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典寓言故事(通用22篇)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通用22篇)
寓言故事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主人
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多借用比喻手法,使富
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以下是小编整
理的古代经典寓言故事(通用23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够帮助
到大家!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篇1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名叫哀骀(tai)它(tuo)的人,他的容貌
虽然很丑陋,可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非常喜欢和他交往,相处亲近
随和,舍不得离去。
有一些女人甚至说:“与其做别人的妻子,还不如做他的小妾。”
他一无权位二无财产,也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和显赫的功绩,可
是外表粗陋、其貌不扬的这位丑人却受到几乎所有人的喜爱和赞美,
这使得鲁国的鲁哀公惊异不已,于是就派人把他从卫国请回鲁国加以
考察。
相处不到一个月,鲁哀公觉得他在平淡中确有不少过人之处,不
到一年,就很信任他了。
不久,宰相的位置空缺,鲁哀公便让他上任管理国事,可他却淡
淡然无心做官,虽在再三要求下参议了国事,但不久他还是谢辞了高
位厚禄,回到他在卫国的陋室中去了。
对此,鲁哀公求教于孔子:
“他究竟是怎样一种人呢?”
孔子借喻道:
“我曾经在楚国看见一群小猪在刚死的母猪身上吃奶,一会儿都
惊恐地逃开了,因为小猪发现母猪已不像活着时那样亲切。
可见小猪爱母猪不是爱它的形体,而是爱主宰它形体的精神,爱
它内在的品性。
哀骀它这个人虽然外表不美,但他的品德和才情等内在之美必定
已超越一般人很多,所以您和许多人才喜欢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内在的美才可靠长久,值得追求和尊崇。
虽然外在的容貌、身材、风采和权位、财产等也很吸引人,可内
在的品德、学识、才能和真诚、自信等给人的感受则更有魅力。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篇2
越国有一个人出外经商,在返家途中遇见一条狗。
这条狗跑到越人面前,摇首摆尾地对越人说着人话:“我很擅长
捕猎野物,只要你对我好,我愿意将猎获的东西与你平分。”
越人见有这等找上门来的好事,不要白不要,于是,很高兴地把
狗带回了家中。
狗在越人家中受着很好的待遇。每天,狗吃着用精米做的饭和肥
肉做的菜,越人用款待客人的礼节款待这条狗,指望狗将来会好好回
报自己。
可是这狗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它受到越人这般优待不但不存感
激回报之意,反而日益傲慢骄横起来,每次捕猎到野兽,都是全由自
己独吞,把越人忘在一边。
于是,有邻人讥笑越人说:“你供给那狗好吃好喝,客气得不得
了,可它眼里根本没有你,它猎获的野物,从没你的份,你还要这狗
干嘛?”
越人一听,醒悟过来,也很生狗的气。于是等狗捕猎到野兽,就
跟狗平分兽肉,并且每次都给自己多留一些。
那狗终于翻了脸,它不愿越人分享它的猎物。
一天,它突然扑到越人身上,咬住他的脑袋,撕断了他的脖子和
双腿,然后便离开越人的家跑走了。
越人不能识破这条凶残贪婪的狗的真面目,开始还一味娇宠它,
终至这条恶狗翻脸不认人。
越人招进强盗,自食恶果的教训是深刻的。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篇3
古时候,有一个人姓郁,名仁。家里的生活状况很一般,但是小
日子还算过得去。最让他感到头疼的是,他的家里有不少的老鼠。想
了好多办法,都不是很有效。
这些老鼠每天晚上都要在他的家里到处乱蹿,想尽一切办法偷吃
他家里的小米。结果总是弄得盆器倾侧,合家不得安宁。郁仁很是苦
恼。他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老鼠最喜欢的是偷吃小米,于是,冥思
苦想,终于想出了一条消灭老鼠的妙计。
一天,郁仁在一个大缸里装了足足有半缸小米,并且还主动把缸
盖打开,听任一只大老鼠跳进去狂吃一番。这只大老鼠吃饱了以后,
马上把所有的老鼠都召集了过来。它们在大老鼠的带领下,纷纷跳进
米缸里面饱饱的吃了一顿。吃好了以后,便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它们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郁仁就把缸里面的小米全部都搬走
了,然后,在缸里装了大半缸的水,还在水面上撒了厚厚的一层米糠。
晚上,大老鼠又带领着这群老鼠来到这口大缸边,它们都闻到了
米糠发出的一阵阵香味,便争先恐后、毫不犹豫地跳进了缸里。郁仁
在一边等候多时,一听到声音,就点起火来。看见一大群老鼠在缸里
的水中挣扎,他赶紧用铁钳把老鼠一只只都钳出来打死了。
从此,郁仁的家里再也没有鼠害了。
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看来,郁仁是深得其道啊。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篇4
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
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
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
要跟着去。
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
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
“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
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
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
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
音。
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
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夫,说道:
“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
孩子的话当真呢?”
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
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
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
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
会再相信妈妈的话。
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
猪去毛、剔骨切肉。
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对孩子,也应言而
有信,诚实无诈,身教重于言教。
一切做父母的人,都应该像曾子夫妇那样讲究诚信,用自己的行
动做表率,去影响自己的子女和整个社会。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篇5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的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
让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
“和氏璧”。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
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
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
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
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
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
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
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
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
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可
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
一个计策。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
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和氏
璧”有瑕疵,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
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
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
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
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没想到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
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
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诚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
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
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摔过去。
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撞碎,连忙
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
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
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
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
赵王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赠
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
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这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本不想这样做,
但见蔺相如态度坚决,只得无奈地说:“好!就这么办吧!”说完,
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
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
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
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恐怕打不赢。最后,秦王见蔺相如机智勇敢,
是位难得的人才,也没有为难他,便放他回到赵国去了。
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篇6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第二年,赵惠文王十七年(公元前282年),
秦借口赵不跟它联合攻齐,派兵攻下赵的两座城池。赵惠文王十八年
(公元前281年),秦兵侵赵,攻下石城(约当今河南林县西南)。
赵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秦将白起率军攻赵,取光狼城
(约当今山西高平县西),斩杀赵国三万人。秦在对赵进行军事威胁
的同时,又在外交方面迫使赵国屈服。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
年),秦王派使者通知赵王在西河外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地方作
友好会见。
赵王畏惧秦国,想要辞谢不去。廉颇、蔺相如两人商量之后对赵
王说:“大王不去赴会,显得我们赵国软弱、胆怯。”于是赵王决定
去和秦王相会,带蔺相如同行。廉颇送到国境上,与赵王诀别时约定
说:“大王出发之后,估计来回路程及会见的礼节完毕,前后不过三
十天。要是过了三十天还没有回来,就请让我们立太子为王,用以断
绝秦国扣留您作为要挟的念头。”赵王答应了。赵王到了渑池与秦王
相会。
席上,秦王酒喝得很畅快的时候,对赵王说:“我听说您喜欢弹
瑟,请弹一曲给我听听。”赵王就在筵席上弹了一曲。秦国的史官走
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命令赵王弹瑟。”
蔺相如上前对秦王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现在我奉献
盆缶,请秦王敲敲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肯答应。蔺相如捧着盆缶
上前,跪着献给秦王。秦王还是不肯敲。蔺相如说:“我跟大王的距
离不满五步,大王要是不答应我的请求,我可要把颈上的血溅到大王
身上了!”秦王的侍卫们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瞪起眼睛,大声呵斥他
们,吓得那些人直向后退。秦王很不高兴,只得勉强在缶上敲了一下。
蔺相如回头叫赵国的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
缶。”秦国的群臣说:“请赵王送十五座城给秦王作为献礼。”蔺相
如也说:“请秦王把国都咸阳送给赵王作为献礼。”直到酒筵完毕,
秦始终不能占赵的上风。赵国调集了大军提防秦国进犯,秦国也不敢
有什么举动。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篇7
战国时期,有七个大国,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
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
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
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
就先封他为“大夫”,后封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
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
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
“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自己手下的
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
吵。以后,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
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
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
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
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
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
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
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
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
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
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
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
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
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
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
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
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
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篇8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
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
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
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
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
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
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
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
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
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
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
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因为我是百兽之王,
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
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
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
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
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
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
面跟着。他们走没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
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
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
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
是怕狐狸呢!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
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
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
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篇9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
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
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
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
危险啦!”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
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
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
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
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
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
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
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
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
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
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篇10
齐国有一个人,他非常会相狗,他相狗的技术是远近闻名的,所
以,有好多人都来找他相狗。
有一次,你个人远道而来,专门找他相一条会捉鼠的狗。
因为他家的老鼠特别的多,但是他又不喜欢养猫,所以就来找他
相一个会捉老鼠的狗。他答应了。
可是,过了好久,他还没有帮那个人相到合适的狗。
那个人着急了,就过来问他:
“怎么都这么长时间了,还没有帮我霞光到会捉老鼠的狗呢?”
“不着急,不着急,自然会有的。”他就这样把那个人打发走了。
那个人心里有点不高兴,但又不敢说出口,毕竟人家也是远近闻
名的相狗专家。
又过了几个月,那个人又过来催他了:
“怎么还没有帮我找到呀?”
他见那个人有点不耐烦了,就又安慰道:
“不着急,不着急,自然会有的。”
那个人又这样被打发走了。
就那样又过了几个月,那个人都快忘了相狗的事了,他却带着一
条漂亮的猎犬来了。
那个人本来都不抱什么希望了,他却带来了一条猎犬,于是就欣
然接受了,还连声道谢。
齐国的那个相狗的人走了之后,那个人就赶紧把猎犬放到屋里去
捉老鼠。
开始几天,猎犬一个老鼠也没有抓住。
于是,那个人就想:“也许是因为刚来不适应吧。”他就这样安
慰自己。
又过了几个月,可怜的猎犬一只老鼠也没有抓住,这个人真的生
气了。
他带着那条该死的猎犬,来到了相狗的人家中质问道:
“你说它是一条会抓老鼠的狗,可怎么过了几个月,它一个老鼠
也没抓住呀?”
相狗的人对他说:
“这是一条好猎犬呀!它想抓的是獐、獾、鹿呀等这些野兽,而
不是家里的小老鼠。你如果想让它抓老鼠的话,就要把它的双脚绑上,
这样的话,它才会抓老鼠。”
这个人听了之后,觉得还挺有道理的,就又把那条狗带回去了,
这次,他把那条猎犬的双脚绑了起来。
第二天,他一大早去看,果然,它抓住了好几只老鼠呢!
他就又跑到那个相狗的人那里去,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相狗的人感叹道:
“好啊,猎犬!放开了能捉獐,绑起腿来能捉老鼠,忍辱负重,
委曲求全,这正是我们有些人所不能做到的呀!”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篇11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
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
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
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
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
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
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
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
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
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
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这些都是年幼时
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道德常识是启蒙
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篇12
山上有座小庙,庙里有个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
给观音菩萨案桌上的净水瓶添水,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
安稳自在。
不久,来了个长和尚。他一到庙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
叫他去挑水,长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便要小和尚和他一
起去抬水,两个人只能抬一只水桶,而且水桶必须放在扁担的中央,
两人才心安理得。这样总算还有水喝。
后来,又来了个胖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没水。小和尚和长
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来一担水,立刻独自喝光了。从此谁也
不挑水,三个和尚就没水喝。
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观世音菩萨面前的净水瓶也没
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谁也不管。结果老鼠猖
獗,打翻烛台,燃起大火。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大火扑灭了,
他们也觉醒了。
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水自然就更多了。《三个和尚》是根据
中国民间谚语改编而成的,通过三个和尚没水吃、寺庙失火、三个和
尚齐心协力救火直至后来三人合作吊水的情节,既批评了“三个和尚
没水吃”这种社会上存在的落后思想,又提倡了“人心齐,泰山移”
的社会新风尚,与现实生活紧密。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篇13
齐宣王求贤时,号召天下人推荐有才干、品德好的人。有个叫淳
于髡(kun)的人在一天内就向齐宣王推荐了7名贤士。齐宣王当然很高
兴。可是,他对顷刻间出现的这么多贤士感到有点怀疑。
于是齐宣王把淳于髡叫到跟前,对他说:“先生,我有一个疑点
想问问你。我听说,能在方圆千里的范围内找到一位贤人,那么天下
的贤人就多得可以肩并肩地排成行站在你面前。在古今上下近百代的
范围内能出现一个圣人,那么世上的圣人就多得可以脚跟挨着脚跟地
向你走来。今天,先生您在一天的时间里就给我推荐了7位贤人,如
此看来,贤人岂不遍地皆是,有点太多了吗?”
淳于髡笑了笑,对齐宣王说:“大王您听我说,人以群分、物以
类聚。同类的鸟,它们总是栖息、聚集在一起;同类的野兽,它们也总
是行走、生活在一起。如果我们到低洼潮湿的地方去寻找柴胡、桔梗
这些植物,别说是短短的几天,就是几辈子也不会找到一棵;但是如果
到山上去找,那就多得可以用车去装了。万物都是以同类相聚的。我
淳于髡向来与贤士为伍,我的朋友个个都是德性高尚、才智非凡的人,
大王您找我寻求贤士,这就像在河里舀水,在火石上取火一样,轻而
易得,取之不竭,您怎么能嫌我一天之内给您举荐的贤士太多了呢?我
周围的贤士多得很,岂止这7个人!今后,我还要继续向大王推荐呢。”
淳于髡一番话,使齐宣王茅塞顿开,心服口服。看起来,世上的
人才不是少了,而是我们没有找到识别人才的方法和途径啊!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篇14
春秋时代,在齐国有位名叫孟尝君的人,他非常喜欢与文学家还
有侠客风范的人交朋友,为了能与他们常讨论国家大事,总喜欢邀请
这些人到家中长住。
在这些人当中,有位叫冯谖的人,他常常一住就是住上很长一段
时间,但是却什么事都不做。
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这地方讨债,但是他不但没跟当地
百姓要债,反而还把债倦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
而心里充满感激。
直到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国的职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
薛地人热烈的欢迎,孟尝君才知道冯谖的才能。
一直到这时候,不多话的冯谖才对孟尝君说:
“通常,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才能在紧急的时候逃过猎人
的追捕,而免除一死。但是你却只有一个藏身之处,所以你还不能把
枕头垫得高高地睡觉,我愿意再为你安排另外两个可以安心的藏身之
处。”
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他告诉梁惠王说,如果梁惠王能请到孟尝
君帮他治理国家,那么梁国一定能够变得更强盛。
于是,梁惠王马上就派人邀请孟尝君到梁国,准备让他担任治理
国家的重要官职。
可是,梁国的使者一连来了三次,冯谖都叫孟尝君不要答应。
梁国派人请孟尝君去治理梁国的消息传到齐王那里,齐王一急,
就赶紧派人请孟尝君回齐国当相国。
冯谖要孟尝君向齐王提出希望能够拥有齐国祖传祭器的要求,并
且将它们放在薛地,同时兴建一座祠庙,以确保薛地的安全。
祠庙建好后,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属于你的三个安身之地都
建造好了,从此以后你就可以垫高枕头,安心地睡大觉了。”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篇15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
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礼毕,他侍立于桓
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
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
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医生总爱在没有
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我不信
这一套。”
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
“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不信
这话。扁鹊走了以后,他对“病情正在加重”的说法深感不快。
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说道:“您
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如果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
桓公仍不相信。他对“病情变坏”的说法更加反感。
照旧又隔了10天,扁鹊第四次去见桓公。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
头就走。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怎么这次扁鹊不说我
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鹊问原因。扁鹊说:“一开始桓公皮肤患
病,用汤药清洗、火热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
针刺术可以攻克;后来桓公的病患至肠胃,服草药汤剂还有疗效。可
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间医术就无能为力了。得这种病的人能否
保住性命,生杀大权在阎王爷手中。我若再说自己精通医道,手到病
除,必将遭来祸害。”
5天过后,桓公浑身疼痛难忍。他看到情况不妙,主动要求找扁鹊
来治病。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后说:“扁鹊已逃往秦国去了。”桓公
这时后悔莫及。他挣扎着在痛苦中死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于自身的疾病以及社会上的一切坏事,都
不能讳疾忌医,而应防微杜渐,正视问题,及早采取措施,予以妥善
的解决。否则,等到病入膏肓,酿成大祸之后,将会无药可救。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篇16
春秋时期,朝廷政令残酷,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老百姓生活极其
贫困,有些人没有办法,只好举家逃离,到深山、老林、荒野、沼泽
去住,那里虽同样缺吃少穿,可是“天高皇帝远”,官府管不着,兴
许还能活下来。
有一家人逃到泰山脚下,一家三代从早到晚,四处劳碌奔波,总
算能勉强生活下来。
这泰山周围,经常有野兽出没,这家人总是提心吊胆。一天,这
家里的爷爷上山打柴遇上老虎,就再也没有回来了。这家人十分悲伤,
可是又无可奈何。过了一年,这家里的父亲上山采药,又一次命丧虎
口。这家人的命运真是悲惨,剩下儿子和母亲相依为命。母子俩商量
着是不是搬个地方呢?可是思来想去,实在是走投无路,天下乌鸦一
般黑,没有老虎的地方有苛政,同样没有活路,这里虽有老虎,但未
必天天碰上,只要小心,还能侥幸活下来。于是母子俩依旧只有在这
里艰难度日。
又过了一年,儿子进山打猎,又被老虎吃掉,剩下这个母亲一天
到晚坐在坟墓边痛哭。
这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经过泰山脚下,看到正在坟墓边痛哭
的这个母亲,哭声是那样的凄惨。孔子在车上坐不住了,他关切地站
起来,让学生子路上前去打听,他在一旁仔细倾听。
子路问:“听您哭得这样的悲伤,您一定有十分伤心的事,能说
给我们听听吗?”
这个母亲边哭边回答说:“我们是从别处逃到这里来的,住在这
里好多年了。先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去年,我丈夫也死在老虎
口里,如今,我儿子又被老虎吃了,还有什么比这更痛心的事呢?”
说完又大哭起来。
孔子在一旁忍不住问道:“那你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
这个母亲忍住哭声说:“我们无路可走啊。这里虽有老虎,可是
没有残暴的政令呀,这里有很多人家都和我们一样是躲避暴政才来
的。”
孔子听后,十分感慨。他对弟子们说:“学生们,你们可要记住:
残暴的政令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猛啊!”
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与压迫,使穷苦人走投无路,他们宁可生
活在猛虎威胁的环境中,也不愿生活在暴政的统治下。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篇17
岳飞是古代著名的反侵略民族英雄,生活在北宋南宋交替的年代。
当时北方的金国出兵攻打宋朝,烧杀抢掠,遭到宋朝的反抗。从小就
立志报国的岳飞从军入伍,决心反击侵略,收复被金国夺占的土地。
他训练出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岳家军,在和入侵者的斗争中,屡建
战功。
有一年,岳飞率军与金军在长江一带交战,打得敌人望风而逃,
收复了江南重镇建康(今南京)。不久,他又率军收复了湖北河南一部分
失地,大大鼓舞了宋朝军民。可是皇帝宋高宗和奸臣秦桧一心想求和,
竟答应向金国称儿称臣,每年进贡,换取可怜的“和平”。岳飞坚决
反对,上书皇帝说:和议不可靠,金人不可信,我请求率军北伐,收
复失地。
不久,金国果然撕毁和议,再次南侵。岳飞率领岳家军进行反击,
直入中原。在郾城一战中,击垮了金国的主力军,又穷追不舍,到达
了离故都汴京(今开封)不远的朱仙镇。金军统帅兀术(wūzhú)哀叹说,
这是开仗以来,最惨的败仗啊。他只好率部下渡过黄河,往北逃走了。
岳飞也准备渡河北上,彻底打败敌人,收复北方。不料宋高宗听了秦
桧的话,连下12道金牌命令岳飞撤军,不准再打。后来秦桧又诬告岳
飞谋反,害死了这位大英雄。岳飞抗金虽然没有最后成功,可他的斗
争业绩将永载史册,受到人民的怀念。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篇18
太史慈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将领,他年轻的时候就武艺高强,
很有心计,远近闻名。当时大名士北海相孔融听说了太史慈这个年轻
人,对他非常欣赏,认定他是难得的奇才,很想与他结交,于是便多
次派人去看望他的母亲,并向他的母亲赠送了丰厚的.礼物。这让太史
慈的母亲非常感动。
当时还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风起云涌,孔融为防侵扰,出兵屯
驻都昌这个地方,结果被黄巾军管亥包围,情势十分危急。正好太史
慈由辽东回家,母亲便命他去救助孔融。她说:“你和孔融并不认识,
但是他在你走后,派人非常周到地照顾我的生活。今天他被敌军围困,
你应该赶紧去救他啊!”
太史慈赶到都昌城下,趁夜间找机会进入城内,拜见孔融。孔融
便派太史慈去找刘备搬救兵。太史慈来到平原,对刘备说:“我与孔
融非亲非故,但都是讲道德仁义的人。今管亥乱,孔融被围,危在旦
夕。您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因此孔融让我冒着生命危险突出重
围向您求救。”刘备闻言,恭敬地回答:“孔融知道这人世间有我刘
备这个人吗?太看得起我了。”刘备于是立即调遣精兵三千跟随太史慈
驰救都昌,黄巾军听说有救兵前来,便四散而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把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帮助他人就是帮助
自己。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你越吝啬,就越一无所有。
现实就是这样,只有那些乐于帮助他人的人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篇19
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在他年轻时,曾有过这么一段故
事。
那时的张良还只是一名很普通的青年。一天,他漫步来到一座桥
上,对面走过来一个衣衫破旧的老头。那老头走到张良身边时,忽然
脱下脚上的破鞋子丢到桥下,还对张良说:"去,把鞋给我捡回来!"
张良当时感到很奇怪又很生气,觉得老头是在侮辱自己,真想上去揍
他几下。可是他又看到老头年岁很大,便只好忍着气下桥给老头捡回
了鞋子。谁知这老头得寸进尺,竟然把脚一伸,吩咐说:"给我穿上!
"张良更觉得奇怪,简直是莫名其妙。尽管张良已很有些生气,但他想
了想,还是决定干脆帮忙就帮到底,他还是跪下身来帮老头将鞋子穿
上了。
老头穿好鞋,跺跺脚,哈哈笑着扬长而去。张良看着头也不回、
连一声道谢都没有的老头的背影,正在纳闷,忽见老头转身又回来了。
他对张良说:"小伙子,我看你有深造的价值。这样吧,5天后的早上,
你到这儿来等我。"张良深感玄妙,就诚恳地跪拜说:"谢谢老先生,
愿听先生指教。"
第5天一大早,张良就来到桥头,只见老头已经先在桥头等候。
他见到张良,很生气地责备张良说:"同老年人约会还迟到,这像什么
话呢?"说完他就起身走了。走出几步,又回头对张良说:"过5天早上
再会吧。"
张良有些懊悔,可也只有等5天后再来。
到第5天,天刚蒙蒙亮,张良就来到了桥上,可没料到,老人又
先他而到。看见张良,老头这回可是声色俱厉地责骂道:"为什么又迟
到呢?实在是太不像话了!"说完,十分生气地一甩手就走了。临了依
然丢下一句话,"还是再过5天,你早早就来吧。"
张良惭愧不已。又过了5天,张良刚刚躺下睡了一会,还不到半
夜,就摸黑赶到桥头,他不能再让老头生气了。过了一会儿,老头来
了,见张良早已在桥头等候,他满脸高兴地说:"就应该这样啊!"然
后,老头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交给张良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帮
助君王治国平天下了。"说完,老头飘然而去,还没等张良会过神来,
老头已没了踪影。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篇20
越西地方有个男子,独自一个人过活。他用芦苇和茅草盖起了小
屋住在里面,又开垦了一小块荒地,用自己的双手种了些庄稼,打下
粮食来养活自己。时间久了以后,豆子、稻谷、盐和奶酪等东西都可
以自给自足了,不用依赖任何人。他每天下地耕作,闲的时候就出去
走走,过得倒也逍遥自在。
可是有一件事却让他发愁,那就是老鼠成灾。也不知道是从哪里
来的一帮老鼠,日子不长便成倍成倍地增长。白天,它们成群结队地
在屋里跑来跑去,在房梁间上窜下跳地吱吱乱叫,打坏了不少东西。
到了夜里,老鼠闹腾得更欢了,它们钻进食橱、跳上桌子、跑进箱子
里,见东西就咬,咬破了好些衣服和器具,偷吃了东西不算,还把吃
不完的拖回洞里去慢慢享用。这“咔嚓咔嚓”地一闹常常就是一整夜,
吵得这个男子觉也睡不好,白天下地都没有精神。他想了好多办法来
治鼠,用药啦,下夹子啦,都试遍了,可就是没有一个特别有效的法
子。这位男子对老鼠越来越烦,火气越来越大,苦恼极了。
有一天,这个男子喝醉了酒,困得要命。他踉踉跄跄地回家来,
打算好好睡上一觉。可是他的头刚刚挨上枕头,就听见老鼠“吱吱”
的叫声。他实在困了,不想和老鼠计较,就用被子包上头,翻个身继
续睡。可老鼠却不肯轻易罢休,竟钻进被子里张嘴啃起来。这男子用
力拍了几下被子,指望把老鼠赶跑再睡。果然安静了一会儿,可他忽
然闻到一股叫人恶心的腥臊味,一摸枕边,竟然是一堆鼠尿!被老鼠
这么变着法子一折腾,他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一股怒气直冲头顶。借
着酒劲,他翻身下床,取了火把四处烧老鼠,房子原本是茅草盖的,
一点就着,火势迅速蔓延开来。老鼠被烧得四处奔跑。火越烧越大,
老鼠终于全给烧死了,可屋子也同时被烧毁了。第二天,这男子酒醒
后,才发现什么都没有了。他茫茫然无家可归,后悔也来不及了。
焚庐灭鼠的故事提醒人们,遇事一定要冷静分析,想个周全的法
子去解决。若凭一时的冲动蛮干,只会得不偿失。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篇21
晋献公要出兵攻打虢(guo)国,首先必须经过虞国,但是他担心虞
国不肯答应借路。这时,晋国大臣荀息对献公说:“您如果肯将垂棘
(地名)所产的名贵玉石与屈产(地名,均属晋国领土)所出的良马奉送给
虞国的国君,然后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会答应的。”
晋献公有些犹豫地说:“垂棘玉石是我祖传的宝贝,屈产宝马是
我心爱的坐骑啊。如果虞国国君收下了我的这两件珍贵礼物,却仍然
不肯借路给我,那怎么办?”
荀息于是对献公分析道:“虞国的国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
敢随便收下我们的礼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宝马,就一定会借路给我
们。至于这两件宝贝,您有些舍不得,这也不要紧,只不过是暂时寄
存在那里罢了,迟早还是要归还给您的。打个比方,我们将垂棘玉石
放在虞国,就好比从内室移到了外室;而将屈产宝马放到虞国,也就好
比是从内马圈牵到了外马圈一样。到时候,您如果要把这两件宝贝取
回来,那还不容易吗?”
一番话说得晋献公如释重负,于是决定按荀息的计谋行事。
虞国的国君见到这两件稀世宝物后,有些动心,打算给晋国借路。
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出面劝阻说:“国君可不能这样做呀!虢国是我
们的邻邦,他们与我国恰似一种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如果嘴唇没有
了,牙齿是会挨冻的呀!长期以来,我们两国在危难之际互相救助,这
并不是什么互施思德,而完全是战略上的互相需要啊。而今,您同意
给晋国借路,让其攻打虢国。如果晋国在今天消灭了虢国,我们虞国
在明天就会被晋国吃掉,这该是多么危险的事啊。”
可是,虞国国君一心贪恋晋国的宝玉和良马,听不进宫之奇的劝
阻,给晋国军队让出了一条攻打虢国的必经之路。
晋国凭借自己的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很快就消灭了弱小的虢国。
在班师回朝之际,又顺便剿灭了毫无准备的虞国。为此,荀息专门去
虞国找回宝玉和良马,当面归还给晋献公。
晋献公望着失而复得的宝物,十分得意地说:“宝玉还是我原来
的那一块,没有变样;只是这马又多长了一颗牙齿,比去年大一岁了。”
虞国国君为了贪图眼前的一点小利,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结果招
致亡国的巨大灾难,这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是值得后人深思的。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篇22
楚庄王准备去攻打越国,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的谋臣杜子。杜
子问:“不知大王出兵越国的理由是什么?”楚庄王说:“越国目前政
治败,兵力不足,正是攻打的好机会,我不想放过这个机会。”杜子
又问:“大王有成功的把握吗?”楚庄王十分自信地说:“当然有把握。
越国眼下正不堪一击,我出兵必定是马到成功!”
看着楚庄王那盲目自信的样子,杜子语重心长地说:“大王,您
所说的情况并不全对。越国目前情况的确很糟,可是我们楚国的情况
也很不妙啊。人的智慧跟人的眼睛一样,一个人可能常常深谋远虑,
但往往想不到近忧,这就像人的眼睛常常看得很远却难以看清自己的
睫毛一样。大王您很清楚地看到越国的危机,却对楚国的不足缺乏足
够的分析。您仔细想想,楚国的军队其实并不强大,曾被秦国、晋国
打败,还丢失了几百里的疆土,这不是兵力不强的表现吗?楚国的政治
也未必清明,像庄(足乔)(jue)这样的大强盗,可以在国内横行霸道,
肆意违法,而各级官吏却对他毫无办法,这不也是政治败的表现吗?依
我看,楚国的情况要比越国更加糟糕,大王您看不到这些,却还想着
要对越国用兵,这不正像目不见睫那样缺乏自知之明吗?您是否想到别
的国家也会像您对越国的考虑一样而对楚国虎视眈眈呢?因此,大王的
当务之急应是认真把楚国自己的事办好才对呀!”
杜子的一番话,说得楚庄王如梦初醒,心服口服,他决定不去攻
打越国,从此加强对楚国的治理,使楚国真正强大起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犯“目不见睫”的错误,看别人的缺
点很容易,看自己的不足则很难;考虑问题常常想将来很远的事,却难
以把握眼前的情况。这种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思维方式是不对的,如不
进行矫正将是很危险的。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7:08: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539318776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古今寓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古今寓言.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