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题:简述教育对个体的个性化功能
所选题目的序号是:1姓名:徐为茂学号:z站点:盐城师范学院
一、个体个性化
所谓个体个性化,是指个体在在社会适应、社会参与过程总所体现稳定的
特征。教育在个体个性化功能是教育的个体功能的表现之一,通过教育既可以培
养个体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可以提高个体的独立创造能力和自觉控制能力。所谓
的个性化发展,意味着个人的自主能力、独立能力、创造能力与自觉控制能力的
提高。
二、教育对个体个性化功能
人是社会性和个性的矛盾统一体,人的发展过程是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对立统
一的过程。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个性化,同时也要求个性化。个性
主要体现为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个性化就是
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个体个性化的形成与实
现依赖于教育的作用。教育具有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教育的这种功能主要表
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培养个体的主体性
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人的主体性的突出表现。主体意识是人作为认识
和实践活动的主体的自觉意识,包括主体的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它是主体性的
观念表现。主体能力是主体认识和改造外部对象世界的能力,它是主体性的外在
表征。无论是主体意识的形成,还是主体能力的获得,都有赖于教育。人要从最
初的孱弱的生物体转变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必须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把
握外部对象世界的客观规律,发展自我意识,从而主动地积极地作用于对象世界,
达到变革对象世界的目的。因此,对于个体而言,教育过程就是一个发展自我意
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的过程。通过教育的定向、强化和加速的作用,
有利于人的主体意识的更好地形成,有利于人的主体能力的更好地发展,从而使
人的主体性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增强。
2、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形成个体的独特性
人的个体特征指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它体现出个体的独特性。
这种个体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人的个体心理上,诸如兴趣、爱好、理想、信念、
世界观以及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特征。人的遗传素质中蕴含着个体的差异
性,如气质类型的差异,但人的个体差异性的发展,个体特征的形成,则更多地
取决于后天的因素,其中突出地取决于教育的作用。由于个体后天的生活环境、
教育影响的不同,即使是相同的遗传素质,也会形成不同的发展结果。教育虽然
按照社会的要求作用于个体的发展,但社会化本身也内在地包含着对人的个体特
征的充分发展的需求。教育本应是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良好的教育必须而且尽
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帮助不同的个体充分开发其内在的潜力,形成自己的优势
区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形成个体的独特性。教育主要是通过不同的教育内
容和不同的教育形式来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的。
3、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开发个体的创造性
人的个体价值归根到底是通过他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的大小来衡量
的。人要成为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他的道德水准和智
力、能力状况的。人愈有道德,愈有知识和才能便愈能展现其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教育使人意识到个体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之所在并努力追求生命的价值。教育赋予
人创造和实现生命价值与意义的信心与力量。当然,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还有赖
于个体的社会实践。而创造性活动是个体实现其生命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最
高表现。创造活动是人生产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活动。人们在创造
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是人的个性的核心品质,是个性的自主性与独特性的
综合体现。在现代社会,创造性品质的开发与培养更多地有赖于教育。现代教育
特别是创新教育更有益于开发个体的创造性,并进一步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
现。
第二题: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是什么?各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所选题目的序号是:4姓名:徐为茂学号:z站点:盐城师范学院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五个部分。
(一)德育
德育,是向学生传授无产阶级思想政治观点和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培养学生
思想品德的教育。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其目的在于通过中小学阶段的德育,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初步树立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和文明行为;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等品质和一定的道
德判断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
公民。加强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形势的必然要求也是年轻一代身心发
展的需要。
(二)智育
智育是教育者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智
育是人类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代社会,尽管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人们
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还十分低下,但就最初的教育内容来说,主要是传授生产
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验。智育在培养四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中具有重要作用。
智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也其有重要意义。智育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认
识工具,是其他各育发展的基础。
(三)体育
体育是授予学生体育卫生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增强体质,发展机体素质和
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的教育。体育的历史最为古老,早在奴隶
社会时期就开始被列入学校的教育内容。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
要条件。身体是人类自身发展的物质前提,它既是智力活动及一切精神生活的基
础,更是体力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体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增强学生的
体质。强健的体质不是生理发展的自然结果,它是由科学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
来达到的。积极的身体锻炼和卫生保健,可以促进身体各部分器官的健康发展,
增强器官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人精神愉快,活泼开朗,增强体力和智力活动
的能力。体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体育具有极为丰富的思
想教育因素,如克服困难,刻苦耐劳,勇敢顽强,灵活机智,团结友爱,互相合
作,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等。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可以促进这些
品质的形成。
(四)美育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在理论上属于美学,在实践上属于美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
育的历史同体育一样久远。早在古代希腊、雅典专设琴弦学校,其缪司教育即包
含艺术教育。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在用自己的劳动改造自然时,不只是为了
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其中包括审美的需要。
人们穿衣不只是为了护体,还要讲究款式、色彩;吃饭不只是为了饱腹,还要讲
究色、香、味、形;住房不只是为了栖息,还要讲究造型与结构的别致与美观。
人在按照美的规律重建世界的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身,使自身的个性更
加和谐与完美。美育作为五育之一,一方面要依赖其他几育,同时又促进其他几
育的完成,另一方面又起着其他几育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气
质、情操、性格、意志、信念,起到塑造人的灵魂的作用。
(五)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现代生产劳动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
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生产技术
教育两方面,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是:劳动教育中应重视生产技术知识和技能的
掌握,生产技术教育中应重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都是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
们各自有自身的基本任务,不能相互代替,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整
体。其中,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思想基础,为其它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
作用;智育是其他各育的知识和智力基础,各育的实施都不能离开知识技能教育;
体育为各育的实施提供健康基础,是各育得以实施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
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与实施,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发展和提高。
因此,对学生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实现教育目的培
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教育内容。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8:23: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543790784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个性化教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个性化教育.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