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名人的读书方法

更新时间:2023-02-28 01:01:27 阅读: 评论:0

芒种-10点半扑克牌玩法

名人的读书方法
2023年2月28日发(作者:提升能力)

名人学习方法与读书方法

18位名人的学习方法

1.科学家培根的“酿蜜法”:我们不应该像蚂蚁一样简单只收集,也不应该像蜘蛛

一样光会在肚里抽丝,而应该像蜜蜂一样采百花酿甜蜜。

2.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心到、眼到、口到。

3.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小说家巴尔扎克的“反问法”: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是问号。

5.作家列夫托而斯泰的“思维法”: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的才是真正的知识。

6.心理学家洛克的“多少法”:学识广博的诀窍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7.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循序渐进法:要想一下全知道,就意味着什么也不会知道。

8.文学家伏尔泰的“再读法”:重新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与老友重逢。

9.文学家欧阳修的“三上法”:马上,枕上,厕上。

10.历史学家陈恒的“读目法”:读书先读目录,心中有数。

11.学问家王盛鸣的“竭泽法”:知识如鱼,目录如网,要学会用网在书海中打捞。

12.教育家布鲁纳的“兴趣法”: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13.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合精法”:要善于集合相近的学科的理论精华。

14.国学家章学诚的“切己法”:不切己者,虽泰山而不顾。

15.科学家巴斯德的“坚持法”:使我达到目的的奥秘是我的坚持精神。

16.孟轲的“独立思考法”:尽信书不如无书。

17.短篇小说家马克土温的“专注法”:只要能专注,就能取得连自己都会吃惊的成

就。

18.史学家顾炎武的“新旧法:每年用三个月复习旧知识,其余时间学新书。

9位名人最牛读书法

贾平凹:“触一通三”法

贾平凹认为,书之为友不能一日不交;书是财富,要逼者自己静心地读书。他将自己

的读书方法总结为“触一通三”法。他认为读书面不可狭窄,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

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武术、绘画、舞蹈……凡是

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他甚至

主张连植树造林、做饭炒菜方面的知识都要略知一二才好。

老舍:“印象”法

老舍说:“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

析它……。'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的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

使我对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

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鲁迅:“跳读”法

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

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是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

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它的好处是可以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

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巴金:忆书法

巴金先生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巴金说:“我

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两点钟来量

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

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温故知新,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

毛姆:“乐趣”读书法

英国作家毛姆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

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一天都

有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热情。

朱熹:“二十四字”法

宋朝的著名学者朱熹,是个学识渊博的人。他遍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

以及自然科学,均有研究。他在读书方法上,总结归纳“二十四字”阅读法,该法是由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著紧用力、须教有疑”24个字组成的方法。

除此之外,他还说:“学者观书,病在只要向前,不肯退步,看愈抽前愈看得不分晓,不

若退步,却看得审。”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时还要频频回

顾,以暂进的退步求得扎实的学问。

苏轼:“八面受敌”法

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在他的《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自己

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苏轼在信中说:“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

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

作一意求之。”意思是说,年轻人读书,每一本好书都读它几遍。好书内容丰富就像知识

的海洋,读书时人的意识指向一个方面,就像打开了一扇窗口,不能使各个方面的知识进

入视野,读一遍书只是获取了意识指向的那个方面的信息而已。所以希望读者每读一遍都

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

顾炎武:“三读”读书法

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很会读书,也很讲究读书方法。他的“三读”读书法即“复读

法”、“抄读法”、“游戏法”。他给自己规定:每年春秋两季,分别复习冬夏两季所读

的书,即半年读书,半年复习,把阅读和复习交叉进行,有效地增强了记忆力。

在每次复习时,他面前放一本书,请别人也朗读同样一本书,他边听边默记。如果发

现自己默记的同朗读的有出入,马上查书,立即纠正,再复读几遍。顾炎武读书总是要动

手抄录的,这种学习时既动口,又动手、动脑的学习方法,大大地提高了读书效率。

列宁:批注阅读法

列宁酷爱读书,他读书时很喜欢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下内容丰富的评论、注释和心

得体会。有时还在书的封面上标出最值得注意的观点或材料。一旦读到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的著作,他还在书的扉页上或封面上写下书目索引,特别注明书中的好见解、好素材及具

有代表性的错误论断的所在页码。每当读到精辟处,他就批上“非常重要”、“机智灵

活”、“妙不可言”等,读到谬误处,就批上“废话!”、“莫名其妙!”等等。列宁的重

要著作《哲学笔记》就是在读哲学书籍时写的批注和笔记汇编而成的。它被公认为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1:01: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517287736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名人的读书方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名人的读书方法.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