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备课教案

更新时间:2023-02-27 00:34:30 阅读: 评论:0

上火怎么办-校外培训机构

备课教案
2023年2月26日发(作者:面部神经痛)

第1页共17页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7篇)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7篇)

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人类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

数学知识,并能应用实际问题。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

全,欢迎借鉴参考。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难点是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

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

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

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观察课本主题图、讨论并填空。

2、老师出示:课本“做一做”第2题小动物赛跑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

第2页共17页

几小牛跑第几你能把上面的问号位置填上吗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

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

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篇2

教学要求

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

方分米、立方厘米,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

盛有红色水的大玻璃杯一个,用绳捆着的大小石头各一块,沙一堆;投影仪和

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各一个。

学生准备:

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学具。

教学重点

体积的含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

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和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知识。

二、探索研究

1.实验观察

观察(1):把一块石头放入有红色水的玻璃杯中,水位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

观察(2):这只杯子里装满了细沙,现在把细沙倒出来放在一边,取一块木块

放入杯子里,再把刚才倒出来的沙装回到杯子里,你发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

第3页共17页

观察(3):在(1)中把石块换成小一点的,你观察到什么为什么

图片观察:投影出示课本上的火柴盒、工具箱、水泥板,哪一个物体所占的

空间大

结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

加深理解:

(1)你知道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你能说出身边的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大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小

(3)做第30页的做一做。

2.教学体积单位。

(1)介绍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1立方米、1立方分数、1立方厘米的体积各有多大。

1立方厘米:①让学生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并量出它的棱长。②看看

我们身边的什么的体积大约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我们

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分米。

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让同学们上来看一下1立方米的体积

的大小。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米

(3)建立表象,感知大小

投影显示第36页的第2题,让学生口答。

3.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投影显示做一做的第一题,让学生说。

三、课堂实践

1、做练习七的第1题,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体先摆后说。

2、做练习七的第3题,学生独立做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篇3

第4页共1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操作过程,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的特征。

2、能辨析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学会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

掌握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和三角板。

学具:长方形、正方形纸、三角板、观察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导入:小朋友,当你吃过晚饭,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散步吗你最喜欢镇海

哪里的夜景是啊,我们的镇海越来越美了,就连一幢幢楼房在夜空下也那么的

温馨迷人。(媒体播放)

2、设疑:当你陶醉在美景中时,有没有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呢(抽象出长方

形和正方形)

3、了解:能谈谈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吗(根据学生的原有认识,完成

观察表中的有关问题,如几条边几个角)

4、揭题:原来你们早就和它们交上朋友了,看来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继续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应该是不成问题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初步感知:

1、根据原有认知结构,判断课件中的图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2、质疑:看来有4条边和4个角的图形也不一定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它

们的边和角里一定还藏着许多秘密等着我们去一一发现,你们愿意吗

第5页共17页

(二)深入探究:

1、认识长方形:

1)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会有什么秘密

2)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3)汇报交流,媒体选择性对学生的方法加以演示。

4):小朋友真会动脑筋,通过自己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知道了长方

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媒体出示,齐读)

5)认识“长”、“宽”

6)找一找身边的长方形并指出它的长和宽。

7)激励引入到正方形的研究中。

2、认识正方形

探究方法同上,但有所简略于汇报演示。

3、尝试验证会什么一开始有些四边形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4、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1)四人小组根据刚才的发现讨论两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汇报交流。

5、学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1)用小棒摆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说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想把你摆的长方形画下来吗(先发表各自的意见,然后教师范画,再学生自

己试画)

3)画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方法一样吗要注意什么

4)生独立画正方形,指名板演并让他人。

三、交流,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么不满意的(先在小组里

说一说)

四、练习巩固,拓展深化

1、猜想边长、长、宽的长度

2、数一数有几个长方形、正方形

第6页共17页

3、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指定长度,画上美丽的图案,并说

说想把自己的设计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四册第32-33页例题.想想做做1-4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

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并且会验算。

2.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笔算加法的方法.加法的验算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新

师:老师发现,自从有了借书证,很多小朋友们都喜欢到图书馆借书,是吗

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关于图书馆的借书情况的问题吧。

二.探索新知

(一)计算143+126

1.师:(课件出示例题中的统计表)你们从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

根据这4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小组里说一说。

组内交流。

2.师:请组长来汇报一下,你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组长汇报。(出示问题)

3.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这节课先来解决其中

的几个问题,剩下的可以以后再研究。

第7页共17页

4.师:听听茄子老师问我们什么(课件出示: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

本)

你会列式吗自己在本子上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列式。

5.师:你是怎么列式的(板书:143+126=(本))

6.师:观察一下,这道题和以前学的加法有什么不一样(出示课题:三位数加

三位数)

7.师: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计算方法,可以动动脑筋,也可以用学具

来帮帮忙。

学生自主探索算法。

8.师:谁愿意把你想出的计算方法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算法)

9.师:请同学们都用竖式再算一算。再自己说一说计算过程。

学生计算,说过程。

(二)验算143+126

1.师:题目计算出得数后,用什么方法知道算得对不对呢(板书:验算)

2.师:你有验算的方法吗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3.师:你们试一试,体验一下验算的方法好吗

4.师:你们这次计算的得数是多少与刚才计算的得数相同吗这说明什么

如果两次计算的得数不相同,又说明什么应该怎么办

三.巩固深化

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你能算出二年级和六

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吗自己计算并验算。

学生计算并验算,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1(课件出示)

独立做题,并列式验算其中一题后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3(课件出示)

第8页共17页

师:你从统计表中知道什么自己能解决问题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订正时提问:你验算了吗用什么方法验算的

告诉学生今后不论是否要求验算,都应自觉验算,从小养成认真负责的态

度。

指导:不写竖式,在原式上从下往上再算一遍来验算的方法。

4.想想做做4

(课件出示题目)理解题意,自己列式计算,全班共同订正。

四.总结归纳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在笔算加法中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2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篇5

教学内容:

教材108页---111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和学习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

义及重要作用,体会教学来源于生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看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

生的统计知识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调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

分析、整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第9页共17页

观察主题图:同学们都参加过许多课外活动,今天教师带你们去科学宫参观

科技展,去的同学很多,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参观人数情况,我们根据收信到的

人数制作一个统计图。

二、合作学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独立完成参观科技展人数的条形统计图,

2、根据这个(教材108页图)条形统计图能发现哪些信息提出

问题:①哪两年参观人数相同(答:__年相同)

②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多(答:__年)③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少(答:1998年)

3、引导学生说出完成统计图注意事项,老师再补充:

①必须有标题名称,名称中要简要明了地说出内容和地点,标题下要注明统

计内容的时间。

②横轴、纵轴表示什么要标清楚。

4、除了会完成条形统计图,还有其它画统计图的方法。

三、今天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1、观察109页折线统计图

2、启以引导:看看这幅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同桌交流。学生

说:折线统计图有格子;有点,还有一段一段的线。

3、边讲解折线统计图画法。

①让学生明白折线统计图是通过描点连线的方法画

②相同点:都能看出数据多少

不同点:表示数据方法不同,可以看到每一部分变化趋势,能看到整体变化

趋势。

③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特点;哪种统计图更好。

强调告诉学生:

1、象今天这样用曲折的线段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统计图是折线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还能通过数量反映某一种事物变化的趋

势。

3、两种统计图各有各的优点,生活中根据我们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第10页共17页

巩固练习:

1、完成110页例2及做一做。

2、让学生去调查家庭上半年用水情况并制作出统计图。

小结:

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学会折线统计图画

法和特点,懂得它在生活中有很大作用。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篇6

【学习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2、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用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

3、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难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过程】

一、故事引入

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这个

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

阅读书本P112鸡兔同笼的故事,能用你自己的话表述一下题目的意思吗

二、探索新知

1、阅读P113例1,根据书本提示,会用列表法求出鸡、兔各几只吗

(完成课本表格。)

2、假设笼子里都是鸡或者都是兔,脚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能列式解决吗

(会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自己动笔,尝试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只数的问题

(有困难的可参考书本P114)

4、用假设或者解方程的方法解决P112“鸡兔同笼”问题

(1)方程解:(2)算术解:

第11页共17页

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解:假设都是鸡。

根据鸡兔共有94只脚来列方程式2×35=70(只)

2x+(35-x)×4=9494-70=24(只)

2x=4624÷(4-2)=12(只)

x=2335-12=23(只)

35-23=12(只)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5、以上三种解法,哪一种更方便

☆友情小提示:

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或方程解都可以。用方程解更直

接。

6、阅读P114阅读资料,了解下古人是怎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115“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P116练习二十六第1--5题。

2.拓展提高:练习二十六第6、7题。及P117“思考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把你个性化的解答或创新思路写出来吧!)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篇7

教材分析

认识厘米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二年级的内容。要求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

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

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按照课程要求,要让学生了解米尺,懂得比较短的物品可

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思路

1.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

第12页共17页

数学。认识厘米的教学,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师

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学生获得新知

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估测周围事物的长度,去调查厘米在生

活中的运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拓展创新空间。

2.合作探究,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本课

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在尺上

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用手比画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

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

础上引导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其

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画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小组

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加强估测,发展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

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l厘米以及对周围物体的长度先估计、再量一量

的活动,使学生在比照中积累经验,形成初步的估测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

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l厘米的表

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第13页共17页

教学难点:

建立正厘米的表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以及可度量长度的物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统一认识。

1.找原因。小猪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它帮妈妈锄地。它一整天,饿极

了。晚上回家吃了2碗饭。第二天,它又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它吃了

8碗饭。这可能吗(碗有大有小。)

2.量课桌。(1)让学生选择一个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文具盒等物体,

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

长度。(答案不一。)

3.师:大家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所说的数不同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

西是不一样的。)

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们量的结果一样呢(大家都用同样的工具去量。)

4.导入揭题:你们的办法真妙!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

工具。有谁知道我们通常用什么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尺子。)今天,我们就要认

识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

厘米)

[这一环节密切联系生活导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五花八门的答案让学生不由自

主地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找原因、量课桌这样富有挑战

性的活动也吸引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兴趣,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引起重视。]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探究一:认识直尺

1.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或老师发给的米尺,仔细

瞧瞧,你发现尺上有些什么

2.指生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认识刻度数、刻度线、刻度0。

探究二:认识厘米

第14页共17页

1.看一看: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来听一听电脑博士的介绍。

(多媒体动态显示尺上1厘米的线段,并说明:从刻度0到刻度l,这中间的

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请大家拿出尺子,好好看看,土厘米有多长

2.比一比:你能用两个手指比画出1厘米大约有多少长吗(师做拇指与食指比

画状。)

3.记一记:请小朋友看看这一段距离,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4.找一找:

(1)你还能在尺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

学生自由回答,要求说清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土厘米。

(2)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

同桌交流后汇报。(手指的宽、牙齿的宽、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径等。)

探究三:认识几厘米

1.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

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

7是2厘米)

2.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画一下2厘米大约有多长。

3.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

厘米长你还能找出其他的厘米数吗

4.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相机点明: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凡匣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

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这一环节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厘米,形成表象。他们在从尺子上、从周围

物体中找1厘米的比照与估计中以及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体验了l厘米、

几厘米的具体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自始至终,他们都是知识的探索

者,发现者。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他们获得了知识,丰富了经验,培养

了能力。]

第15页共17页

三、实践应用,练习巩固。

(一)学习用厘米量。

1.量整厘米数。

(1)尝试测量同一学具。

出示书上量一量的主题图,要求学生按图上的方法量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

(师留意不同量法。)

(2)交流测量结果,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3)实物投影演示正确量法与错误量法,进行辨析比较。

(4)小结:量一个物体时,可以把尺子o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

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5)口答想想做做第1题。(媒体出示,关键处闪动识别。)

(6)学生填写书上量一量中的铅笔长、线段长。

2.量非整厘米数。

(1)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两条线段(红线段与蓝线段),要求男生测量红色

线段的长,女生测量蓝色线段的长。

(2)交流:男生可能说红色线段长8厘米,女生可能也说蓝色线段长8厘米。

(3)比较:红色线段和蓝色线段一样长吗(电脑验证不一样长。)

(4)辨析:红色线段的长是8厘米多一些,蓝色线段的长是8厘米少一些。

(5)指出:像这样的两条线段都可以说是大约长8厘米。以后我们遇到量线段

或物体的、长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看它最接近几厘米,就说它是大约

几厘米长。

(6)量一量,,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

(7)学生活动:先估计,再量一量。(想想做做第4题。)

先完成的小组还可组织估计、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交流反馈,追问:你是怎样进行估计的相机表扬用身上的厘米尺去解决问题

的学生。

(二)画整厘米的线段。

1.学生尝试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有困难可以看书自学。

第16页共17页

2.指生上台示范画,要求边画边说画的过程。(注意肯定其他画法。)

3.检验:用尺量一量所画线段是不是4厘米。

4.练习:

(1)想想做做第5题。(指生板演,同桌互相检验。)

(2)想想做做第6题。(鼓励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可谓学以致用。学生通过量一量、画一画、估一估等活动对厘米的

认识更加深刻了,对厘米的用途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其估测能力也得到了进

一步的加强。更可贵的是,他们尝试着独立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

解决问题,与小伙伴合作解决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四、总结延伸。

1.师: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2.布置延伸作业。

(1)回家后,以厘米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作单位的。

[这一环节与课的开始相互照应,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

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大社会成为小课堂的延伸,

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大舞台。]

附:教学小资料

人们在文化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从他们的生活环境中选取计量单位的。例

如,以成年人足的长作为英尺,以手指关节的长作为英寸,以千步作为里等

等,这样确定计量单位,显然缺乏合理性。1790年,法国的一位科学家他雷兰

提出了制定一个世界各国通用单位的建议。

1795年,法国的学者取得世界各国的同意,把地球子午线上从北极到赤道的

长度的一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的单位,叫做l米。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

达,测量了整整七年,实际还只是仅仅测量了西班牙的巴赛罗纳和法国的敦刻

尔克之间的距离。通过计算得到了最初的1米。

后来1960年的国际会议规定:一米为氪(K8)原子在真空中发射的橙色光波波

长的1650763.73倍。1米的百分之一就是l厘米。

第17页共17页

3.1.1认识厘米|人教课标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00:34: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429270595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备课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备课教案.pdf

标签:备课教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