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爱莲说教案

更新时间:2023-02-27 09:48:24 阅读: 评论:0

王志纲工作室-u盘驱动修复

爱莲说教案
2023年2月27日发(作者:职业道德培训)

《爱莲说》教案

关于《爱莲说》教案合集5篇

《爱莲说》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了解“说”的特点。2、反复诵读,背诵课文。3、了

解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技能目标1、能够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义以及用法。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教学重点1、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

阅读的语感。2、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难点理解运

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文的教学录音带,与课文有关的图片与资料,辅助教学的

小黑板。

2.学生准备:课前阅读课文,认读课文中的生字,利用工具书解释课文中

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做到能够顺畅地朗读

课文。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及“说”这一文体。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见过莲花吗?欣赏课本一幅莲花插图,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咏

“莲”或“荷“的诗句。(学生吟诵诗句: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

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

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古往今来,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最喜欢莲花的当数

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

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

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这个问题。

莲花是高洁的象征,它出淤泥而不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喜欢以莲

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铬,而这一

名句就出自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

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

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

题解

简介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

等。

说说本文写作背景。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

理。

二、感知课文

听录音朗读

朗读指导:①注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②本文前一段介

绍,介绍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

用的区别。)

扫清生字词

ífánūzhuódíliánxièìīxiǎn

颐蕃淤泥濯洗涤清涟亵玩逸噫鲜

3,学生齐读课文

4、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参照注释,疏通文意并翻译课文。

重点讲学生难懂的两个文言句式:(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判断句,句型为“……,……也”可译为“……,是……”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

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

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前文“何陋之有”也与此相

同。

5,指名朗读

三、研读课文(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

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

2、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莲君子的

品格明确:生长环境(出……不妖)----高洁、质朴体态香气(中……

益清)----正直、芳香风度气质(亭……亵玩焉)----清高小结:这些描

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

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

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这种借赞花来赞人,

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

3、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齐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4、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1、写了莲,

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

2、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为什么还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

用?作者对三种花的态度怎样?明确: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

丹”来衬托莲花。(1)、分析“菊”的衬托作用。谁爱菊花?陶渊明。因为菊花

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

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流露出作者

惋惜的情感。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

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

用。谁爱牡丹?世人。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

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

的。因此,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流露出作者鄙视的情感?师:作者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

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3)对照板书,齐背课文。

四、总结:

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慕富

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

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

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五、能力训练。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联系自己的志趣

和追求,写出你最喜欢的一种花。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例句:我

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造句:我爱梅

花,因为它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坚贞顽强,斗志昂然的勇士。

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读第

二段。读的时候注意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b、最后

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是什么句式?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

读出“惋惜”的语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

读升调。“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应读降调,要读出

“鄙视”的语气。

《爱莲说》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疏通文言语句,理解短文的主要

内容。

2、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的结合。

3、了解本文对比烘托的写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4、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

品格的追求。

学法点悟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

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篇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

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

的胸襟。

整体感知

“说”,古代文体之一,既可以说明、记叙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

体,它与“论”无大异,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

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作者赋予“莲”高洁的品格,在

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疑难解析

质疑: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

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解惑:文章通篇以菊花为旁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

卓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守身如玉的生活态度。

质疑: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解惑: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

“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质疑:“我”爱莲花什么呢?

解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质疑: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解惑:菊花比喻象征隐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贵的人,莲花比喻象征君子。

质疑:怎样理解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

解惑: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在恶

劣的环境中不为世俗所污;“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在优越的环境中不媚于

世;“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

性格正直,纯正无邪;“香远益清”比喻君子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亭亭净

植”一句比喻君子卓然挺立,坚守节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句比喻君子端庄

严肃,被人敬仰。

语言揣摩

1.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提示: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

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

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

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

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2.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应怎样理解它的象征意义?

(提示: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

绘莲花特征,围绕“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志洁行廉,美名传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这里描述的既是作者爱莲花的缘由,也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形象,包含着

自律自况。)

3.“陶后鲜有闻”一句中,“鲜”应该读iǎn,还是iān?

(提示:“鲜”在这里应读“iǎn”意思是“少”的意思。)

4.“香远益清”的“益”是什么意思?请你找一个成语,里面的“益”

和这儿是意思相同的。

(提示:“益”是“更加”的意思,“精益求精”的“益”是同样意

思。)

5.你怎样理解“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

(提示: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原来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

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作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

6.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莲的形象。文章又怎样表现了莲的品质?

(提示:作者从生长环境方面,描绘了莲的高洁和质朴;从体态香气方

面,写了莲的正直和芳香;从风度方面,写了莲的清高。文章表现莲的高洁品质,

从三个方面入手:直接描写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议论。)

研究课题

1、相关链接: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

叔,湖南道县人。有《周元公集》。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

“濂溪先生”。在南康郡任职期间,他曾亲自率领属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池种

莲,名曰“爱莲池”。

2、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可使文章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回味。封建时代的

君子形象对我们今天如何做人,完善自我品德修养有一定的启示。试着用托物言志

的写法,写一篇散文。题目自拟。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导引学习本文,要着重把握难词难句和关键的词、语、句,注意

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特点,背默文中的名句。

基础巩固集练

一、文学常识填空

《爱莲说》选自,作者,代家。“说”是古代的一种,用以陈述作者

对的观点。

二、字音字义

1.给下列生字注音。

颐()蕃()淤()濯()蔓()亵()鲜()予()

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3分)

⑴蕃⑵妖⑶濯⑷亭亭⑸亵(6)香远益清

3.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蕃()亵()

番()蛰()

藩()衷()

幡()裹()

三、语言积累

翻译文言语句。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四、朗读背诵

1.注意骈句的特点,划分句子的节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根据提示填空。

(1)本文的中心句是。

(2)描写莲的高洁、质朴的句子是,;描写莲的姿态的句子是,。

(3)洛阳牡丹盛会,观赏牡丹花的人很多,可用《爱莲说》中的句子来

形容,应该是。

五、问题探究

1.下列句式各有什么特点?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提示:这是判断句。这三个分句分别用“者也”表示判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提示:这是一个被动句,染,被污染。)

2.请说出本文的句式语言特点。

(提示:句式语言特点:①句式多样,或骈句。或散句;或长句,或短

句;或排比句,或独词句。②语气多变。或陈述,或疑问,或感叹。③节奏和谐。

“蕃、丹、染、焉”,“直、枝、植”等韵脚交错分布,错落有致。④表达方式多

样。百字短文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一个“爱”字连缀全文,文笔简

练,情感丰富。)

六、欣赏评价

1.本文既是写莲花的为何又写菊花、牡丹,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提示:课文中写菊花、牡丹的句子用意是:①开头以陶渊明爱菊,世人

爱牡丹引出“予独爱莲”的主旨。②作者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衬托莲的高洁。

③结尾由三种花写到三种人:爱菊者少,爱莲者更少,而爱牡丹者很多。以此感叹

社会上真隐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爱富贵的人很多。

这是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

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2.作者对“爱菊”、“爱牡丹”、“爱莲”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表达有什

么特点?

[提示:作者用三种花象征三种人,用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菊花在

花草凋零的秋天独吐幽香,所以将它比作隐士。文中用陈述句(“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表达对菊及爱菊者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隐逸之士极少。莲正像品

德高尚的君子,文中用疑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借反问语气感慨君

子太少。牡丹绚丽浓艳,所以将它比作贵人。文中用感叹句(“牡丹之爱,宜乎众

矣。”),表达对牡丹及爱牡丹者的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

最后三句,将次序调整为菊、莲、牡丹,使褒贬爱憎更鲜明。]

《爱莲说》教案篇3

【课题】:爱莲说

【教学目标】:

⒈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情景导入:

(上课前播放音乐,上课开始停止播放,开始导入。)(幻灯片1)

今天我和大家合作学习一篇优美的文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读课题《爱莲

说》。(幻灯片2)

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我们一起先来欣赏一下

莲的形象,然后我要同学们说说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按键播放莲花组图。)

(幻灯片3至幻灯片6)

问题: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学生的回答,一律加以肯

定。)(幻灯片6)

解说:莲花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深的人们的喜爱,因此它很早

就出现在文人的笔下。如杨万里有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幻

灯片7)苏轼的“荷尽无遮雨盖”;(幻灯片8)屈原的“制芰(jì)荷以为衣,集芙

蓉以为裳”。(幻灯片9)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莲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

还只是莲花外形的美,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还是它的内在品质。我们今天学习的

《爱莲说》,就是一篇赞美莲的品质,从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

二、了解作者体裁。

在分析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和体裁。

⒈(放作者图像)指名朗读。(幻灯片10)

(用课件打出周敦颐的介绍)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

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

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

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

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⒉了解本文的体裁。(幻灯片11)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

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

解释?(幻灯片12)

明确: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其他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说:作者究竟为什么爱莲花?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

这都是我们等一会将要讨论的问题。

三、朗读训练。

⒈我们先听一下课文的录音,大家注意读课文的语气。(幻灯片13)

⒉录音再播放一遍,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幻

灯片14)

(检查听读效果,大屏幕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读出它的音。)(幻灯片15)

蕃(fán)颐(yí)濯(zhúo)淤(yū)涟(lián)

蔓(màn)亵(xiè)噫(yī)鲜(xiǎn)有闻

⒊请同学们自己轻声把课文读一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⒋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

饱满。

教师小结: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

大家回忆一下电影和电视上看到的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回答后总结)是的,古人

读书很有韵味,自得其乐的读,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我们读古文虽然不需要摇头

晃脑,但可以吸取些有益的读书经验,可以读得更舒缓一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

先要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把握作者感情地基础上去读。

四、出示学习重点。(大屏幕投影)(幻灯片16)

⒈托物言志的写法。

⒉衬托的写法。

⒊掌握“蕃”“染”“植”“鲜”等词的意义。

五、理解文意。

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读,并看看注解,理解句意,读懂课文,互相

可以讨论疑难之处。(不懂之处进行提问,共同解决。大屏幕出示检查合作学习结

果)(幻灯片17)

⒉请同学们根据注解,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文。(大屏幕投影)(幻灯片18

至幻灯片21)

六、理解本文的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⒈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

(幻灯片22)明确:

⒉课文中作者列出了哪几种花?(幻灯片23)

明确:莲花、菊花、牡丹

⒊这三种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幻灯片24)

明确:莲花(周敦颐)、菊花(陶渊明)、牡丹(世人)

⒋这三种花的象征意义?(幻灯片25至幻灯片27)

明确:菊花,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莲花,花之君子者。

⒌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幻灯片28)

明确: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

托莲的形象。

⒍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幻灯片29)

明确: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

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

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⒎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明确: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有德者鲜惋惜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君子者无赞美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趋利者众讽刺

板书:(幻灯片30)

映衬手法陶渊明爱菊鲜(正衬)世人爱牡丹众(反衬)予独爱莲无(突

出)

小结:托物言志就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来象征人的某种品格,以表达

自己的思想感情。(幻灯片31)

例如:

莲花君子

七、能力训练。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幻灯片32)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

子。

造句:我爱,因为它。

【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⒉将刚才的造句练习扩充为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写在练习本上。

【课后记要】:

《爱莲说》教案篇4

教学设计意图:

《爱莲说》是一篇传诵千古的美文,文字优美,清雅脱俗。全文仅119个

字,精炼短小,却底蕴悠长,意味深远。通过诵读感知法、品味感悟法、合作探究

法、想象联想法等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整节课由十大环节构成,分别是听老师读,

初读,互读,读准,读懂,读透,读全,读味,读背,读拓。通过听、说、读、

赏、思、写来感悟莲的外在、内在美和作者“出淤泥而不染”君子品德美,体悟

“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学习目标:

1朗读和背诵本文,并把握重点字、词、句的读音和含义,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品质。

学习重点:

1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品味赏析莲的形象美和意韵美。

学习难点:

能理解牡丹、菊花对表达主旨的作用。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学习准备:

Ppt、朗读音频

教学过程:

(板书)�凵��f,这是繁体字的爱莲说,看一下这个�圩郑�中间有一

颗心,说明作者是用心地感受莲花之美。作者周敦颐(板书),下面让我们一起走

进这篇文章。

出示:说的文体特点和周敦颐的简介。说,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可以记

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莲说”的含义是:论说一下喜爱莲

花的道理。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示教学目标,(大家齐读)。

1朗读和背诵本文,并把握重点字、词、句的读音和含义,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品质。

一听老师朗读。

二初读,自己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同学们自己出声朗读

课文。

三互读,同桌互读。纠正字音。(还有读不准的生字词吗?)

四读准,找一同学读,读错的地方其他同学纠正。出示“濯”的甲骨文,

本义是一只鸟在水里抖洗翅膀,因此,本义是洗,读zhu?,洗涤(dí),另外,

提示“逸”不能少写一点。

五读懂,齐读,老师找一同学示范,互提字义。接下来,同桌之间互相提

问字义。3分钟后,还有不理解的字、词或句子吗?

六读透,找一同学读,说说你喜欢的句子,老师可逐步出示莲花的品质的

句子。同时,黑板上画出莲花的模型,准备往里边填句子,分析莲花的品格。最后

总结,做人,就要像君子一样,__________________。老师走到学生身边,让学生

依次说,可以说原句,也可以说出概括的词句。

七读全,再找一同学读,说说写了几种花,为什么?板书,菊和牡丹,让

学生自己感悟说出,正衬和反衬。

八读味,再找一同学读,体味作者的情感。老师可以提示,应该怎么读?

九读背,全班试着根据老师的提示,来背诵整篇课文。

十读拓,布置作业,拓展阅读有关的托物言志的文章。

课堂小结:

1莲花的品质

2写作手法

布置作业:

1做练习册

2拓展阅读相关文章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文用三种花比喻三种人,生动形象,含蓄且令人回味。赞美莲花是赞美

君子洁身自好、庄重独立的品德。学生在朗读品味中感悟美德,受益一生。

《爱莲说》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能够疏通文意,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文章,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

教学手段

PPT展示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语:同学们喜欢花草吗?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莲花

过渡语:莲花,也是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的钟爱之物。“荷风送香气,竹露

滴清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

两处开”等等,这些诗句可谓写尽了六月莲花盛开之态。而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

位宋代文人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在夏秋之交,莲花盛开之际,微风吹

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悠远,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

感宦海之混沌,写下这篇千古佳作――《爱莲说》。今天,我们就来品读这篇文

章。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

府署东侧开辟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

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

论述道理。

2.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根据注解疏通文意;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赋予了莲花哪些

品格?

师总结: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他把莲花比做君

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

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格。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

写菊、写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师总结: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

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

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

度。既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又通过菊的正面衬托和牡丹的

反面衬托突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

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

归纳主题: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

格,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世风。

(4)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师总结:对偶,排比,比喻,拟人。

(四)迁移拓展

(1)请欣赏几幅莲花的图片。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

有哪些收获呢?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

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

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

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写作中可以运用这样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客观

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

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

(2)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尝试背诵课文。

(五)作业小结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作业:任选一种自己喜爱植物,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

散文。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09:48: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462504651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爱莲说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爱莲说教案.pdf

标签:爱莲说教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