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角的度量教材第26~28页
二、二、教学目标
三、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
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四、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
量角的意义。
五、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
形成过程。
六、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三、教学重点难点:
八、1、引导学生观察量角器,认识内刻度线、外刻度线、0刻度线和中心点。知道角的计
数单位“度”及相关知识。
九、2、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十、四、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
十一、五、过程:
十二、(一)导入
十三、教师:昨天我们根据角的边张开的大小认识了几种角,你们还记得吗?
十四、学生说后,请他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即: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十五、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大家会比较角的大小吗?
十六、教师出示两个大小相近的角,问同学:∠a和∠b谁大谁小呢?
十七、学生自由发言。
十八、教师:∠a和∠b究竟谁大呢那大多少呢大一点这一点又代表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角的度量,相信学过这节课后,你就能解答这个问题了。
十九、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十、设计意图:通过以问题的形式引出量角器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
的能力,在自主探究中学习。
二十一、(二)探究新知
二十二、1、认识量角器
二十三、教师:为了使测量更准确,描述更清楚,就产生了标准的测量角的工具——量
角器。(板书:量角器)
二十四、出示一个量角器。教师边说边演示: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
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二十五、板书:度1°
二十六、提问:你知道一个周角是多少度吗(360度)
二十七、一个平角是多少度呢(180度)
二十八、介绍: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它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
二十九、2、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三十、(1)指导
三十一、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三十二、(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三十三、(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
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三十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
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
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三十五、小结:量角器上有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和外刻度线。
三十六、3、量一量。
三十七、教师:我们了解了量角器上有什么,究竟怎么使用它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研
究研究。
三十八、(1)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三十九、出示教材第27页“试一试”,写出∠a和∠b的度数再读一读。
四十、教师:通过观察以上两组角,我们会读角的度数了,那该怎样量角呢请你与同学交
流量角的方法。
四十一、学生交流完之后,请两位学生到前面演示说明。
四十二、通过学生的演示度量,老师组织学生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指导学生实际
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四十三、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四十四、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
四十五、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四十六、教师:我们可以把这三句话概括为四个字“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
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
上的刻度。(板书:两合一看)设计意图:通过角的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进一步体验充满探索与创造的数学活动。
四十七、(2)突破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圈刻度的难点。
四十八、提问:量角器上为什么有内外两圈刻度呢?
四十九、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疑问研究。
五十、出示130°和50°的两个角
五十一、教师:左边这个角的度数是多少?
五十二、是130°还是50°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刻度线上的数?
五十三、学生明确:这个角的度数是130°,要读外刻度线上的数。
五十四、教师:右边这个角应该看内刻度,还是外刻度是多少度?
五十五、学生:这个角是50°,应该看内刻度。
五十六、质疑:为什么左右两个角看的刻度线不一样呢什么时候看内刻度什么时候看外
刻度呢?
五十七、学生小组交流。
五十八、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几种情况
五十九、学生甲:我们小组认为,在读度数之前应该先判断这个角是钝角还是锐角,如
果是钝角肯定大于90°,是锐角要小于90°,然后再找刻度就不会错了。
六十、学生乙:我们小组认为,要先找0刻度线,如果一条边压住的是外圈的0刻度线,
那么肯定读外圈刻度。反过来压住的是内圈刻度的0刻度线,就要读内圈刻度。
六十一、……
六十二、教师:这几个组的方法听起来都挺有道理,我们不妨试一试,哪种方法更好。
六十三、设计意图: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学生探究
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
学习能力。
六十四、(3)学生练习量角,巩固新知。
六十五、小结量角的方法——两合一看
六十六、提问:看角的度数时要注意什么?
六十七、学生:要注意是看外刻度线还是看内刻度线。
六十八、问:什么时候看外刻度线,什么时候看内刻度线呢?
六十九、小结:找0刻度线,如果一条边压住的是外圈的0刻度线,那么肯定读外圈刻
度。反过来压住的是内圈刻度的0刻度线,就要读内圈刻度。
七十、设计意图:学生先独立练习,再交流订正,使学生能在练习中进一步将知识内化,
并相互帮助提高。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自主测量角,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七十一、(三)课堂作业设计
七十二、1、教材第28页第1题。
七十三、学生在找出正确答案后,应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七十四、2、教材第28页第2题。∠1的方向是朝下,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量角的方法,
然后再进行度量。
七十五、(四)课堂小结
七十六、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七十七、今天我们学习了角的度量,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怎样读角的度数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节课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
的难点。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
正确读出角的度数。针对学生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教师常常抱着习以为常的心态,要求
在熟记量角“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的三大步骤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技能训
练。在教学角的度量中,觉得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中下层的学生,掌握的较难,在课
前,我也预设到了这节课学生的难度,但是课上了以后还是不尽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数分内
圈和外圈,学生看量角器时,不论角的一边对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线,他们习惯看的是
外圈的度数;有的即使外圈内圈看对了,但是在读刻度的时候,有时把四十几读成五十几,
从哪边读过来在他们的头脑中比较模糊。我认为主要在于:
首先是教具量角器与学生的量角器有所不同,教具是木头做的,中心点与零刻度线找起来在
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其次是学生对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
个方向读数容易受错觉指引,再加上有两排数据,有时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线
没找准外,视觉上产生的错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另外,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
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
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认识,
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出量角方法,
学生仍是不知所措。实践证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尽管也有
教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太抽象。
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会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改变了策略,除了指名
上来量角,集体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组互相学习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
时间动手量,看看别人是怎么量的,会的同学教教不会的同学。还有,让学生全
面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对量
角器的产生过程(知识的源头)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停留在中心
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志性的静止状态,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
去指导量角行为的连贯性,“量角器为何能量角”这一问题解决了也就突破了量
角这个难点。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8:22: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543742784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角的度量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角的度量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