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有哪些风俗_七夕为什么叫乞巧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
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那么你知道七夕
节有哪些风俗吗?下面小编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七夕节有哪些风俗
乞巧活动
乞巧活动是七夕节最传统的民俗活动。乞巧,就是乞求智巧,乞
求织女能够赐给自己技巧,让自己也变得心灵手巧。
拜织女
七夕节的夜晚,少女、少妇们“拜织女”。少女、少妇们把自己
的亲朋好友聚集起来,一起祭拜织女。人们在月光下摆上桌子,摆上
供品,少女、少妇们斋戒一天,沐浴完毕,大家一起到案前焚香礼拜。
七夕夜听悄悄话
传说每年到七月七日的夜晚,就会有很多少女偷偷躲到葡萄架下
或者瓜棚下,静静地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如果哪位少女能够听到牛
郎织女的悄悄话,那她将来就会赢得忠贞不渝的纯真爱情。
拜魁星
七夕节这天,女的拜织女,男的则拜魁星。传说七月七日是魁星
爷的生日。魁星爷就是魁斗星,民间认为魁星爷是主管文事的,考试
都贵他管,所以很多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就会在七夕节这天祭拜魁
星爷,祈求他保佑自己能够考试顺利、金榜题名。有个大家都熟悉的
成语叫“一举夺魁”,也是由此而来。
送巧人
在七夕节这一天,浙江台州地区流行送“巧人”。“巧人”就是
一种织女形象的酥糖,然后在头上、脚上染上各种颜色,俗称“巧
人”、“巧酥”,商贩出售时,就称“送巧人”。在这一天,长辈们
都要给孩子们购买“巧人”,希望她们能够像织女一般心灵手巧
七夕节的由来
七夕节的由来其实有很多说法
相信大家都听过“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该故事传说最早则是
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追求秩序的古人们不
仅将天空规划得井井有条,还将星宿与地面区域一一做了对应,而古
人为了更好地“分星”,将“牛宿星”与“织女星”合称为“牛郎织
女”。后来经过民间的发展,这才有了现在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
于天上的鹊桥相会的美丽故事传说。
相传七夕节的产生与人们对时间数字的崇拜有关,因为“七夕”
月逢七、日逢七,而古代民间又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
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这“七重”列为吉庆日。“重日”在中国古
代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故而在这些“重日”
中,不难看出古人对数字的崇拜。同时“七”在民间表现为时间的阶
段性,人们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结。所以人们基于对时
间数字的崇拜,慢慢地便产生了七夕这个节日。
七姐诞,又称七娘会、七娘妈诞等。而所谓的七姐(织女星),她是
编织云彩、纺织业者,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传说
是她的诞辰。所以人们一般在七夕节乞巧,希望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
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同时希望
婚姻幸福,家庭美满。而这个七姐诞,在福建闽南、浙江温岭和台湾
等地区即称为拜“七娘妈”,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
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天仙。
七夕的另外一个起源就是生殖崇拜,因为“七七”是一个生命周
期。《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里面记载道:“男不过尽八八,女
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男子以8
岁一个周期,女子以7岁一个周期。女子7岁肾气盛,换牙齿头发变
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天癸是肾精,任督二脉,以中医的说法,就
是说二七就来月经,可以生子。三七肾气平均,最后的牙齿长齐,发
育完全成熟。四七筋骨坚,头发长极,身体盛壮,到了顶点。五七阳
明脉衰,面容开始焦黄,头发开始掉。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
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
无子也”,所以七七是一个生命周期结束。而人们因为生殖崇拜,这
才有了后来的七夕节。
牛郎织女的传说
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故事之一,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是一个很
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因为有一条“爱情”的主线,善良的
人们就把鹊桥相会的夜晚定为“情人节”,也是合情合理的。现在很
多人希望把“七夕”定为“中国的情人节”。“七夕”是中国传统节
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认可!
这个故事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意思是说织女三
星像分开两脚,一天七次行进,虽然如此,也不能织布成纹;那明亮的
牵牛星,也不能用来驾车。《史记天官书》描述天体运行,有“其北
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其北织女,织女,天孙女
也”句。河鼓,就是牵牛星,中间大星,左右两小星。这就是牛郎和
一对儿女的原型。织女星,又名天孙,这也是神话中织女是天帝第七
孙女说的来源。
到汉代末年,《古诗十九首》中写道:“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
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
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又比如曹丕《燕歌行》
中说:“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都已经把织女和牵牛
看成一对情人了。所以秦汉时代应该是牛郎织女故事形成的早期阶段。
湖北云梦睡虎地区出土的“秦简”中就有了“牵牛以取(娶)织女而不果”
的记录。
“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在南朝梁时殷芸的《小说》中已有粗略
的梗概。当时还有很多类似的记载,比如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吴
均的《续齐谐记》和周处的《风土记》,都有牵牛织女七夕相会的故
事。而20世纪初在敦煌石窟发现的《搜神记》中“田昆仑”和宋初
《太平广记》中“郭翰”这两则故事,对明清时代牛郎织女故事的完
成有更大的影响。
“田昆仑”的故事传说,田昆仑是穷汉,一天看到三个仙女在河
中洗澡,于是他偷取了其中一套衣服。结果两个年长的仙女各自抱衣
乘风而去,只有最小的仙女不敢出水,后来嫁给了田昆仑。他们生了
个儿子田章。后来天女返回天庭,又出现了儿子田章寻母的故事。
“郭翰”的故事内容也大同小异。只是这郭翰是个“姿度美秀,
善谈论,工草隶”的文人,说他有天在庭院中观月,忽见织女下凡,
两人情投意合,就私订了终身。此后,织女夜夜来往于天上人间。有
一天织女忽然对郭翰说:天帝知道此事后,命我不许再来,我们永别
了。这郭翰悲伤成疾,织女在天上知道后,派了个使女下凡,赠诗两
首,其中一首说:“情人终已矣,良会更何时。”这则记述可以说是
牛郎织女故事的文人化。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
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
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像织女那
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七夕为什么叫乞巧
七夕节又叫乞巧节,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
起初的乞巧节并不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纪念织女这
个人的,民间称“七姐”。因而七夕节首先是女子的节日,而织女被
视为纺织女神,是古代女子崇拜的对象,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
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当然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得一如意郎君。
据《东京岁时录》载:“七夕家家锦彩,结为乞巧棚。”其盛况
可见一斑。“乞巧”活动,其实就是向织女乞求智巧。
汉代就已有乞巧习俗;南北朝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到唐代这一
习俗尤盛,以丢针卜巧,即取清水一碗曝晒与日光下,然后丢枚小针
浮于水面,看水底的针影形状以卜验投针女子智愚巧拙。
到了明清,七夕节又演变为“七娘会”,就是由七位姑娘邀约一
起,用通草、彩纸、米面等为材料,包成各式花果人物、宫室器玩,
于七夕晚上陈列在庭前八仙桌上,供游人评赏,然后一起比赛穿针、
祭拜织女。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08:53: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459220645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七夕节又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七夕节又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