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案
《桂林山水》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文的作者使用了诗一样美的语言,描绘了我国奇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
山河的赞美之情。真可谓是一篇写景抒情,情文并茂的佳作。
文章的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全文是按总起——分述——综合的顺序写的。
先总写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然后写漓江的水之美,再写桂林的山之美,最后一段
总结观赏印象。第二节和第三节,采取了基本相同的结构和句式,表现了一种整
齐的美,复沓的美,写法上很具特色,其次,文章首尾呼应,突出了中心,使文
章结构十分严谨。
作者对桂林的山水,观察得很细致,因而抓住了景色的特点,在具体地描写
中,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把独特
的姿容描绘了出来,把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心驰神往。
此外,文章遣词造句简洁优美,各段之间衔接自然、紧密,文章虽短小,读
后使人回味无穷。
二、教学要求
1、通过读、背,领会课文描写的意境,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激发他们热
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通过观察比较,概括事物特点的方法,并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
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复习比喻句。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并
把句子写具体。
4、学会生字,理解“危峰兀立”、“形态万千”、“波澜壮阔”、“连绵不断”的意
思。
三、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正音正字。
2、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3、学习第一、第二小段。
教学进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北方,有闻名于世的万里长城,在
祖国的南方广西的东北部,也有一处闻名于世的风景区,同学们知道是哪儿吗?
(板书:)
(二)检查字词预习情况,正音正字。
1、在学习课文以前,先看一看大家生字词掌握的情况。(出示小黑板)
2、为生字注汉语拼音,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指导学生抓住生字特点,分析
字形,掌握字形。
3、比较“翡翠”两个字。两字中都有“羽”,要注意,写在下面作底时,羽字
有钩;写在上面作头时,羽字无钩,成
4、比较多音字“卷、佛、蒙”,通过组词使学生掌握上述三字在课文中的读
音。
(三)指名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作者按什么顺序写观赏的?(作者按观察顺序,分为四段写的。先写作者为
什么观赏,再写观赏桂林的水,接着写桂林的山,最后写对的总印象。文章是按:
总起——分述——综合的顺序写的)
(四)分析理解内容:
1、读第一小段。说说“观赏”一词是什么意思?(观赏:观察、欣赏)
2、美好的事物才会吸引人去观赏,作者观赏的是什么?(观赏的是桂林的
山水)
为什么桂林的山水吸引作者去观赏?(因为甲天下。甲是居第一。之秀丽是
天下数第一的)
归纳:第一小节开门见山,写出作者为什么观赏桂林的山水。
3、读第二小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先写水?(因为作者泛舟漓江,离水
最近,看得最清)
4、作者泛舟漓江之上,为什么不落笔就写漓江的水,而要先写大海和西湖?
(作者本意是要写漓江的水,却先用简略的语言写出大海具波澜壮阔之美;西湖
具水平如镜之美,它们各有特色,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用映衬的手法,把漓江之
水的特点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更深的印象)
5、作者用了哪些词语强调了漓江的水更有特色?(“却”字是转折词,表明
作者不写大海,也不写西湖,而要写漓江。“从没”二字表明漓江的水不同于一般
的水,作者游历虽广,但“从没”见过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更具特色,更美)
6、认真默读课文,指出漓江的水有些什么特点,用简练的词概括一下。(漓
江的特点是“静、清、绿”)
这三个字虽点出漓江水的特点,但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吗?(不能,因为写
得不具体,没说明程度、样子)
课文用了什么句式,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作者用了一个包括三个分
句的排比句,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
7、熟读这个排比句,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漓江水的?(静:本来江水
流动,却让你感觉不到,可见静的程度。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水清明、纯
净。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无瑕:瑕,玉上的斑点。这是一个比喻句,写
出漓江水绿得纯,绿得美,绿得可爱)
8、作者泛舟漓江,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是漓江的水静。最后一句“船桨激
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说明了这
种感受)
归纳:作者抓住了漓江水的特点,具体描写了它静、清、绿。
9、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并体会文中所描写的意境。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第三、第四小段。
2、朗读全文。
3、填空练习。
教学进程:
1、指名朗读第一、二小段,并概括段意。
2、指名读第三小段,大家考虑:这段的写法和哪段相似?(与第二小段相
似。作者本意是写桂林的山,却从“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入笔,
也是用映衬的手法,突出桂林的山别具一格)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小段。根据第二小段描写水的方法,分析一下作者是
怎样描写山的。(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边在书上划出有关词句)
组织大家发言讨论,进行归纳:
先抓住桂林山的特点:“奇、秀、险”,再具体进行分析。奇:拔地而起,像
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开头两句正面描写,中间一连
打了三个比喻,最后以“形态万千”收拢。“形态万千”的意思是:形状、姿态多种
多样。写出了桂林的山突兀峥嵘,座座山仿佛是大自然的造型艺术的杰作)
秀: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比喻突出了桂林的山色特点,苍翠欲滴,
色彩鲜明)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危峰兀立的意思是:山峰高耸直立)
归纳:这一段作者同样用了一个包括三个分句的排比句,写出了桂林山的三
个特点:奇、秀、险,而这三点分别从山形、山色、山势进行了具体的描写。每
个分句都是通过丰富的想象,使用了恰当的比喻。读起来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
印象。
4、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小段,并体会文中所描写的意境。
5、指名读第四小段。这段写了什么?(写的是作者观赏获得的总印象)
“画卷”是什么?(有画轴的大画,卷起来称画卷。课文指桂林优美的风景像
画儿一样)
为什么作者最后用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样两句诗来概括?与开头
一句关系如何?(作者把桂林的山、水、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融合在一起,
用一个长句子写出来,勾勒出一幅彩色图。作者泛舟漓江,如入画中,并把读者
也领入那无限美妙的境界中去了。结尾诗句与开头诗句前后呼应,使文章形成一
个完美的整体)
归纳:本段写出结合的美景。
6、要求学生朗读全文,要亲切、抒情,并领会文中描写的意境。
7、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文描写了奇丽的景色,赞美了“甲天下”,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
感情。
8、小结本课的写作特点:
本文的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开头先总起“甲天下”,然后分述漓江的水、桂
林的山,最后把山水结合起来,加以概括。首尾呼应,突出了中心。
本文观察仔细,抓住景物的特点,加以具体描写。想象丰富,比喻生动,作
者又使用了诗一样的语言,借景抒情,使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祖国河山
的眷恋之情。
填空练习:(出示小黑板)
1、漓江的水真()啊,()得让你();漓江的水真()啊,()得可
以看见();漓江的水真()啊,()得仿佛那是一块()。
2、桂林的山真()啊,一座座(),各不相连,像(),像(),像(),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啊,像()的屏障,像()的竹笋,
色彩(),()水中;桂林的山真()啊,(),怪石(),好像一不小心就去
栽倒下来。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熟练地背诵课文。
3、抄课文第三节中的比喻句,说说它们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4、仿照课文描写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写法,先概括抓住特点,然后具体
描写,写校园或公园环境特点。(片断练习)
板书设计
四、教学提示
1、这是一篇散文,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好教材。在本文教学中,要让
学生感受到语文韵律的美,文章结构的美,以及祖国山河壮丽的美,从而激发学
生的爱国情感。
2、本课教学中要通过词句的理解,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例如:像老人、
像巨象、像骆驼……从而体现桂林山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壮美,发展学生的思
维能力,提高理解能力。
3、本课教学中要加强朗读指导,在掌握本文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4、要使用电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如幻灯、录音等。
《桂林山水》教案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丁编教材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6课的内容。
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
的思想感情。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对桂林山
水进行描写。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
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
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后的总体印象。全文重
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
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学习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按照
方位进行描写”的读写典范。
2.教学目标
(l)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有次序地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用一段话描写
一处景物。
3.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内
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
物,是教学的难点。
4.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学习课文中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
行具体描写的写法,读熟课文。完成课堂作业第2、4题。
5.教具准备
《桂林山水》.课件。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第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
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认识整体结构。
2.举一反三法:课文中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所以我在
教学中运用举一反三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
养。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以多种形式练习,引导
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
三、说学法
通过教师创设情景,采取灵活互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自主学
习,获得新知。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回顾引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开始学习了《桂林山水》这篇文章,大家
肯定还记得第一自然段中的那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我们就来观赏这个举
世闻名的旅游胜地。看看桂林山水为什么是天下第一。
(上课一开始,教师联系课文内容,用带着问题的语言创设教学情境,把学
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通过幻灯片的展示,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
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向学生提出预习要求:
(1)桂林山水到底美是指哪些地方的美?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让学生们结合课文内容,观看《桂林山水》幻灯片,从整体上感知桂林
山水的奇丽风光。
3.检查预习情况,学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解答)。
(三)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精读第二自然段。
⑴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用“。。。”圈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
②用“~~~”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⑴检查思考题①,板书:水
⑴检查思考题②,投影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⑴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形式,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漓江水奇
丽的美。
⑴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漓江的水写得这般奇丽?(排比、比喻)
⑴教师投影出示句子一组举一反三的句子训练:
①.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②.教室里真安静啊,安静得。
③.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⑴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还写了大海、西湖,它们有什么特点?
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
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⑴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顺序、什么方法
学习的?
讨论后板书:读——找——品——诵。(让学生.总结学法,达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作用。)
2.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重点放在寻找景物的特点及怎样进行具体描写。借助幻灯片,让学生形象地
感受桂林山的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
爱。
3.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边读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
画中游”的意境。
5.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通过指导学生朗读
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1.按照板书,小结全文,强调本文写法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
2.运用课堂练习2的提纲,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学生通过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组背等多种形式,达到背诵的目的。
3.布置作业:背诵课文;整理完成课堂练习第2、4题。
五、说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教案3
【教学目标】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渗透导游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当一回小导游。
【教学设想】
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
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后文,又说明了我
们来观赏的原因。
接着分述桂林的山和水。分述山和水,都运用了总──分的写法。写水,用波
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对比;令人神往的大海和西湖衬托出漓江
的独特与美,之后分述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写山,用峰峦雄伟的泰山、
红叶似火的香山与桂林的山对比;风景名胜泰山、香山的衬托突出桂林群山的与
众不同,然后分述桂林群山奇、秀、险的三个特点。
最后,总起来描写桂林山水:
山绕水,水映山,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卷看不完的
画卷。篇末的两句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句。总结句与总起
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即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中心思想,又照应
了前文我们乘着木船和竹筏小舟,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考虑到桂林山
和水这两个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教学完漓江水的特点时,让学生自己学会
学桂林山的内容。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今天,老师先带领大家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出示图片。感受祖国山水美。
接下来,咱们要去的就是被誉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听录音范读。
2、自由读文,要求读通课文。
3、指名读文,从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很美
4、桂林山水美,水美指的是漓江的水美。哪里写出漓江的水美,哪里又写
到桂林山的美?
三、精读课文,学习水美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漓江水的特点,并圈出表示漓江水特点的词。
(静、清、绿)
2、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漓江水静、清、绿的?找出有关句子。
3、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齐读。
4、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使文章结构非常严谨。
5、练习:
校园的花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___。
6、再读第2自然段,想想第1句话写了什么?对于漓江的水来说有什么用?
7、小结学法:
在这一个自然段里,我们学习了漓江水,接下来,让你们自己动手动脑来学
习桂林山的美。不过在学习之前,我们要先明确一下学习方法及步骤:
⑴找出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
⑴想想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桂林山美的。找出有关句子,并试着有感情朗读。
⑴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上的方法?
⑴写大海与西湖,对漓江水来说有什么作用?
四、迁移运用,自学新知
1、出示:
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圈出概括特点的词。
⑴找出句子,说明桂林山的特点。
⑴想想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⑴写泰山与香山,又是为了什么?
2、检查学习结果。
五、整合山水,学习背诵
1、你认为漓江的水美,还是桂林的山美?
2、出示: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
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
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读这段话,作者是怎么概括桂林山水的?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5、作者用怎么样的语句构成了这连绵不断的画卷?在这里作者在写法上有
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有顺序,空中──山间──江上。句子对称。)
6、试背诵课文。
六、拓展知识,学习导游
1、今天,我们已经游览了桂林山水,现在有一批老师要去桂林,你可是现
成的导游啊。
说一说作为一名导游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2、出示资料: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
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桂林地区属岩溶地貌。特殊的地貌与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
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
山水。
桂林美最美的是漓江。它发源于桂林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
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公里。由桂林至阳朔84公里的漓江,像一条青
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犹如一幅百里画卷。
这一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象鼻山、斗鸡山、净瓶卧江、奇峰林立、父子岩、龙
门古榕、大圩古镇、磨盘山等。
3、想一想该怎么样来导游桂林山水?自由试说。
4、指名导游。
七、课堂总结
《桂林山水》教案4
一、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的精读课文。课文按照“总……分……总”
的结构,先总体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别对桂林水和山的特点进行了形象
生动的描写,最后又用“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和“空
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
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两句总结,使读者对桂林山水产生了一个
完整的美好的认识,既照应了课文开头,又丰富了“甲天下”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2)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本文
的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
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举一反三法、朗读体会法
五、教具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
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云雾迷蒙,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
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今天,我们一
起来学习《桂林山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I.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课
文语言的优美。
2.出示小黑板,提出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课文可分几段?依据是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
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三)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
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用“。。。”圈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并用“~~~”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
句子。
(2)学生汇报:漓江水的特点是:水:静清绿
(3)具体描写这个特点的句子是: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①这时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比较这两个句子,体会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②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组句子,
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③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漓江的水写得这般奇丽?
④补充句子,选喜欢的说一说。
1、街道上的人真多啊,2、校园真安静啊,3、早晨的空气真清新啊,4、
花朵真香啊,(4)课文第一句还写了大海、西湖,它们美在哪儿?这一段写漓江
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
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5)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的?讨
论后板书:读——找——品——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自悟学法,
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1、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
2、借助图片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有什么样
的特点。(山:奇、秀、险)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4.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
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桂林山水真是一幅美丽的画
卷呀。
5.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再次创设情境,指
导学生朗读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复习阅读提示,明确训练重点。
2.出示段意。
3.学生归纳、讲评。
(五)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1.按照板书,小结全文。
2.运用课后思考题3提供的提纲,指导背诵课文。
学生练习背诵。通过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组背等多种形式,达到
背诵的目的。
(六)、作业布置:仿照本文的写作特点,描写一处景物。
(七)、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水:静、清、绿山:奇、秀、险(画卷)
《桂林山水》教案5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抓
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
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
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
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
者面前。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
大自然的感情。
4、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
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设计思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这是一
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教师先创设优美的生活情境,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
形象的画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
与学习。然后,通过看图、学文,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生随着有声有
色的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达到入情入
境的境界,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
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桂林山水的投影片。3、制作的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人,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谁去过桂林?桂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座美丽的城
市。因盛产桂花,桂树成林而得名。那里山青、水秀、石美、洞奇。不少文人墨
客写下很多诗文赞美它,唐代诗人韩愈就曾留下“江作青罗带,山如
碧玉簪”的诗句。
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继续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
二、整体感知,带入情境。
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演示:“配乐
欣赏”。
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
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这
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绿
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
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了解美丽的桂林。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作者又为什么要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
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第一的意思。“甲天下”是“天下第一”这句话的意
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交待了作者荡舟漓江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向往桂
林山水的迫切心情,起到了统领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讲解“观赏”与“欣赏”的异同。
(“观赏”中的“赏”,就是“欣赏”的意思,“观”就是“看”的意思,我们常说“欣
赏夜景”“欣赏交响乐”这说明“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只听不看”。而“观赏”却
非看不可。)
(3)指导朗读,要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四.精读第二段,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描写漓江的水的句子用笔划出来,写一写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
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请学生概括地说特点。(板书:静、清、绿)
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写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
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通
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
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
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5、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
呢?
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6.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
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突出了水的静。
(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五、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品品、说说的方法
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描写桂林的山的句子。
品品: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扶放结合,注重学法的迁移。)
3、出示文字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像,像骆驼,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
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
下来。
4、请学生概括地说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特点之一“奇”:
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
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
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
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
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色彩
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
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
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
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4、结合画面,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具体的描述。
5、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的特点的?
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
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写其奇、秀、险的特点。其中运用了
十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形容,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
设计意图: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段的教学由教师“扶”,
第三段“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后,
给
学生思维以导向,使他们积极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索
精神得以充分体现。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渡语:漓江的水静、清、绿,美得独特;桂林的山奇、秀、险,与众不
同。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山,又是怎样的一幅美丽景
象呢?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课件,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
1、配音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交流: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汇报:
课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
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
受。
3、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
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
说说自己的体验。
4、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边读边想象,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够使学生
展开丰富的联想,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描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促进学生能够直观
地、创造性地理解语言文字。
七、总结全文
本课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
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现在,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再体会一遍吧。
八、知识拓展。
1.出示诗
浓碧
是谁将百里漓江,
染成浓碧?
是谁在晶莹的水底,
铺下了片片芳草地,
轻软又柔和?
船行在绿玻璃上,
人影倒在绿玻璃下。
绿草在水底探起头来,像是向水面上问:
你下来吗?
2.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一处景物。
板书总述甲天下
桂林山水分述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总结美如画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的经典之作,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
秀丽风光,让人读来爱不释手。以读为主,品味桂林山水之美是本课教学的特色。
课文开头一段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以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
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课文的第2、3自然段围绕“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
名句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
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
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
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
然段,主要通过读----找----品----抓(语言表达方式)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学生通
过学习总结了这段的表达方法,即:①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的修辞方法准确而
鲜明地把水之特点来展现;②运用衬托、对比的写作方法突出漓江水的特点。
第三自然段的写法与第二自然段的写法相同,所以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放手让
学生按照上述方法自学,做到有扶有放,收到较好的效果。本文语句优美,让人
百读不厌。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从朗读中感悟桂林山水的美,我采用了多种不同的
读书方式,如:自读、品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等,从读中品味景美,从
读中感受本文的语言之美。为了让学生认识排比句,我在学习完第二自然段时安
排了一个写话训练----训练用排比句式写话,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和仿写能力。第
四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段,我又一次以引读总结全文,揭示“舟行碧波上,人在
画中游”的意境。另外,在教学桂林之山时,我还以抓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词语
为重点,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如“拔地而起、奇峰罗列、色彩明丽、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等,只有理解了这些词语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山之险、秀、奇的
特点。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桂林的山还会有哪些形
状?并出示了相对应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桂林的山之“奇”的特点。课后我留了
一个仿写作业,并发现学生模仿例段写话的积极性非常高,我又利用一节课时间
让他们交流、互相欣赏。同学们把对比、比喻、排比等写作方法都用在了自己的
写作中,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精妙之处吧!
《桂林山水》教案6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中的生字、词。
情感目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培养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情操,陶冶
爱美情趣。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
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情操。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教法、学法的设想:
1.诵读法:体会诗歌优美、深情的语言,精彩的语句和段落可作背诵要求,
从而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
2.研讨探究法:对文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可鼓励学生结合以往经验,
研讨交流。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桂林的水,桂林的迷蒙云雾,
桂林的绿树红花优美如画,山水如歌,让我们共同欣赏、聆听
2、整体感知:这既是一篇优美的山水诗,又是一曲深情的祖国颂。作者紧
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
(1)初读诗歌,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
各抒已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评价。)
提示: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山水相依,自然和谐;山环水绕,令
人陶醉,富有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
(2)梳理诗歌结构:(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教师给予指正评价。)
明确:第一部分:从开头至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是对桂林山水和城市
特点的概括。
第二部分:从招手相问老人山至使我青春永不老,联系个人感受以抒发对桂
林山水的挚情。
第三部分:从七星岩去赴神仙会至最后,概括了桂林山水从历史到现实的巨
大变化,表达了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
3.探究赏析:
(1)观赏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特
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
秀的表现;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
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观赏漓江
的水:
(2)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特点之二清,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
水的清;特点之三绿,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桂林水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
4.积累迁移:默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提示: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
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
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
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
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
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
的话说一说。
5.布置作业:
(1)这首诗从桂林山水甲天下写起,结束于桂林山水--满天下。两句诗虽
然仅有一字之差,但意境却大不相同。作者为什么用满字替换甲字呢?谈谈你的
理解?
(2)积累诗歌中的优美句子,并加以背诵。
六、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歌
贺敬之
山:奇、秀、险
甲天下
水:静、清、绿
《桂林山水》教案7
教学要求:
⑴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
想感情。
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⑴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⑴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
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
⑴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它们写具体的。根据句
子结构及句式的特点把握语调及语速。掌握啊的读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
观赏桂林的山水。
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⑴下面,我们要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在山和水下作重点记号··)
二、自学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⑴出示表格:
前字韵母啊的发音举例
a、o、e、i、üya真绿啊、真奇啊
u、ao、ouwa真秀啊
nna真险啊
ngnga真静啊、真清啊
⑴出示自学要求:
⑴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⑴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思考怎样给课文分段;
⑴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请用小圈圈出。
⑴检查自学
⑴指名四人朗读
⑴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给文章分成四段。
板书:总起分述总结
⑴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板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
请你用文中引用的一句古诗来总结文章。板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完成板书提纲:
总起:甲天下
静
水清
桂林山水分述:绿
奇
山秀
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三、导学第二节
⑴分小组自学课文第二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课文读懂:
词义,结构(分层),修辞手法,语言文字,朗读语气等等,也可以用自己
的方法来学习,谈谈学习的体会,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在大组交流时提出。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等一会儿老师还要请你们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来学习课文的,向大家介绍一
下你们学习的方法、步骤。
⑴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波澜壮阔、无瑕等
⑴分层:三层
⑴修辞手法:引读
第一句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跟漓江作比较,强调漓江的水有
独特的美。第二句具体写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其中的真,是的确、实在
的意思。
(作者为何在静、清、绿前加上一个真字,后都带个啊字?通过朗读,体会
真写出程度。啊抒发作者喜悦、赞美之情。)
对这三个特点,作者用感觉或用比喻来具体说明,并把它们组成一组排比句,
文字优美,富有节奏,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最后一句写出江水之静。
⑴描写角度:引读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动态的角度写;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透明度的角度写;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从色彩的角度写。
⑴引读,说说你怎样读出语气,交流并指导朗读。
静,清,绿三字要读重音,在静得、清得、绿得后要有小停顿,以突出后面
补充说明得部分。读这三个分句,音量要渐大,读出层层推进得感觉。
朗读这一节,首先要把握平稳、清新的基调,其次要运用重音、速度等技巧,
传递出对内容的理解第一句是全节的总起句,读时要平稳,声音可略低,却从没
看见过、这样的读重音。第二句要掌握重音和停顿。最后一句是再次写感觉,以
突出漓江水的静,读时渐轻、渐缓。
读好排比句,注意节奏,几个像要一气呵成。
个读,齐读。
⑴质疑,解疑
⑴小结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课文的?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⑴背诵第二节,根据板书自背,互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把课文背出来的。
(记关键词,列提纲,记每句第一字)
⑴检查背诵
四、布置作业
⑴抄写词语;
⑴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⑴背诵并默写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⑴指名背诵二节(默写第二节)
⑴过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与众不同之处。
二、导学第三节
⑴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把课文读懂: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山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还要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读懂课文的方法。
⑴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丽
⑴分层:二层
⑴写法:
写法上与第2节相似,显示了结构上的对称。第一句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
叶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体地写
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山形
色彩明丽山色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势
有形态的描摹,有联想比喻,有亲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势写得非常生动
逼真。引读。
⑴有感情地朗读。
⑴交流学习方法: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⑴背诵第三节,交流背诵方法。
三、略读第三段
⑴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
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
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⑴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
⑴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
⑴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
⑴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
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⑴让我们齐读课文
五、完成课后练习
⑴指导课后练习二:
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补充说明的方法写具体,即清得怎么
样。两个小题分别要求写出黑得怎么样和干净得怎么样。如: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黑得看不见屋内的陈设;干净得看不见一张纸屑等。
⑴完成其他练习
六、布置作业
⑴背诵课文。
⑴默写课文。
《桂林山水》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
2.基础知识: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写法。
3.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学习在默读中边读边想像。
三、教学难点:
理解排比句。
四、教学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语言描述法、“教——扶——放”相结合等方法。
2.学法:“总——分——总”的写作结构方式和抓住特点先概括后具体描述的
方法。
五、教学辅助手段电脑课件
学习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作者的感受和我们一
样不一样呢?他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
水有什么特点?课文用了什么句式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边读边想象,在你脑
海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默读课文十二分钟
体会对比描写的特点。
问:第一句话写了哪几个地方的水?重点写哪个地方的水?为什么要写大海
和西湖水呢?(读第一句话)学生回答问题(通过与大海和西湖水的比较,
强调漓江水的独特美)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问:漓江水的独特美体现在哪儿?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学生齐读第二句话)总结:作者抓住漓江水的特点,具体描写静清绿。学生回
答(静、清、绿)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
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通过比较让学生学习抓住特点,先概括后具体描述的方法,以及学习排比句。
问: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如果把这句话换个写法,同学们比一比哪句话写得
好?为什么?
用原句比较:
1.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2.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得
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
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绿得很,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学生回答:
1.不具体,使人对漓江水只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而感觉不到漓江水的具体美。
2.感情不强烈,原句运用感叹句,语气强烈,抒发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美
之情,也让我们强烈地感受漓江水的美。
3.读起来感觉乱,不如原句的排比句读起来语言优美,节奏明快,让我们
能深切地体会到漓江水的美。
这一段的最后一句,再次突出了漓江水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静)
六、教学步骤与教学活动设计(见下表)
教学步骤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
导入新课用谈话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话:同学们,
放假的时候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旅游过吗?都去过什么地方?你们去过桂林吗?
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就是介绍桂林山水的。学生回答问题。二分钟
学习第一自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概括能力。齐读这一段,思考:这一段主
要写什么?(谁、在哪里、做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桂
林山水甲天下什么意思?学生回答问题。二分钟
体会文章内容,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所起到的总领全文的作用。本段一共
两个句子,写作者荡舟漓江去观赏桂林山水,既是受桂林山水的吸引,又是想验
证“甲天下”,因此,“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在全文起着总领的作用。那桂林的山
水到底有没有“甲天下”这样美?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
山水吧。(放录像)看完录像请学生谈桂林山水给自己的最深的感受。学生
看录像,然后说自己的感受。(美丽、秀美)四分钟
学习第三自然段培养学生的的自学能力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比较和第
二段写法有什么相同,归纳出桂林的山的特点。
学生回答问题。十二分钟
通过读,引导学生学语言,体会感情。我们再来回味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放
幻灯片)边看录像边读课文中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体会文中的感情。学生看幻
灯读句子。
学习第四自然段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问:“这样的山”“这
样的水”分别指什么样的山和水?为什么是“连绵不断的画卷”?请在这一段中找
出最能表达作者感受的一句话。学生回答问题。四分钟
理解重点句含义。出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齐读。
1.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2.这保存话与开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进一步深化感情,总结学法。这篇文章不仅描写了桂林山水的奇丽景象,
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感情,同时又使我们从中学会了抓住特点,先概
括后具体描述的写作方法,大家可以以此为例,把自己平时观察到的景物写成作
文。学生做课堂练习。
《桂林山水》教案9
一、导入
课文,学习首节。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
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
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演示:“配乐欣赏”。
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
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
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
二、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
一)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
1、介绍漓江: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
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经桂林、阳朔,一直到
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
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
出吗?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学生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
2、静。
1)请同学们来看插图: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
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演示:“桂林的水”。(点击略缩图可放大)让同学们体会漓江不的静。(漓江
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2)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注
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3)在多次指名读后齐背。
3、清。
1)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
概括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
吗?
2)先请同学们来看一幅图片,演示“水中倒影”(在课件中把鼠标放在两幅
图片的中间,会出现详细的说明文字。通过这幅图片的欣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
到漓江水的清。)
3)看了图片,同学们对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让我们再来看一
组具体的数字吧?
演示“对比图”: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漓江的水整整比黄河的水清了1000
倍,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
4)朗读指导:漓江的水清不清?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来表现呢?
5)齐背。
4、绿。
1)“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2)演示:“半边渡”(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中,还有其它的图片,教师可
根据需要展示,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桂林水的三个特点。)
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
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5、连读描写三特点句子。
这是几个句子?一个还是三个?
简要说明本自然节首尾两句,齐读全段。
6、本节小结,演示:连续欣赏。(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点击画面中间的动
画。)
二)了解桂林的山。
1、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
顾了低头看水,而望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点是什么呢?
[板书:(奇、秀、险)]
2、奇。
1)齐读“奇”一句。
演示“桂林的山”:“象山”、“骆驼山”、“苹果山”、“雪狮岭”。(欣赏这些图片
时,把鼠标放在图片的中间部分,会有说明文字出现,如不想让学生看到,请不
要把鼠标放在中间)
语言补充:朝板山、九马画山、八仙过海、月亮山、孙悟空吃仙桃等等。(需
要有关这些山的文字说明,请到我的专辑中下载)
其实又岂止是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此时此刻在我
们的心中只有七个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2)指导朗读。
2、结合七幅图片,让学生理解山之“秀、险”。
3、连读三个特点的句子。
三、理解“连绵的画卷”,总体了解桂林山水。
1、教师接读:(这样的山......连绵的画卷)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哪样的山、水?(围绕、倒映)再加上......,真是
美上加美,秀中添秀,像走进这哪儿?
2、理解“连绵的画卷”。
[板书:连绵的画卷]
什么是“画卷”,“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
演示:地图。
由桂林到阳朔83千米的漓江,像一条青绸,如一条绿带,盘绕在两岸万点
峰峦之间。一路上风光奇丽,奇峰夹岸,青山浮水,碧水萦回,真犹如一幅百里
的画卷。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也不过份。
3、齐读全段。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再次演示:“配乐欣赏”:看看你有没有在“画中游”的感觉。
四、《桂林山水歌》
桂林的山水如诗如画,下面老师要为你们介绍一首诗《桂林山水歌》,这是
诗是著名诗人贺敬之写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眼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样的。
演示:“桂林山水歌”,结合学生特点运用灵活的手段,让学生通过读感受诗
中桂林山水的美。
五、总结升华。
1、本文写了什么?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你游过桂林吗?你游过什么地方?(让学生畅所欲言,赞美祖国美丽的
山河)
桂林美景83千米,一幅多么宏伟的连绵的画卷啊,可这83千米,在我们伟
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它又是那么微不足道,我的祖国美丽的山河
又岂止在于桂林山水,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我们美丽山河的组成部分,
我们的祖国是多美丽,我们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而感到自豪。
3、欣赏“带”字:最后老师请你们来欣赏桂林最精彩,最奇特的一道风景线。
演示:“鉴山楼石刻”
让学生根据课件提出的问题充分讨论,找学生代表来回答,对学生进行思想
教育。结合学生回答,总结结束全课。
《桂林山水》教案10
【教学目标】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渗透导游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当一回小导游。
【教学设想】
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
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后文,又说明了我
们来观赏的原因。
接着分述桂林的山和水。分述山和水,都运用了总──分的写法。写水,用波
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对比;令人神往的大海和西湖衬托出漓江
的独特与美,之后分述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写山,用峰峦雄伟的泰山、
红叶似火的香山与桂林的山对比;风景名胜泰山、香山的衬托突出桂林群山的与
众不同,然后分述桂林群山奇、秀、险的三个特点。
最后,总起来描写桂林山水:
山绕水,水映山,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卷看不完的
画卷。篇末的两句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句。总结句与总起
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即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中心思想,又照应
了前文我们乘着木船和竹筏小舟,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考虑到桂林山
和水这两个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教学完漓江水的特点时,让学生自己学会
学桂林山的内容。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今天,老师先带领大家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出示图片。感受祖国山水美。
接下来,咱们要去的就是被誉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听录音范读。
2、自由读文,要求读通课文。
3、指名读文,从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很美
4、桂林山水美,水美指的是漓江的水美。哪里写出漓江的水美,哪里又写
到桂林山的美?
三、精读课文,学习水美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漓江水的特点,并圈出表示漓江水特点的词。(静、
清、绿)
2、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漓江水静、清、绿的?找出有关句子。
3、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齐读。
4、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使文章结构非常严谨。
5、练习:
校园的花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___。
6、再读第2自然段,想想第1句话写了什么?对于漓江的水来说有什么用?
7、小结学法:
在这一个自然段里,我们学习了漓江水,接下来,让你们自己动手动脑来学
习桂林山的美。不过在学习之前,我们要先明确一下学习方法及步骤:
⑴找出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
⑴想想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桂林山美的。找出有关句子,并试着有感情朗读。
⑴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上的方法?
⑴写大海与西湖,对漓江水来说有什么作用?
四、迁移运用,自学新知
1、出示:
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圈出概括特点的词。
⑴找出句子,说明桂林山的特点。
⑴想想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⑴写泰山与香山,又是为了什么?
2、检查学习结果。
五、整合山水,学习背诵
1、你认为漓江的水美,还是桂林的山美?
2、出示: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
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
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读这段话,作者是怎么概括桂林山水的?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5、作者用怎么样的语句构成了这连绵不断的画卷?在这里作者在写法上有什
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有顺序,空中──山间──江上。句子对称。)
6、试背诵课文。
六、拓展知识,学习导游
1、今天,我们已经游览了桂林山水,现在有一批老师要去桂林,你可是现
成的导游啊。
说一说作为一名导游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2、出示资料: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
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桂林地区属岩溶地貌。特殊的地貌与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
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
山水。
桂林美最美的是漓江。它发源于桂林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
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公里。由桂林至阳朔84公里的漓江,像一条青绸
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犹如一幅百里画卷。
这一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象鼻山、斗鸡山、净瓶卧江、奇峰林立、父子岩、龙
门古榕、大圩古镇、磨盘山等。
3、想一想该怎么样来导游桂林山水?自由试说。
4、指名导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漓江水:静、清、绿
山绕水,水映山。
桂林山:奇、秀、险
《桂林山水》教案11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再重视改进教
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
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
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
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想象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象。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直接揭示学习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入手”学课文。
揭示操作步骤: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抓关键词理解句意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理清思路,先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接着分述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
特点,最后总结总体感受。
三.熟读课文
1.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新课
学生自由谈上节课的收获
二.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1.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
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1)文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水“甲天下”。
(2)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
(3)运用多种方式,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
思考: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
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并进行朗读指导。
三.学习重点句,领会意思和作用。
1.生读第四节找出重点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2.了解句子的作用。
四.展开朗读比赛,再次领略意境,领会作者的情感。
板书设计:
静:感觉不到......
水清:可以看到......
桂林山水绿:仿佛......
甲天下奇: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山秀: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桂林山水》教案12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如果问学生“你最喜欢哪些课文”,许多
人都会提到这一篇。它的几个特点是十分鲜明的:
1、首先,它给我们的印象是篇幅简短,内容充实:
全文仅500字,是高年级教材中的短篇。别看文章短,内容却很充实,中
间“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那两个片断,读了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在内容好的基础上,本篇中心表达得鲜明有力: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有口皆碑的。教材中歌颂中华大好河山主题的篇章
很多。桂林一地,中外知名。读了这篇课文,“江山如此多骄”的自豪感,深入心
底。
3、语言流畅、生动,这是本课又一特点:
四个段落,十几个句子,说句句精彩,都不过分。学生读这篇,不用督促,
课上课下书声琅琅,人人可以背诵。
总之,这是一篇提高学生读写能力难得的范文。
【教学要求】
怎样教一篇课文,一方面要从教材本身出发,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本班学生的
实际情况。教这个班,我是从一年级一直跟上来的。学生对我的教法是熟悉了的。
课内各种动笔的练习,学生都接触过。这是确定要求、安排教学过程的前提: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江山的秀丽,使他们更加热爱伟大的
祖国。
2、学习“翡(fěi)翠”、“嶙(lín)峋(xún)”等生字新词;复习修辞方
法;读背全文。
3、结合片断学习,指导学生仿写“漓江的水”这样的片断。
2、3两项要求,各有侧重。第2项,词语的掌握,修辞方法的复习,课文
的读背,都是语言训练的基本功,教学时一定要搞扎实。第3项,指导学生写片
断,难度较大,教学过程应安排得细一些。
【教学过程】
讲授本课,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1、由于全文篇幅不长,第一课时除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外,要拿出1
0分钟时间练习朗读和背诵。是的,许多该讲的东西还没讲,就采取先背下来再
说的办法吧。
2、作业内容,安排三项:
书写词语;读背课文;思考问题“你喜欢这课吗?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齐背一遍课文。
2、听写重要词语,指定二人(优等生、后进生各一名)到黑板前写。其他
同学同时在本上练习:
观赏仿佛无瑕翡翠扩散
攀登峰峦罗列屏障竹笋
倒映迷蒙围绕画卷碧波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那名优等生都写对了,另一人“峦”字不会写,“览”字写得不规范。全班同学
同桌互相校对一下。
教师提问:
“谁发现自己有错别字?”几个人举了手。请一人说说应该重视词语的书写。
二、分析结构,归纳段意
“同学们,本课属于最为简明的一类课文吧?全文只有四个小段,条理十分
清楚。”
1、先默读,再议论。
2、接着,自己在本上拟提纲。
3、最后,集中讨论、归纳。
⑴开头:
我们来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⑴中间部分:
①漓江的水,静、清、绿。
②桂林的山,奇、秀、险。
⑴结尾:
船行江上,如在画中游。
对照提纲,齐读一遍课文。
三、欣赏精彩片断
“本课中间部分写‘山’、‘水’那两个片断,相当精彩吧?两个片断的结构是完
全一样的。由于时间关系,课内只重点分析、欣赏前一个吧。”
先指名(二人)背诵这个片断:
漓江的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
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
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欣赏的重点:
1、内容充实,结构完整:
这是个独立性很强的片断,生动地描绘了漓江的美景。从结构看,三个句子
各有不同的作用:
第一句是“高高抬起”,说漓江的水比大海、西湖还美。但到底美在哪里,没
具体写出。
第二句是具体描写,从“静”、“清”、“绿”三个方面,生动地表达了漓江风光。
第三句是动态观察,小船推波前行,才更能感受到漓江的美。
2、三个特点,排比得当:
这个片断写得这么好,与第二句三个特点的排比大有关系。描写一个事物,
抓住它的三个特点写,既全面又具体。这里写漓江的美,连用“真静”、“真清”、
“真绿”并列表达,收到很好效果。三个特点抓得这么准,作者是动了脑筋的。
3、语句生动,琅琅上口:
学生那么喜爱本课,与语言好这一条大有关系。“漓江的水”这个片断,三个
句子各有特色,句句精彩。对比、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产生了相当好
的语言效果,读起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
四、课内练习
1、摘录句子,注意写法: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这是引用的写法。)
2、拟出本课提纲。
3、抄写片断“漓江的水”。
五、布置作业
1、读、背全文,组长检查汇报。
2、默写“漓江的水”,说说它的结构特点。
《桂林山水》教案13
课件采用分支式结构,通向每个分支的按钮及“退出”按钮始终都显示在画面
上,不会消失。这样使使用者随时可以进行跳转,非常方便。每个按钮的名称就
是该教学环节的名称,能够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由于所有分支使用背景相同,
本课件使用影片剪辑来区别分支。
运行该课件,首先,出现的是课题界面,课题界面中包括:教材、课题、制
作人等信息。在课题界面上有一个与界面一样大的透明按钮,当单击鼠标,则会
跳转到主界面,主界面中右侧有交互按钮,单击相应的按钮,跳转到相应的分支。
根据教学设计,课件共有6个分支:学习目标、美景欣赏、漓江的水、桂林
的山、最后一段、相关资料。
本课件在制作时,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很多地方设计的不是很好,希望各位
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认知与能力:
⑴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了解桂林山水的各自的特点;会理解比喻句并能说
出运用比喻句的好处,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
⑴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了解桂林山水的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
表达语言的能力,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过程与方法:
⑴借助多媒体课件,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原则,采用读中感悟,
读中理解的方法体会文本之美、意境之美。
⑴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伙伴帮助及教师的个别指导下,会朗读课文,通过朗
读感受文本之美。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
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引出课题、读题。
2、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资料。
二、借助媒体、整体感知
1、多媒体课件配课文录音,学生畅谈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2、适时请A生谈谈对这篇课文的初步感受,及时给与鼓励。
三、学习课文二、三小节
1、轻声读课文二、三小节,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
2、学习描写桂林水的句子,体会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
3、学习描写桂林山的句子,体会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4、学生质疑、解疑:
⑴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给与关注,给与点拨,让A生知道课文第二节
写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第三节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⑴在伙伴的帮助下,让A生尝试朗读有关句子,体会句子之美。
四、创设情景、练习表达
1、教师创设游客游览桂林山水的情景,启发学生当导游介绍桂林山水的美
景。
2、学生自由准备。
3、请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
在学生准备过程中,教师对A生给与个别指导,能说出桂林水和桂林的山的
各自特点。
五、畅谈感受,总结全文
1、再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2、教师总结:
机动,如举手就请A生。
六、自选练习、积累运用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并背诵。
2、摘录课文中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并背诵。
3、学当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桂林山水的美景。
4、小组合作,收集桂林山水的相关资料,自制旅游小报。
鼓励A生选1~2题作业独自完成,如有困难,可请伙伴进行帮助。
注:A生为随班就读学生沈某某。
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材简略说明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课本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第2课。课文描绘了桂
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
想感情。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
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
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
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
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二、具体实施措施
在整体感知课文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边放桂林山水
动态的多媒体课件,一边配上课文的朗读录音,通过这样的画面,让学生对桂林
山水的风光之美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然后教师让学生谈谈感受。在这一部分
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鼓励A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努力创造机会让她发表自己的
想法。当她敢于发言时,教师则请她回答,多加鼓励,让她感觉到成功的愉悦。
在学生学习重点段落时,要求学生能找到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通过品词品
句来理解课文,体会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对于A生的学习有一定困难,在这时,教师
有意识地增加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通过伙伴的帮助和教师的个别指导,让A
生知道课文第二节写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第三节写桂林的山奇、秀、险
的特点,这样做有利于促进她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在这部分教学时,虽然老师
没请她回答问题,但通过个别辅导,让她掌握学习的知识点。另外,在创设情景,
学当小导游,练习表达这一环节中,教师、伙伴仍继续关注她,帮助她,让她说
几句简单的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她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感受到学习的快
乐。
在最后的总结课文时,我要求学生再次谈谈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我想学
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再加上课外收集的资料,对桂林山水的意境之美、文本之
美一定会有一个认知上的飞跃,此时,让学生谈感受一定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针对A生的实际,则分层教学,放低要求,只要求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就行。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兼顾差异,始终考虑到随班
就读生学习,努力体现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这一理
念。
《桂林山水》教案14
【文本细读】
《桂林山水》是一篇记写桂林优美风光的经典之作。课文从漓江的水、桂林
的山、山中的溶洞三个方面,为读者展示了一幅“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
画长卷。作者对桂林山水风景特点进行观赏、分析、思考后,从水、山、洞三个
方面概括写了桂林山水给作者留下的美好印象。而在记写每一方面景色的时候,
又都是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在比较中发现,也让读者在比较中更清楚地把握景物
特点。作者把漓江和大海、西湖比较,说明漓江的水是静的、清的、绿的;把桂
林的山和泰山、燕山比较,说明桂林的山是奇的、秀的、险的;把桂林的溶洞和
作者在电影中见到的溶洞比较突出了桂林溶洞剔透、幽深、绚烂的特点。最后作
者又把山、水、洞联系起来描写,使人产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总体印象。
作者对桂林山水特点的把握与概括是准确鲜明,表达中一处处妙喻更使桂林
山水洞的形象逼真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排比句的运用使桂林风光的意境美、文
章表达的语言美和作者心中浓浓的情感美融为一体。文章结构明晰、描写生动,
语言华美,在表达上学生可以得到多方面的滋养。
教学《桂林山水》要把认识了解桂林风光的自然美,体会文章的画面美、语
言美,同营造课堂的氛围美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桂林风景名胜有更多的了解,对
桂林风光画面有更深的印象,对文章的表达有更多的感悟,使课堂成为师生一次
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认识本课“陆、扩、”等12个生字,掌握“桨、涉、赏”等12个生字,注
意积累本课中优美的词汇。
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大意,背诵第4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⑴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字勾画的桂林风景图。
⑴学习体会作者抓住特点从几个方面观察描述景物的方法。了解比喻、排比,
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⑴能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语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桂林山、水、洞“秀美、奇美、幽美”的特点,培养孩子投身自然、热爱
大自然优美风光的思想感情。
【策略与方法】
反复朗读,背诵,读中感悟。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于桂林山水的图片,资料,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和诗人一起游历了洞庭湖,天门山,今天,我们要求有天下第
一之称的桂林山水去看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检查预习课文的读书情况。
2、自主读文,明确要求:
⑴对一些较长的句子要重点读、反复读,直到读通顺。
⑴遇到难读的长句子,要和同伴互相倾听读正确。
3、理解词语:
在读中结合语言环境、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波澜壮阔、水光潋
滟、峰峦雄伟、重峦迭彩、危峰兀立”等字词的意思。
4、文章主要从那几方面写了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师生对话、品味语言
1、再读课文,对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漓江的水“静”在哪里?除了静还有“清”、“绿”都体现在哪里?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
如果说,漓江的水是静的,使我们所看见的,那么如何让每有感触到他静的
人通过我们的声音感觉出他的静呢?
试着练习朗读。
桂林的山“奇”在哪里?再读课文,抓住具体的词句分析体会。
3、看了水,欣赏了山,也浏览了洞,那么桂林山水整体给你留下怎样的印
象呢?
又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4、谈一谈学习了这篇文章的收获,特别是在描写景物方面:
如:注意观察分析景物的特点;总分总的结构安排使文章脉络非常清楚;比
喻、排比可以让表达更加生动、流畅;适当引用名言佳句可以让文章画龙点睛、
妙笔生花……对于排比句,重在让学生体会,不要作为知识点让学生记忆。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栽”字,找出同样结构的字进行指导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背诵该篇文章,可以配乐背诵。
《桂林山水》教案15
预设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优美风景,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
山的热爱。
2、培养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学会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
法。
3、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会读“啊”的变音,理解峰峦雄伟、奇峰罗列等词
语的意思。
学习过程:
一、欣赏音乐、图片,揭示课题
1、学生欣赏音乐《我想去桂林》,试问:那位歌手为什么这么想去桂林呀?
(桂林的山水非常的美;桂林的山水甲天下)你们去过桂林吗?看过甲天下的桂
林山水吗?老师这里有桂林山水的图片,想不想看呀?
2、学生欣赏配乐图片,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美感。
师:美吗?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或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这几幅图或其中一幅
图吗?
3、揭题,板书课题:
过渡:是呀,多美的山山水水,这就是桂林,一提到桂林,在人们的脑子里
就出现那挺拔峻峭的孤峰,倒影清翠的漓江,一切都像神话中的故事那样奇特,
怎不令人神往。自古以来,文学家以脍炙人口的诗句吟咏它,绘画家以使人迷恋
的丹青描绘它,摄影师以令人神往的镜头记录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桂林
山水这篇课文,和作者一道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好吗?(板书课题:桂林山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找出作者游览桂林后的感受的
句子。
2、反馈:(1)检查生字、新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再思考作者游览桂林后感受)
(3)交流反馈:(课件出示最后一段内容)
三、欣赏图片,感悟文本
1、自读自悟,感受文本之美
(1)思考: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点?
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向我们描绘桂林山水的特点的。找
出相关句子,喜欢的可以多读几遍。
(2)反馈:(板书:奇、秀、险;静、清、绿)
2、图文结合,欣赏文本之美
(1)思考:桂林山水真有这样的特点吗?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你能从这
些图中感受到吗?感受到哪些特点?(结合课件学习桂林山的特点)
(2)反馈:
句1: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
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奇在哪里?理解:奇、拔地面起、奇峰
罗列、开态万千,想像:还会像些什么?)
句2: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
中;(什么叫秀,桂林的山秀表现在哪里?理解:翠绿的屏障)
句3: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为什么说桂林的山“真险”,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3)、练习:给图片配音(有感情的朗读)
3、写法揣摩,仿写练习
(1)出示整段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问:这里,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
方吗?(作者在描绘桂林山的特点时,写法上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把桂林
的山与泰山、香山进行比较,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的山奇、秀、险等与众不同的
特点。)
(2)仿写:这种写法好吗?你们也游过不少地方吧?你们能用这样的方法
写一段话吗?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背诵第3段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07:48: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455318637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桂林山水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桂林山水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