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地震逃生

更新时间:2023-02-27 00:36:35 阅读: 评论:0

习惯养成教育-少儿谜语大全

地震逃生
2023年2月26日发(作者:去黄山旅游攻略)

地震逃生方法安全自救

地震逃生方法

学校避震

1、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

筑物或危险物。

2、不要回到教室去。

3、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4、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家庭避震秘笈

1.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

实的家具旁边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

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

2.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

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

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3.做好自我保护。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

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

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

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编辑本段

震后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

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

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

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

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

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

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

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

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

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

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

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如果你在三脚架区,可以利用旁边的东西来护住自己,以免余震再次把自

己伤害,再把手和前胸伸出来,把脸前的碎石子清理干净,让自己可以呼吸,等人

来救你。

震后互救

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

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

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

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

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

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

死,而是窒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几十

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灾区群众通过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压人员重新获得生

命。由灾区群众参与的互救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救人的方法

应根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

将被埋压人员,安全地从废墟中救出来。通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

后,判断其埋压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营救过程中,要

特别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铁棒、锄头、棍棒等)不要伤及埋压

人员;二是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压

人员再次遇险;三是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人,挖扒中

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四是埋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

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

要有计划、有步骤,哪里该挖,哪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

有所考虑。过去曾发生过救援人员盲目行动,踩塌被埋压者头上的房盖,砸死被埋

人员,因此在营救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分析和行动,才能收到好的营救效果,盲目行

动,往往会给营救对象造成新的伤害。

施救和护理

先将被埋压人员的头部,从废墟中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以保证

其呼吸畅通,对于伤害严重,不能自行离开埋压处的人员,应该设法小心地清除其

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虚,切忌强拉硬拖。

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被救出后要用深色

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对伤者,根据受伤轻重,采取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

治疗。

避震要点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

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开

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伏而待定,蹲

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

睛,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

燃易爆气体。

强震过后如何自救

1、地震发生后,应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可将耳朵靠墙,听听是否有幸存

者声音。

2、使伤者先暴露头部,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一旦被埋压,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

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

4、地震是一瞬间发生的,任何人应先保存自己,再展开救助。先救易,

后救难;先救近,后救远。

地震谣言如何甄别

1、正确认识国内外当前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人类目前作出的较大时间

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2、要明确,在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政府,任何其他单位或个人

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对待地震谣传,要做到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

3、学习地震常识,消除恐震心理。

地震来临时,家庭成员该如何避震,专家建议掌握三条原则:

原则一:因地制宜,正确抉择。是住平房还是住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

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你所处的位置离房门远近,室外

是否开阔、安全。

原则二:行动果断、切忌犹豫。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决不

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如住平房避震时,更要行动果断,或就近躲避,或紧急外

出,切勿往返。

原则三:伏而待定,不可疾出。古人在《地震录》里曾记载:“卒然闻变,

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就是说,发生地震时,不要急

着跑出室外,而应抓紧求生时间寻找合适的'避震场所,采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

静待地震过去,这样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无恙。

突遇地震如何自我保护

1、住在平房的居民遇到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头顶保护物跑到屋

外;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

尘、防烟。

2、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

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

阳台;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尽快关闭电源、火源。

3、正在教室上课、工作场所工作、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迅速抱头、闭

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边等地方躲避。

4、正在市内活动时,应注意保护头部,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尽量避开

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电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

5、正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

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

6、正在海边游玩时,应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引起海啸。

7、驾车行驶时,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

处立即停车。

8、身体遭到地震伤害时,应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可能用湿毛巾

等捂住口鼻防尘、防烟;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大声呼救,注

意保存体力;设法用砖石等支撑上方不稳的重物,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在此,岳阳消防温馨提示:遇到地震要保持镇静,不能拥挤乱跑。震后应

有序撤离。已经脱险的人员,震后不要急于回屋,以防余震。对于震动不明显的地

震,不必外逃。遭遇震动较强烈的地震时,是逃是躲,要因地制宜。

地震来临的避震方法

(一)就近躲避法:就近躲避到小开间内;内承重墙的墙根、墙角;坚固的床

等家具旁边。

(二)外跑与就近躲避法:在平房和楼房的一、二层,迅速跑到房外的安全

地方;楼的三层及以上,就近躲避。

(三)躲藏姿势:1、蹲下、坐下或俯倒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2、抓

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3、用物品保护头部、胸部及面部,掩住口鼻。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00:36: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429395596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地震逃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地震逃生.pdf

标签:地震逃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