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中学语文教案

更新时间:2023-02-27 23:40:05 阅读: 评论:0

大班绘画教案-三角梅盆栽

中学语文教案
2023年2月27日发(作者:饥荒冬季boss)

中学语文《观沧海》优质教案

中学语文《观沧海》优质教案

一、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二、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三、学习一点诗的韵律知识。

一、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味各首诗中作者所创造的意境,难

点是作品中表达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领会。

二、以多种形式加强诵读,在熟读的根底上适当分析、点拨,

加深对诗的理解。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

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

名篇。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

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

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代诗词,主要

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1.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

能不能换成“观大海”?

明确:沧,是暗绿色。“沧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

以不能换。

2.教师范读后学生诵读。

3.理解内容。

提问: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

释?

明确:交代了作者所处的地方和来此的目的。“临”作“登

临”讲。

提问:根据这个开头我们可以判断,下文将要写什么内容了?

答复:写观海所见的情景。

提问: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

答复:到“洪波涌起”为止。(如有同学答到“假设出其里”为

止,就要引导学生明白:以下四句并非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

提问: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

不同?

明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总写全景,其中前一句

写海波动乱,后一句写山岛巍然耸立。接着两句写岛上的草木,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派生机勃勃。这两句是紧扣上文“山

岛竦峙”展开。下面两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海上景

象的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伟气势。“洪”,大的意思。很明显,

这两句是照应上文“水何澹澹”而写的。这一层6句诗,构造非常

严密,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心。

提问:“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

的景象?作者是写什么内容?

明确:这4句的意思是:日月的起落,好似是在沧海中运行;夜

空中灿烂的银河,好似是沧海里映上去的。很明显,这不是作者眼

前所见的实景,而是他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所产生的奇特想象。

启发:作者写观海的内容到这里完毕了,我们可以展开自己的

想象来回味一下: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沧海有

怎样的特点?再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诗歌中反映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通过想象,我们不难体会,作者笔下的沧海气势雄伟,

胸襟开阔。根据“阅读提示”我们知道,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是

他刚刚平定乌桓,回师中原,这正是他踌躇满志的时候。面对着波

澜壮阔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迈

情怀。特别是“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这

几句诗,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来成了脍炙人

口的名句。

解释:最后两句是一般的完毕句。

4.分析韵律。

本诗为四言乐府诗,韵脚为“峙”“起”“里”“志”等字,

可见押的是“i”韵。

5.实景是一幅美丽的山水图画,虚景那么把我们带进一个开阔

博大的境界中,你能悟出诗人的感情吗?请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来考

虑。

点拨:诗不是为写景而写景的,写景是为抒情效劳的。诗人描

写实景实际上在讴歌祖国的壮丽河山。祖国壮丽的河山,更激起诗

人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虚景描写实际上是诗人以大

海自比,借助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蕴万千的景象来表现自己

统一北方,进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小结,朗读、背诵

⑴教师小结。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名作,通过登山观海的描

写,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理想。

⑵学生齐读,当堂背诵

1.问:你能说出此诗中哪些诗句最能表达作者的博大胸怀吗?结

合曹操的生平,谈谈你受到的启发和教育

点拨:实景也能看出诗人的博大胸怀,但跟虚景相比,气象略

逊一筹,因为诗人的意图主要在虚景中,所以“日月之行,假设出

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最能表达作者的博大胸怀。曹操胸

有大志,终成一代枭雄。我们要像曹操一样,树立远大理想,将来

报效祖国。

2.问: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但全诗却没有一句是直接写情的

诗句,而是情寓于景中。请在课外找出二、三首类似的古诗或诗

句,按如下要求加以学习。

⑴读一读读读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

送我情。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还。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些

都是既写景又抒情的诗句。

⑵说一说说说这些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什么感情。

⑶比一比把这些诗和《观沧海》比拟一下,看看其中有无虚

景。

⑷背一背背诵这几首诗。

我采用表格式,来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请看:

登山观海实景虚景

景物特点景物特点

水、山岛、树木秋风、洪波祖国山河美丽多姿,生机勃勃

日、月、星辰、银河、大海诗人以大海自比,借助大海吞吐日、

月、星辰,包蕴万千的景象来表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豪迈气概。

借景抒情:借实景、虚景抒发诗人统一中国的理想和建功立业

的豪迈气概。

为什么这样设计呢?一是用表格显得一目了然;二是有利于突出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事实上,对学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乃至对学生的思想教

育,是通过一篇篇课文的教学来实现的,其中课文是载体,审美是

手段,育人是目的。我认为《观沧海》就是对学生进展思想感情的

熏陶感染和思想教育的典范作品。

1、理解诗歌意境,体会诗歌的优美语句和深邃内涵。

2、通过朗读体会诗人阔大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学习古人昂扬

发奋的精神。

3、背诵、默写诗歌并赏析名句。

1、曹操,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

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市)人。善诗歌,其诗大都抒发自己的政治

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的散

文亦清峻整洁。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2、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

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

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观沧海》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作何

解,能否换“观大海”这个题目?

讨论、归纳、明确:“沧”是暗绿色的意思,“沧海”就显示

了大海的色彩,比用“大海”更形象、更生动,所以不能换。

1、播放音频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知诗意;(出示补充注释)

临,来到,文中指登上的意思。沧,通“苍”,青绿色。海,

渤海。竦,同“耸”,高。观,看,统领全篇。萧瑟,树木被秋风

吹动的声音。洪,大。行,运行。假设,如同。星汉,银河。志,

思想感情。

3、出示画面,感受形象。

4、理解诗歌大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欣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宏大的波浪。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幸甚至哉,歌

以咏志。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似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似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快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1、这首诗表达了一件什么事?

2、本诗是写景诗,还是抒情诗?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景:(实)海水、树木、草、秋风、洪波生机勃勃

(虚)日月星汉宽阔、博大

情: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

丽图景,表现诗人开阔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理

想。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头二句点

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大海的壮阔

景象尽收眼底。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

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

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

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详细

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

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那么是对“水何澹

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

巨澜,汹涌起伏。作者面对萧瑟秋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

“壮志”胸怀

3、赏析名句: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

赏析一:这四句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

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

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赏析二:日月的运行好象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星汉是指

银河,灿烂的银河斜贯天空,远远的一端伸向大海,好象也发源于

大海。日月星辰的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宛假设是日月星

辰的母亲,表现大海的一种宽阔、博大的胸怀。让学生思考、讨

论:1、这是实景,还是虚景,即诗人想象?2、如果是虚景,为什么

会产生这种想象?(明确:前面几句描绘了大海的壮丽,表现诗人对

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目睹这壮丽的山河,激发了诗人要统一祖

国的强烈愿望,因而借助想象,表达愿望。诗人以大海自比,开阔

的意境、雄浑的气势,实际上是诗人宽广胸怀、豪迈气魄的写照。)

这首诗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可谓诗中

有画,画中含情,这种写法,诗人们常用,但古代也有些诗歌情景

是分开的。

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

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似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

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

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

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

大含深、动乱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

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风光和自己的雄心壮志

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

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

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

想像,更耐人寻味。

借景抒情:实景:海水树木草秋风洪波

虚景:日月星汉宽阔、博大

情:开阔胸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理想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23:40: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512405727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学语文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学语文教案.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