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视角下张朝钢琴作品《献给父母的两首歌》的艺术特征
发表时间:2018-11-23T14:43:11.627Z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11月作者:杨帆
[导读]本文将以张朝钢琴曲《献给父母的两首歌》之《哈尼情歌》《远方的香格里拉》为例,在美学视角下分析两首作品的旋律美、和声
美和意境美的艺术特征,意在帮助大家了解并认识张朝钢琴作品的根于传统,基于民族的艺术之美。
杨帆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摘要:我国著名作曲家张朝创作的钢琴作品是洋为中用、中西合璧的代表,在中国钢琴文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独特的美学
特征。基于此,本文将以张朝钢琴曲《献给父母的两首歌》之《哈尼情歌》《远方的香格里拉》为例,在美学视角下分析两首作品的旋律
美、和声美和意境美的艺术特征,意在帮助大家了解并认识张朝钢琴作品的根于传统,基于民族的艺术之美。
关键词:美学视角张朝钢琴作品哈尼情歌远方的香格里拉
中国钢琴音乐经历萌芽、成熟、繁荣时期的洗礼,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风格和创作手法。张朝作为我国当代优秀作曲家
的代表人物,创造风格多样、技法独特,具有非常高的艺术魅力及特点,其创作的钢琴作品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情、民族意韵、民族情怀彰
显了我国钢琴作品中民族民间音乐与西洋音乐的巧妙融合,同时作品中旋律美、和声美、意境美等鲜明的美学特征,广受我国乃至世界钢
琴爱好者和学习者的喜爱。
一、张朝生平简介
国家一级作曲、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人,七岁学习钢琴,十岁登台独奏,16岁创作处女作《海燕》
《诙谐曲》,并在首届“聂耳音乐周”上公演,随后《诙谐曲》发表于《音乐创作》,18岁与交响乐队合作成功地演出了《山林》钢琴协奏
曲。1983年以钢琴专业毕业于云南省艺术学校;1987年以作曲、钢琴双专业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199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央音
乐学院作曲系硕士研究生班。音乐创作涉猎交响乐、民族器乐、室内乐、舞剧、钢琴曲、歌曲、影视音乐及大型广场艺术音乐等。
二、张朝钢琴音乐创作理念
张朝钢琴音乐创作是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体现,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民族色彩与时代创新紧密结合的特点。他在钢琴音乐创作
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民歌进行改编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提炼、加工民族元素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民族精神、民族精髓进一步
升华阶段,它们集中体现于五个方向。
(一)土风集:张朝生长在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云南省,受到云南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熏陶下,创作作品很大一部分都是采用
各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元素提炼而成。作品除了云南民族风格,还有描写新疆、内蒙等地的少数民族风情的。代表作品《滇南山谣三首》
《第二新疆组曲》《寻找远去的声音》《儿童新疆组曲》《努玛阿美》等。
(二)古风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张朝将戏曲等元素进行提取与重新创作,并结合西方的作曲手法而形成自己熔古铸今的独特音调。
代表作品《皮簧》《中国之梦》。
(三)日记集:张朝坚持用音乐来写日记,他认为每个人每天的生活都是一份特殊的过程和经历,并尝试用音乐的形式记下这种感受和
收获。代表作品《夜曲》《遐想》。
(四)自然集:自然界会给与作曲家很多的创作灵感,而钢琴这件乐器又是表现大自然最好的形式。张朝试图找到自然与音乐的内在联
系,并运用钢琴这一形式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代表作品钢琴协奏曲《哀牢狂想》。
(五)改编曲:经典的中国音乐需要传播发扬创新,张朝根据各地流行传唱的歌曲改编成钢琴独奏曲。代表作品根据六首聂耳歌曲改
编的《义勇军进行曲》《梅娘曲》等,根据20首民歌旋律改编的《中国旋律》,根据刘炽同名歌曲《我的祖国》。
二、《献给父母的两首歌》创作背景
张朝改编创作的《献给父母的两首歌》第一首《哈尼情歌》、第二首《远方的香格里拉》2007年4月1日发表于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
《中国旋律》(钢琴演奏中国民歌)一书,是作曲家改编创作的佳作。
(一)《献给父母的两首歌》中的第一首献给父亲的《哈尼情歌》,又名《音诗》,此曲在2007年的上海“圣卡罗杯”全国钢琴作品创
作比赛中获得三等奖,改编自父亲张难年轻时创作的小提琴奏鸣曲《春籁》第二乐章《哈尼情歌》。此曲创作的灵感来源于作曲家的父亲
张难所作的小提琴曲《哈尼情歌》,小提琴曲《哈尼情歌》被列为“国人不可不知的29首国乐精萃”和“中国小提琴民乐经典十首”之一。张
朝父亲张难作为参加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批青年,1952至1982年,先后在个旧市宣传队及红河州歌舞团担任作曲、指挥、团长。
1986年至1993年执教于云南文艺学校。张难在云南红河边疆扎根30余载,创作深受红河地区哈尼族音乐的影响,这样的艺术创作经历也无
形中影响了张朝的艺术创作生涯。张朝改编保留了小提琴曲的优美旋律,增加了新颖的和声色彩,饱含着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怀念。
(二)《献给父母的两首歌》中的第二首献给母亲的《远方的香格里拉》,改编自母亲马静峰晚年创作的同名藏族歌曲《远方的香格
里拉》。张朝母亲马静峰从小教导张朝学习民歌、扬琴,同样在他的音乐之路起了很大的帮助,作曲家改编此曲也是表达对母亲的爱恋之
情。作品具有浓浓的藏族音乐特点,以及作曲家流露出对母亲的追思与对世界美好未来的憧憬。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两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创作背景基于对父母的爱,正如作曲家张朝先生所说的:“父母给予我们的不光是一个
生命、一种生命的延续,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总有一天我们会和父母永远地离别,但是父母给我们留下的爱——这种大爱会伴随着我们
一生,更会经过我们,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
三、《献给父母的两首歌》艺术特征
(一)旋律美
《献给父母的两首歌》创作都保留了原作感人至深的旋律,《哈尼情歌》全曲呈示段、再现段旋律优美,情深意长,表达了哈尼人的
美好情怀。中段旋律宽广,跌宕起伏,热情奔放,表现了哈尼人的乐观人生。音乐主题旋律来自哈尼原生态情歌,但作了创作性的发展。
乐曲旋律发展具有“鱼咬尾”,即“头尾相叠”、“换头合尾”、“加花变奏”等手法。第一部分呈示部,在小调中奏响摇篮曲般纯真的主题旋律,
仿佛是作曲家童年伴着篝火安稳入眠的记忆;第二部分中段,同一主题旋律色彩更加明朗,在各个乐段进行反复扩充,和调式调性形成对
比。同时情绪开始变得稍有些激动,低音区的八度音程与琶音等音型深沉而有力;高音区奏出极具歌唱性的声部在明亮大调的映衬下,抒
发着对父辈为高远理想执着奋斗的歌颂。主题旋律在第三部分再现部最高音区出现时,如彩虹般圣洁而明亮的意境浮现出来,乐曲在呼应
开头主题中结束,旋律温柔静谧,表现了作曲家对父亲最深的怀念。
《远方的香格里拉》乐曲旋律主题开始以极为纯粹的乐句呈现,全曲右手一直保持单音旋律进行,通过左手伴奏变化推进,也将乐曲
的起承转合做到淋漓尽致。音乐中富有内涵的织体与细腻深情的旋律,带领听众进入美丽神秘的香格里拉景色画面中。音乐中朴实的语言
与深情的旋律,闪耀着宗教圣洁的光芒,表达了作曲家对纯净美好世界的向往和歌颂。
(二)和声织体美
张朝《献给父母的两首歌》在基于传统音乐的发展的手法上,和声织体运用灵活多样而又富于创新,乐曲创作编配出流动、变化、新
意的和声织体。《哈尼情歌》虽说只有短短的58小节,但是音乐织体变化丰富,作曲家使用了多种织体的结合,并通过旋律的发展衍生出
富有特色的织体形式,主题原型却用不同的和声手法去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比如乐曲开始呈示部多层的音乐织体,织体分为旋律层,中间
和声层和固定低音,这样的创作手法丰富了纵向和声能表达的音乐形象。再如乐曲中段第14-17小节高音旋律,在第31-34小节重复时进行加
花丰满,发展成高音连续的八度和弦和低音三连音音程的织体,以达到丰富旋律的和声色彩的效果。《远方的香格里拉》篇幅更短仅仅为
36小节,第1-17小节旋律与伴奏写法都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结合为主,第18-31小节低音部分伴奏织体采用十六分音符织体,使音乐流动
起伏。
两首小品通过和声色彩的细微变化,更细腻地表达乐曲的情感内容,充分发挥出和声艺术在多声音乐中的结构组织作用,以满足表现
音乐内涵、意境渲染和韵味体现的需要。
(三)意境美
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高范畴意境即是人通过艺术对世界本体的体悟。而中国钢琴作品的意境则是在作品演奏过程及对曲谱深入分析而获
得的综合想象、情感与感悟。《献给父母的两首歌》创作抓住融情入景、以景传情、借物抒情、托物抒情的特点,其中《哈尼情歌》,说
明作曲家试图用音乐描绘诗境一般的画面和情感。首尾两段旋律属于阴柔意境,意蕴悠长、格调高远,中段部分属于阳刚意境,具有气势
雄浑、空间广阔的审美特征的意境美。《远方的香格里拉》属于阴柔意境,具有淡泊静谧、气势柔婉、韵味空灵、含蕴深沉的审美特征的
意境美。张朝在题为《钢琴的东方魂》的报告中提到,东方音乐的空灵、飘逸、雄浑、深沉、追求意境、不重实像的特质正是钢琴的灵
魂,西方现代钢琴与中国古代哲学、诗词、绘画乃至古琴、编钟、戏曲等等紧密巧妙结合,为大家营造出中西合璧的意境之美。
结语: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源于原生态,高于原生态。张朝在正确美学思想的引领下,敏锐的审美观点和音乐嗅觉甄选素材进
行音乐创作。他的钢琴音乐创作建立在自己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蕴含独特性、代表性、典型性的民族化创作语言。不仅表现了
西方钢琴的艺术魅力,而且传承了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统和艺术品质,为中国钢琴音乐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钢琴作品《献给父母
的两首歌》之《哈尼情歌》、《远方的香格里拉》是张朝先生对东方音乐旋律美、和声美、意境美的实践与追求。在演奏此类中国钢琴作
品时,我们要融会贯通中国的传统文化,彰显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艺术之美。
参考文献:
[1]周晨.《管窥张朝钢琴作品民族化的和声语言-以钢琴作品集中国旋律_20首为例》[J].《音乐创作》,2014
[2]陈志强.《管窥张朝钢琴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虚实相生”的审美意境》[J].《牡丹江教育学报》,2014
[3]葛畅.《张朝钢琴曲集<中国旋律>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作者姓名:杨帆,民族:拉祜族,出生年月:1985.6.5,学历:硕士
职称:副教授,籍贯:云南普洱,性别:男,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工作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音乐系.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3:02: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560560813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给父母的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给父母的歌.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