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第一回人物读书笔记
儒林外史第一回人物读书笔记1
我喜欢读书,有些书是写得很美,但是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做《儒
林外史》,它没有社么美丽的词藻,但是一个个的故事却深入人心。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其作者吴敬梓。吴敬梓出生在康
乾盛世的官宦人家,世代为地方旺族,家世显赫,祖父吴旦是个监生,
伯叔祖吴晟、吴昺皆进士及第。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第一,突破传统说书体小说
的叙事模式,进入文人书面化创作;第二,通过独特、鲜明的讽刺艺
术成就反讽艺术的巅峰之作;第三,创造了新的小说结构形式——以
思想贯穿的连环短篇结构。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讽刺艺术达到峰的一部巨著,也是一面
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
人物的真实生动的描写,并涉及当时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
气等,让人深刻地认识当时的封建社会。
说到读史,有必要说说读史的境界,在此借用佛教中的三种境界:
“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
看水还是水”。读史的境界或许会因人而异,但大概不会偏离这三层
意思:第一层境界是只看到历史的表象,“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
第二层境界是能透过历史表象看到当时社会的本质,“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第三层境界是通过对历史的了解从而提炼出能为当今
社会所用的意识并运用于当今社会,“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闲斋老人说《儒林外史》“读之者无论是何人品,无不可取以自
镜”,此仅为读《儒林外史》的第一层境界;透过《儒林外史》深刻
认识当时的封建社会统治者大兴文字狱,设博学宏词科以作诱饵,考
八股、开科举以牢笼士人,以理学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
其中,尤以科举制为害最深,影响最广,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利
禄的圈套,成为统治者的玩偶、学而无用的市侩,此为读《儒林外史》
的第二层境界;《儒林外史》中反映的是当时封建社会的客观现实,
但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看不清当时的社会现实,
则纯属当时人们的主观意识问题,吴敬梓是“世人皆醉我独醒”,他
深切期盼能唤醒世人,或者说得更伟大些,他想医治社会、拯救世人。
如果这当真是吴敬梓写作《儒林外史》的目的的话,则他的思想
意识很值得当今社会有责任心的人所借用,此当为读《儒林外史》的
第三层境界的首要内容。当今社会有责任心的人应当如吴敬梓那般,
用明晰的眼光和准确的判断力,认识社会、认识事物,准确表现和揭
露社会,了解社会和事物的本质,掌握社会和事物发展的规律,分清
是非,引人爱俗、乐俗,或者因为忧世伤俗,奋而医世救俗,从而促
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切不可以一己私利的眼光看待社会、看待事物,
愤世嫉俗,蛊惑他人弃俗、反俗,让人误入歧途,更不可以扰乱社会
谋取个人私利为目的做出反人民、危害人民,反社会、危害社会的事
情。
儒林外史第一回人物读书笔记2
《儒林外史》乃清代文人吴敬梓所作,以“讽刺”为主感,表现,
反映了明清两代儒生的功名生活,也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下,
文人的心理观念的腐朽及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至今仍非常具有警
世意义。
既然写读后感,就必写作者经历,以之结合,才可感而写。作者
吴敬梓,一个厌恶世俗,愤度全伦的清代文人,身在官场的他,更是
看透了不知多少沉浮,多少纠葛,也由此着作了《儒林外史》,此书
以故事的形式,塑造鲜活人物,其故事人物的刻画代表了作者对封建
事态的一定看法。
鲁迅先生曾评价此书表述的委婉,犀利却直白,不失为现实主义
文学的经典,可见此书的成功。
读儒史,让我看到了古代封建王朝的顽固不化,吃人,害人。但
更多的是让我思考现在的中国。现在的中国早不是如以前一般;现在
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高举列宁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本的国家;
现在的中国更是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这令我们中华儿女感到无比骄傲。但在我们前进的路上,总还是有一
些绊脚石,例如:贪污fu败之风不减,法律体制尚未较为完善,诸
多政府机构缺乏监察,环境恶化等等,都是我们需要耐心,细致,认
真解决的问题。
“趁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尽己
之力,为建设强大,民主,美丽的中国作出贡献。
这是初中有关儒林外史的读后感。观点明确,引题自然,对文章
的内容有较深的理解。
儒林外史第一回人物读书笔记3
这个学期,我读了《儒林外史》这本书,它是作家吴敬梓的代表
作。在这部小说里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
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十分的生动。
有爱才如命的严监生;有苦读诗书的鲍文玺;有打秋风的张乡绅……
而我印象最深的是爱才如命的严监生。
严监生是一个家财万贯,田地、房产、仆人众多的财主,却格外
的“节约”。家里一斤肉都舍不得买,有时候家中的孩子实在忍不住
了就拿一两钱买熟肉来给孩子解馋,生病了也舍不得抓药,还经常克
扣仆人的工资……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临死前的严监生》,记叙了
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
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
象。相信大家都看不惯这样爱财如命的人。
像严监生舍不得点两茎灯草的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就没有吗?当
然有。如我们不会在一间房子里同时打开两盏灯,因为一盏就够亮的
了,又何必多开一盏呢?只是我们现代人将这样的行为称为节约。
其实在我看来,严监生的“勤俭节约”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现
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经常到外面去吃大餐,吃不完的也不打包。
这本就是一个浪费。现在的小孩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会给他
们买很多,很贵的玩具,衣服也都是买名牌的,而且穿几次就不要
了……这多浪费啊!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都是要辛苦挣,所
以我们应该节约点,把钱花在该花的地,但节约并不等于吝啬。
严监生的爱财如命固然可恨,但他的“节约”值得我学习。
儒林外史第一回人物读书笔记4
《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贯穿全文,全书的思想
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科举制度及儒林人士的严峻批判和辛
辣讽刺;一是对理想社会和道德楷模的热切渴求。就如书中写道:蘧
公孙由“名”的驱动来拜会马二先生,马二先生听说蘧公孙不曾致力
于举业,便把举业与做官的紧密联系不加掩饰的揭示出来,充满讽刺
之意。古人致力于举业来取得功名富贵,今朝很多人不也是如此吗?
很多人都认为搞科研十分辛苦,不仅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想出
名也十分困难。就如《黄晓明的两个亿婚礼和屠呦呦的半个客厅》这
篇文章所述一样,科研人员所得收入还不如一个戏子收入高。屠呦呦
毕生致力于科研,饱受艰苦,可所得奖金却只够在北京买半个客厅,
于是就有些人本想从事科研行业,但却因为诸多困难而放弃了。可是,
如果人人因此而放弃为国贡献的机会,那我们的国家还有什么发展;
如果人人都因为功名富贵才致力于举业,那我们的国家还有什么希
望。
《儒林外史》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反腐反俗,提倡理想社会,保持
优秀的道德品质。我国近几年的反腐活动提倡“老虎苍蝇一起打”也
是为了抵制某些人为了功名富贵而做出有损他人利益的行为。还有曾
热播的《人民的名义》中讲到的一连串利益集团一网打尽的故事一样,
反腐反俗一直是国家工作的重点。的却,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不应该
为了功名富贵才致力于学习当中,应保持自己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
养,像屠呦呦一样热爱自己所从事的科研行业,不应为外在的困难使
得内心有所动摇。
现今众多的“拜金族”都以“金钱至上”为原则,用物质享受来
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里。有的明星也是为了提高知名度,恶意炒作,在
社会上造成不良风气。这些人,他们在物质上是得到了满足,可精神
生活却如此的迂腐,这些令人嘲讽的行为不应该早日杜绝吗?
唐朝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不搜刮人民钱财,他的住宅和家里陈
设用具都非常简陋,当官以后,纵使身份高贵,但妻子和儿女仍然免
不了经常挨饿受冻,他也不会为此而贪污国家的一分钱。海瑞一生清
贫,抑制豪强,安抚穷困百姓,打击奸臣污吏,深得人民爱戴。陶渊
明看透官场迂腐,离官归隐,向往山水田园的生活。他们不曾渴望功
名富贵,但求世人幸福安康,其事件才为世世代代所流传。所以,功
名富贵又如何,都不及高尚的道德情操。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
气满乾坤。”愿世人少为功名富贵而忙碌,静下心来保持职业操守。
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共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祖国发展贡献
一份力量!
儒林外史第一回人物读书笔记5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
流花谢知何处。这是《儒林外史》开头的几句。可以说,这也是整本
书的灵魂所在。
这些话虽然已是老生常谈,可真正能明白人的又有几个学而优则
仕,正是这句话害了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人。他们把读书当成敲门砖书
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圆如意,书中自有美娇娘……为了金钱,为
了财富,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可以从黑发垂髫考到白发苍苍:
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花白胡子还是小友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
朝中榜,欢喜疯了的范进……儒林中为了功名利禄,消得人憔悴,衣
带渐宽终不悔的又何止这几个鲁迅先生称封建礼教为吃人的礼教,那
么称封建科举制度为害人的制度也不为过了。
读书,其实强调的是一个漫长的求知过程。王国维说得很好,读
书分为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立志。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奋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
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才是最后的成功。而儒林中的那些一心
只为功名者,第一步——立志,就走错了。()在我看来,读书就是人
在不断汲取精神食粮的过程。其中最关键的在于吸收,然后再转化为
自身的力量。这与一日三餐的功效是一致的:吃饭,吸收营养,再促
进自身生长。只可惜,儒林中的某些学子们只注重食,即数十年如一
日地读书,却忽视了吸收。读书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敲开荣华富贵
之门的工具。一旦达到目的,这个工具也就毫无价值了。这些人,即
使读一辈子书,也不会有半点知识吸收转化成自身力量。这些书,除
了造成他们的营养不良,别无他用。
当然,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浑浊我独清的人在儒林中也不是没
有。王冕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从小就因为家境贫寒而为邻人放牛。在
牛背上,他仍旧博览群书,更自学成为了画没骨花卉的名笔。此后,
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知县财主都来索画。但王冕性情不同,不求官爵。
朝廷行文到浙江政司,要征聘王冕出来做官,他却隐居在会稽山。后
人提到王冕时,常常称其为王参军。但王冕何曾做过一日官能在功名
面前,心如止水,不为所动,也只有王冕这些儒林中的凤毛鳞角了。
几百年后的今天,捧起《儒林外史》细细品读。时而为当时士人
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叹息,时而又为贪官污吏的卑鄙丑恶而愤怒。吴敬
梓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把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画的入
木三分。难怪后人有慎勿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
无往而非《儒林外史》之叹。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3:19: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525560751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儒林外史第一回.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儒林外史第一回.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