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3页
《出师表》教案十篇
《出师表》教案1
教学目标
1、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以及作为长
辈对下一代的期望与教育的拳拳之心。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4、熟记“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同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2、难点
(1)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愿望。
(2)理解并学习本文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具学具
三国割据的挂图,三国演义的电影片段等
教学设计思路
在古代忠君与爱国是一致的,故对诸葛亮忠于刘氏政权并为之鞠躬尽瘁的
思想行为不求全责备。学习本文,难点不在讲解而在背诵。老师要鼓励学生记
忆、背诵的热情,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生字新词较多,要求学生做好课
前预习,结合课文注释、提示,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
教学要点
一、解题、作者、背景、出师表。
第2页共13页
二、老师指导阅读、分段。
三、研读1、2段。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刘备之子后主刘禅的一篇奏章。诸葛亮,复姓诸
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同学们听说过“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吗?它说的是诸葛亮与刘备的故事。
刘备是汉朝皇室的后代,他为兴复汉室,与北方的曹操、江东的孙权抗争,在
兵败失利的情况下,曾三次屈尊到诸葛亮隐居的隆中(湖北襄阳)茅屋中拜访
他。诸葛亮感其“三顾茅庐”之恩,就答应随其出山,接着就是奉命出使东
吴,完成了联吴抗曹的使命。在赢得赤壁大战胜利之后,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
政权,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来,他又接受刘备临崩托孤的重任,扶持后主
刘禅。因此诸葛亮对刘禅既有臣下对皇上的恭敬与忠诚,又有长辈对下一代的
关怀与期望。刘禅是个糊涂皇帝,诸葛亮对他很不放
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教案二》,来自网!http://
心,在自己亲领大军出师伐魏之前,写了一个“表”规劝和告诫刘禅。这
个“表”,后人称之为“出师表”,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
《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中的杰作,是一篇使人动感情的好文章,其
人其文历来为后人所景仰。陆游曾赞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
间。”表,是古代一种文体,是臣下向皇上陈情、请愿的一种奏章。
二、老师指导阅读课文(要求读得富于感情,有层次感),同时画出生字新
词。
三、听写生字新词,给生字注音。
崩殂恢弘妄自菲薄陟罚臧否郭攸之费祎以遗陛下裨补阙漏猥自枉屈夙夜忧
叹庶竭驽钝以彰其咎咨诹善道
四、指导分段。
1、围绕“出师”思考以下几点:第一,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作者出师前
向后主提了哪几条治国建议?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
第3页共13页
由?第三,在说明出师理由之后,作为臣下,是否还要请求皇上批准他出师并
表达这次出师伐魏的决心?
2、讨论后分段,写段意。
明确:第一部分(1—5段)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段)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五、研读第1、2段。
1、结合文中注释阅读课文,并补充如下注释:
疲弊:比喻国家衰弱贫穷。
秋:引申为关键时刻。
盖:语首助词,可译为“原来”。
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
忠谏:忠于皇上的谏言。谏,读jiàn,臣下规劝皇上,向皇上提意见。
昭:读zhào,诏示,显示。
刑:名词活用为动词,用刑,受罚。
光:名词活用为动词,发扬光大。
臧否: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奖励惩罚,表扬批评。
恢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扩大发扬。
2、指导分析第1段。弄清第1段中三句话的意思。
(1)提问: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读第1句)值此存亡危急之
秋,内外大臣表现如何?(读第2句)内外大臣这样表现的原因?(读“盖
追”句)内外大臣能如此,作国君的又当如何?(读第3句)诸葛亮向刘禅提
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
板书:开张圣听(广开言路)
(2)指导背诵:这三句话语意连贯,互为因果,要顺着思路默想、记忆,
背诵。
(3)指导辨析词的引申义和“以”的连接作用。
①结合上下文,辨析词义,完成下表。
第4页共13页
(“秋”的引申义学生回答可能有困难,教师可提示:民以食为天,秋天
是收获的季节。)
②复习“以”的介词用法——当“用、把、拿、凭”等意思讲,分析
“以”作连词的用法。“开张圣听”目的是“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
气”,“以”连接目的,可译为“用”、“用来”。
妄自菲薄”结果是“以塞忠谏之路”,“以”连接结果,可译为“以
致”。
“以”用作连词,连接的大多是句子,句与句之间有一种逻辑上的关系,
在朗读时要注意“读断”。
(4)指导朗读。
3、指导分析第2段。
(1)作者在此向刘禅提出的另一条建议是什么?
板书: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赏罚分明
(2)提示背诵:宫中……若有……宜付……以昭……不宜……异法也。
六、布置作业。
《出师表》优秀教案2
一、充分利用网络教室资源优势,将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
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
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在读、讲、议、写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九年级学生经过七、八年级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学习,基本具备了利用网络
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对在网络教室里的学习很感兴趣,但仍有部分学生不能
较好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第5页共13页
2、朗读课文,疏通文句,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3、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作方法。
4、培养学生学会从网络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网络课程资源,阅读体悟,自主、合作、探究,激起学生诵读的兴
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之
才。
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培养学生学会从网络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
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
点。
一课时
教师准备:网络教室、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课前读课文,根据注释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因特网或图书馆搜集有关资料(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皆可),如:
诸葛亮生平、三顾茅庐等。
一、导入新课
1、导语: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
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
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
第6页共13页
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
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这篇杰作。
2、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二、一读课文,触摸文本
1、听配乐朗读,注意听准字音,把握停顿
①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崩殂()恢弘()忠谏()菲薄()()
陟()臧否()()以遗()陛下裨补()
猥()自夙()庶()竭驽()钝
咎()咨诹()()
②停顿:用“/”划分下列句子的停顿节奏。
A然/侍卫之臣/不屑于内
B盖/追先帝之殊遇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使/内外异法也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
《出师表》教案3
三维目标:
1、掌握古汉语知识,特别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培养文言文语感;
2、培养学生以读导悟理解课文的能力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技能;
3、深刻理解文章的情感,体会精炼、质朴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重点难点:
以读导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法学法:
诵读、讲授、讨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7页共13页
教学内容:
深入理解课文,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默读课文(快速),要求整齐朗读,同桌之间纠错。
2、列出三个词语,并分析古今异义,教师点明一字就是一词:卑鄙开张痛
恨
3、列举词语,学生变换形式朗读,读出节奏感,然后再在全文中找出来排
比、对偶的句子再读。
板书:开张圣听引喻失义妄自菲薄(音乐美:铿锵有力,适合齐读)
二、教师范读,要求学生:
1、用心去听,感受教师的情感和语气;
2、画出你觉得最美的句子并且小声试读;
三、品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深情
1、学生尝试有感情大声朗读,或同桌互读;
2、学生找出优美的句子,先分析,再带着情感范读;(引导重点句的讲
析,以读导悟)
3、演习最后一段,抓住诸葛亮哭的原因,激发学生去想象当初写作的起因
背景,从而体会深沉的情感。
4、分析刘禅形象以及他和诸葛亮的特殊关系,想象刘禅读了此文的情景,
并由此去品味文章情感;
5、举例说明这篇文章的影响,引出李密的《陈情表》并推荐;
6、情感迁移,朗读杜甫的《蜀相》。
四、作业:收集史料,了解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并和同桌交流。
《出师表》教案4
教学目的:
1、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以及作为长
第8页共13页
辈对下一代的期望与教育的拳拳之心。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4、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
难点、重点分析:
1、诸葛亮出师前给刘禅提出哪些建议?
诸葛亮首先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说明先帝创业的艰辛,然后根据刘禅的
弱点提出三项建议:
(1)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2)提出赏罚严明,宫中府中俱当一体,赏罚不宜偏私。
(3)亲贤臣、远小人,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复兴汉室的必备条件。
2、表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本篇具有什么特点?
表是古代臣民向君主呈递的公文的一种名称。常见有疏表奏章几种。表主
要是用来陈情的。本篇是诸葛亮要出师北定中原前上给后主的表章,但在内容
和表达方式上却不同于一般疏表,它的特点是:
(1)内容上没有陈述出师的利弊得失,而是迫念先帝殊遇之恩,点明此次
出兵非同一般,既是为了完成先帝统一天下的未竟之业,又是为了扭转危急处
境。全文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2)表达方式运用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使文章既有细致的说
明,又有感人至深的抒情。如劝戒刘禅说理深刻而充分,句句饱含着忠于先帝
寄希望于后主的诚挚之情。
3、易错易混分析
注意词义的古今义不同:
(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现代汉语的“所以”都用在因果句中表结果,一般用在复句内的第二分句
里,此句则是因果倒装句,表示这是先汉所以能兴隆的原因。
(2)先帝不以臣卑鄙。
现代汉语中的卑鄙常指人的品行不端,恶劣不道德,可古代则表示地位
低,见识短,此句就是用的古义:先帝不嫌我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第9页共13页
4、难句例解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刘盼遂先生《中国文法复词偏义例续举》说“存亡”偏于“亡”义。因此
有人认为“存亡”是偏义复词,意思在“亡”,亦即“危亡”,并且说这类偏
义复词是出于修辞的需要。我们以为这里的“存亡”是一对反义词,亦即抑存
抑亡,“存”或者“亡”的时刻就是“危急”。“存亡”跟“危急”是同义词
语复用,从而产生修辞上的强调。如果“存亡”只有“亡”义,那么“危急”
跟“存亡”并比为用就说不通;如果“存亡”只有“亡”义,那么下文的“亲
贤臣,远小人”等一系列建议就无从解释。文言并列中具有选择关系的词儿之
间不用“或”字。又如:“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
自佐。”(《屈原列传》)“愚智”是“愚”或“智”,“贤不肖”是“贤”或
“不肖”。有时候选择关系里的两个词儿之间用“与”字连接,例如:“遇与
不遇,命也。”(《后汉书·傅燮传》)因此“存”和“亡”之间也能加上
“与”字;这只是从语法角度说,修辞上却是不能加的。“秋”,《说文》:
“禾毂孰(熟)也。”古代一年以秋天为收获期,引申为关键的时刻。一说,
“秋,愁也。”(《广雅·释诂》)《春秋繁露·阳尊阴卑》:“秋之为言犹湫湫
也,湫湫者,忧悲之状也。”欧阳修《秋声赋》:“悲哉,此秋声也。”
译文:这实在是非常危急、或存或亡的关键时刻啊。(或:这实在是非常危
急、或存或亡的、令人担忧的艰难时刻啊。)
引喻失义。
“引喻”实在是两个词,同义并列。“引”的本义是“开弓”,引申为
“疏证”,亦即援引事实加以证明。《尔雅序疏》:“事有隐奥滞泥者,则援引
经据以证成之。”“喻”是晓喻,开导,熟语有“家喻户晓”。
译文:称引比喻失去时宜。
性行淑均。
“性”是性情,“行”是“行为”。“行”在金文像四通八达的街衢,引
申为“所作所为”。《商君书·更法》有“疑行无成”。而且,这句里有“合
叙”(参阅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第十七章)手法,亦即形式上的并列,
第10页共13页
内容上的交错。“性行淑均”是“性淑行均”。
译文:性情善良,行为公正。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苟”,可以作“姑且”讲,《广雅·释诂》:“苟,且也。”或作“只”
讲,扬雄《法言》:
“非敬知之。”或作“诚”讲,《论语·里仁》:“苟志于仁矣,无恶
也。”又,《广雅·释诂》
同。三说可以共解本句。“闻”,本义是“知声”,《大学》有“听而不
闻”。这里是被动式,亦即被闻,高诱注《淮南子·主术训》:“‘闻’犹
‘达’也。”实在也是“被闻”的意思。“闻”与“达”是两种不同的境界,
先“闻(名)”而后“达”;《论语,颜渊》有一段精辟的对话可以帮助我们辨
识“闻”与“达”:“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
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
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
达。’”
译文:只希望乱世姑且保命,不要在诸侯里闻名,飞黄腾达。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以”,以为,认为。“卑鄙”,同义的并列结构的复合词,这里是中性
词。现代汉语里“卑鄙”是贬义词了。语言愈发达,词儿所含褒贬义就愈多,
中性词就愈少,这是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猥”,《说文》:“犬吠声也”。
王筠《说文句读》:“《广韵》:‘猥,鄙也。’别义。”李密《陈情表》:“猥
以微贱,当侍东宫。”“猥”就是“鄙”,自谦之词,相当于现在所说的“鄙
人”。“猥自枉屈”,刘备自鄙趋访,当是“自我卑下,枉驾屈就”。“猥
自”,使自猥,“猥”是形容词增加使动用法。或说:“猥,顿也。”《广
雅·释言》王念孙疏证:“‘顿’犹‘突’也。”马融《长笛赋》:“山水猥
至。”“猥”,突然。
译文:先帝并不认为我地位低下,孤陋寡闻,却让自己降低身份,枉驾相
顾。
第11页共13页
深入不毛。
“毛“就是“苗”。“毛”今读开口呼;“苗”今读齐齿呼,是来自开口
呼,古音中随处可见。又,《说苑·修文》引《春秋传》:“苗者,毛也。”
《周礼·地官·载师》:“凡宅有
不毛者有里布。”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宅不毛者,谓不树桑麻也。”即
连生长桑、
《出师表》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课文,读通文字,了解内容,体会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
的方针。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
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方法
采用读读,议议,说说的教学方式,在读、议、说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
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媒体
PPT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活动设计
第12页共13页
活动一:导入
师揭示课题,生板书课题、解题、简说诸葛亮。
活动二:听读
1.听读
2.正音
崩殂(c)陟(zh)罚臧否(zāngpǐ)以遗(wi)陛下裨(b)补
阙(quē)漏行(hng)阵和睦倾颓(qīngtu)猥(wěi)自
庶竭驽钝(shjinǔdn)夙(s)夜忧叹以彰其咎(ji)咨诹(zōu)善道
3.断句(处理文后第一题,见P202页)
活动三:自读
1.生自由朗读课文。任务: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断句;初步把握主要
内容及写作思路;注意几个古今异义词。
2.学习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
放、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3.生谈文章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师点评。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
惟贤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
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活动四:范读
1.师范背,生听读。任务:勾画带有先帝和陛下的句子;体味作者感情。
2.挑读并译、评带有先帝和陛下的句子。
第13页共13页
活动五:理读
设问导入本版块活动:为什么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情意深厚?在文中哪些段
充分表露?
(一)理读6-7段
1.生齐读6-7两段
2.诸葛亮在这里回顾了哪些事情?
隐居隆中、三顾茅庐、襄阳兵败、白帝托孤、南征孟获
3.参照阅读。
(1)生读讲P193页《隆中对》第一二段、第三段前第一句。
(2)白帝托孤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06:06: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449180627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出师表教学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出师表教学设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