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卫兵与葫芦阅读答案
【篇一:清兵卫与葫芦基础知识及同步练习】
>【知识储备】
1.字词积累
热衷:十分爱好某种活动。茶卤:很浓的茶水。
熠熠:形容闪光发亮。乖觉:机警、聪敏。
哆嗦: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激动。
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呵叱:发怒吆喝。
名伶:旧时称著名的戏剧演员为名伶。嘀咕:小声说;私下里说。
猜疑;犹疑。
2.背景链接
1910年,志贺直哉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
玄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和美
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
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
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志贺直哉是“白桦派”的代表
作家之一。他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以现实主义的笔法,批判了
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体现了“白桦派”的文学主张。
【文本解读】
一、谋篇立意
小说通过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剥
夺孩子爱好的做法,呼吁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日本与中国属于东方国家,文化受中国影响较深,封建的家长专制
思想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文化传统上强调统一的意志,缺少个
性和自由空气,因而扼杀个性的现象比较普遍。小说中,清兵卫的
爱好被剥夺,被贬得一无是处,这是多么令人悲哀啊!更令人深思
的是清兵卫在这些压力下,自觉地放弃爱好,是多么可惜啊,他将
永远无法正确估计自己天才般独特的审美力,而这一切与他擦肩而
逝,永远地消失了,这难道不令人感叹吗?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46小节,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开头交待清兵卫放弃了自己对葫芦的爱好,转而热
衷绘画了。第二部分(2-6),写清兵卫如何痴迷地喜爱着葫芦。
第三部分(7-20),写清兵卫独立的个性。
第四部分(21-44),写小说的中心事件即小说开头交待的“这件
事”。
第五部分(45-46),呼应开头,再次写到故事悲剧性的结局。
三、问题探究
1、清兵卫的父亲爱不爱清兵卫?为什么?
2、句段理解:
⑴“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
课的时候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恰巧上的
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这句话如何理解?
⑵“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如何理
解?
【同步训练】
一、基础训练
1、《清兵卫与葫芦》的作者是国别)小说家。
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情不自禁光彩熠熠狭隘b、不知疲倦气喘吁吁干涉
c、忍气吞声横瞧竖看出息d、偷偷模模呆头呆脑热衷
3、写出下列句子对人物的描写方法。
⑴“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清兵卫急匆匆地说。
()⑵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
⑶清兵卫的父亲听了这话,立刻抓住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
()
⑷清兵卫偷偷地发笑,他们所说的马琴的葫芦,是那时候一件很有
名的东西,他也去看了看——立刻觉得并不见得怎样好,就掉头走
了。()
4、清兵卫为什么不怨恨教员和父亲?
5、如果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坚持下去,会怎样?
6、《清兵卫与葫芦》揭示的主题是。其中小说中写清兵卫把老头
的秃脑袋错看成葫芦的用意是。
二、同步解读
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
的时候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磨擦,给级任教员看
见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
??甚至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于是这个清兵卫葫芦,
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
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来一个一个地
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7、选文写清兵卫上课偷偷在桌子底下磨擦葫芦有何用意?
8、“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这句话写出清兵
卫什么心态?
9、清兵卫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10、当清兵卫的父亲用锤子将葫芦砸碎时,清兵卫是怎样的?(用
原文回答)
11、从文中可以看出,清兵卫的爱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当其父亲
砸葫芦时,假如你在场,请对他的父亲说几句话。
【篇二:8清卫兵与葫芦志】
贺直哉
教学目标
正确对待待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个性发展。从不同角度解读小说。
心理活动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如何善待他们难点:体味传神的心理描写。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作家。
志贺直哉是“”代表作家之一。1910年发表曾被《帝国文学》退稿
的《到网走去》与新作《剃刀》,1912年发表短篇小说《克罗谛思
日记》,显示他出众的才华,为文艺界瞩目。1917年发表的著名中
篇小说《和解》,写他立志于文学与父亲发生冲突而终于得到和解
的经历。作者从此进入创作旺盛时期。《在城崎》(1917)、《佐佐木
的场合》、《好人物夫妇》(1917)等名著,以及历史小说《赤西蛎太》
(1917)相继问世。
从1921年开始,着手写他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历时15年之
久,于1937年完成。后期的作品还有《万历红瓷瓶》(1933)、《台
风》(1934)、《早春的旅行》(1941)、《寂寞的一生》(1941)以及战
后创作的《灰色的月亮》和《被腐蚀的友情》等。志贺直哉于
1971年10月21日逝世。2、阅读课文,理清小说脉络。故事采用
()的方法。
第一段中说“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卫兵和葫芦就断了关系”,
课文中间部分叙述了“这件事”可分为()个部分。
二、合作交流
1、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他对葫芦的痴迷?你认为哪个地方写得最传神?
2、花一毛钱最张以六百元的高价卖出,这说明了什么?这个结果与
前文的哪些内容构成对比?
3、如何理解文末父亲对其新爱好的态度?
当堂训练一、基础驿站
勤劳远比黄金可贵。--萨迪
3.根据拼音写汉字。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去好呢,还是不
去好?
b.“那种葫芦我可不大喜欢,不过大一点就是了。”他插嘴说。
c.清兵卫又被骂做“没出息的孩子”!他的父亲还说:“像你这种家
伙,赶快给我滚蛋吧。”d.“真是小孩子呢,不是这种葫芦他就不喜
欢”。一位客人来看望他做木匠的爸爸,看见清兵卫在一旁很专心地
擦葫芦,就这样说。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自从有了新的寄托??热衷:寄托:
6.本文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尾声)二、综合园地
7.找出下列语句中表示动作的词,看看这些词语在刻画人物形象上
起到了怎样的作用?(1)他能够自己把葫芦口切开,把里边的籽掏
出来,技巧很好,塞子也是自己装上的。这句中的动词有:
(2)先用茶卤一泡,把气味泡干净了,然后就把父亲喝剩的淡酒装
在里面,不停第把表面擦亮。这句中的动词有:作用:
勤劳远比黄金可贵。--萨迪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小沈阳的表演幽默搞笑,每每使大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孩子
更是笑得前俯后仰。b.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
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c.他酷爱收藏,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慷慨解囊,上
门求购别人珍藏的奇石。d.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
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锻炼学生克服困难
的意志。
9.请在文段后面的横线上续上适当的议论,用上“外部环境”、“内心
世界”两个关键词。人的成长如日本鲤鱼非常相似,日本鲤鱼能长到
多大与池塘的大小有直接关系。不过对于人类而言,
【篇三:清兵卫与葫芦教材分析】
xt>[教材分析]
《清兵卫与葫芦》是日本小说家志贺直哉写的一篇主张尊重个性的
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异国的悲剧性故事,揭露封建家长专制思想对
青少年的扼杀。文章叙述直白,易于理解,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
生活实际,是对学生进行小说的阅读欣赏与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用心自读课文,把握关键词句;体会作品运用简练传神的
描写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塑造人物的方法;指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情
感态度,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使
之获得人生的感悟。
[学情分析]初三?五班是我这学期新接的一个班级,对学生的情况还
不了解,通过一学月的教学,我感觉这个班学生这应是个中等水平
的班级,课前有约半数的学生能够预习,上课的秩序井然,但有少
部分学生参与语文课堂不积极,不喜欢表达,在学习上尚需教师的
引导、启发与点拨,更需要老师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设想]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作品,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全面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只是
培养学生自读的一个环节。根据单元目标的分解,学生应该在学习
讲读课的时候获得自读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个环节。
1、小说自读方法指导;(在单元讲读课文的时候,教给学生阅读小
说的方法。)
2、小说自读目标确定;(由老师确定,每组用抽签的方式确定研究
的重点,课前预习,老师要检查预习作业。小组同学人人都有事做,
人人都参与合作与探究的准备。)
3、小说自读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按规定时间展示,找两名计时员,
两名记录参与课堂答问的名单。)
4、小说自读小结与反思。(师将重点内容小结点拨、补充,并宣布
比赛结果,)
本节课是实现自读目标的第三个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自读,合作探
究本文的人物、情节、环境及主题、写法体验阅读一篇小说的方法。
同时学生能针对自己的爱好学会正确的取舍。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自读目标确定。(学生分为四组,通过抽签的方式
决定探究的重点,学生利用休息时间自读课文,完成自己所承担的
预习作业。)
(合作探究目标由多媒体课件展示)
(一)作者、背景、环境
1、作家有何作品?代表作是什么?主要思想是什么?
2、找出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师点拨:志贺直哉。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白
桦派的主要代表,这一流派的作家不满当时文坛的自然主义与唯美
主义风气,主张尊重自由的个性。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二)情节
1、全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课文可以分几部分?可以用那几个字概括他与葫芦的事件?
3、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何关系?
(师点拨:小说采用倒叙的手法,以葫芦为线索,主要写了一个叫
清兵卫的孩子与葫芦的故事。可以用痴迷葫芦、发现葫芦、没收葫
芦、砸碎葫芦来概括与葫芦有关的几个事件。开头的放弃葫芦到结
尾的放弃葫芦,转而学习绘画了,是一种照应关系。)
(三)人物
1、本文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
2、根据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等分析人物地性格特点。
3、次要人物的作用是什么?
(师点拨:小说的主人公是清兵卫,本文通过大量的简练传神的描
写来表现人物的复杂心理。从开始的痴迷葫芦,执拗、坚持己见,
不愿屈服,到教员没收葫芦后的惊愕、害怕和手足无措,再到父亲
砸坏葫芦的惨淡与绝望,他不敢,也不想坚持自己的爱好了。清兵
卫的独特的审美个性被扼杀了。)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极为传神,如写清兵卫痴迷葫芦,错把老头子
的秃头当葫芦的细节,令人忍俊不禁。)
(四)主题
1、为什么要以清兵卫与葫芦为题?
2、本文主题是什么?
3、本文与《风筝》比较阅读在内容和主题上有何异同点。
(师点拨:小说以现实主义笔法,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
做法,呼吁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二、走进自读课堂
2、选一名记时员,到时间举手示意。
3、选一名课堂实录,记下上台展示成果同学名单。
4、选出课堂发言最多的小组作为优胜组。
三、学生上讲台展示自读成果。
四、自由辩论:
正方:中学生能痴迷于自己喜欢的活动或东西
反方:中学生不能痴迷于自己喜欢的活动或东西
五、小结:
(1)有追求、有爱好是孩子的天性,但发展自己的天性应在一定的前
提下。你喜欢打篮球,就可以24小时玩吗?你爱上网,就能不分时
间,不选内容,无节制的上吗?你爱看小说,就可以上课看吗?这
样还能要求家长老师理解支持吗?发展个性应该在完成学习任务,
不影响身心健康,不违反法律,不侵害他人利益,不违背道德的前
提下,在合适的时间、场合进行。同时,老师家长和社会也应提高
认识,对孩子的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给予理解和支持,并应该正
确的指导、调控,给孩子以自由的空间,发展自己,健康成长。
(2)对学生探究的结果小结与点拨,评出优胜小组。(播放多媒体)
六、作业:小说的结尾意犹未尽,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扼杀后,
又热衷于绘画了,他的这一新的爱好能守住吗?后来会发生怎样的
故事呢?请合理展开想像,续写这篇小说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20:45: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501926708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清兵卫与葫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清兵卫与葫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