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认识厘米

更新时间:2023-02-28 05:05:49 阅读: 评论:0

东矶列岛-6年级语文

认识厘米
2023年2月28日发(作者:考研讲座)

教学设计

学校名称

课例名称《认识厘米并测量》教师姓名

学段学科小学数学教材版本

章节第一单元年级二年级

教学目标

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

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

过估计,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

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

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长度概念的建立。

学情分析

用厘米做单位测量长度是学习测量物体的开

始,也是学生初次认识长度单位,学习起来有一定

的难度。尤其是对厘米长度单位的正确建立,将对

学生认识其他长度单位产生积极地正迁移。同时,

低年级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主要是借助表象记忆的,

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长度表象,

并提供起亲身经历或列举自己身边的物体,建立起

1厘米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让学生在体验

中感悟知识,激发学生学生学习热情。在教学中安

排一定的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认

识度量单位时,让学生经历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的

长度,自然引出统一度量单位的客观需要。

教学过

一、课前交流:

“孩子们,你们每人都有一双灵巧的双手,现在,请伸出你的右

手,你能叫出这5个手指的名字吗?说的真好,像老师这样把手张开,

哪两个指尖之间的距离最大?(生答)我们通常把拇指指尖到中指指

尖的长叫一拃。来,伸出你的一拃让老师看看,并在小组内给同学比

一比谁的一拃大。”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大家想看

吗?(出示课件《阿福的新衣》)

师:谁来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生说:师傅手大,徒弟手小)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分析得也很有道理,怎样才能使师

傅和徒弟量的衣服一样大呢?(生说:师傅裁,徒弟量,用尺子)

师: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小徒弟听了你们的话一定会非常感激

你们的。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厘米的认识

1、认识尺子

师:由于师傅和徒弟的扎不一样大,结果闹出了大笑话,刚才这

位同学说可以用尺子量,这个主意非常好,为了让不同的人测量的结

果相同,于是就制造了统一的测量工具—尺子。关于尺子你都知道什

么?(生说)拿出你手中的直尺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将你

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交流(课件展示)如:数字、竖线(叫刻度线)字母cm

师:在数学上cm表示厘米,厘米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测量

长度的单位。(板书)

2、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

师:尺子我们已经认识了,你能从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生说,

课件闪烁)你还能找到不一样的1厘米吗?(生说)也就是说相邻两

个数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

师:那么到底1厘米有多长呢?请你像老师这样用手在尺子上比

划一下,好吗?举起来看

师:在我们的身上或身边有哪些物品的长是1厘米呢大家可以找

一找,估一估,量一量。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找到了这么多长是1

厘米的物品,看来的确认识1厘米了;如果2个1厘米拉起手来你知

道是几厘米吗?

师:(课件展示)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提出像老师这样的数学问题吗?(学生提问)

师:你可以提一个问题让同桌来回答,(学生活动)老师来检查

一下,

3、学习测量方法

师:大家比划得很认真,老师这有一张卡片,你能估计出他有多

长吗?(生说)卡片到底有多长呢?你想不想知道?我们就用尺子来

测量一下,看看谁估计得最接近?咱们班有没有同学会测量?(指生

上台量)

师:可以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吗?嗯,他是把卡片的一边对齐0,

另一边指着12,就知道是12厘米了。

大家同意他的测量方法吗?还有不用的方法吗?生交流,可以比

较那种简便

师:谢谢你教会了大家测量的方法,怎么样,大家想不想亲自量

一量,试一试。

师:谁愿意上台来展示一下你的测量方法?(生上台,指生说说

他测量得怎样)

4、认识线段

测量线段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交流

四、实践应用,拓展思维。

1、课本第3题,谁是冠军?课件出示

2、我会量,课本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指导

3、自主探究,估一估

4、实践活动,估一估测一测,小组内共同完成每个小组的认为,

小组长填好表格,集体汇报

分组进行,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回顾

作业超市:回家后,试着以厘米为单位,测量你喜欢的物品的长

度。

教学反

本节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认识

厘米和用厘米量。使学生认识1厘米的长度及用1厘米测量物体,

初步体会测量方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

与效果进行对比回忆,有以下几点值得探索与反思:

一、体现问题性。

问题是科研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课程的钥匙。所以我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

生的发展,如在导入时,教师出示的两枝长短不同的铅笔,提问学生:

“这两枝铅笔哪枝长哪枝短?”学生很快回答出来,这样的问题是符

合低年级学生实际的,教学具有坡度性,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会

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这两枝铅笔有多长呢?”这样课堂气氛才有

渲染,达到了以疑激思的良好效果。

二、体现体验性。

体验能使学生学习进入生命领域。本节课通过学生从认识到

动手操作到应用,使学生体验到“厘米”的知识形成过程,学生通过

自己的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活力与创造,这样

所学的知识记得深、记得牢。

三、体现合作性。

本节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然后3人小组和2

人小组合作探索测量方法及先估测后测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

挥自己估计结果,然后进行动手测量,看看谁估计的准。这样能培养

学生的估测意识及估测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索活动,拓

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四、体现多样性。

课堂活动性强,练习形式多样,在课堂活动上体现了全面性、

趣味性、多样性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更有利于激

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变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

学的乐趣。

学情分析:用厘米做单位测量长度是学习测量物体的开始,也是学生

初次认识长度单位,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厘米长度单位的正

确建立,将对学生认识其他长度单位产生积极地正迁移。同时,低年级学

生对厘米的认识主要是借助表象记忆的,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

丰富的长度表象,并提供起亲身经历或列举自己身边的物体,建立起1厘

米的空间观念。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5:05: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531949763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认识厘米.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认识厘米.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认识厘米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