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初二上册期末综合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小何自制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
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关于哨子,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A
.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B
.吹哨时,活塞上下推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C
.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声的音调
D.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哨声的响度会更大
2
.英语听力测试时,监考老师经常将窗户关上,避免外界环境干扰,
“
关窗户
”
是为了
()
A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减小声音的传播速度
3.下列各种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
.冬天,紧闭的玻璃窗内壁出现冰花
B
.冰箱内取出的西红柿“冒汗”
C.衣柜内的卫生球逐渐变小D.用铁水浇铸工件
4.对下列物理量数值的估计,最接近实际的是()
A
.同学们使用的一本八年级的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
2kg
B
.通常情况下骑行自行车的速度约为
1m/s
C
.
10
元人民币的长度约为
14cm
D.人的脉搏跳动60次的时间约为4分钟
5.在室温为
25
℃的教室内,小亮给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观察
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图表示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A
.
B
.
C.D.
6.对图中的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检查视力时,为了节省空间,利用观察平面镜成的视力表的像检查
B
.自行车的尾灯里并没有灯泡,利用光的反射来“发光”
C
.鱼缸中只有一条鱼,看起来有两条鱼的原因是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
传播
D.小猫和小聪互相看到对方,说明反射时光路可逆
7.关于生活中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越远,所成的虚像越小
B
.凸透镜成实像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成虚像时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
.因为光的折射,我们观察到日出的时刻会比实际日出的时间早
D.人站在河边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8.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的是()
A.甲、丁B.乙、丙C.乙、丁D.甲、丙
9.“刻舟求剑”的故事家喻户晓,当船靠岸后,剑主从船上记号处下水不可能找到剑,这
是因为剑主选错了参照物,要确定剑的落水位置,应选择的参照物是()
A
.剑主本人
B
.船夫
C.其他行驶的船D.河岸
10.小明利用老式调焦照相机给小丽同学拍完半身照后,要给她拍全身照,应()
A
.小明离小丽近一些,并调节镜头,使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B
.小明离小丽近一些,并调节镜头,使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C
.小明离小丽远一些,并调节镜头,使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D.小明离小丽远一些,并调节镜头,使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二、填空题
11.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______产
生的,是通过______传入人耳的。舞曲声影响了小明的学习,此时的舞曲声对于小明来说
属于______(选填“乐音”或“噪声”)。
12.“九寨沟”的镜海中有着“鱼在天上飞,鸟在水中游”的美境奇观,这水中画面的“鱼”是由
于光的_____形成的_____像,“鸟”是由于光的_____形成的_____像.(选填“虚”或“实”)
13.教室投影仪的屏幕是一块粗糙的白板,其优点.一是利用光的_________反射使教室里
的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白板上的字;二是白色的板能反射_________色光,使学生能看到色
彩正常的画面。
14.一辆运输液态氨的罐车在途中侧翻,发生泄漏。短时间内,车周围出现“白雾”,这
是由于液氨____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形成的(填物态名称)。气体的液化可以
采用_____和______的方法。
15.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若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情况如
图所示,则该眼是
______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应配戴
______
透镜矫正。
16.某同学用手中的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5次,测得的5个结果是.25.96cm,
25.98cm,25.39cm,26.05cm,25.99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__cm,该物理课本
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
17.站在水池边,看到云在池水中飘荡,还可以看到鱼在云中穿行,“水中云”是由于光
的________(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而成的________(选填“实
像”“虚像”);“云中鱼”是由于光的________(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
射”)而成的________(选填“实像”“虚像”)。
18.如图所示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
______
℃;
BC
段是物态变
化中的
______
过程,需要
______
热量,第
8min
时物质处于
______
状态。
19.桌面上平放着一块5毫米厚的玻璃板,玻璃板下压着报纸,小米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
珠,通过水珠观察到玻璃板下报纸上的字被放大了,小米看到的是字放大的___________
(选填“实像”或“虚像”),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
镜”),说明这个水珠透镜的焦距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
毫米。
20.同一水平路面上的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向运动,它们的
s-t
图像如图所示。若以甲
为参照物,乙车是
______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两车运动
6
秒时,甲车的速度
为
______
米
/
秒,甲、乙两车间的距离为
______
米。
三、作图题
21.(
1
)如图
1
所示,一直角玻璃砖顶角为
30°
,一束光垂直
AB
边入射,画出这束光从
AB
边进入玻璃砖到
AC
边离开玻璃砖的径迹。
(
2
)在图
2
中的凸透镜上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
四、实验题
22.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
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来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这种研究
方法叫
____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如图乙所示,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被弹起。假设宇航员在月
球上做这个实验,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_____(选填“会”或“不会”)弹起,原因是
____。
2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小明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
(1)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
______
;
(2)
下表是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明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
为错误的数据是第
______min
时水的温度,你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
时间
/min
……891011121314……
温度
/
℃……96979898959898……
(3)当水温升到90℃时,小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发现从加热到沸腾时间过
长,请你帮他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根据表格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
24
.在探究小孔成像的实验中,小明选用一个空的易拉罐,在其底部中央开一个小圆孔,
并将其顶部剪去,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将点燃的蜡烛按图示的位置放置在小孔的前方.
(
1
)为让实验效果更明显,应该在
______
(选填明亮
/
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
2
)实验中,小明利用此装置可以看到烛焰在半透明膜上成的是
______
(选填正立
/
倒
立)的像,此成像的原理是
______
。
(
3
)小明增大蜡烛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在半透明膜上成的像
______
(选填变大
/
变小
/
不
变)。
(4)勤于思考的小明又将小圆孔改成了小方孔,其他条件与(2)中保持相同,再观察烛
焰的像,则半透明膜上所成的烛焰的像的形状______(选填会/不会)改变。若他在底部
扎了两个小孔,则在半透明膜上可以观察到烛焰的像有______(选填一/两)个。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勇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
1
)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得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______cm
,实验时,首先调节烛
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______
,使像成在光屏
______
;
(
2
)接着小勇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______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
______
(填“照相
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若撤去光屏,小勇可以在图
中凸透镜的
______
(填“左边”或“右边”)适当位置去观察该像;
(
3
)始终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适当向左移动蜡烛时,应该向
______
(填“左”
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小勇又向右移动蜡烛至
43cm
刻度处,移
动光屏,发现屏上
______
(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4)用不透明物体挡住透镜中心部分,像会______(填“完整”或“不完整”),且变
______(填“亮”或“暗”)。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将向______(填“下”
或“上”)移动。
26.为比较纸锥下落快慢,小明和同学们用两个相同的纸片分别載去一个扇形(如图甲所
示),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
小明想通过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到水平地面的先后,来确定纸锥下落的快慢,他该
选择图乙中的
___________
(
a/b
)位置开始释放。
(2)
小明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过程的照片如图丙所示。
①
图丁中能反映出该纸维下落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
___________
(填字母)。
②
已知照相机每隔
0.2s
曝光一次,照片与实际物体的尺寸大小之比为
1
.
8
,小明测得照
片上
B
、
D
之间距离为
2cm
,则纸锥经过
C
位置时的实际速度为
___________m/s
。纸锥在
AB
间的平均速度
___________
(大于
/
小于
/
等于)
BD
间的平均速度。
(3)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不同纸锥从相同高度(足够高)下落的最终速度不
同,请提出猜想.纸锥下落的最终速度可能与纸锥的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有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B
解析.
B
【详解】
A
.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故
A
正确,
A
不符合题意;
B
.活塞上下推动的频率与空气柱振动的频率无关,所以无法改变声音的频率,故
B
错
误,
B
符合题意;
C
.上下推拉活塞改变的是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哨声的音调,故
C
正确,
C
不符合题
意;
D
.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空气柱的振幅增大,改变了哨声的响度,故
D
正确,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解析.
B
【详解】
英语听力测试时,监考老师经常将窗户关上,避免外界环境干扰,“关窗户”是为了在声音
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B。
3.C
解析.
C
【详解】
A
.冰花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
要放热,故
A
不符合题意;
B
.西红柿“冒汗”是因为西红柿上有小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
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故
B
不符合题意;
C
.卫生球是固态的,变小就是变为了气态,消散在空气中,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升华要吸热,故
C
符合题意;
D
.铁水是液态的,工件是固态的,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故
D
不符
合题意。
故选C。
4.C
解析.
C
【详解】
A
.一个大苹果的质量在
300g
左右,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
300g=03kg
左右,故
A
不符合题意;
B
.通常情况下骑行自行车的速度约为
5m/s
,故
B
不符合题意;
C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
18cm
,一张
10
元人民币的长度略
小于此数值,在
14cm
左右,故
C
符合题意;
D
.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
1s
,脉搏跳动
60
次的时间约为
1
分钟,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解析.
D
【详解】
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物体温度下降,低于
25
℃。随着酒精迅速蒸发后,受空气温
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相同时,不再上升。即温度计的示数
会从
25
℃下降,然后又上升到
25
℃,故
D
正确。
故选
D
。
【点睛】
蒸发具有致冷作用,能使温度下降;但酒精蒸发后,受周围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
会上升。
6.C
解析.
C
【详解】
A
.平面镜成像中,像到物体的距离等于像到镜面的距离加物到镜面的距离,所以检查视
力时,为节省空间,可观察利用平面镜成的视力表的像检查,故
A
正确,
A
不符合题意;
B
.自行车的尾灯里并没有灯泡,尾灯里是由很多互相垂直的平面镜组成的,可以将射向尾
灯的光按原路反射回去,故
B
正确,
B
不符合题意;
C
.鱼缸中只有一条鱼,看起来有两条鱼的原因是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和玻璃中发生折射,而
空气和玻璃的折射率不同,所以看起来有两条鱼,故
C
错误,
C
符合题意;
D
.小聪看到小猫是光从小猫射向镜面,经镜面反射后进入小聪的眼睛;小猫看到小聪是
光从小聪射向镜面,经镜面反射后进入小猫的眼睛,说明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
D
正确,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解析.
C
【详解】
A
.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一致,与物距无关,故
A
错误;
B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与成实像还是虚像无关,故
B
错误;
C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光进入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进入我们的
眼睛,所以我们观察到日出的时刻会比实际日出的时间早,故
C
正确;
D
.人站在河边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
D
错误。
故选C。
8.D
解析.
D
【详解】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由图知,图甲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
的前方,所以图甲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
入人眼以前发散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则图丙是近视眼
的矫正原理图。
故选D。
9.D
解析.
D
【详解】
故事中的人为了下水后能找到剑,应该准确定好剑的位置,如果以河岸为参照物,剑是不
动的,以船夫、其它行驶的船、剑主本人为参照物剑是运动的。
故选D。
10.C
解析.
C
【详解】
从拍完半身照到拍全身照,所成的像是变小的,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可知,应该是
物远像近像变小,必须增大物距,减小像距。
AB
.小明离小丽近一些,物距变小,并调节镜头,使胶片离镜头近一些,或远一些,这都
是没用的,故
A
、
B
不符合题意;
CD
.小明离小丽远一些,这样物距变大,并调节镜头,使胶片离镜头近一些,这样像距变
小,所成的实像是变小的,能够拍到全身照,如果使胶片离镜头远一些,这样是不行的;
故
C
符合题意、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1.振动空气噪声
【详解】
[1][2]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
不同介质中传播,优美的舞曲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舞曲声影
响了小明的学习,此时的舞曲声对于小明来说属于噪声。
12
.折射虚反射虚
【解析】
画面中,
“
鱼
”
是由于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线经过水面的折射再进入人的眼睛,人眼看到的是
折射形成的虚像;
而
“
鸟
”
是鸟反射的光线经过水面反射形成的,是平面镜成像,形成的也是虚像.
故答案为(1).折射(2).虚像(3).反射(4).虚像
13.漫各种
【详解】
[1]
漫反射是投射在粗糙表面上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教室投影仪的屏幕是一块粗糙
的白板,这就利用了光的漫反射使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白板上的字。
[2]白色是由各种颜色混合而成的,屏幕是白色的,白色能反射各种色光,能使同学们看到
多彩的画面。
14.汽化液化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详解】
[1][2]
液态氨泄漏后,发生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
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3][4]液化可以采用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5.远视凸
【详解】
[1][2]由图象可知,看近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之后,所以该眼为远视眼,远
视眼的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为了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提前会
聚,所以应该配戴凸透
解析.远视凸
【详解】
[1][2]由图象可知,看近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之后,所以该眼为远视眼,远视眼的晶状
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为了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提前会聚,所以应该配戴凸透
镜进行矫正。
16.3926.00
【详解】
[1][2]25.39cm这个数据和另外四个数据差距较大,属于读数错误,应该舍去,
该物理课本的长度为
解析.
3926.00
【详解】
[1][2]25.39cm
这个数据和另外四个数据差距较大,属于读数错误,应该舍去,该物理课本
的长度为
25.96cm+25.98cm+26.05cm+25.99cm
26.00cm
3
17.反射虚像折射虚像
【详解】
[1][2]云在天上,所以水中的“云”是天空中云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所以成
等大的虚像,原理为光的反射。
[3][4]因为鱼是水中的实际
解析.反射虚像折射虚像
【详解】
[1][2]
云在天上,所以水中的“云”是天空中云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所以成等大的虚
像,原理为光的反射。
[3][4]因为鱼是水中的实际物体,是因为光线从水中经过空气折射入了人的眼睛,而我们看
见的鱼是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18.熔化吸收固液共存
【详解】
[1]根据图像可知,该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其熔点是48℃。
[2][3]BC段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是熔化过程,熔化需要吸收热量。
解析.熔化吸收固液共存
【详解】
[1]
根据图像可知,该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
48
℃不变,所以其熔点是
48
℃。
[2][3]BC
段温度保持
48
℃不变,所以是熔化过程,熔化需要吸收热量。
[4]第8min时物质处于熔化过程所以是固液共存状态。
19.虚像凸透镜大于
【详解】
[1][2][3]水滴的形状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此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
的虚像,物距小于凸透镜的焦距,则凸透镜的焦距大于5毫米。
解析.虚像凸透镜大于
【详解】
[1][2][3]
水滴的形状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此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
距小于凸透镜的焦距,则凸透镜的焦距大于
5
毫米。
20.运动26
【详解】
[1]由图可知,两车的速度不同,所以,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2]甲车的速度
[3]由图可知,两车运动6s时,甲、乙两车间的距离
解析.运动
26
【详解】
[1]
由图可知,两车的速度不同,所以,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2]
甲车的速度
12m
=2ms
6s
s
v
t
甲
甲
甲
[3]
由图可知,两车运动
6s
时,甲、乙两车间的距离
12m6m6msss
甲乙
三、作图题
21.(1);(2)
【详解】
(1)一束光垂直AB边入射到玻璃表面时,不发生折射,继续沿原来方向进入
玻璃;从AC边离开玻璃砖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大
于入射角,故作图如下.
(2)
解析.(
1
);(
2
)
【详解】
(
1
)一束光垂直
AB
边入射到玻璃表面时,不发生折射,继续沿原来方向进入玻璃;从
AC
边离开玻璃砖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作图如下.
(
2
)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过凸透镜后方向不变;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
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故作图如下.
四、实验题
22.转换法不会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传声
【详解】
(1)[1]用乒乓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
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2)[2]
解析.转换法不会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传声
【详解】
(1)[1]
用乒乓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研究方法
叫转换法。
(2)[2][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在月球上做这个实
验时不会传到左边音叉,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不会弹起。
23.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12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没有加盖或水质
量太多等98℃
【详解】
(1)[1]温度计使用时下方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碰触容器底和壁,
解析.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
12
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没有加盖或水质量太多等
98
℃
【详解】
(1)[1]
温度计使用时下方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碰触容器底和壁,明显错误是温度
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
(2)[2][3]
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通过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从第
10
分钟开始水已经沸
腾,温度应保持
98
℃不变,但是第
12
分钟温度低于
98
℃,这是一组错误数据。
(3)[4]
由图可知,烧杯没有加盖,会向空气散热,加热时间变长,同时水质量大也会导致加
热时间变长。
[5]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98℃不变,也就是此时水的沸点是98℃。
24.黑暗倒立光的直线传播变小不会两
【详解】
(1)[1]如果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成像不清晰,所以,为让实验效果更
明显,应该在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解析.黑暗倒立光的直线传播变小不会两
【详解】
(
1
)
[1]
如果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成像不清晰,所以,为让实验效果更明显,应该
在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
2
)
[2][3]
实验探究的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所以在透明
膜上成的是倒立的像。
(
3
)
[4]
由数学中三角形相似知识可知,小明增大蜡烛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在半透明膜上
成的像将变小。
(
4
)
[5]
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只与成像物体有关,与孔的形状无关,所以半透明膜上所
成的烛焰的像的形状不变。
[6]若他在底部扎了两个小孔,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经过两个孔分别成像,则在半透明膜上
可以观察到烛焰的像有两个。
25.0同一高度正中央缩小照相机右边左不能完整暗上
【详解】
(1)[1]由图知,光斑即焦点处,所以焦距
f=60.
解析.
0
同一高度正中央缩小照相机右边左不能完整暗上
【详解】
(
1
)
[1]
由图知,光斑即焦点处,所以焦距
f=60.0cm-50.0cm=10.0cm
[2][3]
实验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
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
2
)
[4][5]
由图乙可知,物距为
50.0cm-25.0cm=25.0cm
>
2f
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6]
实像可以用眼睛观察,若撤去光屏,可以在凸透镜的右边适当位置透过凸透镜去观察该
像。
(
3
)
[7]
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向左移动蜡烛时,物距变大,像距应减小,故
应该向左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8]
小勇又向右移动蜡烛至
43cm
刻度处,此时物距为
7cm
,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
像,虚像不能呈在光屏上。
(
4
)
[9][10]
用不透明物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凸透镜的其他部分仍能透过光线,照样能
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仍然是完整的,只是像的亮
度变暗。
[11]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根据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像会向上移动,像成在了光屏的上
方。
26.aD0.4小于锥角(或底面积、纸锥的重等)
【详解】
(1)[1]小明想通过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到水平地面的先后,来确定纸锥下落
的快慢,应控制纸锥下部距离水
解析.aD0.4
小于锥角(或底面积、纸锥的重等)
【详解】
(1)[1]
小明想通过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到水平地面的先后,来确定纸锥下落的快慢,应
控制纸锥下部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相同,他该选择图乙中的
a
位置开始释放。
(2)[2]
小明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过程的照片如图丙所示,可见在相同时间间隔内,
纸锥变化的距离开始时呈非线性增大,后保持不变,故图丁中能反映出该纸维下落速度与
时间的关系是
D
。
[3]
已知照相机每隔
0.2s
曝光一次,照片与实际物体的尺寸大小之比为
1
.
8
,小明测得照片
上
B
、
D
之间距离为
2cm
,则实际距离为
16cm
,且在
B
、
D
之间匀速下降,则纸锥经过
C
位置时的实际速度为
0.16m
0.4m/s
20.2s
s
v
t
[4]
纸锥在下落过程中先加速后匀速,所以在
AB
间的平均速度小于
BD
间的平均速度。
(3)[5]
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不同纸锥从相同高度(足够高)下落的最终速度不
同,这是因为纸锥下落的最终速度可能与纸锥的锥角或底面积、纸锥的重等有关。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5:12: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532345763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老式照相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老式照相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