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教案

更新时间:2023-02-27 21:55:50 阅读: 评论:0

乱世家人-皮碗

七年级数学教案
2023年2月27日发(作者:居住证明模板)

七上数学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学习有理数的必要性.

②理解并掌握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等有关概念.

③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

的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新课,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激励学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

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运算.这一章的主要学习目标都可以归结到有理

数的运算上,比如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数轴、相反数、绝对值,运算

法则,运算律,近似数等内容的学习,直接目标都是落实到有理数的运

算上.

难点:负数概念的建立,绝对值意义,有理数法则的理解.

课时分配

内容课时

1.1正数和负数1

1.2有理数4

1.3有理数的加减法5

1.4有理数的乘除法4

1.5有理数的乘方4

单元复习与验收2

教学建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实际问题(即联系实际生活的典型例子)

引入,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大胆尝试的过程中,

使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自得知识,

自觅规律.

1.在进行有理数的有关概念的教学时:

(1)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如:从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负数,从而得出有理数的概念;借助温度

引出数轴,建立数(有理数)与形(数轴上的点)之间的联系.

(2)注意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讲述相反数、绝对值,体会用字母

表示数的优越性,体现代数的特点,•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能更深一步,

并为今后学习整式、方程打下基础.

2.讲解有理数运算时,有理数加法及乘法法则的导出借助数轴

会更直观更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法则要着重强调符号的确定,在此

基础上注意绝对值的运算,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

1.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正数与负数的引入是实际生活的需要.

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③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正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训练学生运

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共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

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

反意义的量,理解0•的含义.

难点:负数的引入和理解.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由同学感受高于水平面和

低于水平面的不同情况.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举出一些生活中常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温度是零上

7℃和零下5℃,买进90张课桌与卖出80张课桌,汽车向东50米和

向西120米等.

想一想以上都是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你能用小学算术中的

数来表示出每一对量吗?你能再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

量吗?该如何表示它们呢?

2.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

如零上温度,前进、收入、上升、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把与它相反

的量,如零下温度、后退、支出、下降、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

用算述里学过的数表示,负的量用学过的数前面加上“-”(读作负)

号来表示(零除外).

活动每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一位同学任意说出具有相反

意义的两个量,由其他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讨论什么样的数是负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0是正数还是负

数?•

【总结】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在正数前面加“-”号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举出几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提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上升”与“下降”,“前”与“后”、

“高于”与“低于”、“得到”与“失去”、“收入”与“支出”等.

【点评】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用正负数表示具

有相反意义量的能力.

例2在某次乒乓球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过标准质量0.02克

记作+0.02克,•那么-0.03克表示什么?

【答案】表示比标准质量低0.03克.

例32001年美国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减少6.4%可记为

-6.4%,中国增长7.5%可记为+7.5%.

备选例题

(2004·山东淄博)某项科学研究以45分钟为1个时间单位,•

并记为每天上午10时为0,10时以前记为负,10时以后记为正.例

如,9:15记为-1,10:45记为1等等.依此类推,上升7:45应记为()

A.3B.-3C.-2.5D.-7.45

【点拨】读懂题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45与10相差135分

钟.

【答案】B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

们过去学过(除零外)的数,在正数前加上“-”号就是负数,不能

说“有正号的数是正数,有负号的数是负数”.另外,0既不是正数

也不是负数.

1.填空-1,2,-3,4,-5,6,-7,-8…第81个数是–

81,第2005个数是–2005.

【提示】通过观察可见,数字绝对值的排列是按由小到大的顺序,

符号是负正相间,第奇数个数为负,第偶数个数为正.

【点评】本题属于找规律问题,从绝对值和符号两方面考虑.

2.表1-1-1是小张同学一周中简记储蓄罐中钱的进出情况表(存

入记为“+”):

表1-1-1

星期日一二三四五六

(元)+16+5.0-1.2-2.1-0.9+10-2.6

(1)本周小张一共用掉了多少钱?存进了多少钱?

【答案】6.8元,31元.

(2)储蓄罐中的钱与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答案】多了.

(3)如果不用正、负数的方法记账,你还可以怎样记账?比较

各种记账的优劣.

【答案】用文字说明,但前者更简洁.

3.数学游戏:4个同学站成一排,从左到右每个人编上号:1,

2,3,4.用“+”表示“站”,“-”(负号)表示“蹲”.

(1)由一个同学大声喊:+1,-2,-3,+4,则第1、第4个同

学站,第2、第3个同学蹲,并保持这个姿势,然后再大声喊:-1,

-2,+3,+4,如果第2、第4个同学中有改变姿势的,则表示输了,

作小小的“惩罚”;

(2)增加游戏难度,把4个同学顺序调整一下,但每个人记作

自己原来的编号,再重复1.的游戏;

(3)这不仅仅是游戏哟!在电脑中,•所有“命令”或“数据”

都是用有理数(特别是二进制数)表示的.例如,没有特别的“翻译”

程序,电脑就不明白你给屏幕上的卡通人下的是“站”还是“蹲”的

命令,这时,就可输入正负数以区别不同的姿势.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填空题

(1)如果节约用水30吨记为+30吨,那么浪费20吨记为-

20吨.

(2)如果4年后记作+4,那么8年前记作-8.

(3)如果运出货物7吨记作-7吨,那么+100吨表示运进货

物100吨.

(4)一年内,小亮体重增加了3kg,记作+3,小阳体重减少了

2kg,则小阳增长了2kg.

2.中午12时,水位低于标准水位0.5米,记作-0.5米,下午

1时,•水位上涨了1米,下午5时,水位又上涨了0.5米.

(1)用正数或负数记录下午1时和下午5时的水位;

(2)下午5时的水位比中午12时水位高多少?

【答案】(1)下午1时,水位0.5米;下午5时,水位-1

米(2)0.5+1=1.5(米)

提升能力

3.粮食每袋标准重量是50公斤,现测得甲、乙、丙三袋粮食重

量如下:52公斤,49公斤,49.8公斤.如果超重部分用正数表示,

请用正数和负数记录甲、乙、丙三袋粮食的超重数和不足数.

【答案】+2,-1,-0.2.

4.有没有这样的有理数,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答案】有,是0.

5.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5,-0.02,

6

7

,-

1

71

,4,-2

1

3

,1.3,0,3.14,

【答案】正数:

6

7

,4,1.3,3.14,;负数:-15,0.02,

-

1

71

,-2

1

3

开放探究

6.同学聚会,约定在中午12点到会,早到的记为正,迟到的记

为负,结果最早到的同学记为+3点,最迟到的同学记为-1.5点,•

你知道他们分别是什么时候到的吗?最早到的同学比最迟到的同学

早多少小时?

【答案】最早的同学上午9点到,最迟的是下午1点半到,最

早的比最迟的早到4.5个小时.

7.新中考题

(2004·玉林)冷库A的温度是-5℃,冷库B的温度是-15℃,

•则温度高的是冷库A.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节数学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

-----负数的引入.课堂上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

提供了大量亲自操作的机会,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动手

操作中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工

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获得新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一个再

创造的过程,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方法,感受在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获取新知以及探索和发现新

知打下基础.

1.2有理数

1.2.1有理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②能把有理数按要求分类.

③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和能正确地进行分类

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把已知各数填入相应的数集图里.

难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讨论交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我们认识的数除

了小学里所学的之外,还有另一类数,即负数.大家讨论一下,到目

前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类型的数.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学生列举:3,5.7,-7,-9,-10,0,

1

3

2

5

,-3

5

6

,-7.4,5.2…

议一议你能说说这些数的特点吗?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有小学学过的整数、0、分数,也有负

整数、负分数.

说明: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

试一试你能对以上各种类型的数作出一张分类表吗?

有理数

说明:以上分类,若学生思考有困难,可加以引导:因为整数和分数

统称为有理数,所以有理数可分为整数和分数两大类,那么整数又包

含那些数?分数呢?

做一做以上按整数和分数来分,那可不可以按数的性质(正数、

负数)来分呢,试一试.

有理数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正分数

负整数

负有理数

负分数

正分数

分数

整数

负分数

负整数

正整

(3)数的集合

把所有正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数集合.

试一试试着归纳总结,什么是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

有理数集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12

7

,3.1416,0,2004,-

8

5

,-0.23456,10%,10.l,0.67,-89

正数集合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

【答案】

例2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分类方法,你认为他们分类的结果正确

吗?为什么?

正数集合

22

7

,2004,10%,

10.1,0.67,...

负数集合

-3.1416,-

8

5

,

-0.23456,-89,...

整数集合

0,2004,-89,...

分数集合

12

7

,-3.1416,-

8

5

,

-0.23456,10%,10.1,

0.67,...

…………

有理数

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正分数

负整数

负有理数

负分数

有理数

正数

整数

分数

负数

【答案】两者都错,前者丢掉了零,后者把正负数、整数、分

数混为一谈,分类标准不清楚.

【点评】以上是对各类有理数的特点及有理数的分类进行的训

练,基础性强,需要重视

例3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有(B)

①0是最小的正整数②0是最小的有理数

③0不是负数④0既是非正数,也是非负数

A.1个B.2个C.3个D.4个

例4如果用字母表示一个数,那a可能是什么样的数,一定为

正数吗?与你的伙伴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答案】不一定,a可能是正数,可能是负数,也可能是0.

【点评】此题开放性较强.要求学生能用分类的思想对a全面

认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备选例题

(2004·浙江温州)观察下列数,按某种规律在横线上填入适当

的数,并说明你的理由.

2

3

3

4

4

5

,________,

6

7

,…你的理解是

_________.

【点拨】找出各项数的特点是本题关键所在,第一个数为

2

3

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分子,分母都加1所得的数.

【答案】

5

6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提问:今天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由学生自己小结,然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定义

和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我们要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属于哪一类,

要特别注意“0”的含义.

1.请你在图1-2-1的圈中填上适合的数,使得圈内的数依次

为整数集、•有理数集、正数集、分数集、负数集.

【答案】答案不唯一,如图1-2-2所示.

2.有理数按正、负可分为

正有理数

负有理数

-

12

5

0.4

81

3

0

按整数分,可分为

整数

分数

(1)你能自己再制定一个标准,对有理数进行另一种分类吗?

(2)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对事物进行分类,请你举例说明.

【答案】(1)如将有理数分成大于1的数,小于1的数,等于

1的数.

(2)例如对人按年龄可分为: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

中年、老年.

3.下面两个圈分别表示负数集和分数集,你能说出两个图的重

叠部分表示什么数的集合呢?

答案负分数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7,0.125,

1

2

,-3

1

2

,3,0,50%,-0.3

(1)整数集合{-7,3,0}

(2)分数集合{0.125,

1

2

,-3

1

2

,50%,-0.3}

(3)负分数集合{-3

1

2

,-0.3}

(4)非负数集合{0.125,

1

2

,3,0,50%}

分数集合

负数集合

(5)有理数集合{-7,0.125,

1

2

,-3

1

2

,3,0,50%,-0.3}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整数就是自然数B.0不是自然数

C.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D.0是整数而不是正数

3.某商店出售的三种规格的面粉袋上写着(25±0.1)千克,(25

±0.2•千克),(25±0.3)千克的字样,从中任意两袋,它们质量相

差最大的是0.6千克.

提升能力

4.字母a可以表示数,在我们现在所学的范围内,你能否试着

说明a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

【答案】a可以表示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或负分数.

5.某校对初一新生的男生进行了引体向上的测试,以能做5个

为标准,•超过的次数记为正数,不足的次数记为负数,其中10名男

生的测试成绩如下:

-2-12-130-1-210

(1)这10名男生有百分之几达标(即达标率)?

(2)这10名男生共做了多少个引体向上?

【答案】(1)50%;(2)5×10-1=49(个)

开放探究

6.应用创新题

若向东8米记作+8米,如果一个人从A地出发先走+12米,再

走-15米,又走+18米,最后走-20米,你能判断这个人此时在何

处吗?

【答案】在A地西边5米处.

7.新中考题

(2004·内蒙古赤峰)我市2004年元月某一天的天气预报中,

宁城县的最低温度是-22℃,克旗的最低温度是-26℃,这一天宁城

县的最低气温比克旗的最低气温高(A)

A.4℃B.-4℃C.8℃D.-8℃

(六)资料采撷

原始的计算工具

计算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活动,人类初期的计算主要是计数.最早

用来帮助计数的工具是人类的四肢(手、脚、手指、脚趾)或身边的

小石头、贝壳、绳子等.中国有句古话叫“屈指可数”,说明人们常

用手指来计算简单的数.

在美国纽约的博物馆里,珍藏着一件从秘鲁出土的古代文物,名

叫“基普”,意即打了绳结的绳子.基普是古人用来计数和记事的.传

说公元前6世纪,•波斯国王在一次征战中曾命令一支部队守桥,他

把一条打了结的皮带交给留守将士,要他们每守一天解开一个结,一

直守到皮带上的结全部解完了才准撤退.

在没有文字的我国古代,人们用在绳子上打结的方法来计数和记

事.一件事打一个结,大事打个大结,小事打个小结,办完了一件事

就解掉一个结.

古人不仅用绳结计数,而且还使用小石子等其他工具来计数.例

如,他们饲养的羊,早晨放牧到草地里,晚上必须圈到栅栏里.这样,

早晨从栅栏里放出来的时候,出来一只就往罐子里扔一块小石子;傍

晚羊进栅栏时,进去一只就从罐子里拿出一块小石子.如果石子全部

拿光了,就说明羊全部进圈了;如果罐子里还剩下石子,说明有羊丢

失了,必须立刻寻找.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合

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方法的基础上去思考问

题,探寻结果.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学生的讨论,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另外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回答

中受到启发,有方法型的,有技巧型的.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可以增加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

短,深刻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1.2.2数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数轴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

②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

数.

2.过程与方法

①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

数学的意识.

②结合本节内容,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

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数轴的概念.

难点: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在一条东西方向的马路上,有一个学校,学校东50m

和西150m•处分别有一个书店和一个超市,学校西100m和160m处分

别有一个邮局和医院,分别用A、B、C、D表示书店、超市、邮局、

医院,你会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吗?(学生画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师:对照大家画的图,为了使表达更清楚,我们把0•左右两边

的数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即用一直线上的点把正数、负数、0

都表示出来.•也就是本节内容──数轴.

点拨(1)引导学生学会画数轴.

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

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方向为正(左边为负方向)

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据情况而定)

第四步:拿出教学温度计,由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结构和数轴的结

构是否有共同之处.

对比思考:原点相当于什么;正方向与什么一致;单位长度又是

什么?

(2)有了以上基础,我们可以来试着定义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做一做学生自己练习画出数轴.

试一试:你能利用你自己画的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数4,1.5,-3,

-

7

2

,0吗?

讨论若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

置上?与原点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

上?•与原点又相距了多少个长度单位?

小结整数能在数轴上都找到点吗?分数呢?

可见,所有的__________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___________•

都在原点的左边,______________都在原点的右边.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4

5231

-102

3

1

-1

-2

021

0

-1

0

1

-1-2

0

-3

21

【答案】①错.没有原点②错.没有正方向③正确④

错.没有单位长度⑤错.单位长度不统一⑥正确⑦错.正方向

标错

例2试一试:用你画的数轴上的点表示4,1.5,-3,-

7

3

,0

【答案】

图中A点表示4,B点表示1.5,C点表示-3,D点表示-

7

3

E点表示0.

例3如果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什么

位置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呢?

【提示】由数轴上数的特点不准得到,正数都在原点的右边,

负数都在原点左边.

【答案】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个点与它对应,原点

右边的点表示正数,原点左边的点表示负数.

【点评】数与数轴上的点结合,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数

形结合.

例4下列语句:①数轴上的点又能表示整数;②数轴是一条直

线;•③数轴上的一个点只能表示一个数;④数轴上找不到既不表示

正数,又不表示负数的点;⑤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都是有理数.正

确的说法有(B)

-1-2

0

21

-1

-2-5

-4

0-3

5

42

3

1

ED

CBA

A.1个B.2个C.3个D.4个

【提示】题中,结合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特点,可见①中错

误的;②、③是正确的;④中可以含有0,•⑤中应该是所有的有理

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出对应的点,但并不是数轴上的点都表示有理数.

例5(1)与原点的距离为2.5个单位的点有两个,它们

分别表示有理数2.5•和-2.5.

(2)一个蜗牛从原点开始,先向左爬了4个单位,再向右爬了

7•个单位到达终点,那么终点表示的数是+3.

例6在数轴上表示-2

1

2

和1

2

3

,并根据数轴指出所有大于-2

1

2

小于1

2

3

的整数.

【答案】-2,-1,0,1

【点评】本题反映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例7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

若这个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2000cm的线段AB,则线段AB盖住的

整点是(C)

A.1998或1999B.1999或2000

C.2000或2001D.2001或2002

【提示】分两种情况分析:(1)当线段AB的起点是整点时,•

终点也落在整点上,那就盖住2001个整点;(2)是当线段AB的起点

不是整点时,•终点也不落在整点上,那么线段AB盖住了2000个整

点.

【点评】本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探索和实践能力.

备选例题

(200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数轴上,离原点距离等于3的数

是________.

【点拨】不要忽视在原点的左右两边.

【答案】±3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数轴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立关

系.它揭示了数和形的内在联系,为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问题提供了

新方法和新思想.大家要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画出数轴.提醒大

家,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相关点来表示,但反过来并不成

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

一条直线的流水线上,依次有5个卡通人,•它们站立的位置在

数轴上依次用点M1、M2、M3、M4、M5表示,如图:

(1)点M4和M2所表示的有理数是什么?

(2)点M3和M5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

(3)怎样将点M3移动,使它先达到M2,再达到M5,请用文字说

明;

(4)若原点是一休息游乐所,那5个卡通人到游乐所休息的总

路程为多少?

【答案】(1)M4表示2,M2表示3;(2)相距7个单位长度;

(3)先向左移动1个单位,再向右移动8个单位长度;(4)17个单

M

5M

4

M

3

M

2

M

1

-1

-2-5

-4

0-3

5

42

3

1

位长度.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从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2.P从数轴上原点开始,向右移动2个单位,再向左移5个单

位长度,此时P点所表示的数是-3.

3.把数轴上表示2的点移动5个单位后,所得的对应点表示的

数是(C)

A.7B.-3C.7或-3D.不能确定

4.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是(D)

A.正数B.负数C.不是负数D.不是正数

5.数轴上表示5和-5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5,但它们分

别在原点的两边.

提升能力

6.1是最小的正整数,0是最小的非负数,0是最大

的非正数.

7.与原点距离为3.5个单位长度的点有2个,它们分别是

3.5和-3.5.

8.画一条数轴,并把下列数表示在数轴上:+2,-3,0.5,0,

-4.5,4,3

1

3

【答案】略

开放探究

9.在数轴上与-1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有2个,为-4或

2;长为3个单位长度的木条放在数轴上,最多能覆盖4个整数

点.

10.新中考题

(2004·南京)下列四个数中,在-2到0之间的数是(A)

A.-1B.1C.-3D.3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

了亲自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索与发

现等式的性质,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抽象

的数学定理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工上升为理性认

识,从而获得新知,使学生的学习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时让学

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

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和发现打下基础。

1.2.3相反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借助数轴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位置关系.

②给一个数,能求出它的相反数.

2.过程与方法

①训练学生利用数轴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②培养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相反数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②感受事物之间对立、统一联系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相反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和掌握双重符号简化的规律.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请一个学生到讲台前面对大家,向前走5步,向后走5步.

交流如果向前走为正,那向前走5步与向后走5步分别记作什

么?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观察下列数:6和-6,2

2

3

和-2

2

3

,7和-7,

5

7

和-

5

7

,并把

它们在数轴上标出.

想一想(1)上述各对数之间有什么特点?

(2)表示这两对数的点在数轴上有什么特点?

(3)你能够写出具有上述特点的数吗?

观察像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0除外),是在原点

两旁,•并且距离原点相等的两个点.即: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

轴上的对应点关于原点对称.我们把a的相反数记为-a,并且规定

0的相反数就是零.

【总结】在正数前面添上一个“-”号,就得到这个正数的相

反数,是一个负数;把负数前的“-”号去掉,就得到这个负数的相

反数,是一个正数.

2.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是原数的相反数.如

-(+5)=•-5,表示+5的相反数为-5;-(-5)=5,表示-5的相反数

是5;-0=0,表示0•的相反数是0.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填空

(1)-5.8是5.8的相反数,3的相反数是-(+3),a的

相反数是–a,a-b的相反数是-(a-b),0的相反数是0.

(2)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0

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例2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有(C)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一定不相等;②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

的点一定在原点的两边;③所有的有理数都有相反数;④相反数是符

号相反的两个点.

A.1个B.2个C.3个D.4个

例3化简下列各符号:

(1)-[-(-2)](2)+{-[-(+5)]}

(3)-{-{-…-(-6)}…}(共n个负号)

【答案】(1)-2(2)5(3)当n为偶数时,为6;当n

为奇数时,为-6.

【提示】化简的规律是:有偶数个负号,结果为正;有奇数个

负号,结果为负.

例4数轴上A点表示+4,B、C两点所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

且C到A•的距离为2,点B和点C各对应什么数?

【答案】C点表示2或6,则相应的B点应表示-2或-6.

【提示】画出数轴,结合数轴的特点来分析.

【点评】经历观察数学活动,发展自己的指导能力.

备选例题

(2004·江西)如图所示,数轴上的点A所表示的是实数a,则

点A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_.

【点拨】由数轴上的位置,不难知道a是一个负数,这是解决

本题的前提.

【答案】-a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归纳①相反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②相反数的代数意义和几何意义.

③符号的化简.

1.(1)王亮说:“一个数总比它的相反数大”.你认为正确吗?

为什么?

a0

A

(2)若数轴上表示一对相反数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6.8,求这

两个数.

【答案】(1)不正确,如0的相反数还是0,负数的相反数

是正数.

(2)其中的一个数到原点的距离为13.4,所以这两个数是+13.4

和-13.4.

2.你若a是不小于-1又不大于3的数,那么a的相反数是什

么样的数呢?

【提示】结合数轴进行观察比较.

解:由题意知-1≤a≤,而-1,a,3的相反数分别是1,-a,-3.

∴-a在1和-3之间

故-3≤a≤1

∴a的相反数是不小于-3又不大于1的数.

【点评】在解决问题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判断题

(1)-3是相反数(×)

(2)-7和7是相反数(∨)

(3)-a的相反数是a,它们互为相反数(∨)

(4)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2.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并把它们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2,0,4.5,-2.5,3

【答案】相反数分别为:-1,2,0,-4.5,2.5,-3,数轴表

示略.

3.若一个数的相反数不是正数,则这个数一定是(B)

A.正数B.正数或0C.负数D.负数或0

4.一个数比它的相反数小,这个数是(B)

A.正数B.负数C.非负数D.非正数

5.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为4

2

3

,则这两个

数是±

7

3

6.比-6的相反数大7的数是13.

提升能力

7.若a与a-2互为相反数,则a的相反数是–1.

8.(1)-(-8)的相反数是–8,

(2)+(-6)是6的相反数.

(3)1-a的相反数是a-1.

(4)若-x=9,则x=-9.

9.已知有理数m、-3、n在数轴上位置如图所示,将m、-3、n•

的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并将这6个数用“<”连接起来.

【答案】-3<-n

开放探究

M0

-3

10.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请把-11,12,11,-2,-12,

2•分别填入六个正方形,使得按虚线折成的正方体后,对面上的两个

数互为相反数.

11.试讨论-a的正负.

【答案】当a<0时,-a>0,当a>0时,-a〈0,当a=0时,-

a=0.

12.新中考题

(2004·河南)-

3

4

的相反数是(A)

A.

3

4

B.-

3

4

C.

4

3

D.-

4

3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

了亲自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索与发

现等式的性质,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抽象

的数学定理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工上升为理性认

识,从而获得新知,使学生的学习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时让学

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

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和发现打下基础。

1.2.4绝对值(第一课时)

-2

2

-11

-1211

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根据一个数的绝对值表示“距离”,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②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绝对值的代数定义转化成数学式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

数学转化思想指导思维活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解释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②体验运用直观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给出一个数,会求它的绝对值.

难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代数定义的导出.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请两同学到讲台前,分别向左、向右行3米.

交流①他们所走的路线相同吗?②若向右为正,分别可怎样

表示他们的位置?③他们所走的路程的远近是多少?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观察出示一组数6与-6,3.5与-3.5,1和-1,它们是一对互

为________,•它们的__________不同,__________相同.

【总结】例如6和-6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两点虽然分布在原点

的两边,•但它们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如果我们不考虑两点在原点的

哪一边,只考虑它们离开原点的距离,这个距离都是6,我们就把这

个距离叫做6和-6的绝对值.

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的绝对值,

记作│a│.

想一想(1)-3的绝对值是什么?

(2)+2

3

7

的绝对值是多少?

(3)-12的绝对值呢?

(4)a的绝对值呢?

答案略.

交流同桌间合作交流,每位同学任说五个数,由同桌指出它们

的绝对值.

思考例1求8,-8,3,-3,

1

4

,-

1

4

的绝对值.(出示胶片)

由此,你想到什么规律?

总结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同.

求+2.3,-1.6,9,0,-7,+3的绝对值.(出示胶片)

由此,你想到什么规律?

讨论交流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零.

总结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零的绝对值是零.

讨论字母a可以代表任意的数,那么表示什么数?这时a的绝

对值分别是多少?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教师加入讨论,学生相反补充回答.

归纳若a>0,则│a│=a

若a<0,则│a│=-a

若a=0,则│a│=0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题填空:

(1)绝对值等于4的数有2个,它们是±4.

(2)绝对值等于-3的数有0个.

(3)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有无数个,它们是0和正数(非

负数).

(4)①若│a│=2,则a=±2.

②若│-a│=3,则a=±3.

(5)绝对值不大于2的整数是0,±1,±2.

(6)根据绝对值的意义,思考:

①如果=1,那么a>0;

②如果=-1,那么a<0;

③如果a<0,那么-│a│=a.

【点评】去绝对值符号,首先要判断绝对值里的正负情况,由

此发展自身的合情推理能力.

备选例题

(2004·四川资阳)绝对值为4的数是()

A.±4B.4C.-4D.2

【点拨】要注意到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负数的绝对

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答案】A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本节课,我们学习认识了绝对值,要注意掌握以下两点:①一个

数的绝对值是在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②求一个数的

绝对值必须先判断是正数还是负数.

1.阅读与理解:

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

示为│AB│.

当AB两点中有一点在原点时,不妨设点A在原点,如图(1)所

示,│AB│=│OB│=│b│=│a-b│;

当A、B两点都不在原点时:

①如图(2)所示,点都在原点的右边,

│AB│=│OB│-│OA│=│b│-│a│=•b-a=│a-b│;

②如图(3)所示,点都在原点的左边,

│AB=│OB│-│OA│=│b│-│a│=-b-•(-a)=│a-b│;

③如图(4)所示,点都在原点的两边,

│AB│=│OA│+│OB│=│a│+│b│=•-a+b=│a-b│;

综上,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

2.回答下列问题:

(1)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3,数轴上表示

-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3,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

的距离是4;

(2)数轴上表示x和-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x+1│,如

果│AB│=2,那么x•为1或是-3;

(3)当代数式│x+1│+│x-2│取最小值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

围是-1≤x≤2.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填空题

(1)-│-3│=-3,+│-0.27│=0.27,

-│+26│=-26,-(+24)=-24.

(2)-4的绝对值是4,绝对值等于4的数是±4.

(3)若│x│=2,则x=±2,若│-x│=2,则x=±2.若

│-x│=3,则x不存在.

(4)│3.14-|=-3.14.

(5)绝对值小于3的所有整数有±2,±1,0.

2.选择题

(1)

O(A)

b

a

B

O

(2)

b

a

BA

O

(3)

b

a

BAO

(4)

b

a

BA

(1)则│a│≥0,那么(D)

A.a>0B.a<0C.a≠0D.a为任意数

(2)若│a│=│b│,则a、b的关系是(C)

A.a=bB.a=-bC.a+b=0或a-b=0D.a=0且b=0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如果a的绝对值比它本身大,则a一定是负数

B.如果两个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也必不相等

C.两个负有理数,绝对值大的离原点远

D.两个负有理数,大的离原点近

(4)若│x│+x=0,则x一定是(C)

A.负数B.0C.非正数D.非负数

(5)已知│a+b│+│a-b│-2b=0,在数轴上给出关于a、b的四

种位置关系,•则可能成立的有(B)

A.1种B.2种C.3种D.4种

提升能力

3.若实数a、b满足│3a-1│+│b-2│=0,求a+b的值.

【答案】a=

1

3

,b=2,a+b=2

1

3

开放探究

4.正式排球比赛,对所使用的排球的重量是严重规定的,检查

5个排球的重量,超过规定重量的克数记为正数,不足规定重量的克

数记作负数,检查结果如下表:

b

a0b

a0b

a

0b

a

0

+15-10+30-20-40

指出哪个排球的质量好一些(即重量最接近规定重量)?你怎样

用学过的绝对值知识来说明这个问题?

【答案】第2个球更好一些,因为它的绝对值最小,说明接近

规定的重量.

5.新中考题

(2004·长沙)-2的绝对值是2.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

了亲自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索与发

现等式的性质,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抽象

的数学定理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工上升为理性认

识,从而获得新知,使学生的学习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时让学

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

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和发现打下基础。

1.2.4绝对值(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利用绝对值概念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难点: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异分母负分数的大小.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你能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吗?

(1)│-3│与│-8│(2)4与-5(3)0与3

(4)-7和0(5)0.9和1.2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讨论交流由以上各组数的大小比较可见:正数都大于0,0都

大于负数,正数都大于负数.

思考若任取两个负数,该如何比较它的大小呢?

点拨若-7表示-7℃,-1表示-1℃,则两个温度谁高谁低?

【总结】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或说,两个负数绝对

值小的反而大.

注意①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又多了一种方法,即:两个负数,

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②异号的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正负;同号两数比较大小,

要考虑先比较它们的绝对值.

③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也就是从小到大的

顺序,即: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要小.即:利用数轴来比较有理数

的大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5

6

和-2.7

(2)-

5

7

和-

3

4

解:(1)∵|-

5

6

|=

5

6

│-2.7│=2.7,而

5

6

<2.7

∴-

5

6

>-2.7

(2)∵|-

5

7

|=

5

7

20

28

,|-

3

4

|=

3

4

21

28

,而

20

28

21

28

∴-

5

7

>-

3

4

例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用“〈”号把下列数连接起来.

-4

1

2

,-(-

2

3

),│-0.6│,-0.6,-│4.2│

解:∵-(-

2

3

)=

2

3

,│-0.6│=0.6,-│4.2│=-4.2

而|-4

1

2

|=4

1

2

,│-0.6│=0.6,│-4.2│=4.2

且4

1

2

>4.2>0.6,0.6<

2

3

∴-4

1

2

<-│4.2│<-0.6<│-0.6│<-(-

2

3

例3自己任写三个数,使它大于-

5

7

而小于-

1

8

【点评】此题是一个开放型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例4已知│a│=4,│b│=3,且a>b,求a、b的值.

【答案】a=4,b=±3

备选例题

(2004.江苏南通)如图1-2-11所示,在所给数轴上画出数-3,

-1,│-2│的点.把这组数从小到大用“〈”号连接起来.

【提示】把它们分别在数轴上点出相关位置,并比较大小.

【答案】略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本节课所学的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你能掌握两种方法吗?

(1)利用数轴,在数轴上把这些数表示出来,•然后根据“数轴

上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大”来比较;

(2)利用比较法则:“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两个负数,•

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来进行.

2.(1)阅读下列比较-a与-

2

3

a的大小的解题过程:

解:∵│-a│=a,│-

2

3

a│=

2

3

a

又∵a>

2

3

a∴-a<-

2

3

a

你认为上述解答过程正确吗?与同学们研究,并发表你的看法.

(2)要比较有理数a和

1

3

a的大小时,因为a的正、负不能确定.所

以要分a>0,a=0,a<0三种情况讨论:

当a>0时,a>

1

3

a.

当a=0时,a=

1

3

a.

当a<0时,a<

1

3

a.

利用以上结论解题:

①计算│a│+a=_________.

②比较3a+a的值.

0

1

【点评】(1)错,-a与-

2

3

a并不一定是负数,•不可以用比

较绝对值方法加以比较,可以用比差法,也可以分类.

(2)①当a>0时,2a;当a≤0时,0

②a>0时,3a>a;a=0时,3a=a;a<0时,3a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填空题

(1)绝对值小于3的负整数有-1,-2,绝对值不小于2且

不大于5的非负整数有2、3、4、5.

(2)若│x│=-x,则x≤0,若=1,则a>0.

(3)用“〉”、“=”、“〈”填空:

①-7<-5②-0.1<-0.01

③-│-3.2│<-(-3.2)④-│-

10

3

│>-3.34

⑤-

8

9

>-

8

7

⑥-(-

1

4

)>0.025

⑦-<-3.14⑧-

22

23

>-

202

203

(4)若│x+3│=5,则x=2或-8.

2.选择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

A.a>-aB.2a>aC.a>-

1

a

D.│a│≥a

(2)下列分数中,大于-

1

3

而小于-

1

4

的数是(B)

A.-

11

20

B.-

4

13

C.-

3

16

D.-

6

17

(3)│m│与-5m的大小关系是(D)

A.│m│>-5mB.│m│<-5m

C.│m│=-5mD.以上都有可能

(4)m≠0,则

|a|

a

=(C)

A.1B.-1C.±1D.无法判断

提升能力

3.解答题

(1)比较-

7

8

和-

6

7

的大小,并写出比较过程.

【答案】-

7

8

<-

6

7

,过程略

(2)求同时满足:①│a│=6,②-a>0这两个条件的有理数a.

【答案】a=-6

(3)将有理数:-(-4),0,-│-3

1

2

│,-│+2│,-│-(+1.5)

│,-(-3),│-(+2

1

2

)│表示到数轴上,并用“〈”把它们连接起

来.

【答案】略

(4)甲、乙、丙、丁四个有理数讨论大小问题.甲说:我是正

整数中最小的.•乙说:我是绝对值最小的.丙说:我与甲的一半相

反.丁说:我是丙的倒数.你能写出它们分别是多少吗?然后按从小

到大的顺序排列.

【答案】甲乙丙丁分别是1,0,-

1

2

,-2,丁〈丙〈乙〈甲

(5)若a<0,b>0,且│a│<│b│,试用“〈”号连接a、b、-a、

-b.

【答案】-b

开放探究

4.开放题

已知数轴上有A和B两点,它们之间的距离为1,点A和原点的

距离为2,•那么所有满足条件的点B对应的数有哪些?

【答案】-3、-1、1、3

5.新中考题

(2004·山东泰安)若│a│=1,│b│=4,且ab<0,则a+b=3

或-3.

(六)资料采撷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学是研究数和形的学科,代数研究数的问题,几何研究图形的

性质.在数学里数和形是密切联系的,我们常常用代数的方法来处理

几何问题;反过来,也借助几何图形来理解代数概念,寻找解题思路,

处理代数问题.这种数和形之间的相互应用,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叫做数形结合思想.

数轴的引入,使我们能用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数的有关概念,这就

是“数”与“形”的结合.利用数轴可以比较几个有理数的大小;利

用数轴可以更好地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地

研究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等.也就是说,在后面将充分利用数轴这个工

具,从数形结合的观点出发,学习一系列新知识.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

了亲自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索与发

现等式的性质,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抽象

的数学定理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工上升为理性认

识,从而获得新知,使学生的学习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时让学

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

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和发现打下基础。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

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

①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用过程中,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

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②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观察、归纳、推断得到数学猜想,体验数学充满探索性和

创造性.

②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异号两数相加.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下午放学时,小新的车子坏了,他去修车,不能按时

回家,怕妈妈担心,打电话告诉妈妈,可妈妈坚持要去接他,问他在

什么地方修车,他说在我们学校门前的东西方向的路上,你先走20

米,再走30米,就能看到我了.于是妈妈来到校园门口.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讨论妈妈能找到他吗?

讨论交流若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1)若两次都向东,很显然,一共向东走了50米.

算式是:20+30=50

即这位同学位于学校门口东方50米.

这一运算可用数轴表示为

(2)若两次都向西,则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西50米处.

算式是:(-20)+(-30)=-50

这一算式在数轴上可表示成:

203040

20

30

50

-100

10

O

-20

-10-30-50

-4030

20

10

(3)若第一次向东20米,第二次向西走30米.•则利用数轴可

以看到这位同学位于原位置的西方10米处.

算式是:+20+(-30)=-10(学生试画数轴以下同)

(4)若第一次向西走20米,第二次向东走30米.•利用数轴可

以看到这位同学位于原位置的什么地方?如何用算式表示?

算式是:(-20)+(+30)=+10

对以下两种情形,你能表示吗?

(5)第一次向西走了20米,第二次向东走了20米,•那这位同

学位于原位置的什么地方?

这位同学回到了原位置.即:-(20)+(+20)=0.

(6)如果第一次向西走了20米,第二次没有走,那如何呢?

-20+0=-20

思考根据以上6个算式,你能总结出有理数相加的符号如何确

定?•和的绝对值如何确定?互为相反数相加,一个有理数和0相加,

和分别为多少?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试看分类、归纳

观察(1)式,两个加数都为正,和的符号也是正,•和的绝对值

正好是两个加数绝对值的和.

观察(2)式,两个加数都为负,和的符号也是负,•和的绝对值

是两个加数绝对值的和.

由(1)(2)归纳: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

相加.

如:(-7)+(-8)=-15,16+17=+33,(-4)+(-9)=-13

观察(3)式、(4)式可见:两个加数的符号不同,和的符号有

的是“+”号,有的是“-”号,为了更清楚总结规律.可引导学生

再举几个类似的例子,从而可总结得到: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观察(5)可知: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和为0.

观察(6)可知:一个数和零相加,仍然得这个数.

【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

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

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计算

(1)(-4)+(-6)=-10

(2)(+15)+(-17)=-2

(3)(-39)+(-21)=-60

(4)(-6)+│-10│+(-4)=0

(5)(-37)+22=-15

(6)-3+(3)=0

例2某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上半场负5球,下半场胜4球,•

那么全场比赛该队净胜-1球.

例3绝对值小于2005的所有整数和为0.

例4一个数是11,另一个数比11的相反数大2,那么这两个

数的和为(C)

A.24B.-24C.2D.-2

例5下面结论正确的有(B)

①两个有理数相加,和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

②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相加得正数.

③两个负数和的绝对值一定等于它们绝对值的和.

④两个正数相加,和为正数.

⑤两个负数相加,绝对值相减.

⑥正数加负数,其和一定等于0.

A.0个B.1个C.2个D.3个

例6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分别根据下列条件,利用│a│与

│b│表示a•与b的和:

(1)a>0,b>0,则a+b=│a│+│b│

(2)a<0,b<0,则a+b=-(│a│+│b│)

(3)a>0,b<0,│a│>│b│,则a+b=│a│-│b│

(4)a>0,b<0,│a│<│b│,则a+b=-(│b│-│a│)

例7如果a>0,b<0,且a+b<0,比较a、+a、b、-b的大小.

【提示】由a>0,b<0,且a+b<0,根据加法法则来确定a、b

的绝对值的大小再利用数轴来比较大小.

【答案】b<-a

【点评】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备选例题

(2004·南京)在1,-1,-2这三个数中,任意两数之和的最

大值是()

A.1B.0C.-1D.3

【点拨】只有找出最大的两个数,才会出现最大的和.

【答案】B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指出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首先应先判断

类型,•然后确定和的符号,最后计算和的绝对值.特别是绝对值不

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相同,并把绝

对值相减,因为正负互为抵消了一部分.

2.活动

(1)请你在顺序给出的数字2、3、4、5、6、7、8、9•前面添

加“+”或“-”号,使它们的和为10;

(2)把你的答案与同学的答案对一下,有什么不一样?•不同的

填写方法共有几种?

(3)若允许出现一位数和两位数(不改变给出的数字的次序,•

在某些数字前面不添加“+”或“-”号,此时把连续的两个数字示

为两位数),还能得到10吗?回答是肯定的.例如:2+34+56+7-89,

请你试一试,写出几个式子:

(4)请你另外约定某个规则,并按规则写出一些式子来.

【答案】(1)-2-3-4+5+6+7-8+9;-2-3+4-5+6-7+8+9;

-2+3-4-5-6+7+8+9;-2+3+4+5-6+7+8-9;

-2+3+4+5+6-7-8+9;2-3+4-5+6+7+8-9;

2-3+4+5-6+7-8+9;2+3-4-5+6+7-8+9;

2+3-4+5-6-7+8+9;2+3+4+5+6+7-8-9(提示:使得负数之和为

17).

(2)共10种(3)如23+4+5+67-89等

(4)在顺次给出的数字2,3,4,5,6,7,8,9前面增加“+”

或“-”号,使它们的和为0.如2+3+4-5+6+7-8-9等.(提示:使

得负数和为22)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填空题

(1)绝对值不小于3且小于5的所有整数的和为0.

(2)已知两数5

1

2

和-6

1

2

,这两个数的相反数的和是1,

两数和的相反数是1,两数绝对值的和是12,两数和的绝对

值是1.

(3)①若a>0,b>0,则a+b>0.

②若a<0,b<0,且a+b<0.

③若a>0,b<0,且│a│>│b│,则a+b>0.

④若a>0,b<0,且│a│<│b│,则a+b<0.

(4)若│a│=3,│b│=5,则│a+b│=2或8,a+b=±2

或±8.

(5)若a<0,b>0,且a+b<0,则│a│>│b│(填“>”或

“<”)

2.计算题

(1)(-15)+27=12

(2)(-3.2)+(+3.2)=-0.9

(3)5.2+(-2.8)=2.4

(4)(-2)+(+1)=-1

1

6

(5)-8+│-5│=-3

(6)-(-7)+(-2)=5

提升能力

3.列式计算

(1)求3

1

3

的相反数与-2

2

3

的绝对值的和.

(2)某市一天上午的气温是10℃,上午上升2℃,半夜又下降

15℃,则半夜的气温是多少.

【答案】(1)-3

1

3

+│-2

2

3

│=-

2

3

(2)10+2+(-15)=-3(℃)

4.若a<0,b>0,且a+b<0,试比较a、b、-a、-b的大小,•并用

“〈”把它们连接起来.

【答案】利用加法法则和数轴结合a<-b

开放探究

5.在-44,-43,-42,…,2001,2002,2003,2004,2005•

这一串的整数中,•求前100个连续整数的和.

【答案】550

6.举例说明当m、n为任意有理数时,│m+n│与│m│+│n│的

大小关系,•并与同学们共同讨论:

(1)你所列举的大小关系是否全面.

(2)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加以解释.

【答案】(1)│m+n│≤│m│+│n│(2)略

7.新中考题

(2004·吉林)填空题:某天早晨的气温是-7℃,中午上升了

11℃,•则中午的气温是4℃.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

了亲自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索与发

现等式的性质,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抽象

的数学定理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工上升为理性认

识,从而获得新知,使学生的学习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时让学

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

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和发现打下基础。

1.3.1有理数的加法(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加法运算.

②理解加法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作用,适当进行推理训练.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②经历对有理数的运算,领悟解决问题应选择适当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思考在小学里,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有哪些运算律?它们的内

容是什么?能否举一两个例子来?

那这些加法运算律还适于有理数范围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

这个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体验1.自己任举两个数(至少有一种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

□和○中,•并比较它们的运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和○+□

发现:对任选择的数,都有□+○=○+□,即小学里学过的加

法交换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仍是成立的.

体验2.任选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

□,○,•◇内,并比较它们的运算结果.

(□+○)+◇和□+(○+◇)

发现都有(□+○)+◇=□+(○+◇),这就是说,小学的

加法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都是成立的.

小结有理数的加法仍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式子表

示成a+b=a+b.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

数相加,和不变,用式子表示成(a+b)+c=a+(b+c)

(三)应用过移,巩固提高

例1说出下列每一步运算的依据

(-0.125)+(+5)+(-7)+(+

1

8

)+(+2)

=(-0.125)+(+

1

8

)+(+5)+(+2)+(-7)(加法交换律)

=[(-0.125)+(+

1

8

)]+[(+5)+(+2)]+(-7)(加法结合律)

=0+(+7)+(-7)(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0(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例2利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计算,使运算简便.

(1)(+9)+(-7)+(+10)+(-3)+(-9)

(2)(+0.36)+(-7.4)+(+0.03)+(-0.6)+(+0.64)

(3)(+1)+(-2)+(+3)+(-4)+…+(+2003)+(-2004)

【答案】(1)0(2)-6.7(3)-1002

例3某出租司机某天下午营运全是在东西走向的人民大道进行

的,•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他这天下午行车里程如下(单

位:千米)

+15,+14,-3,-11,+10,-12,+4,-15,+16,-18

(1)他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该司机距下午出发点的距

离是多少千米?

(2)若汽车耗油量为a公升/千米,这天下午汽车共耗油多少公

升?

解:(1)+15+(+14)+(-3)+(-11)+(+10)+(-12)+4+(-15)

+16+(-18)

=[15+(-15)]+(14+10+4+16)+[(-3)+(-11)+(-12)+

(-18)]

=0

(2)(│+15│+│+14│+│-3│+│-11│+│+10│+│-12│+│4

│+│-15│+•│16│+│-18│)·a

=118a

【答案】(1)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该司机仍在其出

发点.

(2)共耗油118a公升.

例4若│2x-3│与│y+3│互为相反数,求x+y的相反数.

【提示】两个非负数互为相反数,只有都为0.

解:根据题意,有2x-3=0,y+3=0

则x=

3

2

,y=-3

x+y=

3

2

+(-3)=-

3

2

所以x+y的相反数是

3

2

备选例题

(2004·芜湖)小王上周在股市以收盘价/(收市时的价格)每

股25•元买进某公司股票1000股,在接下来的一周交易日内,小王

记下该股票每日收盘价格相比前一天的涨跌情况:(单位:元)

星期一二三四五

每股涨跌(元)+2-0.5+1.5-1.8+0.8

根据上表回答问题:

(1)星期二收盘时,该股票每股多少元?

(2)周内该股票收盘时的最高价、最低价分别是多少?

(3)已知买入股票与卖出股票均需支付成交金额的千分之五的

交易费.•若小王在本周五以收盘价将全部股票卖出,他的收益情况

如何?

【答案】(1)星期二收盘价为25+2-0.5=26.5(元/股)

(2)收盘最高价为25+2-0.5+1.5=28(元/股)

收盘最低价为25+2-0.5+1.5-1.8=26.2(元/股)

(3)小王的收益为:27×1000(1-5‰)-25×1000(1+5‰)

=27000-135-25000-125

=1740(元)

∴小王的本次收益为1740元.

(五)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本节课我们探索了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灵活运用加法

的运算律使运算简便.一般情况下,我们将互相为相反数的相结合,

同分母的分数相结合,能凑整数的数相结合,正数负数分别相加,从

而使计算简便.

1.计算

1

12

23

1

34

1

+…+

20032004

1

2.如果│a│=3,│b│=2,且a

3.取-56,从该数起,逐次加1,得到一列数.-56,-55,-54,

-53,-52,…问:

(1)第10个整数是多少?第56个呢?第100个呢?

(2)依次求出这列数前10个、前56个、前100个整数的和分

别是多少?

(3)这列数字前n个数的和是否随着n的增大而增大?请说明

理由.

【答案】1.

2004

2003

2.5或1.

3.(1)-47,-1,43

(2)-515,-1596,-650

(3)不是,当加到第58个数(为1)时,前n个数的和才开始

递增.

(六)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计算(+6

3

1

)+(-18)+(+4

3

2

)+(-6.8)

+18+(-3.2)最适当的是(D)

A.[(+6

3

1

)+(4

3

2

)+18]+[(-18)+(-6.8)+(-3.2)]

B.[(+6

3

1

)+(-6.8)+(4

3

2

)]+[(-18)+18+(-3.2)]

C.[(+6

3

1

)+(-18)]+[(+4

3

2

)+(-6.8)]+[18+(-3.2)]

D.[(+6

3

1

)+(+4

3

2

)]+[(-18)+18)]+[(-3.2)+(-6.8)]

2.已知│x│=4,│y│=5,则│x+y│的值为(C)

A.1B.9C.9或1D.±9或±1

3.有理数中,所有整数的和等于0.

4.(-2)+4+(-6)+8+…+(-98)+100=50.

5.一个加数是绝对值等于

8

1

的负有理数,另一个加数是-

2

1

的相

反数,•这两个数的和等于

8

3

6.计算题

(1)-16

3

1

+29

6

1

(2)(+0.65)+(-1.9)+(-1.1)+(-

20

13

)+(+5

3

2

)+(-2

3

1

(3)1

4

3

+(-6.5)+3

8

3

+(-1.75)+2

8

5

(4)(+6

5

3

)+(-5

3

2

)+(4

5

2

)+(+2

7

1

)+(-1)+(-1

7

1

【答案】(1)12

6

5

(2)

3

1

(3)-0.5(4)5

提升能力

7.小李到银行共办理了四笔业务,第一笔存入120元,第二笔

支取了85元,第三笔取出70元,第四笔存入130元.如果将这四笔

业务合并为一笔,•请你替他策划一下这一笔业务该怎样做.

【答案】+120+(-85)+(-70)+(+130)=95(元),所以一

次存入95元.

8.某检修小组乘汽车沿公路检修线路,约定前进为正,后退为

负.•某天自A地出发到收工时所走路线(单位:千米)为:+10,-3,

+4,+2,-8,+13,-2,+12,+8,•+5.

(1)问收工时距A地多远?

(2)若每千米路程耗油0.2升,问从A地出发到收工共耗油多

少升?

【答案】(1)距A41千米(2)13.4升

开放探究

把-5,-4,-3,-2,-1,0,1,2,3这些数填入下图的圆圈中,

•使得每条直线上数字之和都为0.

【答案】

9.新中考题

3

-1

-5

-4

-3

-2

2

1

0

(2004·重庆万州区)计算:-3+│-1│=-2.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

了亲自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索与发

现等式的性质,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抽象

的数学定理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工上升为理性认

识,从而获得新知,使学生的学习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时让学

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

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和发现打下基础。

1.3.2有理数的减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②会熟练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

①体验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渗透转化思想.

②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尊重并充分理解他人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抢答游戏(1)-7+______=+5,(2)______+(-3)=12,(3)

(-72)+______=-30

投影2.大家看这幅画面,由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本第1页引言

中的画面,•这是北京2003年11月某天的温度为-3~3℃,它确切的

含义是什么?•这一天的最高温差是多少?

观察、讨论

表明最高温度差为3℃,最低温度为-3℃,这天最高温差为6℃.

思考能不能列计算式?

生:3-(-3)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鼓励学生充分探索,提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思考该如何转化.

观察下列两式:(?)+(-3)=4

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有(+7)+(-3)=4

因而为:4-(-3)=7

观察总结比较下列两式:

4-(-3)=74+3=7

因而有:4-(-3)=4+3

你能发现什么吗?

再举一组数:计算(-5)-(+3)=-5+_____

学生活动3+(?)=-5

因为3+(-8)=-5

所以(-5)-(+3)=-8

又-5+(-3)=-8

总结归纳: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字母表示为:

a-b=a+(-b)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计算题

(1)(-

3

2

)-(+

12

1

)-(-

4

1

(2)(-0.1)-(-8

3

1

)+(-11

3

2

)-(-

10

1

(3)(-1.5)-(-1.4)-(-3.6)+(-4.3)-(+5.2)

(4)(5-6)-(7-9)

【答案】(1)-

2

1

(2)-3

3

1

(3)-6(4)1

例2根据题意列出式子计算

(1)一个加数是1.8,和是-0.81,求另一个加数.

(2)-

3

1

的绝对值的相反数与

3

2

的相反数的差.

解:(1)另一个数为-0.81-1.8=-2.61

(2)-|-

3

1

|-(-

3

2

)=-

3

1

例3若│a│=8,│b│=3,且a

解:由题知a=±8,b=±3,且a

a-b=-8-3=-11或a-b=-8-(-3)=-5,即:a-b=-11或-5.

所以:(-5)-(+3)=(-5)+(-3)=-8

例4若a<0,b>0,则

(1)│a-b│=b-a

(2)若│a+b│+│a-b│=-2a,则应添加什么条件.

【提示】去绝对值首先必须考虑绝对值的正负,在(2)中,

要使结果为-2a,即前一个绝对值为-a-b,后一个绝对值为b-a,即

a+b必须为负,•从而确定成立的条件.

【答案】a+b<0

【点评】由结论反过来推导条件,根据结论的特征作推断.

备选例题(2004·浙江绍兴)比-1小1的数是(D)

A.-1B.0C.1D.-2

【提示】即-1-1=-2

【答案】D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括: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一个转化法则,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

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可见,引进负数后对加法和减法,可以用统一

的加法来解决.

不论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

时,注意减号变加号的同时把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而被减数不变.

1.已知a<0,b<0,│a│>│b│,试判断a-b的符号.

【答案】负

(2)a、b是两个有理数,试比较a-b与a的大小.

【答案】当b>0时,a-ba.

3.已知有理数a、b在数轴上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

(1)比较a-b与a+b的大小.

(2)化简│b-a│+│a+b│

【答案】(1)a-b>a+b(2)-2b

4.下图是一家饭店楼层的示意图.其中有6层是客房,底楼是

接待处,•地下3层是停车场.

7

6

5

4

3

2

1接待处

-1

停车场-2

-3

(1)客房5楼与停车场2楼相差几层?

(2)一服务员把汽车停在停车场1楼,进入该层电梯,往上7

层,又下3层,再下3层,最后上7层,你知道最后他在哪里?

(3)某日,电梯停电,该服务员在停车场1楼停好汽车后,只

-1b

a

1

0

能走楼梯,他先去客房,依次到了5楼、1楼、4楼,然后去接待处,

最后回到停到场1楼,他共走了几层楼梯?

【答案】(1)7层(2)客房7层(3)16层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填空题

(1)0℃比-10℃高多少度?列算式为0-(-10),转化为

加法是0+10,•运算结果为10.

(2)减法法则为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即把减法转为加法.

(3)比-18小5的数是–23,比-18小-5的数是–13.

(4)A、B两地海拔高度为100米、-20米,B地比A地低120

米.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正数与正数的差是正数B.负数与负数的差是正数

C.正数减去负数差为正数D.0减去正数差为正数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A)

①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②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③两个相反数相减得零;④有理数减法中,被减数不一定比减

数或差大

⑤减去一个负数,差一定大于被减数;⑥减去一个正数,差不

一定小于被减数

A.2个B.3个C.4个D.5个

4.计算题

(1)(-7)-(-4)-(+5);(2)(-9)-[(-10)-(-2)]

(3)(-4

4

1

)-(+5

3

1

)-(-4

4

1

);(4)-8.2-9.2-1.6-(-5)

【答案】(1)-8,(2)-1,(3)-5

3

1

,(4)-14

提升能力

5.若│a│=5,│b│=7,且│a+b│=-(a+b),求a-b的值.

【答案】12或2

6.全班学生分为五个组进行游戏,每组的基本分为100分,答

对一题加50分,答错一题扣50分,游戏结束时,各组的分数如下:

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

100150-400350-100

(1)第一名超出第二名多少分?

(2)第一名超出第五名多少分?

【答案】(1)200,(2)750

开放探究

7.设A是-4的相反数与-12的绝对值的差,B是比-6大5的数.

求:(1)A-B(2)B-A(3)从(1)、(2)的计算结果,你能

知道A-B与B-A•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A=-8,B=-1(1)-7(2)7(3)互为相反数关

8.若a>0,b<0,试比较-a,-b,-(a+b),-(a-b)的大小关

系.

【答案】-(a-b)<-a<(-(a+b)<-b

9.新中考题

(2004·重庆)计算2-(3)的结果为(B)

A.-5B.5C.1D.-1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

了亲自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索与发

现等式的性质,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抽象

的数学定理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工上升为理性认

识,从而获得新知,使学生的学习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时让学

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

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和发现打下基础。

1.3.2有理数的减法(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

法的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加减法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

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

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理解为加法算式.

难点:把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竞赛活动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20)+(+3)-(-5)-(+7)

(-7)+(+5)+(-4)-(-10)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师:对比上式①,你首先想到将原式如何变形?

生: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把减号统一成加号,即原式变为:

-20+(+3)+(+5)+(-7)

师:很好,可见在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

运算.用字母可表示成:

a+b-c=a+b+(-c).

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练习计算以上两道题.

学生作业练习

师针对学生做的方法评析,作以下说明.

1.式③表示的是-20,+3,+5,-7的和,为了书写简单,可以

省略式中的括号,•从而有-20+3+5-7.

大家要注意到,虽然加号和括号都省略了,但-20+3+5-7仍表示

-20,+3,+5,-•7的和所以这个算式可以读作“负20,正3,正5,

负7的和”.当然,•按运算意义也可读作“负20加3加5减7”.

学生尝试用两种读法读.同桌间互相出式,并读出两种读法.

2.刚才在大家练习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有两种典型的处理方法,

•一是将原式按次序计算;二是将原式换成(-20-7)+(3+5).大家

观察比较一下,•你看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生:第二种过程更简便、合理.因为它运用了有理数加法的交换

律、结合律.

师:太棒了,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中,通常应用加法运算律,可

使计算简化,根据刚才过程可见,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

后,一般应注意运算的合理性,适当运用运算律.大家一起看下面问

题: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把(+

3

2

)+(-

5

4

)-(+

5

1

)-(-

3

1

)-(+1)写成省略加

号的和的形式,并计算.

解:(+

3

2

)+(-

5

4

)-(+

5

1

)-(-

3

1

)-(+1)

=(+

3

2

)+(-

5

4

)-(-

5

1

)-(+

3

1

)-(+1)

=

3

2

5

4

-

5

1

+

3

1

-1

=

3

2

+

3

1

-

5

4

-

5

1

-1

=1-1-1

=-1

说明:解题过程由学生口述、教师板演,同时提问每步的根据和

目的,并强调书写的规范化.

师:纵观这道题的解答过程,你能总结得到什么?小组同学可作

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并总结.

【总结】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有如下几个步骤:

1.将减法转化成加法运算:

2.省略加号和括号;

3.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同号两数相加;

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例2比谁算得对,算得快

(1)(+

7

2

)+(-

9

4

)-(+

9

5

)-(-

5

7

)-(+1)

(2)-7-(-8)-(-7

1

2

)-(+9)+(-10)+11

1

2

(3)-99+100-97+98-95+96+…+2

(4)-1-2-3-…-100

【点拨】按照正确的运算法则进行运算.

【答案】(1)-1,(2)1,(3)50,(4)-5050

例3银行储蓄所办理了8件工作业务,取出950元,存进500

元,取出800元,•存进1200元,存进了2500元,取出1025元,取

出200元,存进400元,这时,银行现款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

加或减少了多少元?

【点拨】根据题意把取出记为“-”,存进记为“+”,列出算

式进行运算.

解:每次存款数记为-950,+500,-800,+1200,+2500,-1025,

-200,+400.

则总额为:

-950+500+(-800)+1200+2500+(-1025)+(-200)+400

=1625(元)

答:增加了1625元.

备选例题(2003·桂林)计算1-3+5-7+9-11+…+97-99

【点拨】抓住算式的结构规律,可以考虑两两结合.

解:原式=(1-3)+(5-7)+(9-11)+…+(97-99)=-50

(五)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内容,你学会了什么?

说明:在学生思考回答的过程中将本节的重点知识纳入知识系统.

1.若x<0,则│x-(-x)│等于(D)

A.-xB.0C.2xD.-2x

2.“*”表示一种运算,规则是

3*6=3-4+5-6

0*6=0-1+2-3+4-5+6

-3*6=-3-(-2)+(-1)-0+1-2+3-4+5-6

3*(-6)=3-2+1-0+(-1)-(-2)+(-3)-(-4)+(-5)-

(-6)

0*(-6)=0-(-1)+(-2)-(-3)+(-4)-(-5)+(-6)

(-3)*(-6)=(-3)-(-4)+(-5)-(-6)

(1)试根据以上的运算规则,填写下列各式的运算过程和结果:

①(-4)*4=-4-(-3)+(-2)-(-1)+0-1+2-3+4=0;

②1*10=1-2+3-4+5-6+7-8+9-10=-5;

③(-5)*(-11)=(-5)-(-6)+(-7)-(-8)+(-9)

-(-10)+(-11)

=-8;

④0*(-4)=0-(-1)+(-2)-(-3)+(-4)=-2;

⑤4*(-5)=4-3+2-1+0-(-1)+(-2)-(-3)+(-4)-

(-5)=5;

(2)根据以上的运算规则,填写结果:

①1*100=-50;

②(-100)*(-1)=-50;

③若(-1)*n=2,则n为C;(在下列答案中选:A.5B.-4

C.-4或5D.无法确定)

④若n*(-3)=-2,则n=-1或6;若n*(-1)=-2,则

n=-3或-4.

(六)课堂跟踪反馈

1.填空题

(1)式子-6-8+10+6-5读作负6,负8,正10,正6与负5的

和,或读作负6•减8•加10加6减5.

(2)把-a+(+b)-(-c)+(-d)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为

-a+b+c-d.

(3)若│x-1│+│y+1│=0,则x-y=2.

(4)运用交换律填空:-8+4-7+6=-8–7+4+6

2.选择题

(1)已知m是6的相反数,n比m的相反数小2,则m+n等于(D)

A.4B.8C.-10D.-2

(2)使等式│-5-x│=│-5│+│x│成立的x是(D)

A.任意一个数B.任意一个正数

C.任意一个负数D.任意一个非负数

(3)-a+b-c由交换律可得(B)

A.-b+a-cB.b-a-cC.a-+c-bD.-b+a+c

(4)a、b两数在数轴上位置如图,设M=a+b,N=-a+b,H=a-b,

G=-a-b,•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B)

A.M>N>H>GB.H>M>G>NC.H>M>N>G

D.G>H>M>N

提升能力

3.计算题

(1)0-(+5)-(-3.6)+(-4)+(-3)-(-7.4)

(2)(+3

3

4

)-(-1

1

2

)+(-

1

6

)-(-

5

8

)-(+4

2

3

-1b

a

1

0

(3)2-(-5

5

6

)-(+4

3

7

)+(-2

1

6

)-(+6

11

21

(4)1-2+3-4+5…+2003-2004

【答案】(1)-1(2)

25

24

(3)-5

2

7

(4)-1002

4.某医院的急诊病房收治了一位非典病人,护士每隔2个小时

为这位病人量一次体温(单位为℃)(正常人的体温37℃).

(1)完成下表:

时刻8点10点12点14点16点18

体温

与正常人的正常体温

差值

(2)这一天的8点18点之间,这位急诊病人哪个时刻体温最高?

哪个时刻的体温低?

(3)这位病人的这一天的平均体温是多少?

【答案】(1)略(2)14点最高(3)38.6℃

开放探究

5.股票交易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金融活动,它可以促进投资和

资金流通.•南京某证券交易所的一种股票第一天最高价比开盘价高

0.2元,•最低价比开盘价低0.3元,第二天的最高价比开盘价高0.3

元,最低价比开盘价低0.1元,第三天的最高价等于开盘价,最低价

比开盘价低0.2元.一天中最高价与最低价的差,•叫做这天股票的

涨幅.计算这三天的平均涨幅.

【答案】0.4

6.新中考题

(2004·呼和浩特)选择题:计算9-(-3)=(D)

A.-12B.6C.-6D.12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

了亲自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索与发

现等式的性质,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抽象

的数学定理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工上升为理性认

识,从而获得新知,使学生的学习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时让学

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

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和发现打下基础。

1.3.2有理数的减法(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记清计算器中常用功能键的用法,多进行实际操作,逐步

熟悉计算器的用法.

难点:准确地用计算器进行加减运算.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观察体验大家看这样一个算式:-15.13+4.85+(-7.69)-

(-13.38)要计算出它的值,你能有什么方法吗?

引导使用计算器、电子计算器,简称计算器,具有运算快,操

作简便,体积小,功能多等特点,既可帮助我们进行各种复杂的数学

计算,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学概念,有时计算器还可以编程序或绘

制各种图形.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它已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计算

工具.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计算器的简单使用方法.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自主探索我们平时用的是带符号键(一)的计算器或带符号键

+/-•的计算器.下面,我们就这两种类型的计算器将上式计算一下.

首先阅读课本第30页,并对照计算器操作,再练习计算

-15.13+4.85+(-7.69)-(-13.38)

学生活动:阅读、对照课本实际操作.

学生演示(一)-15.13+4.85+(-7.69)-(13.38)

=-15.13+4.85-7.69+13.38

按键顺序

(一)15.13+4.85-7.69+13.38=显示-4.59

演示(二)

15.13+-+4.85-7.69+13.18=显示-4.59

总结:-15.13+4.85+(-7.69)-(-13.38)=-4.59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用计算器计算

(1)(-417)+509+(-371)+(-137)

(2)(-18.65)+(-6.23)+18.41+6.53-(-12.64)

(3)81.26-(+293.08)-(-8.74)-(-111.29)

(4)-26.18+(-12.93)+16.77-(-78.81)

【答案】(1)-416(2)12.7(3)-91.79(4)56.47

例2课本练习.

备选例题(2004·湖北荆门)计算机利用的二进制数,它共有

两个数码0,•1,将一个十进制数转化为二进制数,只需把该数写成

若干个2n数的和,•依次写出成0即可.如19(+)

=16+2+1=1×24+0×23+0×22+1×21+1×20=10011(二)为二进制下的

5•位数,则十进制数2004是二进制下的()

A.10位数B.11位数C.12位数D.13位数

【提示】根据二进制数的定义来将2004改写为二进制形式.

2004=1×210+1×29+1×28+1×27+1×26+1×25+1×24+1×23+1×22

可见,•二进制下2004是11位.

【答案】B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使用计算器,能使我们从繁杂的计算中解放出来.使用时,•

要记清计算器中常用的功能键的用法,多进行实际操作,操作时还需

注意以下几点:(1)•计算器?要平稳放置;(2)计算开始时按ON,

停止使用按OFF;(3)按下数学键时,•应看其是否正确.

2.用计算器计算

(1)

2222

121



=____________.

(2)

333333

12321



=___________.

(3)

44444444

1234321



=_______________.

由此,你可以猜想出哪些类似等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通过观察、操作、归纳、推断

等教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创造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

【答案】(1)121(2)12321(3)1234321

5555555555

123454321



=123454321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用计算器求-3.525-(-0.743)-4.511,按键顺序是3.525

+-+0.743•-•4.511或(一)3.525+0.743-4.511

提升能力

2.用计算器计算:

(1)-729+361-(-438)-(-266)

(2)71.89-(-61.03)+(-38.88)-(+63.74)

(3)688-319+(-263)-(-399)

(4)-4.71-(-8.92)+(-13.83)-(+21.76)

(5)81.26-293.08+8.74+111.23

【答案】(1)336(2)30.3(3)505(4)-12、14(5)

-91.85

开放探究

3.你能在-5和35之间插入三个数,使这5•个数中相邻两个数

之间的距离相等吗?

【答案】5、15、25

4.新中考题

(2004·绍兴)用计算器探索: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

1

10

1

11

1

12

,…

1

19

1

20

.如果从中选出若干个数,使它们的和大于0.5,

那么至少要选________个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计算器的运用能力,可将这些数按

从大到小的顺序输入相加,可以发现,

1

10

+

1

11

+

1

12

+

1

13

+

1

14

+

1

15

+

1

16

0.5517>0.5,故至少要选7个数.

【答案】7

(六)资料采撷

+,+,×或·,÷的由来

加减乘除(+,-,×或·,÷)等数学符号都是经过长期发展

而形成的,到了17世纪,才得到广泛使用.

加法符号,开始使用的是英文plus(加)的字头p.在德国,•

使用了相当于英语“and”(和)的词“et”.随着欧洲商业繁荣,写

“et”也嫌慢了,•为了加快速度,把两个字母连着写,因此“et”

慢慢地变成了“+”.

减法也是一样,使用英文minus(减少)的字头m,为了便于速

写,逐渐变成了“-”.

在“+”号出现了100年左右后,•英国的奥特雷德首先使用了

“×”作为乘号.后来,莱布尼兹认为“×”容易与x相混淆,建议

用“·”作为乘号,这样,•“·”也得到了承认.

除法的符号“÷”是英国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后来在英国得到

推广.除的本意是,符号“÷”的中间的横线把上、下两部分分开,

形象地表示了“分”.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

了亲自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索与发

现等式的性质,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抽象

的数学定理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工上升为理性认

识,从而获得新知,使学生的学习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时让学

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

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和发现打下基础。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

证的能力.

②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问题的变式探索,培养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归纳、类比、推断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中的

探索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按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难点:含有负因数的乘法.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做一做出示一组算式,请同学们用计算器计算并找出它们的规

律.

例1(1)(+5)×(+3)=_______;(2)(+5)×(-3)=________

(3)(-5)×(+3)=________;(4)(-5)×(-3)=________

例2(1)(+6)×(+4)=________;(2)(+6)×(-4)=________

(3)(-6)×(+4)=________;(4)(-6)×(-4)=________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想一想你们发现积的符号与因数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如何?

学生活动:计算、讨论

总结一正一负的两个数的乘积为负;两正或两负的乘积是正数.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想一想两数相乘,积的绝对值是怎么得到的呢?

学生:是两因数的绝对值的积.

引导此结论能否用现实来验证呢?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第36

页,讨论协作完成问题的解释.

探究交流阅读课本,小组讨论、总结.

学生甲解释:课本上说蜗牛沿一条直线的跑道,以每分钟2cm•

的速度向右爬行了3分钟.那么它现在在什么位置?(即它位于原来

位置的哪个方向,•与原位置相距多少米?)

式子(+2)×(+3)=+6

(+2)表示向右爬行,(+3)表示爬行了3分钟.即小虫位于原

位置右边6米.

学生乙解释:(-2)×(+3)=-6表示蜗牛向左从每分钟2m的速

度爬行了3•分钟后离开原位置的左边6m的距离.

师:引导学生可否把(-2)看成是蜗牛的速度为每分钟-2m爬行

了3分钟.

学生答.

师:你们能否试着把这一情境用数轴来表示呢?

学生代表到黑板作图,运用数轴把刚才的说法结合数轴来讲解.

师:下面问题,涉及到时间为负的情况.这该如何来领会.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学生代表:-3是指蜗牛3分钟前从起点爬到现在的位置的时间,

•积的负号是指3分钟前的位置在现在位置的左边表示“-”,6是蜗

牛3分钟前与现在的距离.

师:能否用数轴来展现其过程吗?

学生试着画数轴,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演示过程.

师:用负数表示现在之前的一段时间,这是一个创意.在你们的

讨论过程中,现在可否作出(-2)×(-3)=+6的解释呢?并用数轴

来表示,试一试.

学生回答问题.

课件展示把刚才的情境设计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形成过

程.

师:大家再思考,如果3×0或-3×0,那积为多少?从而可得到

什么结论?

生: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零.

学生活动:一同学任说一数,由另一同学说出它的倒数.

小结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还是负数,0没有倒数.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判断题

(1)两数相乘,若积为正数,则这两个因数都是正数.(×)

(2)两数相乘,若积为负数,则这两个数异号.(∨)

(3)两个数的积为0,则两个数都是0.(×)

(4)互为相反的数之积一定是负数.(×)

(5)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

【点拨】根据有理数和乘法运算法则来作出判断.

例2填空题

(1)(-1

1

4

)×(-

4

5

)=1,(2)(+3)×(-2)=-6,

(3)0×(-4)=0,(4)1

2

3

×(-1

1

5

)=-2,

(5)(-15)×(-

1

3

)=5,(6)-│-3│×(-2)=6,

(7)输入值a=-4,b=

3

4

,输出结果:①ab=-3,②-a·b=

3,③a·a=16,④b·(-b)=-

9

16

【点评】乘号“×”也可用“·”代替,或省略不写,但要以

不引起误会为原则,如a×b可表示成a·b或ab,而(+2)×(-5)

可表示成(-2)(-5)或(-2)·(-5),凡数字相乘,如果不用括号,

用“×”为好,例如2×5不宜写成2·5或25.

例3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

某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气温的变化量为-6℃.攀登5km

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答案】(-6)×5=-30,即下降了30℃.

例4在整数-5,-3,-1,2,4,6中任取三个数相乘,所得的

积的最大值是多少?•任取两个数相加,所得的和的最小值又是多

少?

【答案】(-5)×(-3)×6=90,为最大的积;-5+(-3)=-8,

是最小的两数之和.

【提示】每次销售价的改变都是在改变前的价格的基础上进行

的.

6.课本练习

备选例题(2004·江苏南通)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数值运算程序:

输入x•→×(-3)→-2→输出.当输入的x值为-1时,则输出的

数值为1.

【点拨】程序运算式是有理数运算的新型形式,该程序所反映

的运算过程是-3x-2.当输入x为-1时,运算式为(-3)×(-1)-2=1.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1.有理数的乘法法

则;2.多个不为0的因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3.几个相乘的

因数中,只要有一个0因数,•则积的确定.

1.自己操作实践、如何应用计算器来计算有理数的乘法、阅读

课本P41.并练习用计算器来计算:

(1)74×59=4366;(2)(-98)×(-63)=6174

(3)(-49)×(+204)=-9996;(4)37×(-73)=-2701

2.“⊙”表示一种新运算,它的规则是:a⊙b=-a×b-(a+b)

(1)求3⊙5=-23;(2)求(3⊙4)⊙5=109

(3)请你定义一种新运算“○

×

”,使其中含有乘法运算,且2○

×

(-3)=1

【答案】a○

×

b=-a×b+(-a+b)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填空题

(1)若ab>0,则表示a、b的关系是a、b同号.若ab=0,

则表示a、b的关系是a、b中至少有一个为0.若ab<0,则表示

a、b的关系是a、b异号.

(2)(-2)×(-3)=6,(-

2

3

)·(-1

1

2

)=1,2001×

(-2002)×2003×(-2004)×0=0.

2.选择题

(1)若ab>0,则必有(D)

A.a>0,b>0B.a<0,b<0C.a>0,b<0C.同

(2)若ab=0,则必有(C)

A.a=b=0B.a=0

C.a、b中至少有一个为0D.a、b中最多有一个为0

(3)一个有理数和它的相反数的积(C)

A.符号必为正B.符号必为负C.一定不大于

0D.一定大于0

(4)有奇数个负因数相乘,其积为(B)

A.正B.负C.非正数D.非负数

3.计算题

(1)(-3

1

2

)×(-4)(2)(-2)×(-3)×(-5)

(3)(-7

2

3

)×3×(-

1

23

)(4)(-9.89)×(-6.2)×(-26)

×(-30.7)×0

【答案】(1)14(2)-30(3)1(4)0

提升能力

4.现定义两种运算“○

”和“○

·

”对于任意两个整数a、b,有

a○

b=a+b-1,a○

·

b=ab-1,求4○

·

[(6○

8)○

(3○

·

5)]的值.

【答案】103

开放探究

5.(2004·云南)观察按下列顺序排列的等式.

9×0+1=1

9×1+2=11

9×2+3=21

9×3+4=31

9×4+5=41

……

猜想,第n个等式(n为正整数)用n表示,可以表示成9(n-1)

+n=10(n-1)+1.

(六)资料采撷

“相反数”和“倒数”

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要强调“互

为”的含义.a的相反数记为-a.初学代数,见到字母,学生往往

只想到它代表正数,而没想到字母也可能是负数或0.这些都应使学

生明确其真正意义.•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是0.

倒数早在小学就学过了.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这两个数就互

为倒数,•这里也强调“互为”的含义.并且还应使学生注意:0没

有倒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同号,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

“反”和“倒”的意思比较相近,容易搞错.其实它们是完全不

同的两个概念.一般地,相反数是指一对数,它们的绝对值相等,符

号相反;倒数也是指一对数,它们的绝对值不等,符号相同.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

了亲自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索与发

现等式的性质,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抽象

的数学定理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工上升为理性认

识,从而获得新知,使学生的学习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时让学

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

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和发现打下基础。

1.4.1有理数的乘法(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灵

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使之计算简便.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想一想上一节课大家一起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掌握

得较好.那在学习过程中,大家有没有思考多个有理数相乘该如何来

计算?

做一做(出示胶片)你能运算吗?

(1)2×3×4×(-5)

(2)2×3×(-4)×(-5)

(3)2×(-3)×(-4)×(-5)

(4)(-2)×(-3)×(-4)×(-5)

(5)-1×302×(-2004)×0

由此我们可总结得到什么?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交流讨论不难得到结论:几个不为0的数乘,•积的符号由负

因数这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负因数的个数

是奇数时,积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注意只要有一个因数为0,则积为0.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计算(-3)×

5

6

×(-

9

5

)×(-

1

4

)×(-8)×(-1)

【提示】先找出其中负因数的个数为5个,故积的符号为负,再

将绝对值相乘.

=(-3)×

5

6

×(-

9

5

)×(-

1

4

)×(-8)×(-1)

=-3×

5

6

×

9

5

×

1

4

×8×1

=-9

例2计算(-1999)×(-2000)×(-2001)×(-2002)×2003

×(-2004)×0

【提示】不管数字有多么复杂,只要其中有一个为0,则积为

0.

数学游戏学生活动:按下列要求探索:

(1)任选两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为负),分别填入□和○内,

•并比较两个结果:

□×○=_________和○×□________

(2)任选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为负),分别填入□、•○和

◇中,并比较计算结果:

(□·○)·◇=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任选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为负),分别填入□、○和◇

中,•并比较计算结果:

◇·(□+○)=________和◇·□和◇·○=________

【总结】有理数的乘法仍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式子表

示为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

数相乘,积不变.用式子表示成(a·b)·c=a·(b·c)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

两个数相乘.

用字母表示成:a(b+c)=a·b+a·c

例3(投影)计算:(1)-

3

4

×(8-

4

3

-

14

15

(2)19

18

19

×(-15)

【分析】①利用乘法分配律

②将19

18

19

换成20-

1

19

,再用分配律计算.

学生板演、练习.

备选例题(2004·江苏泰州)-1

1

2

的倒数是()

A.

2

3

B.

3

2

C.-

2

3

D.-

3

2

【提示】-1

1

2

化为假分数-

3

2

,它的倒数为-

2

3

【答案】C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本节课我们的成果是探究出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并进行了应

用.可见,运算律的运用十分灵活,各种运算律常常是混合应用的.这

就要求我们要有较好的掌握运算律进行计算的能力,要寻找最佳解题

途径,不断总结经验,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

一列数a1,a2,a3,…an.

若a=100+(-6)×1,

a=100+(-6)×2,

a=100+(-6)×3,

则an=100-6n;当an=-2002时,n=351.

在这列数a1,a2,a3,…,an中最小的正数=4,最大的负数

=-2.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两个整数的积为8,它们的和等于±9或±6.

(2)“a、b同号”用不等式表示为ab>0.“a、b异号”用不

等式表示为ab<0.

(3)3.1416×7.5944+3.1416×(-5.5944)=6.2832.

(4)(

1

2

-3-

5

9

+

5

6

-

7

12

)×(-36)=101.

(5)(-8)×(-12)×(-0.125)×(-

1

3

)×(-0.001)=-0.004.

(6)(-14

13

14

)×(+4)=(-15+

1

14

)×4=-15×4+

1

14

×4

=-59

5

7

(7)已知a>0,b<0,则│ab│+b│a│=0.

(8)若a+b<0,ab>0,则a<0,b<0.

2.计算题

(1)(-

1

12

)×

8

15

×(-

2

3

)×(-2

1

4

)=-

1

15

(2)6.878×(-15)+6.878×(-12)-6.878×(-37)=68.78

(3)

1

4

×-16×(-

4

5

)×(-1

1

4

)×8×(-0.25)=8

(4)(-

1

6

-

3

20

+

4

5

-

11

12

×(-5)×12=26

(5)(-99

88

89

)×36=-3599

53

89

提升能力

3.若a、b、c为有理数,且│a+1│+│b+2│+│c+3│=0.求

(a-1)(b+2)(c-3)

4.已知x、y为有理数,如果规定一种新运算※,定义x※y=xy+1.•

根据运算符号的意义完成下列各题.

(1)2※4=9(2)求1※4※0=1

(3)任意选取两个有理数(至少一个为负数)分别填入下例□

与○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与○※□

(4)根据以上方法,设a、b、c为有理数.请与其他同学交流

a※(b+c)与a※b+•a※c的关系,并用式子把它们表达出来.

【答案】(3)相等(4)a※(b+c)+1=a※b+a※c

开放探究

5.趣味题

以前有一个农民,他有17只羊,临终前,他嘱咐把羊分给三个

儿子,他说:“大儿子分一半,二儿子分

1

3

,小儿子分

1

4

,但是不允

许把羊杀死或者卖掉”.三个儿子感到很为难,不知怎么分,你能他

们分吗?

【答案】借一只羊就会有18只,他们分别分得9只,6只和2

只后,•还剩一只羊,再还给人家.

6.新中考题

(2004·山东淄博)观察下列数表

1234…第一行

2345…第二行

3456…第三行

4567…第四行

┋┋┋┋

第第第第

一二三四

列列列列

根据数表所反映的规律,第n行第n列交叉点上的数应为(A)

A.2n-1B.2n+1C.n2-1D.n2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

了亲自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索与发

现等式的性质,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抽象

的数学定理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工上升为理性认

识,从而获得新知,使学生的学习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时让学

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

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和发现打下基础。

1.4.2有理数的除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有理数除法的定义.

②经历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过程,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③会化简分数.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用,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

②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思维活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能从交流中

获益.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应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难点: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取适当的方法求商.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在前几节课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并且还由乘法

而认识了有理数的倒数问题.那大家知道乘法的逆运算是什么?该如

何计算和应用.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试一试(-10)÷2=?

交流因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也就是求一个数“?”,使(?)

×2=-10

显然有(-5)×2=-10,所以(-10)÷2=-5

我们还知道:(-10)×

1

2

=-5

由上式表明除法可转为乘法.即:(-10)÷2=(-10)×

1

2

再试一试:(-12)÷(-3)=?

【总结】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除数不能为0).•

用字母表示成a÷b=a×

1

b

,(b≠0).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计算:(1)(-36)÷9(2)(-63)÷(-9)(3)

(-

12

25

)÷

3

5

(4)0÷3(5)1÷(-7)(6)(-6.5)÷0.13

(7)(-

4

5

)÷(-

2

5

)(8)0÷(-5)

提出问题:在大家的计算过程中,应用除法法则的同时,有没有

新的发现?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总结】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

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点拨】这个运算方法的得出为计算有理数除法又添了一种方

法.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大家试来比较一下,以上各

题分别用哪种运算法则更简便.

【讨论】(1)、(2)、(5)、(6)用确定符号,并把绝对值相除.

(3)、(7)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引导】小学里我们都知道,除号与分数线可相互转换.如

-12

3

=-12÷3.•利用这个关系,我们可以将分数进行化简.

例2化简下列分数

(1)

-45

-15

(2)

12

-36

(3)

-7

-14

(4)

0

-8

学生活动:口答.

备选例题(2004·福建南平)

a

|a|

b

|b|

(ab≠0)的所有可能

的值有(C)

A.1个B.2个C.3个D.4个

【点拨】本题含有绝对值符号,故要考虑a、b的正负情况.当

a>0时,

a

|a|

=1;当a<0时,

a

|a|

=-1.

【答案】C

例3试着用计算器计算

(1)-0.056÷1.4=-0.04;(2)1.252÷(-4.4)

=-0.285

(3)(-3.561)÷(-1.96)=1.817

【说明】让学生练习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计算.通过自

己的亲身的探索、操作而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本节课大家一起学习了有理数除法法则.有理数的除法有2种方

法,•一是根据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二是根据“两数

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一般能整除时用第

二种.

1.(1)m为负整数,它的倒数

1

m

,它的相反数为-m,试比较m,

1

m

和-m的大小.

(2)m为正整数,结论又怎样?

(3)m为非零有理数,讨论m,

1

m

和-m的大小.

【答案】(1)-m>

1

m

≥m(2)m≥

1

m

>-m(3)①-1

-m>m>

1

m

,②m≤-1时,-•m>

1

m

≥m,③当0

1

m

>m>-m,④m≥

1时,m≥

1

m

>-m.

(六)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选择题

(1)如果一个数除以它的倒数,商是1,那么这个数是(D)

A.1B.2C.-1D.±1

(2)若两个有理数的商是负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是(D)

A.都是正数B.都是负数C.符号相同D.符号

不同

(3)

|a|

a

=-1,则a为(B)

A.正数B.负数C.非正数D.非负数

(4)若a+b<0,

b

a

>0,则下列成立的是(B)

A.a>0,b>0B.a<0,b<0C.a>0,b<0D.a<0,

b>0

2.计算题

(1)(-2

1

7

)÷(-

5

14

)=6(2)3.5÷

7

8

÷(-1

1

7

)=

7

2

(3)-

3

2

÷(-7)÷(-

5

14

)=-

3

5

(4)(-1)÷(+

3

5

)÷(-

3

7

)=

35

9

提升能力

3.填空题

(1)若a、b是互为倒数,则3ab=3.

(2)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有0,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非负数,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1.

(3)若<0,且yz<0,那么x>0.(填“)”、“〈”〉

(4)当x=2时,代数式没有意义.

(5)±1的倒数等于本身,0的相反数等于本身,非

负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一个数除以1等于本身,一个数除以

–1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

开放探究

4.一家公司为了开发某种产品,需要每年向银行存款或取款,

到今年,•存取款结果正好为零.如果把向银行的存款数(万元)记

为正数,那么向银行的取款数(万元)就应当记为负数;如果把现在

起向后的时间(年)记为正数,那么把现在起向前的时间(年)记为

负数,在这个问题中,

(1)(-100)÷4的实际意义是___________;

(2)(-100)÷(-4)的实际意义是_____________.

仿照上题,请你举一个实例,使问题的数量为:

(1)16÷(-2)(2)(-10)÷(-2)

【答案】略

5.新中考题

(2004·北京)-

1

3

的倒数是(B)

A.3B.-3C.

1

3

D.-

1

3

(七)资料采撷

大数学家维纳的故事

维纳(1894─1964)是最早在美洲数学界赢得国际荣誉的大数学

家,关于他的轶事多极了.

维纳早期在英国,后来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长达25年.他

是校园中大名鼎鼎的人物,人人都想与他套近乎.有一次一个学生问

维纳怎样求解一个具体问题,维纳思考片刻就写出了答案.实际上这

位学生并不想知道答案,只是问他“方法”.维纳说:“可是,就没有

别的方法了吗?”思考片刻,他微笑着随即写出了另一种解法.维纳

最有名的故事是有关搬家的事.一次维纳乔迁,妻子熟悉维纳的个性,

搬家前一天晚上再三提醒他.她还找了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新居的地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21:55: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506150716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七年级数学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七年级数学教案.pdf

上一篇:听课体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