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逆进分解训练法在羽毛球后场扣
杀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本文是一篇教学论文,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数
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根据研究对象的心理、身体特点、
羽毛球各方面技术水平以及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结合羽毛球教学练
习的特点,将运用逆进分解训练法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教学;对照组依
然采用常规教学法教学。
1文献综述
1.1核心概念界定
1.1.1分解训练法
分解训练法,将技术动作或战术能够合理地分成几个环节或部分,然
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将其分为四类:单
纯分解训练法;递进分解训练法;顺进分解训练法;逆进分解训练法。
1)单纯分解训练法,顾名思义就是将所有训练内容分解成若干部分,
每一部分分别进行学习和掌握,然后再进行综合,连接起来进行整体
的学习。例如:排球四号位的大力扣杀球,可以把整个技术动作分解
成四部分,准备扣球的上步步伐;腾空起跳动作;高点挥臂扣杀;落
地动作。先进行每一部分的练习,在每一部分熟悉掌握之后再进行整
合练习,完成四号位的大力扣杀球。
(2)递进分解训练法,也是将整体分为若干部分,然后按部就班
的从第一部分开始进行练习,第一部分完成后再进行以下部分的学习,
有先后顺序,从第一部分开始进行练习,完成后进行第二部分,掌握
后将第一二部分结合起来练习,然后第三部分完成后,
三部分结合起来练习,稳扎稳打,完成整体的技术动作练习。例
如:排球二传的传球动作,先分成三部分:传球准备姿势;触球传出
技术;完成姿势。先来练习准备姿势,然后练习触球传出技术,然后
结合准备姿势进行触球传出的练习,最后练习完成姿势,将前两部分
结合起来,完成整体练习,将排球传到指定位置。
(3)顺进分解训练法,与递进分解训练法相似,区别在于在
练习新的动作时都会加上已经练习的动作,使得前面的部分得到充分
的练习。例如,排球的移动接发球姿势,先练习脚步移动,然后结合
脚步练习,练习手上接球动作,最后结合脚步移动和手上接球动作练
习接发球完整动作。
(4)逆进分解训练法,正好与顺进分解训练法相反,将整体
分成若干,然后从最后一部分开始进行,直到最后所有部分结束,然
后进行整体练习。例如,排球的扣杀技术,可以分为上步步伐、腾空
起跳、高点扣球、落地姿势四部分。利用逆进分解训练法,可以先训
练高点扣球技术及落地姿势,然后学习腾空起跳与高点扣球和落地相
结合,最后所有技术与上步步伐相结合完成整体的技术动作,从而掌
握排球扣杀技术。
........................
1.2国内研究现状
1.2.1逆进分解训练法在其他体育项目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通过查阅文献,以“逆进”“羽毛球”“训练法”等为关键词进行
检索,共检索出37篇相关文献。参考内容相对较少,但在其他项目
对于逆进分解训练法的研究却很多,这也为我们的实验提供了诸多帮
助和启示。
(1)何惠萍(1990),做出了逆进教学法的假设并在《跳
远逆进分解教学法的实验研究》中通过跳远教学实验验证了这一教学
法,文中指出将整个教学动作分为了助跑、腾空、起跳、落地四部分,
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学生,每组学生又包括普修班和专选班,增加
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经过实验得出结论:①逆进分解法可以减少
无谓的重复,可以用更短时间达到训练效果,传统教学法只是在模仿
原地起跳动作,缺乏科学性,而且在期间会做反反复复的无谓重复,
浪费训练时间,而逆进训练法直接从动作结束部分开始,空中和落地,
然后是起跳和助跑,先进行短距离助跑配合起跳,然后再长距离做完
整动作,可以节省很多训练时间,尽可能避免无谓的重复。通过实验
计算发现,减少4学时可达到之前同样的教学效果;②逆进分解法
可以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习能力,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都有“试比远”的心理活动,但是通过传统教学,无法快速使
学生得到满足,那么学生的心理就会受到打击,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而导致求知欲降低,影响学习效率,然而逆进分解法正好从关键部分
开始,可以更快的满足学生这一心理,同时只要起跳技术稍微改进,
成绩就会得到很大进步,使学生不断获得满足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
识,提高成绩;③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促
进智力的发展,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因为逆进分解法可以使学生较早
的进入起跳环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主动思考,主动分析技术
动作的特点和规律以此提高跳远成绩,主动思考会促进成绩的提高,
成绩的提高又会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找出可以进一步提升成绩的方法,
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但使用传统教学就不能达到这个效果[1]。
通过其研究,表明逆进分解训练法可以很好地运用到跳远教学中,促
进学生成绩的提高和学生长远发展。
..........................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
从河北师范大学羽毛球俱乐部的98名成员中随机选取
30名男同学,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15人),另一组为实验组
(15人),进行题为逆进分解训练法在羽毛球后场扣杀教学中的实验
研究的科目实验。
实验组运用逆进分解训练法进行实验教学,对照组运用常
规教学法进行实验教学。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进行扣球精准度和击球
速度检测,教学实验后进行同样的技术测验,记录其数据,并进行相关
数据分析。通过实验并对对照组和实验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本文
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文献等途径,总共搜集到了论文期
刊50余篇,进行认真的归纳总结,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
基础。
2.2.2教学实验法
实验组采取逆进分解训练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在
教学内容、进度、场地设施和器材等条件上均相同。实验时间为期1
个月,总共16学时。实验采用双盲教学,由不同教师教学,实验组
运用逆进分解训练法进行教学练习,对照组运用常规教学法进行教学
练习。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对学生进行扣球精准
度和击球速度检测,教学实验后进行同样的技术测验,记录其数据,并
进行分析。通过实验并对逆进分解训练法和常规训练法进行技术统计
对比,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本实验设计主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假设、实验过程和
实验内容。通过教学实验,在羽毛球后场扣杀技术的应用能力上,在
学生对羽毛球的自信心和喜爱程度上都可以通过逆进分解训练法的
学习得到提高。
为了确保实验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采用双盲教学,
排除教师和学生的个人主观因素,同时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时间、实
验目的、实验器材上等都要保持一致。确保两组学生只是在接受教学
方法上的不同。学生在通过两种教学法的学习以后,在扣球精准度、
挥拍速度以及学生对羽毛球的自信心和兴趣上都得到提升。
...........................
3结果与分析...................................19
3.1实验前后的扣球精准度对比分析...............................19
3.1.1实验前扣球精准度技术统计...................................19
3.1.2实验期间第一周扣球精准度技术统计............................20
3结果与分析
3.1实验前后扣球精准度对比分析
3.1.1实验前扣球精准度技术统计
对每个学生进行扣球精准度的测试。每个人每场测试总共十个球,统
一由羽毛球发球器发球,教师要求学生要将球打进提前圈定范围的指
定区域,如果学生所击打的球在指定区域内记为有效,超出区域记为
无效,失误则记为犯规。对每个学生在三场测试中的后场有效扣杀次
数、后场无效扣杀次数和后场犯规扣杀次数进行统计。
(1)首先进行所有学生有效球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对照组学生平均每场后场有效扣杀球的数目为
2.74±0.56个实验组学生平均每场后场有效扣杀球的数目为
2.73±0.53个。经过数据分析以后发现,P>0.05,说明两组间不存在显
著差异。两组学生在实验前,能够达到标准的球数相差不大,具有可
比性。
.......................
结论与建议
结论
1.在羽毛球扣杀精准度上,通过逆进分解训练法可以在较短时
间内提高扣杀精准度,但是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常规训练法能达到
更好的训练效果,因此逆进分解训练法只适合短期训练。
2.在羽毛球挥拍速度上,通过逆进分解训练法也可以在较短时
间内提高挥拍速度,
但由于其过分强调发力动作而忽略了动作的连贯性,因此随着
训练时间的延长,常规训练法能更有效地提升羽毛球初始速度,使羽
毛球扣杀速度更快,更具威胁力。
3.在实践教学中,只有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习者成绩得到
提高,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才能增加学习者对羽毛球课的满
意度,而不能一味的只求提高成绩而忽略了学习者的切身体会。
由于笔者水平的不足和时间的仓促,本文依然存在着很大的不
足。主要不足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样本太小,得到的结论带有局限性。
但是作为宏观判据,对逆进分解训练法训练对羽毛球后场扣杀效果进
行研判已经足够。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学者以更大的样本对该课题开展
研究,得到更加可靠的结论指导我国羽毛球教学。
参考文献(略)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3:0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560820814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羽毛球扣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羽毛球扣杀.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