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
《认识负数》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
数、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感知
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让学生借助数轴,学会比较负数的
大小。
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感知到正数与负数表示一对相反意
义的数量。教学时有几处是学生容易出错的:
1、对温度计上零度以下温度“读”与“画”容易出错。
在教学时发现学生对温度计有一定的认识,课前也知道温度
的两种表示方法——华氏度、摄氏度,但学生在读温度计上刻度
时(尤其是读零度以下的温度)学生习惯性从下往上读,如:
此题学生容易读成“零下十一摄氏度”,因此在例题教学时
就要让学生明确读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方法——都是从零开
始往上或往下读。在初次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并指边读。
2、对于楼层用正负数表示后,计算正负楼层之间的差距容
易出错。
在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数、负数表示,楼层表示
方法也不例外。地面以上记作“正”,地面以下记作“负”,但
在实际生活中没有“0层”这一说法,因此学生在计算如:“温
度从-3℃上升到3℃,上升了多少度?”学生基本都会将其看做
-3到0,0到3,都能解答。而“从-3层走到3层,需要走几层?”
学生容易回答“6层”这里学生容易忽略从-1层到1层之间是由
一层。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建议学生画图标上数据,帮助理解。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2
“认识负数”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
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法、
写法。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
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理论
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
“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在设计预案与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
题。这也成为此次教学实践留给我的最大收获。
一、创设现实情境,认识新知。
“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
此并不是一无所知。通过天气预报节目,学生对它已有了认知基
础。再加上教材又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不但
方便了教师,还指引了教学方向。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天气
预报节目中引入负数,以现实生活中的温度和海拔高度作为教学
起点,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又通
过设计大量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正负数
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再从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活动
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体会引进
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这种
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
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应用多种方式,理解新知。
本课力求较好的处理探索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的关系,做到
能将体现学习过程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的内容,让学生在老师的指
导下自主探索,而那些接受性学习效果好的内容则通过讲授学
习,使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相辅相成,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正数、负数、0之间的关系时,注意引导学生从观
察温度计入手,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归纳得出“正数都大于0,
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结论。在根据学生
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入负数后,用讲授法直接告诉学生,“人们
规定零上3摄氏度记做+3℃,零下3摄氏度记做—3℃”,用讲
授法教学正负数的读写。在试教时,我们也尝试着让学生通过自
主创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和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
温度”,但效果不理想。于是,我们尝试在这个环节中运用“有
意义的接受学习”这个教学方法。这样做既避免了形式主义的“自
主探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知道了数学上还有一些“规
定”。知道规定一种量为“正”,那么与它相反的量就为“负”,
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正负数的意义。
我们知道,接受学习应该是有意义地接受学习,而不是被动
地,机械地接受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演绎的过程,也就是由一
般到个别的过程,有的时候,这个过程是不完整的,这就要求人
为补充,教师要为这个过程做好各种必要的准备。这个准备越充
分,学生接受知识地就越容易。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学
生好的思维方式。包括正确的学习方式等。因此,判断此时的接
受学习,是否有意义,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将这个内容具体化,运
用于实践,最终构成知识络。当然,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应与自
主探究学习相结合,两者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一方面自主
探究学习要以接受式学习为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探究式学习也成
为促进接受式学习的重要条件。
因此,在这节课中,不同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起到了很好的
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形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迁移的
认知策略提供可能,使学生的记忆具有丰富的再生力。
三、设计丰富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设计要注重情景,讲究实效。本课围绕教学重点,提供
了许多具有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安排了读一读、写一写、说一
说、填一填、连一连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以巩固新知,内化对负
数的认识。与最初呈现方式单一、只是少部分人参与的练习设计
相比,前者将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落到了实处。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
有效”的。它是真实、真效、真智慧的生动过程,是师生智慧共
生的乐园!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3
今天上开学的第一节课,内容是“正数和负数一”,主要目
标是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
学生对于负数这个概念是陌生的,但是教学中通过设计一些
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自然地认识到要学习的负数就是与我们以
前学的数是相反的,这样搭建了一个桥梁,从而让学生轻松地理
解了负数这一概念。然后又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去
体会,加深了对负数这一概念的掌握。
1、让学生感受到符号的作用。
数学活动需要通过学生的操作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
等一定的形式来完成,恰当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
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课堂让学生通过对话、倾听、
欣赏、互动和共享,实现了数学活动的有效性。所以这节课采取
了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究解决的途径,以谈话法为
主.
2、教师语言的精练性和指向性
我认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语言的精练性和指向性直接影响
着学生的思维,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本节课我在教学中提出的问
题指向性不强,造成学生不知所问;在课后听课教师的反馈中知
道,多数老师也都十分关注教师语言的表达。在课堂上,不论是
从思维的实际价值上,还是从所提问题的指向性上都显示出了教
师语言在课堂上的重要地位。在尊重学生,了解学生,把握学生
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如何使教师的提问更具有启发性,如何使学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有充分的体验,能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这应
该是每位教师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3、重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这堂课中,我充分挖掘了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素材,每
个情境的设计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为教学目标服务。再加
上多个实际参与的环节设计和教师平实、细致的组织、引导,使
得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不断的尝试用数学的眼光分
析和解决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
且让学生伴随着学习过程,亲身体悟了数学学习的价值、数学学
习的魅力。
4、融入多种学习方式,促进有效教学的开展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给学生充足时间去尝试,交流
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到学生间的思想
沟通,集思广益,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解决数学问
题思维的多样化,个性化。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师生
互动,生生互动,全班交流,共同学习。
每一个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同,思维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
异。教师课前预期的设计有既定的目标,这是必要的,也是要充
分考虑的。但怎样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更好地顺应学生的思维,把
握学生生成的一些问题并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有赖于教师先
进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素养和机智的驾驭技巧。这就要求教
师在课堂上随时提醒自己,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的表情、
关注学生的思维;敢于抓住新旧知识的结合点、矛盾冲突的碰撞
点和学生认知的困惑点,及时的加以放大,努力使问题公开化、
明确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在教学方法和教学
语言的选择上,尽可能注意中小学的衔接,既不违反科学性,又
符合可接受性原则,教师在课堂上要起好主导作用,并让学生有
充分的活动机会,使得课堂气氛有新鲜感.所以这节课采取了在
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选择上,尽可能
注意中小学的衔接,既不违反科学性,又符合可接受性原则,教
师在课堂上要起好主导作用,并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机会,使得
课堂气氛有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4
本堂课是认识负数的第二教时,主要教学让学生在现实情景
中理解用正负数表示一些相反方向的量,从而进一步理解和体验
负数的意义。本堂课我在几个环节的处理上感觉挺不错:
1.如何让学生理解正负数表示一些相反方向的量?
教学例3后学生已经理解了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
示,我又适时把P5练一练数据呈现给大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
负数、正数的意义。引导学生比较盈利、亏损是一对反义词,收
入支出是一对反义词,正负数也是一对反义词。“那你还能举出
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同学们受到鼓舞,说到例如“上升、下
降”,“存入、支出”,“上涨、下跌”等常见的生活现象,体
验了负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理解了正负数在生活中表示一组相反
意义的量。
“上升,盈利等可用正数,也就是+〈〉,下降、亏损用—
〈〉表示,一种是用文字表示,一种是用符号表示,你认为那
种方法更简单明了。突出符号简化的思想。
2.—5cm是下降—5cm吗?
学生在学习正负数后,上升用正数表示,下降用负数表示的
方法已掌握,这种概念性的理解产生了负迁移,有一部分的同学
认为—5cm就是下降—5cm。于是我还得从负数的意义跟学生进
行纠正,—5cm表示什么意思?下降5cm,那么下降—5cm便成
了下降下降5cm,这种说法正确吗?大家都笑了,有同学说:不
正确,犯了重复的毛病。在后来的练一练中很少有同学再犯这样
的错误。
用正负数表示方向问题是我这堂课的败笔,需要好好再思考
一下。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5
因此在备课时从教材出发,又和生活联系起来,设计了一个
让学生熟悉而又觉得有趣味的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出课题
课的开始从“剪子包袱锤”的游戏入手,通过游戏让学生感
受到相反的意思,为学好负数的意义做好铺垫。学生玩得很开心,
在玩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建立一个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意识。接
下来,她又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信息记录相反意思的量,从而引出
了负数的意义,并要求学生读、写负数,让学生感受到正数、负
数都有无数个,就有了负数的集合,这样抓住了负数与过去所学
的数之间的联系,感受了数的发展。
二、交流信息,使学生感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学生已经认识负数之后,利用温度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
0与正负数之间的关系,紧接着又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坐
电梯到地下的楼层应按哪个数字键?冰箱里的鱼、水中的鱼、刚
烧熟的鱼该与哪个温度相连?海平面是怎么回事?高山和地面
的高度如何测量,又如何表示?东、西方向的数轴是怎么回事?
这部分内容的安排通过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负数有了更深一
层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
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三、巧妙利用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也是新课标倡导的理
念之一,这节课上,在对学生进行负数产生史介绍时,让学生感
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增加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感。在课的最后,胡老师安排了刘翔跑步中的风速问题,既让学
生感受到可以利用负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又
让学生感受到刘翔为中国人争得荣誉的那种自豪与骄傲,并祝愿
刘翔在20__年奥运会上为国再次争光添彩。学生的爱国主义情
感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
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
和生活经验出发。这就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人知
识和生活经验,要从学生出发去导入新课。
“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
此并不是一无所知。通过天气预报节目,学生对它已有了认知基
础。再加上教材又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原本
的设想是从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节目中引入负数,以现实生活中
的温度和海拔高度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
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再通过设计大量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练习
活动,让学生学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再从寻
找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正负
数应用的实例,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
正数和负数的数感。
但是从问了几个学生后发现学生对于负数的书写与读法并
不是本课的难点,反而在温度计上看数据的认识与读出正确的数
据,出现了问题,我想首先在教学课件与教材的不统一,特别是
不同学生书本上每一小格所表示的2摄氏度,半格与一格的区分
比较模糊。
我发现需要自己对将开始的教学进行调整,同时带来了影响
整个过程中的连贯性的。首先________于自己对教材认识的不同
见解。第一的不同:教学引入的不同,一开始是应在学生回家认
识温度计的前提下进行,(出示:温度计)让学生介绍一番对温
度计,以此引出摄氏度与华氏度的认识,并及时进行引导设疑:
那你知道在我国是用什么单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摄氏度表示
的温度。并与学生一起来认识一大格表示10℃,每一小格表示
2℃,举例巩固的前提下进行教学例一的过
程。这样的引入,对于学生来说,是有用的,分散了教学实
际的难点,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的安排,学生反应的
效果比较好,学生的表现是乐于于此,让学生充当课堂教学的重
点。于是教学引入,想以北师大(四年级下)中的“生活中的负
数”为开头,首先从词语入手,理解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的举
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从而引出教学例1的过程,要通过学
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多样化的生活素材中,
感知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具体数量的意义是相反的,体会到具有相
反意义的量可以通过引进负数来进行简洁的表示。但学生的反应
没有自己预设的出彩,自己的教学语言还需加强以及学生的常规
练习。
自己的教学想法在于让学生理解相反意义的量的前提下,让
学生通过语言的表述例1三个城市的温度,引出用数学的符号来
表示更加简洁,形成一定的数学知识内需。自己设计了但从效果
来看,学生并没有如此的需求,如果把练习一第三题提前到教学
例2的教学内容中,可能效果更好:先写正数与负数——分类—
—引出概念——0的新认识。课堂上采取的方式多样,有回顾新
知,有用手势表示是否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还平面。反正新的
教材还有许多值得自己去深入研究学习的地方。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7
今天上了第二节课,对教材的理解可能更深了一点,第二节
课与第一节课的区别应该在于,第一节课中有比较明确的“0”,
正负表示的量相对较固定,而第二节课的“0”可能并不确定,
同时正负表示的量是人为规定的,可以规定向东走为正,也可以
规定向西走为正,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并学会辩
证地看待问题,只有在准确理解正负的相对关系的基础上才能进
行运用。因此在课始又强调了“零度”、“海拔”等。还有特别
重要的0。不论是数轴上的0还是温度计上的0,甚至是海拔上
的“0”,都要让学生充分理解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这样
学生才不至于犯错。
在教学中有这个一节细节,练习一第10题,表示上下车人
数时,有学生回答,上车+8人,下车—3人,是否说明他们并没
有真正理解正负数表示的意义呢?+8的正实际上就表示了上车
的意思,他们理解了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首先让他们观
察哪些数据表示上车人数,哪些表示下车人数,再让他们说说怎
么看出来的,结果细心的学生发现起点站+21人肯定是上车的,
终点站—21人肯定是下车的,得出了正数表示上车的人数,负
数表示下车的人数,这样再做下面的题目就会好一点。从后面的
效果来看还可以。
另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学生的负担越减越重,是否也与数学
课堂中其他的知识太多有关?例如这部分内容刚开始就出示温
度计(只有摄氏度),让学生自己读读,说说表示的意义,学生
是否会学得轻松一点。在练习中所接触的那些具体的情境,究竟
有多少教师能记得:月球表面的最低气温是—183摄氏度,又何
况学生呢?现在的数学课对数学老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不仅
要有扎实的数学基本功还要有扎实的语文功底。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8
认识负数,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的内容,也是小学生对
数的概念的又一次的拓展。很久以来,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负
数就是在初中学习的。我上班的时候,20__教的那版的小学教材,
也没有负数,也是初中开始认识的。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
的广泛应用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接触了一些,有了认识负数的
基础,所以《课标》将其提前到小学阶段进行教学。
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天气预报来初步让学生感知
负数的意义。我让学生模拟气象预报员来预报各地的气温情况。
开始的时候,有的学生不说地方,直接读气温;有的学生说几度
到几度,而没有说摄氏度,也是不标准的。最后有的学生读出了
零下几摄氏度到几摄氏度。我问学生还有没有不同的读法,几乎
没有学生敢起来读负几摄氏度到几摄氏度。这也是受平时生活的
影响,因为气象预报员就是读的零下而没有度读负几摄氏度。接
着老师示范还可以这样度,也就是是从数学的角度,应该是标准
的读法应该是负几摄氏度到几摄氏度。然后,学生再来读一读。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以零摄氏度为分界点,高于零摄氏度的温度
记为正数,低于零摄氏度的温度记为负数。规定零摄氏度时淡水
结冰时的温度。零上和零下温度分别表示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
量。
接着,教学例2,存折上收入和支出时,显示的数据的不同,
让学生明白收入的时候用正数表示,支出的时候用负数表示,收
入和支出也是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最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还有那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
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学生列举了很多,说明学生掌握理解的还
不错。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9
我在教学负数时,紧紧联系实际生活。因为负数在日常生活
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中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负数的必要性。整堂课以“具体
情境中的数——解释数的意义”这样的过程。来帮助学生认识负
数与正数表示相反的意义。比如:课始我让学生先通过自学,然
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让学生解释生活中
的正、负数的意义,从中不仅掌握了正、负数的记法、读法,还
体会到了正负数是表示在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
意义的量。学生只有在理解了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
运用到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用正、负数来表示的现象。初步认识
负数后,通过创设情境来认识数轴,利用数轴小组讨论如何比较
负数的大小,在汇报时,孟慧敏同学想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让
我很欣慰。让我感到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
达到了课堂效果。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0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单元教学目标是:在熟
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正常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
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在教学中,我重点注意以下方
面:
1、联系生活,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负数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
因此我在教学时紧密联系生活,通过向学生提问“生活中你见过
哪些负数?”和PPT课件把生活中的负数引入课堂,使学生对负
数既感到熟悉,又获得了基于自身经验的直观理解。
接下来,通过让学生对于零上16摄氏度和零下16摄氏度的
记录,让学生体会16和-16是两个不同的数,在“16”的前面
使用不同的符号,是因为两个“16摄氏度”具有不同的意义,
从而使学生对负数和正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能清楚的认识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
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2、借助数轴,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数轴上表示负数时,学生出现了一种错误现象:把负数像
正数排列规律那样进行排列,即:从左至右排为-1,-2,-3,……。
这时,我抛出问题“为什么表示正数要从左往右看;而表示负数
却要从右往左看?”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联系正、负
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进行理解。让学生初步体会数轴上正
负数的排列规律,从而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为后面学
习“比较正、负数的大小”时,能够借助数轴、用数形结合的思
想突破“负数和负数比较大小”这一难点奠定了基础。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1
教学了《认识负数》,因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比较到位,课堂
总体来说很顺。但课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不熟悉温度计?
在预习中,学生对课本上的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
摄氏度记作—4℃,这样的问题理解很容易,但在练习中很多孩
子都不会写出温度计上的温度,询问原因,原来他们根本就不会
看温度计,所以课堂上我就重点指导认识温度计,然后再指导根
据温度在温度计上表示,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这样处理这方面的教材,我想应该好一
些:
加强对温度计的认识,通过对温度计上刻度特点初步感知意
义相反的数量。
(1)不要忽视对温度计上摄氏度与华氏度这两种刻度的区
分。至于两种温度有什么异同,可以作为课后拓展练习让学生自
己去了解。
(2)教会学生仔细观察刻度单位,能根据刻度上大格与小
格的划分推算出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
(3)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以0刻度为分界线,上下均有同样
的数字。这为突出零上与零下起关键作用。让学生初步感受在0
的两侧,相同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含义。
2、例1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相反意义的数量有
不同的表示方法。
通过观察三个地方气温在温度计上的表示,知道表示零上和
零下这样两个相反意义的数量,用以前的数无法表示,使新知的
教学呼之欲出,感受“+4”和“—4”两种表示数的方法的需要
与重要。在此基础上掌握读写方法,知道“+4”可以写成“4”,
正号可以省略。
3、例2通过生活中另一种相反意义的量——海拔高度,进
一步掌握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此时并未抽象出正数与
负数的概念,仅仅是学习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与读法。这令我在
教学中很难把握,因为常常会在此时冲口说出“正数”与“负数”
两个名称。
“以海平面为分界线”这是本题的关键,它既沟通与上题“以
0为分界线”的联系,又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两地海拔高度为何
要用正负数来表示的重点。我在教学时先出示图,然后提问:珠
穆朗玛峰的高度是从哪里量起的?学生有多种答案:山脚、平
地……然后通过读题了解到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米,从
而引出“以海平面为分界线”,高于海平面的记为正,低于海平
面的记为负。
4、利用对课上所接触到的数分类,将具有现实生活意义的
数量抽象出来,完成两个概念的学习。
在分类过程中进行两个概念的对比,抽象出正数与负数的各
自特征,强调正、负数与0的关系。完成练一练,巩固这一知识
点。
5、小结本课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新知。
6、堂上检测。五年级的教学与中低年级不同之处在于增加
了练习量,将练习课融入到新课中。
7、及时总结评价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2
《认识负数》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负数的认识是数概
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本阶段中所指
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
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
系及数学的价值。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有利于认识负数的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符号
感
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相反意义
的量是学生学习负数的已有经验。学生在举例的过程中初步体会
了负数的意义,同时对用数字符号表达信息的简捷性有了不同的
体验。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增进对负数的了解
初步认识负数以后,我让学生结合生活的经验,说说负数在
生活中的表现,通过学生的交流与汇报。学生将负数置于具体的
生活经验之中。
三、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初步认识负数后,我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正负数,通过数形
结合,学生对于正数和负数获得了更深的认识。《六年级数学下
册《认识负数》教学反思》这一教学反思,来自!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3
《认识负数》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负数的认识是数概
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本阶段中所指
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从教材出发,联系生活,设计了一个
让学生熟悉而又觉得有趣味的教学过程。
一、从游戏出发,引出课题
课的开始从“反着说”的游戏入手,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
相反的意思,为学好负数的意义做好铺垫。学生玩得很开心,在
玩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建立一个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意识。接下
来,我又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信息记录相反意思的量,从而引出了
负数的意义,并要求学生读、写负数,让学生感受到正数、负数
都有无数个,就有了负数的集合,这样抓住了负数与过去所学的
数之间的联系,感受了数的发展。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增进对负数的了解
初步认识负数以后,我让学生结合生活的经验,说说负数在
生活中的表现,通过学生的交流与汇报。学生将负数置于具体的
生活经验之中。这一过程分两个阶段完成:首先生活中你见过哪
些负数?其次结合你自己的理解,举一些可用负数表示的例子。
通过上述两个阶段的活动,学生对负数获得了基于自身经验的不
同理解。如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坐电梯到地下的楼层应按哪个数
字键?冰箱里的鱼、水中的鱼、刚烧熟的鱼该与哪个温度相连?
海平面是怎么回事?高山和地面的高度如何测量,又如何表示?
东、西方向的数轴是怎么回事?这部分内容的安排通过借助生活
实例让学生对负数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
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
问题奠定了基础。
三、巧妙利用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也是新课标倡导的理
念之一,这节课上,在对学生进行负数产生史介绍时,让学生感
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增加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
豪感,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引导反思错误原因,解决问题
在本课的教学中有一个难点应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温度
计上表示—11度”,对于这一温度的表示,学生经常会错误地
表示成—9。对于这一表示错误我让学生进行反思,查找错误的
原因,从而让学生领会用负数表示时的思考方法。首先要确定观
察的方向,其次确定数的表示位置。通过这样的处理我想学生对
于“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一特征会获得更加清晰的认
识。
教学中,有需改进的是:本自认为学生对“温度计”比较熟
悉,而经过教学,发现学生不能很快地判断出气温。我想应引导
学生观察实物或将其放大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以0℃为分
界点,0℃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同样以海平面为基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
下的高度用负数表示。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在此问题基础上,提
出更明确的问题:“0是正数吗?0是负数吗?”继而得出0既
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使学生初步借助生活经验理解0与正负
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在数轴上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我想,如果这样处理会更易于分散难点,学生也会更容易理解。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4
《认识负数》单元的教学看似简单,教起来似乎觉得轻松,
学生学习起来也看似轻松,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却会发现
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在这里举一些典型例子:
1、有部分学生经常把—40C读画成—60C。
2、一号冷库的温度是—12摄氏度,二号冷库的温度是—
11摄氏度,两库相比,()号库的温度低一些。有不少学生理
解为—11摄氏度温度低一些。
3、同学聚会,约定下午1时开会,早到30分钟记作+30,
迟到10分钟,记作(),甲同学是+15,乙同学是—5,这两位
同学前后相隔()分钟。典型错误为相隔10分钟。
4、一艘潜水艇所处的位置是海拔—100米,一条鲨鱼在潜
水艇上方40米,鲨鱼所处的位置是海拔()米。典型错误为海
拔—140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在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
题存在呢?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对认识负数教学要求的定位是:初步
了解。了解的意思是: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
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
这一对象。
由于正负数表示的是相反意义的量,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的解
决实际生活情境下的正负数问题,这是值得我们在教学中进行思
考的问题。由于问题的存在,不得不想一些办法去解决这样的问
题。
首先,对教材的编排作了重新的审视。在教材编排中,我们
可以观察到,在学习负数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经历“具体情
境中的数——解释数的意义”这样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重点是帮
助学生认识负数与证书表示相反的意义。教材让学生在丰富的显
示情境中体会负数的含义后,出现了数轴,这是一个关键。因此
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要重点让学生体会数轴上数的排列
特点。而这也是想学生利用这一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好的
把手。
其次,如何在教学的后期,弥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尝试
着将数轴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步:心中有一把“尺”,这把尺就是一个数轴。
第二步:确定基准点。根据实际的情境确定每个数在这把
“尺”上的位置。
第三步:根据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
也就是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试图将实际问题中
的数量关系转化成图形,借助图形有效的解决问题。经过训练,
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这种方法,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在反思的过程中越发觉得,如何吃透教材,把握好教学的尺
度是新教材对教师的一种挑战。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5
“认识负数”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
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法、
写法。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
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理论
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现实情境,认识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
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
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这就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关注学
生的个人知识和生活经验,要从学生出发去导入新课。通过创设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还能抽象出数学概念。“负数”这一概念
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通
过天气预报节目,学生对它已有了认知基础。再加上教材又提供
了大量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不但方便了教师,还指引了
教学方向。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节目中引入负数,以
现实生活中的温度和海拔高度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在生活实际
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又通过设计大量具有生活实际
背景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
量。再从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列举
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
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
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二、应用多种方式,理解新知。
每一种教学方式有利有弊,任何教学方式都可能成功,也可
能失败。关键是看教师如何灵活地运用。在小学教学课堂教学中
实施“学生探究学习”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学生探究可
以得到,不是任何数学规律在小学这个年龄阶段都能探究得到。
我们知道,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方
式,两者各有自己的优越性,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两者应既有
互相区别又密切相联。我们主张的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探究学
习。本课力求较好的处理探索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的关系,做到
能将体现学习过程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的内容,让学生在老师的指
导下自主探索,而那些接受性学习效果好的内容则通过讲授学
习,使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相辅相成,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正数、负数、0之间的关系时,通过练习来自主归
纳得出“0不能写到正数也不能写到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
负数”的结论。于是,我们尝试在这个环节中运用“有意义的接
受学习”这个教学方法。这样做既避免了形式主义的“自主探索”,
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知道了数学上还有一些“规定”。知
道规定一种量为“正”,那么与它相反的量就为“负”,从而使
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正负数的意义。接受式学习有着其他学习方式
所不能代替的优越性。因此,在这节课中,不同的教学方法相结
合,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形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学会迁移的认知策略提供可能,使学生的记忆具有丰富的
再生力。
三、设计丰富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设计要注重情景,讲究实效。本课围绕教学重点,提供
了许多具有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安排了读一读、写一写、说一
说、填一填、连一连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以巩固新知,内化对负
数的认识。与最初呈现方式单一、只是少部分人参与的`练习设
计相比,前者将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落到了实处。实践让我深深体
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07:57: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455836638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认识负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认识负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