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范文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
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
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陋室铭》教案10篇,仅供
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陋室铭》教案篇1
一、文学常识
1.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
河南洛阳人。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
成为一种文体。
二、理解性默写
1.文章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
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统领全篇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中渲染陋室的清幽、雅致的环境的句子(室外环境之优雅):苔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文中比喻交友之妙境的句子(室中人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
来无白丁。
5.写作者生活清闲、高雅脱俗,表现作者不为琐事萦绕的句子(室
中事的情趣之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写出了作者不受世俗、官场的干扰,厌倦世俗生活的句子: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文中应用虚实结合手法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其中,实写的部分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的部分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从居室环境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9.从交往人物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0.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作者使用类比手法,与仙人进行比较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
蜀子云亭。
彻底否认“陋室之陋”,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孔子云:“何
陋之有?”
三、简答题
1.概括本文主旨:
作者通过描写陋室环境,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
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2.将本文分成三层(见原文),并分别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层——点明全文主旨,陋室值得铭颂是因为深居陋室的人品
德高尚。
第二层——从陋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描写陋室,
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第三层——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
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句起了什
么作用?
引起下文,说明具有美好德行的室主人使陋室不陋。用类比、比
兴手法,强调陋室也有名、灵的性质。
4.作者写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的目的是什么:作者以此自比,
表明他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志向及抱负。
5.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彻底否认“陋室之陋”,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警策有力,引人深
思,强调了“陋室不陋”。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
陋还是不陋呢?
不陋。这个屋子从构造布局来讲是简陋的,但因为室主人品德高
尚,这就不显得简陋了。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
什么看法?
可取: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
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不可取: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8.本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涉及到“交朋友”的话题。
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本文内容自选角度具
体谈谈你的看法。
例一:我认为对朋友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
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
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
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
很重要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与“善人”、“鸿儒”
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陋室铭》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知识: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感情: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
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设计理念:张扬师生个性,强调朗读品位、渗透学法指导,重视
合作讨论、渗透时代观念--
与时俱进。
教学重点:目标1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如果让你设计自己的家,你怎样设计呢?(学生自由发言)唐朝
的刘禹锡他和部分同学一样喜欢简陋的居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
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样?(板书:《陋室铭》刘禹锡)
二、简介作者、解题(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回答,教师适当补
充)
1、陋室:简陋的居室,是刘禹锡的室名。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
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用韵。(介绍表现文体的字:表、说、
记、序。/押韵--刨根问底:立即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韵脚和所押之
韵。)
3、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颇得白居易
推崇。
三、初读课文,熟悉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大声朗读,注意停顿,读正确、流利)。
2、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注意句读)。
3、范读(听课文录音)。
4、齐读。
四、二读课文,疏通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参照注释,读懂课文。(遇到疑难,同桌讨论)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鸿、白丁、馨等)
3、指名翻译。
五、三读课文,理解课文
齐读课文,出示思考题,四人小组讨论。
1、陋室,陋室,陋在何处?(从文中找出体现“陋”的语句)
讨论并归纳:“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明居住的环境荒凉、
冷落,极为简陋。
2、文末提出“何陋之有”,你认为作者这样说对吗?理由?
讨论并归纳:人品高尚(斯是陋室,唯吴德馨)
景色宜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幽雅、恬静)
来人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生活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作者写陋室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
讨论并归纳: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愿追逐名利,
不愿高官厚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强调本文写法:托物言志)
4、齐读,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
六、课外拓展
1、看材料,思考问题。
教室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
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可以睡觉,
打呼噜。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场。
心里云:“混张文凭。”
思考:(1)材料是针对学生中的哪些现象而言的?
(2)那么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
2、之前已请同学设计过自己的家了,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
你能不能学习刘禹锡,为你的家取个名,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七、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学生自由
讨论,自由发言)
1、称颂:人品高尚。
2、批评:逃避世俗,缺少为国为名的奉献精神。
八、小结:
学习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要择善而从之,
其不善而改之;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
九、布置作业
《陋室铭》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掌握相关的文言字词,翻译课文。
认真体会“铭”文句式整齐、押韵,节奏感强的特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疏通文意以学生翻译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分析课文时教师要发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知识,训练并提高学生熟读成诵的能力。
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高洁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韵律和谐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熟悉生字难词,结合课文注释背诵重点解
词。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自学点拨法,引导学习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自己的书房居室都会搜肠刮肚的起一个响
亮而别有深意的名字。例如:“老学庵”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的
书屋名称,此名表达了诗人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而不止的
精神。著名戏剧家梅兰芳室名“缀玉轩”,寓意为博采众家之长。鲁
迅先生在北京时支持学生爱国运动,被反动文人骂为“学匪”。鉴于
此,诙谐的鲁迅把自己寓所的书房起名“绿林书屋”。“绿林”者,
强盗也,“绿林书屋”乃“学匪”之寓所也,以此来讽刺反动文人的
诬蔑。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另一位高人居室----刘禹锡的“陋室”,
看看这“陋室”背后的故事。
二、检查课文的预习情况。(ppt展示)
1、给加粗字注音
惟吾德馨()鸿儒()调素琴()
案牍()西蜀子云亭()苔痕()
屏幕展示,学生自测,教师展示答案,检查学生预习的结果,强
调易错的读音,学生齐读,加强记忆。
2、解词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4)何陋之有()
(5)苔痕上阶绿()(6)草色入帘青()
(7)谈笑有鸿儒()(8)往来无白丁()
(9)可以调素琴()(10)无案牍之劳形()
(11)惟吾德馨()()
屏幕展示,学生一起来回答,因为都是课后的注释,没有难度,
只是检查预习的结果,不进行深入的分析。
3、初读文章,读准字音。学生朗读,教师注意在读音上的辅导,
积极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
三、走近作者,解题。
学生以同桌为自然单位,两人合作,借助手中的资料查找本文作
者及相关的背景资料,对重要信息进行圈点勾画,教师巡视检查学生
的查找情况。最后教师总结,屏幕展示作者简介,以及相关背景,接
着讲述陋室由来的一个小故事,然后讲解“铭”这种文体,并把握文
体的特点,最后听朗读,品押韵,学生再读课文。教师准备资料如下:
1、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
至监察御史。他是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求异心理很强,如悲秋,从
来就是诗人的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
人心胸开阔,“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确实脍炙人口。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但遭到保守派的排挤,被贬官降职十
年。好不容易被召回京城,又因《玄都观桃花》和《再游玄都观》诗
作先后两度被贬。刘禹锡写此文时,正被贬为和州刺史,其时唐王朝
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朝廷任人惟亲。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
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却又无可奈何。
2、陋室由来:刘禹锡被贬为和州刺史后,按朝廷规定,刘禹锡的
住房应在县衙内,但是和州县太爷是个“势力眼”,给他安排到城南
临江的三间民房居住。对此,能屈能伸的刘禹锡毫不在意,搬了进去,
提笔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信手贴
在寝门上。知县看了对联,认为他因革新降职,被贬到和州县还不服
气,一心想着争辩。为了教训他,又把刘禹锡的住所迁到较远的德胜
河边,并把住房面积减半。刘禹锡搬到新居,看到那里依山傍水,百
花争艳,他又撰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看了又恼火又害怕,恼他仍执迷不悟,怕他惹出麻烦牵连自己,
又下令将他的住所搬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屋,
看他还怎么接待鸿儒们来此聚会。果然因室内无立足之地,门前逐渐
寂寥。但是逆境使诗人的灵魂更加高洁。这时他写成了《陋室铭》,
并请人碑刻后竖于门外。此精妙短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又发人深思。
让我们感受到了刘禹锡的博大胸怀、高尚情操及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3、了解文体: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
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墓志铭、座右铭等。铭文一般都是押韵
的,又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
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骈句。骈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本文
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
声调相同的字。文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韵。骈文押
韵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时便于吟诵和记忆,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4、听朗读,学生齐读,品味押韵。
四、疏通文意,三读课文。(ppt展示)
屏幕显示全文及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翻译课文,了解文意。课件
展示对重点词语和句子总结。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加入自己对作者的
理解,再读课文。
重点词语:馨、名、劳、乱、之
重点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五、赏析美文,四读课文。
教师抛砖引玉: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心声的句子,并
证明自己的观点。本轮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采取小组讨论法,教
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降低难度。
把个别的小问题放在下面解决,共性的问题,一起解决。教师的资料
准备如下: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山水引出
陋室。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
“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
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
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
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
“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斯是陋堂,惟吾德
馨。”点明全篇主题。《陋室铭》开篇以山水起兴,运用类比的手法
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颂功德埋下了伏笔。
从侧面烘托陋室清幽,宁静。也表达了陋室是因室主人的德馨而出名
的。
2、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陋室
不陋:
(1)自然环境的清幽雅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入”
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
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
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
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
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
情。
(2)交往人物的贤良儒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俗话说,
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
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3)生活情趣的高雅脱俗:“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
经”;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
劳形”相对应。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
贫乐道的情趣。
总之,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于表
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
提供了事实依据。
3、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
子云亭呢?
运用类比,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
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现了自己同诸葛亮和扬雄一样高洁而不
受客观居住条件所困的高尚情怀。
4、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
“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
何陋之有?”孔子的话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那是因为前一句
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
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
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5、托物言志,小结主题。“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
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
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
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松、竹、梅”岁寒三友,
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
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再如,我们学过的《紫藤萝瀑布》“花和人
都会遇到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人们要汲取历史的
经验,鼓起生命的风帆,并将这种个人的努力,融入千万人的群体奋斗中,
才能组成“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于谦的《石灰吟》这首诗的价
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
格,表达自己要和石灰一样,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决心
在艰苦中磨练,坚守清白,准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不平凡
抱负。
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一方面向朝中
当权者显示自己并未因遭贬而郁郁寡欢,相反却过得安逸潇洒;另一方
面表达自己身居陋室不改初衷,屡遭磨难而坚守节操的信念。本文充
分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5、再读课文,抒发作者情怀。
六、整理课文条理,引导学生当堂成诵。
开篇运用类比引出主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再从三个角度具
体阐明,即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最后总结全文,以诸葛
庐子云亭作比,以孔子的话结束全文。
《陋室铭》教案篇4
复习目的
l、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的解释
3、体会作者借陋室抒发的感情,学习古人不幕荣利、安贫乐道的
高尚节操
复习重点:
l、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的解释。
3、体会作者借陋室抒发的感情,学习古人不幕荣利、安贫乐道的
高尚节操
复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整体回顾。
1、本文主旨句:全文点睛句:
2、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3、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4、作者在文中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
一句话是:
5、《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
近的句子是:
6、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
语句是:
7、本文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描绘,极力形容陋室,
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和____的情趣。
三、课堂练习。
1、文章的作者是___朝诗人_____,____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2、解释加横线的字。
鸿儒()无案牍这劳形()()()惟吾德馨()调素琴()有龙则灵()斯是
陋室()白丁()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4、认识作者所表达的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境导入
有句俗话叫做“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草屋。”自己的草屋尽
管再破也是最好的。唐朝诗人刘禹锡也自称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们
今天就来参观一下——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以多种方式熟读课文。1、齐读2、听录音范读3、引导断
句4、请同学读
5、再齐读6、跟读录音
(2)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谁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
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3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
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4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呢?
5.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6、探究思考在充分领略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后,
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情怀?这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
当今有什么意义呢?
三小结
四巩固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⑷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⑸无案牍之劳形(劳:)
2、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3、下列各句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孔子云:何陋之有?
4、课文的前两句有什么作用?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
著名政治家蜀国的,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
6、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
是哪一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
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
⑴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⑵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译句:
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
5、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虚写的是。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
中的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
了与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6、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A、①②句以山水作类比,“山”和“水”其实都是暗寓道德高尚
的人。
B、④句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
C、⑦句虚写,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D、⑧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也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
人自况的意思。
《陋室铭》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完成当堂背诵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文章精妙新颖构思的分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
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
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
你要哪个?
2、简介作者、解题,揭示目标:
铭文体的初步认识,作者介绍,找寻压韵
二、初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注意正音、句读)。
3、教师范读。
4、齐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能粗译课文。
1、自由读课文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遇到疑难,互
相讨论。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解决疑难。)
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3、指名粗译课文(分组译文,最后一句教师承包)
4、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
师:陋室陋吗?
生:不陋。
5、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
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2.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比兴引陋室—馨
对偶拟人描环境——青
衬托对仗夸朋友——雅
实对比话生活——静
类比暗含立志向——高
引经据典表态度——乐
③小结写法: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投影:“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
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4、齐读,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五、集体背诵。
学生互相背诵
师生竞赛
学生齐背
六、总结(略)
七、赠言和练习
《陋室铭》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作者。
2、掌握本课实词重点语句。
3、能顺畅的翻译课文。
4、能用原文回答问题。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同目标2、3、4。
教具:网络教室。
课时:1
教法:小组讨论,自学
教学过程:
一、以《酬乐天扬州席上出逢见赠》导入,学生介绍作者。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
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
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
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
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2.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
学生个别读、集体朗读等。
3.
四、学生分小组进入网络完成学习任务。
1、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有龙则灵:灵异。
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到。草色入帘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管弦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2、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
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3、提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
“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
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4、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恬静的自然环境。
5、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6、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7、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
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8、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
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
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
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
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完成课堂反馈
《陋室铭》教案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了解押韵及其作用,朗读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朗读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导语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官府宅邪,它们
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
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
代刘禹锡的“陋室”。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
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二)解题
1.铭:起初是铸或刻在器物。碑锅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
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如:墓
志铭、座右铭等。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
对偶句。
2.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胜炙人口的诗
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
佳作。有研究者指出:当年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当通判,受到和州
知县的百般刁难,让他在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
最后仅是斗室(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符的房子人刘禹锡因此起笔写了腼
室铭》一文,并请人刻在石头上,立在门前,以此明志。
(三)整体感知——感受结构美
1.准确朗读全文,要求:
(1)读准字音,如“馨”、“牍”。
(2)结合课文注释理清思路。
2.结合课文,组织学生依次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
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而结尾处“陋”
是鄙俗的意思,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这虽是陋室,但作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
就不感到简陋了。
(2)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明确:”“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
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朋
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
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反映出室
主人不为琐事索怀的心态。
(3)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
子云亭呢?
明确:这是作者向深处开拓主题。采用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
杨子云的名室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们居住的本也是陋室,只因
主人的才德而名扬天下,只要我继续修身养性,我的陋室也将被后人
称道,我本人也会和诸葛亮。杨子云那样被后人景仰。
(4)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古代传说中,山中有神仙,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龙,这
水就是灵水。作者在这里运用类比的手法,意在说明既然山之名不在
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就不
在于它是否豪华富贵,而在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了。文章先用山水起
笔,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水流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写出
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后文的“德馨”。
3.学生小结本文思路,明确本文构思新颖、文意通达、句句相连、
波澜起伏、耐人寻味的写作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一)
(四)品味剖析——领悟意境美
1.组织学生领悟以下语句:
(1)“苔痕上阶级,草色人帘青。”学生想象句中之景,用语言描
绘,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台阶上长满青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窗前
门旁长满青草,可见环境的荒凉冷落。“上”字写出了苦舞从台阶上
爬到陋室,仿佛要听听主人在说什么。“入”字则写出了青草仿佛在
窗口窥视主人在干什么,这里采用拟人手法,把苔薛青草写活了,赋
予它们以人的灵性。我们已忘却陋室的凄凉荒芜,而感受到春意盎然、
生机勃勃,同时文句也流露出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倩。
(2)鸿儒”可换成“群儒”吗?‘金经”可换为“五经”吗?
明确:“鸿儒”不可换成“群儒”,因“群儒”无大之义,显得
太多了。“金经”也不可换为“五经”,因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
些消沉,想从佛经上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感情的
折射。
2.品读以上文句,体会意境美。
(五)赏析诵读——欣赏形式美
引导学生了解:本文是一篇骈文。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个相
接的句子,叫做骄句。骄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本文中的
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本用韵母、声
调相同的字。文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韵。骄文押韵
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时便于吟诵和记忆,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2.学生有节奏地自读全文,体会韵律节奏之美。
3.引导学生明确:本文在立意手法上是托物言志。“托”的对
象是“室”,表现的是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淡泊名利。安贫乐
道,
重视自身修养的志趣。
(六)迁移运用——体会鉴赏美
1.将《陋室铭》与《爱莲说》自读一遍,比较两者的异同。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读后心得。
明确:主题上,两支都表现作者法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爱莲说》表达的是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自己清白节操的志向,《陋
室铭》流露的则是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立意上,两文均运用托
物言志的写法。《爱莲说》通过正面赞美莲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高。
《陋室铭》采用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河
一面,用“不陋”来突出“德馨”。表达上,都采用议论相结合的方
式。《爱莲说》对“莲”进行人格化,《陋室铭》则通过具体描写
“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启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陋室铭》教案篇9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A层:借助注解了解课文大意
B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C层:理解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诵读要求
A层: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B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层:背诵课文
二、教学设想:
1、学习文质兼美的古文,不宜琐碎地串讲字词,以破坏其美感。
可通过听说读等多种方式,利用实物投影录音机电脑多媒体等多种手
段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及深入学习。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对照注解读通课文内容,并根据
自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画一幅画。
3、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设计:我国古代的名士文人常常喜欢借物来抒情言志,
例如,他们借梅花来表现自己纯洁坚定的品格和高雅的志趣,借竹来
写出自己坚守节操,借莲来表现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今天我
们将共同学习一篇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它同样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请大家翻开书P176页。
(二)初步感知课文
1、问题设计:⑴、从课题可看出作者写的对象是什么?(陋室。)
⑵、“铭”是什么?(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
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通常都是用韵的。)
2、过渡语:我国古代的诗文有很多都是用韵的,这些文章往往读
起来琅琅上口,极具音乐美,让我们齐声朗读,共同感受。
3、全班朗读课文。
教师点评并过渡:若要读出其中的情味,还要靠我们深入学习,
请大家看我们的学习任务。
4、[电脑屏幕:教学目标]
(三)整体把握课文,检查A层目标的达成情况
1、问题设计:⑴、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主要写的是什么?(陋室。)
⑵、什么是陋室呢?(室名,简陋的房子。)
⑶、是谁给它起的名字?(刘禹锡。)
⑷、他是何许人也?(唐朝的诗人哲学家。)
⑸、古代文人总喜欢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些优雅的名字,如“潇湘
馆”“含芳阁”等,那作者为什么要给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陋室”
呢?难道他的房子真的很简陋吗?请大家阅读课文,将与陋室有关的
内容用括号括起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如帘
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2、让学生朗读描写陋室的句子。
3、过渡语:刚才我们朗读了刘禹锡先生描写他的陋室的语句,我
想,每个同学的头脑里都会浮现出了不同的画面,你能不能用一句话
来给大家描绘一下你想象的陋室呢?描绘时可用上这样的句式
4、[板书:陋室的很,你看。]
5、过渡语:陋室是什么样的呢?我想经过这些同学的一番描绘,
大家头脑里的画面更加清晰了。然而我觉得介绍陋室单靠嘴巴来说不
够形象也不够生动,要是能看到陋室那该多好啊。幸好我们的同学已
经在课前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把陋室画下来了,让我们
来欣赏欣赏。
(四)深入品味课文,达到B层目标
1、[投影:五幅学生的绘画作品]
2、分层要求:A层: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四》,来自网!
观察并指出画面上的内容
B层:描绘画面内容并指出其绘画所依据的课文上的语句。
C层:指出画面中较有创意的地方,点评绘画者的想象是否合理
3、针对每一幅画,教师可提供思考的问题:
⑴、请仔细观察,画面上的东西哪些是课文里提到的,哪些是通
过想象加上去的?
⑵、画中桌上放的是什么?架上摆的是什么?是公府文案吗?
⑶、这幅画的主色调是什么?它给人一种什么感觉?作者为什么
不把陋室画在繁华的街上而是放在竹林里?
⑷、这画比较有创意的地方在哪里?画上的人是刘禹锡本人还是
他的农民朋友?
⑸、画里的人都挺高兴的,他们的身份是什么?在干什么?
4、小结并过渡:通过作者的描绘和大家的图画,我们可清晰地看
到这么一幅画面:青苔使陋室的台阶生绿,碧绿的草由于光的映照透
过陋室的帘笼使屋内呈现青色,这真使人悦目;室主人或邀客谈笑,
或窗下抚琴,或展卷读经,可以乐而忘忧,舒胸吐臆,寻求那超凡脱
世的真谛,这使他爽心。陋室有如此悦目的美景,又有许多可以畅怀
的知音与爽心的雅事,这真让人喜爱呀。
如果你是刘禹锡先生,你将以怎样的口吻来向别人介绍你的陋室
呢?(怀得意喜爱之情)请大家听录音感受文章的感情。
5、[放录音:陋室铭]
6、让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总结提高,达到C层目标
1、问题设计: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陋室?(环境人物室
中事)
⑵、从作者的描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他的房子是
“陋”还是“不陋”?(不陋。)
⑶、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来回答。(惟吾
德馨)
⑷、像这样的房子在达官贵人的眼里是“陋”还是“不陋”?
(当然“陋”。)
⑸、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
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高洁傲岸安贫
乐道之人。)
⑹、课文开头的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它们与陋室有什么关系?
(用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与陋室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
的性质。)
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又是什么意思?它们与陋室有
什么关系?作者这么写有什么作用?(用诸葛庐和子云亭与陋室类比,
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的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
2、总结: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
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
志。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自己的居室情景的描绘,形容其特
征,表达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六)回顾所学,背诵课文
1、[电脑屏幕:课文板书]
2、让各层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学习要点。
3、指导学生依照板书的提示背诵课文。
4、先齐背,后抽背。
(七)布置作业
《陋室铭》教案篇10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
与评价。
教学重点
1、了解与认识作者情操
2、文言词语的积累
3、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铭体文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与教室或自己的书房、卧室日日相处,它
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说起。
二、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
三、生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与自己的前后桌同学讨
论。
四、几个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进而了解文章内容,同时辅之以朗
读、诵读。
1、在读完以后,你对全文的印象如何?学生在这里可能有三种
答案:陋、不陋、陋而不陋。如果答“陋”则以下设计2、3暂时不讲,
如答“不陋”与“陋而不陋”可顺次展开。
2、为什么(陋而)不陋?这里哪两个字是最为关键的?
3、作者的德馨体现在何处?
如果学生一下不易答出,可提出以下问题作为提示:与他交往的
人多吗?都是哪些人?为什么要写这些人?
这里顺便交代,刘禹锡曾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人交好,并
有大量诗文传世,如我们非常熟悉的<<逢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由此可见,室主人的志趣如何?
5、作者为何又写了诸葛亮的草庐、扬子云作用何在?
6、由此可见,室主人是什么样的人?
7、由此可见,文章最后一句是不是“添足”?
五、品评、讨论文章写作目的。
1、介绍.写作背景:刘禹锡在和县的经历。
2、回忆刘禹锡的其他诗文,并回忆、品评其中思想。
3、读文中用典,了解典故意义。
4、小结。
六、再次诵读全文,赏析.写作特点
结合注释一中对铭的介绍,师生共同讨论文中押韵、对偶、比兴
等方法。
课堂讨论与练习
1、如今物质生活高度丰富,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
德馨”的道德情操?
2、我们在电视中常看到则广告:“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礼不
在多,贴心才行;中脉蜂灵,正在流行。”请品析此广告,并仿写一
则。
小结
板书设计
景环境清幽
陋友交往不俗不陋
趣情趣高雅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08:2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457380641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陋室铭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陋室铭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