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对于中国家庭教育中的成才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王啸认为,对于家长
来说,不要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要看看孩子幸福吗,他在班里被同学们接受了吗,不
要老是看中分数,在那种向分数看齐的畸形成才观下,不要说成“才”,成“人”都很危险。
虎爸狼妈的教育方式,并不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而设计的成才观。成才观和应试教育都是环
境中的客观素材,可以说是俯仰即是的素材。如果教育的大环境是一种极为开明自由的情况,
虎爸狼妈的教育方式仍可应用于那些高等和美妙的教育任务中。
2、问: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郑方贤表示,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1000个孩子有10
00种教育的方法。不论是“虎妈”,还是更早前的“哈佛女孩”、“耶鲁男孩”,这些都是个案。
他们的成功,是建立在许多不成功个案的基础上的。我们看到的,是成功的案例,但我们看
不到按照同样方式培养的并不成功的孩子,至少是世俗的眼光中不成功的孩子。因此,所谓
“虎妈”之类的教子方法,并不具备指导和推广意义。教育是最个体化的内容,只有根据孩子
特点实施的教育,才是最合适的教育。
2成功如果源于因材施教。那么,请问,所谓“可以普遍推广的教育方式”,不就与成功的个
异性相互矛盾了吗?提出空虚而泛泛化的美话、空话,是没有教育力度的鬼话。教育方式一
旦没有明确的偏激性,就等于没有教育效果。况且任何成功都是有风险的,教育的成功也是
如此。
3、问:如果没有“孩子进北大”,谈到这种“三天一顿打”的体罚和棍棒教育,舆论和公众必会
很不屑,必然会立场坚定地认为这是一种落后的、摧残孩子身心的教育方式,应该被抛弃,
不能随意打骂孩子,要尊重孩子。可是,因为有了“孩子进北大”的诱惑,有了这个炫目的教
育成果的遮掩,人们便是非不分了,失去了清醒的判断和理智。一俊遮百丑,在很多家长看
来,只要孩子能进北大,无论采取什么手段,都是可以的。不是以孩子为中心,不是尊重教
育的规律,而是以“教育的成果”来判断。家长为了孩子进北大,可以不择手段。
3那只是一种方便描述教育的功利化效果的角度而已,并不代表家长或教育者的立场。请
问,教育的大环境中,人们是否大多数都将学业成功视为教育成功的一种象征或一个重要的
筹码?孩子在这样的环境暗示下成长,本来就要为此付出巨大的心理成长的代价。所谓教育
成果遮蔽了教育手段上的良知,只是一种价值判断的层面,而在现实中,外界苛刻的学业竞
争才是造成心理伤害的主要源头。
4、问:萧百佑把三个孩子送进了北大的大门,这并不意味着他成功了,也不意味着他的教
育方式成功了,这只能代表他的教育方式适合他的三个孩子进入北大校园的路径。其他,则
意义不大。其实我感觉萧百佑也算幸运,他并没有遇到特殊的孩子,否则他的育儿经历不一
定是这个样子。假如别人不顾自己孩子的特点强行使用“狼爸”的手段,说不定就会发生悲剧。
4那么请问,高尚的人格、优雅的人性和巨大的公众贡献,这些教育的美妙果实,你能否
讲出他们所需要的确切教育条件是几斤几克呢?萧百佑在许多父母的眼中,确实已经成功了,
只有在那些教育理论家苛刻的标尺下,才只是勉强及格。试问,那千千万万的普通家庭,在
这苛刻的标尺下,品味又会低贱到哪种程度呢?萧百佑并不是一个教育实验的先锋,他只是
一个普通的家长。
5、问:古人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母是孩子的亲人,也是孩子的老
师。在国外如法国,甚至通过“子不教,父受罚”的法案,对那些没有能让自家孩子走正道的
父母予以经济惩处。可见,对孩子的严格教育古今中外皆然,只是严的尺度有大有小,严苛
又分体罚、恶骂、压逼诸多种类,能不能严苛,用什么方式来严苛,这个要视孩子的具体情
形而定。因此,教育还是要回到教育的基本常识上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5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施以一定的严苛,而且不会造成什么见不得人的伤害。前提是,这种
纠正仅仅是发生在具体的行为层面上。这种严苛有着明确、可辨认的界限,只要孩子确信自
由和轻松的空间的存在,那么可以相信,孩子在忍受个别教育要求的密集性和紧张性上,是
有很大潜力的。
6。问:针对“棍棒出才子”的家庭教育观念,有教育专家分析认为,中国父母的家庭教育常
抱有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海无涯苦作舟”、“树不修不成材”这些
教育观点的广泛流行,导致了很多家长只问孩子分数,在功利化的教育观中,把自己的意志
硬性强加给孩子,为了所谓的“成功”去抹杀孩子的个性和尊严,而这种“鸡毛掸子教育”也是
目前中国式家庭教育中一种共性错误。
6家长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选择上的粗鲁和盲目,并不是“意志强加”的唯一表现方
式。实际上,“意志强加”的问题是国际性的。在现代社会中,意志强加许多只是属于沟通障
碍,而不是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人性压迫。在现实中,许多父母只是嘴上说说,具体行为上没
有刻板印象上那样极端。
问:狼爸”之前有把女儿“骂”进美国名校的“虎妈”,他们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既有媒体炒作的
因素,更源于社会心理对“蜜糖式”家庭教育的一种反思。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独生子女
越来越多,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投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
怕化了,打也不是,骂也不得,久而久之,孩子娇纵,心理承受与生存能力欠缺,有的甚至
丧失了基本的敬畏与感恩之心。在这种情境下,“虎妈狼爸”式教育受追捧,也就不难理解。
虎爸狼妈的教育思想源于一种军事化的培养方式。这种思想的本质就是坚决完成既定任务,
是一种思维、心理和身体并行的教育方式。而所谓应试教育,它的教育思想只是完成思维上
的模拟作战。为了塑造完成一系列任务标准的素质和品格,培养纪律就成为必要的步骤,为
了培养纪律,具体的奖罚措施就成为必要的。而应试教育只是培养秩序,但不培养纪律,学
生受罚是因为其缺乏秩序而不是缺乏纪律。结果应试教育的弱点就在懒散的身体和空洞的心
理上暴露出来。
问:在目前通行的应试教育“大旗”之下,是不怎么讲究学生们全面发展的,而且检验教育和
教学成果的主要指标或唯一指标也是分数,以及分数这一唯一衡量标准之下的“进名校、上
北大”,而后就是与应试教育相结合的“只有名校或一流学校”毕业生,才能更好的找到工作、
实现成功价值。这正是时下应试教育判定学生成功和教育是否成功的“路线图”。在这样的成
才“路线图”之下,家长们往往别无选择。所以,“中国狼爸”的出现,与该家庭教育的传统有
关,但更与应试教育之下的成才模式和评价机制密切相关。
现实世界的成功本来就是思维、心理和身体的并用,不管教育界检验学生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不管其如何描述成功路线图,家长始终有所选择。不管应试教育如何荒诞,孩子总会有多余
的精力和纪律去强调自己的优势。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23:23: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511394725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虎妈狼爸.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虎妈狼爸.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