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学设计优秀4篇
篇一:《声声慢》教案篇一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书包范文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
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
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
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
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
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
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教学目标:
通过词句品读和场景再现,体味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李清照在词中表达出的“愁”
教学内容:
一、导入
以猜字谜方式导入。“风起了,叶落了,心碎了”,(愁板书)(聪
明!)秋天的时候我们特别容易发愁,敏感一点的同学难免有时候会
见月伤心,听风落泪。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位将愁字写绝了的女词
人李清照的《声声慢》。
在中国的词坛上,有一位才情出众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哀婉凄,美打
动了无数后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婉约词中的杰作《声声慢》。
二、知人论世: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出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人的代表之
一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李清照吗?(请一个学生)初中学过她的词吗?
能背出来给大家听听吗?忘了,没关系,我们一起回忆一起背好吗?
背得真好。背得很整齐。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一首词作,词风还是比较
婉约清丽。但是到了后期她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
幸遭遇后,词风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晚年的的李清照无儿无女,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守着一个孤清的寂寞小
院过日子。又是一年秋风起,秋叶落,她一个人孤寂茫然地行走在杭
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写下了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声
声慢》
补充介绍: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良好宽松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她出
落成为一个外美如花,内秀如兰的才女。十九岁嫁给宰相之子赵明诚,
夫妻两人志趣相投,琴瑟和谐,经常一起踏雪寻梅,插花折柳,共同
收集金石古玩、题诗作画,堪称神仙眷侣。但是好景不长,公元1127
年,金人南侵,高宗皇帝赵构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跟随着南下,
一路历经战乱。不久深爱他的丈夫赵明诚病逝离开了她,她又被诬陷
通敌买国,一个失去丈夫的弱女子,在这种情况下能怎么办?她只能
终日凄凄惶惶急急忙忙的追赶着那个南宋小朝廷。在流离失所之中在
战乱之中在匆忙之中,她与丈夫多年收集的视如生命的金石古玩也大
部丢失了,多少痛,多少伤啊。在心灰意冷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她答
应了当时一个财政部长求婚,带著名节被毁的耻辱,只想晚年能过一
些平静安定的生活。谁知这个人,却是个衣冠君子,娶李清照只是为
了得到她身边尚存的金石古玩,一到手就撕下文人的面纱,对李清照
拳打脚踢。李清照冒着牢狱之灾,解除乐这段痛苦的。婚姻。晚年的
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只能一个人孤苦伶仃住在杭州城里的一个孤清的
小院过日子。名满天下的一代才女竞沦落到这样的田地。
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和大自然风光,风格清新明丽(板
书)。后期多反映战乱痛苦的生活,风格沉郁凄怆(板书)。
《声声慢》是她在遭受国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丢失殆尽,
尝遍颠沛流离的苦痛后所作,是李清照后期作品中的代表作。
三、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适当的语调吟读词作。
1、全体男同学朗诵词作,女同学细听,挑他们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2、女同学齐读,请轻声而满蓄李清照的伤痛情感(女声在“二泉映月”
背景音乐下弥漫了整个教室)
3、师总结:我特别注意的是所有的同学读书时的表情,知道好多同学感
受到了李清照的种种苦痛!最好的是把自己换位成李清照,去用语言
表达那无尽的伤痛!
四、请说出自己最有感触地方(要落实到字词)。要求同学用清晰的
语言表达!
问:这首词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天气、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板书)
问:这些景物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意象探究:
明确:1、淡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词
人独自一人守着窗口,寒风不停的袭来,喝了好几杯酒,却仍抵挡不
住寒风,身上很冷,总觉得这酒很淡,酒性不烈!实际上不是酒不烈,
只是词人的忧愁太浓,愁得用酒都无法消除,所以才感到这酒是很清
淡!词人的愁苦就是再浓的酒也不能让她从中解脱出来啊,愁比酒浓
得太多了!这里的什么字让我们感受深刻?“淡”自古以来借酒喻愁的
句子就很多,大家能举出几句吗?(学生举出自己所知道的有关酒的
诗句。)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
半个盛唐”,看来果然是“酒”文化就是“愁”文化啊!
秋风怎么理解“晚来风急”?秋风渲染什么情绪?
篇二:《声声慢》教案篇二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及词作的艺术风格。
2、通过诵读品味、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在品读中欣赏
教学难点:意境的品味。比较两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教学设想比较法:阅读欣赏、品味理解两首词的内容、感情基调。
拓展训练:课外阅读、摘录、收集与这两首词的内容、境界相似的诗
词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国文学史源远流长,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文学作家灿若繁星,秦汉
文章、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无不令读者陶醉。其中,宋词是我国古
典文学史上的一枝奇葩,无论他的豪放还是他的婉约,都以它独有的
风格闪烁在中国文学史的殿堂里。今天我们将欣赏这座文学殿堂里具
有代表性的两位婉约派作家秦观和李清照的词作----《鹊桥仙》和《声
声慢》
《鹊桥仙》和《声声慢》都是词牌名,不是词题。《鹊桥仙》多以咏
牛郎织女相会之事。《声声慢》原来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
应的比较平缓,李清照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便变舒
缓为急促,变哀婉为凄厉。
二、作者简介:
1、秦观(1049~1100)北宋后期词人,字少游。他擅长诗文,词更享
有盛誉,被苏轼誉为“屈宋之才”,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而其词则
在“四学士”中影响最大。词作风调凄迷幽婉,清丽典雅,属婉约派。
2、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是北宋向南宋过渡时
期的词人。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
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在其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就多才多艺,能诗词,
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
赡,逼近前辈。”她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明诚爱好金石之学,
也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幸福的生活,夫妇在
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夫妻恩爱尤佳。后因北宋新、旧
党之争,而回到家乡度过了近十年时光。南渡后,赵明诚因病去世,
李清照辗转流浪于浙江金华与临安一带,郁郁而终。她的词1
以北宋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围绕自己的闺阁生活来写,
以闺愁和夫妇别离之愁为主;后期词则以家国之思为主。
1、学生试读
2、教师导读
(一)《鹊桥仙》词的上片写这对仙侣奔赴鹊桥相会时急迫而欣慰的
心情,下片写他们将别时以长久相爱的誓言互勉。全词人物的感情喜
忧交加,但基调是昂扬的,读时以欢快为主。词上下两片的结构相似,
都可以分为两小层:前三句是宾,要读得轻些;后两句是主,可稍稍
重读。全词四小节又类似律诗中的起、承、转、合,读时须有与此相
应的语气,要有鲜明的层次感。最后一小层即“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
在朝朝暮暮”两句,是这首词的主旨句,读此句须放慢语速,声音要柔
和些,且有余韵——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二)。《声声慢》导读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丈夫病
故,夫妻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
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声声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所
作,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
苦的心绪。基调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读
时以“愁”为主。
词的起句很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朗读起来,非常哀婉凄楚,有
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当她自己还未开口时,听众已
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忧伤的情绪还没有散去,一种
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3、学生齐读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读中点拨、品味、欣赏(现在我们来边读边品位这两首词)
(一)《鹊桥仙》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轻柔多姿的
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
那些正在飞驰长空的闪亮的星星仿佛正在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相
思之苦,忧恨之长]。“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极力形容银河的
辽阔,“暗渡”二字点出“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写他们踽踽
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此句写牛女相距之远,相见之难,。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
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在金风玉露之夜,在碧落银河
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便抵得上人间卿卿我我,千遍万遍的缠
缠绵绵。词人以“风”是“金”的、“露”是“玉”的来热情歌颂这种爱情的圣
洁与永恒。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
那样的温柔缠绵[写爱情的回报]。可相会的时间又是那么短促,这佳期
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刚刚相见怎么又到分离的时刻!怎么让
人忍心回头去看回去的“鹊桥归路”呢!“忍顾鹊桥归路”,是写别离,那
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真是“相见亦
难别亦难”(让人不忍心回头看)啊!此时无声……
词笔至此,词人忽又“柳暗花明又一村”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
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是写主人公互赠誓言,充分
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久长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
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歌咏
永恒而坚贞不渝的爱情。这种爱情是一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心之相印。尾两句,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一反常人对爱情难
舍难分的看法,使词的意境为之一新,并巧妙的与上篇的议论遥想呼
应,升华了人世间夫妻之间的感情。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
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下面学生
根据老师的要求,自我欣赏《声声慢》,并和《鹊桥仙》作对比]
学生自赏要求:
1、找对比点:基调:情感线索表达方式艺术表现手法
2、找关键词:
(二).《声声慢》
「寻寻觅觅」词人心中孤独空虚,想找到失去的东西,不由自主地产
生了一种“寻寻觅觅”的心思。然而,寻觅的结果却是—“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满身的冷清和满心的忧伤凄楚,觅无所得。]这开头三
句,由浅入深,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女主人公冷清、凄惨、忧伤、极
度空虚、孤寂无依的凄凉处境。
加之天气乍暖还寒[天气忽冷忽热],实为最难将息[调养休息]!
“三杯两盏淡酒”本应是借酒消愁,但愁仍难排遣,因为愁情,加之“晚
来风急”三杯两盏淡酒“敌不过”。可谓“借酒浇愁,愁更愁”,可词人不
明说,却言谈酒不足以敌急风,用意上含蓄。一个“晚”字,暗示“到黄
昏....”的处境。这三句,实为开头三句的延伸,所谓情在词外。
“雁过也”三句,将上文含蓄未说之事略加点明。仰望天空过雁,却勾
起的是对往事的伤心回忆。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
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
勾起了故乡之思,可谓“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今年海
角天涯,萧萧两
鬓生华”《清平乐》;“旧时相识”也是作者早年写给赵明诚《一剪梅》
词中的句子“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撩拨了思夫之
情。“旧时相识”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把词人久经飘泊,独在异乡,
今非昔比的处境刻画得淋漓尽致,可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
流。……。载不动,许多愁。”真是死者长已矣,托体同山阿,生者独
自悲啊!这就越发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和孤独无依之感
下片直承上文。俯视满地盛开的菊花,然而,自己却因忧伤憔悴而瘦
损了,那有知己共赏共摘呢!孤孤单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
黑啊!
好不容易挨到黄昏,却又下起了绵绵细雨,这种境况,怎么能用一个
“愁”字说得尽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里,一点雨
就是一点愁,“点点滴滴”的雨就是千丝万缕的愁,连绵不断的愁。如
果说自然界的风雨是吹打在梧桐树叶上,那么,一种比秋雨更令人心
寒的无影无形的风雨却打在愁人的心上!愁啊!愁!愁-愁-愁!如果用
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形容,我倒认为这种愁还有量度,可
以释怀、可以流放;而李清照的愁却如泰山压顶,又如一张密不透风
的大网,将词人重重的压住、团团的围住,让她喘不过气来!是掉进
深渊的愁,是无限愁!这种“愁”也不是《一剪梅》中的“花自飘零水自
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
愁!这种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愁,任何比喻在此都显得苍白无力!
所以,结尾的反问句式,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功效!使词人的愁显得
无限的长…。大有“回肠九叠后,犹有剩回肠”的艺术效果。
(三)。感情基调(要求学生总结、归纳出一条线索)
《鹊桥仙》主人公有“弄巧”“传恨”的相思之苦——但也有“暗度”相逢的
喜悦情怀——更有“柔情似水”的蜜意缠绵、互吐衷肠的回报——虽有
“忍顾”时难舍难分的别离——但因有别后的互赠誓言、有久长情的安
慰,为下次的相逢“暗度”增强了信念——可谓“天涯咫尺”,所以是情有
所寄。
《鹊桥仙》人物的感情虽是喜忧交加,但基调是昂扬的。为什么呢?
客观现实虽然是黑暗的、冷酷的,但主人公能“金风玉露”“暗度”“相逢”
其生活的态度,奋斗的精神是昂扬、难能可贵的。虽然相逢的时间是
短暂的,但相逢是甜蜜的、幸福的。因能有下次的相逢而信心百倍、
互慰互勉。
《声声慢》:主人公因孤独空虚寻觅——其结果依然是冷清、凄惨、
忧伤、[觅无所得],加之“乍暖还寒”更加是孤苦伶仃、无依无靠——难
将息——虽想借酒消愁,但“淡酒”“敌不过”晚来劲风,却是愁更愁—-
有旧时相识[却独在异乡、物是人非、阴4
阳相隔]――有满地盛开黄花[却无知音共赏共摘]—-只有独守窗儿[无
奈地听雨打梧桐之声]这是多么凄惨、悲凉的处境啊!词人寻觅的结果
是掉进了愁的深渊!—-无限愁[怎一个愁字了得]。所以,词的基调是
深沉凝重、哀婉凄苦。“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所以是情无所
托。
2、艺术特色
(1)写法上都具有独创性:两位婉约派词人都是通过环境渲染、人物
心情的刻画
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但都各有特色。
(2)表达方式上。《鹊桥仙》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词中
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声声慢》是以铺叙的手法,
写景、抒情于一体,而抒情又比较含蓄曲折,心中极愁,景景含愁,
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
层推进,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
思索空间。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受却是“一字一
泪,满纸呜咽”。这比直写痛哭和泪水涟涟更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
染人。
附:板书设计
基调感情线索主旨艺术手法
写景抒情议论环境烘托
昂扬情有所寄:弄巧、传恨——暗度——风、露——柔情、佳期——
忍顾——互赠誓言
(相思苦)—(相见难)-(胜却)-(回报)(别离)(情久长)
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天涯咫尺
深沉凝重情无所托:寻觅——冷凄忧——暖寒酒——雁。花——独守
——梧桐。细雨
哀婉凄苦孤、空觅无得难将息敌不过旧时相识凄凉愁无限
愁更愁睹物伤怀
铺叙写景抒情
篇三:《声声慢》教案篇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鉴赏李清照婉约派词作的风格,领略李清照“一
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背诵,体味词的声律之美,品味李清照的
语言风格,理解词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结合词人的生平经历,在词作中的感情
1、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李清照后期作品中所体现的“愁”之内涵。
四、教学方法:
朗读、对比阅读、探究学习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周杰伦《东风破》mp3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
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这么美的音乐把我们一起带
进了课堂,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吗?(学生:《东风
破》)这首歌的主旨能用一个词概括?(学生“愁”)这是用悲秋的题
材来写离愁的。用悲秋题材来写离愁的中国古典诗词,李清照的《声
声慢》当推榜首。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体味那一盏离愁,一声
雁叫,所成就的千古离愁。
(二)知人论世
想要了解一首古典诗词作品,首先要把握作者和她所经历的时代背景,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知人论世。
1、欣赏图片。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问: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能用一个字概括吗?
乐。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通过这首词,我们
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然而,这样
的心情是否贯穿她生命的终始呢?
2、欣赏图片。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问:此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愁
什么样的“愁”——离愁
3、结合两首词及已有知识积累,李清照生平简介(先让生回答师做最
后总结)
[明确]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
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你耕田来我
织布,对不对?NO,应该是你吟诗来我作对。赵还热衷与金石的研究,
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
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
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
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
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
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
之痛和亡国之恨。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
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
思和亡国之痛。
我们今天学习的《声声慢》正是词人在晚年和着心血和泪水写成的千
古绝唱。
(三)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诵,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
正音:觅(mi)凄(qi)戚(qi)还(huan)盏(zhan)乍(zha)
2、提问:读了这首词你读出了什么?请大家找出本词的词眼,就是传
达情感的词。
整体感知——“愁”,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了她
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
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可以说词人的一字一句、一
言一行都是满怀愁绪的。
3、提问:纵观全篇,词人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抒发满腹愁情的?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
纵观全词,词人一方面用直接的情语如伤心、凄惨、憔悴来直接渲染
她的愁情,另一方面词人又借助古典诗词中一些典型的意向如黄花、
落叶、大雁、梧桐、细雨、黄昏,可以说词人在情景交融的方面达到
了一愁未了一愁添,一愁更比一愁重的效果。
4、带着愁情齐读全词,注意把握感情。
(四)鉴赏品味。
请学生深入一部,再读全词,寻找一句你最喜欢的,或感触最深的句
子,谈谈你的感受。谈谈鉴赏方面的理解。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评。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起句形象用了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
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人的动作、神态环境的悲凉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
问:运用叠词的作用?(——音乐美、增强感情)
“寻寻觅觅”表现作者由于远离故乡,漂泊异乡而产生的一直前路渺茫
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冷冷清清”描写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单,
清苦的声活状况。“凄凄惨惨戚戚”则是自己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晚
年时,身体衰弱,情绪低落,饮酒也不能退寒解忧,只有苦挨着残年。
七组叠词,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内心世界,清晰地概括她不
幸的经历和生活状况,及身心和心灵上受到的摧残。
起句不寻常,连用七组叠词,这是李的大胆创新,不但在填词方面,
即使是诗赋曲中也绝无仅有的。真可谓“前无古人”,当然“后有来者”。
李对音律有极深的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
玉盘”的感觉。在齿舌音间来回反复吟唱,读起来朗朗上叩又别有一番
愁情。
2、三杯两盏淡酒
①列出有关“酒”诗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
“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拙酒杯”(杜甫《登高》)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
月”(白居易《琵琶行》)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问: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
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②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3、“怎敌他晚来风急”
①列出有关“秋风”诗句:(“秋风”意象略讲)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自古逢秋悲寂寥”
②得出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①列出有关“雁”诗句: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
(教师点拨:本该北归的大雁却向南飞来,而词人当时也正在南方避
难,真可谓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这过雁不
正是以前经常为词人传递相思之情的那一群旧时相识的雁吗?)
②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
苦。
下阕:由远及近,转入对自己庭院内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
步表达愁情。
5、“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略析“黄花”意象)
①列出有关“黄花”诗句:
史正志《菊谱》:“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李清照《醉花阴》)
教师点拨:这两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
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的雅致了。到这里,作者的感情已渐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
②得出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略讲“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词人是位感情丰富的女子,这样守着窗儿,不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
如此孤独难耐惨淡愁苦可怎么捱到天黑呀!
6、“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详析“雨”意象,略析“梧桐”意
象。)
①列出有关“细雨”诗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
(亡国之愁)
②得出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7、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
等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
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
何概括得尽呢!?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
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
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相形之
下,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
逊色了。因为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
的。
(五)情感提升。
看似简简单单的一首词包含了词人太多的新愁旧恨,李清照是一个非
常高明的词坛才女,词人选择的一个惨淡的黄昏,枯老的梧桐,堆积
的黄花,南飞的大雁,点滴的细雨,这样饱含愁情的事物,作者别具
匠心的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层层铺垫、层层渲染,为我们营造了一种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试着闭上双眼,走进声声慢为我们描述的那幅
图画,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展开联想。
听古曲《二泉映月》,学生入境,感受诗中情感和情境。
问题:运用诗化的语言,再现诗歌的意境。
学生自由作答,教师点评。
总结:的确,正是这样一个下着秋雨的黄昏,词人化心头点点滴滴的
泪为笔下字字句句的情,用凄凄惨惨的愁成就了声声慢的美。
(六)再读全词,深入把握情感。
自由诵读——学生范读——教师范读
(七)总结
李清照《声声慢》的愁内涵是丰富的。她经历了北宋南宋截然不同的
两种生活,国破家亡夫丧使得她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转眼沦落成
一个形影相吊的寡妇,值得我们所关注的是,身为一个弱女子的李清
照却也能深感国家的重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她在《乌江》
一诗中的庄严宣告,这样的情怀比起当时南宋统治集团醉生梦死的生
活和面对金兵入侵的丑陋嘴脸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她向我们展示
了一个外柔内刚的弱女子不输于男子的胸襟和气度,这样溢满着幽愤
之情的难言之愁又怎不让人震撼。
(八)练习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是一幅绝美的黄昏雨意图,试
着把这幅画用自己带有诗意的语言描绘出来。(不少于100字)
附录:板书设计
篇四:《声声慢》教案篇四
知识目标:体会词人的愁情,不是闲愁,那又来自何处?(了解作者
了解历史)
能力目标:如何营造的这种愁情,也就是说我们是如何感知到词人的
忧愁的。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感情传达出去。(意象的运用,意境的表
现)
情感目标:品读作品,品味别人的情感,愁的丰富内涵(感受词的意
境)
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
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一、导入
在中国的词坛上,有一位才情出众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哀婉凄,美打
动了无数后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婉约词中的杰作《声声慢》。
二、李清照的生平简介
李清照的生活和创作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知书
达理、温婉贤惠。18岁嫁与金石考据专家赵明诚,夫妻共同致力于书
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诗词唱和,生活美满和谐。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
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
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句清新别致;<<醉花阴>>(莫道不
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则通过对相思之情的描写,表达了对
丈夫的深厚感情。
后期:金兵入侵,宋朝南迁,李清照逃往南方,不久,赵明诚染病身
亡。她四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搜集的金石
古玩大部分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后期的词和前期迥然
不同,国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主要
是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
《声声慢》是作者后期作品。
三、分析释疑
1、齐读全诗,思考,这首词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一种深深的愁思
2、词人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抒发出这种感情的?
明确:采用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3、能不能从词中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
明确: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雁过也,正伤心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探讨研究这些句子
(1)朗读第一句词,回答,凄凄惨惨戚戚这种感觉是如何产生的?
——词人早起百无聊赖,若有所失,东张西望,想要找点什么寄托自
己的空虚,找的也许是丈夫,也许是以前美好生活的点滴,可是四周
却是冷冷清清,只有她自己孤单的身影。
补充: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如今沦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其凄惨之景象,令人目不忍睹,其悲伤之心情,在叠词的回环往复中
传到读者心中。让我们再齐读这句来感受一下吧。(语速缓慢低沉)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该如何理解?
——表面埋怨天气冷暖不定,令人身体不适,实际上实在说生活的变
故际遇令人沉沉浮浮,忧喜不定。想想夫唱妇随、共赏拓片的欢乐时
光犹在眼前,顷刻之间却剩自己一个承受生活的风风雨雨。
(3)为什么大雁飞过会让词人感觉是旧时相识,又为什么会勾起词人
的伤心之情?
——《一剪梅》有句词: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那
雁,也许就是当年为他们传信的使者。甜言蜜语犹在耳边,斯人却已
逝,千山暮雪,万里层云,天人相隔,睹物思人,情何以堪?
大雁冬天南飞,春暖北归,词人自北方逃难至南方,早已国破家亡,
有家不能回,新愁又添旧恨。
旧时相识异乡相逢,更增添词人天涯沦落之感。
大雁是古诗中常用来表现离愁别恨的意象。(板书意象雁)
(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抒愁之重之多,让人想起李清照
《武陵春》中一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分析意象
刚才讲到,“雁”是作者用来表情达意的一个意象,在此词中,你还能
找到类似的意象吗?这些意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淡酒:
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词人本想借酒御寒,殊料,非但不能抵御刺骨寒风,却又想起以前把
酒言欢的情景,此刻只能自斟自饮,两相对照,愁情更重了。
黄花:
指菊花,黄花堆积指菊花繁盛,千朵万朵压枝低,大好景象,本该夫
妇携手共赏,丈夫摘取一朵为妻子戴上,万般柔情,千种疼爱,此刻
的作者却已是形容枯槁,无心赏花,也无人再会怜惜她。这种感情与
刘夷希《代悲白头翁》中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中
所抒发的感情是多么地相似啊!
梧桐:
梧桐这个意象在古诗中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来看这句诗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它传递出的是一种离愁别绪,一种强烈的思念之情。
再看这一句: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写出了杨贵妃去世之后唐玄宗心中的悲凉以及对佳人的苦苦思念。
再看词中,作者也正是借梧桐表达内心的哀怨和凄凉,更何况,外面
淅淅沥沥的缠绵细雨不时敲打这她的耳膜,扰乱她的心扉,梧桐加上
细雨的点染,使词人的愁情浓得怎么也化不开。
小结:词人是词坛才女,也是一位丹青妙手,你看,她选择的是惨淡
的黄昏,堆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点滴的细雨,这样一些饱含愁情
的事物,将它们别具匠心地组合在一起,反复地渲染,给我们营造了
一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意境。
四、用诗化的语言,再现诗歌的意境
就让我们闭上双眼,随着音乐把自己化身为李清照,走进她为我们营
造的凄美画境,身临其境地感受一番。然后,请你用诗化的语言把你
的所见所闻所感告诉我们。
学生发言,教师评价总结。要点:抓住词的语言,可作适当联想。
确实,李清照在情景交融方面取得一愁未了一愁添,一愁却比一愁深
的效果,我们通过联想和想象也能深切感受到“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
三峰华岳低”的词人内心深处的痛。
五、分析完了这首词,体会了词人的情感,让我们带着感情再读此词。
生读
范读
六、拓展练习。
南乡子[唐·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
水平春色暮。
①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__________。(2分)②词的前三句主要
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③“思
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2分)
答案:①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或离恨)(2分)②借景抒情,用烟、
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2分,“景”1分,“作
用”1分)③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
情(2分,含义与作用各1分)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下练习题。
板书设计:
声声慢
国愁家愁情愁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00:33: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429186595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声声慢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声声慢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