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基础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作者:佚名发表时间:2013.8.6点击:74
建设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能够成为国家战略布局的重点之一,是因为这里具备优越而充分的
基础条件。
第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富集度高。据调研,示范区旅游资源分属8大主类,与全国旅游资源
的主类相同,主类拥有率为100%;有25个亚类,拥有率为80.6%;有81个基本类型,拥有率为52.26%,
可见其富集度不仅在我省首屈一指,在全国旅游板块中也极为罕见。旅游资源品位高。皖南具有高品
质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以黄山、西递宏村、九华山、天柱山等为代表的世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5A级旅游景区等,均是代表中国水准、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性资源,形成了
高知名度的旅游吸引物集群。旅游资源组合度好。示范区内旅游文化资源呈现出类型丰富、数量众多、
互补性强的特点。皖江沿线城市池州、芜湖、铜陵、马鞍山等纳入示范区,皖江作为长江的一段具有
承东启西的作用,是连接长三角和川渝鄂赣的中枢区段。池州、芜湖、铜陵、马鞍山等在历史上就是
重要码头,有深厚的商贸和码头文化积淀,加之受徽文化影响较深,与长江上下游城市具有较强的互
补性。
第二,文化底蕴深厚绵长。示范区既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又拥有非常丰富的多元
文化,如徽州文化、铜文化、钢铁文化、诗歌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等。目前,示范区内拥有歙
县、绩溪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3条国家历史文
化名街、5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6个国家级文化保护街区、3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项
国家级非遗名录。示范区艺术精湛、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保存有徽剧、黄梅戏、目连戏、傩戏、皖
南花鼓等珍贵的地方戏曲。歙县城古建筑、黟县明清古民居、九华山佛教建筑群等都是我国建筑流派
的代表。
第三,生态环境优势显著。皖南地区山地连绵,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系统保存良
好,生物多样性较为集中,环境质量优良。分布有太平湖、升金湖、牯牛降、清凉峰、南漪湖等众多
生态保护区,流经有长江、新安江、秋浦河、青弋江等大江大河。山水溶岩众多,云雨光气气象现象
显著,示范区环境质量总体评价为中上等级,是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养生等文化旅游业的
天然胜地,拥有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9处、自然保护区21处,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处、自然保护
区4处,分别占全省的23%、60%、70%和67%。另外,该区还拥有世界遗产项目2项、世界地质公
园2处、国家森林公园9个,分别约占全省的100%、100%、44.8%。
第四,旅游文化产业地位不断提升。示范区旅游产业发展较好,在我省旅游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不
断凸显,不仅成为我省旅游的龙头区域,也是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最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自2009年7
月省政府批准设立“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以来,示范区旅游业总收入总体增长劲头足,从2005年
的135.11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887.22亿元;增幅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增速从2006年的13.45%上升
至2011年的19.37%;旅游业总收入在全省的比例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5年的比例为44.47%,2011
年的比例为46.90%。
也应当指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发展目前还存在不足,主要是:
示范区旅游文化形象塑造“同”而不“统”。所谓“同”,皖南各市文化根相同、脉相通,在旅游文化
发展方面也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特别是覆盖“两山一湖”的黄山市和池州市,一直是作为我省旅
游文化的整体而打造。所谓不够“统”,示范区仍缺乏统一、鲜明、深刻、稳定的整体形象,单个市、
县树立起来的旅游文化形象显得单薄而片面,并容易同相邻地区或近似、或类同、或交叉。
示范区旅游文化发展整体推进“和”而不“合”。所谓“和”,目前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而言,各
地互为喝彩、互为鼓劲、互为唱和的意识不断增强。所谓不够“合”,主要体现在旅游文化发展不平衡、
不统筹,缺乏一体化的可行性规划。
示范区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容”而不“融”。所谓“容”,主要指有容乃大,示范区内同时拥有丰富的
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而这些资源本身又是相容相伴、互为凭依的。所谓不“融”,一是文化、生态
和旅游资源的融合开发不够,二是区域内旅游文化资源分割严重。
示范区旅游文化产业体系煅造“联”而不“链”。从完整、高效的产业链来看,一是产品开发力度不
足,产品数量相对偏少,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二是产业链条上存在孤环、断环。三是多元旅游文化联
动叠加效应不明显。
示范区旅游文化合作机制“协”而不“谐”。所谓“协”是示范区已经与省内其他区域以及省外一些区
域初步建立了合作机制,并发挥出积极效应。所谓不够“谐”,示范区旅游文化合作还不够和谐,一是
与长三角的合作细化和可操作性不够。虽然有了框架协议,但与苏浙沪之间的紧密度相比,显然犹有
不足,特别是在口岸建立和航线联合设计方面需要深化和强化。二是示范区内企业微观合作机制畅通
度不够,示范区内企业往往“单兵作战多,统一包装少;产品零售多,批发销售少;同质建设多,分工
协作少”,降低了企业竞争能力、整合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示范区旅游文化保障条件“配”而不“沛”。所谓“配”,示范区旅游文化发展的基础条件不断改善,
硬软件设施明显改观。所谓不够“沛”,是示范区在保障条件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不够丰沛,可能成为
制约示范区升级发展的“瓶颈”。如人才支撑强度不够,在交通方面有许多景区内部的道路质量较差甚
至有“断头路”,服务水平与旅游文化服务标准化、国际化、人性化、智能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显
然,要打造为国际一流的旅游文化目的地,必须着力弥补这些不足。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06:39: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451188631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皖南旅游.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皖南旅游.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