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古镇导游词优秀范文
南浔古镇导游词1
大年初三,我们一家三个离开了湖州,踏上了南浔之路.
一出南浔的汽车站,就感觉到了浓浓的商业气息,宽阔的马
路,热闹的商铺,没有半点的古镇气息,路边停着许多的三轮黄包
车,这就是南浔的"的士"了.坐上三轮车,车主说了,真正的古镇
还在前面呢,周围是新的南浔住宅商业区.哦,原来如此啊.
老老远就看到了一座很高很大的石头牌坊,上面写着就是古
镇南浔了,本打算在古镇里找个住宿的,但是寻了很久发现好多
的商铺都还关门休业要等到大年初八才营业,并听这里的人说,
古镇里面的住宿是不多的,还是到古镇外去找吧.
在古镇的附近找好住宿,稍微休息片刻,我们就漫步在古镇
之中了,那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了,古镇上人烟稀少,非常的清静,
走在一方方石块铺出的小路上,傍着一条小河流伫立着一排排的
雕花木楼房,也许是年代久远,也许是被风雨的侵蚀,木头上面的
油漆已经所剩无几了,露出的略带浅棕色的木面.每走一段,就有
一座小石桥,真所谓,小桥流水人家,一切尽收眼底.
儿子既新奇又很羡慕地抚摸着那一根根的亭柱,一扇扇的雕
花木门,而我和老公则是重温当年我们这里的人家,其实我们这
里也是江南水乡,所有的建筑格局和南浔的古镇是几乎一样的,
后来时光的变迁,加上了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把那些有着悠久历
史的一些老的深宅大院都给拆除了,我家的老房子也一样惨遭不
幸.儿子无不感叹可惜啊.
天渐渐地黑了下来,路上的人也更加少了,小河两边的灯都
开出来了,漫步在这幽静的小路上,才感觉到古镇的那种特色.在
河边一"沈家人"的小饭店前,我们坐了下来,点了几个南浔的特
色菜肴,邻桌坐着一三十不到的男子,旁边一大大的类似登山行
囊,一问原来是从温州徒步而行到南浔的,晚上就在野外搭个帐
篷,顺路还去了西塘玩了几天,我们对他肃然起敬,能一人徒步旅
游者,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毅力,如此这般的举动,确实让人敬佩.
夜晚的天空上挂着一弯新月,虽然已经是入春了,但是春寒
料峭,阵阵晚风吹来,穿着单薄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夜深人静,
小小的石路上只有我们三个在漫步了.
南浔古镇导游词2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中国十大魅力古镇--南浔!
首先让我简单的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姓X,单名一个X字,很简
单,也容易记,大家就直接喊我名字“___”就可以了。现在由
我来带你们参观南浔景点。现在发到大家手里的是南浔景区的门
票,这个门票是联票的,每进一个景点的时候都要检票的,所以
希望大家都拿好了,不要弄丢了,丢了就进不去了啊。因为是节
假日的关系所以今天景区里的团队游客也比较多,大家可要跟紧
我。不要走散,跟错团队了。万一走散了要马上和你们的全陪联
系。那现在大家就跟着我进去参观。说到中国十大魅力古镇,我
们南浔排在第六位,它是南宋就形成的一个村落,1252年正式
建镇,距今已有756年的历史了,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的美誉。全镇总人口51万,面积716平方公里,是中国历史文
化名镇。
大家看到的这两边的这些店里卖的都是南浔的特产,有橘红
糕,定胜糕,野荸荠,大头菜还有湖笔、丝绸等,大家如果有兴
趣等我们景点参观结束,我会带大家过来的,大家可以带点回家,
给家人尝尝,或是纪念品可以拿回去做个纪念。那么南浔呢,以
前主要是靠蚕丝业发家的,也就是养蚕了,因此,也形成了一帮
丝商群体,在南浔你可以听到这么一句俗话,四象八牛七十二条
金黄狗,说得就是这帮丝商,从这句俗语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在
南浔,以前是用动物形体的大小来衡量一个家庭的财产的,一千
万两以上家产的称为象,五百万两以上的家产称为牛,一百万两
以上的称为狗。四象指的是南浔的四大家族,刘家、张家、顾家
和庞家。刘家是四象之首,主人叫刘镛。听着很熟悉吧,但是此
刘镛非彼刘墉,他并不是宰相刘罗锅的刘墉,宰相刘罗锅是乾隆
年间的,他的墉字是土字旁的,我们这个刘镛是金字旁的镛,光
绪年间的。他是以前南浔的首富,那他的资产又达到了多少呢?
他的资产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60亿。以前皇帝要是没钱了,还
会问他要呢。那既然他这么有钱,我们现在就去参观一下他的私
家花园——小莲庄.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条河是鹧鸪溪,是南浔浔
溪的一个分支。我国杰出的诗人,作家--徐迟老先生用了68个
水晶晶来形容他的故乡南浔:水晶晶的天,水晶晶的地,水晶晶
的河泊桥梁,水晶晶的琼楼玉宇,水晶晶的花鸟虫鱼......一切
的一切,又都在水晶晶的碧波中荡漾。大家如果想体验一下在水
晶晶的世界里碧波荡漾的感觉,待会我可以带大家过来坐一下这
水晶晶的小船,感受一下徐迟老先生的68个水晶晶。现在我们
到了小莲庄的门口,大家把门票拿出来检一下票。
小莲庄
小莲庄现在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1885年,
完工于1924年,历经了刘家祖孙三代人四十年的时间。大家可
以想象一下,40年的时间,工程有多浩大。它主要由义庄、园
林、家庙三部分组成,共占地27亩,以园林中近10亩荷花池位
中心。小莲庄里共有3宝,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宝:碑刻长廊,这
里共陈列有四十五方碑刻,由《紫藤花馆藏贴》和《梅花仙馆藏
真》两部分组成。是清代20几位文人之间来往投赠的诗文,值
得一提的是在这其中就有一方是宰相刘罗锅的书法真迹,这上面
还有乾隆皇帝御赐的仙仿印章。大家看后面的这个墉可是土字旁
的哦。而这些碑刻经历过___
南浔古镇导游词3
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我为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欢迎!
我姓丁,请大家叫我小丁,我是一位假日志愿导游,别看我小,
我可是这里着名的导游了。今天我们来到的是美丽的南浔。
古老的石拱桥、夹河的小街水巷、依水而筑的百间楼民居。
照旧是旧日的样子,中西合壁的巨宅宏厦、庭院里古松翠柏显示
她经历的岁月。“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这话一点不
假。
南浔位于中国长三角城市群的中亲信地,更有广告词“南浔,
天下难寻”来形容南浔的美丽风光。
在这广阔的古镇中,我们要前往的第一个景点,就是张石铭
故居了。跨太高高的门坎,就是一片富丽堂皇的景象。精美的雕
刻,传统的木质桌椅,无一不散发着富豪的感觉。我们继续往里
面参观,这边是内厅,上面的“以适其志”四个字是康有为先生
写的。
这墙角有一口钟,它是法国进口过来的,跟钟相对的是一块
屏风,两个合起来就是时时平安的意思。大家再来看一下这楼的
两侧都是高的马头墙,为和主人把如此美的风景建在里面呢?由
于封建社会怕被老百姓说三道四,骂他崇洋媚外,财不外露,所
以这马头墙起粉饰的作用。
如果大家走累了,可以在这长椅上坐一坐,歇息一会儿。在
厅前的天井中,有一块形似展翅雏鹰的假山石,名叫“鹰石”,
至今保存完好,这是南浔三大奇石中的一块,一块是位于嘉业图
书馆花园中的“虎啸石”;那第三块在甚么地方呢?第三块在张石
铭的另外一处宅子——适园当中。叫做“美人照镜石”。
接下来,我们参观张静江故居。张静江是民国元老之一,孙
中山主要助手。走进故居中,仰望大门上方,你有无看见一块悬
挂着“张静江故居”的横额?正厅上则悬挂着黑漆金字“尊德堂”
堂匾。两侧的一副楹联是:“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州,”
抱柱上的对联是:“世上几百年旧家不过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
还是读书。”二厅、三厅还摆设着张静江手书赠陈立夫的“铁肩
担道义,辣手著*”对联。张静江文质彬彬的家中挂满了充满书
香气味的对联,真好有一番风味。全部故居中显现一种奢华、古
朴、幽邃的遗风,你有无感觉到?
啊!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传来,不知你们的肚子是不是已开
始了演奏饥饿交响曲?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古镇的特点小吃吧!
那肥而不腻的浔蹄,桔红糕、定胜糕,熏豆茶、臭豆腐、双林姑
嫂饼……不说这么多了,赶快开吃吧!吃完午餐后,请你们自己
去小店中购买记念品,给自己留个记念,也能够送给家人、朋友,
真是作用多多。下午三:零零我们在天马牌大巴车前集合,动起
来吧!你们巧弹钢琴得手,吃起来吧!你们吃遍天下的嘴。
时间流逝的飞快,转眼间我们又要告别了。下次有缘再来南
浔,请再来找我小丁导游!
南浔古镇导游词优秀范文
南浔古镇导游词4
我们今天前往参观的古镇南浔隶属于浙江省的湖州市。
南浔在南宋初年叫做浔溪,因为它建在一条名叫浔溪的小河
边上,可以说是因河而得名。后来,浔溪南面的人开始经营蚕丝
生意,个个都发家治富了。于是就开始建造很多房子,一时间浔
溪南岸商铺作坊林立,于是更名为南林。到了南宋淳佑年间正式
建制时,就从浔溪、南林这两个名字中各取一个字,把镇名定为
南浔,并一直沿用至今。南浔距今已经有七五零年的历史,是中
国历史文化名镇,零六年全国最佳魅力名镇。从明朝万历到民国
初年,是南浔古镇最为繁荣的时期。从南宋开始南浔就有了“耕
桑之富,甲于浙右”之称。明朝以后,南浔产的“缉里丝”由于
丝质优良,缫丝工艺先进而名扬天下。连杭州,嘉兴,湖州,苏
州等地产的生丝都要冠上缉里之名。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缉里
丝除了畅销江南大地以外,已经通过宁波,广州,外销日本及欧
美。战争过后,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蚕丝对外贸易激增。一八
四七年,上海出口的生丝中,缉里丝竟占到了百分之六十三。
到了清末民初,江南民间曾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
镇”的说法。南浔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绩离不开广大南浔人的辛
勤劳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被称为“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
的南浔生丝大户。所以今天我们到南浔除了看水乡以外最大的看
点就是,看看这些晚清富族的生活。比如四象之首刘庸的小莲庄,
其孙刘承干创建的嘉业藏书楼,四象之一张石铭建造的懿德堂,
刘庸第三子刘梯青的刘氏梯号,听到这里可能我们有些朋友就要
问了,为什么要把有钱人称为象,牛,金狗这些动物呢,是如何
划分的?其实这些只是南浔人对当地大户的一种代称,多为泛指。
有这么一种说法,资产过千万两白银的称为象,过百万的称为牛,
其他在五十万两左右的就叫做金狗。说完了这四象八牛,就的说
说古镇南浔有别于其他水乡的最大特点。刚才我已经向大家介绍
过了,至民国初年南浔丝商主要进行对外贸易,处在事业的最鼎
盛时期。有钱人通常是最有能力赶时髦的,洋务运动把晚清的流
行趋势带向了全盘西化。一时间,西方建筑、西餐、西方人的生
活方式等一大批的洋玩意就在丝商的贸易中不断的进入了上流
社会的生活当中。南浔可以说就是当时全盘西化的典范。嘉业藏
书楼、小莲庄中的小姐楼、刘氏梯号中的红房子、张石铭故居中
的豪华舞厅、进口的刻花水晶玻璃、进口的吊灯等等无处不体现
出明显的西化痕迹。
说了这么多大家也应该对南浔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北京人
说“光说不练是嘴把势”,一会咱们到了南浔就请大家跟着小王
一起好好的游览一下南浔。好了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正式到了
南浔古镇,等师傅把车子停稳了,大家就下车跟我一起进景区游
览。
嘉业藏书楼
嘉业藏书楼是我们近代最为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因为末
代皇帝溥仪曾题赠“钦若嘉业”的九龙金匾和赏赐“抗心希古”
的匾额,所以楼主刘承干就以此作为楼名,称为嘉业藏书楼。嘉
业楼始建于光绪二十八年(公元一九零二年),到民国十三年(公
元一九二四年)才宣告落成,前后历时达二二年。嘉业楼整体设
计为园林式布局,占地二十多亩,分为前园后楼。楼主刘承干是
四象之首刘庸的嫡长孙,因为他的伯父刘安澜没有儿子,他就被
过继给了刘安澜。等到刘庸死后刘承干以“承重孙”的身份顺理
成章的继承了刘氏家业。他本人一生酷爱藏书,辛亥革命以后社
会的动荡,很多贵族遗老纷纷家族败落靠卖家里的藏书度日,刘
承干在这一时期收购了大量的宝贵书籍,总数达六十万卷,并用
白银三十万两建造了这座藏书楼来保护这些古书籍。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嘉业藏书楼的整体建筑,整座书楼呈一
个巨大的“口”字形,砖木结构,为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中间
的这个大大天井足有三百多平方米,这在一般的江南院落当中是
很少见的。所以我想考考大家,这么大的天井它的作用是什么?
对了,这位朋友反应很快嘛,呵呵。就是用来晒书的。大家再看
面向我们的所有库房,它们的窗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所有的窗
户都是落地的长窗,窗户上的木雕全是“嘉业藏书楼”几个篆字。
这种理念绝对不亚于咱们当今最流行的企业文化,现在的好
多企业在生产主打产品的同时还会制造一些用于宣传的小物件,
比如大家吃完麦当劳、肯德基得到的围巾、玩具、和台历等等。
可见咱们这个南浔商人绝对是当时流行趋势的引领者,大家应该
都听说过南京威尼斯水城的广告词“我不要紧跟时尚,我要潮流
追我”,相比之下人家刘承干的魄力绝对不比关芝林来得差咯。
呵呵。好了咱们继续参观,大家现在看到的这间底楼的正厅被称
为“嘉业厅”,上面悬挂的就是溥仪亲赐的“钦若嘉业”九龙金
匾,顶上的这两盏吊灯是从法国进口的,这在当时可是绝对的奢
侈品。里面的这组清式家具全部由名贵的红梨木做成,是目前南
浔镇上保存最完好的一组。看完了正厅大家再来看看天井里的
“秘密机关”。大家来看看正对着我们的这几根白色的柱子,看
看能不能发现里面的玄机。这几根柱子可就厉害咯。可以说是一
柱多用,大家仔细看看上面屋檐,所有的雨水都会顺着柱子里面
的管道流到地下,同时柱子又起到了装饰美化和分担屋顶压力的
作用。
上面都说的是藏书楼的外部,现在咱们再来看看藏书楼里面
的精华所在。我们刚刚说了嘉业楼最鼎盛时期有藏书六十万卷,
但是到了民国后期由于刘家家道中落,大量的珍贵古书籍被变
卖,抗战前,其中的一些宋刊本、明手抄本、手稿书陆续售出,
抗战以后,又将其中一千三百多种的明刊本、三十多种手抄本卖
给重庆中央图书馆。解放后,刘承干先生由于无力再经营藏书楼
的事业毅然将嘉业楼的全部房产和藏书捐献给了国家,由浙江省
图书馆接收。嘉业楼之所以能保存到今天,除了楼主自己的悉心
经营还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解放前夕和___当中,周总理曾
两次批示要保护好嘉业藏书楼。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藏书楼当中
的一些样品,那些作为镇馆之宝的宋代刊本《史记》、《汉书》、
《后汉书》、《三国志》早已散落。这也警示了我们这些华夏儿
女落后就要挨打。
大家请随我一起往外走,我们再去欣赏一下嘉业楼的第二个
部分——园林。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小池塘叫做莲花池。周围有
我们江南人比较熟悉的太湖石,太湖石产自太湖周边的山下,它
分为干石和水石两种。干石是石灰石在酸性土壤的长期侵蚀下形
成的,而水石是水下的石灰石在湖水的不断冲刷下形成的,所谓
的水滴石穿也就是这个原理。但是现在太湖石的开采是受到严格
限制的,市面上销售的一些太湖石多半是人工用枪打孔制成的,
所以大家如果有兴趣用太湖石来装点院落时就要当心咯。说到太
湖石大家多半会联想到咱们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
“玉玲珑”以及南京玄武湖的观音石。不过我们眼前就有一块可
以跟上面三块名石媲美的太湖石,被誉为“南浔三大奇石”之首,
石面有一小孔,人吹之,其声似虎啸,固名为“虎啸石”。(可
以现场表演一下,如果你的肺荷量比较大的话)它原为清朝学者
阮元的故物,后来被刘承干以五百银圆的价格购得,置于藏书楼
的花园当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嘉业楼四周是没有
围墙的,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外围的河道,使得四周的景色与嘉业
藏书楼看起来浑然一体。这个设计正好与我们现在提倡的和谐社
会不谋而合,可见当时楼主在书楼的设计上可谓是意识超前咯。
小莲庄
小莲庄又称“刘园”,是南浔五大名园之一,也是至今镇上
保存最为完好的园林之一。它是晚清南浔“四象”之首刘庸的私
家花园。小莲庄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由刘庸和其次子刘锦藻共
同规划和修建,最后由刘承干于一九二四年建成。前后历时四十
年。小莲庄占地二十七亩,因为仰慕元代书法家赵孟釜所以借用
其建造的莲花庄之名,故称“小莲庄”。
小莲庄群体建筑由园林和刘氏家庙等几个部分组成,园林分
为外园和内园两个部分。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先参观一下小莲庄
中的建筑部分。大家现在看到得是小莲庄中的碑廊,里面陈列着
各个时期的名家书法石刻和题跋。其中最为著名是北刘庸“宰相
刘罗锅”所书的《颜平原刘太守序》,为行书体。清朝南北两位
著名的刘庸走到了一起,也算是一件历史上的趣事。碑刻长廊旁
边的这座四面厅,叫做“净香诗窟”,又名“升斗厅”,其建筑
结构堪称中国一绝,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大家就请进入厅内一
探究竟。大家可以抬头向上看,有没有看到顶上有一个倒扣的斗?
不用说另外一边肯定是倒扣的升,这就是升斗厅得名的由来,相
传,当年园主特别喜欢结识有才之人并且也特别的会识人,每每
有文人来园内做客,酒过三巡以后园主就会把他自己认为学识渊
博的人请到斗厅内品茶作诗,比喻这些人才高八斗,而次之的只
能在升厅里面喝茶了。
喝完茶,大家跟我一起再去看看小莲庄的另一个建筑杰作,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座西式建筑叫做“东升阁”,俗称“小姐楼”,
可以称得上是中西方建筑风格融合的典范。是园子当中的制高
点,登高可俯瞰小莲庄全景又可以东观日出,是刘家休闲避暑的
地方。在古代大家闺秀是不能与外人接触的,刘家的女眷们来游
园子时都只能在这里赏景休息,所以称为“小姐楼”。大家再随
我来看看园子中的两件最大的宝物,皇帝御赐的牌坊。现在大家
看到的就是刘氏家庙,在庙门前矗立着两座相对的牌坊,一座是
“乐善好施”牌坊,另一座是贞节牌坊,均建于清朝光绪年间。
刘家待人处世善用孔孟的“中庸之道”,四川、安徽等地闹饥荒
时,他们曾出钱资助。在南浔本地也经常接济贫苦百姓。因此博
得“乐善好施”的美名。经当时的巡抚祈奏皇上恩准,建造了这
座集善的牌坊,另外一座是由于刘庸的大儿子刘安澜二十九岁就
死了,而他的夫人刘邱氏(一品夫人)等三位女人克守妇道,守节
不嫁,故在此建造了一座贞节牌坊。
牌坊上的石刻以“状元及第”、“三星高照”、“刘海戏金
蟾”、“武松打虎”等传统戏曲为题材,配上龙、凤、狮子、麒
麟等吉祥的瑞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大家来猜猜牌坊中间的
这两块大石头是做什么用的。恩,听到了不少答案,但是正确的
答案是“下马石”顾名思义是古代人下马用的。大家再看看家庙
门口的这两尊石狮子,母狮子面目慈祥,怀抱一头小狮子,雄狮
子面目严峻,暗喻刘家的家训——“慈母严父”。
参观完了刘氏家庙,我们再来看看“菽频奖学金‘成就展览
馆。菽频奖学金的创始人顾乾麟先生是“南浔四象”之一的顾家
后裔。菽频是顾乾麟父亲的名字,菽频奖学金是我国设奖历史最
长的、获奖学生最多的奖学金。民国十五年,顾乾麟先生十七岁
时,他的父亲患了肾炎,无奈其父已经病入膏肓,不久就与世长
辞。临终前,拉着儿子的手谆谆告诫:“一个人不能没有钱,不
过钱要赚的正大,用的光明。不要被钱利用,要利用钱。得之于
社会的,必须还之与社会。”一九三九年,时任怡和公司总经理
的顾乾麟事业兴旺,资产逐渐增加。他常常联想起父亲的遗训,
决定创办一项奖学金,用于资助那些贫苦学生。大家可以自由进
去参观一下,我在门口等大家。
然后集中我们再前往下面一个景点游览。
刚才在介绍小莲庄时候,我说了小莲庄的群体建筑由家庙和
园林两个部分组成,我们参观完了家庙现在就去欣赏一下它的园
林。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小莲庄的外园叫做“鱼径池”池中种植
荷花的历史已经有两百多年。现在我们所走的桥大家知道叫做什
么桥吗?这叫作五曲桥。在古代九是最大,只有皇家和寺庙才能
建九曲桥,而刘庸官居一品光禄大夫所以只能建五曲桥。大家可
以在这边拍照留恋。然后我们会带大家去看小莲庄里面的第三块
牌坊和内园。柳堤前面的这座砖坊就是小莲庄牌坊。是一座中西
合璧的牌坊,洋为中用也不失为一种创举。穿过小莲庄砖坊我们
就来到了内园,内园的主体是一座由太湖石堆叠而成的假山,边
上遍植青松和枫树,据说这个内园的场景是仿唐代诗人杜牧的名
诗《山行》里面的意境构建而成的。可以说是整个园林当中景色
最绝佳的地方。好了各位,咱们小莲庄就算参观完了,大家先在
园子里拍拍照,我们十分钟过后在门口集合,继续前往下个景点。
刘氏梯号
刘氏梯号俗称红房子,是刘庸的三儿子刘梯青的居所。整座
建筑由南、中、北三个部分组成。最有特点的北部的中式建筑融
入西欧罗马风格的建筑。徽派的马头墙和石库门里面却有欧洲洛
可可风格的券顶,南浔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和气度可见一斑。最近
炒的比较热的两部电视剧《新上海滩》、《金粉世家》都曾在这
里取过景。可见这里也是一个让会联想到爱情的地方,大家不妨
寻着这种感觉进去一看究竟。
广惠宫
南浔的广惠宫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九零零多年的历
史。但是观里除了供奉着道教以外还有一座观音殿,大家不觉得
很奇怪吗?还有道观正中建有一坛,居说是仿北京天坛,人站在
八卦的正中间,然后说话会听到很多回音,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呵呵,小王要在这里要买个关子,让大家带着这两个疑问到观中
从现场讲解员那里寻找答案。大家拍完照就请站好队,我们跟着
现场的景点讲解员一起进到观中去。大家参观完了,就顺着观前
的广惠桥走到对岸,小王会在对岸的紫竹林饭店等大家的。
张石铭故居
张石铭故居被称为江南最大的具有中西建筑风格的私家古
民宅,号称“江南第一宅”。原名懿德堂,是“南浔四象”之一
的张家张均衡在清朝光绪年间建造的,整座建筑以江南传统建筑
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建筑相结合,风格独特,富丽典雅。
张均衡,字石铭,又称适园主人,清朝光绪二十年的举人,他不
仅继承了祖业经营生丝、盐业,还在上海经营房地产、钱庄、股
票、和公债绝对是个实打实的实业家。他一生不仅懂得经商,而
且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生平爱好金石碑刻和玩赏
奇石,故取字石铭。他与国画大师吴昌硕、篆刻家丁辅之、毛福
庵等人交往甚厚,是杭州西泠印社的发起人之一,至今西泠印社
还保留有他书写的对联。
整座宅子坐南朝北有别与中国传统的建制,正大厅腰门的门
额上有“竹苞松茂”为吴昌硕所书,古人有“宁可食无肉,不可
居无竹”可见竹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常的崇高,而松树更一种
坚强不屈精神的象征。此处吴昌硕题上这四个可以说是寓意深远
的。进入第一进院落,各种厅、堂、楼、阁多达数百间,用心的
朋友可能已经发现,虽然这些建筑都是典型的中式风格但是在室
内装潢方面却采用了花格门窗、彩色玻璃和法国地砖这些洋玩
意。要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在一个世纪以前从欧洲进口的,工艺非
常的精湛。可见当时张氏家族生活的奢华。
二进院正面大厅,面阔三间,叫做“懿德堂”,张石铭早年
丧父,由母亲操持家业,因此他对母亲十分的孝敬,宅子建好以
后取名“懿德堂”,以颂扬母亲一生的功德。堂匾是由甲午状元
南通张謇所写的。大厅是专供喜庆丧事等重大活动使用的,大家
请跟我一起顺着左侧的腰门进入第三进院落,大厅后面的堂楼叫
做女厅,是女主人接待客人专用之地。三进院为内厅,两侧的窗
棂上镶嵌有石刻的彩色芭蕉叶,形态逼真,雕工精良,因此称为
“芭蕉厅”。在厅前的天井中,有一块形似展翅雏鹰的假山石,
名叫“鹰石”(产自广东英德,是南浔三大奇石之一),至今保存
完好,到这里我们已经看到了南浔三大奇石中的两块,一块是位
于嘉业藏书楼花园中的“虎啸石”;一块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鹰
石”大概我们朋友又要追问了,那第三块在什么地方呢?第三块
在张石铭的另一处宅子——适园,当中。叫做“美人照镜石”。
日军占领南浔以后适园遭到了大规模的损毁,现在早已当然无存
了。只剩下一块“美人照镜石”和一座长生塔。
如果咱们朋友有兴趣和这位照镜美人认识一下,可以在等会
的自由活动时间自行前往参观,但是在参观的同时一定铭记日军
对我们所犯下的罪行,毕竟了解历史才能更好的建设未来。
四进院落是西式洋楼和西洋舞厅。楼内及大厅的装饰、建筑
材料大多数是从法国进口的,虽然历经数百年的历史变迁但是洋
房中的彩色瓷画、瓷板依然光洁如新。只有房前这两棵两百多岁
的广玉兰能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历史积淀。
五进院是后花园,大家可以在这里拍个照留个影,缓和一下
心境把自己从历史记忆中拉出来。现在是下午一:五零分,我们
下午三点在车上集合,希望大家不要迟到。南浔的张静江故居因
为离的比较远而且是八零年代重新复建的所以就没有太多的可
看性。如果有朋友有兴趣可以在门口做船或者人力车去参观一
下。南浔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啦。
南浔古镇导游词5
南浔古镇,在我心中是一个神秘又繁荣的古镇。
南浔由南邻村和浔溪村组成,中间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古时
这里的居民们的交通工具都是船。当我坐着一条古色古香的船在
水上行驶时,我把手伸出窗外,感受风的清凉,感受空气的清新,
格外惬意。
小船晃晃悠悠地前行,我们先来到了张石铭故居。它宽敞宏
伟,还带有西式的建筑风格。它雕刻精美,门上还刻有神话故事。
看着一扇扇门,读着一个个故事,感叹着古代人们的精致工艺。
离开张石铭故居,我们又来到了另外一位张家人的故居——
张静江故居。它是典型的江南豪门大宅。门楣上的门雕全是用方
砖雕刻的,在南浔建筑中与众不同。窗上雕着精美的芭蕉叶,还
用珍珠粉、钻石粉和矿物质粉调和成的特殊颜料给它们涂上淡雅
的绿色。就连窗框里镶嵌着的玻璃也大有来头,这是一种从国外
买来的特殊工艺玻璃,据说那玻璃一两金子一块呢。张家是南浔
最富有的人家,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奢华,展现着100多
年前古镇鼎盛的繁华。
南宋时期,南浔以蚕丝精华“辑里湖丝”扬名世界,铸就了
一批丝商巨富,也为老百姓带来了安居乐业。在“辑里湖丝馆”,
我们看到了那时的丝绸,象月光下一条平坦静谧的大河,没有一
丝曲折,虽历经近千年,却依旧______无暇。一位慈祥的老奶奶
正坐在展示馆的门边,专心致志地剥着蚕茧,娴熟却又小心翼翼
的。在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会是这样的场景吧?!走出湖丝馆,
我们刚好看到了古时迎新娘的热闹场景。
看着看着,我不禁出了神,仿佛乘着时光机回到了宋朝,看
到张家的人们在庭院里忙进忙出,看着成堆的丝绸一匹一匹的卖
出去……
来到南浔,让我看到了古时的繁华,感受到了中华历史的悠
久和灿烂。很幸运,我是一个中国人,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华夏
的子孙。我相信,不仅是过去,将来的中国也会像这南浔古镇一
样,持续地繁荣下去,生生不息。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23:58: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513502729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南浔住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南浔住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