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
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
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1
教学内容:
课本P21、22页练习四第7、8、9、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
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
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
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
(1)、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的思考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
(2)、全班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6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总结自己的收获,提
出不理解的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并
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3.能根据现实生活情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整理
知识、回顾学法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回顾学法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你
又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可能回答: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我们可以解
决简单的买文具的问题;我们可以简单地记账;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
方法租船……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些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揭示并板书
课题)
(2)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二、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出示:小明家有图书587本,小红家
有图书239本。
教师:同学们,根据这两个条件,你想到些什么?
学生可能想到:小明家和小红家的图书很多,小明和小红都喜欢
看书……
教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回答:
小明家和小红家一共有多少本图书?小明家比小红家的图书多多少本?
小红家比小明家的图书少多少本?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
587+239587-239
学生估算第1个算式,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学生1:587+239≈800,我把587看成600,把239看成200,
600+200=800。
学生2:587+239≈850,我把587看成600,把239看成250,
600+250=850。
学生3:587+239≈830,我把587看成590,把239看成240,
590+240=830。
教师:谁估算的答案与正确答案最接近呢?该怎么办?学生4:同
学3估算得比较接近。
学生5: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进行比较,看谁估算的答案与正确答
案最接近。
学生用竖式计算,一人板演,全班齐练。587+239/826
集体订正后,说说计算时要同学们注意什么。
学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应
该向前一位进1。
学生计算第2个减法算式,要求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看自己
的计算是否正确。
2.根据现实生活情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能用多种策略解
决问题
课件出示下面的动画:小明的爸爸和小明一起到超市买东西,刚
好买了50元的商品,小明的爸爸从钱包里摸出了一些钱,发现只有2
元和5元的面值。同学们猜一猜,小明的爸爸可以怎样付钱?
(1)学生独立思考。
(2)学生汇报。(略)
(3)怎样才能得出尽量多的答案而又不重复呢?小组讨论交流,
并完成如下的表格:
2元的张数(张)5元的张数(张)第1种第2种第3种第4种
(4)学生汇报,出示表格:
2元的张数(张)5元的张数(张)第1种58第2种106第3种
154第4种202
(5)仔细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2元的张数如果增加,5元的张数就减少;2元的
张数如果增加5张,5元的张数就减少2张;2元的张数只能5张5张
的数;5元的张数都是双数……
三、反馈练习,拓展运用
(1)明明一家3人到动物园去参观,参观的门票有两种:价格最
低的为30元,价格最高的为50元。明明买了3张票,一共可能用去
多少元?
(2)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二的思考题。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3
教学内容:
树林医生
教学内容:
课本737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
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用纸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之间比多少的关系。
教学准备:
红色、绿色的纸条,小棒,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见口算题卡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森林中谁是大树的医生吗?
2.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让学生说一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想:在这个问题里,是谁和谁在比多少?
喜鹊和黄鹂究竟谁捉的虫子多?谁捉的虫子少?
多的比少的多了多少?这三个量之间是什么关系?
2.操作:先把一张纸条贴在黑板上,说明这是黄鹂的只数146只,
再问:喜鹊的纸条要比着黄鹂的怎么样?说明还要长,因为多38只虫
子。
146只
黄鹂
多38只
喜鹊
有?只
3.在纸条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列式:146+38=184(只)
汇报算法。
小结:多的=少的+相差的。
4.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引导学生用纸条摆一摆。
146只
黄鹂
少12只
啄木鸟
┟有?只┨
问:在这里为什么要少一块呢?从而发现:求啄木鸟的只数就是
从146里面去掉12,列式:14612=134(只)
小结:少的=多的相差的。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做自主练习第1题
做这道题时,可以让学生借助纸条图摆一摆,弄清题目数量关系,
并在全班交流,然后正确解答。
2.第2题。
让学生根据信息自己提问并解答,若有困难,就建议学生使用纸
条图来帮助。完成后全班交流结果。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6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
有关的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的
多样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统一美,积累解决问题
的基本经验。
目标解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定位在学生已了解物体排列的简单规律和有余
数除法的基础上的。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让学生在发现规律,运用
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感受多种方法内在的联系,理解并掌握运用有余
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
样性,感受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体会数学的统一美,也使学生积累
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感受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培养学生的
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类按规律排列的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同学们算题老师猜。老师猜得都对吗?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
吗?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类问题。(板书课题)
二、解疑合探
(一)回顾规律,提出问题。
1.动手操作,摆小旗。
2.发现规律,说小旗。
这些小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说一说,接下来再摆第10面是什么
颜色?第11面呢?第12面呢?
3.提出问题,猜小旗。
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写一写,把自己的方
法表达清楚,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方法。
2.汇报交流,组织研讨。
(1)预设一:画图法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
(2)预设二:符号法
黄红红黄红红黄红红黄红红黄红红黄
3691215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
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5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
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
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投影片、小黑板,计数器。
教学过程:
课件导入。
课外小组的同学非常喜欢读书,他们经常在午饭后到小小图书馆
里汲取新鲜的养分,看,它们正聚精会神地学知识呢!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看一看。
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1)你们知道小小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吗?(出示统计表。)谁能
说说,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
先独立思考,再与小伙伴们说一说。
过渡: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算一算。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解决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①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②指名汇报,教师板书236-118=
③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
④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
⑤进行计算。236-118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⑥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汇报、交流。
(2)提一提。
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求两种书的差的问题。
①根据藏书情况表,你能提出哪些求差的数学问题吗?
②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③让学生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解答出来。
④指名汇报的数,并说出计算过程。
3.试一试。
探索减法验算的方法。
(1)出示前两幅图,说出图意。
(2)结合实际讨论:找回32元对不对?
(3)总结减法验算的两种方法。
(4)完成教材第57页的试一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4.议一议。
探索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
(1)讨论300-97怎么算呢?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最简便。?
(2)各小组间交流、汇报。
要求学生汇报时说出计算过程。
(3)强调:笔算减法时,尤其是计算被减数末尾连续有几个0的
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十位是0,要从不为0的数位上退位,0退1
后看作9减。
(4)看黑板,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再来说一说。
5.想一想。
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笔算减法的'法则。
(1)自己结合学过的百以内数的比算减法法则,试着总结出万以
内数的笔算减法法则。
(2)在小组内交流,完善笔算减法的注意事项。
(3)班内汇报:在用竖式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4)在下面记一记。
(5)运用笔算法则和应注意的问题独立完成第58页的试一试中
的题目,并互相交流计算方法。
6.议一议。
讨论加法算式验算方法。
(1)出示747+87=?独立计算出来。
(2)可以用什么方法验算呢?与同伴互相交流。
(3)汇报验算方法。
学中做
1.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1题。
2.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2题。
(1)通过动物卡片游戏,练习三位数的减法。
(2)还利用这四个动物卡片,练习列出三位数的加法。
做中得
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3题。
先让学生判断这三道题的对错,然后再指出错在哪里,为什么会
发生这样的错误,并改正过来。
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第67、7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具准备
学生喜欢的玩具、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入手,创设情境
1.播放有多种动物叫声的vcd,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动物(如孔雀、
恐龙、狮子等),同时问:“你是怎样猜出这些可爱的动物的?”
(学生回答说是根据动物的声音。)
2.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又请学生是什么动物?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样猜
出来的?
4.生:我看见大象的长鼻子;我看见老鼠的尾巴;我看见骆驼的
驼峰……
师:你们看见了动物的不同形状,有正面的、侧面的、后面的。
那今天我们就玩一玩,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出示
课题)
二、引导探索,体验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不同的物体形状
1.师:请同学拿出汽车玩具放在桌面上,小组内的同学互相玩耍,
并说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车的形状。
小组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
到的是它的车尾。
2.画学生看到的汽车形状。师:咱们来一个画画比赛,看谁能把
自己看到汽车的形状简单而又比较准确的画出来。(小组活动)
3.展示图画。请每组小组长把本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
上。
师:请小朋友来介绍自己的画,讲讲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
看到的?为什么汽车有这么多不同形状?
生:因为我是从侧面看的;因为我是从正面看的;因为我是从后
面看的……
师:原来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汽车形状也不同。
4.师:请学生交换位置,再观察,说说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
车的形状。
××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
到的是它的车尾。(让学生回原位。)
5.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玩具(每组一个)放在桌上,坐在现在
的位置上观察玩具的形状并把它画出来。(全班交流,介绍画出来的
形状是在什么位置上看到的。)
三、应用拓展
1.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数学书合在一起,摆放在
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看到书的形状。老师同
时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
2.连线游戏。教科书第70页第一题,请学生仔细观察从不同的
位置所看到的汽车形状。
四、小结评价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出示
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我们许多
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更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
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7
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
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
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
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
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
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
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
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
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
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
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
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8
教学目标: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整百的数的计算。
学生能根据整百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根据整百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这里有几幅图,想和大家一起看看。
二、新授课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学生看图,说说你看明白了什么?(一幅
图一幅图地看,说说图中的数字及意义。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3、解决“一共放养了多少尾鱼”的问题。
(1)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列算式300+400=
(2)这个算式怎么计算呢?(学生小组讨论)
(3)说说你们是怎么计算的?(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两个数,把两
个数拨在一起。3个百加
4个百是7个百,就是700......)
(4)说说算式的意义。
4、解决“鲤鱼比鲢鱼少多少尾”的问题。
(1)学生看图读题,独立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说说算式的意义。
5、解决“第一候车厅比第二候车厅多多少人”的问题。
(1)学生读题列算式。1200-800=
(2)你打算怎么计算?(学生讨论解决,可以借助计数器。)
(3)说说你们是怎么算的。
(4)说说算式的意义。
三、练习
150-90=160-80=80+30=70+800
3000+6000=3000+5000=400+6000=20xx+800=
四、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300+400=
1200-800=
作业设计数学同步学习与探究聪明小屋
课后小结:
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9
设计说明
鉴于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学生在认数的过程中离不开直观的模
型。“形”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能将抽象的数形象化,可以较好地
理解数的意义和读写数的方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本节课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图、直观模型,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
基础上掌握较抽象的内容,深化对大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大数的意义,通过估算,深化对大数的认识。
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为学习万
以内的数做好准备。同时,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估计结果,在讨论
中找到合理的方法和结论,从而积累对大数的感性经验。
2.数形结合,充分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大正方体建立“千”的直观模型,
直观认识计算单位“千”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掌握数数的方法和
规律,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结合计数器的有效利用,将点子图和小
棒引进课堂,使学生从数的概念等各个方面认识数,体会表示数的多
种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情境图,理解“大数”。
(1)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说一说,都想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估计:这个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3)学生讨论后汇报估计的结果。
(4)引导学生进行思考:1000和我们以前认识的100相比有什么
不同?
2.揭示课题。
大家估计的数都是比我们学过的100多得多的数,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比100多得多的数——1000以内数的认识及读写。(板书:1000
以内数的认识及读写)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培
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使学生理解大数的意义,从而引出课题,并为本
节课的顺利进行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探究新知,引导发现
1.教学教材75页例1。
(1)复习旧知。
①说一说一(个)、十、百之间的进率。
②说一说自己数数的方法。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完成课堂活动卡。
(3)全班交流汇报。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4)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你
们有什么发现?(这个大正方体是由10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发现: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5)介绍“千”这个新的计数单位。
(6)教师质疑: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面对不同的数量,可以选择不同的数数方
法。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十进关系)
(7)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数一数小棒,依次数出十根、一
百根和一千根小棒,进一步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8)体验一千。
引导学生摸一摸,感觉一张纸的厚度。再出示一百张纸,让学生
用手摸一摸,感觉一百张纸的厚度。引导学生想象一下一千张纸的厚
度,出示一千张纸,让学生实际感受一下一千张纸的厚度。
(9)师生共同总结: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千”是我
们今天新认识的一个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十进关系。
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10
详细介绍:
课题:几百几十的加减法(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十或几百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
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算理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拆数游戏.
(1)把下面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
360,480,520,790,210,630
(2)把下面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
360,720,270,450,840,980
2.口答
(1)32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2)32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
(3)32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3.口算
(1)20+40+300=(2)300+400+20=
(3)60-20+300=(4)300-200+60=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课题
师说: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几百几十的加减法,看谁积极动脑筋,
依靠自己的力量,学会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
2.学习例6
出示例6320+40=
师说:谁来给大家读读题?同时贴出直观图.
师问:谁能看着直观图,想一想320加40等于多少?你能告诉老
师你是怎么算出的吗?(20加上40得60,300加上60得360)
计算过程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小声说,同桌同学互相说)
3.学习例7
引出例7
师说:320+40=360大家都会正确计算了,那360减40你们会
算吗?
出示例7360-40=
师问:360减40等于多少呢?你们是怎么算出的?(学生如说不
出可看例6下的直观图.)(60减40得20,300加20得320)
师问:这道题不是减法吗?为什么300要加上20?
4.比较
师说:观察例6、例7,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把几
百几十的数拆成几百和几十,然后几十加几十或几十减几十,再与几
百合起来)
5.练一练
160+30=230+40=190-30=
270-40=60+120=180-60=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答案,说一说计算过程.
6.学习例8
师问:这道题谁知道得多少?你是怎样算出来的?(300加上
400得700,700加上20得720)
师问:那720减去400怎样算呢?
出示:720-400=
学生独立说计算过程,教师在黑板上板演.
7.比较
师问:比较一下例8里面的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把
几百几十的数拆成几百和几十的数,然后几百加几百或几百减几百,
再和几十合起来)
8.练一练
(1)150+300=240+400=450-300=
640-400=700+210=810-700=
(2)410+50=770-600=280-60=
630+200=300+370=490-80=
9.小结
师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在计算时,先把
几百几十的数拆成几百和几十的数,然后几百和几百加减,几十和几
十加减,最后再合起来.下面我们要做一些练习,老师看看谁最认真,
今天的知识学得最好.
三、巩固反馈.
1.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140
40
350
200
440
300
560
30
650
40
360
200
6个小组比赛,把答案写在反馈板上,看看哪组全对的同学多.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10+80=360-200=550-40=400+450=
30+260=630-200=620-300=720+40=
40+430=760-60=190+200=890-80=
25+47=300+570=700-400=87-75=
给相同的时间,看谁算的题对的多,谁获得胜利,给予表扬,还
可以模拟记者采访:请问你有什么绝招可以算得又快又对?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的加减法
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
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通过估算选择适合的
解决策略,让学生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分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通过估算优
化平均分的过程。
教具准备:圆片、小棒、表格1、表格2(每组1张),每桌一袋豆
子
一、分糖果
(1)情境导入,引出问题
师:小明的家里来了五位小朋友,他拿出20块糖想分给他的小客
人们,怎么分最公平呢?
(由公平一词,学生马上就想到了要平均分)
(2)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师:我们用5个小圆片代替5位同学,用20根小棒代替20块糖
果,先自己动手分一分,摆一摆。并把你分的过程记录到表格里。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掌握学生的不同分法)
师:填好表格的同学请你把你的表格贴到黑板上,如果你发现黑
板上已经有和你同样分法的表格就不用贴了,就在这种方法的下方,
你用粉笔画个对号就可以了。
(为了方便学生观察,老师要把贴在黑板上的表格放大)
全班交流分的过程。
师:请这张表格的作者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交流的时候请
说清楚:每一次拿出几块来分,每人分得几块。全部分完后,每人分
得几块。
其他和他方法一样的同学,如果你认为他有没说清楚的地方。你
们可以补充。
(在学生叙述理由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分的次数,让学生
感悟到,分的次数越少,解决问题就越快。)
(3)过程小结,评价引导
师:还是集体的智慧大呀!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帮助小明来分
糖果,小明心里一定很高兴。那么假如你就是小明,听到大家给你介
绍了这么多的方法,你想选择哪一种呢?
(如果有的学生选择了不是自己刚才的分法,教师要追问:为什么
小明没选这种方法?)
(学生在阐述选择方法的同时,就再一次体会到不同方法之间的区
别和联系。同时在交流中,学生原有的方法结构就发生了重组)
师:刚才同学们分的过程不一样,有的一次就分完了,有的分几
次才分完。但是,每一次分的时候,每一个小朋友分得的糖果都同样
多。最后分完了,分的结果却是一样的。更有同学想到了好办法,用
乘法口诀来帮助分,他们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真善于思考。
二、分小棒
(1)估计数量、口述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帮助了小明解决了分糖的问题,下面我请同学们
帮老师整理小棒。
老师左手里握着10根小棒,请大家再看我的右手里的小棒,请你
估计一下,我的右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学生估计的答案可能在30到60之间)
同学们能够有根据的猜测,真好。如果把我右手里的50根小棒平
均
装到5个口袋里,怎么分?
(数感好的学生可以很快知觉到5和50之间的关系)
师:50根小棒平均装到5个口袋里,每袋装10根。那么老师现
在只有4个口袋,要把50根小棒平均装在4个口袋里该怎么分呢?
请大家先估计一下,每袋大约可以分到多少根?
(大部分学生可以估计到每人分到10根以上的小棒)
(2)小组活动、提升能力
把50根小棒平均分装在4个口袋里。
要求:1、先分工(记录、发言、负责分、监督)
2、讨论后再分。边分边说分的过程,(第一次每人分几根,用去
几根,还剩多少根,第二次每人几根……)边记录。
小组活动,师巡视。
(3)汇报交流,改善方法
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
小组代表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对表格的观察和思考,
感受分法的多样化。汇报时教师要相机追问,如为什么首次分你们就
每人分十根……剩下的几根,为什么不再分了呢?
(通过教师的追问,引导学生去感受哪些方法更简便,更合理,以
促进学生反思)
小结:我们在平均分的时候,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还有剩余。
师:如果让你们重新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你
们会怎么分?至少要分几次才能分完呢?
(学生再次分一分,可能会调整或改进原来分的策略,实现了学生
的自我优化和重组)
三、数学游戏
1、读37页数学游戏的内容,然后交流游戏规则
2、教师和一名学生合作,为学生提供游戏示范。
3、同桌为一组,开始合作。每次操作都要说清一把抓了几粒豆子,
能平均分成几份,得了几分。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操作:如果把100根小棒分给4个人,怎么分比较快。
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1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0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的推
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2、在猜测中让学生学会对于推理过程的简单叙述。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
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推理过程(两种情况的猜测)
1、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和刘老师认识这么久了想不想猜一猜刘老师今年多少
岁?能确定吗?这样没有依据地去猜,能不能一次猜准?刘老师给你
们一个提示:我的年龄是由数字0和3组成的两位数,现在你能猜到
了吗?谁能说说你的想法?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师:真棒!原来猜也大有学问,要想一次猜准,就要有依据地去
猜才行,今天刘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数学广角”,去玩“猜一猜”
的游戏,高兴吗?(板书课题:猜一猜)
2、感受推理过程
(1)“猜名字”游戏
师:在“数学广角”里有两位小朋友已经在等我们了,看,你们
能猜出哪位是兰兰,哪位是红红吗?(生猜)大家能不能确定谁是兰
兰,谁是红红呢?(不能),那刘老师给大家一个提示。(出示:左
边的小朋友说:“我不是红红”)可以猜出来了吗?能说说你是怎么
想的吗?(生:左边的小朋友说她不是红红,那她就是兰兰,右边的
小朋友就是红红了。)还有别的想法吗?(左边的不是红红,那右边
的肯定就是红红,左边的就是兰兰了)。
师:你们俩不但猜得准,而且说得也清楚,真不错!大家把掌声
送给他们,老师也送你们一个礼物,是什么呢?(师预先准备红花、
智慧星)指一生:奖给你的不是红花,那是什么?师追问思维过程。
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为什么刚开始不能马上猜出来,而现在却很快
就猜对了呢?
师:是啊!当事情有两种情况时,要想一次猜准,需要根据提示
先排除其中一种情况,再去猜。
(2)游戏二:师生合作,玩“猜水果”游戏
师: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做“猜一猜”的游戏,你们谁愿意上来
玩?(指两名学生上台,各拿一个水果,放在背后,不让其他人看
见。)现在让我来猜好吗?但你们要给我一个提示,(指其中一生)
告诉我你拿的不是——(我拿的不是苹果)那你拿的是梨,他拿的就
是苹果了,对吗?举起来让大家看看,谢谢你们,水果送你们了,请
学生互相说说理由。
(3)游戏三:生活中的猜一猜游戏
师:其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猜一猜”游戏,大家想猜猜
刘老师的一些事情吗?
①我喜欢打乒乓球,我握拍子的手不是左手,那是哪只手?
②我教的二(2)班班长不是女孩子,是——?
③我走路时,先迈的不是右脚,那是哪只脚?
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猜的事情有两种可能,我们就根据提示语去
猜,不是这种情形,就是另一种情形。
二、情境体验,完整表述推理过程(三种情况的猜测)
1、“猜年龄”游戏
师:兰兰和红红的好朋友亮亮听说我们在“数学广角”玩游戏,
也赶来参加,欢迎吗?亮亮想考考大家,猜猜他们3人的年龄,他们
分别是7岁、8岁、9岁,谁能一次猜出他们各自的年龄?(不能)那
该怎么办?(提示)师出示:亮亮说:“我今年8岁了”现在可以确
定了吗?(不可以)一个提示语够吗?(还得一个),师出示:红红
说:“我不是7岁”。能确定吗?你是怎么想的?请同桌互相说说,
(从亮亮的话中知道他8岁了,再根据红红说的“我不是7岁”,可
判断红红9岁,兰兰7岁。)多指几名同学说推理的过程。
师:要想保证一次猜准3种情况,需要几个提示语?(生:两个)
2、“猜兴趣小组”游戏
师:三种情况的猜测,知道两个提示语,就一定能猜准确吗?
兰兰他们3个小朋友和大家一样非常喜欢学习,他们利用课外活
动时间分别参加了美术、舞蹈、书法兴趣小组,(贴出提示兰兰说:
我参加了美术小组;红红说:我不参加美术小组,)“你们根据这两个
提示能猜出3人各参加了什么小组吗?为什么不能?(这两个提示语
是重复的)
师再出示:也没有参加书法小组,现在能猜出来了吗?
师生共同小结:要猜的事情是三种情况时,需要2个提示语,但
不能重复,猜一猜时可以把直接告诉我们的放一旁,再根据猜两种情
况的猜法去猜其余两种。
三、课间放松游戏
(师生一起做律动)
拍拍你的肩,不是左肩,那是哪个肩?那是()肩。
摸摸你的耳,不是右耳,那是哪只耳?那是()耳。
踏踏你的脚,不是右脚,那是哪只脚?那是()脚。
伸伸你的手,不是左手,那是哪只手?那是()手。
四、拓展应用,深入体验简单推理。
最后,兰兰、红红、亮亮要玩捉迷藏的游戏,“数学广角”有3
个可以藏身的地方:假山、大树、花坛的后面。
4人小组合作,帮他们设计藏身的地方以及提示语,然后分别表演,
其他同学猜。
五、活动总结
同学们,“数学广角”玩得愉快吗?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
3位小朋友也要离开了,我们和“数学广角”再见。
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13
课题:认识方向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
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2、让学生在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
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根据给定的一
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法教具教法:讲解法
教具:图片。
课时安排:第三课时
教学环节、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除了这些表示方向的词,你还知道哪些方位词?(东、南、西、北)
以我们学校为中心,说说它的东、南、西、北方分别是什么地
方?(随机板书:东、南、西、北)
1、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那你知道华联超市在我们学校的哪个方向吗?刘邦广场呢?能说说
你是怎样确定它们的位置的吗?
学校的位置没变,怎么一会在西北面,一会儿在东南面?
2、辨认方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指南针)谁知道它的用途?
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现在有一个指南针,你能根据指南针给出的一
个方向,来确定其他七个方向吗?
先在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填写最后再集体交流,鼓励多种方法。
学生回答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再次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所以就产
生不同的方向。
先在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填写最后再集体交流
三、加强运用,内化新知
四、全课总结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观察讨论:在地图上,我们居住的地方大约在首都北京的哪个方
向?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14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九
单元《统计与猜测》。
教学目标: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与回答简
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3、初步渗透统计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
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4、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5、能根据搜集的数据制作出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
教学重点:
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
析。
教学难点:
能对统计出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分析。资料准备:课前搜集有关甘肃
旅游胜地的资料。
教学设计:
我对本册教材上的内容作了修改,书上是通过统计学生的生日在
哪个季节,来学习统计方法的。但我考虑甘肃有许多名胜古迹,我把
统计生日改成了统计想去什么地方玩,能够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们美丽的甘肃,培养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
另外,兰州处于西北,四季的区分和书上的四季区分有明显的不同,
如果用教材上的内容,比较牵强。比如,兰州的十一月份已经是冬季
了。
教具学具准备:
水彩笔、白纸,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①观看风光片,说一说看到了那些地方?(刘家峡、兰州市五泉山、
自塔山、黄河母亲、东方红广场)
[设计意图:把书中的例题进行改编,为学生打开一扇"新""越"紧扣"
研讨一一探究"之门。]
②你还知道甘肃有哪些旅游胜地?汇报课前搜集有关甘肃旅游胜地
的资料。
③老师想利用星期六带领同学们去一个地方玩,你们认为我们全
班去哪儿最好玩呢?〈学生自由发言〉去哪儿才能使我们全班大部分
同学玩得开心呢?〈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并将讨论结果写到黑板上。〉
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大部分同学的意见呢?
④揭示课题:统计。设计意图:通过三个问题,引发学生们的激烈讨
论,引出统计方法。第一点:激发学生兴趣,第二,这样做比较符合学
生的认知规律,第三,突出统计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统计来源于
生活。
〈估计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1、一个一个的问:2、举手计数:3
分组统计。)
1、比较归纳,择优选择:同学想到的方法都很好,但由于时间有
限,我们用哪一种方法能既迅速又准确来进行统计?
①师生共同比较三种方法:
②教师归纳出学生认为合适的方法:[设计意图:在认可三种的方法
的基础上,确定出最为合适的方法。这样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要我学"内化为"我要学"。}
2、统计过程活动一:由同学们推荐一名主持人,用举手计数的方
法,开展统计:活动二:我们用小组统计的方法小组统计完后,请两名同
学作统计员汇总结果。〈将两次统计结果写到黑板上。〉比较两次统
计结果,看有什么异同?找出原因。[设计意图:用两种方法进行统计,
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不同方法进行统计,并感受到不同方法的优劣。]
3、绘制统计图,展示、交流成果。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统
计图)交流:通过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以及上讲台对全班同学进行介绍等方
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并将统计成果挂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根据技集的数据制作出不
同形式的统计图。这样做,培养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
教学原则。]
4、观察分析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①。观察统计图,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②。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着重
以下几个问题:
i。去哪个地方的同学最多?
ii。假如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去哪个地方?
iii。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设计意图: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回
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比如:如
果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去那个地方?为什么?]
5、课堂评价
①本节课同学们都表现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哪一个小组
今天表现得最好?为什么?
②将学生讲价的结果再进行。口头统计,渗透统计在生活中无处
不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评,师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不仅要重视学生解决
问题的结论,更要注重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
评价说明:本节课我制订了一个评价量规,用一朵花的花瓣代表六
个小组,在上课过程当中,根据各小组的参与情况,进行奖励,奖品
是一个笑脸,贯穿整堂课。这是我的一个巧妙设计,一是给学生营造
一个竞争、协作的氛围,二是当本节课结束时作为评价各小组的一个
依据,并又暗含着又一个生活中的统计,当进行评价时,学生提出:可
以统计各组的笑脸的多少,作为评价标准。花瓣变成了统计的对象,
使学生感受到统计这一知识无处不在,来源于生活,有应用于生活。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目的在于探讨统计方法,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
律并结合甘肃丰富的旅游资源,设计了统计想去什么地方玩的问题,
并在教学中运用了不同的统计方法,使学生知道: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
的方法来解决,不同的方法有各自的优劣。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反
应还是比较积极的,能够参与到讨论中,本节课达到了目标。缺憾是
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和机会。
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
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会笔算两
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强化独立思考的意识,在交流算
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学会优化计算策略,锻炼思维的灵活
性。
3、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倾听同学
的意见,体验合作的快乐,树立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主题情境图、小猴卡通、小黑板、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向你们介绍两只聪明的小猴!(出示卡通形象)它是小
猴丁丁,它是小猴淘淘。这兄弟俩可能,他们种的水蜜桃又大又
甜。这几年,靠着卖水蜜桃,他们攒下了一笔钱,打算造一座新房子。
瞧造房子用的木头都买齐了(出示木头图)。可是兄弟俩看着一堆堆
的木头犯愁了,木头太重,他们怎么搬得动呢?隔壁的3头大象知道
了这个情况,自告奋勇地赶来帮忙。看!他们很轻松地用长鼻子搬起
了一根根的木头。(出示主题图1)
小朋友,你能看出每头大象分到多少任务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原来,这些木头都是10根堆成一堆,每头大象都分到两堆,也就是
2个十,2个十是20。)
【分析】兴趣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动力,它总
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开头以大象们帮助小猴兄弟运木头为题材引
入新课,既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了学习兴趣,又渗透了勤劳
致富、助人为乐、团结友爱等思想教育。
二、活动尝试,探究新知
1、探究203的计算方法
小朋友,每头大象运20根木头,你想想看,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
少根木头?
你能列个乘法算式吗?(出示课题:乘法)
(板书:203)你为什么这样列式呢?(求3头大象运了多少根就
是求3
个20是多少。)
203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先静静地自己想一下。
(2)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把自己的想法在4人小组内互相说说,按顺序一个一个地说。
(3)看书再想想
打开课本第76页,看看我们的学习伙伴小卡通们都是怎么想的,
你的想法跟谁的一样?
(4)全班交流: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来给大家介绍介绍,你们小
组各自用的什么方法,怎么算的?
(5)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算法,你喜欢哪一种算法
呢?为什么?
(结合交流过程,讨论小辣椒的方法:先算23=6,再在6后面添
个0。)
小朋友想过没有,你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呢?为什么可以先不看0?
算好后为什么要添0?如果不添会怎样?(引导:二三得六,这个2实
际是2个什么?得到的6其实是6个什么呢?)你觉得这种方法跟哪
一种比较类似?为什么?(这种方法跟小番茄的方法是相通的:2个十
乘3得6个十,是60。)
【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把鼓励算法多样化作为第一学段的教
学建议之一提了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
特点,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独立思考,继而引导学生讨论,接着看书
拓展思路,最后全班范围内以小组汇报形式上台说算法,使每个学生
都参与了不同程度的思考与讨论,在交流、比较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
见,倾听他人的想法,从而优选适合自己的算法。这几步设计层次分
明,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2、自选算法,形成思路
(1)刚才我们知道了每头大象运20根木头,三头大象就运60
根木头(板书:3头),照这样算,8头大象一共运多少根木头呢?
(板书:8头)谁会列式计算的?
(指208=160)你为什么这样列式?口算时怎么想的?
(2)练习
437856
403708506
430807560
每组三题有规律吗?下面两题的结果为什么一样?都是怎么算的?
(每组的下面两题都是先算第一题,再在得数后添一个0。)
给你一道题(板书:57),你能编出和它相应的题吗?(在下面
板书:507,570)
你还能试着再编一组题吗?(学生说,教师板书。)
这样的算式多不多啊?(点上省略号)
【分析】及时巩固,有利于知识的内化。通过编题的环节,使得
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述算法,形成口算思路,为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一
位数笔算的算理作准备。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应用能力。
3、探究142的计算方法
(1)在大象们的帮助下,丁丁和淘淘兄弟俩的新房子很快就造
好了。为了表示感谢,他们到桃园里摘了很多水蜜桃款待他们的好邻
居。
(出示主题图2)谁来说说他们采桃的情况?(每只小猴都采了
14个桃。)
2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点课题)
(2)142,怎样想出结果?
自己想一想再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各种算法。
(3)刚才都是讨论142的口算方法,这一题也可以列竖式计算!
你知道怎么列竖式吗?(学生说,教师板书:)
14
2
讨论:先算什么?(用2乘14个位上的4,板书:42=8)8写在
哪里?为什么?(在个位上写8。)
再怎么算呢?(用2乘14十位上的1)看上去是1,实际上代表
多少?(1个十),那这一步实际算的什么?(板书:102=20)20写
在哪里呢?
(在竖式里写20,其中0用虚线写。)老师这里为什么把0写得
很轻?(渗透:不写这个0,2在十位上,仍然表示2个十。)
最后怎么办?(板书:8+20=28,在竖式里写28。)
14
2
842=8
20102=20
288+20=28
(4)看整个竖式,你觉得怎样?你有什么想法吗?(这个竖式
能不能简化呢?)
怎样简化,你知道怎么算怎么写吗?
请一个学生上来板书,边写边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4
2
28
提问: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为什么可以直接写在8的前面呢?
其实这就是人们在计算中不断探索得来的竖式的一般写法。
提问:一般写法跟前一个竖式相比怎么样?(思考过程一样,写
法简化了。)你喜欢哪一种?以后列竖式计算,我们一般这样写。
【分析】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
方法是实
行再创造,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告诉,而是一种学习者实实在在
的体验与积淀。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自主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合
作者的角色。学生在探究和交流过程中,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
学习的信心。
4、教学试一试
(1)笔算:321
这里一位数在前,两位数在后,想想把横式写成竖式,最好怎么
写?
板书:
21
3
指出:通常情况下,我们总是把位数多的乘数写在上面,位数少
的写在下面,一般写成这样的形式,计算起来更方便!等以后小朋友
进一步学到多位数乘法,那时你就能理解这样写的方便了!
请大家打开课本P77,把这一题做在书上。(一个学生板演)
(3)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呢?
可以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什么叫再乘一遍呢?
让我们用手指着刚才的竖式再算一遍!
以后算乘法,小朋友都要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
5、练习
(1)在书上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2)用竖式计算
323421
(做在随堂练习本上)
三、巩固反思,应用深化
小猴兄弟俩知道我们把他们造房子的事情转化成了数学问题,很
感兴趣,他们又出了一些题,想把大家难住呢,你们有信心接受考验
吗?
1、口答:
(1)一小时60分,4小时多少分?
(2)我今年11岁,妈妈的年龄是我的三倍,妈妈多少岁?
(3)最小的两位数和最大的一位数相乘的积是多少?
2、下面的说法和做法对吗?
(1)求4个相同加数的和,就是求这个加数的4倍是多少?()
(2)508=40()
(3)
12
3
6
3
9()
(4)
12
4
84()
3、抢答(略)
(出示乘法题口算抢答。)
4、(机动处理题)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3=270
4□6>240
【分析】本课的练习设计,我注意了题型丰富形式多样的分层次
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内化算法、掌握算法,既强化算法的基础训练,
又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阶梯式的练习中,课堂上又一次激
发了学生应用知识的参与热情,这一过程中,学生收获了知识撞击的
快乐,收获了愉悦的情感体验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00:33: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429221595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二年级数学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二年级数学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