫廷用玉也用此法,古
人称作“琥珀烫〞。8.锈工:《玉谱类编》中:“有名锈工,如此用
乌梅水与硝磺、铁屑和玉同煮,更兼久浸,如此成烂斑,宛如水锈作
虫蛀孔,颜色并能深透……锈工于盘醒后,其色深黄,历久不退,热
水泡后,真出土者颜色泛白,如系锈工,如此色转黑而光亮。〞此法
主要用来伪造虫蛀烂斑。9.新沁:古法新法结合,姑且称为新
沁。在传统熏、烤、烧、炸、蚀的作沁手法中参加新的材料内容,用
杏干、梅干、姜黄、血竭、蓖麻油、鞋油、沥青、各种酸碱盐、有机
燃料等都能做出各种沁色。如鞋油、沥青造黑沁,红糖造红沁,姜汁、
血竭造黄沁,高锰酸钾造血沁,氢氧化钠造鸡骨白。把新玉加热后突
然冷却造成绺裂再涂抹各种不同的化工原料,如碱性橙、碱性绿、硫
化汞、朱砂、铁红、姜黄,此法色彩下沉不自然,不像自然沁色有浮
出感。新沁中褪光法是将玉器放入糠麸中摩擦,在摩擦中利用糠麸的
油脂均匀褪光,仿冒古玉的柔和滋润光泽。10.当代沁:当代作
word
7/8
伪沁更多的采用了技术含量较高的物理化学方法。“酸化法〞用氢氟
酸、硝酸、硫酸、盐酸等将玉浸入,日久玉表会形成一层白灰皮,灰
皮上还会有虫咬或钉子孔,玉器要添加其他颜色,如此在浸泡前将不
作灰皮处用蜡封闭隔离,可作出红、黄、黑、褐等色。着色前需加热,
浸入高锰酸钾可造“铁锈黄〞,浸入硫化汞可造“水银沁〞,浸入碱性
染料可造“松香沁〞或“血沁〞,用硝酸、硫酸各一半浸泡玉器可使颜
色浸入缝隙,造成灰皮已深入到器物内部的效果。“碱化法〞用硫化
汞、三氯化铁、碳酸钠、硅酸钠等与动物油脂混合,在高温高压作用
下可造出各种伪古玉。如用氢氧化钠将玉表密封,局部涂抹着色剂,
放入高压锅内加温加压,控制温度和时间,取出再用硫酸清洗复原,
就可出现白灰皮和玻璃光、鸡骨白。此外,还有用环氧树脂加辅料涂
玉表,烘干,用砂纸加油打磨,造出玻璃光的“涂料法〞;将玉涂上
化学原料作电蚀一极,经高压静电触击,通过点解作用在玉质外表染
上沁色,会形成带色牛毛纹的“电击法〞。玉器天然沁和作伪沁
毕竟不同,虽然真伪古玉都有土蚀、土吃、沁色、玻璃光、绺裂、玉
皮等物化特征,但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着很大差异,真沁土蚀自然风化,
有天然自成的感觉,伪沁蚀斑整体相似,但僵硬死涩。真沁深入肌理,
伪沁如此浅浮玉表,如:真玻璃光柔和润眼,伪玻璃光生辣刺目;真
绺裂细微浅显,伪绺裂如此深阔新活;真玉皮与玉质融汇一体,不怕
火煮水烫,伪玉皮如此遇水火燎,原形毕露。“受沁之源,实难
尽辨,盖纵横十万里,上下五千年,深埋于广厚之中,变化于重泉之
下,真幻莫测。〞古人论沁因受时代所限,言辞必有臆造的成分;今
word
8/8
人论沁虽有科学支撑,但能观全所有沁色实物者、照仿实物者恐怕未
有一二,何况玉沁造伪者为私己利益也不会透露个中隐秘,今日看来,
厘清玉沁色和伪沁色,除了理性分析和对古籍的理会注义,更主要的
是努力付诸于实践,那是件“太专业〞的“大工程〞,枯燥的很却充满
诱惑力,渴望做此工作者,学人如此,爱玉者更如此!(文章分享自
孔夫子旧书网)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6:53: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574403833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玉如何鉴定真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玉如何鉴定真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