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秘密》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东野圭吾《秘密》读后感
梭梭
读书时间:2017.2
主人公平介原本和妻子直子以及上小学的女儿藻奈美过着平静幸福的小日子。直到有一
天,妻子带着女儿回娘家的路上发生车祸,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车祸后,妻子直子没抢救过来,本来被宣布可能会成植物人的女儿藻奈美却意外恢复,
只是,藻奈美的身体里住着直子的灵魂。。。
从此,他们一家三口就以这样的形式一直生活在一起。看似很幸福吗?不,具体到每日
的生活,他们过的非常辛苦。
首先拥有藻奈美身体的直子打算在家里依旧以妻子的身份照顾平介,在外面则以藻奈美
的身份生活,去上学,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到了好的初中,高中,大学。单从这方面来说,不
得不说直子是幸运的,拥有第二次青春的直子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过女强人般的生活。只是
随着身体和心里的成熟,加上藻奈美漂亮的外表,直子总是很受异性同学的喜欢,当然会有
人追求她。为了不让平介担忧,对于追求者,她总是处理的小心翼翼。
平介呢?虽说他也仍然把直子当作他的妻子,但是他们不能做爱,他不能对女儿的身体
做那种事,没有夫妻生活的他让人心生同情,他也一直忍了下去,并没有做对不起直子的事
情。只是对于直子的追求者,他是一点都忍受不了,慢慢的他越来越猜忌,越来越想要了解
直子所交往的每一个人,甚至给家里的电话装了窃听器。
这样的关系让他们都很痛苦,直子知道家里装了窃听器后非常伤心,也是在那个时候,
平介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放开直子,只把她当藻奈美对待,也就是说,以后的直子
可以恋爱,可以再次结婚!
此时,高潮再次掀起,距离车祸发生九年后的现在,藻奈美回来了!是真的藻奈美苏醒
了,当然,藻奈美苏醒的时候直子的感觉是在睡梦中。大家都很开心,以后直子和藻奈美就
交替出现,她们通过书信沟通,以便可以正常的使用藻奈美的身体。这样持续了三个月,直
子永远的消失了,是的,当藻奈美苏醒的时候,直子就感觉到是她该走的时候了。
生活还是要继续,一晃眼到了藻奈美婚礼的当天,平介无意中发现藻奈美去找人订做了
和直子一样的婚戒,突然恍然大悟,直子的婚戒是车祸后直子亲手缝在了藻奈美的毛绒玩具
里面的,这是他和直子的秘密,就算后来直子通过书信和藻奈美说过,藻奈美也没必要做一
样的婚戒啊!原因只有一个,这个婚戒对藻奈美来说意义非凡,也就是说藻奈美还是直子,
她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这一切只是直子演的一出戏,为了不让平介痛苦,直子一个人承受了
这个秘密!原来这就是秘密的所在啊!
平介没有揭穿直子,就让它是个秘密吧!
故事到此结束,据说看过这本书的人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女生读者同情直子,男生读者
同情平介,在我看来都是有道理的,他们两个都为对方做出了牺牲,看似最终直子的结局比
平介的要好,殊不知直子也承受了很大的痛苦,在平介要做出放开直子那个决定以后,其实
直子就已经可以过她想要的生活了,她却自导自演了这么一部藻奈美回来的戏,无非就是想
让平介真心把她放下,这样平介才不会痛苦,她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平介啊!而她自己呢?
她应该还爱着平介,却不得不叫她爸爸,她也是很痛苦的吧。
这本书无论情节设置还是遣词陈述都是极妙的,不愧是我爱的东野圭吾啊,虽然它并没
有明显的悬疑成分,嘻嘻~
《不娇不惯-养出懂规矩的孩子》读后感
海燕
记得贝西还在肚子里的时候,一口气买了一大摞育儿方面的书籍,一方面因为可能当时
没有切身体会,大部分读起来都索然无味;另外一方面,育儿书籍市场良莠不齐,未必都是
可以借鉴的好书。当时那批书读完,就成了摆设,一时对于从书籍中获取育儿知识的预期降
到冰点。
好在后来,在朋友们和幼儿园老师们的推荐下,读到了几本非常受用的好书,虽然只有
寥寥几本,但是感觉获益良多。所以,现在,当有充足的时间用以阅读的时候,我又开始重
新阅读育儿书籍,没想到这本日本作家编写的《不娇不惯-养出懂规矩的孩子》,非常贴近我
本人的育儿感受,例举的一些常见的妈妈遇到的问题,我们都有遇到过,很多观点和方法我
也非常赞同,于是萌生了将自己的育儿理念写下来的想法。
今年的七月份,我曾经独自带着贝西去了京郊的一座有机农场小住三天。期间,农场主
苏大姐对贝西赞不绝口,甚至建议我在农场举办的活动中和大家分享育儿经验。当时我倍感
意外,同时觉得自己经验尚浅,还存在很多不足,婉言谢绝了苏大姐的好意。我本是个乐于
分享的人,这次借着这本书的观点斗胆和大家分享一些个人的育儿观点
可能由于是从日语翻译过来的文字,本书的各个章节题目和很多文字读起来都不是特别
流畅,但是总体思想还是可以把握的。根据书中的一些观点(这些观点很多优秀的育儿书籍
中都有涉及),结合自己的经验,我梳理了以下几点思路:
我们目前这个时代,妈妈的育儿困惑是前所未有的:时代变化太快,老一代人的经验已
经不适用了,而且如今育儿信息层出不穷,太过泛滥。可以说,我和各位妈妈一样,在第一
胎孩子的育儿路上,一步一步走得亦步亦趋,小心翼翼,却至今未知自己的育儿理念和行为
是否正确,相信这种困惑会一直伴随着我们直至孩子成年都可能得不到确定的答案。正是因
为这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妈妈们只有通过学习和交流,不断完善育儿理念和行为,引导孩
子无限靠向积极正面的成长路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教育要乘早:作者认为教育就是遵守规矩,哪怕是婴儿时期。作者认为虽然婴儿有好养
的婴儿和不好养的婴儿之分,而我们的育儿,就是要避免将天生好养的婴儿带成不好养的婴
儿。很多人(包括我,我曾经把两个半月的贝西独自放在婆婆那里带到一岁)认为孩子在一
岁以前的教育是可以忽略的,甚至是可以娇惯的。作者却提出了相反的观点,她认为在娇惯
下,孩子不到一岁就养成”不遵守规矩”的态度,等过了一周岁以后,随着他们的行为愈发活
跃,”不守规矩”就会变得显而易见了。
理性看待孩子的哭声。我经历过初为人母的时刻,刚刚经历过刻苦铭心的生产痛,来到
妈妈眼前的这个孩子,简直天使一般,虽然他/她是红彤彤皱巴巴的样子。就是因为这种盲
目的母爱,我们往往无法做到理性看待孩子的哭声。孩子一哭,就着急起来,赶紧抱起来哄
啊、逗啊。我们大多数人都明白,不会说话的孩子,哭泣是他们和外界交流的主要方式。婴
儿期的孩子,哭泣,主要是饿了、困了、或者尿了拉了不舒服了,只要弄清楚孩子的需求,
哭声也就会止住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哭声也会逐渐变成孩子想要获取大人关注的手段之
一。在贝西的成长过程中,到四五岁了,我发现贝西无理取闹、不可理喻的时候,往往也都
是她饿了困了或者希望获得关注的时候。这种时候,安抚(拥抱或者轻声安慰)会比讲道理
和责骂更有效果一些。
饮食规矩最重要。如何带出不挑食的孩子,作者认为主要是的方法是1确保孩子坐在餐
桌前的时候肚子是空的,2妈妈应该打消希望孩子多吃希望孩子快快长大的想法,哪怕一些
孩子饭量小,只要她能吃饭,营养都是够的,3妈妈应该把握饮食主动权,不要一直做孩子
喜欢的食物。而饮食这一点,出生时候才5斤,一直瘦小的贝西的吃饭问题,在我家确实一
直是个问题。贝西饭量一直偏小,经常吃两口就说饱了。所以,在我家有个规矩,就是饭前
一小时以内是不允许吃东西的,除了喝水。我很庆幸,我的这个规矩得到了贝西爷爷奶奶的
支持,有时候他们饭前饿了,都会躲起来悄悄吃一点东西。贝西慢慢也接受了这个规矩,有
时候实在饿了,我会稍微放宽点,给片苹果或者倒一小杯酸奶等易消化促开胃的食物。另外,
基于我母亲从小给我灌输的理念,我也一直在饭桌上和贝西强调,每盘菜都要吃到,哪怕吃
一口。慢慢的,贝西有时候快吃完饭了会说:妈妈,快给我夹一块那个菜,我好像一口还没
吃。我也和家人商量好,尽量避免在餐桌上说某一种食物不好吃,遇上真做得不好吃的菜,
我们尽量都装作很好吃的样子。我个人饮食习惯偏向于多变,我家餐桌上的菜基本能做到三
天不重样。我们对于贝西零食的控制是比较成功的,由于我和Y先生两个人都没有吃零食
的习惯,家里有了贝西以后,基本上也很少去超市购买零食,平时家里的食物,除了正餐就
是各类水果干果了,偶尔因为过节或者出游采购的零食和饮料,也经常会放过期。以上种种,
贝西养成了基本不挑食的习惯,当然,不得不惊叹基因的力量,由于我不吃动物肝脏,贝西
现在唯一明确不爱吃的就是动物肝脏了,幸好在幼儿园老师的引导下,还是会吃一点猪肝和
鸡肝。
遵守约定的重要性。作者在几个章节里都提到,家长要遵守约定,不要欺骗孩子。我感
觉我们这代人很多是在父母辈的欺骗中长大的吧。小时候,母亲经常会哄我说只要不哭了明
天就给你买糖,结果不了了之;父母承诺说你的压岁钱自己花,结果全都收走了,美其名曰
要交学费;当你哭闹的时候,大人也会说坏蛋或者怪物要来抓走你了。正是由于自身对于这
些行为的深恶痛绝,从贝西出生开始,我就以对待大人的方式对待她,给她的承诺都会是可
实现的承诺。而这一点,也促进了我在贝西面前的权威性,这或许也是她逐渐懂事以后更能
听得进道理的原因,因为有信任做为前提。在她记忆里,妈妈说的事情都会发生,给的约定
都会实现。几天前,我母亲跟我讲了我侄子的事情。侄子快三岁,一天在商店里吵着要吃一
种巧克力,我母亲按照小时候欺骗我们的方法说:巧克力不能吃,吃了会变哑巴的。不过侄
子还是不依不饶,哭闹起来。我母亲最终还是给孩子买了巧克力。三岁的侄子吃了几颗巧克
力以后,抬头问我母亲:”奶奶,你不是说吃了巧克力会变哑巴吗?我吃了也没变哑巴啊?”
我母亲的这种就是欺骗的典型案例,相信以后我母亲再跟侄子说什么道理的时候,他都会半
信半疑了。除了欺骗,另外一种恐吓,也对孩子不利,往往会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让孩子
变得怯懦、胆小。
最后,作者认为妈妈分为保护型、权威型、放任型、自然型和接纳型五种类型。每一位
妈妈都不会是单一的某一种类型,都会是几种类型的集合体。我第一次看到对妈妈进行分类
的育儿书,这有助于妈妈们更客观认识自己的育儿行为。作者调查,五种类型中,保护型的
妈妈的数量占了压倒性的优势。作者认为可能和亚洲人的性格细腻的特点有关,更适合照顾
别人。权威型的妈妈数量也比较多,常见于一些强势的妈妈,这类妈妈事业有成,对于孩子
控制欲会更强一些。放任型的妈妈比较少,属于比较心大的类型,作者认为放养有时候能得
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自然型的妈妈本身就没有特别坚定的自我和信念,总是跟着别人的观点
左右摇晃,随波逐流。接纳型的妈妈似乎有些盲目,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毫无理
智。
我个人觉得这五种类型的特点,每种类型妈妈们都要兼备一些。在孩子需要保护的时候,
给以最无私的保护;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建立作为妈妈的权威,告诉孩子哪些事情是
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善恶分明;适当的时候,放任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
例如给予他们在户外撒欢的时刻,给予他们选择自己兴趣爱好的权利,给予他们选择职业方
向的权利;妈妈们也要逐渐接受孩子会很快长大的自然规律,我们需要和别的妈妈们交流育
儿经验,提取适合自己孩子的经验和内容来补充自己的育儿行为;当然,我们还要无条件地
接受孩子的一切,哪怕她/他不完美,不管顺境还是逆境,也会给以她/他这个世界上最无私
的爱、无时不刻存在的支持与鼓励。
-小编说-
这次为你们带来的是适合0-6岁孩子父母读的书,由日本知名育儿专家:田中喜美子,
带来的这本家教书。正如孩子无法选择父母,父母同样也不能选择孩子。但是,育儿方式,
亲子关系,是我们可以决定的,没有人天生会当妈,希望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成就最好的
彼此。
日本亲子教养类经典指导用书,日本亚马逊五星好评!
适合家有0-6岁孩子的父母阅读:用理性又节制的爱来养育孩子,用温和而有力的方式
来教育孩子!
作者介绍
田中喜美子:日本知名育儿专家。1959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曾任主妇投稿杂
志《WIFE》的总编长达三十年。主要著作有《孩子被欺负也是妈妈的错!?》《毁掉孩子的
22个育儿常识》《成为有能力教育孩子的妈妈》《母子亲密与育儿障碍》等。
内容介绍
本书是作者针对孩子”不遵守规矩”这一教育难题,所写的家教育儿指导用书。孩子幼儿
期是家庭教育最关键的时期,日本知名育儿专家田中喜美子,从其30年的亲子教育研究入
手,告诉家长:用理性又节制的爱来养育孩子,用温和而有力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只要在爱
孩子的同时做到有节制、不娇惯,采取平衡的育儿方式,才能养出懂规矩的孩子,培养孩子
的”生存力”.
样文选摘
身为母亲的喜悦
下面引用的是《每日新闻》报”女性心情”专栏的一篇投稿(关于产子),其中清楚地体
现了投稿者身为母亲的喜悦之情。
”如果有人正在为是否生孩子而感到烦恼,我想给她讲个故事。
我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母对我也很宠爱,可我从懂事时起,就一直缺乏自信,无
论如何都无法接受自己。……
直到我在29岁生下大儿子时,才第一次认可了自己的存在。因为,当我抱着刚出生的
柔弱无力的婴儿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光是孩子出生,就令我心里充满了感激。……
所以说,越是缺乏自信、犹豫着该不该生孩子的女性,越应该成为母亲。越是担心自己
没能力抚养孩子的男性,越应该成为父亲。……”
(日本埼玉市?匿名讲师38岁)
读完这份投稿,想必很多女性都会感同身受吧。
婴儿本身确实是可爱的,但妈妈之所以爱孩子,并不只是因为被新生命的光辉所深深吸
引,还因为婴儿的柔弱无力,令妈妈有生以来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自身存在的必要性,并为此
欣喜不已。
仔细想来,恐怕没有哪个时刻更能令人感受到如此强烈的”生存意义”.所以,带孩子的
女性才会一面连声喊累,一面却又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平静。
有些女性之所以甘愿忍受生产的痛苦,接连不断地生孩子,最大的理由想必就在于此吧。
不过,这种”生存意义的感觉”同时也伴随着危险的陷阱,希望妈妈们对此提高警惕,否
则不知不觉间,妈妈就可能陷入私欲,认为”孩子是属于我的”.这就是大多数做母亲的人的
心情,这种心情从古至今从无改变,也不能简单地以好坏论之。
半个世纪以前,人们生活贫困,兄弟众多,孩子们都是在外面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待在
妈妈身边的时间并不算特别多。在这种情况下,妈妈的这种”爱”就起到了积极作用。
而如今,妈妈和孩子往往一起待在家里相处,多数时间闭门不出,关系过于亲密。这时,
妈妈的这种”爱”就会给孩子造成消极影响。
母爱原本就是以”保护”孩子的形式发挥作用的,并不适合用来帮助孩子掌握在社会上
的”生存力”.本来,要想确保孩子健康成长,父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作用都是不
可缺少的,但实际上,在孩子出生后的三年里,育儿的重担完全压在了妈妈一个人身上,正
因如此,育儿的方向才容易出现偏差。
如何教孩子懂得”爱”与”节制”
在这种情况下,从四五岁起,孩子就会分出两个成长方向,要么是无论做什么事都得先
问妈妈”行不行”;要么就是完全相反,不听妈妈的话,不把妈妈当回事。
这一时期正是此前的育儿过程开始显露结果的最初阶段。但遗憾的是,很少有大人能够
清楚地认识到,孩子的种种状况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于前一种成长方向的孩子,大人只会觉
得孩子成熟稳重又懂规矩;而对于后一种成长方向的孩子,大人通常又不怎么当回事,觉得
孩子调皮些也没什么,只要健康活泼就好。然而,健康活泼、天真烂漫的调皮,与轻视妈妈、
蔑视大人的孩子,其根本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可是在这一时期,就算有聪明的妈妈发现孩子的成长有问题,但从出生后的两三年里,
孩子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行为倾向,今后再想加以纠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从孩子生下来的那一天起,就应该
让孩子觉得”妈妈是发自内心地爱着自己”,产生对妈妈的信赖感,此外还要培养孩子的自律
意识,让孩子明白,并不是自己做什么事都能得到允许。
在这本书里,我打算具体说说,实际究竟怎么做才能正确地培养孩子。
吴非《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李赛仙
最近,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以往,总是觉得这种教育理论方面
的书籍太深奥,看得很累但收获甚少。可是,翻开《致青年教师》一书,会发现它的目录很
新颖,都是一些拉家常的话,不禁让我有兴趣继续深入阅读。于是,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浮现
在眼前,这些案例都是曾经或者现在正发生在我身边的。捧着这本书,就好似在与一位资深
的老教师促膝而谈,让我一下子就把整本书看完了。
吴非老师主要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
“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六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阐述了青年教师
应该具备的理想和素养。作为一名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新教师,我边读边对照自己的教育过
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和吴老师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吴老师提出的观点,展示的事
例,让我牢牢记住在心间。
读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高一时候的语文老师。他是一名
大学刚刚毕业、长相阳光、性格温柔的男老师,他从不向同学们发脾气,即便大家认为他“好
欺负”,在他课上行为放肆:有人吃东西,有人睡觉,有人换座位,有人坐地上听课……老
师也从来不发脾气,只是默默叹气。直到有一天,老师终于爆发了,他居然当着全班同学的
面流泪了,我们都震惊了,一位男老师居然会对着学生流泪。老师说,他把对我们的放纵当
成了放松,对我们很无奈。那天老师倒出了他的所想所思,后来我们的语文课堂焕然一新,
再也不是从前的杂乱无章。这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不正是吴老师所说的:不要在学生
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不要担心在学生面前流泪,如果这一切有利于他们人性的苏醒。倘若
你竭力掩饰,有可能会被学生误认作是冷漠,也有可能会让敏感的学生也去学习克制和忍耐。
把你的爱,你的悲伤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实地袒露在学生面前吧!
作为老师,我们还应该珍视自己的专业。在我的身边,很多老师都很珍视自己的专业,
他们从自己的学科中获得教学的乐趣,也获得生活的乐趣。因为教师这份职业可以让你的成
就感得到充分的满足。一个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爱的教师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
师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
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学生前面的道路。我们想要当这盏不
灭的灯,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教师就要有一桶
水。如果这是一桶几十年不变的水,那必将是一桶死水。要让学生得到一杯水,那必须是一
桶常流常新的水。
反思自己的教学,课后偶尔会习惯性地问学生一句:听懂了吗?有问题吗?学生都会说:
没问题。这时,我会很满足地以为学生已经消化了知识,课堂教学进行得很顺利。但是,读
了吴老师的书,我在想,学生是真的全部掌握了吗,还是他们缺乏问题意识,提不出问题啊?
有句话说: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记得以前有位老师,很喜欢学生问他问题,每天的作
业就是让学生对他的学科问一个问题。还有一位老师,要是学生问他一个问题,就奖赏一根
棒棒糖。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基础教育阶段我们
到底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呢?难道仅仅是学会解题和应付考试就足够了吗?显然不是,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没有问题”才是大问
题。
通读吴老师的故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用爱换来了爱。他不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
人。吴老师很讲究语言艺术,一般老师找学生谈话,都会说: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或者跟我到
办公室去。但是吴老师则会对学生说: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这前后两种表达方式给
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听了前者的表达,心里可能会默默地紧张,是要到办公室
被批吗?心里踹踹不安。而吴老师的问法,不仅体现了师生平等,他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学
生的尊重,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也就学会了待人接物的方式。吴老师在每一个细节上
都很尊重学生,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合上书页,默默回味着吴老师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平凡而真实的故事都折射出吴老师的
人生观和教育观。融入心中的同时我也被吴老师的理想深深感动,他的经验为我们青年教师
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导,他的故事是我们青年在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让我们一
起用行动和理想教着、学着、思考着、努力着、幸福着,和吴老师一样。
吴非致青年教师读后感《致青年教师》读后感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
走进肖川,走进这本书,我又重新认识到,关心”人”的成长是教育的一种情怀。作为一
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真正做到关心学生的成长,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吗?
一、关心学生的成长,从学生的角度处理教学。
教育是为了培养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一个能融入社会的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如果仅仅关心学生的分数,那是很自私的想法,不能因为教师用心的讲了,就要求学生必须
做到,要从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出发。爱学生,首先要从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入手组织
教学内容,并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起点,不能用一把尺子
去衡量每个学生。
二、关注学生的成长,要学会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尤其是那些有过错的,有严重缺点的学生。对
于学生的尊重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冷落学生、不嘲笑
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教师对学生要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只有真诚地对待学生,
才能真正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
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我们对于学生的自尊心,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
护他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
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
尊严感。”一个没有体验到自尊感的学生,会在今后的社会中去尊重别人。教师对学生的成
长有着道义的责任,一个社会怎样对待处境不利的人群,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三、关注学生的成长,用理想去点燃理想。
在学校里,学生的心灵在碰撞,作为教师我们如果能让学生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和向往,
并带着这种幸福感去学习与生活,迎接遇到的各种困难。学生在深思,创造,交流中体验成
功的喜悦,和感受努力拼搏的过程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是可以延续下去的。在面对社会上的
压力时,我想他也能在辛苦工作中体验到生活趣味,而不会散失自我。
坚定自己的脚步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在大学时代就看过肖川老师的这本《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如今,真正做了老师的我,
重新看了这本书,确有了不一样的体会和收获。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者”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
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他道出了教育成功的前提,也
点明了许多人失败的根源。内容也很丰富,”用思想提升品质”“教育的意蕴”“审视教育目
标”“完美的教学”“教师的学习与成长”“教育期待”教育教学生活方面作者均发表自己独特的
见解:然而对于我印象最深的只是那一句朴素却掷地有声的话语::”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
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和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
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不得不说,肖川老师的这本书给在迷茫中的我重新找回了方向,也重拾信心,也真正的
让自己觉得,其实很多时候,我是可以坚持的,我其实是正确的。
也许每个新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怀抱着理想,用一颗热忱的,斗志昂扬的心走向
我们的工作岗位,却又不得不在现实中,在对付孩子的过程中,在琐碎的生活中,在繁琐的
各种检查中败下阵来。我同样也是如此。现实生活的困难,不得不让我重新反思在学校的象
牙塔中,在教育家们的教育理想中,真的可行吗?当每个有经验的老师告诉我要对孩子凶的
时候,我也不得不在想,这样做,真的正确吗?是自己所追求的吗?那些经历史沉淀的教育
理论真的无道理可寻吗?经过两个多月的实践,我深刻的体会到其实这两者并不冲突,我们
在规范课堂常规的同时,也同样的可以做到爱学生。
我希望我们能让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
想的追求。虽然梦和理想,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有距离,但只要他们带走的不仅是知识的蜡烛,
还有理想的圣火,我们的理想之舟就一定能够在深蓝色的知识海洋中,破浪前行,驶向希望
的彼岸!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5:53: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570828828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秘密读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秘密读后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