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分类介绍
民族舞分类介绍
麦西莱甫
新疆各族人民能歌善舞,"麦西莱甫"是一种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
维吾尔族歌舞。根据地城不同,"麦西莱甫"又分为许多种类。以喀
什地区麦盖提县一带的"多郎麦西莱甫"最负盛名。它的音乐是"多郎
木卡姆",用多种传统民间乐器演奏,配有以情歌和歌谣为内容的传
统民歌。它的舞蹈有独舞、双人舞、群舞等形式。舞蹈反复五六轮
后,即进入娱乐阶段,其内容有敬茶、对诗、夺腰带、唱民歌、判
官司等。"多郎麦西莱甫"的内容一般有六种:即节日麦西莱甫,喜庆
麦西莱甫,集体麦西莱甫,邀请麦西莱甫、赔情麦西莱甫、和解麦
西莱甫。从形式上看,有同行间轮流举行的麦西莱甫,有郊游麦西
莱甫,有少女、少妇之间的麦西莱甫,也有同龄人之间冬季举行的
麦西莱甫。
踢踏舞
藏族民间歌舞,最初为宫廷舞。跳舞时舞姿着意于脚,脚蹬硬底
皮鞋,手臂随脚步而动作,伴以弓腰、转身等,依音乐节奏踢踏而
舞,并以此表达内心的感情。踢踏舞多以横笛、扬琴、六弦琴、铜
铃、月琴等伴奏,配以民歌,歌词生动,曲调流畅,舞姿活泼,节
奏由慢而快,达到高潮时,以结束步突然结束。
阿西跳月
亦称"阿细跳月"或"跳月",彝族阿细人、撤尼人的一种民间舞蹈。
流行于云南弥勒、路南、沪西等彝族地区。传说在很早以前,阿细
人居住的地方,发生了一场很大的山火,大火烧了九天九夜。阿细
人扑打了九天九夜,火仍未熄灭。地面被大火烧得滚烫,扑火的人
不断地换着脚,或单脚跳着继续扑打,终于把大火扑灭了。为了欢
庆胜利,大家弹起三弦,吹起笛子,模仿打火时的样子,换着脚跳
起舞来。这就是流传到今天的"阿细跳月"。"跳月"是汉族人给起的
名字,阿细人口H"跳"。现已成为青年男女社交、娱乐活动的主要
形式。每逢春节、火把节、国庆节的夜晚,青年男女聚集在松林里
或草坪上,男的弹起大小不同的三弦、月琴,吹起竹笛,同女的共
舞。姑娘们手牵手,拉成圆圈,左右摆动,拍掌以为节奏,旋转而
舞。主要动作是跳三步停两拍,向前抬脚,同时拍手和原地跳转。
舞蹈步伐刚健,节奏鲜明,踏脚击手,旋律优美,整个舞蹈充满热
情欢乐的气氛。
孔雀舞
傣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已有悠久的历史。流行于云南省傣族地
区。傣族人民把孔雀当做吉祥的象征,以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美好
的愿望。民间孔雀舞的.表演形式比较简单,一般只由一人或二人来
跳,用象脚鼓、锌锣等伴奏。表演者化装为孔雀,舞蹈动作多为孔
雀动作的摹拟和美化,动作矫健,形象优美,感情细腻,舞姿姻雅。
解放后经过加工提高,服装也有改进,又增加许多新的动作,通过
膝部柔美的起伏,身体和手臂丰富多彩的三道弯造型,柔中带刚的
动作韵律,小腿的敏捷运用,加上提气、收腹、挺胸和头部、眼神
的巧妙配合,使舞姿更为优美。
摆手舞
摆手舞据史书记载,最早源于商周时期巴人的军战舞。西汉时,
巴人的这种军战舞成为汉宫廷舞乐,被称为巴谕舞。梁又复原称,
后改为鞞舞。唐初,巴谕舞列为清高乐。从汉到唐宋,巴谕舞在民
间经久不衰。摆手舞有大摆手、小摆手之分。小摆手舞每年岁正月
举行一次,主要是表演农事、渔猎活动。大摆手每三年举行一次,
内容在小摆手舞的基础上,再加上披西兰卡普表演的军战舞。跳摆
手舞时,要吹大土号,唢呐、敲打锣、镲、鼓、燃放三眼炮和鞭炮。
人们围成圆圈,男在外圈,女在内圈。除圆圈外,还有纵队、“人”
字形队及各种图案队形。舞蹈人数不定,可自由出入。动作要求双
手摆动不过肩,膝盖随之伸屈、颤动,手与脚呈顺边运动。舞姿朴
实,音乐节奏明快。在跳摆手舞的同时,要唱摆手歌,其歌词有流
传久远的固定歌词,也有少量即兴编唱的新歌词。人们且歌且舞,
气氛热烈,具有浓厚的土家气息。
跳丧舞
土家人的祭祀性舞蹈。在老人去世后,鄂西土家人以跳丧、湘西
土家人以打丧歌、跳牌来祭奠老人,其间所跳舞蹈,均为跳丧舞。
跳丧舞以鄂西的跳丧舞最有特点。它通常为一人在灵前击鼓领唱,
其余二人或四人成双成对边歌边舞,跳丧者多为男子。内容有表现
历史、生产、爱情等,大都是即兴自编歌词演唱。动作多模拟飞禽
走兽和人类的劳动、战争、常如燕儿衔泥,猛虎下山、美女梳头。
头、手、肩、腰、胯、臂、脚齐动,还可以边跳边唱边饮。主要动
作要求是八字步,绕手,哈腰、曲膝、摆胯。动作夸张、古朴粗犷,
有阳刚之美,所塑造的形象生动逼真。跳丧舞唱腔时而高昂激越,
时而低沉舒缓,但整个舞蹈音乐欢畅、无悲戚感。
花鼓子
喜庆场合和休闲时表演的一种庆祝和娱乐性舞蹈。无伴奏,不化
妆,男女双双上场,手持手帕、小扇对舞而歌。内容主要是歌唱爱
情,歌词可即兴演唱,也有传统的唱段如《十爱》《十想》、《探
郎》、《正月里是新春》等。整个舞蹈舞姿轻盈,配合精彩的唱词,
舞者用手作出各种滑稽的动作,气氛活跃而热烈。
八宝铜铃舞:流行于湘西的土家族祭祀舞蹈——八宝铜铃舞,是
土老司祭祀、祭奠亡灵、解钱时所跳。舞者着八幅罗裙,戴凤冠,
右手持牛角号(或舞师刀),左手持铜铃,边舞边吹,边舞边唱,还
不时与围观者对唱。八宝铜铃舞有两种:坐堂与行堂。坐堂时土老
司坐在凳上用手来完成动作,动作较少。行堂则要求舞者不停地行
走舞蹈,动作繁多。唱词多为固定的唱词,有喂马、逗马、上马、
跨鞍、奔马、下马、跳水坑、跑马摇铃、过门坎、打神堂、莲花跳
等程序。舞蹈粗犷古扑。
竹竿舞
亦称"打柴舞","打竹舞"。是黎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海
南岛黎族地区。一般在"芋念芋"(黎族传统节日)、沃日(即做佛)、
劳动间歇或农闲的晚上举行。舞前,人们在庭院里,或在晒谷场,
或在平坦的坡地上,放置两根4米长的大竹竿作垫架,间隔为2米
半左右,其上横放4或5对3米半长的竹竿(或杆子)作跳杠。舞时,
垫架两边各蹲4或5人,各自双手握住竹竿(或杆子)的末端,有节
奏地在垫架上张合击打,敲打垫架和在头顶上张开合击。使之发出
响亮悦耳之声。舞者(单人或双人等)趁各对竹竿(或杆子)敲打垫架
或张开之瞬间,两脚不断替换,敏捷地上跳下踏,前冲后跃,左转
右躲,下蹲,在避过双竿(或双杆)张合击打的各种险关,跳出各种
优美动作。当一对舞者机警灵巧地跳过各种险关时,拍击竹竿(或杆
子)者齐呼"嘿!呵嘿!"如果舞者跳不过各种险关,被竹竿(或杆子)挟
住脚或颈部时,就会引起众人哄堂大笑。张合击打和敲打垫架时,
一般分为5轮,由慢而,决,由低而高进行。
土耳其的民族舞蹈
是在安纳托利亚高原地区多种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反映
的内容大多是通过模仿大自然的景象,模拟劳动生产动作,表现人
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对宗教的虔诚,以及抒发人们在
各种喜庆典礼中的欢快情绪。土耳其民族舞蹈丰富多采,几乎每一
地区都有自己的传统舞蹈。北部黑海地带欢快活跃的贺兰舞;西部
爱琴海地区抒情缓慢的泽伊贝克舞;东部及东南部动人优美的哈拉
伊舞和热情奔放的色雷斯舞以及表现英雄人物性格的巴尔舞,在风
格上均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土耳其民族舞蹈的动作,男性粗犷豪迈,女性健美灵巧。其特点
是上身多保持挺直,下肢和脚的动作则变化万千。在舞台上表演时,
多为集体舞。男女人数不限,领舞者手拿方巾,边舞蹈,边发出
“豪普”的喊声,以示意动作和队形的变换,站在队形排尾者,手执
方巾,照应舞蹈图形的整齐。
土耳其民族舞蹈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社交方式之一。每逢重
大节日、喜庆丰收、嫁娶仪式,甚至在工人和农民聚会时,只要有
人击起达武尔鼓、吹奏起苏尔奈高音管,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从四面
八方相继涌来,手舞绢巾,脚踏鼓点,欢快地舞蹈起来。
长鼓舞
朝鲜族和苗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在敦煌北魏(公元386~534
年)壁画申,已有类似长鼓的击鼓舞乐图。朝鲜族长鼓舞,多为女子
表演。舞蹈时由舞者将长鼓挎身前,左手拍鼓面,有手持一细竹鼓
鞭敲击鼓面,边击边舞,十分优美。我国湖南、广东、广西的苗族、
瑶族也很喜欢长鼓舞。舞者一般左手横握小长鼓中间,上下翻转舞
动,右手随之拍击鼓面,也有男舞者将大长鼓系在身前,双手边击
鼓,边舞动。一般打法分"文长鼓"、"武长鼓"两种,前者动作柔和;
后者动作粗狙,多表现劳动生活。
扇子舞
流行于朝鲜族民间的一种舞蹈。据说流传已近z千年,最初是单
人或双人舞,后演变为群舞。以扇子为道具,主要动作有"活阳舞"
和"西蜜舞"两种。舞者在节奏舒缓的乐曲的伴奏下,潮潮起舞,用
手中的扇子,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案,呈现出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扇子舞亦称“白鹏(xian)舞”,也是哈尼族的民间舞蹈,流行于
云南红河南岸哈尼族地区。相传与纪念当地人们认为象征和平和自
由的白鹏有关。系一神集体舞蹈,舞者身穿白衣,双手持羽毛扇,
舞时挥动扇子,模仿白鸭飞翔姿态,动作优美柔和,富有地方和民
族特色。
农乐舞
朝鲜族民间传统舞蹈。历史悠久,由狞猎胜利后的舞蹈演变而来。
农事开始或结束时多跳此舞。流行于延边地区。原来朝鲜族农村申
盛行农乐队,用小锣召集劳动,集合以后以农乐旗引路,一路上吹
吹打打,跳舞到地里,把旗插到地头,人们排成队型从事劳动。劳
动中有人领唱劳动号子,按节拍共同合作;休息时,人们围成一圈,
在锣和长鼓的伴奏下起舞。劳动后仍然跳舞回村。舞时,舞者把长
鼓悬在身前,左手持手鼓拍击鼓面,右手持棍敲击,两手交错进行,
边击边舞,变化多端。女子舞时,手持一把小单鼓,舞姿欢腾优美,
充满活力。男子舞时,头戴"象帽",帽顶安有长约3尺(最长的有丈
余)的"象尾"纸条。转"象帽"是最精彩的部分;一面击鼓,一面用力
甩动头部,眼球滚动,优美动人,使"象尾"绕身体旋转,舞姿健美,
风格活泼,由慢转快,形成高潮。伴奏乐器有长鼓、法鼓、小锣、
大锣、琐呐、胡笛等,舞蹈动作变换都由小锣指挥。
芦笙舞
也叫"踩芦鳖","芦笺踩堂舞"。流行于贵州、云南、广西、湖南
的苗、侗、纳西等民族地区。舞蹈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由两人以
上的领舞者吹奏芦鳖,位于中心,其他舞者围成圈,随领舞者的舞
姿和音乐而起舞。另一种则主要由两个芦鳖队轮流集体舞蹈或个人
表演,边吹芦笺,边做快速旋转、矮步、倒立等技巧动作,众人围
成圆圈在旁助兴。也有的芦鳖舞由数十支芦笆组成,吹大芦鳖者位
于中心,其他的围成圈,齐声合奏,并和着旋律起舞。还有的是吹
奏者只伴奏而不舞,由姑娘们按音乐节拍潮潮起舞。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01:58: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434287603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舞蹈种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舞蹈种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