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古筝音乐鉴赏
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古筝名曲---高山流水(欣赏)听高山流水,荡
尘世浮尘.
举首望孤星,低头抚古琴,高山流水吟不尽,空谷觅知音。一曲
高山流水尽,伯牙鼓琴遇知音!
《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
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
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
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乐曲介绍《高山流水》取材于“伯
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
风格完全不同。古代琴曲。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
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
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
《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
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来分高山为
四段,流水为八段。”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
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随着明清
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传奇秘
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
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
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
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据琴
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
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
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另有筝曲《高山
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现有多种
流派谱本。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
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山东派的《高山
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
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
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
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
之处,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完全不同。乐曲赏析《流水》充分运用
“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
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流水:古琴曲,乐曲充分运用“泛
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
第一段:引子部分。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虚
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间,旋律时隐时现。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
飘忽无定。第二、三段: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犹如“淙淙铮铮,
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
生。第三段是二段的移高八度重复,它省略了二段的尾部。第四、五
段:如歌的旋律,“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第六段:先是跌
岩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接着连续的“猛滚、慢拂”作流
水声,并在其上方又奏出一个递升递降的音调,两者巧妙的结合,真
似“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
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
(见清刊本《琴学丛书流水》之后记,1910年)第七段:在高音区
连珠式的泛音群,先降后升,音势大减,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倘佯,
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琴学丛交流水》后记)第八段:
变化再现了前面如歌的旋律,并加入了新音乐材料。稍快而有力的琴
声,音乐充满着热情。段末流水之声复起,令人回味。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1:23: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518586738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筝十大名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筝十大名曲.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