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0页
七夕节的由来简短介绍
七夕节的由来简短介绍七夕节,中国传统节日,又
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
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
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
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
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
风俗。经历史开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
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
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
义。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
“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
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的“牛郎织女”来于人们对
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互相对
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
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
相会。
第2页共10页
七夕节起始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
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
有相当一局部被人们延续了下来。七夕节发于中国,在局部受
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____、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贺
七夕的传统。2023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七
夕贡案”更是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3
年,郧西七夕节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工程。
自然天象崇拜
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从很早开场
就探究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好深入的观星文
化,“牛郎织女”就是典型例子。七夕的牛郎织女传说最早来
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追求秩序的古人们
不仅将天空规划得井井有条,还将星宿与地面区域一一做了对
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面来说,
称作“分野”。简单来说,古人就是将天上每个星座都与地上
的实体地理区域一一对应,古代分星与分野目的主要是为了配
合占星理论进展天象占测。在古代星宿体系中,“牛宿”由6
颗星组成,位于银河的东岸,像两个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
下,很有特点,不过上面的那个三角形更大一些,亮一些。而
下面的小三角形正好位于黄道上,这几颗星组成了一个头上有
第3页共10页
两角,却只有三只足的牛,因此古人称其为“牵牛”。这头
“牛”的南边有9颗小星,组成了“天田”,是它耕作的地
方,再向南看,在接近南方地平线的地方,是“九坎”9星,
坎是蓄水的低地,用于灌溉农田。牛宿的东面紧挨着的是“罗
堰”3星,是类似水库的水利设施。“织女”3星位于牛宿的
北部,其中的“织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仅次于“大角”
星,因此又常直接称为“织女星”。古人将“牛宿星”与“织
女星”合称为“牛郎织女”。
人们对牛郎织女自然天象的崇拜由来已久,可追溯到远古
时代。《春秋命历序》:“天地开拓,万物浑浑,无知无识;
阴阳所凭…日月五纬俱起牵牛;四万五千年,日月五纬一轮
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汉
书·律历志》:“指牵牛之初,以纪日月,故曰星纪;五星起
其初,日月起其中。”《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
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尸子》:“天左舒
而起牵牛,地右辟而起毕昴”。《天官书》[正义]:“南斗、
牵牛、须女皆为星纪,于辰在丑,越之分野,而斗牛为吴之分
野也。”《开元占经》卷61引石氏曰:“牵牛生于列泽之
邑,以主越国”。案:牵牛星是吴越之地的分野星。关于“牛
郎织女”的天文星空区域所对应地面上的详细地域分野,见于
汉代文献《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牛郎〕、
第4页共10页
婺女〔织女〕之分野也,今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
南海、日南皆粤分也”。
“牵牛婺女”最初的含义是粤〔越〕地用以作天文星区对
应地理分野的“分星”。经历史开展演变,牵牛婺女天文字星
象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牛郎织女美丽传说〔《岁华纪丽》卷三引
汉应劭《风俗通》佚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以及女性向织女星乞巧智慧与巧艺、祈祷姻缘、情人相会、商
讨女红、拜织女等丰富的人文内涵。七夕风俗的形成与“牛郎
织女传说”关系亲密,七夕风俗中流传范围最广、流传时间最
久的当属“乞巧”,古人对一年一度的乞巧风俗非常重视。七
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也是民间的传统风俗,在七夕夜晚,
年轻的姑娘、妇女们要摆上事先准备好的时令水果,对着皎皎
明月,朝天祭拜;她们还要举行各种乞巧仪式,忠诚地乞求织
赋予她们聪明的巧手,祈求自己可以得到美满爱情的姻缘巧
配。
时间数字崇拜
“七夕”月逢七、日逢七。在古代,古人把日、月与水、
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尚书考灵
曜》:“〔天地开拓〕,七曜俱在牵牛初度”。《易纬通卦验
补遗》:“天皇氏之先,与乾曜合德”。案:此言天皇氏祖先
与日、月、五星〔七曜〕合德,即其身份极为崇高。《易
第5页共10页
传》:“日、月、五星,起于牵牛。”《汉书·天文志》:
“牵牛,日、月、五星所从起,历数之元,三正之始。”
“七月初七”与古人对数字和时间的崇拜有关。古代民间
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
九这“七重”列为吉庆日。“重日”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天
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在这些“重日”中,不难看出
古人对数字的崇拜,如九与五是重要的数字,九五至尊是地位
的象征。而“一”是万物起始之意,是成就、地位和尊荣的象
征。
“七”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
美感。“七”在民间表现为时间的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
以“七七”为终结。以“七曜”计算如今的“星期”,在日语
中尚有保存。在____,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七”与
“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因为
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
又称“喜寿”。
典故: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跟着哥嫂过生活的孤儿,既
聪明又勤快,可嫂嫂仍嫌弃他,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大家
都叫他牛郎。几年后,哥嫂和牛郎分了家,狠心的嫂嫂只给他
一间破茅房、一头老牛。从此,牛郎白天放牛、砍柴,晚上就
和老牛同睡在那间破茅房内。一天,牛郎赶牛走进了一片生疏
第6页共10页
的树林,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牛郎见到九个仙女驾着祥
云落在河边的草地上,然后脱去五彩霓裳,跳进清澈见底的河
水里,牛郎盯着一个最年轻最美丽的仙女看入了神,这时老牛
突然说话了:“她是天上的织女,只要拿走五彩霓裳,她就会
做你的妻子。”牛郎悄悄地沿着树丛,悄悄拿走了织女的五彩
霓裳。天近午时,其他仙女纷纷穿起五彩霓裳,驾着祥云而
去。唯独找不到五彩霓裳的织女留下了。这时,牛郎从树后走
出,恳求织女做他的妻子。织女见牛郎忠厚老实,勤劳强健,
便含羞地点了点头。牛郎织女喜结良缘后,男耕女织,互敬互
爱。两年后,织女生下一男一女。然而天帝闻知织女下嫁人
间,勃然大怒。七月初七,王母奉旨带着天兵天将捉了织女。
悲哀欲绝的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用萝筐挑着儿女追上天去。
眼看追上了,王母拔下金簪一划,牛郎脚下立即出现一条波涛
汹涌的天河。肝肠寸断的织女和肩挑儿女的牛郎,一个在河东
一个在河西,遥望对泣。哭声感动了喜鹊,霎时无数的喜鹊飞
向天河,搭起一座鹊桥,牛郎织女终于可以在鹊桥上相会了。
王母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的七月初七在桥上相会一
次。
七姐诞
七姐诞,又称七娘会、七娘妈诞等。七姐〔织女星〕是编
织云彩、纺织业者,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
第7页共10页
是佢诞辰。在____成立之前,“七姐诞”是靓女们的浩大节
日。“七姐诞”〔七娘妈诞〕的主要活动有祈福许愿、乞求巧
艺、祈祷姻缘、保护小孩平安等。拜七姐这类活动已为人遗
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七姐;
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日就备妥,黄昏时分开场向七姐祈福、乞
巧。
人们对牛郎织女自然天象的崇拜由来已久,可追溯到上古
时代。七夕节历史长远,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
的七姐诞。七姐诞的乞巧风俗传入北方西安一带始于汉代,汉
代是南北各地风俗习惯传播交融时期,西汉刘歆著、东晋葛洪
辑抄的历史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
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七夕节乞巧是向七姐
〔织女〕祈求心灵手巧,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满。七姐诞,
在福建闽南、浙江温岭和____等地区即称为拜“七娘妈”,民
间非常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安康的天
仙。
妇女乞巧
汉代时,七夕被赋予了妇女向织女星乞巧智慧与巧艺的人
文内涵,形成了七夕乞巧风俗,故亦称为“乞巧”。如东晋葛
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
第8页共10页
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
关于乞巧的记载。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民间相传,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织女牛郎鹊桥相会
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女孩们在这晚
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
的能赋予她们聪明的心灵和乖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
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生殖崇拜
”七七"是生命周期。《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
论》:"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
矣。"它说男子以8岁一个周期,女子以7岁一个周期。女子
7岁肾气盛,换牙齿头发变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天癸是
肾精,任督二脉,以中医说法,"为一身阴阳之海,五气贞
元",也就是说,二七就来月经,可以生子。三七肾气平均,
最后的牙齿长齐,发育完全成熟。四七筋骨坚,头发长极,身
体盛壮,到了顶点。五七阳明脉衰,面容开场焦黄,头发开场
掉。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
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是一
个生命周期完毕。
"七"这个数字又指西方,所以七七相遇,应该是完毕中
的诞生。《周易·复卦》:"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
第9页共10页
也。"孔颖达疏:"天之阳气绝灭之后,不过七日阳气复生,
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来复"是去而复来,也就
是重生,轮回循环,所以七七四十九天魂魄散尽,又七七四十
九天魂魄饱满。
节日别称
七夕:七月七,人称“七姐诞”,因拜祭活动在七月初七
晩上〔晚上,古称“夕”〕,故称为“七夕”。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香日:俗传
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致满天飘香,
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
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乞巧节:得名于“七姐诞”的“乞巧”风俗。七月七是七
姐的诞辰,“乞巧”是“七姐诞”的重要风俗之一,故又称
“乞巧节”。民间相传,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旧时代靓女
们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其实,所谓
“乞巧”不过是“斗巧”。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
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牛郎织女作为一对“鹊
桥相会”的恋人,千百年来,在他们身上演绎的爱情故事,深
第10页共10页
深打动了一代代人们的心灵;因此,七夕节也是千千万万女
儿、姑娘寄托爱情梦想、渴望与情人相聚的节日,因此,也叫
“女儿节”、“姑娘节”。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牛公牛婆日:在越南,七夕的庆贺主体是华人,七夕有个
别称叫做“牛公牛婆日”。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
之。
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风俗,故称。
道德腊:《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七月七日,名道德
腊,此日五帝会于西方七炁素天。
中国情人节:经历史开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
美丽爱情传说,因被赋予了与爱情有关的内涵,使其成为了象
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非常具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
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7:32: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540764779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七夕节别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七夕节别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