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计划

更新时间:2023-02-27 09:30:38 阅读: 评论:0

皮鞋怎么保养-查一下我现在的位置

数学教学计划
2023年2月27日发(作者:现烤面包)

数学教学计划合集10篇

数学教学计划篇1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两级分化现象较为严重,学习的主动性远远不

够。当然,班上也有很多积极向上的学生,也有很多思维活跃、善于思考的学生。

针对本班级的实际情况,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1.帮助后进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加强课后辅导,对其作业降低要求。

2.深入调查学生的作业要求,改进作业的布置及检查方式,增加趣味性、开放

性、实践性作业。

3.强化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把学习习惯的好坏与期末数

学成绩的评价相结合。

4.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多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

二、全册教材基本要求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

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

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

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5、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

掌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

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6、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

思想品德教育。

7、贯彻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

数学教学计划篇2

一、学情分析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从事七年级一、二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从期末考试成绩来看,部分学生的

成绩还算可以,有一半学生成绩相当糟糕,分析原因,主要是七年级下学期期中

考试后知识学习太快,学习跟不上;还有就是练习的量太少,所以这学期的主要

突破口是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加大学生的练习力度。在学习能力上,一些学生课

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学生的逻辑

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在学

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投入到自学和讨论中,积极的探讨新知,也有少

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有空就偷着玩,不爱学习。在教学方面,平时对学生的

练习抓的不够紧,没有及时跟上辅导,致使有些学生越拉越远。

二、设计思路: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

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

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

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

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

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

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

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会利用三角

形全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几类简单的尺规作图。

2.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

的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方法;掌握“等

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3.了解分式和分式方程的概念;能熟练地进行分式的约分、通分和加减乘除

运算,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解有关分式方程的应用题。

4.理解众数、中位数的概念;掌握求加权平均数的两个计算公式,会计算加

权平均数。

5.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意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

与结论,学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会证明以前学过的一些重要定理。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第一章《全等三角形》,__的主要内容是全等

三角形,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尺规作图。第二章《图形的轴对称》,__的主要

内容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角的平分线及

其性质,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第三章《分式》,__是在学习了整式的加减

乘法运算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与基本性

质,分式的约分与乘法、除法,分式的通分与加法、减法,比和比例,分式方程。

第四章《数据分析》,__内容主要包括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数据的离散

程度、方差、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和方差。第五章《几何证明初步》__内容包括

定义与命题、为什么要证明、什么是几何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几何证明举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三角形全等的几种判定方法.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4)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概念与计算.

(5)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定理与判定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

难点:

(1)三角形全等的几种判定方法。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

(3)连比,分式方程的增根,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应用问

题.

(4)加权平均数的两个计算公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与联系,方

差的计算公式.(5)学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辅助线的添设。

五、具体措施:

1、加强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

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

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

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

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

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

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师在课前先布置

数学教学计划篇3

一.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

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

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

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

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

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

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

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

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

见,改进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

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

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

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

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

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6、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注重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

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

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教学内容

第一周9.79.13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约2课时

1.2有理数约4课时

第二周9.149.20

1.3有理数的加减约4课时

第三周9.219.27

1.4有理数的乘除约4课时

第四周9.2810.11

1.5有理数的乘方约3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

第五周10.1210.18

数学教学计划篇4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自己担任两个班七年级数学。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

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

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

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

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

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

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

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

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

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

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

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

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

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

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

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加减

1.代数式的简单运用包括字母表示数、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等。这部分

内容首先从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入手。通过一些运用字母表示数的实

例,让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能够简明地表述事物间的数量关系。进而引出代

数式的概念。

2.由初步认识代数式,到简洁、规范列出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会求代数

式的值。

3.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代数式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项,项数、次数等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

系。

4.在理解同类项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掌握去括号添括

号的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

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

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

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

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

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直线与角

1.通过观察身边的物体初步感受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能够

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体会一些简单几何体的美学价值。

2.通过从不同的角度看、展开等实践操作,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

的关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能够准确区分和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

线段最短的性质,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与线段中点的概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

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

分、秒并会进行简单换算。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

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

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

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进度安排

1.1正数和负数2课时

1.2数轴3课时

1.3有理数的大小4课时

1.4有理数的加减法4课时

1.5有理数的乘除法5课时

1.6有理数的乘方4课时

1.7近似数3课时

小结2课时

2.1用字母表示数4课时

2.2代数式5课时

2.3整式加减4课时

小结2课时

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4课时

3.2二元一次方程组3课时

3.3消元解方程组3课时

3.4用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3课时

小结2课时

4.1多彩的几何图形3课时

4.2线段、射线、直线4课时

4.3线段的长短比较2课时

4.4角的表示与度量3课时

4.5角的大小比较3课时

4.6作线段与角3课时

小结2课时

5.1数据的收集3课时

5.2数据的整理3课时

5.3统计图的选择2课时

5.4从图表中获取信息3课时

小结2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篇5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二年级学生共有学生40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

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

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但

是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

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

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

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

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

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

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

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

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

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

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

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

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

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

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

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充分利用学生的生

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

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

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在教室内或操场上

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

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的活动,

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

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

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

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

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

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

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

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

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

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

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

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

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

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__有多少字等。在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

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

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

我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数学教学计划篇6

一、学生情况分析

501班有学生79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前任

数学老师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

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

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

想,本班的后进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1、学习中懒惰思想严重。

2、不太会抓重点,学习方法不当,不懂得灵活运用,学习成效不高。

3、学习习惯有待改进。

4、老师采用上课提问、下课辅导、指导监督等方法提高其学习成绩。

因学习方法不当,成绩不显著的着意教给其学习方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大

多数同学需要家长配合。同时用“一帮一”促使其尽快把学习赶上来。本学期应

加以改进,力争使我班的合格率得到100%。另外,班中的互助互学风气尚未形

成,学优生和学困生的结对工作、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均大有__可做。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分数乘法、长方体(一)、分数除法、长方体(二)、分数混合运算、百分

数、统计、总复习。

2、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

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

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使学生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

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

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

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

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

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

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1)分数乘法;8课时

(2)长方体(一)7课时

(3)分数除法10课时

(4)长方体(二)9课时

(5)分数混合运算8课时

(6)百分数11课时

(7)统计5课时

(8)总复习4课时

教学重点:

1.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识百分数的意义是重点,探索并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5.了解长方体的几何结构。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6.认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2、把被除数的分数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被除数的几分之

一,也是所求的商。要结合具体情境与操作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3、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

理解的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

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研修计划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不断学习

当今社会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

思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学习贯彻“新

课标”的实践中力争上游,抢占教学改革的制高点。继续开展“提问反思”的小

课题研究。每天上课前三分钟仍然坚持:提问三分钟。每周坚持完成一次“提问

反思集”的作业,装订成册,在班级传阅,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互相学习、相互

提升的目的。

2、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措施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拟开展“优秀

作业明星评比”、“每月上课之星”评比,并发送小喜报的形式,让学生们在竞

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3、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

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4、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对重点教学

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课件设计,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

的效率。

五、潜能生辅导计划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

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习上的难点,

予以解决。

3、为了做好抓好两头,保住中间的工作要点,努力设计让优生吃得饱,中

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学手段。设计提问、设计练习、分析内容注意选择

性问题。同时明确练习题的难度的层次性,使学生有的放矢。能在较短的时间里,

较好的全面的完成练习题。

4、重视差生的错题订正,不厌其烦的反复地帮助差生完成基础性作业,直

至学生真正弄懂为止;对差生的作业保证做到面批面改。

5、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帮助潜能生从态度到习惯,从上课到家庭作业的指

导形成合力。

数学教学计划篇7

一、教材分析

__的主要内容有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解析式、性质和图象。__是在已经学习

了图形与坐标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次进入函数范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

的内涵,并感受世界存在的各种函数及应用函数来解决实际问题。反比例函数是

最基本的函数之一,是后续学习各类函数的基础。

二、重点难点

反比例函数是继一次函数之后又一重要的基本函数,它为今后学习图象和曲

线的关系(如二次函数)提供了研究方法。反比例函数本身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

也有着许多直接应用,这对学生建模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重要思想方法的形成,

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反比例函数是__教学的重点。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给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带来复杂性,学生不易理

解,是__教学的难点之一;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和性质解决实际

问题时,往往会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情境,需要建模,利用图象以及综合运用方程、

不等式及其他数学模型,所以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是__

教学又一主要难点。

三、课时安排

1。1反比例函数3课时

1。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4课时

复习4课时

四、教学侧重点

(1)反比例函数概念和形成过程,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

生活经验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两个量成反比例的概念,建立反比例函数离不开反比

例关系这个基础;背景知识是八年级上册的“图形与坐标”及“一次函数”。所

以在学习__内容前可先与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以上已学内容,对扫清障碍,理解接

受新概念很有益处。

(2)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从数学自身发展过程看,正是由于变量与函数

概念的引入,标志着初等数学向高等数学迈进,尽管__讲述的反比例函数仅是一

种最基本、最初步的函数,但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是十分有益的。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体会诸如变化与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建模思想等。

(3)__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内容,联系“科学”的知识特别多。这一

方面体现教材的横向联系,又体现__内容的实用价值。如密度、压强与体积、杠

杆原理、欧姆定理、电功率计算等。若学生在这方面有缺陷,则直接影响到__

的学习。老师在教前在同学中广泛了解学生的基础,若有问题应给予补充说明。

(4)在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时充分发挥“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这种学习

方式的作用。在按课本顺序指导学生画完图后,让学生回顾画图的全过程。体现

课标要求“性质的`探索过程——根据图象和解析表达式探索并理解其性质”。

引导学生分清:①两个分支是一个函数的图象,不是函数有两个图象。②画曲线

时,必须将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在各个象限里用光滑曲线连结起来,不能跨象

限连结。③在图象所在的每个象限内,当k0时,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

减小;当k0时,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

(5)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注意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里就尽量用

图形变换的思想叙述性质、用图形变换的角度观察、分析图形之间的联系。如反

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利用这一性质可以简化画图过程;的图

象与的图象关于坐标轴对称,我们可以通过图形变换来作另一函数的图象。

(6)__还渗透了建模的思想。具体过程可概括为:由实验获得数据———

用描点法画出图象———根据图象和数据判断或估计函数的类别———用待定

系数法求出函数的关系式———用实验数据验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

不断进步,数学的应用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已成为当今数学教育的主流。中学数学建模正顺应了这一时代发展的潮

流,是对陈旧的数学教育观下的数学教育的有力冲击。中学数学建模从学生所经

历,所接触到的客观实际中提出问题,对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都有积极作用。

通过数学建模,对数学的广泛应用有了进一步认识,促使学生在积极思考中,在

问题的解决中发现数学的价值与美。同时数学建模的复杂性,决不是凭个人的力

量可以完美解决的,因此强调群体的协作。通过实际考察、实验统计、演义推理、

总结提炼,最后又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共同解决。解决问题过程中充分体现高

度的协作精神。教科书中的渗透正是体现了这种思想。

数学教学计划篇8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一班现有学生46人。其中,优等生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平

时学习比较认真、努力、主动,他们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学习新知识较快,具有

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这些学生平时作业认真,每次完成的质量也很好,测验成

绩稳定,并且成绩也较好。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后进生,他们对学习数学学习不是

很感兴趣,学习不主动,数学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和分析应用题的能力都不

强,加之对学习马虎的态度,平时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

力不集中、贪玩,老师留的作业不认真完成,这些学生在各种测验中成绩不尽人

意,还需要加倍的努力。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因数与倍数;认识正负数;

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加减法;对称、平移和旋转;统计。

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

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

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

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

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本册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

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

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假分数及带分数,能

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意义,会分解质因数。理

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会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最

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进

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

面积。

5、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6、结合具体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

图来表示数据,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或者折线统计图。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

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经历观察、

操作、类比、验证、归纳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感受转

化等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

教学重点:简易方程,分数的意义,多边形的面积,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教

学重点。

教学难点:简易方程,分数加减法,多边形的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难点教学内

容.

五、主要教改措施及思路:

1.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品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例题、练习题的

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思品教育因素,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度的对学

生进行思品教育。通过计算和应用题的解答,培养学生仔细的良好学习态度,以

及题后验算的良好习惯。

2、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尝试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3、重视抓课堂教学改革,通过“5+35”模式启迪学生的思维,采用多种方

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馈。

4、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和优等生的培养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

组织互帮互学。

5、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以及思维的灵活性。

6、认真备课,精细分层设计练习及作业,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

质量。

7、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

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

感受学习的乐趣。

8、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

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9、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数学能力,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蕴

含的因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六、教学进度课时安排:

一、珍稀动物――简易方程9课时

二、水产养殖场――多边形的面积11课时

三、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5课时

四、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3课时

五、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8课时

六、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5课时

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10课时

八、获“联合国人居奖”城市――统计4课时

九、下跳棋――可能性2课时

数学与生活3课时

综合应用2课时

回顾整理――总复习5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篇9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二班共有学生50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

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

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

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

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

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

很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九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中有因数与倍

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中有

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中有复式折线统计图,

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

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

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

力。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

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2、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

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4、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

数或整数,会进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

法简单实际问题。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

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

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

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学重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

加法和减法,统计等。

本册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五、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

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同时也要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的效

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

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

乐学。

4.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

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

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

教学质量的提高。

数学教学计划篇10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大家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

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

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

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

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届三年级大家已使用了两年半的实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

初步的认识。大家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大家认

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大家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

的基础,也为提高大家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本学期除了要加强大家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单亲孩子的个别辅

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大家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

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数学广角。

1、数与计算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数与计算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

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个单元。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

步子,留给大家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充分

调动大家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让大家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

理解。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大家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

义和作用,进一步认识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

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

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2、空间与图形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位置与方向”、“面积”两

个单元。

3、量的计量方面:

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了计量的知识范围,除了面积(地积)单位的认识外,

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4、统计知识方面:

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

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结

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一个是“解决

问题”单元,专门教学解决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连

乘和连除计算的问题;另一个是“数学广角”单元,这一单元引导大家通过观察、

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

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大家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6、实践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年历制作”和“设计校园”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使大家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

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使大家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

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使大家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

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使大家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

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

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使大家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

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

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使大家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

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使大家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

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使大家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使大家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使大家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

心。

11、使大家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位置与方向、面积及简

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教学难点:年月日、面积及解决问题。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大家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

强大家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大家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大家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大家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大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大家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大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大家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大家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大家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大家打下

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大家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六、教学进度:

本册教材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安排如下,

仅供参考,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09:30: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461438649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数学教学计划.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数学教学计划.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